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课心得体会8篇
很多人在结束一段时间后都是要写一篇心得体会的,通过心得体会,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刑法课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刑法课心得体会篇1
复习时间系统安排
在暑假期间,大家首先要这段时间将教材过一遍,将大纲规定的知识点弄清楚。这个阶段的工作很细碎,但很重要,一定要细致地做好。可以报一个考研辅导班,并利用假期时间消化。通过老师辅导可以将前一阶段的知识串起来,提高自己解综合题的能力;到了下个学期就要进入做模拟题、提高能力和查缺补漏了。到了考试前20天左右,就要将自己以前的复习整理一下,看一下笔记,将以前消化的巩固下来,不清楚的弄清楚。
会做的就不能丢分
考研数学试题从来未出现过超纲现象,只要考生把全部基本的'概念、原理搞懂了,就相当于全部押中考题。从之前考研的情况来看,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基本功不过关,大多数考生往往因为一个考点没掌握而影响了整道题的运算,最终导致失分。在复习过程当中,大家一定要重视数学概念、原理的掌握和计算过程的训练,争取在考试过程中,只要是会的就不丢分。
无法预测,只能注意细节
从最近这几年数学一来讲,有一个比较值得注意的问题,出现了图形命题这种形式。数学一在最近连续两年出现导数应用用图形来描述的问题,在数学二,数学三,数学四,估计以后可能也会朝这个方向去做。所以这个倒是值得应该注意的这么一个问题。至于说其它的哪些考试,或者哪些考这种东西,确实比较难以去预测这个问题。可是有这样一种特点,假如我们看一看考试大纲的话往往可以看到这样,在考试大纲里头所列出哪些知识点,经过了多年考试以后,基本上全都考到了,也就是说在考试大纲里头所列出的那些考点的话经过几年以后,基本上都能够轮得到。
刑法课心得体会篇2
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是一种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正式开庭等环节模拟审判或仲裁程序的过程,无论是案情还是形式,模拟法庭都在多个角度尽量还原真实的庭审。
“刘某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案”开庭在即,为给当事人更专业的庭前辅导以及呈现更好的庭审效果,盈科沈阳·刑事法律事务部利用休息日组织庭前模拟法庭。
本次模拟法庭,选取的案例是刑事部正在承办的真实案件,代理律师对于案件有着深入的了解,相对于虚构的案例而言,更有利于参与模拟法庭的各方对案情整体的掌握,提高“庭审”效果。
在“庭审”中由李明律师担任审判长,姜峰律师担任公诉人,辩护人则是参与该案的律师及律师助理们。
从下午三点直到晚上九点,大家对案件的辩护思路和辩护策略进行梳理。同时,理清了案件现有证据,为之后开庭工作做足了准备。
最关键的是这次演练是为了锻炼实习律师的法庭应变能力,身临其境感受庭审的氛围,用实战方式,从庭前准备、和庭上表达、庭后复盘三个方面,系统化训练实习律师的出庭技能。
庭后感悟
刘某生产伪劣产品案团队办理群(16)
陈姝妹律师
刑事案件的辩护工作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进行法律之辩;也要融入适当的情辩。辩护人不但能以法律的专业度,在控辩审的刑事诉讼中,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还能以情感的温度,为庄严的刑事审判注入人间烟火,燃起控辩审的情感共鸣。
谷宇实习律师
对实习律师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在模拟庭审中学习感悟不同身份的人的想法。为庭审做好充足的准备,提前演练,理清辩护思路,可以发现问题,提前应对对方公诉人可能提出的问题,更好的应对庭审。
陈军甫实习律师
通过此次模拟法庭,针对同一个案件,各位伙伴通过不同法庭角色扮演,深刻认识到了站在不同立场上,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作为本案被告人应当保持本心,坚持公平公正的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模拟法庭是放大镜,让我们更了解自己,更了解自己的战场。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信心百倍地去迎接真正的战斗!这也是年轻律师成长的“必修课”,有所经历,才能收获!
