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电影观后感7篇
大家在写观后感时一定要逻辑思维清晰才行,能够引起大家思考的观后感才是有价值的,赶紧写份适合自己的观后感吧,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起跑线电影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起跑线电影观后感篇1
上周末晚上去看了电影《起跑线》,回来之后又看了朋友圈分享的西安《问政时刻》,感觉人生真是不容易。
其实电影《起跑线》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核心思想就是孩子要上学,要上好学校,上好学校才有未来。和很久以前赵薇、佟大为演的《虎妈猫爸》一个套路。电影中,中产阶级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上学问题充满焦虑,为了送孩子去名校费尽心思,花招百出,只为让孩子可以在同龄人中赢在起跑线上。在电影中,妈妈不计成本要把孩子送往名校,反复强调:女儿进不了好的学校,她自甘堕落、自暴自弃、自毁前程的几率便会呈指数级放大。因此电影中的父母们为了让孩子未来能实现阶级跨越或是至少保住现有的阶层地位劳神伤财、忍辱负重、乃至不择手段。
庆幸自己早早毕业的同时,不难发现身边已婚已育的同事朋友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与电影电视里的家长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靠着自我奋斗积累财富并成长起来的这一代父母,觉察到我们这个时代上升的通道正越来越窄,人与人之间竞争越发激烈,世界早已今非昔比,每个人都在拼命奔跑。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同时,教育竞争的愈发低龄化,某种程度上正是人们对于后代发展危机意识的本能反应。这种恐落人后的心态在群体发酵后,形成了所谓“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怪圈,你今天不好好学习就上不了好的高中,上不了好的高中就进不了好的大学,上不了好的大学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找不到好的工作......人们深陷在这种焦虑中无法自拔的同时,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赤裸裸的现实。同样的上学,名校以及普通院校的师资投入相距甚远,在资源倾斜的环境下成长的小孩成才的概率注定要比放任自流的教育模式下高。父母们为了多一点点的资源争得焦头烂额,只为能尽力推孩子一把,让孩子有更高的起点。
小时候看电视,电视里的财主,富翁总是又蠢又坏,他们的孩子都是纨绔子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穷人们身上总是散发着善良,机智,真诚的光芒,而他们的孩子也继承了这样的优点。长大后才发现,世界其实不是这样的,愚昧与贫穷往往相伴相生,所以才会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相反,大部分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比起普通孩子他们甚至更优秀,条条大路通罗马,他们就出生在罗马。上了大学之后也发现,家境优渥的同学更多才多艺,待人接物也更自信从容。原来这早就不是大家以为的有钱人不重视学业只需要继承家业的时代了。有钱人更重视教育,在个体发展上进行更高比例的投入,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下的孩子,个体的发展层次会逐步与穷人之间的发展水平拉开差距,穷人更穷,富人更富,这将成为一个发展循环。社会在进步,大家常爱开玩笑说,那些比你好看的,比你有钱的,比你还努力,并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正在成为大范围的共识。
所以,电影里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用尽浑身解数也可以理解。现实生活中,为了孩子的上学就业父母们也始终绷紧一根弦,害怕出现哪怕一点点的差错。课外补习班,培训班样样都不能拉下,生怕孩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艺术源于生活。看完电影中为上学苦心孤诣而不得法的父母最终卸下包袱坦然面对未来,现实中,《问政时刻》的教育局领导们让学龄儿童的父母们更加焦灼。有关教育问题已是老生常谈,问题就算得以纠正也不是一朝一夕。我们只能期盼事物都是向好的方向发展,现阶段的父母们还是要咬紧牙关为了孩子做出最大的努力,未来是什么样,谁都说不清楚,但是只要还活着,没有什么比放弃更难。毕竟,像电影里的中产阶级潇洒的离开名校后也能改变一所普通学校的财力物力就已经让绝大多数人望尘莫及了。
起跑线电影观后感篇2
