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故事》读后感8篇

时间:2023-03-01 11:02:59 分类:读后感

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加深小伙伴们对名著理论的理解,完成一篇读后感可以加深我们对书上人物的领悟,尚华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廉洁故事》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廉洁故事》读后感8篇

《廉洁故事》读后感篇1

清廉正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是兴国安邦之源,是社会道德规范,是应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今天我就认真地读了《于谦清廉故事》,读了后很有收获。

于谦,可以作为是清正廉明的代表了。他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尊敬地称为于青天。

于谦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属管家,一概不收寿礼。皇上因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着,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根据于谦的嘱咐把送礼的太监拒之门外。太监有点不高兴了,就写了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四句话,叫管家送给于谦。于谦见了,在下面添了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于谦这样坚决,无话可说,回去向皇上复命去了。

于谦办事铁面无私,清廉正直,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贪官。皇帝也觉得于谦不通人情,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心中老是不快,于是在贪官的诬陷下,皇帝寻了个罪名,撤了于谦的官,还要问他的罪。于谦在牢里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我们小学生要学习于谦的,要有高尚的品德,做一个真人,才能为我们祖国争光。千万不要学腐败者,因为那些人是我们的耻辱,比如康慧军、潘玉梅等,虽然一时得意,但最终还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廉洁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儿,是祖国的未来。为了祖国,为了祖国的将来,我们要向于谦学习,要像他一样,做一个两袖清风的人,做一个真人。我们要经常告诫自己,要廉洁自律,同时还要敢于同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为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可是,看看我们身边,我们身边的同学对廉洁是不值一提的,他们就缺少一颗廉洁之心。个别同学为了在别人面前炫耀,装大方,买东西大手大脚,不比学习比玩具我们要让于谦廉洁正直的品格永远在我们心中扎根。

《廉洁故事》读后感篇2

今天,我读了一则毛主席爷爷的故事,廉洁小故事读后感。故事中提到了毛主席节俭清廉的事例,让我深受感动。

提到廉洁,大家一定会想到为官清廉的于成龙、公正严明的包青天、以身作则的周恩来他们都是廉洁的模范,我们学习的榜样。

毛主席的节俭清廉家喻户晓。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红军天天只能吃干粮和青棵面,有时候,只能吃糙红米和南瓜煮稀饭。开头吃几餐还觉的有点香甜,吃多了就会觉的难吃,可是毛泽东不搞特殊,仍然和战士们从一个锅里盛饭吃,读后感《廉洁小故事读后感》。警卫员小胡看毛主席天天深夜不眠,每餐都和战士们一起吃那些糙米和南瓜煮的稀饭,非常不忍心,便给毛主席蒸了半斤米饭。毛主席看了很生气,硬是不肯吃,还说道:我不能搞特殊。南瓜稀饭又香又甜,很好吃嘛。战士门能吃,我就不能吃吗?你要知道,受压迫受剥削的穷人连野菜都吃不上了啦。快把饭送回去!小胡还想说什么,可是毛泽东已经把那碗白米饭塞回到他手里,小胡没办法了,只好把饭拿回厨房去了。

读了毛主席的廉洁故事,我深受感触,想到自己平时不太爱惜粮食的行为,也深感惭愧。今后,我一定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且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重清廉,能正确对待财物。相信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廉洁故事》读后感篇3

今天,读了一个廉洁小故事《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透过短短的几行方形黑体小字,让我看到了一个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好总理。他的那个夹起一片菜叶在碗底一抹的细微动作,已在我眼前挥之不去,他的那句看似平淡的话语: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位国家的总理,却连一粒小小的米也不浪费,让我感到非常惊讶,在我心目中,总理可是个大官,每天吃的都是山珍海味,能呼风唤雨,生活过得悠然自得。而总理却和普通百姓一起吃粗粮,还带头不吃猪肉、鸡蛋、稻米饭,确实让人非常敬佩。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不要说一粒米,就连一碗饭,如果不想吃了,都会毫不犹豫地倒掉,学校食堂中,剩饭、剩菜堆得像座小山。我想,这一座座小山,周总理看了在心痛。

想想以往的我,深感惭愧。每天早晨,我从不吃妈妈烧的粥,而是天天向爸爸点菜,今天馄饨,明天小笼,后天又要来个福临门面包,几乎天天翻花样。每逢,星期天,还吵着要去肯德基,麦当劳,还总想着什么时候去饭店吃顿大餐。哎,想想周总理,想想烈日下的农民伯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今晚,就去对妈妈说:妈妈,我明天早上突然很想吃你烧的白米粥了!

