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4-03-01 10:29:58 分类:军训心得

心得体会是记录我们内心感悟的重要文本,所以在写作时更要端正态度,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和才能,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改革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改革心得体会7篇

关于改革心得体会篇1

研修,承载着成长的希望。11月11日,我有幸参加为期7天的国培计划(20xx)江西省省级中小幼专家团队集中研修培训。本次培训由江西师范大学承办,安排紧凑,服务周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彭隆辉老师带来的指路明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有何小忠教授再现的异国教育——《文化自信视野下中西教育的差异与差距》;有信息技术大观园—中国老师的《数字教育资源的获取与利用》、裴莺娥老师的《便捷文档处理六大技巧》、胡沈钢老师的《高颜值ppt制作有秘方》、李箭老师的《从案例到理论——多媒体课件再认识》、刘赣红教授的《江西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政策解读》等;也有通过线上教育进行的《微能力及测评解读》、焦建利老师耳目一新的线上互动《开放世界中的学校变革》;以及刘赣洪老师主持的小组合作、探究、汇报等活动。通过培训学习,感触多多。

一、踏进信息技术大观园,收获满满

首先是跟随李箭老师的讲座,规划了我评判多媒体课件的标准,让我知道了全面评判多媒体课件的标准有形式多样,文字、图片、视频、动画、声音样样俱全;课件有没有解决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媒体组合的效果如何?等三个方面。其次是国老师关于数字教育资源的获取与利用,让我别开生面、耳目一新,解决了日常工作中早有的困惑,特别是关于百度下载、广告拦截、资源等免费下载的方法;其三是关于ppt制作、word处理、可视化工具等都有收获。

二、创建了自由交流、合作学习的空间

本次的培训,突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性,打破了文化层次,年龄结构,城乡地域的羁绊,汇集了赣州、宜春、上饶、抚州四市区的代表老师,统一组建了微信交流平台,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对同一话题可以从不同角度自由发表个性主张和建议,交流方式实现了“一对多”、“面对面”、“层对层”的立体化交流,在愉悦宽松氛围中,实现思维的碰撞,灵感的迸发,心灵的默契,每位老师可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进步。其中班主任刘赣洪教授还专门设置了交流研讨汇报课《信息技术与学科应用融合:难点与突破》,让我们随机分组进行讨论主题,而后根据游戏规则去别组再交流,最后回到本组进行总结、整理,汇报,不但加深了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理解的深度,更是解决了大家的疑惑,也体现了团队合作的'意识。

三、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教育

何小忠教授把自己在新西兰所见的教育再现给我们,首先关于学习目的,西方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所以学生就会主动、灵活,兴趣高涨。而我们的教育是预先设定的,该学什么,什么时候学,该怎么学等等,因而习惯于应付,学习是家长、老师的`事情。其次关于课堂教育方面的,西方教育课堂没有统一规定,很随性,学生怎么着都行,站着坐着蹲着,坐地的都行,而中国就必须统一,西方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启发,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而中国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总结,把学生教到无问题就好;中国的课堂要举手发言,西方的课堂鼓励自由发言。其三是关于老师,新西兰的班级通常是一个老师包班的,除了技术课外,其它都是这个老师上的,这个对学生成长应该是不利的,不像我们国家班级设科,老师安排多个,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其四是关于老师备课,上课的内容,新西兰每学期只给老师一个目标,连教材也没,老师上课还得自己去图书馆找教材印发给学生,但最后一定要完成这个目标,不象中国指定了统一的教材,然后根据教材去完成教学任务。对比中西方教育,我觉得各有各的特点,但觉得西方这种以人为本、以实践为主还是更利于学生的创新发展。

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任重而道远

刘赣洪教授带来的《江西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政策解读》及微能力及测评解读,让我深感身上责任重大,必须根据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的要求,针对本校的实际,制定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实施规划,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力求达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总目标。

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知识也有保持期,更新是必要的,我要以此次培训为起点,不但要抽出更多的时间,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资源学习专业知识。还准备组建学校的信息技术培训团队,对全体老师进行信息能力提升进行培训,让学校的信息技术能力更上一层楼。

关于改革心得体会篇2

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坚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必须以实际行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2016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四川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省将着力实现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健全、产权多元化取得新突破、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健全等四大目标。对于国有企业改革:

一是要进一步坚定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国企改革,深刻领会中央推进国企改革的信心与决心,深刻领会中央对国企做强做优做大的期望与重托,进一步树立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强大使命担当,自觉落实中央部署,坚定不移地深化企业改革。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在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理直气壮抓改革、抓发展,坚定不移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最后,在深化改革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要坚决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更好地推进企业改革。

二是要切实增强推动改革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是国资监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主动作为、加紧工作,毫不动摇、毫不懈怠、毫不松劲,坚定不移把改革往前推,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上当好先进、作出表率。要加强对中央文件的学习和研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推进改革的顶层规划、实施路径、阶段性重点任务。要进一步发挥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作用,加强政策研究、工作谋划和顶层推动,更好地牵引和推动深化改革。

