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图读后感7篇

时间:2023-03-27 13:17:04 分类:读后感

每一本书籍都有值得我记录的地方,你知道该怎么写读后感吗,在阅读了一篇优质的文学作品之后,大家一定要勤于思考,写好一篇读后感,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经典名著图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经典名著图读后感7篇

经典名著图读后感篇1

是“粗”汉,还是“硬”汉?捕鲸大王内德·兰德,说话粗鲁,却做事沉稳;相貌蛮横,却又待人和善。或许,在这些表面的深处,是更让人为之赞叹的内心,带着对内德·兰德的疑惑,我走进了《海底两万里》。

乘着海风,走进了“亚伯拉罕·林肯”号。初次见到你,你竟生的是那般凶狠的模样,身材魁梧,神情严肃,胡子长得与头发相连,眉毛横竖着,双目圆瞪而炯炯有神。你卷起袖子,一手握着鱼叉,赤着脚走在烫脚的甲板上。认识你的第一天,你与阿罗纳克斯先生交谈着,你语含讥讽地说:“您坚持认为有一种巨型鲸类存在?”听了阿罗纳克斯先生的回答后,你又轻声哼了一声,摇了摇头,一副不为所动的神态。听了几个惊人的数字后,我认为你应该觉得的确有巨型鲸类存在,可你还是不服气,哼哼唧唧地回答着:“是啊……确实……也许。”你的固执让我对你有点反感,我觉得你就是一个十足的“粗”汉。

书一页一页地翻过,我对你的看法却一点一点地改变……

在捕捉鲸鱼时,你凭着高超的捕鱼技术,捕到两头“门罗”号也未能捕到的鲸鱼,我惊叹你的技艺高超,对你有了些敬佩。当“最可怕的动物”(“鹦鹉螺”号)临近“亚伯拉罕·林肯”号时,你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下定决心,绝不离开这个搏斗的舞台,你将捕鲸叉用力掷向它。虽然后来才知道,它是根本击不穿的“鹦鹉螺”号,但是这一掷在我心中划过你勇猛无畏的形象。

在下海参观马纳尔海滩时,尼摩艇长为搭救那个不幸的采珠人,引开鲨鱼,他站直身子,举起匕首,朝鲨鱼扑过去。鲨鱼向艇长冲来,把艇长掀翻在地,鲨鱼张开它那好似巨剪似的血盆大口。阿罗纳克斯立即被恐惧慑住似的钉在原地,挪不动步,空气仿佛在那时凝固了。说时迟,那时快,内德·兰德如闪电般冲向鲨鱼,用锋利的捕鲸叉刺中鲨鱼的要害。我多见了内德的暴躁、顽固、粗鲁,没想到竟在关键时刻显现出他的英雄本色!“谢谢你,兰德师傅。”艇长说道。“这是对您的盛情款待的报答,艇长。”内德·兰德回答道,“我一直欠您这个人情。”读完这句话,我被兰德此时的温文尔雅,谦逊有礼所感动。是的,你在“鹦鹉螺”号上,曾经背后说过艇长的坏话,你也曾经计划逃跑过。也许你有时嘴贱,但透过你的心,可以看出你的光辉伟大。你心里一直替他人着想,你希望看到每个人都好好的活着。你有时表现得不讨人喜欢,可你却有着一颗讨人喜欢的心。

回顾这本书,就像回顾一次刻骨铭心的人生之旅。内德·兰德,一个伟大的捕鲸手,你遇事冷静,做事沉稳;你勇敢无畏,有勇有谋;你有情有义,忠肝义胆。你是一个“硬”汉!朗硬而坚毅!男子汉就应该做像内德·兰德一样勇敢坚毅的“硬”汉!

经典名著图读后感篇2

首先,非常感谢王总向我推荐本书!用时大约一周,我通读了《金字塔原理》。因该书主要讲述的是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它主要包含表达逻辑、思考逻辑、解决问题逻辑演示逻辑等四大方面内容,所以,对于内容的阅读,我也是有些感触的,只是感触层次颇浅!恳望与各位讨教和交流!

