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梅教案推荐8篇
通过写详细的教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使命,编写教案的流程包括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资源等多个环节,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古诗梅教案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古诗梅教案篇1
这是学生第二次集中学习古诗。这五首诗都是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写的。教学时要调动学生已有的诗欹学习的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丰富倩感,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我国古代诗歌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力。
[教法学法]
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情趣和美好情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运用抢答的形式,简介作者。
在黑板上写出曹操、李白、王安石、杜牧、杜甫五位诗人的姓名。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讲述中抢答。
(1)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想像丰富,构思新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李白
(2)他,是唐代晚期著名诗人,他的抒情写景七言绝句,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被后人称为\\\'小杜\\\'。我们学过的诗有《山行》《清明》杜牧
(3)他,曾是宋朝的一个臣相,唐宋八大家之一,江西临川人。我们在上一个单元学过他的一篇文章王安石
(4)他,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我们学过的诗有《舂夜喜雨》《绝句》杜甫
(5)曹操由学生点评,要肯定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生朗诵曾经学过的以上诗人的诗句,读得好可示意学生鼓掌鼓励,激发诵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三)赏析《江南春》
茌江南舂天的大地上,黄莺欢快地歌唱,绿树丛丛,映衬着盛开的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所有景物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怎么7下起了春雨,甫朝留下的许多寺庙,笼罩在烟雨蒙蒙中,楼台亭榭,在烟雨中掩映,时隐时现。
2•学生阅读《江南舂》,思考:
[问题一]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问题二]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诗中描写了莺、绿、红、水、村、山郭、酒旗下寺、楼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无哏贷美和向往之情)
(四)作业
i•抄写五首诗。
第二课时
(一)齐诵五首诗
(二)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i•揭示标题,划出标题停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讨论、探究。
[问题一]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要点提示: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将诗人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奠大的精神慰藉。将月亮人格化了)
[问题二]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
(要点提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三)教师范读《望岳》
1•介绍泰山。
泰山,属五岳之首,主峰海拔1524米,舂秋时的齐国、鲁国两国都可看见泰山。由于山势高耸出奇,山南山北的景色各不相同,可谓神奇秀丽。山中还会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睁大眼睛远望,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如此美景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看那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的景象。
2•讨论、探究。
[问题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种感觉在什么情况下感受得到?(要点提示:登岳)
[问题二]由此首诗,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具有俯视一切的雄混气概)
(四)赏析《观沧海》
i•教师结合图画讲述:一个人登上一座山石,面对着波涛翻滚的大海和海中树木茂盛的山岛,看着一轮红日仿佛从海面升起。如果此时的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战事连连告捷,正挥师北征,他会作何感想呢?
(2)学生自由发言:具有(心胸开阔、雄心勃勃、野心勃勃、一统江山、囊括宇宙、称霸天下¨予肯定)。
2•诵读全诗。
3•合作探究。
[问题一]诗中哪些句子写景?哪些句子抒情?
[问题二]其中最能表达作者志向的句子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要点提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银河代表宇宙,可它们似乎就在大海里运行,从波涛中涌出。诗人把眼前实景和想像融为一体,绘摹出大海万千气象和吞吐星辰、囊括宇宙的气魄)
(五)默诵《登飞来峰》
[问题一]与《观沧海》相比较,二者在写法、结构上有何相似之处?
[问题二]点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的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要点提示:表面意思,站得越高就愈加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深层含义,有成就大事业的胸,才能不畏惧谗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
(六)作业
背诵五首诗
古诗梅教案篇2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知本课的十三个认读字和六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3、学习古诗《春晓》,感悟意境,练习背诵。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词卡,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引入
1、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同学们觉得春天怎么样?
2、古时候的人们也很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很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这节课俺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
看一看书,谁能读准确?
板书:春晓 村居(区分“春、村”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
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同学认读:
开火车读。
指名读。
3、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⑴ 加笔画、加偏旁组字:
自──首 十──古 古──居 亡──忙 因──烟 口──知
⑵ 换笔画,换局部组字: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岁──多 放──散
4、读词语巩固读音:
两首 古诗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三、正确流利的读古诗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同学听。
3、自愿到前面读或背,让大家欣赏。
四、重点理解《春晓》,感悟意境
1、许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春晓》这首诗了;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唐代诗人:孟浩然)
2、再谈谈这首诗,说说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根据同学质疑可适当引导:
⑴ 晓:是天刚亮的时候。
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⑵ 眠:就是睡觉的意思。
⑶ 闻:就是听的意思。
⑷ 啼:就是叫的意思。
3、请同学们看着课文中的图画,听老师范读古诗,听听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字音拖长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⑴ 同学自读,体会感悟。
⑵ 教师描述,引领大家读。
教师: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为什么?
