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7篇
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案的写作能够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篇1
课型: 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德育目标: 通过学文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重点
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情景渲染导入课文,如通过图片录像、教师的导语,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接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指名分段朗读,引读、看画面配音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美观、规范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注,懂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缺少体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美观、规范地书写;理解词语的意思,如“花繁叶茂、流连、穿梭、流畅、磕磕绊绊、弧线、曲线、清香袅袅”。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让学生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春天,由此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并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想想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的。
2、了解自读情况:
指名学生读课文,随机出示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读有困难的句子,将作及时指导,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再读课文。
引导学生进一步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并谈谈对安静的初步印象;初步了解安静是怎么触摸春天的,用什么触摸。
引导学生选择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再读,方式可多样,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四、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使第二课时能作及时而相应的调整。
五、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重点提醒学生注意“磕”(上下结构)、“瞬”“翔”(左右的比例)
学生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3、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注,懂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课题。
课文中讲的是谁触摸春天?(安静)她是一个——(盲童)
当美丽的春天到来,我们在用明亮的双眼欣赏桃红柳绿的时候,双目失明的安静又用什么来感受春光呢?
(鼻、手、心……)
过渡: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够用心灵触摸到。让我们随着课文的作者一起来走近安静,看看她是怎样触摸春天、感受春光的。
二、研读课文:
1、出示第1、2自然段,学生齐读。
(1)指名再读第2自然段。
春天来了,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到小区的绿地上是什么情形吗?
(学生有可能一下子就很会具体描述,那就根据学生的交流,点出“这可真称得上花繁叶茂啊!”学生也可能很简单地说“花繁叶茂”,就接口:“是呀,你看小区里各种花都开了,散发着浓郁的花香。”)
(2)引读“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整天在花香中流连的安静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是呀,她就是这样整天在花香中流连。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些什么?
小结:是呀,双目失明的.安静是那么开朗、乐观、活泼、快乐,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3)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2、一天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看到了什么情形呢?学生自由读第3—5自然段。
交流:
(1)我首先看到了什么?
随着学生的交流,出示第3自然段的一、二两句,并指名读。
可这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啊,她怎么能走得这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呢?引导学生联系第2自然段说说,并读“这个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的一、二两句。
(2)接着我又看到什么了呢?
a、出示3、4自然段。指名读“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b、安静是怎么抓住这只蝴蝶的?
(学生默读课文,用笔划划有关句子,如关键句“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月季花。”和“手指悄然合拢,拢住了蝴蝶。”)
c、引读“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睁着眼睛的……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这真是一个——(奇迹)
d、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呀?(学生说理由并读有关句子。)
小结:是的,这就是安静“神奇的灵性”,我们正常人都抓不住蝴蝶,可安静,她凭着聪明,凭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凭着对这块绿地的熟悉,让自己的心里有了一双明亮的眼睛,睁着眼睛的蝴蝶就这样被盲女孩安静那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这可真是一个奇迹啊!
感情朗读“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睁着眼睛的……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e、引读“蝴蝶……扑腾,安静……惊讶。”安静怎么会这么惊讶呀?(引导学生感悟到“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
此时的安静会怎么想呢?
此时的安静除了惊讶,心里一定还怎么样?
(如果学生有说到害怕,我就“我想,此时的安静一定惊讶与开心多过害怕吧,因为——)引出”安静的心……地方。”)
在安静的心里,除了浓郁的花香,还体验到了什么?(扑腾的蝴蝶。)是啊,在安静的心里春天充满了生机,就连静静站在一旁看着安静的我,都仿佛看到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f、来,把“课文”拿起来,让我们再把4、5自然段读一读(配乐)。
3、引读第6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许久,我又看到了怎样一幕动人的情景?学生自由读第6自然段。
出示第6自然段,学生交流作者看到的。
指名读“许久,……张望。”安静怎么把蝴蝶给放了呢/
盲童安静能张望到吗?