读《金字塔原理》不同于读其他书籍,因为,阅读该书更深的意义是将其当作工具书,所以,读该书时也是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在读的期间也一并把重点摘录,为了训练自己严谨的思维,也为指导自己以后的写作。

读毕《金字塔原理》,会有一种感受,那就是,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与交流中其实就无意的对“金字塔原理”有所应用。因我们对原理的理解未成体系,所以,对此原理应用的也不是完全到位。

按照《金字塔原理》而述,在写作时,要先有主题或思想,并把思想放到金字塔结构中,然后再把主题自上而下的逐层展开并呈金字塔形。上层是对下层的提炼、概括,下层是对上层的详细论述。运用《金字塔原理》中“自上而下”的文章结构,可以严密的论述你所呈现的背景,准确的解决“冲突”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具体在文章中的作法应符合以下规则:

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同写作类似,在日常讲话或正式发言,如果运用金字塔原理整理思想,同样可以达到清晰而严密的表达我们的观点,我们的思想。按《金字塔原理》论述,如果思想的组织方式是演绎推理,那么这些思想的逻辑顺序就是论证顺序;如果思想按因果关系组织,那么就是时间顺序;如果是对现有结论进行评论,那就是结构顺序;如果按类别组织思想,就是重要性顺序。

总之,《金字塔原理》确实是一部好书,是一本让每个读者获益匪浅的书!它会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会更有效率。同时,通过对原理的应用,也对我们的工有重大影响!通过阅读该书,也让我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用文章凝练人生,在思想中升华自己。虽然,现在我通读了此书,但是,以我今日的悟性,先前的阅历,限定了我对此书的理解深度和广度。随着自我的成长,阅历的丰富,加之时常的掩卷深思,以及在实践中有意运用,过些时日再重拾此卷,相信会更有感悟和收获!因王总在建设事业部上下都力推此书,相信建安同事们通过阅读该书而撷取到的精华收获并努力践行,对各自工作中的,对各自的工作水平与业务能力的提高,文档撰写、语言表达等方面都会有良好的收益。

经典名著图读后感篇3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是《儒林外史》开头的几句。可以说,这也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

这些话虽然已是老生常谈,可真正能明白人的又有几个“学而优则仕”,正是这句话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他们把读书当成敲门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圆如意,书中自有美娇娘……”。为了金钱,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儒林中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又何止这几个鲁迅先生称封建礼教为吃人的礼教,那么称封建科举制度为害人的制度也不为过了。

读书,其实强调的是一个漫长的求知过程。王国维说得很好,读书分为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立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奋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才是最后的成功。而儒林中的那些一心只为功名者,第一步——立志,就走错了。在我看来,读书就是人在不断汲取精神食粮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在于吸收,然后再转化为自身的力量。这与一日三餐的功效是一致的:吃饭,吸收营养,再促进自身生长。只可惜,儒林中的某些学子们只注重“食”,即数十年如一日地读书,却忽视了吸收。读书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敲开荣华富贵之门的工具。一旦达到目的,这个工具也就毫无价值了。这些人,即使读一辈子书,也不会有半点知识吸收转化成自身力量。这些书,除了造成他们的“营养不良”,别无他用。

当然,“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浑浊我独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没有。王冕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从小就因为家境贫寒而为邻人放牛。在牛背上,他仍旧博览群书,更自学成为了画没骨花卉的名笔。此后,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县财主都来索画。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却隐居在会稽山。后人提到王冕时,常常称其为王参军。但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为所动,也只有王冕这些儒林中的凤毛鳞角了。

几百年后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细细品读。时而为当时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叹息,时而又为贪官污吏的卑鄙丑恶而愤怒。吴敬梓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的入木三分。难怪后人有“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叹。

经典名著图读后感篇4

当红楼梦醒时分,恍如折翼的天鹅,不复洁白的飘逸;当红楼梦醒时分,宛若断芯的红烛,永无明艳的堂皇。短促的生活真似划破夜空的流星,绚烂中途却终会平复。难道这只能留下完美却空无的祝福?

落幕好像是终究的结果,可是在落幕前大家又可以如何表演呢?只不过像黛玉葬花似的,感伤惆怅不顺,最后把自我困在旅途中的一座“潇湘馆”中?还是像宝玉一样,不羁,无束,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敢爱,敢恨,敢抗争。我,作为这枯死,又复苏,在这满园中一般得再也不可以更一般的杂草,特有自我的怎么看。说“杂”是因为并无人刻意栽培,只道是自我求生走自我的“野草”式的英雄路。见证过此起彼伏,明日又不知哪个主沉浮的,总会感慨万分——眼前所有的功名财富收获终会成为土灰,永远保值的仅有自我,自我的本事、实力。依赖外在扶持的,永远只能是这园中的昙花,美不美?非常美,只不过灿烂来得快消散得更快,快得容不能你收起得意的笑容。当然,另一种结果就似园中最不起眼的铁树,辛勤终身,汲取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在绽放前,大家不会在乎,但绽放后却会被人们大感惊异:“喔,那还是它吗?我为什么从未想到它会这样漂亮。”是的,同样是短暂的,但仿佛带来的惊喜更持久,也更会让人们所铭记。