最近上映的印度电影,每一部都非常精彩。印度电影历来故事简单,但是总能针砭时弊,笑中带泪,打动人心。昨天又去看了印度电影《起跑线》,很扎心,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对中产阶级暴发户,妻子觉得自己和丈夫之所以不能挤入上流社会,是因他们没得到好的教育,所以一心要把女儿送入最顶尖的私立学校,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为此不吝啬金钱和时间,在想尽一切办法都行不通后,他们伪装成穷人骗取底层孩子升学福利名额。故事核心是主人公夫妻乔装成穷人到贫民区后发生很多感人故事。后来主人公良心发现,放弃私立学校名额。
印度电影从来不遮遮隐隐,很多时候把印度残酷的现实,血淋淋的摆在观众面前,像阶层固化、贫富差距。主人公问男二,你叫什么名字,他说,我没有名字,只有富人才有,我爷爷、我爸爸、我都是穷人。在穷人眼中,喝一瓶矿泉水都是奢侈,会说一句英语都不是这个阶层的表现。他们无力抗争,只能一代又一代忍受贫穷。
看完印度电影,感觉我们生活在中国还是幸运的。至少在上升的中国,虽然贫富差距巨大,阶层固化还没有完全成型,如果足够勤劳是可以脱贫的,比如万千大军的快递小哥,也许不会大富大贵,但是温饱不愁,也许将来还有更大的打拼空间。
女主人公很像每一个中国妈妈,为孩子的未来焦虑,为孩子选择学校动用一切关系。我也是这样的妈妈,我们是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当年为了孩子升入最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以及最好的班级也是绞尽脑汁,不遗余力(高中更多是凭考试成绩,也是前面选择的结果),中间也发生很多惊心动魄的插曲。
假设当年没有最好的教育资源,孩子会考入名校吗,答案是否定的。考大学容易,考名校是绝对需要拼教育资源的。高考对普通人家,是唯一改换门庭的方式,所以很好理解为什么全民族都这么重视择校,因为教育资源有限。
我和孩子做一个对比,都是省重点高中,当年我身边有一部分农村孩子考入名校,现在生活无忧。女儿读高中时,身边没有农村孩子,几乎都是城市的。最后全班同学都考入名校。孩子升入大学后,更是如此。这些年城市和农村差距、教育的不公平都越来越大。因为很多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他们没有机会学习正规的英语,没有机会学习奥赛,拓宽理科的思路,没有机会学习各种课外班,没有机会享受最好的师资,他们想跳出那个山村,只能是成年后出来打工,做最简单的体力劳动。据说京东已经开始使用机器人操作,未来如果机器人代替人工,最先遭受打击的便是这些没有文化的外来务工人员,哎,长叹一声,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
我们领教了世界是何等凶顽,同时又得知世界也可以变得温存美好,有些变故我们无法改变,所以,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要为拥有而庆幸。
影片中那位神秘巨星尹希娅突破歧视与阻挠,追寻着属于她的音乐梦想。迎风而上还是跌落深渊,一切的命运都在自己手中,就像汽水里的泡泡,全靠自己的力量,慢慢升起,没有什么可以阻挡。
影片播放之际,全场沉默,风声仿佛透明的水浸入影厅,淹没了沉默。
我们偶尔会被粗鲁的陌生人占了座位,但不会对曾为了靠窗座位的小努力而耿耿于怀;我们偶尔会被他人嘲笑自己的梦想,但不曾思索为了那个可笑的梦想我们付出的汗水。
所以,何必呢?世界是残忍又是公平的,每个人拥有同等的权利。我们可以做梦,一个人如果连做梦的权利都没有,那是死是活,又有谁而知呢?
影片总是那么戳中泪点,其中之一,就是尹希娅的父亲为了一件首饰打了尹希娅的母亲。在其他国家,还存在这种家暴现象,女性自古就受到外人的歧视,女子无才便是德,凭什么呢?古代女子李清照便是才情四溢的著名诗人。很幸运在中国,这种现象已经基本杜绝了,可鲁迅笔中的祥林嫂,困苦凄惨的一生又该如何诠释呢?
春日迟迟,光阴就这样缓缓流过,许多值得回味的片段,最后也似淡水青烟,模糊不清,能够记住的,是人生岁月里必定不能遗忘的情景。其实,世间最美的,便是与亲人度过的时光。母亲作为一个伟大的角色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她是在我们受委屈第一个冲出来的人,她是我们追逐梦想时在身后默默支持的人。几经岁月,洗尽铅华,纷飞了我记忆的斑斓,白了母亲的发。一段母女奇缘在琴音缱绻处,眉目流转间,既岁月静好,独留浅痕,柔情似水的或颦或笑,亦全你我相似眉目间自古不断的亲情,我的母亲是我今生最依赖的人。
电影中尹希娅的母亲是个可爱的母亲,又是个令人敬畏的母亲。她本是个懦弱、胆小之人,却为了尹希娅的音乐之梦卖了自己的项链,换了一台电脑,让自己的女儿离梦想又近了一步。影片中流落出来淡淡母女情令人感动,泪在眼眶中打转,影片是很成功的。
梦想、亲情、友情、歧视四大主题融合构成了神秘巨星这部电影,让我的精神得到了洗礼,的确是值得一品的电影。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继续启程吧。
电影以小姑娘圆自己的音乐梦为主线的故事提出了印度女性需平等的严肃问题。
阿米尔汗的表演与上一部作品《摔跤吧,爸爸》相比,又看到了不一样的阿米尔汗,这位演员可谓是能够驾驭各种主角的实力演员,扮得了深情,又扮得了活泼,演绎了一位善良的渣男,是这部电影的笑点所在。
影片中伊西亚的母亲承受着许多的压力,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为了生存一向隐忍着。有时候觉得母亲很古板:“你能够向我提要求,但不能向生活提要求。”“我们过的是什么破日子,我们甚至没有呼吸的权利!”母亲的话总是带有很多的无奈:“你和你父亲一样,他从来不征求我的同意,你让我与你父亲离婚,但是你为什么不问我想不想离婚?
