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年级数学教案7篇

时间:2024-06-28 16:27:46 分类:工作计划

引导性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写教案时要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真实地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尚华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年一年级数学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年一年级数学教案7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96-98页 (9 加几)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99面的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同学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身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同学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同学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同学初步观察、比较、笼统、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同学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同学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局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同学自身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竞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同学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同学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俺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同学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身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同学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同学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同学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同学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同学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同学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同学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俺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俺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第99面的第1、2题。

同学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同学,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协助,也可以让同学借助学具学习。

2024年一年级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8、7、6加几

教材分析: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队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本节课的内容是在9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对各种算法如“点数”,“接着数”,“凑十”都已经有了比较,本节课主要是要求学生能用“凑十”进行计算。

教学评析:

一、情境入课,初探8加几算法

师:星期天上午,小朋友们到公园去玩,先来了8个小朋友,又来了3个,一共要买几张门票呢?

生:13张。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数出来的。

生2:从8接着往后数5个,就知道了。

生3:8+5算出的。

师:先来了8个,又来了5个,可以用加法8+5来算,(板书:8+5)那怎样进行计算呢?能用小圆片摆摆,说说吗?

学生操作

师:谁先来?

生:从5个里拿出2个给8,就有10了,加起来就是13了。

师:为什么要拿2个给8呢?谁能说的具体点啊?

生:以为8和2可以凑成10,从5里借2个给8是10,然后10和3加起来就是13了。

师:说得真好,表扬他。

板书8+5=13

/

23

10

师:看到8,想到了2,8+2=10,10+3=13,谁能来说说?

生1、2说

师:同桌说一说

练一练,8+38+68+48+78+8(抽几题说算法)

评析:本课主要是在9+几的基础上,对凑十法有一定基础上继续来学习8加几,7加几及6加几。以为有了9加几的铺垫,学生已经能基本借助手中的学具进行凑十的计算,从教学实录可看出,学生在学习8加几时已经比较得心应手了,教师通过适当饮弹,让学生通过操作,积极得出计算的方法,无论是算法还是算理都比较清楚明了,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

二、自主探索7加几,6加几

1、探索

师:小朋友们已经会算8加几了,你能来试试这两题吗?想一想,同桌互相说一说。(出示7+66+5)

小组讨论

师:谁先来?

生1:算7+6时,看到7,想到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

师:说得蛮好,谁再来试试?

生2:看到7,想到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

师:为什么看到7都想到了3?

生:以为7和3凑成10。

师:怎么算6+5?

生1、2:看到6,想到4,把5分成4和1,6+4=10,10+1=11

师: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吗?真棒!

2、小结

师:刚才我们在算的时候都是先--凑十,在算加几。

3、练一练,猜猜我是谁?

出示:7+46+67+56+77+7

师:公园里也来了很多小动物,他们都躲在这些算式后面,我们把他们请出来八!

(算对一个,出示小动物,错了说算法)

评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完成了由扶到放的过程,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整个学习的过程,体会到如何去学习,很好地进行了数学思想的启发。教师采用顺口溜的方式,理解凑十,记住算法,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并进行了质疑,巩固了算理。另外练一练的设计颇具童趣,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分类,揭题,小结

1、小组合作交流

师: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个信封,请组长拿出卡片,一起算一算,看哪组先完成。

2、请最先完成的接受大家的考验,计算。

3、分类

4、反馈:

生1:按照答案分。

生2:我们是按照答案的单双分的。

生3:我们按照算式的第一个数分的,8加几,7加几,6加几。

师:这正好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在计算时都是先凑十。分类只要有根据,我们可以有很多种分法。

评析:此环节的设计颇具匠心,与所学分类相联系,有一个知识的整合,使数学知识更体系化,渗透了构建的思想,尤其突出了“凑十”,有效的小组合作也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协调能力。

四、应用拓展

1、帮小蚂蚁找家

师:小蚂蚁听说小朋友们这么能干,碰到麻烦就来找你们帮忙了,你看,背上写了家的地址,送他们回家吧!