刑法课心得体会篇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20年12月26日通过,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关于安全生产的条款进行了重新修订,安全生产领域刑事法律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红线”标准提升,法律的“牙齿”更加锋利。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否则即使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也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今天我们来学习《刑法修正案(十一)》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哪些影响。一修改了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增加了“明知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而不排除,仍冒险组织作业”的行为。刑法修正案(十一)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二款修改对比
修改前
修改后
?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或者明知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而不排除,仍冒险组织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将“明知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而不排除,仍冒险组织作业”等违法行为,与“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的行为同等追责,前移追责关口,不仅对震慑和制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防范化解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具有重要意义,也彰显了整个社会的价值与信仰导向。
新增危险作业罪。刑法修正案(十一)在《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三十四条之一,新增三类可直接入刑的安全生产重大违法行为,将过去常见的“关闭”“破坏”“篡改”“隐瞒”“销毁”以及“拒不执行整改”“擅自从事高危险活动”等行政违法行为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内,冒险实施上述行为或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修正案(十一)第一百三十四条之一修改对比
新增加
?危险作业罪】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具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现实危险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关闭、破坏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监控、报警、防护、救生设备、设施,或者篡改、隐瞒、销毁其相关数据、信息的;
(二)因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被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场所或者立即采取排除危险的整改措施,而拒不执行的;
(三)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未经依法批准或者许可,擅自从事矿山开采、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以及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等高度危险的生产作业活动的。
新增条款规定了“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现实危险的”,是指未发生重大伤亡事故,但存在现实的危险,这与本条第二款“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是有明显区别的。前者为未发生,但有现实危险的;后者是已发生或已造成的。将事故前严重违法行为入刑,意味着将“结果犯”调整为“危险犯”,是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制度创新,是我国刑法在安全生产领域第一次对未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未造成其它严重后果,但有现实危险的违法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修正案(十一)及时关注安全生产领域监管新问题,将安全生产相关问题纳入严峻的法律规制之下,强化安全生产领域的法治建设。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严防出现上述风险行为,一旦触碰法律红线,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课心得体会篇4
我们学习法学是为了用法律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就不能只知道闭门读书,我们还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案件,讨论实际发生的和假设的案件,讨论它应怎样判决。像我们在家的时候,可能会有左邻右舍拿一些案件来请教我们拿什么回答他们呢?不断锻炼自己的实际能力,有人向我咨询什么是投案自首?如何才能从轻处理?通过对刑法知识的学习我了解到:
根据刑法第一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审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经查实确已准备投案的,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
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罪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行为,认定为自首。
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犯罪行为,还应该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不同的罪行的,以自首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具体确定从轻、减轻还是免除处罚,应当根据犯罪轻重,并考虑自首的具体情节。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或者判决确定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如实供述的同种罪行较轻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的,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罪行的,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后,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的,可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犯罪分子有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的,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重大案件的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嫌疑人,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等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通过对法律的认识和平时的学习,我更加了解到了法律的重要性,无论走到哪,都离不开法律。法律对人人都是平等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每个人都要知法、懂法、用法。
刑法课心得体会篇5
在河南省医学会增强法制建设读书学习活动,我积极、主动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了系统学习,通过学习,是我对刑法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是我觉得要不断加强对习惯法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提升法律修养,不仅要做一名懂法的公民,而且要做一名知法、懂法、遵法的员工,作为医疗事故鉴定及法医中同临床司法鉴定工作中的一员,更应该学法、用法。通过学习或使我产生了很多想法,下面我将小谈一下对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一些基本内容
具体说,有四个方面,即: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法;保卫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法;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公民权利法;维护社会秩序法。
所以,我们对刑法要有一定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廉政建设这个法制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维护自身权利,同时也维护他人权利。
二、我们应该怎么做?