三是要抢抓机遇、加快改革发展。要主动作为抓住机遇、创新作为用好机遇,把改革政策落实好、把改革难题破解掉,把重大机遇转化为发展成果,要把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努力开创我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局面。在目前发展阶段,很多经营层面的难题,也需要通过改革来破解。譬如“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各单位必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精神,坚决抓好中航工业“瘦身健体”六项任务的落实,严格执行总经理7号令,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精神、魄力和韧劲去突破瓶颈和痼疾,开辟改革发展新局面。

四是要勇于担当、大胆突破。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任务重、挑战多、难度大。要增强改革的主动性,以攻坚破难、不胜不休的勇气锐气,盯住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企业不放松,打好主动仗、啃下硬骨头,确保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迈上新水平。要尽快健全完善创新机制,加快推动企业改革创新,关键是完善有利于企业领导人不断创新的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科技研发人员创新的利益分享机制、健全有利于企业开展研发创新的引导机制、建立有利于企业领导和科研人员创新的容错机制。不能以盲目自大的狭隘观念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羁绊,不改革或改革慢了都只会是死路一条,只有正视存在的问题,全面深化企业改革,才能取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改革发展效果。深化改革关键在于推动传统行业与新科技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开放合作、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在新的高点上走出一条有特色可持续的路子来。只有将战略引领与深化改革、要素创新相结合,用改革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才能落实好党中央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定位要求。国企改革要在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市场化经营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等四方面下功夫。

五是要必须啃下市场化和去行政化的“硬骨头”。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发展,一定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改革不是要把国有企业搞没,更不是要私有化,改革的核心是市场化和去行政化。国企改革要牢牢把握市场取向,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国有企业打造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围绕“三降一去一补”五大任务,推动省属企业“瘦身健体”。本轮深化国企改革中,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市场化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家市场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应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大胆推进。应该认真学习借鉴国企改革的探索市场化和去行政化的成功案例,国企市场化和去行政化步伐。国企改革重点是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国企管理体制机制、科学制定国企监管的权力边界。企业内部市场化机制的建立是企业发展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要在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内部市场化机制上下功夫。国企诸多管理人员特别是经理层人员身份的“行政化”,诸多发展方式的“行政化”,承担的诸多社会事务的“行政化”,严重制约影响着国企市场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增强与发挥。省属企业要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和省发展战略,按照市场导向,通过上市、并购、整合等多种手段,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考虑优化配置资源,以实现优势互补、携手共进,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的作用。

六是要稳抓混合所有制为推进国企改革的突破口。解决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国有经济布局过宽、效率低下等问题,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已定,但还需要不断探索具体路线。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从国有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国资监管体制两个方面共同发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手段,国有企业改革是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降低成本,提升利润。国有企业在微笑曲线的资源端制造端较强,而在研发创新和市场客户两端较弱,要发挥自身天然优势与实力,积极主动成为整合者,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造,才能真正实现有活力、影响力、竞争力与控制力。要淡化“商而优则仕”的激励导向,引导鼓励体制内优秀的企业领导干部转换身份,要不拘一格选聘混合所有制下的经营管理者,让更多非国有身份的经营管理者加盟、壮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家队伍。现在企业发的年终奖,基本和业绩无关,只和往年的奖金数有关,原则上还不能低于往年,花了钱,没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效果不好,要改变发放规则,形成新的奖励制度,作为三项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有助于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云南冶金集团总经理孙勇谈到,云南冶金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驰宏锌锗在今年6月启动了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员工超过5000人,认购金额2亿元,员工真正参与公司各项工作,极大提升了公司的凝聚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好处初步显现。

七是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终极动力在于企业,要通过改革来构建供给“新动力”,通过调整来设计供给“新结构”,通过创新来生产供给“新产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头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构建是当前国企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推进结构调整,培育新动能,与传统动能一并形成新的“双引擎”。去产能不是简单减少数量,不能为“去产能”而去产能,必须深刻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调整企业内部一切不适应市场的“结构”,闯出一条国企改革之路。

八是国企改革要“和而不同”注重特色。由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情况存在差异,各个企业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国企改革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的前提下,要因地制宜、因企施策,走特色发展道路。作为国企具体管理者,就深化国企国资改革进程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要进行交流学习,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打开改革思路,要紧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学以致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企业的改革路子。

中国大型国企改革中比较成功的案例

有人问我,您认为中国大型国企改革中谁是比较成功的?