那生命终究应像昙花还是铁树呢?是凭着沃土、清波、暖阳早早地绽放,绚烂得太容易,颓败得太飞速?还是只身一人,独揽所遇的悲苦心酸,努力积蓄力量,绽放得太刻骨,幸福得非常长久?我会选铁树作为楷模,不是只由于自我是草本植物。还有,作为一株门可罗雀的野草,我能在土壤深层感觉到于铁树心灵的交流,耳熏目染,崇敬于它甘于在成功前忍受常人难忍受的寂寞,数十年磨砺只为出鞘时似惊雷划破长空。

在铁树坚硬芒刺好像没办法接近的内心中,又有几人了解埋藏一颗坚守者漂亮的打动诗人的红心,在野草柔弱弱不禁风门可罗雀的情景下,又有哪个知孕育着用自我的努力绿遍江南岸的雄心?

对,蝉虫在黑暗中努力数十年也可“金蝉脱壳”换回一个夏季,让世间芸芸众生倾听它的歌。每一个弱者都有自我的逐鹿中原的一个英雄梦,每一个沉默者都在等待一鸣惊人的好机会,每一个奋斗者都了解要用自我的力量去改换天地。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为什么我能不被烈火所摧?有一根直伸地心的根茎。遇烈火,逢暴雪,惨败中难免。可是烈火会平息、暴雪会消停,可是草是不会停止成长的。只须坚持着,第三积蓄实力。春季,我及同道的你都会第三冲破泥土束缚,重新拥抱阳光、蓝天下的任驰骋的大地。

最后,驱散红楼上未消的富丽堂皇的外在依赖,落得个闲云野鹤,自相努力向苍穹。唤醒陶醉于花花世界的沉睡的灵魂,勇当个鹏程万里的好人才吧。

经典名著图读后感篇5

惭愧得很,我在高考前未完整地读过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参加工作后,才阅读了这四部宏篇巨著。

?水浒》首读,整体印象不深。最深的情节是智取生辰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因课本里有这两篇。最痛恨的事情是宋江投降,最后毒死了李逵,镇—压方腊起义。一部《水浒》把一百单八将的命运攥在一起,最终成就了宋江的人生理想。

宋江出生在小康之家,作为押司,自小便受忠义的儒家良教。要说他凭仗义疏财的佳名和殷实丰厚的家境,做一个蝇营犬苟的押司了结一生,是极其幸福的一件事情!但这厮既有“敢笑其黄巢不丈夫”之大志,又因机缘巧合、风云际会而成就霸名的草寇首领。宋黑子的本领不强,武艺不高,但就凭一个“忠”字和一个“义”字,受到兄弟们的尊敬和爱戴。于是,命运就同行为上对理想的背叛和内心的急于归属间挣扎与对抗。各人都因命运相异而采取不同的实现理想方式。宋江实现理想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如果他不被—逼上梁山,也有可能到老还是一个小押司,不过这种曲折道路也不一定是他本意。不少人对他在梁山如日中天时招安不能理解,不会相信他为了一个小小的官职取而俯首称臣,此行不值。可宋黑子并非看重那所谓的乌纱,而是看重主流社会的认可,是他一生理想的归属!细读《水浒》,方知他的落草为寇无非是权宜之计。终其一生,上忠朝廷,下孝父母,忠孝两全才是他的理想。而他羽翼欠丰时,朝廷哪会同他谈判。一个非标准的文人,亦非纯粹的武夫,为了一个“忠”字不惜抛却若干兄弟的生家性命。从宋江身上,我们找到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和体制是如何维系的答案——理念的奴隶、时代的果实!宋江靠此,成就了理想。

古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可《水浒》中真正能称得上有文化者,非吴用莫属也。没有吴用,梁山不会三败高俅,两赢赢童贯,征辽灭方。多少战功显赫不是出自这位智多星军师的神机妙算和排兵布阵?可这些,又能算什么?什么都不算!吴用真正让人泪下的在寥儿洼——为了追随他情同手足的公明兄,花荣小李广在此择抉自缢。睿智沉静的吴用为何也步其后尘?是崇拜,是追随?不是啊,都不是啊!是看到大势所去,是因为绝对无望!因事实为宋江的理想是投降做现有体制下的一块小砖头!一生博学多才的吴用,本以为跟了宋江,与梁江兄弟共同进退,找到了发挥才智大显身手的好地方,没想到公明兄弟也是投降者。他吴用既不想投降,又不想身败名裂,于是就选择了死得堂堂正正,步小李广后尘,以保一生贤明。若非此选,则他要继续反抗朝廷,那就是同公明兄第反目成仇。那样既无名,又不义,如此了却一生不是一举双赢?