1、学会自律、自护。学法律,就要首先办到知其文、晓其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由重罚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给予处罚。学习法律还要踏实懂得知其不能而约己,换句话说就是要知法守法。
学了法,还要学会用法,学会用法律条文的规定来保护自己,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当拿起法律这把武器,来维护自身免遭的合法权益免遭虐待,给予相应的惩罚。
刑法课心得体会篇6
经过对刑法分则近两个月的学习,我了解到、体会到更多刑法的乐趣,揣摩到更多属于刑法的真谛。上学期通过学习刑法总则,开始接触到什么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知道那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设置的对抗犯罪分子的法律,分清了违法与犯罪的根本性区别等。犯罪是指违反刑事法律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对犯罪的定义体现了罪刑法定的思想,犯什么法、量什么刑,都要依据法律——刑法的规定。刑事责任,基于我的简单理解就是犯罪人应负担的法律责任,负责任就有承担惩罚的义务。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利益的强制性制裁方法。我是这样理解的:犯罪是特定的行为——是对社会的一种严重的侵害;刑罚是制裁的方法——是国家对犯罪分子的严厉惩罚。刑罚也是恶,直观的看是“以恶制恶”。所以“制恶”是不得已的,是为了国家、社会的安定,是为了保护大众的平等的权益不受侵害,所以我们强调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因为刑罚是“以恶制恶”,于是我们又强调刑罚人道主义,刑罚个别化等等。
读着这一步步从中间向四面八方延伸的法言法语,当时即对刑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这学期的刑法分则学习,让我更清楚的意识到,刑法真正的魅力所在并非那些真实的却曲折离奇的案件,也不是电视剧上那虚构的狗血剧情,而在于刑法在各大部门法之中,唯一一个与犯罪有关,且关系无比密切的法律。同时,犯罪,作为一个与暴露人性丑恶有关的行为动词,集心理、伦理、医学以及科技等于一身。更准确的界定如下,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这一犯罪概念是对各种犯罪现象的理论概括,它不仅揭示了犯罪的法律特征,而且阐明了犯罪的社会政治内容,从而为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提供了原则标准。
刑法学总论是对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较为抽象的概括,研究刑法的一般性、共性问题,而刑法各论是在总论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对所规定的各类犯罪及其所包含的各种具体犯罪,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而成的体系,即先分类后分种,使其脉络清晰。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目前我国刑法分则对各种犯罪采用的是简明的分类方法,将犯罪共分为10大类,依次是(因为同类客体的重要性程度的不同,从重到轻排列的有次序关系的,而不是分别是的平等关系):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采用这样的分类方法是从犯罪的同类客体出发。而对各类犯罪以及各种具体犯罪的排列标准主要是以各类各种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规定的,但存在相对性,有时还得做具体分析。
刑法分则具体条文一般由罪状和法定刑两部分组成,由于罪状与罪名密切相关,因此对罪状,罪名及法定刑的研究,是刑法各论的重要内容。而对刑法具体条文的学习理解自认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到家的,例如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行凶、杀人、抢劫、xx、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负刑事责任。其中的“行凶”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其含义十分宽泛而难以确定。一般而言,打架斗殴是行凶,伤害他人是行凶,杀人行为也是行凶;赤手空拳殴打他人是行凶,使用器械、伤害他人也是行凶。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对“行凶”的概念进行分析,阐明其真实的含义。理解法律条文的规定,行凶是和杀人、抢劫、xx、绑架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并列规定的,因此,它们之间应当具有性质和程度的考量。而杀人、抢劫、xx、绑架等犯罪行为是可能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所以,只有犯罪人实施的行为可能造成防卫人重伤、死亡的时候,才可以认定为“行凶”;而打一巴掌、煽一耳光等轻微的暴力行为则应当被排除在“行凶”的范畴之外。
因此,刑法分则是关于具体犯罪和具体法定刑的规范体系,这些规范明确了对各类、各种具体犯罪定罪量刑的标准。刑法总则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的规范体系,这些规范是认定犯罪,规定刑事责任和适用刑罚所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总则指导分则,分则是总则所确定的原理原则的具体体现,二者相辅相成。只有把总则和分则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地认定犯罪,确定刑事责任和适用刑罚。简而言之,总则给予分则精神上的指导,分则在定罪量刑的时候遇到困难时则回归总则的原则性规定上进行自由心证。
在上学期学习刑法总论时,曾老师讲授了很多刑法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各方面理论上的指导,为分则学习作出一个先行的铺垫。然而到了这学期上陈老师的课,我方才发现,自己总则上的内容把握得不够准确,知识缺陷很大,此罪与彼罪的界限、犯罪形态、罪刑法定等往往陷入一个混乱的怪圈。例如故意杀人罪,这是我首次有勇气上台“讲课”的一个罪名内容,当我自以为预习分析得很透彻的时候,最终的案例分析时,我还是卡在一个犯罪形态上,究竟是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还是犯罪既遂。这暴露的是学习总论时缺乏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司法实践当中具体个案的判决分析,更重要的是,刑法总论知识体系的极度不完善,需要在学习刑法分则的过程中加以弥补。现在时过半学期,我自认为比较理解何以判断犯罪形态: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犯罪预备相对于其他犯罪形态较容易判断,问题不大。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实质区别:犯罪有没有得逞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实质区别:犯罪未得逞是不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如果是以外的原因就是未遂,是自动放弃的话就是中止。后三者比较容易混淆,鉴于各种犯罪行为的行为方式各异,当司法实践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是,犯罪形态的不同对罪刑法定起到一个关键性的作用。