6+67+56+59+68+78+()()+()

2、剩下8+()()+()

师:想想办法把他们也送回家。

生:填上3,送到……

3、小结

五、课堂作业

评析:小蚂蚁回家的设计非常富有童趣,不仅巩固了8、7、6加几,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体会到助人为乐的乐趣,尤其开放题的设计拓宽了练习的范围,,起到了很好的巩固作用。

总之,本堂课是一节成功的设计,无论从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结果,都是一节成功的课,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注重学生的学,突出探究。

本堂课由始至终,老师都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而是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摸索,探究出正确的算法。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轻松的探究范围,其中有同学之间的互相合作,也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本堂课探索的目标比较集中,借助学具,学生自己解决了8加几的研究,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是可以解决7加几,6加几的,这就是学生探究的欲望。一年级的小朋友自主能力比较差,无法完成较大程度的探究,所以教师设计了个坡度,有利学生掌握。

二、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

本堂课的情境,练习都充分照顾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的时间比较短,需要不断地有新鲜事物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刺激,公园买票,小动物捉迷藏,帮蚂蚁回家都是学生熟悉或喜爱的形象,整堂课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度过的,练习的设计也做到了开放活泼,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三、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

教师特别注意了思想的传递,如迁移,构件,注意数学素质的培养,非常难能可贵的。

2024年一年级数学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在同一标准下,分类的呈现方式不同,分类结果相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规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完成简单的统计活动。

难点:体会在同一标准下,分类的呈现方式不同,分类结果相同。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教材将本部分教学内容由原来的一年级上册调整到下册学习,并且在原来只单纯教学分类进行简单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数据的整理和用简单统计表表示结果的内容。这时候的学生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之后,对周围的一些实际现象或事物有了一些观察和思考的意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乐于观察、思维活跃的特性有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本部分教学内容。

四、教材分析: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分类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基础,又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历来的教科书分类都是安排在准备课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分类”放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关系。本单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先让学生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标准分类,并对分类结果作出简单的整理与分析。例1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解决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引入,在给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后再分析计数的结果,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既让学生体会到了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又使学生完整地体验到了统计的全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礼物,谁能一眼看出有几件礼物?”(课件出示礼物盒图)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蓝色三个粉色五个”“大的三个小的五个”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二)新授

“还有两位小朋友也给我们带来了礼物,我们来数数共有多少个气球”。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主题图片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学生操作过程中播放优雅的音乐,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操作要求:“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生:整齐、清楚。师:你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呢?师:你怎么知道的?生:这一排最长。(引出一一对应的摆放方式)

③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我们把这样的呈现方式叫做象形图。

④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师: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⑤探究单一标准,分类呈现方式不同,结果相同。

师:我们观察这三位学生的分类结果,葫芦形的有几个?圆形有几个?爱心形有几个?你发现了什么?

师总结:在同一标准下,分类呈现的方式不同,分类的结果是相同的。

⑥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师鼓励)

⑦拓展: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师:如果增加一个爱心形气球,这个表应该怎样改变?如果增加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呢?师:都是增加一个气球,怎么表格的改变不一样呢?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次是爱心的增加一个,并没有增加种类,所以在爱心那列数上加1就可以了,而第二次增加的是一个新的形状,也就是增加了一类,所以在表格上要再添一列。

3.刚刚我们是按照形状来分的,还能怎么分呢?(颜色)

那现在我们快速按照颜色分一分

师总结: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不同,但是总数是相同的。

三、巩固练习

1、闯关游戏,给出标准找出不是的一个

2、课本练习七第二题

四、今天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2024年一年级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2、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正比例的简单问题。

3、通过观察、实验、计算等方法,逐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5、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6、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手套,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哪种手套更便宜?

学生独立完成后,老师提问:你们是怎么比较的?(求出手套的单价再进行比较)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单价=总价÷数量)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老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⑴出示例1表格,让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思考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表中有数量和总价两种量,数量增加,总价增加;数量减少,总价减少。数量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总价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数量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总价也随着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⑵认识相关联的量。

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⑴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0、5/1=1、0/2=1、5/3=2、0/4=2、5/5=3、0/6=3、5/7=4、0/8,比值相等。

⑵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圆珠笔的单价)

⑶让学生用公式把圆珠笔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总价/数量=单价(一定)

⑷明确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y/x=k(一定)(老师板书)

3、列举并讨论成正比例的.量。

⑴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让学生说一说。(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⑵小结:成正比例的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哪个条件是关键?(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它们的比值不变,这是关键。)

4、认识正比例图像。

⑴课件出示例1表格及正比例图像,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和图像,你发现了什么?(每一个数量和相对应的总价组成的一组数在图像上都体现为一个点,这些点连起来是一条直线;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直线。)

⑵把数对(10,5、0)和(12,6、0)所在的点描出来,再和上面的图像连起来并延长,你还能发现什么?让学生操作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两个点与上面的图像仍能连成一条直线。无论怎样延长,得到的都是直线。)

⑶从正比例图像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由一个量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可以直观地看到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情况)

⑷利用正比例图像解决问题。

买7只圆珠笔总价是多少元?20元能买多少只圆珠笔?(3、5元;40只)

