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去年的树读后感6篇

时间:2023-11-06 11:01:26 分类:读后感

在我的读后感中,我将强调这本书的文学价值和情感共鸣,每本书都是一次心灵的沉浸体验,读后感是这份体验的结晶,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11去年的树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11去年的树读后感6篇

11去年的树读后感篇1

〔“我们可能走太远了,以致于忘记了当初之所以出发的目的。”我们也许真的应该在30年的门槛上重温当年出发的目的:这个国家要实现复兴,这个民族要摆脱贫困,这块土地要重回全球化的怀抱,这里的每一个人要享受平等、民主的普世权利。

所谓的沧海桑田,仅仅三十年,就让这一代中国人都看到了。

对于这个时代,我们有种与生俱来的乡愁,在这里深埋着很多人的过去,当我们一步步地远离一个时代的时候,才越来越清楚地感觉到它的存在。

也许在很多年后回望,人们会说,这激荡的三十年是一个多么世俗的年代,人人以物质追求为目标,道德底线被轻易穿越,心灵焦虑无处不在,身份认同时时颠覆。不过,更多的人也许会辩护说,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正是这一段携手走过的从前,这份经历,包罗万象,有汗水泪水血水,有蜜汁苦水狼奶。它催生了一个时代的伟岸和壮观,也同样滋养了世故、丑陋和空虚。我们遭遇的是一个空前复杂而大半面目未清的时代。急速变化的世界,茫然若失的个人命运,传统与现代,个人与群体、不同利益集团的冲撞和考问,这是三十年的成长底色;“一年改变不如想象,五年改变难以想象,十年改变不敢想象。”,这是三十年的演变惊叹。在这段创世纪般的大历史里,我们中的每一个人从来都不是观光客,伟大的梦想将继续从茫茫无边的草根中轰然诞生,那种追求世俗的本身,也具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浪漫主义的诗意。

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这个正在生成中的、崭新的世界,一定还藏着我们未尚知晓的答案,也许最好的尚未来临,也许在繁荣生成的时候,腐烂已经开始。

尽管有着种种的抱怨、失落和焦虑,但是,过了很多年后,我们也许仍然要说,那是一个好的时代。因为,它允许新的可能性产生。〕

这是吴晓波《激荡三十年》的结尾语的摘要组合!吴的书一如既往的精彩,这本书真的是激荡人心!忍不住给五颗星!由于我本人这段时间也被他所说的那种大时代中小人物情绪困扰,明明深切的喜爱此书,纵有万种思绪,也有被懒惰和不平静的心神扼制而不想写一个字的心态!犹如失落堕入地壳底部的灵魂而不能被普照的霞彩之绳揽出。人生也就只有三个三十年吧?!第一个三十年,古人的“而立之年”之说,仍有不能避开的参考坐标之意义,三十岁也是当今社会的青年真正成为社会人的年龄节点,真正经验包括过往与当下的世事的开始。展望明天,我们大概率仍有充足的时光,感悟过去,我们确乎已经有了部分的资历。三十岁,可以调整或坚定自己的步伐了吧?或惊涛拍岸大浪淘沙而去,或涓涓细流微风水皱而走,如何权衡,称在心间,全屏自己!

最后郑重推荐,对政治经济思潮世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拿起吴晓波的这几本以他自己的广博而隽秀、浓郁而超然的情怀谱写出的经济史,一同走一段不平凡的心路历程!

