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的观后感通用6篇
观后感可以为观众提供对作品的个人感受和体验,让他们与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观后感记录了我们在电影中的思考和反思,是对电影艺术和创作的赞美和批评,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微电影的观后感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
微电影的观后感篇1
陈可辛执导的电影《中国女排》再次公布主演,黄渤将出演“陈忠和”一角,这也是黄渤和巩俐两位顶级演员首次合作。
本次发布的海报定格了陈忠和(黄渤饰)指导比赛的激情瞬间:神色紧张,却带着必胜的意志,尽显冠军教练风度。同时曝光的剧照则展现了陈忠和更多面:指导队员时,他自有七分威严;战局焦灼时,招牌“迷之微笑”上线。“微笑主帅”形象跃然展现。在黄渤眼中,陈忠和指导温和与严苛并存:“他是个很接地气的教练,永远笑呵呵的,但实际训练中非常严苛。他其实很渴望赢,有求胜的信念。”这样复杂的陈忠和指导一度让黄渤犹豫,差点儿拒绝这个角色,“演一个有真实原型、而且大家很熟悉这个原型的人物,创作上有难度。感谢导演的信任,才让我下决心来出演,希望能为这个角色添一份光彩。”
1986年,女排写就五连冠伟业,但随着主帅变更、名将退役,中国女排青黄不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一沉寂,就是17年。直到2001年陈忠和上任中国女排主教练,淘汰上一代名将、提拔新人,在他的运筹帷幄下,中国女排队伍焕然一新。陈忠和指导继承着老女排精神,终于带领中国女排赢得了久违的胜利!2003年第9届女排世界杯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阔别了17年的世界冠军奖杯终于回来了!
22岁进入国家队担任陪打教练,后又成为创造女排中兴时代的英雄主帅,陈忠和一路逆袭,励志经历在排坛堪称绝无仅有的传奇。任教期间,面对举国上下的期望,和瞬息万变的战局,始终风度翩翩,笑对一切。“迷之微笑”也成为他最显著的标识。黄渤自曝为出演这个角色“学习”了不少文字、影像资料,全方面地钻研人物,还特意收集了人物的小习惯:“他是福建人,爱喝茶,喜欢收藏小古董”,表演时也将这些细节装载在角色中。谈及对陈忠和指导的看法,黄渤感叹:“他为中国女排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微电影的观后感篇2
暴力永远无法取胜,托尼,坚守尊严才会赢,因为自尊总能让你占理。——《绿皮书》
绿皮书,一本普普通通的本子,却决定了黑人在美国绝对不能做的事情和绝对不能去的地方。这无疑是荒诞而可笑的,但是这种事确确实实存在了。
一位黑人钢琴家被请去表演,演出过程中他想上厕所,于是走向了旁边的公共厕所,但是立刻有人挡住了他,对他说,
“对不起先生,您不能进入这间厕所”。
钢琴家问,“是里面有人吗?”
那人回答,“不是的。”
黑人钢琴家说,“好的,我知道原因了。但是我现在需要上厕所,返回住处上厕所会浪费很多时间。”
没想到负责人说了一句令他有些震惊的话,“没关系,我们愿意等。”
这无疑给了他心灵重重的一击。宁愿浪费众人这么多时间,也不愿意让他就近上个厕所。可见这样的种族歧视已经深深的刻在了白人的骨子里,很多年都难以改变。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他的司机是个白人,一个粗鲁的人,邋里邋遢,不修边幅,他们去南方准备给当地的人演出,他们走进当地的一个西装店,店主本来以为是司机要买衣服,当司机问,衣服可以试试吗?店主回答,当然可以。但是等到店主发现要试衣服的是那位黑人钢琴家的时候,赶紧出来说,对不起,如果你想穿上这件衣服,必须买下来,如果你试了不买,这件衣服就卖不出去了。气的钢琴家愤然离去。
一个国家能够把人种歧视做到这种程度,足够引起人们的深思,在这样不公平的制度之下,美国梦是不是把平等的机会摆在每个人面前。
微电影的观后感篇3
电影不是历史,这部电影更不是纪录片,记者怀着一些细节必然有艺术加工的心理踏进首映礼现场,然而惊人的历史重现依然让人感人肺腑,那才是属于我们全体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记者和不少青年球迷说起当年漳州训练基地竹棚下的艰苦训练,他们甚至怀疑记者话语的真实性。直到这部影片首映,老女排们的艰苦训练再现,不少年轻人都感叹道:“这是真的吗!天呀!”当初上世纪70年代,老女排就是在泥地里训练,在粗糙的木地板场地上进行防守训练,姑娘们身上有不少血水,还扎上了倒刺,训练完毕,大家相互拔刺,包扎伤口,这是真实的历史。
当然,如郎平所说,单靠精神不可能赢球,实力基础、刻苦训练和指挥布阵,都是必不可少的获胜因素。但是,在即将进入决赛圈的队伍中,中国女排实力并无绝对优势,队员阵容还曾饱受质疑,能够一路战胜强手夺冠,临场的那种精气神,就显得非常重要。敢于胜利、永不放弃、团队协作,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女排精神。而这种精神,在今天并不过时。
女排精神首先是一剂清醒剂:既然上了赛场,目标就要盯着第一,就要敢于胜利。很多人都感觉到,近段时间的比赛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人说是历史性的转折:对金牌看得没有那么重了,不再盯着奖牌榜“金金计较”;评价一个运动员,也不再只系于一次比赛输赢。甚至有人说,运动员的一句话、一个表情都“胜过一万枚金牌”。