刑法分则主要规定具体罪名与罪状,数目繁多,在如何把握刑法分则的问题上,我认为应该从理解以及掌握各个罪名的主要内容和行为方式上出发学习。刑法分则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具体条文来确立各种犯罪行为,条文的内容包括罪状和法定刑。通过罪状设计来描述犯罪行为,确定打击犯罪的范围,是各国刑法的通行作法。罪状的内容主要是对社会现实中具备一定的社会危害性需要由刑罚方法来处置的事实加以记述,这是罪刑法定,在认识论上是定性认识。法定的罪刑设计要落实到具体的案件中,需要司法定量,具备可操作性。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来考虑,满足可操作性的最佳状态是:立法对每一个问题的规定不仅有定性因素,更为关键的是有定量因素。只有在定量的意义上才可以说能够将可操作性落实,仅仅停留在定性阶段而不考虑定量因素,不符合“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面对具体个案,处理具体案件时,对刑法的适用解释只能是具体的,根本原因是案件之间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正如我们高考英语作文经常用的一句话: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每一枚硬币都有两面,更何况是一个案件,又何止两面呢。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每个案件在其所具有的特殊之处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案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方,他们永远不可能重复在他们之间引起纠纷的那种行为。我们可以用足以涵盖不同时空下不同当事人之间的不同纠纷的一般术语,去描述一个案件中的诸般事项。我们也可以用仅仅能够包含在一时一地的这些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纠纷的特定的法言法语,对他们加以描述。无论我们怎样描述案件,每一个案件都只发生一次。例如杀人罪是定性描述,具体的杀人行为分别有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基于故意和过失的程度所反应出的行为人主观恶性程度在各个案件中均有差异。
至于刑法上所说的行为方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经常会进入这样的一个思维误区,法条说什么即是什么,抠字眼,只在于字面上的分析以及在语句上的剖析,而忽视了其中的内涵以及各个不同的行为方式所导致的不同的行为结果以及判决结果。经过学习,我发现刑法总论和分则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总论的指导,单看分则,确实难以作出正确的判决,由此可知,无论是总论还是分则,在学习的时候必须融会贯通,不可厚此薄彼,构建自身完整的刑法知识体系,对分析案件时很有帮助。
刑法课心得体会篇7
党的二十大
10月16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全省监狱系统广大干警职工认真收听收看大会盛况,引起热烈反响。
为切实加强干警政治建设,深入推进队伍文化建设,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现开设“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专栏,陆续刊载规范监区监区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文章,引领广大监狱干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昂扬风貌和实际行动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孟新朋
鲁中监狱八监区党支部书记、监区长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举旗定向、催人奋进,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作为基层监区党支部书记,我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监区工作发展的总纲领、总遵循,持续筑牢安全防线、守住监管底线,为监狱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高举旗帜,用新目标指引新方向。牢牢把握“监狱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定位,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做到监区党支部全面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重点学,把对党绝对忠诚落实在具体行动中,将高质量工作成果作为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聚焦安全,用新格局展现新担当。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安全防范清单,形成“人防、物防、技防、联防”四位一体防范预警体系,筑牢维护监狱安全稳定的基石;增强教育改造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全面提升教育改造质量。守正创新,用新作为引领新征程。加强对监区干警职工的思想淬炼、实战锻炼和专业训练,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搭建成长平台;持续深化“严真细实快”作风建设,培养干警职工养成在现场发现问题、用脚步丈量安全、用管理树立威信的工作习惯,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监狱人民警察的使命担当,为监狱安全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杨福华
鲁宁监狱三监区党支部书记、监区长
