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6篇
为了实现个性化教育,我们在写教案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用于指导课堂教学的步骤和内容安排,尚华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马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马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记住自己亲人的生日、爱好和年龄的重要性,并让幼儿记住亲人的这些重要信息。
2、激发幼儿尊重长辈和孝敬长辈的愿望,学会关心别人。
活动准备:《生日歌》录音、彩色卡纸、画笔、剪刀、胶水、眼镜、拐杖、生日蛋糕切切看玩具、桌椅等。
核心要素:长辈归 须问好 长辈忙 勿打扰
长辈倦 能自处 长辈寿 应恭祝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播放《生日歌》录音,引出生日话题。
(二)关键步骤:
1、提问:“你们要在在什么时候才能听到《生日歌》?”
“你的生日是哪一天?你今年几岁了?家人是怎样给你过生日的?”
“你知道家人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他们有多大岁数了?”
2、教师对知道父母及家人生日的幼儿给予表扬,并且引导其他幼儿要注意关心长辈,记住他们的生日和年龄。
3、小朋友知道自己家人的爱好吗?
让幼儿说出:爸爸喜欢下棋,妈妈喜欢唱歌,爷爷喜欢听评书,奶奶喜欢养花等。
4、引导幼儿讲自己的家人是怎样关爱自己的?
启发幼儿说说怎样爱自己的家人。
(三)动手操作:
自制生日贺卡。
活动延伸:
生活中,幼儿可以在日历上标注家人的生日,为家人设计不同的生日小标记。
家园互动:
1、家长园地展示幼儿活动照片及核心要素内容。
2、父母和孩子一同给长辈过生日,并制作个性生日贺卡或送上小礼物。(见《礼仪教育幼儿用书》第三册第45页)
马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篇2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
教学目的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二、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
三、本文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分析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为主,第二课时以分析社会环境为主,并通过课堂讨论小结全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小说结构特点和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一、导入课文:
郁达夫曾说过:“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在我们中国,曾经出现过无数的伟大人物,其中包括鲁迅。(投影——鲁迅)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已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已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开始学习鲁迅的又一篇杰出小说《祝福》,这篇小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或多种话剧。它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魅力呢,请看课文。
二、人物分析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明确:最简洁可用四个动词来概括:“问—抓—撞—捐”。但是电影《祝福》却把“逃”放在开头,请大家比较小说把“问”放在开头有什么区别?(“问”: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渲染气氛。“逃”:增加视觉效果,如果把“问”放在电影里,难免沉闷。)
讨论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模样周正、健壮耐劳
模样周正——“年纪二十六七”,脸色虽然“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儿“周正”,“手脚壮大”,“顺着眼”,“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健壮耐劳——“抵得过一个男子”,“彻夜的煮福礼”,“竟没有添短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劳动强度大,工作是十分艰辛的,“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为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被迫改嫁、强烈反抗
在第二大段第二自然段,文章对祥林嫂的身世作了初步的交代。她“大概也就姓卫”,旧社会一个女子姓什么,是无关紧要的事,祥林嫂姓什么,早被人忘记了,“祥林”是丈夫的名字,这“名字”,说明她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第二次婚姻——百分之百的包办、不折不扣的欺骗、地地道道的买卖、野蛮粗暴的强迫,是浸透了劳动妇女血和泪的封建婚姻。
作品还描写了那个“异乎”寻常的“婚礼”,“婚礼”,应该是热闹的,喜气洋洋的,祥林嫂和贺老六的“婚礼”是一个什么场面呢?请看“嚎、擒、撞、大窟窿、用香灰止血、七手八脚、关”这些词。你能概括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婚礼”吗?
明确:是一血淋淋的惨剧、乱七八糟的闹剧、反抗失败的悲剧。
家破人亡、走投无路
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家做工,表现大不如前,手脚不灵,记性不好,“死尸似的脸上整日没有笑容”。鲁四老爷深深地嫌弃她是两次失去丈夫的寡妇。准备“福礼”,不让她沾手。四婶执行四叔的告诫,她讲的两句话:“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这是对祥林嫂精神的莫大的打击。到了此时,祥林嫂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境地呢?你能谈谈吗?