我说:中国铁路是大型国企改革中比较成功的案例。

为什么说铁路是大型国企改革中比较成功的。

一、我们可以宏观的从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改革的情况讲一些主要原因:

1、在所有国家部属级大型国企中,铁路运输企业改革是真正把改革成本消化在本企业内部的国有企业。主要表现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铁路运输价格一直按照国务院要求,保持着行业的最低运输价格。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尤其是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行业性“牺牲”和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2、铁路运输企业改革是以减少行业行政管理组织机构为中心开展的。过去由10个分局管理的一个铁路局,现在变成了由一个路局直接管理,一下子减少行政管理组织机构十分之九。同时极大的适应了铁路运输生产发展高度集成性的现代化要求。

3、铁路运输改革没有按照原定的市场化三分改革方案运作。而是按照适应铁路运输行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实行了行业高度现代化、集成性、整体性的路局直管站段模式。通过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成本和调整企业内部生产关系方式进行的国企改革。

所以说,中国铁路运输企业改革,改革产生的社会效益最大。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也是最成功的国企改革。当然从各行业比较的角度讲,铁路运输行业职工吃了很多的“亏”。因为现在他们的职工平均收入比电力行业少近一半左右。

二、为什么说铁路是大型国企改革中比较成功的。我们可以从各行业国企改革状况上讲一些主要的参考性原因:

1、电力行业。电力行业是在原有的区域管理模式基础上按照产供销分离的市场模式进行的改革。结果是不但没有有效的相对的降低电力成本,反而使我国电价超前持续走高。同属垄断企业,他们的改革的成本却主要是通过全社会消化。电力企业的各种管理机构不是相对大幅度的减少,而是大幅度上升。电价市场化极高。导致他们的职工平均收入比铁路运输行业多近一半左右。

2、电信行业。这个行业也是在原有行业的基础上按照引入竞争的三分市场模式进行的改革。为了形成三分并把铁路电信系统拨离到电信行业。电信行业本来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集成性的整体性行业。现在我们教条的按照3分天下的模式,搞成了分立。(其实,欧美国家何尝不想搞统一啊,只是由于他们制度的原因现在还搞不了统一)。而我们有先天的统一条件却模仿分离。结果是造成我国电信机构重叠,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成本超高。一个简单的重复收费问题都不能实现。使电信改革的成本平摊到所有使用通信工具的用户。

3、金融行业。金融行业是在原有行业的基础上按照引入竞争的市场模式进行的改革。结果是同行交叉,严重制肘,各家银行都到一个地方开,导致各行成本超高。腐败严重。中小企业贷款难上加难。而这个行业却在市场经济中成了“天然”的白领行业。使本来这个我们国家最管用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管理手段,常常是尴尬的失去控制宏观微观经济的金融作用。导致股市、楼市异常发展。极大的影响和威胁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安全。

所以我说,大型国企改革,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又是一个具有5千年文化的国家。说句笑话,如果让小布什到中国当总统可能一天都干不了。我们不要教条的学习西方制度。制度上的很多东西是没有可比性的。实践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

事实上,什么东西搞市场,什么东西搞计划,是依据这个东西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我们的大型、特大型国企,是我国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适应先进生产关系本来是正确科学合理的。现在美国人到处搞市场经济,是想把全世界成为他自己的市场。他们自己国家实质是很有计划性的经济。美国人为什么要搞军事那么大的军力,他要维护这个市场,所以他要养护一个巨大的军事力量。这是他们经营世界市场的成本,他要中东的石油,所以他需要中东的穆斯林人按照他们的制度建立国家。谁不听话他就用武力使你变成阿富汗、伊拉克。现在他们的国家成本太高啦,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有些养活不起他们啦,他们的内部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啦。注意这可能是世界更危险的时候。因此21世纪中国要走自己的路。

失败案例:浅谈国企改革案例:北京橡胶厂的困惑

1990年,当时的北京橡胶6厂和橡胶7厂合并,注册为目前的北京橡胶塑料制品厂(以下简称橡塑厂)。由于生产有污染,1991年,根据北京市政府的指令,橡塑厂开始酝酿搬迁。新厂址在通县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搬迁于1994年基本完成。1995年,位于市内的北京橡胶5厂的三个车间并入橡胶塑料制品厂。1998年,北京乳胶厂也搬入现在的厂区。因此,目前在同一厂区内,有两个厂(北京橡胶塑料制品厂、北京乳胶厂),还有两个合资企业。由于这些企业之间的重组工作尚未开始,因而这些企业仍都保留着独立法人地位,但法人代表则都由目前的北京橡胶塑料制品厂厂长担任,在行政上是一体。现任厂长和党委书记1995年底任职。

当时合资企业注册时,一香港人出资10万元,然后该厂给他发了两批货,算是还了钱,自己则保留了一个合资企业的壳。另一个中美合资企业是乳胶厂成立的,美方出资11万美元。当时美方100%包销产品。一年后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产品销路在美受到极大影响。但目前这两个合资企业都不亏损,每年能向厂里返还部分收益。合资企业的人员和母体厂分开。

橡塑厂的总资产为2亿元,负债1.4亿元,负债率64%。1998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经过几次合并,1990年橡塑厂的职工总数达到2000多人。搬迁过来时有1600多人。现有在编职工1300人。共有离退休人员1564人,其中离休者19人。 橡塑厂的主要产品有再生胶、工业胶板、橡胶滚轴、橡胶粘剂、汽车配件、乳胶手套以及雨鞋和钓鱼裤。

合并搬迁中出现失误

1994年的迁厂,成为了橡塑厂经济效益出现逆转的一个关键时点。没搬迁前,橡胶6厂和7厂的经济效益都还可以,没有一家亏损企业。

但是,在合并、特别是搬迁过程中,企业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在企业合并搬迁的指导思想上还是计划经济的思想。表现为:

第一,停产搬迁,在整个过程中丢掉了相当部分的市场。从1992年起开始逐步停产,随建随停,随停随搬,最长停产3-4年。在此期间产品没有发展,设备、技术没有更新。

第二,在当时搬迁时,缺乏对搬迁过来的企业如何发展的整体规划。目前的厂址不是按照未来的产品进行规划,而是按照工厂厂房搬迁进行设计,搬过来一个厂,就建起了一部分厂房,结果造成厂里厂房和设施布局严重不合理,厂区布局和厂房设计完全是作坊式的。

第三,搬迁时机不合适。当时搬迁的经费主要来自卖地的钱。这些厂子过去都在市区,并且都处于较好的地段。新厂房的最初预算是7000万元,其中包括了部分设备的改造和引进。原设想通过土地置换,可获得相当一部分设备和技术改造资金。但是,由于整个搬迁过程中市场环境的变化,原有的计划受到很大影响。1990年卖地时,北京市的房地产还没有变热,卖地仅卖了1个亿。而等到1991年9月开始动工建新厂房后,随着房地产热的迅速升温,建材价格又直线上升,卖地的钱连盖新厂房还不够,到最后工程决算时,总费用已高达1.5亿元。原来准备进行技术设备改造的钱不仅大部分都用在了工程建设上,而且,至今5000多万元的工程建设款尚未与承建公司结清。同时,橡塑厂在搬迁过程中也挤出了部分资金和使用贷款,进行了部分设备的技术引进。但在引进设备中也出现了重大失误,有些引进设备原本就是国内生产的,出口后又以国外设备进口,结果设备安装后根本就不能用。

橡塑厂从1993年起开始出现亏损,目前已累积亏损4000多万元。尽管如此,随着企业生产能力的逐步恢复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初期亏损迅速增长的势头看来现在已得到遏止。自1996年后,企业逐年减亏:1995年亏损1400万元,1996亏损1000万元,1997年亏损500万元,到1998年实际亏损已下降至400多万元。橡塑厂1999年制定的指标是力争不亏损。

橡塑厂并没有向我们提供企业通常都准备好的一份正式的发展战略规划文本。这表现出企业领导人现在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处理现期的生产经营问题上,还难以顾及长远的发展问题。1995年新领导人上任后,连续3年未休息一个双休日,工作相当辛苦。目前生产经营上的主导思想,是“维持生存,再图发展”。工作的重点是在现有条件下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和高附加值新产品的开发。如再生胶过去只有一种,且年生产能力只有6000吨,现已有5种新产品投入生产,设计生产能力1万吨,并已逐步打开了市场。又如橡胶板过去只能生产窄板,不能适应用户的需要,现在正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多种规格和性能橡胶板的生产能力。

然而,即使是这些短期的努力和预期,似乎也因政策环境的变动而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由于橡胶板生产所需的部分原料需要进口,但国家现已将这类原料列为严格控制进口的商品,结果因原料缺乏造成目前生产的困难。再如,1999年中国开展的打击走私,使海关的管制越来越严厉。橡塑厂很多原料需进口,一些产品也要扩大出口,但由于海关管制力度的加强在一些技术环节缺乏明确的标准,具体业务人员的处理又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从而使本来较顺畅的进出口渠道变得障碍很多。

广开融资渠道希图摆脱困境

为了改变目前的这种情况,在得不到国家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橡塑厂除了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和扩大生产能力外,一直在想办法开辟多种融资摆脱困境。一个主要的办法是进行对外合作,现在正在与多家外商,主要是台湾和澳大利亚的公司进行接触。如果谈判成功,橡塑厂将用部分优良资产与国外公司,或者国内其他企业合资进行重组。用厂方的话说,“就是使一部分资产和人员先突围出去。如果搞得好,再回过头来解救剩下的那部分。即使最终解救不了,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另一个可能会带来转机的情况是,现在北京市化学工业总公司也正在筹划,将下属的国有企业组建为轮胎、建材和胶塑制品三个集团。这可能会在组建过程中给橡塑厂的重组带来新的变数。

尽管我们的调查总在试图引导橡塑厂领导人更深入地谈及企业改革的话题,但他们似乎更多倾诉的是企业当前所面临的重重困难和对现体制的怨气。部分原因是改革已说了不少,做了也很多,但企业背着如此沉重的包袱,几乎没有办法靠自身摆脱困境。例如,如果能够找到资金,或者由国家注入新的资本金,按所计划的方案进行设备和技术改造,不仅可以新的产品打开市场,而且,大约只需600名职工即可维持现有的生产能力,劳动生产率会有很大提高,人工成本大幅度下降。橡塑厂领导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国有企业制度方面的改革,国有企业不一定就搞不好。部分原因则是改革面临着各种实际困难和政策障碍,如重组改制难以引入外部资金,银行债务的清偿以及职工问题的处理都难以解决。又如,目前橡胶厂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已进行了多年,各个方面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是,对于富余人员、包括下岗人员的处理,已经远远超出了企业能够解决的范围。几乎所有规则都由上面制定,但几乎所有的责任都由企业来承担。另如退休职工问题,如果厂里现在不能按期缴纳各项保险费,原属于厂里的1500多名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就会立刻受到影响。