11去年的树读后感篇2

黄仁宇先生写史手法特别,《万历十五年》截取了历史的一个剖面,让时间停留在1587年即万历十五年,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为中心,从描写一个皇帝和五位官员入手,即万历皇帝、首辅张居正和申时行、模范官僚海瑞、孤独的将领戚继光、自相矛盾的哲学家李贽,抽丝剥茧,梳理了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史为鉴,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汲取的经验和教训。在此,我只想谈谈让我感触较多的两位人物,万历皇帝和戚继光。

万历皇帝朱翊钧。聪明敏感,早熟,初欲励精图治,后日形消极。1572年9岁登基,1620年御宇48年后离开人间。

万历即位的前十年,在首辅张居正的辅佐下,明朝百事转苏、欣欣向荣,承平日久,府库随之日见充实,实现回光返照式的“万历中兴”。1582年7月,张居正病逝,万历18岁,他决心破除对外的柔弱印象,励精图治,但恰在此时,他观看了宫廷内戏班演出的《华岳赐环记》,戏里的国君慨叹地唱着“政由宁氏,祭则寡人”时,聪明敏感的他似乎意识到即位十年,自己只是首辅张居正的傀儡,而并非大权独揽的君主,于是从否定张居正提倡的全国耕地丈量开始,揭开反张运动序幕。经张居正事件后,万历对一切都持怀疑的态度。

倒张之后,万历发现自己的自主之权仍然受到种种约束,自己贵为天子,只不过是一种制度所需要的产物。身为皇帝,万历的权力大多带有被动性,他可以把不喜欢的官员革职查办,但是很难升迁拔擢他所喜欢的官员,以致没有一个人足以成为他的心腹。万历以自己的聪明,意识到自己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受制于廷臣,文官集团才是这一大帝国的实际主人,在另一种意义上讲,他不过是紫禁城中的一名囚徒,在即位的日子,不断的应付许多重复事件和不变的礼仪。

在与文官集团抗衡的过程中,万历是孤立无援的,幸而在感情生活中有心心相印的郑氏陪伴,但因文官们不容许他废长立幼,以皇三子常洵代替皇长子常洛为太子,遂使他心爱的女人郑贵妃悒郁寡欢,出于一种报复的意念,万历竟以皇帝的身份向臣僚作长期的消极怠工,且长达三十年之久。他再也不愿做任何事情使他的文官快意,不再出席法定礼仪;不派人递补出缺的高级职位;派遣和升迁中下级文官,用抽签的方法决定,一个官员出任什么官职,竟出于与事实无关的一根竹签。

万历,这个孤独的君主,在认清现实后,无意于做积极有为的君主,又不甘心充当臣僚的工具,他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性格,以老子所谓的“无为”消极抵抗。

——孤独的将领戚继光。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将领,却生逢重文轻武的朝代,在不能改变环境的情况下适应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一酬壮志,在清算张居正运动中作为前首辅党羽被参劾,在生命中的最后几年坠入寂寞和凄凉,后在贫病交迫中死去。

明朝历史上除洪武永乐两朝外,文官凌驾于武官之上,已成为绝对趋势,将领们即使出生入死,屡建奇功,其社会影响,也未必抵得上一篇精彩的大块文章。在这种制度和风气影响下,“军户”征兵、军事补给制度严重落后,兵源不足、补给不足、装备落后,“野战军的战斗力几乎与农村的民兵相去无几”;对于将领的选拔,则认为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勇敢粗豪而不在于头脑清晰,后虽有武试,但又重在刀枪弓马是否娴熟,笔试只求粗通文字而从未涉及军事科学,武备继续废驰,军事组织不断衰退。直至16世纪中叶,倭寇以战术的优势和武器的精良屡次入侵且长驱直入,文官集团才惊觉这低能的军事制度将要危及整个帝国以及他们个人的安全,但思变的结果仍只在于选择战略上深谋远虑而又精通各种战术的高级将领,而非改革落后的军事制度。

在种种落后的情况下,戚继光着手组织他的新军,世人称为“戚家军”;确立了铁一般的军法,即集体负责的“连坐法”;战术上注重协同配合,研习“鸳鸯阵”。终其一生,戚继光以鸳鸯阵法作为主要战术,这并非由于他因循守旧,而是他深知以一己之力难以触动整个国家体制。戚继光的朋友,另一位名将俞大猷,曾经提出让战术全面现代化的建议,但这些有益的`建议因涉及军事制度改革而及于政治未被采纳,因而壮志未酬,赍恨以殁。戚继光选择脚踏实地,做他职责范围内力所能及的事,戚家军的胜利记录无出其右,从未在战斗中被倭寇击溃。戚继光的军事天才囿于现实并未得到完全发挥,但他接受现实,在组织制度上没有办法,就在私人关系上寻找出路,一切只为使军事科学和军事技术在现实生活里发挥作用保家卫国。“在抗倭战争中功绩最为卓著的戚继光不是在理想上把事情做得至善至美的将领,而是最能适应环境以发挥他的天才的将领。他所以获得成功的要点,在于他清醒的现实感。”