我们当然理解,后者只是一种修辞手法,是出于对锦标主义、唯金牌论的逆反。不再金牌至上、运动员更加个性多元,也是一个国家自信成熟的表现。但是,由“唯金主义”到“金牌并不重要”,好像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不唯金牌不等于不要争金牌,宽容失败不等于宽容怯懦、懈怠。
这毕竟是国际赛事,不想争第一,就没必要去赛场,不全力争取胜利,是对对手和队友的不尊重,也是对奥运精神的亵渎。女排的夺冠之路并不轻松,一波三折惊心动魄。但要知道,在奥运这个顶尖赛场,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得第一。孤独求败如中国乒乓球队,主教练刘国梁也说自己如履薄冰、夜不能寐。那些虽败犹荣的传奇,都有一个前提,就是他已经竭尽全力。
微电影的观后感篇4
周一晚上,妈妈公司又组织员工去看电影。妈妈说这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于是我又屁颠屁颠跟着妈妈去了。
这部电影叙述了当时日军进攻上海的真实战况,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市,为了掩护大部队转移,第88师524团在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继续阻击敌人。谢晋元所部约四五百人,为了迷惑敌人,对外宣称八百壮士。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战士们一个个背着炸药跳下楼,与敌人同归于尽。还有影片最后战士们像潮水般冲过桥,我都数不清他们流了多少血,但不管流多少血都阻挡不了他们为国捐躯、一往无前的脚步,还有战士们舍命护国旗的决心。这就是我们中国军人的英勇与壮烈,他们不惜丢了自己的性命,只要老百姓们平安无事,他们就安心了。所以我们现在幸福快乐的生活,是无数军人用生命换来的。
仅仅是一河之隔,一边是炮火纷飞,一边是歌舞升平。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妈妈和她公司的老板娘坐在我身边哭得稀里哗啦,眼泪都停不下来。
电影结束后,妈妈告诉我:国不太平,何以为家?妈妈说,现在的太平盛世,我应该感恩,更不能忘记历史。我一定会记住妈妈的话......
微电影的观后感篇5
最近,我观看了《雄狮少年》这部电影,让我感触很深。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男主角阿娟在一次舞狮大赛中偶遇与他同名少女,在她的鼓励和启发下,他下定决心和朋友阿猫、阿狗组成舞狮小队。他们拜师求艺,刻苦练习,相互扶持,最终在舞狮大赛中创造了奇迹。
在这部电影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只要鼓点还能在心中响起,我们就是雄狮!”当阿娟为生活所迫,离开舞狮小队时,他的师父和队友用这句话来鼓励他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当阿娟在外打工,历经艰辛时,他回忆起这句话,重新练习舞狮,激励自己。当他在比赛中受伤时,他想起这句话,挑战极限,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最终实现梦想,获得比赛第一名。正因为阿娟从未放弃自己的舞狮梦,他创造了奇迹;正因为师父重新拾起舞狮梦,他重燃对生活的热情;正因为阿猫阿狗坚持舞狮梦,他们从胆小懦弱变得自信满满。
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梦想无法照亮现实,更不能驱散黑暗,但它能成为生命中的一束光,温暖身心。就像阿娟最后继续在工地打工,但他变得强大、自信,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不再是从前那个懦弱的少年。一个小小的梦想,也许不能造就奇迹,但是却能带来改变。所以请珍惜你的梦想,不要轻言放弃。
微电影的观后感篇6
?奇迹男孩》是由美国出品的家庭剧影片,由斯蒂芬执导。其中人物有茱莉娅、杰克·威尔等人。
其中主人公奥吉让我印象深刻,因为他从一出生就有着和别人不同的命运:自从出生后就连续做了二十七次大手术,尽管如此却仍有面部缺陷,母亲教他到五年级时,他终于有机会和别的孩子一样可以去上普通学校了,但是他在别的孩子眼里就像是“外星人”没有人愿意和他握手,他们都怕染上病菌,但是在爸爸、妈妈、姐姐的眼里,他却是一个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宝贝 ……用姐姐的话来说,如果他们家是一个地球,那奥吉就是太阳——他们全家都围着奥吉转。但凡他出了一点小事,他的妈妈都会因此忧心忡忡,忙得脚不沾地……影片中,莎莫曾说过一句话:“如果要在正确和善良中做选择,请选择善良。”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心中起了一种怎样的波澜?那是怎样的一种震惊!
?奇迹男孩》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带给了观众最真实的温暖,用最平凡的镜头组成了最出彩的奇迹。
善良真是一个奇迹!它在奥吉身上闪光,使奥吉交到了更多朋友;它在我身上闪光,使我变得更加优秀;它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闪光,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和平……在我心中,人生不在成就了多大事业,而重在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就像电影中的奥吉一样,善良做事,善良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