在家暴的环境下为女儿做出了许多,一向尽己所能支持着女儿:“这也是我的梦想,你的梦想会实现的。”“生活中很多东西我都无法给予你,以后也没潜力给予你什么,不要剥夺我看到你笑容的机会。”机场那有劲的话语和漂亮的转身,当时就觉得十分振奋。
在那样的背景下做出这样的决定多么的不容易阿,或许是看到伊西亚熟练的换取飞机票,自然的跟抢窗边座位的乘客沟通中看到了女儿的成长,看到了期望,认为女儿能够养活自己了,这样才能够负职责的转身离去,真真切切演绎出一个母亲的果断与犹豫,古板与时髦,胆小与勇敢。
同样也正是这样的母亲,影片到最后,伊西亚突然说了句神秘巨星不是我之后,我的眼睛突然湿润,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与母亲的争执和不懂事的自己,让我羞愧难当。也想到了那句话:“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母爱大的伟大和无私真是我们就应珍惜与珍藏的巨大宝藏和财富,为我自己的母亲感到骄傲与自豪,也为世间所有的母亲竖起大拇指。
梦想很伟大,但是母爱更无私更伟大!
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满是泪点,比如尹希娅的父亲摔盘子的时候;尹希娅的父亲发现妈妈卖掉了项链让尹希娅将弟弟带回房间然后殴打妈妈,尹希娅坐在地上,浑身颤抖;尹希娅的妈妈在机场柜台前鼓起了勇气没有顺从的时候。
这部电影讲述了印度一个有着非凡歌唱天赋的女孩逐梦的故事,而故事反映了很多印度目前的社会问题,主要的问题就是对女性的歧视,一种深入骨髓的歧视。最可怕的不是男性歧视女性,而是女性心中那从小被根植的卑微与顺从。但是就因为我们的不反抗,别人才会变本加厉欺负我们。
看到尹希娅坐在地上,手颤抖着,仿佛看到了我自己,看到了以前的自己,软弱无力,只恨自己没勇气把想法转成现实,那想法是提着刀捅死那个人。
这一幕幕都能勾起我的回忆,我想也能勾起很多其他女性或者男性的回忆,中国并不是一个对女性十分宽容的国度。家暴,大家或多或少都经历过。
我还记得我和人讨论我小时候的故事,有一个人,不明白是出于安慰我的目的还是像大部分中国男性一样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说:“小时候我爸也打我妈阿!”。那时候并没有多想,觉得怪怪的,此刻想想有点不寒而栗,我潜意识里其实一向在担心这个人会用同样的手段对待我。
很多人说,家暴只有零次和n次,其实是有道理的,并非统计学数据的结论,而是心理学研究的结论。人的本性很难改变,他的行为模式也很难,所以像家暴和出轨这种行为是很难改变的,女人们不要妄想用感情改变男人,男人也不要。不能忍受就必须要离开。
印度是一个对女性极度不友好的国度,这部电影里的状况也是十分极端的冲突,但正是这种极端的张力才能让人对问题重视起来。我们身处的社会对女性又有多友好呢?对男性强加的压力又有多友好呢?
这部电影在我来看反映的是一个选取问题,尹希娅选取逐梦,尹希娅的母亲选取带孩子离开,尹希娅的弟弟即使在听到姐姐说将他留给父亲的气话后依然选取维护姐姐。其中最重大的选取我认为是尹希娅的母亲在机场选取反抗,她感受到了尹希娅身上那种力量,她为了两个孩子成了fighter。其实母亲一向都是fighter阿!从她逃跑一个人生下尹希娅,并且给她取名尹希娅就能感受到,她其实是想掌控自己的生活的。而尹希娅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女人,一个柔弱而又伟大的意思。
但是她为什么之前都不反抗呢?因为她并没有没逼到死角,而且她没有潜力去反抗,她务必要思考她要怎样在那个女性艰难生存的环境里去养育她的两个孩子。直到最后,她最在乎的孩子都被逼到和她一样的境遇,她站起来了,坚强的做了自己,挺身反抗。
母亲是多么的伟大阿!可我们的母亲也只是一个个女人,一个个娇柔似水的女人,是我们让她们转成了战士,她们为我们阻挡风雨。
所以这神秘巨星不是尹希娅,而是尹希娅的母亲。
可我想说的是,不论尹希娅或是他的母亲,甚至是我们每一个平凡普通的女人,都就应站起来做自己,勇敢地说不,勇敢地去摆脱让自己窒息的环境,勇敢地去做梦,否则就像尹希娅说的,如果连做梦的权利都没有了,那醒着与睡着有什么区别呢?生与死又有什么区别呢?