是的,安静的眼睛看不见,可她什么地方能看见?(心里)因为她的心里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么,她心中那双明亮的眼睛张望到了些什么呢?她可能又在想什么?
引读第三句。
感情朗读第6自然段(配乐)。
4、看着这动人的一幕,我怎么做了?引出第7自然段。
当时我可能怎么想的?引出并读第二句。
(1)这里的“谁”指?包括课文中的——?
(2)总结:文中的安静是个双目失明的女孩,她的眼睛虽然看不到桃花的粉红,小草的碧绿,可她用心触摸着春天,感受着春天那浓郁的花香,扑腾的蝴蝶,飞翔的快乐,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板书:创造缤纷世界)
(3)再读‘谁……谁……”
三、作业:
1、好好地再读读课文,背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积累摘抄课文中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触摸春天
创造缤纷世界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篇3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学生共52人,其中27名男生,25名女生。学生经过三学年半的语文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就整体来看,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基本坚持了阅读与积累,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积累数量和质量与积极性之间仍一定的问题和学生间的差距。在学习习惯方面,本学期将继续进行培养巩固。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中年级是小学语文学习由第一学段向第三学段过渡阶段。在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阶段目标要求学生:(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正楷字。(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体会课文中关键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 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4)在交谈中认真倾听,能把握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5)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和社会,运用书面和口头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在趣味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要求:1、学生对作品的感受渐接近作品本身传达的思想感情,渐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通过讨论,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形成大体共识,渐达到基本到位的水平。
2、经过前三年多的积累,学生应当能够悟出一些学习语文的规律,本学年可以适时学习一些必需的语文基本知识。
3、经过前三年多的语文学习实践,学生应该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四年级时学习自主性应该更强,不断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发现规律,迁移运用。
4、要组织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设计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利用定时定比和不定时定比的评价活动,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要整合课程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整合课程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要整体把握全册和单元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通盘考虑,通融安排,特别提倡单元备课。
为教材七至十册都致力于整合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教材的分析、整合及知识点的梳理
本册教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每个单元包括二至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本册共12个主题单元,以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采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主题或情境,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这些单元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相结合,围绕这些主题或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生字新词和句子的学习。
1、学写摘录笔记从上期的激发兴趣,养成习惯,教给方法这三方向本期的随时写、经常写的习惯培养落实。
在每单元的语文天地中都有摘录训练的内容,这是本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着手点。前三次重点在于语言材料。后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写摘录笔记的习惯,必须写,经常写,养成习惯。在过程中,注意通过交流给予必要指导。
2、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要落实。
本期的识字量与认字量较以前都有减少。面对正确使用汉字的问题的出现。过去单纯依靠加大量的练习是不行了。在教学中要结合阅读,习作的实践解决错别字的问题。结合语文实践测试词语和句子的学习水平。对名言警句、佳作的积累更应积极引导与训练。
(二)阅读
本册教材共有28篇主体课文,篇幅不长,但自读课文的篇目较多,阅读量较大。在本期的教学中,努力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抓好阅读的主阵地。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总的原则是有用、精要、好懂。
阅读评价的重点在积累、情感体验、独立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方面。情感体验的评价应与朗读,课堂交流,习作的评价结合起来。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是渐进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无论思考讨论什么问题,都要立足于自读,自己产生问题,引起思考。1、会自己提出问题,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2、会处理所提出的问题,不受枝节的问题的羁绊。3、基本上能自行解答提出的问题。4、通过讨论,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5、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6、学会写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7、基本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评价的重点就大积累,情感体验,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习惯等方面,情感体验的评价应与朗读,课堂交流,习作的评价结合起来,独立阅读能力的评价不要企图一步到位,要按照教材的要求一步步放开,阅读习惯的评价应放在平时进行。