失去了丈夫、孩子、劳动力、理智、红色、笑容、信任、镇上人的同情,她的精神一步步崩溃。
失魂落魄、沦为乞丐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
马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篇3
导购员在知道自己所卖商品相关知识的前提下,这个时候就是实际应用,介绍商品有一定表现规律,在与顾客介绍商品时,首先我们要激发顾客对商品产生想了解的好奇心和兴趣。
导购员要将选购商品的好坏标准告诉给顾客,做为导购员我们讲商品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引导顾客,我们就自己提问题,自己来回答,回答问题的时候,因为用什么材质或商品有什么设计用什么技术有什么特点?所以我们厂家的商品有什么卖点和好处和别的厂家是不一样的?不断的以问题提问引导方式和导购员自己来回答问题,告诉顾客选购商品的标准,在讲的过程每个卖点或者你的每个说法都是有所依据,所以就是要说到什么,动作要配合手要指到,需要的时候还要形象比划到,最好就是在现场让顾客体验到商品的好处。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当导购员自己提问题,自己接进去回答,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可以让顾客来回答呢?也就是保证顾客回答的答案也就是你所引导想要的答案,大部分都是属于封闭式的问题,或是明显的ab选择题,问题设计想要的答案很明显,偏向的答案是什么!比如说:“先生你是买个质量好的还是买一个质量差一点的价格特别便宜的”这样的ab选择问答题,让顾客回答,答案就很明显。
举例:卖电磁炉导购员:“先生你好!购买电磁炉最主要的要看面板的好坏?好的差的面板有什么区别呢?(自己提问题提标准)好的面板从散热风扇口对着光线看的时候,面板透明看不到杂质(卖电磁炉导购员拿起电磁炉示范给顾客看)这样的面板导磁效果特别好,热效率高,省电,根据国家能效标识都是在二级以上,而且面板也不易变色(回答自己提的问题,告诉顾客好坏的标准如何判断)
如果说要以自己的商品和同行业商品对比竞争,这个时候引导还是自己提问题:“先生你知道我们品牌的电磁炉面板和其它厂家品牌有什么区别吗?(接下来不是真的去等顾客来回答问题,还是自己回答问题加动作手指给顾客看做引导)先生你看在面板上面那些印上花鸟鱼虫图案的,面板一般都是黑色,主要是为了掩盖电磁炉使用后,面板变色不容易看得出来,所以面板选材成本低,价格才会卖那么便宜(导购员自己给标准,给答案告诉顾客)
商超导购员要学会推销商品时引导顾客,就是将选购商品的好坏标准,商品的卖点好处通过设计成自问自答的销售话术来告诉引导顾客。
马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表现力量,培养处理题材和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设想
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这首诗叙述详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诵和背诵。
这首诗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准备出征的急切,奔驰征途的思亲。
教学过程
1.由教学过的现代诗歌,引到将要教学的古代诗歌,引出《木兰诗》(板书诗题)。
2.教师指出:《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它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板书:木兰)。
3.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4.出示小黑板,引导学生读准上面加黑字的音,辨析一些字的形、义。
机杼:zhù,织布梭子。不能念zhū,左旁偏旁从“木”,不能与“抒情”的“抒”相混。
可汗kèhán?,专用名词,不能念kě?hàn?。
鞍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不能念jiàn?。
辔头:pèi?,缰绳。
燕山:yān?,山名,不能念yàn?。
胡骑:jì?,战马,不能念qí。
戎机:róng,军事。与“戍”的念shù,当防守讲,形音义都不相同。
朔气:shuò,北方。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与“析”的念xi,当劈开讲,形音义都不相同。
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
著我旧时裳:zhuó,穿。与“著作”中的“著”,念zhù,当写讲,形同而音义不同。
傍地走:bàng?,靠近,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5.教师范读全诗。
6.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
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可以分为五个部分。1、2段为第一部分,写出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第3&127;段为第二部分,写出木兰准备出征和奔驰征途。第4段为第三部分,&127;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5、6段为第四部分,写出木兰功成身退,返回家乡。第7&127;段为第五部分,吟唱诗歌的人赞美木兰。
如果有学生把前三段合为一个部分,或把第7段与前两段合为一个部分,&127;也都有道理,应予肯定。
7.指定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1)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板书:母问女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
(2)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板书:表明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板书:毅然代父从军)。
8.指定学生朗读第二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1)这一部分先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心情(板书:排比铺陈?匆忙购置?急切准备出征)。
(2)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嬗递进(板书:反复),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板书:烘托),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板书:思亲情切);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板书:奔驰遥远征途)。
马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了解本文具有的浓郁的时代气息;
2.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
3.分析本文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如何看待他的“忧郁”和“犹豫”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二)学生自读课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
(三)师生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1.、分析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形象,怎样看待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
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加上他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
2、分析《哈姆莱特》这篇的艺术特点
1、莎士比亚善于在内外两重的.矛盾冲突中,在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塑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2、为了更好地塑哈姆莱特的形象,剧本充分发挥了独白和旁白的作用。
城南旧事(节选)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
2.领略本文以舒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3.品味课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话的语言。