和妈妈去看了《神秘巨星》,这部电影是由印度巨星阿米尔.汗主演的。讲述的是,一个印度少女尹希娅,十分热爰唱歌、弹吉他,她想去参加学校的唱歌比赛,奖品是一个笔记本电脑,和一个免费一年的上网卡,可是她的爸爸不喜欢她唱歌,又十分霸道,她都不敢提起,所以只好做罢。
尹希娅的妈妈为了不让她太悲痛,就卖了自我的金项链,给她买了一个笔记本电脑,他们就在一齐看一些视频。她突发奇想,自我能够在优兔网上发自我唱歌的视频,可又怕被爸爸看见,所以就把自我的脸蒙住,并给自我取名“神秘巨星”,在网上发她的歌唱视频。
尹希娅随时关注着自我的歌唱视频,竟然有许多人看了她的视频,并且为她点赞、留言,就连明星马尔也向她伸出了橄榄枝,但她并没有回答。之后有一次,她看到报纸上刊登她的消息,她急忙结束考试,阻止她爸爸看到那张报纸,教师生气给她的试卷改了30分,并且要求她爸爸妈妈都得签字,爸爸一气之下,把她吉他的琴弦剪断了。
她在同学的帮忙下,联系上了马尔,马尔让她坐飞机到孟买,让她来录音试唱,可是,刚开始很糟糕!尹希娅总是找不到感觉,总是令马尔等人很失望,情急之下,她说去上个厕所,在厕所尹希娅冷静地找了找原因,然后单独与马尔谈了原因,马尔替她找到了适合她的歌曲,最终的录音令在场的人陶醉了。
她的爸爸因工作原因要带她们一家去沙特阿拉伯,没有办法的她只好和爸爸去机场。坐飞机准备去孟买,正在换登机牌时,爸爸因行李太多,所以让她把吉他扔了,这超过了她妈妈的底线,就撇下爸爸,带着两个孩子去参加第58届魅力奖颁奖典礼。最终尹希娅获得了奖项。
这部电影的中心,就是母爱,这是一个献给母亲的电影。回想自我真是不孝,妈妈也为了我的将来,给我报了几个兴趣班,我以前不理解妈妈的苦心,还总是在心里埋怨妈妈让我太累了!此刻才明白其实妈妈都是为我好呀!
?神秘巨星》是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的新片。讲述一个热爱歌唱的小女孩如何追寻梦想,同时努力改变自我和家庭命运的励志故事。热情与热泪相融,搞笑和压抑并重,同时宣扬了女性权益,十分值得一看。
阿米尔·汗在这部电影中不是主角,出场时间也比较晚,但却是整部影片的搞笑担当。即便如此,我也不认为这是一部喜剧片,更期望用剧情片来定位它。
一位朋友看完后说,这部电影没有《摔跤吧!爸爸》好看,看完后感到很气愤。可是我不这样觉得,《神秘巨星》更多地采用普通人的视角讲述故事,因为在影片中着重宣扬女性权益和女性独立,所以剧情的起承转合相对更压抑,但就是这一份屏幕外也能感受到的压抑,成就了一段传奇和这部影片的伟大。
我在《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文章中提到,阿米尔·汗被称为“印度良心”,十分关注印度男女不平等和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问题,这部电影就是用简单和幽默的外壳再一次诠释他所推崇的女性权益。
影片刚上映,估计很多朋友没有看过,为了不剧透,我只写对我有触动的部分感受。强烈推荐朋友们去影院观看,相信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想法,也能找到触动自我的情节。
我认为这部电影之所以好,不仅仅仅因为阿米尔·汗颠覆性的主角形象、女主与妈妈的精湛演技、动听而充满力量的歌曲,更因为影片把梦想、亲情、初恋和选取、挣扎、无力这些感受巧妙的融合在一齐,个性容易打动人心。因为小女孩尹希娅的生活中有太多人的影子,因为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一边充满着期望、一边努力又一边挣扎放弃的过程。
一、天赋与梦想
这是一个我写了很多遍的话题,但确实是这部影片的主旨。阿米尔·汗饰演的音乐人夏克提·库马尔对尹希娅说,有天赋的孩子自我会像汽水里的泡泡一样冒出来。
会唱歌,就是尹希娅的天赋,也是她一向无法放下的热爱。同时她也有梦想,期望成为全国知名的优秀歌手,期望大家都喜欢她的歌。
尹希娅比许多孩子幸运在这一点,她明白自我热爱什么,明白自我想要什么;除此之外,她更明白要拯救在爸爸暴力阴影下生活的自我和妈妈。
她对妈妈说:“尹希娅尹希娅尹希娅,你总是这么叫我有什么用呢!?”
“你不去试一下怎样明白没有办法呢?”
“你让我睡觉,却不让我做梦,那睡觉干什么?睡觉不就是为了做梦吗?醒来不就是为了实现梦想吗?!”
