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的读后感6篇
优秀的名著在我们读完之后是非常值得我们写一篇读后感的,你会写读后感吗,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加深大家对名著内容的了解,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纪伯伦的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纪伯伦的读后感篇1
曾经知道张伯伦是英国前首相,知道纪伯伦是文学上很有名的人,却不知道他是能给我带来如此多启发的优秀诗人。
翻开先知,醍醐灌顶。在读过很多教育学的书籍、心理的书籍、修复心灵的书籍之后,在读过教人大爱的《圣经》之后,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纪伯伦的《先知》被人们誉为“小圣经”了。用诗意的语言袒露生命的奥秘,只有站在人类心灵高峰的大诗人能够做到吧?纪伯伦自己说:“在学者与诗人之间伸展着一片绿野;如果学者穿走过去,他就成个圣贤;如果诗人穿走过去,他就成个先知。”那么纪伯伦是不是先知呢?哈哈
?先知》模仿圣经模式,一个先知在阿法利斯传播真理,用诗意隐晦却生动的语言告诉人们。爱尔美差,一个美丽有悟性的少女,充满好奇,充满对真理的渴望,她引出了先知对真理的精妙论述。语言上,像极了耶稣基督的口吻。内容上,与圣经并不冲突,却不像圣经那样离人们久远非常。现代很多教育学、心理学及人们对爱、婚姻等的思考,纪伯伦用最动人的哲理之语告诉人们。我最喜欢那句:“爱除自身外无施与,除自身外无接受。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为爱在爱满足了。爱没有别的愿望,只要成全自己。”还有那句:“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沙与沫》有些像泰戈尔的《飞鸟集》,有一首一首短诗组成,有的短到一两句话。字字珠玑,句句精彩,最关键的是富含哲理,且对人生有指导意义。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没错的,但也要看是读那些书,纪伯伦的诗集不会令你失望!最喜欢那段:“在秋天,我收集起我的一切烦恼,把它们埋在我的花园里。四月又到,春天来同大地结婚,在我的花园里开出了与众花不同的美丽的花。我的邻人们都来赏花,他们对我说:squo;当秋天再来,该下种子的时候,你好不好把这些花种分给我们,让我们的花园里也有这些花呢?squo;”
纪伯伦还是个画家,他的画充满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我看了几幅,没有喜欢的,因为我从不懂画,哈哈!
小的时候不懂诗,所以不爱诗,只是在精彩的故事里面徜徉。如今,没有故事情节,我却看得津津有味,我长大了吧?诗句,不单单是诗句,它在浇灌着生命,是理性思维无法比拟的。
纪伯伦的读后感篇2
诗似琴,韵味幽深,须赏。
诗似茶,余香饶舌,须品。
诗似酒,无色而醇,须醉。
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智慧是心思里唱歌的诗。
当面对这样一部伟大的诗集时,除了用虔诚,膜拜的心来拜读外,其他都是亵渎。
品读《先知》,读到的是咏叹调式的浪漫格调:
“我说生命的却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动,
一切的激动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
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工作,
一切的工作都是虚空的,除非是有了爱。
当你仁爱地工作的时候,你便与自己、与人类、与上帝联系为一。”
中国式的重峦叠唱,环环相扣,朗朗上口,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悠扬。品到的是理性思考的严肃和冷峻,“你们工作的时候,完成了大的的深远的梦之一部,它指示你那梦是从何开始。而在你劳力不息的时候,你却爱了生命。从工作里爱了生命,就是通彻了生命最深的秘密。”揭示了生命生生不息的奥秘。
品读《先知》,读到的是“诗人是一位退位的君王,坐在他的宫殿的灰烬里,想用残灰捏出一个形象”,形象而深刻的比喻,再现了诗人人生的巨大灾难,留下一片想象空间。品到的是东方诗人延续千年的形象:狂热,孤独。