同学:春眠不觉晓。
教师:刚一醒,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叫声,声音真好听。
同学:处处闻啼鸟。
教师: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又被风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同学: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⑶ 自由练习背诵。
⑷ 学做小诗人,到前面朗诵,教师为同学配上音乐。
⑸ 集体背诵。
五、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春晓 村居
六、课堂作业设计
1、找朋友:
诗 村 首 醉 出 散
chu shou san zui shi cui
2、读一读,说一说:
诗:诗人。
闻:见闻。
古:古往今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村居》,练习背诵。
2、指导写字。
3、学习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具准备
实物展台,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抽读生字卡,复习生字读音。
2、背诵《春晓》。
3、今天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谁已经背下来了,可以背给大家听。
二、理解古诗,感悟意境
1、谁告诉大家这首《村居》是谁写的?
(清代诗人:高鼎)
2、这首诗写的是春天里的什么景象呀?
(春天里,同学们放学后,一起放风筝的景象)
3、古人管风筝叫什么?
(纸鸢)
4、颂读古诗,练习背诵:
⑴ 自身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跟读《春晓》有什么不一样?
(停顿不一样,这首诗是在每行的第四个字后面稍作停顿 )
⑵ 同桌互相听读,鼓励同学边读边扮演。
⑶ 上台背诵,展示。
三、指导写字
1、教师引导同学说一说要写好哪几个字?
读一读:
古 声 多 处 知 忙
2、同学描字,说一说哪个字最难写?
教师具体指导:
多:上下两局部一样,但写时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写成一左一右。
处:强调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捺要拉长包住上面的笔画。
3、其余的字同学自身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利用实物展台评说:
古:横要写长稍鼓一些。
声: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边的口要写得稍低一些。
忙;强调“忄”笔顺。
四、课后延伸
1、以小组为单位,亲手做个风筝放一放。
2、也可以将现成的风筝拿来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3、课外读背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与大家交流。
推荐:徐俯《春游湖》 朱熹《春日》
苏轼《春宵》 韩愈《晚春》
古诗梅教案篇3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之后,老师引入: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板书)。(设计意图: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感知这是一首写什么季节的诗,并且让学生知道秋天不仅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季节。让学生对“秋”也有了一个更具体、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为学习古诗做好了铺垫。)
2.主题:在山上行走。
3.简介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著《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尝试学习、读诗明意。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2.请学生朗读,老师和其他学生评价。
3.四人一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二)第一句学习。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学生“介绍”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着重让学生自学,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好的学习方法就如一把打开知识门户的钥匙,因此在总结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小结出学习古诗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第二句学习。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设计意图:这个词最容易写错。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与“深”区分。)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四)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这一环节中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要采用半放开式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这样就是送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门户的钥匙!)
(五)以画为媒,加深理解。
1.《山行》中的杜牧,他悠然自得地背着双手,在欣赏着山中的哪些景色?我们读读古诗,看看诗中有没有这些景色?
2.结合我们刚刚看到的景色,选一选“径”“斜”在句子中的意思。
3.结合插图,你能试着说说全诗的意思吗?(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可感的图片、影像比较感兴趣。古诗的插图恰恰将诗中所描绘的景色直观地呈现与学生眼前,在这一环节中我借助色彩明丽的图画,整体把握了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又利用图片提供的生活情境完成了字义的选择,还凭借插图基本上疏通了诗句意思,从整体上感受全诗的意思。)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让学生通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2.引导想象: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3.播放课件感受枫林的绚丽指导读好后两行。(设计意图: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不仅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诵读诗句,体验美感。