(三)习作
教材重视在围绕课文和单元主题创设问题情境,强调习作与阅读结合,与活动结合,与日记结合,引导学生在表达实践中学会表达。在阅读教学和课后思考题中安排续写、仿写、补写等小练笔,引导学生积累、领悟、及时揣摩写法外,还在语文天地中设有专门的习作练习题,使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实践能够与单元文化主题整合起来,使习作成为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机部分。话题作文大致分为:写真实和写想象两类题目。
1、写日记,使习作与生活紧密结合。2、写作和阅读结合,续写,仿写,补写,还包括写发言提纲。
2、写作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全学期不少于六次。
从培养表达能力的角度看,写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劳动,不能简化为制模——铸造这样的过程,学生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多次反复,才能学会把话说通,既而把话说好。从学生的学习心理看,习作教学应当从学生已知的经验,情感世界出发,根据学生的意愿和能力,相机诱导,循循善诱。
习作修改:
要特别重视修改,把它看作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重视修改,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1)教给学生三种修改的方法:自己读,请人提意见和冷处理。
(2)提出好的作文的标准。有根要据,有情有意,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条有理,
(四)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1、做做重点发言人。
2、做讨论的主持人。
3、分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的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目的是让学生树立对方意识,提高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
四、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学习,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积累词和句,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良好的语言习惯。
教学难点:四年级是中段向高段过渡的重要时期,如何实现从识字教学为重点向高段阅读教学跨进,其中包括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习惯的培养都关系着学生语言学习的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将以学生以上的问题作为难点,在教学中努力探索实践。
五、教改的主攻方向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构灵活高效的课堂结构作为本期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主要从有效备课,高效课堂教学,有目的和针对性的课后反思着手,常实践,多思考,争取有所获。
六、教研课的安排
本期的教研课初步安排在第5周星期四,初定为《谁说没有规则》。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措施和教学进度安排
进入四年级,学生的课后作业量相较与以前有所增加,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高效的作业练习,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至关重要。措施1、课前备课时精心研究教材,设计作业针对学生疑难处,课堂作业少而精。2、课后加强巩固练习,课外作业形式多样,读、写、看、听、思相结合。3、加强作业评价与监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进度安排:本期大计共有18周教学时间。新课时间预计为18周。初定教学进度如下:
第一学月:1单元——4单元
第二学月:5单元——8单元
第三学月:9单元——12单元
第四学月:归纳整理,复习巩固,考评检测。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山巅”“滋润”“寄托”等词语意思。
2、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想象的读书习惯。
3、引导学生感受太阳公公博大无私的爱,体会太阳最爱小朋友,并能像太阳表达自己的感情
4、认识排比句和拟人句,能体会这样写得好处。
教学重点:
1、认识排比句和拟人句,能体会这样写得好处。
2、品读课文,体会太阳最爱小朋友,并能像太阳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孩子身上,寄托着人类的理解和希望”这句话的意思,感受作者借太阳的目光表达对孩子们的希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
是呀,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让我们满怀心中的感激向太阳公公道一声——太阳,你好!(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遇到生字时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生自由初读。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①(多媒体出示生词)指名认读生词,教师相机正音,指导认清字形,同桌互读检查。
②齐读生词。
4、检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一读,你从这段话中明白了什么?(这是文章的总启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去写)
2、观察一下,你从句式上明白了什么?(这是一个排比句,句式整齐)
3、指导朗读
4、那么太阳究竟看见了什么,听说了什么,又知道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尽情发挥你们的想象说吧。
第二课时:
一、品读吟诵,读中感悟
(一)学习2——6自然段
1、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他看见的东西最多,他听说过的故事最多,他知道的事情也最多。他会看见什么呢?(河流、大海、森林、人类、动物……)他又会听到什么呢?(河水哗哗流、小鸟在唱歌、小朋友在欢笑……)
过渡:他知道我们小朋友的哪些事情呢?他又为小朋友们做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学习第2自然段。
2、导学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板书:读)
(2)孩子们,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板书:思)
(3)交流感受。
(4)你能把你的感受批在这一段的旁边呢?(板书:批)
(5)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地读一读吧!(板书:读)
3、总结学法。
4、自主选择学习第3——6自然段。
按照刚才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从3、4、5、6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按读——思——批——读的顺序自主学习,行吗?开始吧。
5、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6、交流反馈。(注意:相机交流指导)
(1)第4自然段
①学生交流汇报。
②教师指导:认真读读这段话,想想有什么问题吗?