成功案例

享誉中外的北京“王致和”3年前挺身南下,入资控股同样是中华老字号的“桂林花桥腐乳”。然而,收到麾下的在业内有着全国“白方腐乳”领头羊之称的桂林花桥腐乳厂,却是一个举步维艰的亏损企业。3年过去了,“王致和”在南方是水土不服,还是健康成长?日前,记者专程赶到桂林,实地探营有着“桂林三宝”之一美誉的桂林花桥腐乳的发展变化。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总经理、王致和桂林腐乳厂董事长王家槐(右二)多次亲临桂林,与干部职工研究对策。王致和还从北京先后派去白振国、张子平、宋丰江三位同志担任北京(桂林腐乳)食品公司高管,他们与当地干部一起不断推广先进的管理理念,推行绩效考核和多劳多得的薪酬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使公司很快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领导班子正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公司实行“向生产一线、向管理人员倾斜”的工资分配原则,根据不同岗位制订了三种工资分配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记者在厂里采访时恰巧是星期天,正赶上工人加班加点,厂内一片忙碌景象。

公司领导不仅重视产品的外包装,对公司内部的生活环境也同样十分关心,他们筹建了职工活动场所、职工书屋,开办职工之家。从北京来到桂林腐乳公司的总经理白振国坚信,实现桂林花桥腐乳的振兴,不仅靠历史悠久的品牌,更要靠现代人的人心。(图为花园式的厂区)

为确保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桂林花桥腐乳“形、色、香、味”特色依然纯正,改制后的企业强化产品质量,严格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实行可追溯控制程序,批批产品实行检验,件件产品放心出厂。

改制3年来,企业不仅实现了扭亏为盈,向地方政府上缴的税费比改制前增加了100多万元,而且企业员工的工资也得到提升。今年公司的利润又比去年同期增长4.34%,销售收入增长4.99%。公司还申请了产品新包装的版权登记5件,新包装外观设计专利3件,对老包装进行了版权登记保护。如今北京二商集团王致和(桂林腐乳)食品有限公司已成为桂林市国资委引以为自豪的国企改制成功案例。该厂生产的“象山腐竹”,与桂林花桥腐乳齐名,在桂林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驰名商标。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看法

首先,国有企业是怎样形成的呢?

共产党掌握政权后,在城市通过没收和赎买的方式对旧中国的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进行改造,逐步转变为国有资产。在此基础上,国家的劳动政策是:高就业、低工资、低福利、高积累的“两高两低”。这样,工人们的剩余价值基本上全部用于社会积累和社会再生产,不断地扩大国有资产的总量。

在农村,当农产品的价格过低时,农民们就会拒绝出售。为了压低农产品的价格,维持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强行掠走农民们的剩余劳动,用于支撑起城市全民企业及其职工的有关利益,国家强行在农村实行了集体合作社制度,这样,就形成了集体所有制。

应该说,城市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和乡镇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构成了国有企业。而全民和集体也不是彼此分离,互不相连的,他们互相弥补,互相渗透。因而,国有企业实际上是城乡居民共同所创造的。

其次,我国国企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是各项改革中争论最多、最激烈的。在改制过程中,主要体现有1997年推行股份合作制,1999年用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2002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2003年加快实施股份制改革和经营者收购等。取得的成绩也比较显著:

一是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取得重大进展。国有企业的数量已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30多万个,减少至目前的10万个左右,但国有资本的总量并没有减少,而是有所增加。全国500强企业中,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349家,占69.8%;资产占94.9%;利润占88%。

二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在理论上政策上已明确股份制是公有制包括国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一大批国有大型企业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资产重组等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在不断改善股权结构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委托代理关系,改进鼓励与约束机制。

三是开始推进垄断行业改革,逐步引入竞争机制。不仅明确在非自然垄断性业务方面要引入竞争机制,而且对自然垄断性业务方面,也在探索如特许经营权拍卖等方式,使其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四是逐步建立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行国家统一所有,由中央和省地两级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各级国资委正在逐步减少非出资人职责,以便较好地承担出资人的职责。

尽管中国国有经济、国有企业正在逐步走上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轨道,但是,上述改革远未达标。国有企业的数量特别是地方国有企业的数量还是太多,国有资本仍需向能发挥优势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大企业集中。国有大中型公司的股权结构仍有待完善,治理水平亟待提高。垄断行业改革才刚刚开始,已逐渐成为国企改革重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也刚搭起架子。最重

要的,国务院国资委前一段用了大量精力处理过去改革遗留的问题,很难集中精力履行好出资人职责,国有金融资产、自然资源资产,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体制的框架还没有搭起来。总之,今后国企改革的任务还很重,仍需抓紧做好。

我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看法:

国有经济的历史存在权,就在于它是保障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性质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经济基础。纵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每一项都需要国有经济发挥其基础性的保证功能和功效。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都和这些任务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出发,重新认识国有经济的功能;从实现社会和谐的角度,去把握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