(设计意图:古诗的教学除了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外,还应知道学生通过诵读进入诗中意境从而领悟诗人的感情。)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你知道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吗?那用心读读好吗?(设计意图: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让学生再来读读看,获取体验。
3.学生汇报,归纳方法。
古诗梅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 自学寻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和写作特色。
2、 学习初步的解读诗歌的方法
3、 体味诗歌语言美和艺术之美
【教学步骤】
一、课前活动
1、根据以下论题搜集资料
1)刘禹锡、杜牧、文天祥、苏轼、张养浩的生平
2)刘禹锡、杜牧、文天祥、苏轼、张养浩的主要文学创作及代表作品
3)有关赤壁的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
4)文天祥生活的历史背景
5)我国古代词的主要特点
6)我国古代散曲的主要特点
7)搜集你所喜爱的名词名曲,并试分析一二。
2、根据搜集材料的多少和理解程度选择两个论题写成200字的小论文。
3、教师评改论文,指出优劣。
4、学生修改小论文。
二、课堂活动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抒发情感的最佳方式,连系情感的最佳纽带。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语言艺术,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艺术象征、美的象征、审美情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艺术价值极高的古代诗歌。
(二)研读
1、教师列出研读诗歌最基本的方法:品其诗,体其情,学其法。
1)品其诗:学生通过多角度地反复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基本明确诗歌字面的含义,且能用流利的现代汉语将其精髓翻译出来,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不拘泥于字词的释义,更忌逐字逐句的翻译。
2)体其情:要注意启发学生在研读诗歌过程中挖掘诗歌的隐藏在字面之下的真挚的情感。因为诗歌是诗人情感运动的轨迹,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七情”的互相融合和渗透,在诗歌中就可以形成不同的、丰富多彩的情感意境,给读者以多种多样的审美的感受。诗人情感越真,诗就越美。要注意学生是不同的审美主体,对诗歌情感有多样的解读是正常的,不要强求整齐划一。
3)学其法:诗歌之所以多样很大程度是由于诗歌具有丰富的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方法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从《诗经》的赋、比、兴直至现代诗歌的多元手法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解读诗歌的过程中要学会分析这些手法对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借鉴吸收。
2、研讨: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从诗歌的含义、作者的情感、诗歌的手法三个角度来共同解读诗歌。
1) 散读、范读、齐读诗歌
2) 研读《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品诗:我被贬至巴山楚水的凄凉之地已二十三年了
体情: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痛苦而又孤寂。
品诗:我怀念旧日好友只能徒劳地吟诵《思旧赋》,回到了故乡已经物是人非。
体情: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教师小结
5、学生学法
6、课堂背诵
(三)自主活动
1、四人小组自主选择诗歌一首
2、运用学过的方法讨论研读诗歌
学法:用典“闻笛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烂柯人”晋人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品诗:破旧的沉舟之侧百舸争流,孤寂的病树之前万木正春。
体情: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学法:“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品诗: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体情: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遭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3、将活动成果记录在教师分发的活动报告上。
4、在教师的组织下分选不同诗歌的四个小组课堂发言,由小老师展示小组的活动成果。学生提问,教师帮助解答,师生共同研读好剩下的四首诗歌。
三、课后活动
1、教师仔细批改学生的活动报告,发现偏颇或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和学生个别交流,学生修改活动报告。
2、背诵诗歌准备默写
3、将活动报告搜集成册班级交流,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古诗梅教案篇5
二、反复诵读,整体把握
(一)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课件自读古诗,把诗读通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教师范读。
3.简评曛这个生字,指出形声字。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
第一句写了什么?其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天、雁、雪)
(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地方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出示课件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指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
4.出示课件说说这几幅图中,哪一幅图和诗里所描写的景象一致,并说说理由。
同学们修改课文插图,理解诗意。
5.如果你来到这样的情景中送别你的好友,你会不由得产生怎样的情感呢?再读第1、2句,走进景中,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用心去感受。
6.作者与好友的心情都是忧愁、痛苦、压抑、伤感的,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适写下后面的诗句,是带着这样的悲情吗?
