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廉洁故事》读后感8篇

时间:2023-03-01 11:02:40 分类:读后感

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加深小伙伴们对名著理论的理解,读后感是我们要依据名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感悟所写的文章,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观《廉洁故事》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观《廉洁故事》读后感8篇

观《廉洁故事》读后感篇1

廉洁是重要的一项美德。廉洁,公正廉洁,公平的对待每一件事,不贪赃,不腐败。这就意味着我们从小就要学习廉洁文化,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廉洁。

廉洁是什么意思?不贪财物,品性清廉,为人清白。廉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清楚一点的说,廉洁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态度。

廉洁是中华民族必备的品德,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不贪财,做到两袖清风。有些事就发生在我们生活中,让我们去理解明白。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是的,做人不能贪心,子罕的清正廉洁让我感受到他的一身正气,我十分敬佩他。在我们生活中就发生过许多这样的事。有些家长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不顾一切掏钱送礼物给老师、请老师吃饭。学生为了竞选班干,就请客贿赂同学,要求同学投自己一票。这几例事是绝不能容忍的,如果人人都这样,那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都去哪儿了?整个社会都成什么样了?简直无法想象,当官的都成了贪官,每个人眼里都是自己的利益,整个社会都乱套了。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和这些行为作斗争。

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一生执教,持俭守节,“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的这种从教的做风,所产生的道德影响力,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我们一定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公正廉洁的好学生。

让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下一代学会廉洁,共创祖国更好的明天!

观《廉洁故事》读后感篇2

杨震(公元59一124),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他出身名门,八世祖杨喜,在汉高祖时因诛杀项羽有功,被封为“赤泉侯”。高祖杨敞,汉昭帝时为丞相,因功被封安平侯。他为官清廉,不谋私利,始终以“清白吏”为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不受私谒”,这在古代不但是十分可贵的品德,就是在现代也是人们十分欢迎和敬仰的品质。

杨震曾担任过荆州刺史,后又被任命为东莱太守。有一天,他正走在去东莱上任的路上时,经过昌邑。刚巧,在昌邑担任县令的王密正是他曾担任荆州刺史时荐举的官员。当王密听闻杨震到来,并担任了东莱太守后,便派人打听他如今居住的地方。待天色已晚时,他便悄悄地来拜访杨震,并将十斤金银作为见面礼送给杨震,一方面是对杨震过去对自己的的器重表示感谢,另一方面是想贿赂杨震,想让他以后多关照关照自己。王密心想着:“如今人人见钱眼开,如此多的钱应该能打动杨震。”正当他暗暗自笑时,不料杨震不仅拒收,还对他说:“我们在一起做事这么久,我很了解你的为人,为什么你不了解我呢?”杨震的言行让王密大吃一惊,但他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以为杨震拒收其实是在假装客气,因为在他看来没有人能抵挡金钱的诱惑,于是他又走上前去对着杨震轻声说道:“你放心,现已是深夜,况且我俩交情如此之深,今晚这事是没有人会知道的,你就收下吧!”杨震听后,立刻怒火冲天,大声说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过他的话后,彻底醒悟,心中感到十分愧疚,只得狼狈回家。后来杨震又被调动为涿郡太守,品行公正廉洁,从不接受私下拜见或他人钱财,也从不因私事而请求他人。他的儿女子孙就如平常百姓一样,只吃蔬菜,出外只得步行。他的亲戚朋友中有许多人想让他为子孙开办产业,可他坚决不同意,还说:“凡事要靠自己努力,要想发财就得自己去奋斗,不能依靠他人,况且我将我一生‘清白官吏’的名称留给我的子孙后代,这不是一笔很大很丰富的财富吗?”

后来杨震的精神与事迹广为流传,后人都称他为“四知先生”。《后汉书》四知也就这样产生了。

观《廉洁故事》读后感篇3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周总理廉洁小故事》有感800字:

周末的时候,我读到了一篇历史小故事:周总理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下的饭菜都要留到下一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叶。每次总理吃完饭以后,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残余的饭吃干净,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落在桌上的一粒米粒,马上拾起来吃掉。国务院的工作人员对他如此节俭感到迷惑不解,总理说:“我吃的已经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开国初期,国务院经常召开会议,有时会议过午还不结束,食堂便提供工作餐。周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交钱交饭票,谁也不能例外。“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在三年困难时期,周总理和全国的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艰苦朴素,有什么吃什么,一起度过了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

读了这个小故事以后,我感到十分惭愧。因为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它凝聚着多少劳动者的心血和汗水。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都应该爱惜粮食,而作为学生的我们,更不应该浪费粮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再想到这次四月份刚刚结束的春游,我们小组在草地上野餐:草地上铺满了包装完整的零食,什么牛肉干,薯片,蛋糕面包的乱七八糟的散落了一地,没吃完的都不要了。