当然《水浒》也有三大缺点。首为杀戮太重,人命不值一分文;次为践踏女性,如阎婆惜、潘金莲等死于非命;末是造反失败,并且农民镇—压农民,如梁山兄弟灭方腊起义。

如果《水浒传》就是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农民流氓版,那么说《三国演义》是泼墨八阵图的地道中国政客版。

一部《三国》把国人的阴暗面暴露得淋漓尽致。此书现实地告诉读者,最能取大众意义上的成功者,一定是对“厚黑”两字身体力行的践行典范。读《三国》一点不轻松,因除了密谋策划就是战阵对垒。连青梅煮酒都写得骇人听闻,惊心动魄,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惶恐不安,令人窒息。

现代人对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大为推崇。可以说背叛、猜疑、欺诈、争夺、战争、厚黑是全书的基调。曹操雄才大略,挟天子以令诸侯,虽有吸引天下英雄的绝对实力,却是对汉代朝廷的背叛,但他在“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理念下,本以“烹羊宰牛且为乐”,吕不奢本想奉其为上宾,反因磨刀霍霍见疑而被曹公杀了老友全家,人生遭到这样多疑的朋友却是一大悲哀,甚至连生家性命都难保。联想千里走单骑的关云长,怀抢阿斗、且战激烈的赵云,这种忠贞之义,不得不令人大加赞赏。我想,大耳贼曹操不顾大计,疯狂叫嚣要为义兄弟关云长报仇,一边是大感意外,唏嘘不已,一边是虚情假意,收买人心,而事实证明,曹公并未为关云长报仇雪恨。

曹操、刘备、孙权都是同剿黄巾军而起事的。如果曹操是容不得能人的典范,比如他借机杀害杨修,那么刘备就是打着皇叔招牌四处乞怜,以头跄头的假仁假意的楷模。你看懦弱的刘表、昏聩的刘璋收留了刘备这头中山狼,最后中山狼露出狰狞面目,可以说刘备的天下不是打来的,而是哭来的。跟阿斗相比,孙权不得不令人佩服。难怪辛弃疾的一句词可算是对孙权最公允的评价——“生子当如权促谋”!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中,一代名相诸葛亮,让人顶礼膜拜。“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孔明。他自比管仲乐毅,胸怀天下,也知知遇之恩有多重分量。刘备厚着脸皮,凭三顾茅庐之痴诚,请出了卧龙先生,方有白帝托孤的信任,以此换得了一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拳拳之心?当然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七摛孟获,六出祈山、死吓司马懿,气死周公瑾,吴国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些都是一代贤相,廉率天下的孔明所为。鲁迅先生评论《三国》时说,诸葛亮多智而近妖,刘备仁慈而虚伪。可是这个近妖的人硬是为了他刘姓江山累死在五丈原!不是天不灭曹,不是蜀中无大将,而是一个忠义之人天生就不能获得此政治上的绝对成功!装疯卖傻,胆小如鼠的司马懿,他破不了武侯的空城计,他儿子却轻易地拿走了曹姓江山。曾经潇洒地做梁父吟之武侯为什么那么拘泥,不能将扶不起的阿斗取而代之?要是曹操,司马睿早就下手了!忠义啊,忠义,他害死了多少英雄,让多少志士死不瞑目啊?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孔明之所以令后世传颂,还在于他“立德、立功、立言、立身”,陈寿说他:“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对后人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

孔明能举贤荐能。在他出任蜀国丞相后,竭力举荐好朋友刍凤先生庞统为刘备所用。只是常人能说,卧龙、刍凤二者不可兼得,庞统英年早逝,死于落凤坡,但孔明待友之情不容言表,尽人皆知。孔明能知错必改,参军马谡与孔明“义同父子”,孔明很赏识他,但马谡违背节度,错失街亭,他依法行事,挥泪斩之,并主动担当起“授任无方”的责任,请求“自贬三等”。试问今人,有几个能说到做到,甚至能自担“授任无方”的勇气都没有。

孔明能克己奉公,是勤政楷模。他在遗嘱中交代国事后,对丧事要求俭朴:“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这是多么地节俭。在北伐的蹉跎岁月里,他常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不至数升。”足以表明其为廉洁典范。

孔明坚持修身、齐家与治国的统一,养成良好的诸葛家风。孔明老来得子,其子名为诸葛瞻,孔明在《诫子书》中谆谆告诫:“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瞻虽才智不及父,但仍不失一位继承父志的忠臣。公元263年冬,魏国大将邓艾率军攻打蜀国。诸葛瞻独率诸军与邓艾对阵绵竹。邓派人送信以利诱:“你如肯投降,我一定上表朝廷保你为琅琊王。”诸葛瞻不为利诱,恕斩来使,最后战死沙常

?三国》中,有多少残忍,多少背叛?曹操背叛刘室,刘备背叛刘表、刘璋,司马睿背叛曹室,裸身而鼓的祢衡,倾巢无完卵的孔融,自以为是的魏廷,屈死的邓艾父子,不停背叛的吕而,最后却葬送在同样出卖了他的陈圭父子之手。张松的献图,马趣的四面整歌……唉!