人的一生,理想和现实总有差距。理想的实现,除个人的努力外,还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外因,就算贵为帝王将相,胸中宏愿也有得不到现实回应的时候。在无力改变现实的情况下,退一步不失为一种良策,与其抱怨,不如尽其所能做到最好,不断向自己的目标靠近。

不是所有的出行都是行装齐备,不是所有的坚持都值得称颂,有的妥协同样值得敬仰,当然这得看动机和目的,譬如万历皇帝的妥协,可悲可叹!戚继光的妥协,可敬可佩!

11去年的树读后感篇3

这段时间里,我沉浸在这本《激荡三十年》中久久不能自拔。作者吴晓波先生站在国际视野的高度,透过民间观察的角度,用真实和激情相交融的优美文字,整体和个体相结合的描述手法,将一部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企业发展史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客观、全面、细致、生动地再现了几代企业家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与迷惘、喜悦与伤痛、成功与没落、经验与教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借用这样一句颇为矛盾的话语可能的确反映了1978到2008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

作者按照编年的体例介绍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每年出现的重要事件或现象,并归纳出这些事件或现象的原因,并在每年都附上一个典型的案例介绍,如广为人知的禹作敏倒台、健力宝的沉寂等。可以说颇有当代中国经济资治通鉴的感觉。作者以尖锐的视角帮我们概括了中国这三十年这样一个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早期、初期,在国家呵护和政策扶植下一批国营企业拔地而起,茁壮成长,但当时代渐渐步入改革开放成长期后,国家开始放手这些溺爱的“孩子”时,他们开始掉队了,他们原有的市场开始不断遭到自主能力更强的民营企业和私有企业的猛烈蚕食,有些国企甚至砰然倒下。

这10多年间,国营企业、私有企业、以及股份制公司的兴衰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有强烈的政府和民营资本博弈的色彩,改革之前,政府掌握了基本上所有的经济资源,而改革便是让民营资本一步步向国有经济领域发起进攻,这其中有成功,有失败,有挣扎,于是便有了书中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中国企业的三十年历程,有多少激动人心的辉煌,就有多少令人揪心的陨落。过去我们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现在我们发现,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年,一时风光无限,不久就销声匿迹。即便是一些巨型企业,也难以幸免地经历了从神话到噩梦的轮回,“泰坦尼克现象”此起彼伏。

究其原因:正是在这个激情年代中,中国企业界和企业家形成了一种非理性的市场运营模式和思维,涌动在激情之中的那股不可遏制的投资和扩张冲动,上演了一出令世界瞩目的中国企业崛起大戏,可也正是这种过度泛滥的激情把中国的市场推向了新的无序和盲动,使如今的中国市场呈现出非线性的迷乱态势。更要时刻警觉的是,一旦我们因盲目自信、自我膨胀、急功近利而丧失理性,就有可能撞上那足以令船毁人亡的冰山一角。

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懂得了两个道理,时势造企业,识时务者为俊企业。在中国特定的国情背景下,事业要有所成就,一定要及时关注中央的政策走向,把握历史的风向,因为根据“丛林法则”——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种群,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种群,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积极反应的物种。只有能够不断适应政策及时代变化的企业才能长治久安,才能长盛不衰。企业这样,人亦如此!