因此,国企的目标应该是全民福利极大化,还是企业现金收入最大化?我认为,在新的体制下,国有经济的主要控制形式应是控股方式,国有经济应与合作经济、民营经济、外资企业在市场平等的相互关系中为人民做贡献。政府应当追求的是社会福利总和的极大化,而不再是国有经济或国有企业利润极大化。国企的目标还应该体现为对资源控制方式和效率的最大化。国企应该淡化盈利性目标,提升公益性目标。建立国有控股公司的过程就是一个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国资委可以通过有效监管国有控股公司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国有资产存量的重组,客观上有利于形成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在组建控股公司时,要按照国有控股公司的种类,分类组建国有控股公司,一类是竞争性产业的国有控股公司,一类是非竞争性产业的国有控股公司。其中,在非竞争性产业中,应逐步引入竞争机制,提升非竞争性产业国有控股公司的竞争力。

其次,垄断性行业的改革问题已经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以解决垄断性产业改革问题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新阶段。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经营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的逐步完善,私分、侵吞、挪用国有资产的腐败现象有所遏制。但是,由于多数国有企业处于垄断性行业,部分经营管理者的行为逐步转向政策性和机会性寻租的集体腐败。现在这个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一个事关国家经济改革与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最后,在保证政府投资主体的前提下,强化市场定位,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变行政性委托管理为企业委托管理,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层次。积极引导、帮助、支持企业寻求外国合资合作伙伴,以此提升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整体实力。

国企改革的方向,是个带根本性质的问题。我们从更远的历史时空来理解、体察国企改革的过程,才可以对国企改革的方向问题形成清醒的认识。1992年我国对经济改革的“顶层设计”,即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方向和基本目标。这个方向和目标在20年来没有改变过。国企改革的目标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企改革的任务是进行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实现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的有机结合,而不是走向私有制道路。这是国企改革的实质所在。

关于国企改革的心得体会 国企改革心得体会:循序渐进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国企改革的心得体会 国企改革心得体会:循序渐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循

国企因循国家体制,循政治体制,循人事制度,循薪酬制度,循稳稳之道。求:国企名副其实,个人位子得保,权力能予运用,效益日趋下滑,亲属佑护得当,天下太平大吉。循此道,必自取灭亡。

循国企之制度,用国家之资源,谋社会之福,群众之便利,国进之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循环往复,国富民强。反之,穷则思变,循政治之道,左右逢源,在其位,谋其政,高瞻远瞩,大公无私,谓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反之“当权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暑”。

循人事之制度,应观其言、察其行,言行考察。有:聘其位,不予利之碌碌无为者;

谋其位,窃企利之魍魅小人者;

居其位,谋拆借之虚度光阴者。

循薪酬之制度,市场经济千变万化,飞速发展,观念翻新,而薪酬制度几十年守成不变,论资排辈,同岗不同酬,干多干少一个样,谈何进取,不合理的薪酬制度是企业创新发展最大的瓶颈。

循稳稳之道,乞嗟来之食,充碌碌之饥,抱残守缺,前畏狼,后惧虎,倦而居之。只求一隅而偏安,苦苦守成终不成。

二、序

学习国家政策,了解市场规律,前瞻市场动态,洞悉市场商机,果敢投资经营,创新管理机制,有序有方略,循序方可就,顺势者天道昭昭。

企之机,序谓理,理清、理明、理出天地。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理“解”。梳理得网络脉络之盘根错节晓悉,纳万象百态与心中,一举一动一得一失俱明。序则有形,意为得。

序人事,人与人与人为众,一口彐为事,人事可理解为:众人一人一口事或成或败,人事是至关之重要。人事序,颇费心;

阅人者,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企之阅人,商机遁失,无多时日,智者用人,一面洞察。

序薪酬,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薪为劳者所酬,劳之多酬之丰,人皆谓劳之,反则不明,生闲怨,波及远,累及深。

三、渐

渐思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之思想转变,循序渐进。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宣传教育,再宣传教育。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而再,再而三,随势者转,隋势者呆。

渐制度,制谓人之桎梏,久而久之,思不知其变,已受其制;

导其思,引其道,渐变其制,渐变渐引渐导渐进。度,审时度势,受命度情,观其行度其人,渐知渐明渐行渐胜。

渐薪酬,国家在发展,经济在进步,消费在提高,薪酬之变应渐行,定级调整、物价调整、工龄调整、奖励调整、效益调整、考核调整。

渐稳稳,人进我退,人退我进,人驻我扰,人疲我打,工心为上,攻城为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教于事。说之、频之,掠其心夺其志,昭彰日月,其垒必自破。

四、进

进心、进思、进谋、进福、进利。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

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进心是第一要义,心若无,则皆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进思是第一阶梯,若无思,则皆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进谋是第一取向,若无谋,则无取。不昧已心,不拂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若无福,则无久。利国、利民、利人、利已,若无利,则无成。

观企真相,如剥茧抽丝,一直到底;

治企之疴,似奄息病人,补宜温和;

惩企之蛙,借势以利导,温水烹之;