③学生提问:为什么不写“瓜田长出了瓜,果林挂满了果。”而是写“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
课件出示:
叫瓜田长出了瓜,果林挂满了果
叫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
④能读出心中那甜如蜜的滋味吗?
⑤从“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你还体会到什么?(孩子们的欢乐、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那甜蜜的'心情、那流露出的甜蜜的笑容等。)
⑥小结:一个“甜”,一个“蜜”,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瓜果的甜,还感受到了孩子的欢乐,家民伯伯丰收的喜悦,这种写法真妙呀!让咱们读出自己的感受吧。(齐读这一段)
(2)第6自然段
①体会“滋润”的意思。
a孩子们,当你非常口渴时,喝一杯清凉的水,感觉怎样?
b水分充足,感到非常舒服,这就是“滋润”的意思。
c太阳公公用他的光和热滋润了鸟儿的歌喉,让它快乐地歌唱;滋润了山川,让山川充满生机;它还滋润了什么?
②小结;
太阳公公用他的光和热滋润了世间的万事万物,给小鸟创造了一个多美的家呀!让我们和小鸟一起用自己满心的爱歌唱大自然,歌唱那滋润了万物的太阳公公吧!(齐读2——6段)
7、当当小诗人。
太阳公公还知道什么,还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谁来当小诗人继续往下说。
课件出示:
太阳公公还知道小朋友喜欢(),就发出光来,放出温暖来,让()。
8、太阳公公用他的光和热给咱们带来了一个多美的世界呀!让我们满怀心中的感激向太阳公公道一声——太阳,你好!(生再次齐读课题)
(二)学习7——13段
1、太阳公公就这样每天微笑着行走在天上,(师引读第7段)他最爱小朋友了。他爱——(生接读)也爱——(生接读)爱—(生接读)也爱——(生接读)。
2、师:其实,孩子们也是同样爱着太阳,你能从文中的语句中感受到吗?引导读8—13自然段。
3、让我们读出来吧,把我们的心里话向太阳倾诉吧!
师生分角色读,指导学生读好“太阳,你好!”
4、你还相对太阳说些什么?畅所欲言。
二、回顾全文,拓展延伸
1、没有饥饿、没有战争、热爱和平,向往和平,让世界充满和平,这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希望,而要实现一切美好的愿望需要我们全世界的少年儿童去共同创造。所以,太阳公公在孩子们身上寄托着人类的理想和希望,所以,太阳公公最爱孩子,一切来到太阳下的孩子他全都爱。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对太阳公公的问候,带着对太阳公公的爱,带着心中的感激,再向太阳公公道一声:太阳,你好!(生再次齐读课题)
2、太阳公公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写下来吧!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篇5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11课《观潮》,这是一篇绘景文,作者以事物原本的发展变化作为观察顺序,用人潮相对,动静对比的方法,写出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本课要两课时完成,依照大纲要求,第一课时,在指导同学朗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同学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同时依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逐渐”、“恢复”造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同学从中学习怎样积累资料;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同学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因为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怎样注意积累资料”,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注意积累资料”,即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和积累资料的。“潮来之时”是文章的重点局部,所以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而讲读课文在语文基本功训练和重点读写项目的训练方面负担着最主要的训练任务,因此,编者将这课布置在这里,是在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它为例,让同学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的,在知识体系上,它与上单元的训练重点项目“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街接紧凑。同时也为下单元“内容中体会思想”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本课是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篇幅不长,但“天下奇观”的景象极为少见,因此,我将借助电教手段(录相、录像等)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即让同学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潮来时宏伟的气势,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同学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同学“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习,即引导同学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只有学会怎样读书,才干将一本死的教材读活,“自能读书”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对同学进行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四、课堂教学程序布置
(一)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会文——入境——动心——吐情”即通过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再通过电教手段的辅助作用和对课文言语的细读入境界,进角色,通过边看边想,动之以情,最后又能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对“天下奇观”的赞叹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通过以上四步的教学,要让同学逐渐达到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的目的。我的教学思路的依据是:1.符合儿童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事物规律;2.符合本课的教材特点;3.符合作者的思路。叶老常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二)课前准备:投影仪、胶片、放相机、电视机、录音机。目的是要用电化教学手段,协助同学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缩短教学时间。