清晨妈妈起来辛辛苦苦烧的蛋炒饭吃了两口就扔掉了,饮料喝不下了就随意倒在垃圾桶里等等。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但是前有国家领导人爱惜粮食廉洁自律,而我们作为国家的小主人更加不应该肆意浪费粮食,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他人劳动的不尊重。

作为在学校食堂用餐的我们,更应该将所打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吃干净盘子里的每一粒米和每一口菜。不够再去盛饭,不偏食,不挑食。如果跟随父母去饭店里吃饭,也应该量力而行,吃多少点多少,实在吃不下了就打包,做到“光盘行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立志向,接好班,为国家的未来做贡献,我们要把廉洁美德记在心!

指导老师:四(8)班 王樨之

观《廉洁故事》读后感篇4

东汉着名学者王逸曾说:“不受日廉,不受日洁”,但这对人来说可能?

人一生为什么要活,因为他们要实现自己的欲望,人不可能失去欲望,即使是那些到处说自己已经看破欲望一样,他们也有让别人欣赏他们这一欲望,如果人真的什么欲望都没有,也就是说他连生的欲望都没有,那他的一生又有什么意义?

但为什么世上还有廉洁的人呢?因为人不是什么控制不住欲望的动物,他们有对社会,对人类的高度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自己的正义感,责任感去压制欲望,正如晋代的吴隐先生,“不惧饮坏泉”,饮后还是一生廉洁自律,当然坏泉只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传说,但这也说明有坏念不可以廉洁一生。如果说坏污和腐败是黑,这是世间必然的,是的,我们无法让所有的人都廉洁起来,我们不是圣人,但每个人的廉洁就如夜路上的一盏灯,而夜路上的路灯,当然每一盏都有着让一个地方,或大或小的地方明亮起来。是的,这让我想起我在书中看到的一句对话:“朋友,你在这个满是坏人的世界做什么好人?你一个人是无法改变世界的本质的”。“谁说的'?至少世界上多了一个好人,当然也更美丽了一些呢!”没错,我们虽不能向神一样让阳光洒遍大地,但我们到少可以让世界更美丽一些。

近年来,我看到许多的坏官被捕的报道,这让我忧喜参半。这么多坏官他们完全被自己的欲望吃了,这不得不让人觉得他们可怜又可恨,但让人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让世界多了很多的好人。是的,廉洁的火焰已经开始传递给更多的人,虽然黑暗无法消逝,但它无力狂妄,世界的光早已散发到人间:从东汉的羊续到宋代的包拯、张俊再到现在的众人。没错,一个人的廉洁与否和他是否做官,身份如何没有一丝关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廉洁时,每个人都有强大内心时候,不只是为自己而想,而为别人,国家多想,这何尝不是廉洁呢?这何尝不是深黑的夜中一盏明亮的灯呢?何尝没有为世上多一份光明呢?

晚上各种各样的灯让深夜一片光明,何时人们的心中的深夜也可以像这样呢?我想应该不远了………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德行告诉人们,反抗诱惑吧,那样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更高尚的行为来。”摆脱诱惑,意味着拥有更广阔的视野,用轻盈的脚步去追逐心中的梦想。

?清正廉洁》正是这样一本能够清洗心灵、摆脱诱惑的好书,它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关于清正廉洁的故事,向人们描述了什么是清正廉洁。通过对此书的研读,我对做好廉政工作有以下感悟:

作为一名在高速公路工作的稽查人员,更要很好地践行清正廉洁。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重、自律、自醒,排除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一身浩然正气。二要耐得住清贫,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特别要慎重交友,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声誉。三是要树立良好形象,以自己的人格力量赢得大家的尊重和信赖,切实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沾的东西不沾,不该做的事情不做,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人。四是要在工作创新上率先垂范,切实认真转变思维方式,积极探索稽查工作新模式和新方法。

学习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做到坚持从大局出发,坚持单位利益至高无尚的大局意识。我要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向“十佳”学习,严格自律,立足本职,求真务实,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展现出一名稽查人员应有的精神风貌,真心实意为青银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要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向低标准看齐,做到不盲目攀比、不奢侈浪费,永远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自觉抵制腐朽生活作风的不良影响。

廉政建设不是独立的,是与我们的各项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廉政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涉及每个人的前途。收费员天天与金钱打交道,这就要求我们经常开展廉政教育,做到警钟长鸣,让大家充分理解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拿不义之财,不贪不沾,人人做到洁身自好。通过廉政文化建设,使每名职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底线、高压线不能触碰。作为高速公路的一名稽查人员,我更加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从自我做起,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干好本职工作,做一名清正廉洁、爱岗敬业的优秀稽查员