企之兴隆,循序渐进,善莫大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5篇《国企改革心得体会》,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关于改革心得体会篇3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而言,无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崭新的挑战,教师应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素质以应对课改需要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不少研究者提出:应增强中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有效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那么,教师究竟应反思些什么内容,如何反思才能起到促进专业发展的真正作用呢?教师应如何做才能将理论层面的“反思”付诸实践,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呢?围绕上述问题,本文从教学的基本程序出发就英语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及内容等问题做一探讨。

一、课前反思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课前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2、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

3、制定计划。要教好,学好,首先要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教学。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丈,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目标责任制,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不仅要制定教学计划,还要指导学生制定出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小单元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

4、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学生的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学习策略。

5、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预测、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英语知识的学习,要注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个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课中应即时反思,该节课重点在那方面的教学,该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位。

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及交际等方面的会话能力的培养。

3、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高中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英语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1、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

2、记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

3、记学生见解。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4、记再教设计。通过梳理与反思,特别要反思学生的意见,因学生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这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总之,高中英语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

关于改革心得体会篇4

教育改革不需要“坐而论道”,需要的是“起而行”,需要的是创造性的“行”。

创造性的“行”首先要“敏于行”。先进的东西是有有效期的,学了要马上用,不然再好东西也会“过期的”。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教育界同行学习的机会不少,国内外到处跑,可实际工作改进不多,究其原因就是“行”比较迟钝的缘故。因此,学到的先进东西和思考到的好点子要马上付诸于行动,不要依赖“等、靠、要”。学校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诸多有利条件,但我们决不能坐等好的条件从天而降,不要等万事俱备才迈开脚步,创新的路是“等不来的”。“上路了,梦想才真正开始。”,先行一步,先做能做的改变,在路上不断完善才是我们应走的正确之路。

创造性的“行”还要“勇于行”和“智于行”。创造性的“行”就意味着要走一条新路,一条难路,这需要勇气与智慧。许多教育者都纠结在这样一个问题上不得解脱——教育的大环境并不是那么有利于教育改革时我们该怎么办?是抱怨不休?止步观望?还是逆水行舟,知难而上?我的答案是后者。任何的改革都不会有坦途,不怕承担风险,不怕失败,迎难而进,以改革家的气度领导学校工作,开拓发展,是校长成功的动力。悲观的人老是抱怨不利因素,积极的人勇于创造有利因素,摆脱不利因素,创造有利因素,学校办学品质就一定能得到提升。

解决了“勇于行”还要解决好“智于行”。行动智慧决定了行动质量,校长的办学智慧应体现在其“领”与“导”上。“领”首先要领对路,要科学地把学校引领到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之路上,这是一条实事求是的路,这是一条先进的路;这是一条坚守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绿道。“领”还要领得好,要领得有艺术,要做思想的引领者,要有感召力地、吸引力地把学校师生引领到一个人人都想为之奋斗的共同发展愿景中去。“领”还得领在前,率先垂范要体现在行动的领前上,要求师生们去做的自己先要做到。“导”首先要疏导学校困节,师生们们难以解决的困难就是需要校长站出来去帮助解决的事,它包括学校管理、后勤、社会资源以及教师思想、业务、家庭等不利学校和师生发展的一切问题。“导”重在疏导与疏通,“导”不是简单的高压和控制而是服务、支持、沟通与指导。“导”要“导心”,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是“导心”良方。

行路难,不等于无路可行。面对教育改革大潮的袭来,校长作为学校的领路人需要带来大家“敏于行”、“勇于行”和“智于行”,相信一定能行出一条教育绿道,一条生机盎然的教育发展之路。

关于改革心得体会篇5

20xx年4月28日,榆林市教研室副主任冷永良为我们做了题为《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与出路》的报告,听了报告后我有很大的收获:

一、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十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只是在零零碎碎的改,没有从实质上改革,教师还是以讲为中心,以讲论讲,教师生怕学生自学时乱讲话,所以,教师就满堂灌,认为这样,学生才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必须得进行改革。

二、要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 ,是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参与和积极自觉的学习态度上。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自觉积极的学习教育,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师生间合作默契,同伴间团结合作、和谐民主,树立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的同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参与,争取将每一节课堂都打造成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是分为三部分:预习,展示,反馈。即10+30+5时间模式,每节课教师占用5—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要保证得到30分钟,课堂达标5分钟。预习环节是把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写在黑板的右上角,让学生自学。 展示环节,一般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首先进行小组展示,交流预习成果,然后进行全班展示,学生会的不展示,不会的出错率高的进行展示,师要给与及时的评价。反馈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对他们进一步检查学习情况,看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是利用好,兵教兵,

兵练兵,兵强兵的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高效课堂的通用模式是五步三查,“五步”即依照导学案独学,找出学习困惑;围绕困惑对学、群学、寻求帮助;以小组为单位小展示;根据小展示暴露的问题进行大展示(全班展示);学生归位,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三查”即查自学的进度和效果;查小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对子查,让每一位学生都过关。

在高效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以前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直接参与者;教师应称其为“导学教师”、“大同学”;讲课应该称其为“课堂学习”、“指导学习”。

