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渡魂的读后感6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发现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寓意和主题,读后感是我们对作品中的科学和技术的思考和探索,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藏獒渡魂的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藏獒渡魂的读后感篇1
我看了一本书叫《藏獒渡魂》。从前,有一个猎人想要一条猎犬,但他没有很多的钱,于是他就买了一条渡魂失败的藏獒,但这个藏獒很凶猛,除主人外,见谁都咬。有一次又一位淘金女路过想讨一碗水喝,差点被那只藏獒咬死,所以猎人有点想不要她了。有一次猎人去打猎,碰见一只鳄鱼,藏獒却跑进了草丛中,猎人差点被咬死,于是猎人很生气,就把它抛弃在山林里了,原来没想到那时草丛里有一条毒蛇马上要靠近猎人时,藏獒扑上去咬死了它。藏獒是被误解了。
在森林中藏獒和一群猎犬成了朋友,他们一起扑食、生活。有一次猎人去山中打猎正好碰见了那群猎犬,后面还跟着那个藏獒,猎人以为它想报复自己。猎犬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吃饭了,所以不管藏獒怎样劝阻他们都不听,还是去攻击猎人,所以藏獒只能把他们一个个咬死。猎人又收留了它。有一次猎人上雪山上观察红崖羊,之所以叫红崖羊是因为他们是红的,并且可以飞“崖”走壁,但是不巧,一只雪豹正在追赶那只羊,红崖羊跳上山顶,雪豹也跟着上了去,这时藏獒也上去了,藏獒当然打不过雪豹,所以被雪豹打下了峡谷,这时猎人还以为他摔死了,没想到他抓住了一个藤,这时红崖羊为了保护刚出生的小羊竟然向雪豹冲去,一下把它撞下了悬崖,红崖羊与雪豹同归于尽。这时猎人还以为,红崖羊刚生的小羊要成为藏獒的美餐了,没想到藏獒去舔了舔它。就因为这次这只藏獒渡魂成功了。之后谁要是欺负那只小红崖羊藏獒就咬他。
我觉得想藏獒这种凶猛的动物,是很难驯服的,但却因为一只小红崖羊给渡魂成功了,我觉得在凶猛的野兽也是有感情、有爱心的。
藏獒渡魂的读后感篇2
?藏獒渡魂》是一篇经典的动物小说,作者沈石溪。藏獒,传说是一位天上的战神因噬杀成性触犯天条而被贬到人间来的,所以藏獒生性残忍,身上每时每刻都流露出一股浓重的杀气。但读完《藏獒渡魂》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后,却改变了我一直以来对它的看法,它让我对藏獒这种动物有了新的认识。
“藏獒渡魂”是指在藏獒出生刚满七七四十九天时,把它和一只羊羔关在同一个地方。再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如藏獒和羊羔和睦相处,就算渡魂成功。
文中作者因急需一条藏獒,而又经济不足,于是买了一条渡魂失败的藏獒,名叫曼晃。曼晃格外聪明,勇敢而又野蛮,拥有双重性格,但它毕竟是条渡魂失败的“野魂犬”,脾气暴躁,凶狠残忍。当“我”在目睹了曼晃对小野猪血淋林的“慈爱”后,作者对它的憎恶,最终使他决定把曼晃送到动物园去。在它待在作者身边的最后一天,它参加了雪豹和母崖羊之间的战斗,母崖羊带着一只小羊羔面临强敌,生存无望,最后和雪豹同归于尽。曼晃也因为这次经历,成为了渡魂成功的“家魂犬”。
我想:曼晃为什么会改变它残忍、凶暴的天性,其实作者在文章最后已解释清楚了:正是那只勇敢的母崖羊,用它缠绵而又坚强的母爱,重新塑造了曼晃的灵魂。
动物也是有生命的,也是有他们自己的性格与习惯的,家养的动物,如果是长久的,就要保护它们,对动物更加关心,多多关注。好的品行和性格,自然要保留;但坏的`品行或性格,如渡魂成功前的曼晃,凶狠、残忍、脾气暴躁……难道不应该舍弃吗?相比之下,对比十分明显,原来渡魂失败的曼晃杀气腾腾,凶狠残暴;被重新塑造灵魂后的曼晃,仍保持着藏獒骁勇善战的性格,还多了一种家犬的顺从与沉稳。残忍导致毁灭,差一点它的残忍就将它送向了动物园,也只差一点,它就走向了不归路。