让我们都来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吧!让这种精神的清风永远吹拂在我们校园上空!

《廉洁故事》读后感篇4

这个寒假,我读了《廉洁修身》这本书后,懂得做一名好孩子的基本品质: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谦虚礼让、自省自律其中,令我感悟最深刻的就是诚实守信这一美德了。

这本书中,最令我回味无穷、印象深刻的就是《曾子杀猪》的故事了。曾子是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而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子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就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妻子回来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和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小孩子是不可闹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处处向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他骗人啊!说完,曾子就把猪杀了。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深地明白了: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虽小,但是模仿性强。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灵,明天孩子就欺骗你、欺骗别人。这危害有多大啊!所以说,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前途,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有多么大呀!

从今天起,我们应严格地遵守做一名好孩子的基本准则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谦虚礼让、自省自律如果我们都能严格地遵守这几条基本准则,那我们这个世界该多么美好,多么和谐啊!

《廉洁故事》读后感篇5

近段时间,我认真阅读了《廉洁教育读本》这本书,有了很深的感悟。中华民族是一个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正直无私、自律自强的民族;敬廉崇洁,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两袖清风、清政廉洁的包公、今有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等,好像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一直认为廉洁只是一种官德,其实它是我们每个中国公民的美德。

本书主要讲了诚信、勤俭、益友、守纪、正气和理想这五个方面的小故事,书中一个个令人感动和让人佩服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不禁联想到了自己。什么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廉洁从教。孟子认为教者必以正,为师不廉,师道必坏,师道坏则必误学子。

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求我们具有更高的道德情操,因为我们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我们的一言一行将会直接对学生乃至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不仅要用广博的学识,授业解惑,而且还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立身传道,成为学生求智、做人的楷模;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等方面,更要做出表率。廉洁从教首先要为人师表。工作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其身正,不令则行。廉洁从教还要坚守高尚情操,淡泊名利,不被社会各种不良风气所诱惑。不廉洁,贪欲多,就很难坚守这一阵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选择了清平的生活。教师清正廉明是育人的品德基础,要秉持一种神圣的感情和执着的献身精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只有静下心来教书,才能潜下心来育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一定要廉洁从教,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廉洁奉公的教育工作者。

《廉洁故事》读后感篇6

我读了一个关于“廉洁”的小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唐朝的一名宰相卢怀慎。他一生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卢怀慎当官后,虽然身份高贵,但他的住宅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妻子和儿女经常受冻;他却对亲戚十分大方。在担任宰相的期间,卢怀慎病了很长时间。他平时器重的宋璟和卢从愿两人来探望他。卢怀慎叫家人准备饭菜,来招待他们。可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煮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不久,卢怀慎逝世了。他在病危时,曾写了一个报告,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当任宰相,皇帝看了报告,非常痛心。

安葬卢怀慎的时候,因为他平时没有什么积蓄,所以只好叫一个老仆人煮一锅粥给办丧事的人吃。一次,皇帝到城南打猎时,来到了一户人家简陋的院子里,正巧看到了那里在举行卢怀慎逝世两周年的祭礼。皇帝于是赏赐了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卢怀慎去世时,他的夫人不让女儿哭喊,因为平时勤俭的卢怀慎一生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各地赠送的礼物,他一点儿也不肯接受。他的夫人坚信:阴间冥司有三十座火炉,日夜用烧烤的酷刑来惩罚不义横财之人。而卢怀慎是应该去向美好的天堂。

我们一生都要做一个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生活过得勤俭的人。不能做一个贪婪、自私、图名利的恶人。奢侈和勤俭有不同的回报。