我们还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坚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定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决心尽快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大胆的放手,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

三、高效课堂的实施

新课程改革下,我认为最先解决的问题是:

1、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怎样在分组合作以后维持学生的纪律?现在的学生合作意识比较差,自制力也不好。现在进行的合作学习,但合作的意识并不明确,这不等于是合作学习。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自己学会读书,学会自己完成作业,自己动脑解决问题,能用写或者画表达自己的感受。还需要在学生养成教育上多做一些工作。

同时,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把课堂真正的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改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

关于改革心得体会篇6

教育部近日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其目的是要通过系统设计,多方位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学生个性化成才是中心

职业院校的中心工作应该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不同个性和不同职业发展需求的学生,做好顶层设计,畅通人才成长“立交桥”,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多元化、个性化教学,保障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习得一技之长,顺利进入社会稳定就业、成功创业,成就出彩人生。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进入职业院校求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传统应试教育相对低分录取的学生,但他们绝不是“二等公民”,职业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重树信心,关注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职业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努力让志愿尽早就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偏好习得一技之长,努力让志愿继续读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奋斗目标逐步实现进一步深造的人生理想,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就读职业院校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文化技能并重并举。目前,个别职业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制约,技能教学仍是在黑板上教学生开机器;一些职业院校仅仅重视职业技能训练,不开设或很少开设文化基础课程……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要坚决予以摒弃,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文化素养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并重并举。

专业特色发展是基石

职业院校要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科学定位,合理调整设置专业,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道路。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目前,我国不同区域产业发展基础不同,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也不一样,迫切需要地方加大统筹力度,协调职业院校建立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按照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部署,依据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岗位要求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前瞻性地调整区域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形成与区域现代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布局。

服务产业特色发展。如何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需要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通过深入市场调研,找准专业定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接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特色专业(群)、打造品牌专业(群),逐步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发展,稳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和水平。

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国职业院校部分专业招生、在校生人数一直位居各专业前列,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形成特色。对此,职业院校要积极推动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示范特色专业建设,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专业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校企协同育人是主线

校企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抓紧构建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湖南、河南、宁波、深圳等省市先后出台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促进意见、管理办法或者地方性条例,我们应当积极学习借鉴先行者的经验,立足所在地方、行业和学校实际,在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管理等方面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明晰校企合作双方或多方的责、权、利,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发挥行业、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有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着力创新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推动行业部门、行业协会探索建立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发布机制,协调好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关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或示范性职业院校,通过集团内科研院所等成员单位的有效沟通与互利合作,发挥好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优势,积极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应用项目攻关、特色专业共建等多方位合作,推动校企共生共荣发展。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现代学徒制试点、生产技术攻关等方面密切合作。

教师素质提升是关键

整体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职业院校的院校长及其管理团队应具备丰富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了解经济社会和相关行业产业发展趋势,懂校情,知学情。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要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培养和培训,通过“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优秀教学团队”等措施激励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要根据专业调整和产业发展态势,主动从行业、企业聘请能工巧匠和一线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学校专业教师队伍,保障教育教学内容跟得上相应产品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营销策略等前沿变化。

鼓励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互联网+”新时代,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方法和手段日趋多样化,要大力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积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促使教师和学生全时空互动,调动教师教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管理规范是保障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现代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加之专业多样、学生多元,管理难度很大。

注意规范引导。近几年来,教育部适时修订了中职、高职专业目录,完善了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标准制订、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要贯彻实施好这一系列标准,需要地方积极探索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需要职业院校积极借鉴引入行业龙头企业的岗位规范和职业标准,在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核心技能达标的同时,鼓励地方和职业院校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加强常规管理。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职业院校需要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学文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位,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

开展诊断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用人单位的反馈评价以及毕业学生和家长的口碑。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在教学工作全过程适时进行诊断、技能抽查、综合素质测评、毕业生跟踪调查,组织行业企业专家、教育管理专家、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研究分析、绩效评价,实事求是改进教育教学。

关于改革心得体会篇7

本人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纲要内容,我们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等都紧紧围绕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我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初步理解就是教师始终要坚持党在新时期下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纲要》指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所有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发展潜能得到激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高水平优秀人才。

?纲要》同时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成为学生成长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引路人。因此,我认为,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探索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纲要》指出,教育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有的生命个体,各有差异,也各有志趣,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别,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发展潜能得到激发;不论学生的学业天赋和家庭背景等有何差异,我们都应该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平等、优质、多样的学习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成功的梦想、获得成功的机会。俗话说“行行出状元”,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让我们带着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关注他们成长的步伐。

?纲要》中还指出课堂教学应改进教学方法,把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创造思维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沟通能力,贯穿始终。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堂课成功的标志之一。学生能乐学、爱学,最终得以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这才是教学的根本。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在实际行动上想千方设百计,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把学生推向前台,教师退居幕后,只充当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留给学生充裕的学习时间与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参与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合作、交流,实现数学再创造。我想,这样做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我要认真贯彻学习纲要精神,不断的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爱岗敬业,关心学生成长。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工作做实做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于改革心得体会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