金秋十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主题鲜明、催人奋进,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作为一名基层监区负责人,我将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新起点,肩负起新时代职责使命,为监狱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过硬党员干警队伍。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持续加强对党员干警的管理、教育、引领和监督,增强党支部班子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把党支部建设成为能打善赢的坚强战斗堡垒;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提高党支部建设规范化水平,丰富党员干警教育方式,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夯实基层基础,确保监区持续安全稳定。团结党支部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干警,对照基层基础建设考核细则查缺补漏、完善措施,进一步落实规章制度,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提升教育改造质量和罪犯遵规守纪意识,为监区安全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燕生伦
未成年犯管教所一管区党支部书记、管区长
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落实到刑罚执行各环节、全过程,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未管、平安未管贡献力量。
学深悟透,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为主题开展宣讲活动,引导干警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六个坚持”,准确认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丰富载体,全力以赴做好宣讲工作。依托“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线上平台,以及书籍报纸、宣传展板、知识要点宣传手册等学习矩阵,发布权威媒体的评论文章和专题报道,传阅相关学习辅导资料;以支部大会、主题党日为契机,全面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增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以致用,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凝心聚力”为目标,强化支部党建工作,引导干警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以“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方向,规范刑罚执行、狱政管理等工作流程;以“教育、感化、挽救”为工作方针,开展好罪犯精准教育转化。
陈军
济南监狱九监区党支部书记、监区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立意高远、气势恢宏、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举旗定向的政治宣言、引领复兴的行动纲领。
作为监区党支部书记,我要坚持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真正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上下功夫,积极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监区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监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监区工作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聚焦主责主业,坚持问题导向,坚守安全底线,践行改造宗旨,大力推动法治监狱建设,持续增强干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能力。要立足监管改造等工作实际,坚持实干为先,做到深学笃行、强基固本;注重抓好党支部建设,以党建带队建,推动监区思想政治建设水平整体跃升,打造忠诚履职、勇于担当、素质过硬的干警队伍;脚踏实地干好基础工作,凝心聚力谋求新的发展,以实际行动守牢监狱安全底线,推动监区工作高质量发展。
张绍敏
济宁监狱二十监区党支部书记、教导员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作为监区党支部书记,我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积极的进取精神、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更加务实的担当精神投身监狱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要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抓思想、强履职、重宣教,全面强化支部党员理论武装和业务能力,定期开展“党员示范岗”评比活动,持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营造互学互鉴、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要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自觉用法治思维想问题、办事情,不断提高刑罚执行案件办理质量,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充分认识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巩固双基建设工作的持续性与连续性,严格按照考核细则,系统梳理基础工作,推动监管改造工作从标准化到规范化、精细化的转变。
刑法课心得体会篇8
通过法律课程的学习,让我懂得了一些法律的基本知识,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基础。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法律知识来维护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权利。
法学是一门科学学科,所谓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系统的.知识,研究人类生活中的规律及现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法律具有社会性、规范性、概念性、目的性、正义性、实用性:
一、社会性