(三)教学过程
1.导课
首先用解题切入的方法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课题是什么?板题(11、观潮)“观”是什么意思?“观潮”是干什么?回忆2节学习内容,本课是写作者在哪儿观什么潮?钱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样的一种景观?(依据同学的回答板书:天下奇观)“天下奇观”四个字说明了什么?这个称号何时有的?从哪里知道?(理解“自古以来”一词)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向我们介绍这天下奇观的?(结合同学的回答板书,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
我这样导课的依据是大纲对四年级阅读能力要求的第一条、即培养同学理解题目的能力,懂得题和文的关系,养成读文先读题的习惯,学会以题目为线索去阅读文章,并能找出表达中心的词语和句子。同时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教学原则,让同学阅读课文,回顾写作顺序,完成教学思路中的“会文”。接下来由整体插入局部逐段分析。
2.逐段分析课文
(1)过渡学习第二段
过渡语: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一定壮丽、雄奇、令人神往,遗憾的是这么壮观的景象,老师却没有见过,你们见过吗?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们就做好准备?(带什么去?)老师建议大家带好两样东西:“眼睛”和“耳朵”。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说?(引导同学明白,要用心听、仔细看),现在做好准备了吗?好,我们现在马上动身,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
设计这样的过渡语是为了下一步能带同学入境界奠定基础,其次以幽默的语言,告诉大家要用心听、仔细看,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接着教师利用文中的语言继续渲染气氛: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这时浪潮来了没有?关于潮来之前是怎样一番情景呢?书上哪儿告诉我们?
引导学习第二段,自由朗读第2小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江面平静,人山人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依照同学的回答教师板书,江面很平静。
这一局部是文章的非重点地方,且语言通俗易懂,教师略讲主要是让同学通过读之后,谈谈“潮来之前”的景观特点,使同学理解这些特点反衬了“潮来时”天下奇观的“奇”,接着引入下段的学习。
(2)过渡学习第三段
教师过渡: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放江潮来时的录音)请大家发挥耳朵的.作用,用心听,一会儿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在文章哪儿详细告诉了我们?引导学习第三段(3、4小节),完成教学思路中的“入境”。
a.抽 2名同学来朗读3、4自然段,其它同学边听边思,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描写的?(板书、声音、形状)潮来时是先听到的?还是先看到的?为什么?声音是怎样变化的?自由朗读,用“____”划出有关词句。
检查学习情况,相机板书,“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理解“闷雷滚动、山崩地裂”。投影句子:“哪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齐读“哪声音”指什么?“山崩地裂”还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震耳欲聋、地动山摇、山呼海啸……)?相比之下哪个词更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觉?“颤抖”可否换成“抖动”、“震动”?(不行,颤抖是指短促而频繁的振动,幅度最小,用于此处较恰当),引导读这句,要读出排山倒海之势。请同学们依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把描写江潮声音的句子朗读一下(自由读、分组读)。
b.江潮由远和近滚滚而来,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大家想不想亲眼看看?好,不过老师呢要提两点要求,第一要用心听,仔细看;第二把你看后的体会告诉大家(师放录象)。
听录音、看录像、说感受,可以让同学对“潮来时”先有感性认识,随后再学习文章,易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这种惊心动魄的局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是怎样描写的?轻声朗读文,用“……”划出有关词句。
检查学习情况,相机板书: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什么?从远处看怎样?抽读相关的这句话:“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理解“这条白线”是什么。为什么是“一条白线”呢?“逐渐”是什么意思?能否用它练习说句话?再近些呢?抽读“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联系实际(如教室的高度等)理解“两丈多高”有多高,它怎么会是“白色城墙”?这与“线状”相比方何?再近些呢?抽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3.练习写好钢笔字。
4.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5.口语训练,说漫画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句训练、口语交际。
难点: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 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练习4
二、教学第一题:
1.谁来把第一题的题目要求读一读?(指名读)
处处留心就能发现汉字的学问真不少
2.练习:
读短文思考:
(1)我和杨雨恬在预习过程课文时,对哪个汉字产生了疑惑?
