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的教案6篇

时间:2024-07-04 09:28:51 分类:工作计划

教案可以提前预设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编写教案是教师认真思考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重要方式,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混合运算的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混合运算的教案6篇

混合运算的教案篇1

[教材简析]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是: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中运算律的使用。由于有了大量的知识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类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发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例题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随后的练一练让学生巩固了计算方法,提高合理灵活使用运算律的能力。练习十五中还安排了使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 2/518+3/518 (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增强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的数学思考,用自主学习的方法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新知识纳入知识结构的过程也就顺理成章。]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

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板书:2/518+3/518=(2/5+3/5)18

3、引导:两个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整数的运算律迁移到分数中来使用,让学生在计算中自主探索,充分观察,对比体验,通过自己思考,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顺应新的知识,达到有意义的学习的目的。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提问:你是怎么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

使学生重温检查的方法,养成习惯:(1)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2)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3)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设计意图:计算后,引导学生自觉对计算过程进行检查,分析错误的原因,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每一道题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2、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设计意图:把整数的简便运算与分数的简便运算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使用的运算律是相同的,但分析的方法稍有区别。养成认真分析数据的习惯,提高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3、练习十五1、2题

独立完成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不足?

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觉得你对同学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友情提醒?

混合运算的教案篇2

数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口算

(二)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69-722 35-〔2.34(7.2-5)〕

1.教师提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教师谈话引入: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 (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例1)

1.教师提问: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尝试解答.

3.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2

例2. (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例2)

1.请学生分组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边的.

2.学生独立解答

(三)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四)总结归纳

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我们可能觉得不难,但却很容易算错,所以我们要养成好的计算习惯:要审清运算符号,确定好运算顺序,不丢数、不抄错数,认真计算每一步.

混合运算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利用推移、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尝试、观察发现规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修改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教科书第80页的例题图。提问:要求“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根据回答板书算式。

×18+×18 (+)×18

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独立列式解答

口答算式,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二、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根据以上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

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2、提问:这两道式题的`计算结果相等吗?运算顺序呢?第一道算式先算什么?第二道算式呢?

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交流、订正。

猜一猜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口答运算顺序

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三、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引导: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例1的两种解法。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小组交流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

让学生按要求直接写出得数,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选择一两题要求说说运算顺序。

3、做练习十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每道题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4、做练习十第4、5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直接写出得数

独立计算

独立计算

五、评价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说一说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

混合运算的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习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目标定位: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领略中国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整数相关的知识基础,并且已经有了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利用类推迁移,学生完全有能力解决本节课所设计的问题,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教法:

针对以上的分析,结合本课时内容,整个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1、充分体现算与用的关系,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课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已有的是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渗透。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否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练习的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人差异。

关注每个孩子的能力、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注重学生的差异,对同样的.练习,做不同的要求,使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

4、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并且已经有了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类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本课时是以中国的世界遗产为题材,展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了让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有更深的了解,课前布置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上课前交流,并用课件播放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不仅让学生借此领略中国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随后交流关于故宫有多大的一些信息,以“想不想知道故宫的面积”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故宫的面积时,师出示相关信息,让学生阅读信息,并且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哪条信息最关键?和谁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决,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获得个体发展。

汇报交流时,注重学生能否完整地说自己的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不仅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运算顺序,突出了重点。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师要照应前面的问题,适时评价:同学们很棒,自己求出了故宫的面积,下次再到故宫,你都可以当一个小导游了。让学生不仅有成功的体验,而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总结板书课题,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知识类推,同位交流,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最后及时出示两道题练习巩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通过自主思索与同位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混合运算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1、计算:140×3+280 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媒体出示例题:一副中国象棋12元。一副围棋15元。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条件?你认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钱数,应该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

那这样列式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才能先求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用去的钱?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在计算120÷6×5,为什么应该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个别学生作业。

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在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法。

2、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计算结果。

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3、“想想做做”5。

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汇报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6。

混合运算的教案篇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十单元混合运算的这部分知识。本课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领悟课程标准新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乘加(减)混合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及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教材通过游人来到景区购票、付车费的情境,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展开对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本节课的设计依然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由于二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讲,理解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掌握运算顺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先算乘、后算加减的道理,体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而不是把这个规定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制作课件(泰山风景图片,购票情景图,司机付费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玩的年龄特点,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年暑假,老师去了一趟泰山。泰山太雄伟了,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老师拍的图片?

课件展示泰山风景的图片,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由此为下面的学习奠定感情基础。

(课件演示坐车来到山下的图片)

师:我们已经来到了进山的入口处,如果你是我们团的导游,你想知道什么呢?

(板书: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又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本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我准备这样设计:

活动一: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找出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吗?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关注学生能否找到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求出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吗?请试试看,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决,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和算法。

(这样设计可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指名学生汇报,并把算法板书在黑板上。(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清晰条理性。)

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问:这些同学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重点明确:这几道算式都是先求4个组的人数,再加剩余的人数。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教师总结,当算式里有加法和乘法时,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二:

(课件出示司机拿钱交款的图片)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从司机的语言和木牌上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

教师继续追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应找回多少元?

师:请大家尝试自己解决。

鼓励学生到黑板上板书自己的算法,并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三:

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算式里都有乘法,都含有乘法和加法或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都是先算乘法。

教师继续提问:当有乘法和加减法时,应该先算什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教师板书。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巩固运用,自我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数学练习的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所以,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练习:

1、110页第2题

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并选出两道做在练习本上。

2、火眼金睛辨对错

自主练习第3题

3、自主练习第4题

(四)总结评价

回顾这节课,评价一下自己: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习的快乐吗?你觉得小组里谁在哪方面比较出色或者你有什么建议想对他说的?

附:板书设计

乘加(减)混合运算

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由于水平有限,其中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混合运算的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