如果妈妈是内向封闭无力改变现状的呆板的人,她就是时刻想着冲破现实得到自由的灵活的人。这份灵活和追求,也根植于她有梦想。
有句话说:没有梦想,人和咸鱼有什么分别?潜力普通的人,可能很大很大了以后也不明白自我有什么天赋,不明白自我的梦想到底是什么,可是这并不妨碍你去寻找阿。
即使尹希娅明白自我会唱歌,努力让所有人听到她的歌声、明白她会唱歌,不也是她一向追求的梦想吗?
尺有多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我独特地相较于旁人更擅长的潜力,也许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埋没或者被放弃了。漫漫人生,答案不是一时能够找到,至少你要有一份执着追寻的心。
二、勇气是盔甲
15岁的时候,有几个人敢瞒着父母不上学,独自飞去首都见从未谋面的陌生人?有几个人能够自我想办法并且敢替母亲做决定,让她离开殴打自我的父亲?有几个人能在强势的父亲和软弱的母亲之中努力平衡,依然长成一个阳光又韧性的孩子?
尹希娅的这份勇气,是她身上最大的闪光点。而这份勇气,我认为来自于母亲在自我最大的潜力范围内给予她的自由和支持。
父亲虽然暴躁可是经常不在家,母亲就是她生活的全部,母亲乐观她就阳光,母亲慈爱她就自由,母亲给她机会她就能够野蛮有力的生长。
成长氛围决定了她的性格,而性格反过来滋养了她的勇气。就因为这份勇气,尹希娅做出改变自我和母亲生命轨迹的每一步尝试。
勇气也不单单用来形容尹希娅,母亲也是。应对强势和暴躁的丈夫,如何逃避流产坚定的生下女孩,是母亲的勇气;如何周旋来给予孩子物质保障和成长自由,是母亲的勇气;在长久忍受丈夫的暴打和冷落后,为了女儿的梦想和人生做出离开丈夫的决定,也是母亲的勇气。
所以尹希娅在影片最终说,妈妈不是傻瓜,妈妈是战士。这份荣耀,她和母亲都担得起。
改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知行合一是治愈一切迷惑的良药。
三、不轻言放弃,再努力一下
为了寻找机会,想办法让母亲离开父亲,尹希娅尝试在优兔网上传自我的唱歌视频,这是努力的第一步,尝试;
得到音乐人的赏识,为了改变母亲的处境,联系去试唱,这是努力的第二部,抓住机会;
试唱时出现问题,紧张之余持续冷静提出自我的推荐,这是努力的第三步,再试一次。
尹希娅为了改变自我的生活处境,一向在努力做些什么,生活如果那么容易被改变就不是真实的生活了,所以过程中必然有失望和打击。一次次打击后怎样平复、怎样反过来思考,这是另一种潜力。
生活中有很多尹希娅母亲这样的人,遇到问题时爱说不可能的、怎样办呢,不明白怎样去做出改变也不敢改变;可是尹希娅这样的孩子也很多,她们会想为什么不可能、就应怎样办,会努力做一些尝试,也愿意抓住机会。
问题不可能一次性解决,可是结果就在一次次的努力之中,所以即使是折磨,过程也是必需的经历。
四、大人的痛苦,孩子的挣扎
阿米尔·汗的这部电影聚焦于印度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现实,反映了男尊女卑思想下不平等的家庭关系,这种家庭环境中不仅仅有大人的痛苦,更有孩子内心的恐惧和挣扎。
每次爸爸怒吼或者打骂母亲的时候,尹希娅都痛苦得发抖,弟弟也害怕地往她怀里钻。这种情形经历过家庭暴力的孩子都印象深刻,也是我看完电影觉得压抑的主要原因。
父母可能觉得自我的问题不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影响,却不明白他们的愤怒和争吵在孩子心里投射的巨大阴影。家庭关系中所有的人都是相互影响的,这是太多人都不懂的道理。
尹希娅开朗强硬的性格促使她为了母亲做出改变,可是每次遭遇打击和困境的时候,都能看到她愤怒的打砸书包或者物品。无力感让她脆弱,更让她折磨,可能最使她折磨的是明明看到了期望却得到一切都是妄想的提醒吧。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每个人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可是我想,为人父母,成功与否可能无法强求,可是至少,不要把自我的痛苦和焦虑传达给孩子。
每个人都是从孩子成长起来的,怎样样把童年阴影在自我身上结束,这是家庭教育最难的课题,也是最值得反思的地方。
五、救赎之道,只在自我手里
尹希娅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母亲能够脱离父亲的魔爪,离开那个不尊重她的家。可是母亲愤怒地说,你和你父亲一样总是替我做决定,结婚时你爸爸没有问过我愿不愿意,此刻你也不问问我愿不愿意离开你爸爸,她说理解吧尹希娅,这就是我们的命运。
故事也许就这样了,天才陨落,归于尘土。当眼中不再有愤怒和光亮,生活也就没有了期望和动力。这就是妈妈想要的自我和女儿的人生吗?