经典名著图读后感篇6

?理想国》是一本哲学思想与政治理想交织的煌煌巨著,再一次我们去看过的辩论赛上,有一个同学就那里想过这本书中的话作为论据,老师评论时也提到这本书是短时间内读不完的书,另一个老师也补充说这是一辈子也读不透的大书。它通篇充斥着哲学的智慧,饱含着政治思想的精华,这体现了柏拉图毕生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王”。《理想国》一书,讨论的热点是正义哲学的问题。苏格拉底与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智者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他们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苏格拉底一一进行了驳斥,并最终得出了正义的真正概念。然而文章没有仅仅落在关于个人正义的讨论上,柏拉图其实着眼于城邦的正义。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并将这条正义原则归结为:“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或“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然,柏拉图的城邦是不是所谓的众生平等,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压迫的人人平等的国度。他所谓的城邦是分等级的,也就是城邦分为统治者、军人、劳动者。所谓“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乃是统治者、军人、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的意思,同时,也有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思想。城邦正义是柏拉图理想国的准则,城邦没有正义,理想国也就成为所谓的空中楼阁了。

或许这种“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与现在所提倡的人人皆平等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或许还有种专制专职的色彩。但是术业有专攻,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知识,所以只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重点研究的领域有所成就。比如让爱因斯坦去画油画,贝多芬去做发明,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柏拉图是如何确立“政治家应该为哲学王”的思想的呢?

根据史料,柏拉图应该是经历恩师之死后,感受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败,为此他决定进行重大的改革。在这本震古烁今的书中,柏拉图谈及了道德问题、教育问题、专政问题、民主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文艺问题、宗教问题等等很多,涉及面很广,言论很深奥,让看过的,真正能看懂的人对其言论的佩服无不膜拜。如果说亚里士多德的言论是分科性的,那么柏拉图的学说便是综合性的。在这本书中有很多先进的思想,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就好像是对现代社会的预言一样,提出的很多关于教育方面的问题,都是现代社会人类向完善并在不断发展的,而他,在当时就已经提出了。我敢肯定的是,我没有看懂这本书,正如我没有看懂柏拉图大多的言论一样。只不过,可以看出的是,那的确令人无限向往。

经典名著图读后感篇7

读完意大利作家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的著名作品《爱的教育》,我深受感动。本书是通过安利柯的眼睛以日记的形式来透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兄弟姐妹的关系、师友的关系的书。《爱的教育》,顾名思义,整本书语言朴实,无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却渗透着对生活,对家人,对朋友,对老师的热爱。

虽然读这本书时,泪水并没有洗刷我的脸庞,但温馨的爱却洗涤了我的心灵。那些普普通通的生活小事,此时此刻在我看来蕴藏着浓浓的爱。爱,像清新的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但因为它无影无形,所以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

早晨起来,一碗简单而又美味的热乎乎的早餐,是妈妈的爱。你发现了吗?还是将它忽略了?你是满怀感激地对妈妈说:谢谢您,妈妈!这早餐真好吃!还是一脸怨气地埋怨早餐太过单调?我时常只能做到后者,看完《爱的教育》后,我内心充满了悔恨。我竟是那么不知感恩!明天早上,我一定会对妈妈说,谢谢。

有人问我:爱是什么?我笑而不答。爱是什么?爱是一缕阳光;爱是一个微笑;爱是一次拥抱;爱是一句安慰。当别人遇到麻烦时,你主动走过去,为他出主意,想办法,努力解决困难,当得到帮助的人脸上紧锁的愁眉慢慢舒展开时,笑容在他的脸上重新绽放时,道谢声会将愉快的心情带给帮助他的你。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解决了别人的困难,心中也会舒坦许多。当你感受到这一点时,你就会明白,不是博爱才叫爱,微小却细腻的关爱也是爱啊!

爱的云朵飘进我的心田,轻轻地下着小雨。我会在《爱的教育》的陪伴下长大,我们都会在充满爱的环境中生活!

《经典名著图读后感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