法律首先是一种社会规则,如刑法学是研究犯罪学等,民法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财产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学作为社会科学,具有社会性,它与自然科学是不同的,表现在: 、不可计量、不可检验、不可实验,而自然科学则是可以计量、可以检验、可以实验的。虽然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实践不等于实验,实践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实践而不是做实验,如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到现在我们才认识到新人口论是一种真理,又如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经过一百多年时间 最后证明了单一公有制经济行不通。2、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不可分,研究者的教育水平、生活背景等与研究对象密不可分。而自然科学,如化学、物理、生物等,其研究对象较少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影响,而法律的研究结果则较多的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如许多的观点,不同的学科认识都有道理,不同的学者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观点。
我认为应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即不受他人影响,要自己思考,自己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讲到独立判断时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判断标准。如公平、诚信等皆为生活经验,就是说当法学上的不同意见都有道理时该怎么办呢?除用基本原理外,更重要是要用社会生活经验作为判断标准。所以对于法律理论现象中的是与非、对与错,可以用社会生活经验来作为判断标准。只有符合社会生活经验的理论才可能是正确的。
二、规范性
既然法律是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因此法学也就有了规范性,它是法学区分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如经济学讲的是效率问题,是效益最大化,而法学家讲的是合法不合法,规范不规范的问题。因为法律的规范性,每一法律条文都可以分解为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效力。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效果,那么我们对这个法律条文也就掌握了。
法学特别强调的是规范性、逻辑性、体系性。规范性也就是我们说的可操作性。如我们将要制定民法典,是要制定一种松散性的呢?还是制成规范性、逻辑性的呢?江平教授说要制定一种开放性的民法典体系。民法典如何开放呢?我认为一定要有逻辑性和规范性。
三、概念性
法学之概念性来源于法律规则。如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分别为两个概念,欺诈行为又是一个新的概念;再如损害赔偿,直接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为三个不同概念,只有掌握了概念才能很好地理解法律规则。
法学说开了就是一套概念体系。掌握了概念体系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套法律思维,就具备了法律人的资格。因此我们的学习方法就是从概念入手,一定要掌握概念,要理解概念,切记不可死记硬背,先记忆,然后要理解。如欺诈行为,我们先要弄清什么叫欺诈,才能进一步理解欺诈行为。这种方法在法律解释上叫文义解释。文义解释就是指每一个法律条文都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所以要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了才能把握概念之含义。同时语言文字又有多义性和模糊性。如法律上所说“产品”与社会生活中所说“产品”就不一致。所以我们就不能仅*字面意思来理解,应该有多种其他的理解方法。一个法条就可能有多种理解,因此法律人在现实生活中就大有用武之地。
四、目的性
法律是行为规则,是人制定的。在我国是由人民代表代表人民来制定各项法律的。既然是人制定的,就一定有目的。法学当然也有目的性,在历史上曾不被人注意,特别是德国的概念法学,它们过分注意概念问题,而忽略了目的性。直到德国著名学者耶林,他本是个概念法学派的学者,到中年时逐渐意识到概念法学派有僵化的缺点,于是写了一本书。在这本书中,他指出每部法律都是有特定目的的,我们要了解、掌握、运用一门法律,必须先搞清楚它的目的性,我们学习任何一部法律,不能只是搞清它的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后果,还要思考这个法律制度、法律规则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它,如果只讲概念,就会成为“概念”法学。耶林说,光讲“概念”的法学,会成为概念游戏,他说,法律的目的就好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而法律的目的正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引导我们学习、掌握、运用法律。对每一个法律制度、规则,我们都从目的入手,这就构成了现在法学上的一种新的法学研究方法——目的解释方法,即解释、运用每一个制度、规则,一定要紧紧扣住立法目的,如果有两种解释,则只有紧扣立法目的的那个解释才正确。
五、正义性
法学正义性源于法律正义性,法律规则因为有正义性才能区分于技术规则,同时法律也就有了良法、恶法之分。我们评价法律的好、坏、先进与落后就是依据法律的正义性。同时,现在还存在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问题。现在很多人过分关注形式正义而忽略了实质正义,但是形式正义只是获取实质正义的手段,只有在无法获得实质正义时退而求其次满足于程序正义。实质正义是目的,程序正义是手段。一旦我们将形式正义强调过分,我们就悖离了法律的正义性。
法官、律师这些法律人不同于社会上其他的人,他们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正义之道,是社会正义的维护者。所以,不能把法律混淆于其他职业。我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它,因为我们选择了法律,我们就选择了正义!
六、实用性
学习法学是为了用法律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就不能只知道闭门读书,还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案件,讨论实际发生的和假设的案件,讨论它应怎样判决。在我们平常学习中就要注重法学的实用性,不断锻炼自己的实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