好在最终一刻,她意识到丈夫的自私,勇敢说出我要离开你。母亲的这个决定彻底地拯救了自我和两个孩子,真正改写了天才的生命轨迹。
所以我觉得这说明了一个真理——拯救之道,只在自我手里。
无论别人怎样努力,如果你不想改变、不愿意改变,一切都不会有转变。
六、少年的纯情初恋,阳光一样温暖纯洁
钦腾是尹希娅的迷弟和爱慕者,因为有这样一份力量陪伴支持着,尹希娅的每个选取都有人保驾护航。
两个青春少年的纯纯爱意,弥漫着平淡压抑的生活,这就是感情的美妙和力量吧。
如果说阿米尔·汗饰演的夏克提·库马尔是影片的笑点来源,尹希娅和钦腾的爱意就是温暖的阳光。生活再不堪,也总有剥开乌云见日出的时候。
我想母亲必须是看到钦腾对尹希娅的用心,回忆自我的婚姻,反思女儿的人生,促使她最终做出离开丈夫的决定。
关于初恋,泰国电影《初恋这件小事》描绘得更加细腻动人。初恋是成长的注脚,平凡生活会因为这样鲜活的力量而充满期望。
读书的时候听过梁静茹的一首歌《一夜长大》,她唱:爱让这女孩,一夜长大。
很久很久以后的日子,我才明白,爱的折磨和失败、失落,真的会让人一夜长大。
可是除此之外,生活中每一次经历、每一次打击,哪一个不让人一夜长大。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幸好每一次嘶吼和挣扎,都反哺给我们更强韧的力量。
阿米尔·汗的这部新片我之所以觉得好,真的是因为看到里面女主人公野蛮的韧性。自我想要的,自我去争取,这是很多人都不了解的真理。
以梦想做帆,用勇气做桨,让梦想指引方向。仅有你明白,自我想要什么。
起跑线电影观后感篇3
?起跑线》讲述的是一对父母拉吉和米塔为了不让女儿皮雅输在起跑线上,费尽心机、不择手段要把她送进名校的故事,而这所谓的名校,仅仅是一所幼儿园而已。电影的剧情可谓一波三折,一家人先扮富、再装穷,在装穷的事实被贫民窟的邻居识破后,一家人又良心发现了。
?起跑线》的题材非常大胆,批判了印度的阶层固化与教育制度的问题。印度人在这部电影里被分为三个等级:上层阶级、中层阶级、下层阶级。上等人的孩子将来也是上等人。正如富太太所说:“我们送他们到德里的顶尖学校,那样他们长大后就能有所作为,构建他们的未来”。中等人的孩子将来也是中等人。正如培训顾问所说:“如果皮雅进不了顶尖的幼儿园,那她就进不了我国任何一家好大学,如果她的履历表上填的不是好大学,那她就不可能进跨国公司上班”。下等人的孩子将来也是下等人。正如邻居所说:“如何在贫困中生存是门艺术,我会教你的,因为我经验丰富。我爸爸很穷,我爷爷很穷,我太爷爷很穷,反正就是我祖先都很穷,我来自贫困家族。”
剧中,米塔铁了心要把女儿送进排名前五的幼儿园,因为她觉得“不能让女儿接受我们接受的教育”理由是“公立学校学不到东西”,说明人们已经形成了固化的思维。但是后来他们又发现自己与上层阶级格格不入,说英语的富家子弟根本不和说印度语的皮雅玩耍。因为,英语在印度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阶级的象征。好学校尽可能地只收上层阶级,不去好学校读书就很难成上层阶级,不成为上层阶级又很难被好学校录取,这完全就是一个怪圈。
为了进入好的幼儿园,皮雅每天要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连睡觉的时间都被剥夺,这难道不是我们身边孩子的现状吗?为了好学校,家长们一掷千金挤破头地购买学区房;周末的舞蹈班、奥数班哪个不是人满为患。用鸡汤大号的流行话语套路,这是一个贩卖中产阶级焦虑的电影。这样的故事让人亲切,它会发生在北上广深,也会发生在你回不去的老家。把最好的都给孩子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当不懂茫然的时候,出现各种不同声音的时候,就需要理智的去判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因为急于求成,而采取了各种非常规手段,最终就会导致一步错步步错,一个谎言需要无数谎言来补漏的结局。
最贵的最好的不一定就是最适合的,找准自己的定位,选择最适合的才是最正确的。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因材施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起跑线电影观后感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小长假第一天有雨的日子,选择“躲”到影院看一场印度电影《起跑线》,上午的场次偌大的影院只有连我在内的4个人,基本上我可以把双脚搁在前排的座位上,把包包放在身边的座位上,这种貌似包场的感觉特别不错,简直是vip贵宾级待遇,这就是错峰观影的好处。
从小就对印度电影有好感,印度出美女,印度片载歌载舞美轮美奂,印度片内容往往有许多反转情节,剧情一波三折,直指人性最深处。
此番观摩的印度电影《起跑线》也不例外,说是喜剧,但是从头看到尾我没觉得有啥让我可乐的,倒是反映的都是些社会现实的问题,贫富差距、教育平等、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的尖锐矛盾。