(2)他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阅读短文思考: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
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师引导:酉是象形字,形如古代酒坛之类的.器具,用以指代酒 。
用酉作偏旁的汉字,大多与酒有关,醒原指醉酒后醒过来,睡醒的醒正是借用醒酒的醒,是其引申意义。
(4)说说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你都学会了哪些生字?
(5)遇到类似的疑问,大家研究一下,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学习
(通过查找工具书,也可小组互动)
教学目标:
1. 练习写好钢笔字。
2. 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教学过程:
教学第二题:
1.读读背背
2.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认读,
全对的请举手。错了的同学可要再接再厉啊。
3. 指名读、齐读、小组比赛读,自由练读这8个成语,读准每个音。
4.来把你会读的词语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读?(指名读)
5.开火车读。齐读。
6.同桌商量这8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7.交流。
8.看谁背得最快。
指名背。齐背。同桌互背。
教学第三题:
1.写好钢笔字
2.教师范写提醒:口在不同的位置,大小形状也不同
3.笔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教学目标:
1.看懂漫画,通过编故事和形式和同学交流,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漫画的特点。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抓住对孙悟空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了解孙悟空这个聪明、勇敢的神话英雄人物的特点。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按照内容提纲简单复述课文。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按照故事的发展,拟完提纲,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课题质疑
1.播放《西游记》中石猴出世的部分。
由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开头部分引出学生们都非常喜欢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和这节课要讲的故事《孙悟空龙宫借宝》。(板书课题)
2.看课题质疑(谁、什么地方、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流畅。
2.自由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写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3.指名读课文,为每一段拟一个小标题,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策划借宝 借宝途中 借到宝物。)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策划借宝。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孙悟空为什么要去龙宫借宝?
2.小组讨论:孙悟空是怎样“策划借宝”的。
3.同桌互读课文。谈谈在这部分课文中,你对孙悟空有了哪些了解。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二)借宝途中。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后回答:孙悟空遇到了谁,他们是怎么做的?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三)借到宝物。
1.学生默读3、4自然段。
2.思考:孙悟空在龙宫里试了几样兵器,结果怎样?
3.引导了解、感悟。
这些兵器各有多重?
孙悟空是怎么样试用这些兵器的?
4.画出对孙悟空借宝时动作、语言的描写,说说你从这些描写中对孙悟空有了哪些认识。
5.孙悟空来龙宫借宝,龙王是怎么对待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瑞气腾腾”“得心应手”“称心如意”,体会金箍棒的神奇与孙悟空对金箍棒的喜爱。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7.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哪句话表现了孙悟空的高兴?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阅读全文,积累词语。
2.说说喜欢孙悟空的哪些地方?
第二课时
一、练习复述,巩固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复述课文。
2.引导学生掌握复述方法进行复述。
3.学生复述,大家评议。
二、打好基础,积累内化
1.把描写孙悟空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2.学生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课件,开火车认读并组词。
2.小组讨论本课生字在读音和书写方面要注意什么,并进行分类。
3.教师强调识字难点。范写“称”“念”其他生字生自由练写。教师重点指导共性的问题。
4.做识字游戏。
四、回顾课文,扩展阅读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