读罢《激荡三十年》,不禁让我想起《三国演义》中的卷首词《临江仙》中那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十年的中国企业史,在历史的长河只能算是很短的一段,但由于处在改革开放这个时代背景中,却显得尤为不平凡。

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有人窥见先机,一跃而起抓住了机遇,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和急速的膨胀;有人随改革的进程,在不断廓清思路的拉锯中起起伏伏;亦有人始终站在政策的前端,捞取着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的厚利;还有更多的人,他们以自己的勤勉、奋斗在这个英雄的年代,大写英雄的历史。

作者的写作目的绝不是简单地为这段高歌猛进同时又充满曲折的30年商业史歌功颂德,恰恰相反,他正是要用饱醮激情的笔触,“在事实和理性的层面上抽丝剥茧”,为我们揭示“一个空前复杂而大半面目未清的时代”。同时也告诫我们,在进入改革发展事业的“深水区”,更要摒弃早已泛滥的激情和“自我崇拜的热焰”,以一种更理性的思想状态,更良好的职业操守、更奋发的拼搏精神,努力走向希望的春天,真正成就企业的不朽。

11去年的树读后感篇4

当叶子开始泛黄的时候,就以为着我们秋季开学了。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我们开学的日子已经到来。在开学这天我们也迎来我们的的第一课——《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是具有非常大的教育意义。

?开学第一课》它是结合当下的时事和事件来给我们上课,是一门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十分的贴切我们的生活。2022年是很有意义的一年!共青团建团100周年、香港回归25周年、七七事件85周年等等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反省感悟这其中的意义。

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中,我看到了祖国的迅速发展,看到了很多默默无闻的英雄的付出和劳动,让我们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学生,也许我们的力量很微小,接触不了更多的东西。但通过看《开学第一课》了解到这些,那么我们就要暗暗下决心,为祖国奋斗!为了幸福美好的,明天而奋斗。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而不断努力。让我们一起向《开学第一课》里面的英雄前辈学习!体会他们的奋斗精神!勇往直前,只要坚定不移的炒着一个目标前进,那我们一定会成功。

?开学第一课》给我们带了励志奋斗的节目,相信大家都会有所感想,让我们一起奋斗,奋进新时代,跨进新征程。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少年!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为祖国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1去年的树读后感篇5

一转眼间,新的学期已经来到了。在这充满收获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带着喜悦与激情,拉开2022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的序幕吧!

央视《开学第一课》,它是陪伴我多年的老朋友了,每一年都带给全国的小朋友们不一样的惊喜与收获。那么我就简单分享一下我的2022秋季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悟吧!

我很清楚记得,开播的那个晚上_点,我准时蹲在了电视机面前。因为我习惯了靠近电视屏幕看,这样对眼睛伤害很大,所以还没开始就被妈妈训了一顿。在我稍不留神的时候,节目开始了。

穿着华丽的主持人向我们问候之后,紧接着下面一系列的进入正题。今年的主题是__,让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随后也请来了_嘉宾,渐渐地我沉醉入迷,忘记时间会是过得如此快。

通过这次的开学第一课,我比往年得到收获更多了,认识到自己以前的努力还是不够的,因为总有人在进步,所以努力只是一小部分,坚持与毅力才是关键点。当我看到每一位英雄虽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为了梦想,为了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他们可以夜以继日地奋斗,战胜一切困难,一步步向前走。

我好像突然明白,梦想是什么?榜样是什么?自己又该怎么做?身为接班人,同时也是共青团团员的我,身上的担子与使命似乎变得更加重,可是我却更有方向与动力去奋斗,拼搏了。

11去年的树读后感篇6

从小,我就对中国历史特别感兴趣,尤其是中国古代史。通过文字记载,你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古今的差距。但有一样东西是贯穿古今中外的,就是人的智慧。古代有令人惊叹不已的各种手工艺,现代有叹为观止的高新技术,这都是人的智慧的结晶。而人的智慧也体现在治国理政上,尤其是帝王。“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一句话就很明显地道出了历史的重要性。