故事《起跑线》讲述的是一对中产夫妇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千方百计为其择好的受人追捧的私立学校,在择校过程中屡屡受挫却逼得夫妇两屡屡出招,甚至不惜假扮穷人到贫民窟生活以期获得贫困生的审批通过名额,把本应属于真正的贫困生的名额给侵占了,直至中产夫妇搬回高级住所,曾无私帮过他们的贫民窟的兄弟找上门来,谎言揭穿时,男主人意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却又被道貌岸然却很卑鄙的校长而驳回,让男主人出了下下策,当众讲述自己的故事,揭露校长的真面目,最后把自己的孩子转学到了自己资助的公立学校读书了。
印度电影依旧走反映社会现实、人性善恶的路线,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钱人的思想不一定都高贵,穷人的境界不见得低俗。在印度这样一个贫富差距悬殊,人口稠密的国度里,有很多人情人性的文章可做,一如同样人口稠密的中国。
记得去年看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即便是励志电影,依然揭露出了印度官员的很多阴暗面,此番的《起跑线》也不例外,这大抵也成了阻碍印度发展的最大的绊脚石。
看电影,一方面看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领略印度风情,对印度贫民窟印象深刻,对印度最底层人民的生活感同身受,但是环境不好人却不一定不好,许多的善良真诚在人贫困的时候最看得到感受得到,反倒是富有了却有点麻木了似的。
看了电影,我陷入了沉思,若是年轻些,我一定觉得现实会像电影里一样美好,但是现在年纪也不轻了,也经历过一些挫折打击,反过来再想想若是此事放到现实里,碰到同样的情况,有几个人能做到像男主人公一样大公无私,我心里打了大大的问号谁还不是想尽办法挤破了头不让自家孩纸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啊!其实以我的个人成长经历来看,人本质好的到哪里都好,不管是私立学校还是公办学校,不管是到上层做事还是留守基层干活,自身过得硬才是根本,外因或许会干扰一时,但是内因则决定一世,所谓的起跑线都是目光短浅的人定义的,人生漫漫长路,是场马拉松跑,起跑线的作用微乎其微,要有终身学习不断进步的理念才能笑到最后。
起跑线电影观后感篇5
今天上午,老师带我们看了一场电影印---《起跑线》。这部电影讲的是:拉吉和米塔为了让自己的女儿皮娅上一个好的幼儿园;想尽了各种方法:换房子、上提高班、找关系、扮穷人……终于把皮娅送进名校。影片最后,因为父亲良心的拷问,皮娅最终还是去上了公立学校。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皮娅的父母为了让皮娅上一所好学校而付出的努力。我的爸爸妈妈也是这样的,为了我以后的人生更加美好,从小就给我报补习班,让我长大可以有自己的特长,花了很多钱、付出了很多辛苦。爸爸每天努力地工作,起早贪黑。有一次,爸爸得了重感冒,但为了工作爸爸并没有去医院,结果在第二天爸爸咳嗽加重了,迫不得已在屋子里打吊水,刚打完吊水就又去工作。医生建议在家休息,但爸爸还是执意去上班了,那时我就在想:长大了,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
记得还有一次,我下学的时候下了暴雨,我当时没有带伞,就在我以为自己要淋成一个落汤鸡时,我看见妈妈像救星般向我走来。我急忙跑过去抱住妈妈,妈妈什么也没说,拉着我的手往前走。到十字路口时,地上的水已经淹到了膝盖的位置,妈妈把伞给我,二话不说地把我背起来,蹚过去。回到家时,妈妈的裤子和鞋子都已经湿了,我赶紧去把毛巾拿过来让妈妈擦,妈妈当时还笑着夸我:“宝贝,真孝顺呀!”其实,妈妈才应该是被夸的那一个。
今天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爸爸妈妈任何举动都是为我们好,即使有时候是训斥我,也是为了不让我们再犯这个错误!我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好好学习,长大了孝顺爸爸妈妈。
起跑线电影观后感篇6
?起跑线》再度发扬了印度电影触及社会痛点,批判社会现实的优点。与本片沉重的主题不同,《起跑线》用缤纷的色调和诙谐的调侃连接了教育不公、贫富差距、数典忘祖、社会歧视链、子女培养目标和人性异化等主题,结尾的处理让人惊喜连连,讽刺意味十足。
?起跑线》在叙事手法、镜头运用、人物塑造等方面中规中矩,故事也简单的很:一对“暴发户”夫妻拼尽全力让子女入学。然而小人物的命运却牵动着整个社会,给观众强烈的带入感。