文章最后,一只藏獒能和一只弱小的羊羔和睦相处,这却不是普通的藏獒渡魂。母崖羊用她的母爱,改变了曼晃,曼晃对小羊羔的爱,丝毫不亚于母崖羊,仿佛小羊羔是它的孩子。
当我读完这个故事,才知道动物也有深沉的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有爱心,它让世界充满光明,也让一切都散发出动人的光彩。
藏獒渡魂的读后感篇3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很多本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沈石溪写的《藏獒渡魂》。
渡魂就是藏獒出生满49天时,将它与一只还在吃奶的羊羔同栏圈养。目的就是要陶冶其性情,减弱其杀气,用温顺的羊性来冲淡藏獒身上那太过血腥的獸性,这就是藏獒渡魂。这本书主要讲了作者长期在野外从事动物科考工作。为了工作上的方便,他的藏族向导给他带来一只名叫曼晃的藏獒,曼晃是一只渡魂失败的野魂犬,它高大威猛、聪明、勇敢,在工作中帮了作者不少忙,但是它毕竟是一只野魂犬,凶残狠毒、不服管教,甚至威胁到主人的生命,是只极度危险的狗。所以作者决定把它送走。
书中,有一段故事令我印象特别深刻,作者带着曼晃去野外工作,遇到一只雪豹正准备攻击一只刚生完宝宝的母崖羊,这只母崖羊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克服恐惧,与雪豹展开殊死搏斗,最后不惜与雪豹同归于尽,这竟然让曼晃成功渡了魂。我知道,是那只勇敢的母崖羊,用它缠绵而又坚强的母爱,重新塑造了曼晃的灵魂。
书中的每一个情节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被母崖羊的母爱所感动,为曼晃的勇敢所折服。每种动物都是有灵性的,平时我们要爱护动物,尊重动物,它们也会把我们当作朋友的。
藏獒渡魂的读后感篇4
这个暑假,我看了著名作家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藏獒渡魂》。里面的一个个故事情节让我受益匪浅。
这篇关于藏獒的小说主要讲述了向导作者的向导强巴牵回来了一条渡魂几次都失败的藏獒曼晃来当作者的助手。虽然这只藏獒对主人忠诚,也非常勇猛,但毕竟几次渡魂都失败的曼晃还是充满了野兽品性,不仅野蛮地朝来讨水喝的淘金女发出令人毛骨悚然、心惊肉跳的吠叫声,还悠然自得地折磨着一只弱小的野猪,直到把它折磨致死。但正在作者气愤地要把它送走的前一天,蛮荒看到了一只红崖羊为了保护子女与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雪豹周旋并同归于尽的场面所感动,重塑了自己的灵魂。
看了这个故事,最打动我的就是那只神勇的红崖羊。它爱自己的孩子,为了保护它的至亲骨肉,敢于跟比自己强大很多倍的雪豹抵抗,最后同归于尽。每当我读到这儿,心里就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也许文中的曼晃也被这缠绵而坚强的母爱所打动,这才激起了它的母性,勇猛中,多了顺从与稳重,成为了一只极品的家魂犬。
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她们可以为了孩子,付出许许多多的代价。因为母亲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这莫大的恩惠,我们这辈子都无以回报。记得小的时候,是母亲交给了我们说话、走路,教我做人的点点滴滴。每一次,我都在心头默默地说:母亲,我不会辜负您这么多年来对我的一片真心,我一定会报答您。
红崖羊,让几次渡魂都失败的藏獒曼晃重塑灵魂,也让我见证到了母亲流水般令人敬佩的伟大的爱!