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特别是他为了治水而三过家门不入的传说,更是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是禹王曾下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戒酒令,而且这一道戒酒令与廉政有关,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廉政令,这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故事是这样的,大禹有一个女儿名叫游春,有一年春天,游春在路上偶然闻到一股奇香,她寻香便找到了一个叫仪狄的家里。原来仪狄是酿酒的,他酿出的美酒又香又醉人。游春一喝,不由得感到浑身舒畅,便把仪狄请到了王宫里去酿酒,说是等她爹大禹回来好喝。仪狄酿的酒好,王宫里的人没一个不想喝的,有些人趁大禹不在,便经常饮酒作乐,自然这样一来就耽误了办事。后来,大禹治理了九条大河回来,游春就立即将美酒献给大禹喝,大禹喝后也觉得味道好极了,便连喝了几碗,于是大醉。一醉就两天昏昏沉沉什么都不想干。酒醒后,大禹猛然悟到酒喝多了要误事。于是,他把臣子们召集起来说:“酒虽好喝,但难免误事。”还断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下了一道戒酒令,不准人们再酿酒、饮酒。可是,仪狄还是偷偷酿酒,并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到了商纣王时代,这个暴君为了饮酒作乐,专门把仪狄的传人召进王宫大量酿酒,把酒装到花园的大池里,把肉挂在树枝上,“酒池肉林”荒淫无度,最后亡了国。后人通过历史故事总结出这样一句带有真理性质的名言:“禹王戒酒传天下,纣王酗酒失天下。”

这个历史故事对我们是很有启迪意义的。美酒、美味、美色味道好极了但凡是人谁能不喜欢,何罪之有?在这个世界上生来就抗拒美好东西的人恐怕在正常人群中是找不到的,是人都有七情六欲嘛。但是当美好的东西成为了一种诱-惑的时候,人们面对诱-惑就各有不同了。比如,诱-惑在大禹这样的人面前马上就变成了一座警钟,立刻让他联想到“亡国”的大事上去了;而在荒淫无道者商纣王那里,诱-惑就成了一把利剑,一让他亡了国,二要了他的命。历史之鉴使人警醒,虽历经上下五千年其教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犹在眼前。

观《廉洁故事》读后感篇5

廉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是一种政治文明的理念;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原则,是人民传颂的美德。在我看来,不贪污钱财,做事公正,严于律己就是一种廉洁的表现。廉洁能成就一个人的辉煌事业,让他的美名在后人中传扬。

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许多人通过十年寒窗苦读考取了功名,但有些人却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徇私枉法。南宋时的奸臣秦桧为了自己的利益,贪污受贿,谋害忠臣,结果遗臭万年。但有些人却因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受到百姓的爱戴。北宋时的包拯铁面无私,不畏权贵。当时有一个叫陈世美的男子是当朝的驸马,他无视法纪因而触犯了王法。在包拯的审判下,同样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在包拯任职期间,由于他断案公正严明,被人们尊称为“包青天”。他的故事在世人的口中代代相传。

廉洁的人不仅公正严明,还应具有自律的品质。晋代,一个叫吴隐的人在广州任职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不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自己的操守。

通过上面的故事,我们更应该明白廉洁的重要性。我们青少年是初升的太阳,孕育着活力、青春、热情、朝气与蓬勃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我们的肩上。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人,我们应该知荣即行,知耻即弃。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谦虚礼让,宽厚待人,与人和谐相处,帮助他人,团结同学;要诚实守信,认真学习,不弄虚作假。要遵纪守法,不做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让廉洁的种子在我们青少年的心里生根发芽。

观《廉洁故事》读后感篇6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德行告诉人们,反抗诱惑吧,那样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更高尚的行为来。”摆脱诱惑,意味着拥有更广阔的视野,用轻盈的脚步去追逐心中的梦想。

?清正廉洁》正是这样一本能够清洗心灵、摆脱诱惑的好书,它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关于清正廉洁的故事,向人们描述了什么是清正廉洁。通过对此书的研读,我对做好廉政工作有以下感悟:

作为一名在高速公路工作的稽查人员,更要很好地践行清正廉洁。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重、自律、自醒,排除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一身浩然正气。二要耐得住清贫,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特别要慎重交友,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声誉。三是要树立良好形象,以自己的人格力量赢得大家的尊重和信赖,切实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沾的东西不沾,不该做的事情不做,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人。四是要在工作创新上率先垂范,切实认真转变思维方式,积极探索稽查工作新模式和新方法。