?起跑线》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在印度,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而是阶级的象征。”又说:“你的女儿是服装店老板的孩子,以后肯定子承父业;而我们家孩子就不一样,出来以后一定要开拓一番事业,所以我们只说英语。”听听吧,这段言语多么的轻巧,好像穷人就活该穷一辈子,自己就应该永远富足一样。
?起跑线》最滑稽的一段是主角一家为了装富人,去照相馆拍假照片,显摆自己出国旅游。而笑点的担当则是男主角,每到关键时刻,男主身上的市井痞气就戳穿了“富人”的谎言。人们总是说,培养一个真正的贵族,需要三代人的时间。《起跑线》则真实的告诉我们,原生家庭和经济背景给一个人留下的烙印,是一辈子无法摆脱的,也是任何谎言所不能掩盖的。这就好比从没学过英语的男主角,就算无比努力地翻烂了字典,写的推荐信也是乱七八糟;从未体验过富人生活的男女主角,就算浑身名牌也丝毫不像贵族。
?起跑线》第一次让我惊讶的地方在于,影片不仅满足于装富很难,反而进一步展示了装穷更难。正如台词所说:“贫穷这门课程,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学会的。”看看印度社会吧,富人的社区干净整洁,豪车豪宅;穷人社区,一下脚就能踩着牛粪,到处是蚊子,冲厕所的水都没有,吃水靠抢,吃米要靠分配。但无论贫富,都把英语当成了阶级的象征,只不过富人欢迎英语,而穷人则对英语表示强烈排斥。
?起跑线》用鲜明的对比有力地回击了这些毫无根据的鄙视。男女主角虽然富有,但在孩子入学的问题上却不择手段,以伪造贫困证明,欺骗学校,牺牲穷人入学资格为代价,获得了德里文法学校贫困生入学名额。
实际上,本片笑料的来源,从本质上讲是夫妻二人对孩子教育理念的不同,这正是安吉丽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之间离婚的主要原因。男主坚持认为无论在哪所学校,关键要让孩子快乐,对新鲜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屑一顾。女主则更加实际,与其有一个快乐童年,她认为更重要的是一个美好的未来,进行高强度超龄学习。总之,一方让孩子遵从个性发展,另一方则注重孩子的服从与认同。我认为这两点完全可以兼顾。我们总说先做人再做学问,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连知识都讲不好,怎么去教做人呢?老师把责任推给家长,家长则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两头都落空,把孩子耽误了。好在夫妇二人最终达成了一致,在学习知识与阶级教育面前,还是选择了让孩子做一个健康而阳光的人。
影片的最后,阳光明媚,男女主角牵着女儿走出校园。曾经他们为了走进这所学校而费尽努力,吃尽了穷人的苦,富人的累,而今天他们走出来却无比的轻松。校园里坐着一批仰仗权势的富豪,校园外则是巨大的贫富差距。一对父母能做什么呢,一个人又能做什么呢?只能让自己的孩子更加幸福罢了。车厢里满是孩子的笑脸,可能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的人生本可能是另外一种样子,而这种寒意,在暖暖的阳光之下,变得更加刺骨。
起跑线电影观后感篇7
周末,我和爸爸在天汉长街散步,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尽头。看了看表,时间还早。“噢,去看场电影吧!”就这样,我们走进了电影院。
我们看的是一步发人深省的电影《起跑线》,讲的是一对很有钱的夫妇,他们为了让女儿上好的幼儿园,就买了一套全国最好的幼儿园的学区房。那里住的人都是社会上层的人,都用英语对话。虽然主人公吉拉的妻子会说英语,但吉拉不会。因此大家认为吉拉一家只是土豪。所以他们一家在当地很受排挤。终于,学校开始招生了,但是学校认为吉拉是是商人,不会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校会留百分之二十五的学位给贫民。吉拉就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一家住进了贫民区。最后以假乱真进入了学校。可是,在贫民区一个多次帮助过他们的朋友的儿子,却因此没被选上。吉拉认为他冒充穷人,将真正穷人的孩子上学的机会抢走了。于是他带着他的女儿离开了那个学校。吉拉真是个值得敬佩的人,为他的正义感点赞。
在电影开始时,吉拉正在和一个顾客谈生意时,他的妻子给他打了一个电话,他便开车接她,说明他很爱他的妻子。而在开派对时,女儿要和他跳舞,他不顾形象,疯狂地跳起舞来。为了让女儿进好学校,绞尽脑汁,想尽办法,表现了他对女儿的`爱。
同时,这个电影也形象地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择校问题。在电影中,有一幕,报名排起的长龙似的队,刻画出了择校的残酷。表达了大家对择校的不满。我认为应该改变这种现状,为孩子们的未来增添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