《廉洁故事》读后感篇7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周总理廉洁小故事》有感800字:

周末的时候,我读到了一篇历史小故事:周总理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下的饭菜都要留到下一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叶。每次总理吃完饭以后,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残余的饭吃干净,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落在桌上的一粒米粒,马上拾起来吃掉。国务院的工作人员对他如此节俭感到迷惑不解,总理说:“我吃的已经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开国初期,国务院经常召开会议,有时会议过午还不结束,食堂便提供工作餐。周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交钱交饭票,谁也不能例外。“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在三年困难时期,周总理和全国的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艰苦朴素,有什么吃什么,一起度过了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

读了这个小故事以后,我感到十分惭愧。因为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它凝聚着多少劳动者的心血和汗水。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都应该爱惜粮食,而作为学生的我们,更不应该浪费粮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再想到这次四月份刚刚结束的春游,我们小组在草地上野餐:草地上铺满了包装完整的零食,什么牛肉干,薯片,蛋糕面包的乱七八糟的散落了一地,没吃完的都不要了。

清晨妈妈起来辛辛苦苦烧的蛋炒饭吃了两口就扔掉了,饮料喝不下了就随意倒在垃圾桶里等等。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但是前有国家领导人爱惜粮食廉洁自律,而我们作为国家的小主人更加不应该肆意浪费粮食,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他人劳动的不尊重。

作为在学校食堂用餐的我们,更应该将所打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吃干净盘子里的每一粒米和每一口菜。不够再去盛饭,不偏食,不挑食。如果跟随父母去饭店里吃饭,也应该量力而行,吃多少点多少,实在吃不下了就打包,做到“光盘行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立志向,接好班,为国家的未来做贡献,我们要把廉洁美德记在心!

指导老师:四(8)班 王樨之

《廉洁故事》读后感篇8

杨震(公元59一124),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他出身名门,八世祖杨喜,在汉高祖时因诛杀项羽有功,被封为“赤泉侯”。高祖杨敞,汉昭帝时为丞相,因功被封安平侯。他为官清廉,不谋私利,始终以“清白吏”为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不受私谒”,这在古代不但是十分可贵的品德,就是在现代也是人们十分欢迎和敬仰的品质。

杨震曾担任过荆州刺史,后又被任命为东莱太守。有一天,他正走在去东莱上任的路上时,经过昌邑。刚巧,在昌邑担任县令的王密正是他曾担任荆州刺史时荐举的官员。当王密听闻杨震到来,并担任了东莱太守后,便派人打听他如今居住的地方。待天色已晚时,他便悄悄地来拜访杨震,并将十斤金银作为见面礼送给杨震,一方面是对杨震过去对自己的的器重表示感谢,另一方面是想贿赂杨震,想让他以后多关照关照自己。王密心想着:“如今人人见钱眼开,如此多的钱应该能打动杨震。”正当他暗暗自笑时,不料杨震不仅拒收,还对他说:“我们在一起做事这么久,我很了解你的为人,为什么你不了解我呢?”杨震的言行让王密大吃一惊,但他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以为杨震拒收其实是在假装客气,因为在他看来没有人能抵挡金钱的诱惑,于是他又走上前去对着杨震轻声说道:“你放心,现已是深夜,况且我俩交情如此之深,今晚这事是没有人会知道的,你就收下吧!”杨震听后,立刻怒火冲天,大声说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过他的话后,彻底醒悟,心中感到十分愧疚,只得狼狈回家。后来杨震又被调动为涿郡太守,品行公正廉洁,从不接受私下拜见或他人钱财,也从不因私事而请求他人。他的儿女子孙就如平常百姓一样,只吃蔬菜,出外只得步行。他的亲戚朋友中有许多人想让他为子孙开办产业,可他坚决不同意,还说:“凡事要靠自己努力,要想发财就得自己去奋斗,不能依靠他人,况且我将我一生‘清白官吏’的名称留给我的子孙后代,这不是一笔很大很丰富的财富吗?”

后来杨震的精神与事迹广为流传,后人都称他为“四知先生”。《后汉书》四知也就这样产生了。

《《廉洁故事》读后感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