学习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做到坚持从大局出发,坚持单位利益至高无尚的大局意识。我要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向“十佳”学习,严格自律,立足本职,求真务实,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展现出一名稽查人员应有的精神风貌,真心实意为青银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要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向低标准看齐,做到不盲目攀比、不奢侈浪费,永远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自觉抵制腐朽生活作风的不良影响。

廉政建设不是独立的,是与我们的各项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廉政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涉及每个人的前途。收费员天天与金钱打交道,这就要求我们经常开展廉政教育,做到警钟长鸣,让大家充分理解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拿不义之财,不贪不沾,人人做到洁身自好。通过廉政文化建设,使每名职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底线、高压线不能触碰。作为高速公路的一名稽查人员,我更加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从自我做起,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干好本职工作,做一名清正廉洁、爱岗敬业的优秀稽查员。

观《廉洁故事》读后感篇7

清廉正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是兴国安邦之源,是社会道德规范,是应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今天我就认真地读了《于谦清廉故事》,读了后很有收获。

于谦,可以作为是清正廉明的代表了。他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尊敬地称为于青天。

于谦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属管家,一概不收寿礼。皇上因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着,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根据于谦的嘱咐把送礼的太监拒之门外。太监有点不高兴了,就写了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四句话,叫管家送给于谦。于谦见了,在下面添了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于谦这样坚决,无话可说,回去向皇上复命去了。

于谦办事铁面无私,清廉正直,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贪官。皇帝也觉得于谦不通人情,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心中老是不快,于是在贪官的诬陷下,皇帝寻了个罪名,撤了于谦的官,还要问他的罪。于谦在牢里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我们小学生要学习于谦的,要有高尚的品德,做一个真人,才能为我们祖国争光。千万不要学腐败者,因为那些人是我们的耻辱,比如康慧军、潘玉梅等,虽然一时得意,但最终还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廉洁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儿,是祖国的未来。为了祖国,为了祖国的将来,我们要向于谦学习,要像他一样,做一个两袖清风的人,做一个真人。我们要经常告诫自己,要廉洁自律,同时还要敢于同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为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可是,看看我们身边,我们身边的同学对廉洁是不值一提的,他们就缺少一颗廉洁之心。个别同学为了在别人面前炫耀,装大方,买东西大手大脚,不比学习比玩具我们要让于谦廉洁正直的品格永远在我们心中扎根。

观《廉洁故事》读后感篇8

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特别是他为了治水而三过家门不入的传说,更是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是禹王曾下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戒酒令,而且这一道戒酒令与廉政有关,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廉政令,这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故事是这样的,大禹有一个女儿名叫游春,有一年春天,游春在路上偶然闻到一股奇香,她寻香便找到了一个叫仪狄的家里。原来仪狄是酿酒的,他酿出的美酒又香又醉人。游春一喝,不由得感到浑身舒畅,便把仪狄请到了王宫里去酿酒,说是等她爹大禹回来好喝。仪狄酿的酒好,王宫里的人没一个不想喝的,有些人趁大禹不在,便经常饮酒作乐,自然这样一来就耽误了办事。后来,大禹治理了九条大河回来,游春就立即将美酒献给大禹喝,大禹喝后也觉得味道好极了,便连喝了几碗,于是大醉。一醉就两天昏昏沉沉什么都不想干。酒醒后,大禹猛然悟到酒喝多了要误事。于是,他把臣子们召集起来说:“酒虽好喝,但难免误事。”还断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下了一道戒酒令,不准人们再酿酒、饮酒。可是,仪狄还是偷偷酿酒,并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到了商纣王时代,这个暴君为了饮酒作乐,专门把仪狄的传人召进王宫大量酿酒,把酒装到花园的大池里,把肉挂在树枝上,“酒池肉林”荒淫无度,最后亡了国。后人通过历史故事总结出这样一句带有真理性质的名言:“禹王戒酒传天下,纣王酗酒失天下。”

这个历史故事对我们是很有启迪意义的。美酒、美味、美色味道好极了但凡是人谁能不喜欢,何罪之有?在这个世界上生来就抗拒美好东西的人恐怕在正常人群中是找不到的,是人都有七情六欲嘛。但是当美好的东西成为了一种诱-惑的时候,人们面对诱-惑就各有不同了。比如,诱-惑在大禹这样的人面前马上就变成了一座警钟,立刻让他联想到“亡国”的大事上去了;而在荒淫无道者商纣王那里,诱-惑就成了一把利剑,一让他亡了国,二要了他的命。历史之鉴使人警醒,虽历经上下五千年其教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犹在眼前。

《观《廉洁故事》读后感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