藏獒渡魂的读后感篇5
我经常在书上看到 "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 这个谚语,以为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但是自从我看到了《藏獒渡魂》这篇文章,才知道那是不一定的。
藏獒是世界闻名的猎狗,两只联手可打倒一只成年雪豹。所谓藏獒渡魂是指把满七七四十九天的藏獒放进羊圈里杀掉杀气。渡魂成功的藏獒称为家魂犬,这样的藏獒性情温和;而渡魂失败的称野魂犬,野魂犬野兽品性发作的时候,连人都会咬死。
?藏獒渡魂》讲述了一位动物学家买一只渡魂未成功的藏獒,取名为曼晃。这只藏獒不仅让动物学家得到了珍稀的野骆驼金丝猴的照片,而且英勇的和两只饿狼战斗,并救了动物学家一命。虽然它很聪明、勇敢,但是也很残忍和野蛮。有一次,曼晃捕捉到一只小野猪,把小野猪不停地折磨,直到小野猪死去;还有一次,一位淘金女找动物学家借水喝,曼晃大声地狂叫,吓坏了淘金女。这一切使动物学家感觉它像是一只魔鬼,不得不准备把曼晃送去动物园里。但是最后动物学家改变了主意,因为从一只勇敢的母崖羊为了保护自己的幼儿,和雪豹同归于尽的事情中,母崖羊的母爱不仅仅使藏獒放弃了残杀母崖羊的幼儿的念头,而且恳求动物学家收养母崖羊的幼儿。从此,这只藏獒变得温和了许多,终于成为了一只成功渡魂的藏獒。
读到这里,我心想:我现在也有许多缺点,不过只要努力一定可以战胜自己,连一只狗的性格都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当然是可以彻底改变的。
藏獒渡魂的读后感篇6
藏獒是西藏的一种猛犬,可是它们尽管身材高大,勇猛善战,但在出生四十九天后要接受一场考验,成功者立刻身价百倍,失败者马上一败涂地。这个考验就是与羊羔呆在一起,若羊羔还能和它和睦相处,那么就算通过,叫“家魂犬”;否则就算失败,叫“野魂犬”。“家魂犬”既能当猎犬,也能当牧羊犬。“野魂犬”则很难驯养,不仅会伤害别的动物,甚至还会伤害它的主人。
文章作者沈石溪和一个向导在西藏工作时,曾因缺少狗而两次“遭难”:第一次是一只两百多公斤的大狗熊跑到帐篷中的火炉旁取暖,第二次是两名囚犯把衣服裤子和干粮席卷而去。于是他们不得不买一只狗。可因缺少钱,只能买一只野魂犬,叫曼晃。几天之内,曼晃为作者发现了威胁生命的雪豹和强盗,还帮作者赶来骆驼群拍照,找到金丝猴群研究,甚至打败了两条穷凶极恶的饿狼;可是它吓跑了讨水喝的人,还残忍地“凌迟处死”了一只小野猪。等到作者打算将它送到动物园之前,为了拍一张金雕照片,爬上悬崖,没见着金雕,倒见到了一只刚分娩的红崖羊和一只雪豹。曼晃与雪豹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红崖羊为了保全后代的生命,舍命扑向雪豹。红崖羊那缠绵而又坚强重塑了曼晃的生命,使它变成了一条家魂犬。
动物是如此,人也是这样。有许多人先前干了许多错事他们想改正,可是人们并不给他们机会,这就使他们失去希望,不求上进,开始破罐子破摔,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这让我想起了沈石溪的另一篇文章。有一次,他上山后遇到了一条没有母豺保护的小豺,把它带回了家,打算把它训练成一条猎犬。可虽然它没干任何坏事,甚至还帮作者找回了丢失的鸡、鸭等失物,但人们对它依然怀有敌意。后来它发现人们之所以对它没好感,是从那条粗大的尾巴认出它是豺的。于是它让主人在无意间砍断了那条尾巴,可是它在人们的心中的面目反而变得更坏了。从此,它便离开主人,跑到深山中,成了一群豺的头领,打家劫舍,无恶不作,只有作者家幸免于难。
从上面两个故事可以看出,有些人尽管给人的印象不好,但是我们应该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有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