小明买的圆珠笔的数量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是小丽的几倍?(在单价一定的情况下,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关系,小明买的圆珠笔的数量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也应是小丽的2倍。)

三、巩固应用

1、p46做一做,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交流。

2、p49 2、师生共同完成。

3、p49 4、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并集体订正。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024年一年级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回忆整理,让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学生巩固整理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并能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森林游园会”的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回忆整理,让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巩固整理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并能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复习

师:同学们,今天森林里举行游园会,张老师得到了一张邀请卡,你们想跟着我一起去看看吗?那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整理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算一算 分一分》

1、出示题目,学生计算

师:看看,狐狸兄妹来迎接我们了,答对了题,才能进入数学王国参加游园会哟!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把出现的数学题解答在你面前的答题卡上,比一比看哪个组最先答出。做好准备了吗?(请最快的一组来回答。)

2、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可以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把它们分一分类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找出了这么多种分法。

3.问:那计算上面算式时要注意什么?(谁来说一说)

总结: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要注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

(二)整理复习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我最棒》

1.出示“小兔摘萝卜图”。

(1)仔细看图,了解图意。(指名说一说)

(2)你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①独立尝试提问并解答

②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③全班交流,介绍思路。

小结:解决问题要先看数学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相关条件,最后检查结果。

三、 重点练习,强化提高《练一练 想一想》

1、出示“小猴子摘桃子图”

(1)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你能帮助小猴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回答)

(3)这道题中有什么数量关系?

2、出示“动物图书室图”

(1)仔细看图,这幅图给了我们什么数学信息?

(2)问题是什么?你能列式计算吗?(学生解答)

(3)在做这种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3、出示“纪念品物品价格图”

师:我们要回去了,一起去看看纪念品馆吧,但是每人只有一张100元的购物券,算算你够买哪些你喜欢的物品,再算一算用去了多少钱。

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

四、总结归纳,结束活动

师:这节课在同学们的合作下,我们跟着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共同归纳和整理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在以后的复习中,大家可以应用今天学的方法自己整理。我们下节课再见吧!

2024年一年级数学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同学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同学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同学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同学初步认知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具准备:

1、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实物投影仪,活动灯片二张

学具准备: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同学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身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俺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同学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同学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知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沛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同学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同学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同学活动:说一说在丈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沛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0

1、同学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同学认真观察,然后同学与教师一起书空

3、同学写0 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五、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同学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要求:

1)同学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六、调查:0到底是双数还是单数,请大家回家查一下资料或问一问家长。

2024年一年级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3.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4.在探究三个关系符号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类及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

教学难点:

会用“>”、“

教学准备:

ppt、或主题图。1-5的数字、<、>、=等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小猴吃水果图

师:仔细观察图画,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数一数,小猴和水果都有多少。

2.汇报交流。

生:4个梨,3只猴子,3个桃子,2个香蕉。

3.动手操作。

(1)师: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图上有的东西,怎样摆就能看出那种水果多,那种水果少呢?

(2)如果每只猴子都要吃1个桃、1个梨、1个香蕉,够不够?怎样摆能一眼看出来?请同桌小朋友一起摆一摆,说一说。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

()和()同样多;

()比()多;

()比()少。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

师:小朋友们说小猴先吃什么水果啊?为什么?

师:猴有3只,桃有3个,一只小猴吃一个桃子,刚好够吃,我们就说猴和桃的数量同样多,3和3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

课件出示3 = 3读作:3等于3

等号

师:一起和老师写一遍,3=3,读作3等于3。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再练习几遍,再和用桌的小伙伴互相说几遍,看看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掌握了他的写法和读法。

学生活动:同桌读写后再抽问几个学生,保证人人都会。

2.教学“>”(猴和香蕉比)。

师:小猴吃完了桃子,还没有吃饱,那他们接下来吃什么水果好呢?

师:我们来看看小猴和香蕉,怎么进行比较啊?

师:一个对一个,咦,发现小猴比香蕉多,怎么办呢?

①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一一对应的摆法)……

②引出大于号。

师:4比3多,在4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我们把这个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

③这个式子4>3怎么读?(4大于3)。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大数在前用大于,大口朝(前)左大于号”。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练习使用“<”“>”

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

请同桌交流:说一说几大于几?几小于几?课件逐一出示

2.再次体验: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观察这些算式,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时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

(1)揭题:我们今天认识了“>”、“

(2)课件出示书p18“做一做”第1题。

(3)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4)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猴子,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讲评。

(5)游戏:排排队。请5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①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

②谁?谁最小?请随意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每个学生用“﹤”“﹥”摆摆看,看谁想的多?再上台汇报。)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下课后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

《2024年一年级数学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