7.出示课件:集体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点评。(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这里指谁?董大。)
说说高适所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作者是怎样豪情满怀的鼓励友人的。为什么让董大莫愁。
教学分析:
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以作者的口吻来朗读古诗中劝慰的话,身临其境,加深理解古诗的内涵。
通过对比,交流各自的发现,充分展示孩子个性化理解,开放性的设计让学生从各个角度,体会两首诗的异同,通过交流达成共识。这样不仅有利于诗词文字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借景抒情,但不能被景所控,渗透了写作的方法指导,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内化。
古诗梅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教学准备:、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本节课,准备的开放性问题较多,幼儿能开动脑筋,大胆参与活动,连平日不爱张嘴说话的小宝宝都参与了互动。但是本节课内容太多,在撕纸游戏环节,宝宝们由于时间的问题没有尽兴。
古诗梅教案篇7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3、古诗两首 《草 》 《宿新市徐公店》
课时
2课时 设计人
教学目标设计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设计 1、有节奏地诵读诗句。
2、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开展识字活动,交流识字方法。
3、借助图画和字义理解诗句的大意。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复习导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小组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三)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在朗读过程中解决一些不懂的问题,如,对“离离、岁、枯、荣、走”等词语的理解。
(四)小组赛读
注意鼓励有个性的朗读。
(五)教师范读 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
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特别是学习《宿新市徐公店》,可在读后充分感受这首诗的情趣,激发学生根据插图或诗意展开想象,编一个小故事。
?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这首诗的大意是: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到秋天枯萎,但第二年春天又会长得十分繁茂,年年循环,生生不已。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它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一)导入之后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3.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学生注意听老师读的'语音、语气,体会怎样读更好。
(六)学生美读
读后说说自己感觉哪些地方读得最好。
(七)畅谈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八)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
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一个孩子奔跑着追逐翩翩起舞的黄蝴蝶,这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二)朗读感悟教学这两首古诗,可以借助插图,帮助学生大概了解诗意。
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三)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板书设计 枯 野火烧不尽 景 美丽
草 宿新市徐公店
荣 春风吹又生 人 可爱 课后反思 首先,让学生在“问”中发现古诗奥妙无穷。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其次,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诗意。
我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诗意思。这无疑给课堂带来一泓活,学生个个兴致勃勃。
再有,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古诗梅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
2、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图画激趣,孕伏导入
1、出示课件:以书上图画为基本,加上“古道”“荒城”和远行的人,再配以春风吹拂草地的动感,在学生眼前展现一幅生机盎然的草原美景图。
2、在出示课件的同时,响起悠扬、凄婉的古筝曲,渲染草原的空旷和离别的愁绪。
3、孩子们,用你们的心去静静地听,用你们的眼睛仔细地看,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4、给孩子们一分钟时间欣赏音乐和动画,放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画之中,像诗人一样,尽情地去感受、去体验。
5、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分层要求,孩子有哪一层能力就回答哪一层问题。
6、学生自由表达,谈谈自己此时的感受。在孩子回答过中,相机引导孩子们赞叹草原的一碧千里、生机盎然;引导孩子观察图中主要人物的面部表情,感受送朋友时的离别愁绪。
7、大家的耳朵会听,眼睛会看,小嘴会说。刚才你们这么多精彩的发言,老师可以用短短的40个字全说出来。课件上出示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想读这首诗吗?先要认识5个字宝宝。
二、整体通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卡片外形像小草,指名认读。
2、请自信、声音响亮、读音正确的孩子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生字。
3、调皮的字宝宝把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们还认得它们吗?开火车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4、字宝宝夸大家真能干,把它们的音读得真准。字宝宝还想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有兴趣吗?赶快拿出铅笔,打开课本第122页,在这首诗中找出字宝宝,画上圈,再大声地读几遍。
5、大家的本领真大,都把字宝宝找到了。快速看看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4句)
你能把每一句话都读正确吗?孩子们自由练读,教师巡回辅导。
你觉得自己哪句话读得最棒,想读给大家听?孩子们自信地读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话。
6、哪位小朋友能把第1、第2句话连起来读?哪位小朋友能把第3、第4句话连起来读?
这两位小朋友真能干,如果两位小朋友能合作,把这首诗连起来读就更棒了。同座之间相互合作,试着读读吧。哪两位小朋友想合作读给大家昕?还有想读的吗?
谁能勇敢地站起来,一个人读整首诗?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准备准备。
表扬勇敢的孩子。
三、读品结合,渐入诗境
1、你从这位小朋友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任由孩子们说,说出大意即可,说得不对的地方教师伺机引导正确理解。)
2、这首诗中还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吗?
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引导孩子们结合图文感悟。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4句诗班上部分学生曾经学过,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之间相互解决质疑。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两句诗可利用草原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感悟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3)“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引导学生在读中通过“满”字感受不忍分离的离别之情。
3、不懂的地方弄明白了,再读读诗,你最喜欢哪句诗?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请读给大家听。
分别指多名学生诵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使学生渐惭进入诗境。
四、整体诵读,体悟诗蕴
1、瞧!你们都是小诗人了。诗人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齐读全诗。
2、音乐响起,老师有感情地诵读,请学生们闭上眼睛听。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与开课初步感知相照应,引导学生体悟诗蕴。
孩子说完感受,请他把这种感受读出来。体现孩子对诗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可以是对草原的赞美,可以是对小草的歌颂,还可以表达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让孩子个性化诵读。
3、这么美的诗,你能把它背下来,记在脑子里吗?
自由背、指名配乐背、配乐齐背。
五、小结全诗,课外延伸
这短短的几句话,40个字,把我们的所看、所想、所感全写出来了。不过。这可不是王老师的杰作,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16岁时所作的一首诗。他一生写了三干八百多首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诗人。回家后,大家找找白居易的其他诗读一读,感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激发大家读古诗的兴趣。
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