二、教学设想:
1.阅读时要注意剧本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
2.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电影根据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
(二)词语解释
(三)林海音介绍
(四)关于小说《城南旧事》
第二课时
(一)简析课文:
影片主要讲述了三个故事:“疯女人”秀贞的故事,宋妈的故事,“小偷”的故事。课文节选的是第二个故事。
宋妈的故事,围绕着宋妈爱护人家的孩子却无法照顾自己的孩子这个矛盾展开。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理解。
第一层次(从“林家庭院里’倒“看看英子妈又看看英子”):写宋妈思子之苦。
第二层次(从“院子里的树”到“说着向门道走去”):写宋妈丧子之哀。
(二)讲析课文
(三)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
1.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人物对话中蕴含的潜台词。
2.引导学生全面地欣赏电影,不要只是单一地欣赏情节。
马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重点和难点:
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准备:
1、小地球仪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第一时:
导入:
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谁?
(原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
他到了太空,回头看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么样的?
(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水,在太空中地球是如此的蔚蓝美丽)
提出问题:
那么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世界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板书:一、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1、人类对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
对地球面貌的探索,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探险家为人类认识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面就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他们对人类所作的贡献。
(学生介绍的过程中用向学生提供古“丝绸之路”路线、郑和下西洋路线、哥伦布及麦哲伦航行路线等示意图)
学生分组活动:
1、丝绸之路
2、马可波罗游记
3、郑和下西洋
4、哥伦布地理大发现
5、麦哲伦环球航行
(学生互相评价)
(1)组织活动
①指导学生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平分成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比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大小
②指导学生先把地球仪按自转方向转动,闭上眼睛,让地球仪停止转动后用一个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然后统计分别陆地和海洋的人数并计算所占的比例。
(2)但是,由于我们只有40多人,所以我们算出的海陆面积是不准确的,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面积的多少呢?
(出示教材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
学生活动
得出结论: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按照要求参与活动,计算出陆地和海洋的比例
学生回答
71%为海洋,29%为陆地。概括说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板书:2、全球海陆分布比例
(3)问:所以加加林在太空中看到地球时认为它应叫什么?
提问:
同学们,你对地球的名称有什么看法?
(鼓励学生)(水球)
(这是由于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结果;人们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的“地球”了,没必要再改成“水球”。)
提问:
这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均匀地分布于地球表面吗?显然不是。看手中地球仪,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不同?
(展示南北半球图及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比例,帮助学生总结海陆分布特点。)
板书:3、世界海陆分布特征
学生活动:
观察地球仪说明,并总结出海陆分布的特点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板书: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从地图上看,全球的陆地都被海洋围着,并被分割成几块面积广大的部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部分;面积广大的海洋也被陆地分割成几大片。我们经常听到大洋、大陆、半岛、岛屿、海、海湾、海峡等众多的称谓,究竟是怎么回事?请看图(用展示某地区的立体示意图和平面轮廓图,两图均标注注记),自学上述地理名词的意义
2、我们把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成为大洲。看教材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回答:
①世界上有哪几大洲和哪几大洋?
②太平洋、北冰洋沿岸各有哪几个大洲?
(太平洋沿岸有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北冰洋沿岸有亚洲、欧洲、北美洲。)
③东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
(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
④西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
(南、北美洲)
⑤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陆地
(南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
⑥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
(亚洲、太平洋)
⑦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和大洋
(大洋洲、北冰洋)
⑧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欧洲、北美洲)
⑨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
(南极洲、北冰洋)
⑩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什么?
(南极洲、北冰洋)
3、有些大洲是相连的,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到这些大洲及其分界线,并把分界线描绘出。重点指导学生读2.7,找到亚、欧、非三洲的分界线,并描绘说明。
学生活动:
通过两图对比,明确其地理意义。
边查图边回答,进一步熟悉巩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巩固练习:
1、填图:在教材图2.1中填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绘图:在教材图2.9中,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并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