黄仁宇先生是我上大学后,在老师的推荐书目中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在我看来,《万历十五年》其实并不算是专业的历史书籍,只不过是引导人们从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历史,向世人普及历史。对一般人而言,接触的历史就局限于初高中的历史教科书。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印象就仅仅定位于教科书的描述,如戚继光=民族英雄。除了从事历史相关专业的人以外,一般人都不会去了解历史背后的点点滴滴。因此,大部分人对历史的认知是片面的、呆板的。即使我也喜欢历史,但曾经的我也是这样。

在还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对万历皇帝的印象就是明朝的荒唐皇帝,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可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万历皇帝并不是我想象中那样的。由于嘉靖皇帝的荒唐事,万历皇帝的母亲和首辅张居正从小就用儒家的道理来教导他,要求十分严格。例如万历皇帝很喜欢写大字,而且年幼时就能写得很好。可正是由于这样,首辅张居正并没有表扬他,反而剥夺了他写大字的时间,认为是浪费时间,改学四书五经。在我看来,一个孩子能把大字写得很好就很不错的了,是值得称赞的。可万历皇帝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表扬,反而被剥夺了写大字的爱好。可以说万历皇帝的童年时很艰苦的,没有一点乐趣可言。欲带皇冠,必承其重。也许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是身为人君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但万历皇帝也是一个人,他也有作为一个人的需求,他也渴望玩耍、表扬。万历皇帝执政后期的荒唐与童年长期的压抑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现代的教育比较注重鼓励孩子,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

而万历皇帝登基后,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这些都是万历皇帝的功绩,但现在我们大多数人印象中的万历皇帝都只是一个荒唐皇帝而已。因为万历皇帝的执政后期,常常沉迷酒色,荒于政事,致使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而为什么万历皇帝会突然变得如此荒唐呢?这又不得不提他的太傅张居正了。张居正生前的名声很好,万历皇帝也很信任他。由于改革,张居正得罪了很多人,在他死后,很多他的政敌开始攻击他。起初,万历皇帝还是很信任自己的老师的,维护张居正。但张居正本人在改革期间,由于过于自信和心急,有些手段不太光明磊落,并不符合他臣子的身份。而且张居正并不是清廉的人,他经常收受手下的“孝敬”。也许在张居正看来,自己位高权重,一心一意辅助皇帝,底下的官员的“孝敬”是应当的,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在张居正逝世后,他的这些过错就被他的政敌利用。当他的这些行为被曝光后,万历皇帝觉得自己被骗了,在他心中太傅是忠诚的、清廉的,可事实却狠狠打了他一记耳光。这与他一直受到的儒家教育并不一样。至此,万历皇帝终于了解到儒家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本质了。万历皇帝的信仰崩塌了,他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所以万历皇帝后期变得如此荒唐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除了张居正的形象让我震惊之外,还有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也让我重新认识了他。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戚继光的确很有才能,也识时务,所以曾经也位高权重。但由于他是张居正提拔的,所以在张居正被清算后,他也被弃用了。这不得不说很可惜,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可让我大跌眼镜的是,戚继光也不是一个廉洁的臣子。可能在世人看来,他的功劳远超他的过错吧。

张居正之后的首辅是申时行,一个致力于平衡文武官与皇帝的冲突的忠诚的大臣。他一直深信着万历皇帝会改过自新的,万历皇帝小小的为君之举也会让他欣慰不已。

明代的皇帝,除了世人比较熟悉的朱元璋和朱棣以外,其他的了解的并不算多。对于明朝,总体的印象就是皇帝比较荒唐,宦官比较势大。看了这本书后,我对历史人物形象有了很大的改观。无论是哪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除了官方定位,也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他们并不是教科书上描写的那么不堪,或那么完美,但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是历史巨轮下的拼搏者。

“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这是《万历十五年》第一章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没错,万历十五年的的确确是没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许多历史大事件都是平常的一点一滴推动而成的。当今的教育体系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但我们都在尝试着改革,慢慢推动着我们的教育向前发展。只要我们都努力拼搏,我们的教育也必将越来越完善。

《11去年的树读后感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