品读《先知》,读到的是优美的旋律如孱孱流水般悦耳,如行云般流畅舒适,品到的是诗人历尽人世沧桑后的博大胸怀,“在你的孤独里,你曾守卫我们的白日,在你的清醒里,你曾倾听我们睡梦里的哭泣和欢笑。”
这里也讲述居室,但不再是一栋房子。在诗人的认知中,房子是舒适和舒适的欲望,是摧毁意志的刽子手。他想让人建一间心灵小屋,以晓烟为门户,以夜的静寂和歌曲为窗。与自然相接,向着无穷的宇宙。为灵魂的自由与高飞提供场所。
这里也有教与授,但不是简单的灌输,他告诉我们,老师不是在传授他的智慧,而是在传授他的忠信和仁慈。就如音乐家能给你唱出美妙韵调,却不能给你聆听韵律的耳朵一样,一个人不能把他理想的翅膀借给别人。学习之路待自己探索。
一百多年前,繁华的纽约街头,一位孤独的东方老人,在红尘中生活,但又超越了浮华,静静思索着人生、世界、自然、自我。达到了他的誓言:我愿为追求理想而死,不愿百无聊赖而生。他的巨作在历史的浪潮里激起最绚丽的浪花。
纪伯伦的读后感篇3
这本书,我大约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对这本书进行了精读,纪伯伦披发文诗精选读后感。阅读完大诗人纪伯伦的精华之作,使我无论是对于人生,仍是在诗歌创作方面都有很大收益。尤其是在诗歌创作方面,使我更深刻地熟悉到,应该怎样用诗歌反映糊口、怎样用诗歌礼赞生命,使我在诗歌的内收留、形式、语言等方面有了创作新思路。
在纪伯伦诗歌创作手法的影响下,我创作了我的三首诗歌《孤傲》、《守望》和《大海和浪花》,这三首诗,它们是我这个人类个体对于生命和糊口的真实个人解读,假如说这三首诗带有纪伯伦诗歌色彩,那是由于我的创作灵感正好产生于我阅读纪伯伦诗作的过程中,是纪伯伦诗歌创作手法在我表述我对生命和糊口的感悟时的天然流露。我感觉我抓到了纪伯伦诗歌创作的精华。
我以为纪伯伦的诗歌创作的精华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纪伯伦在生命的每一刻钟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垂问着自己的灵魂,从未背叛自己的心灵所指,从未抛却过对生命的解读,始终都在用一双哲学与理性的眼睛观察糊口、体验生命。
2、纪伯伦的诗歌语言酷似音乐,跟着情感的天然流露与开释,或是低沉,或是高仰,使读者很天然地投入到了洞察心灵、体验生命的过程之中。纪伯伦在诗歌创作的内收留、形式、语言、思维等方面给了我良多启示。
3、诗歌的内收留:主要是对生命和糊口的感悟、在人类文明的大的历史时代背景下人道的特点,热衷于揭示生命、糊口和人道的本质。
4、诗歌的形式:或是用人与人对话的方式,或是用第一人称,或是将人的众多欲望拟人化、角色化,或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或是以一个先知的身份将人道的哲学播撒给芸芸众生。
5、诗歌的语言:注重用情境化的语言描写自己的心灵所想,使哲学与理性蕴含于情境和糊口之中,给了读者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他的诗歌语言的押韵不是外在上的,而是内在的,布满了音律美。
6、诗歌的思维:注重从两面或多面对要表现的事物进行解读,给读者一个立体的思维空间。
阅读完纪伯伦的诗作,我感觉我这个怒放的生命看到了太阳的光辉,发现了与我一样用哲学和理性的眼睛观察糊口、体验生命的知音,我感觉到太阳的毫光更加灿烂,我的生命信念更加坚定,向上的气力更加顽强与持久!
我不想成为纪伯伦,我只想做一个像纪伯伦一样感悟生命的人。
纪伯伦的读后感篇4
“这本书,那满含着东方气味的超妙哲理和流利文词,予我极深的印象。”冰心先生作为曾经为纪伯伦著作作译的文学泰斗,也被它深深折服。这篇长仅二十八章的披发文诗如同甘露润泽了人道世界的每一寸泥土,从出身到死亡,有缔结婚姻,也有结交情谊,不仅包含无拘无束的自由,还探讨严酷无情的法律,涉及享乐而不忘却痛苦,甚至还关注衣食住行……当然,还要回归爱这最易忽略却是最弥足贵重的上帝恩赐。
在纪伯伦看来,人生有了爱的润泽津润才能称得上完美,而能够笑对死亡的人才是死而无憾。真正的“檀越”出手并不一定大方,却必然是身处极度困窘之境还能激昂大方解囊,人生价值就在于洗去一切耀眼的浮华,而谋求更深刻的内涵。
在《先知》里,爱的气力被完美诠释,不仅是在开篇,在结尾,而是贯串始终,维系着做人的方方面面,承载着人道的每一寸空间。爱是汇河入海的清泉,是适时降临的甘露,是暴雨过后的霞光,是绝音妙律的回响。爱是付出,也是回报;是无私的,也是自私的;最高尚,也最平凡;他包收留一切,也融入所有。爱是如斯高贵,以至于它永远都不会受制于人世间的恩怨情仇,它源于天然,又高于天然。爱已然超越了人本身,而跃然成为人存在的根本理由和原动力。在爱的眼前,人是何等渺小?拥有爱的人,又是何等幸福?
?先知》无疑给众人点亮了一盏明灯,然而众生之异,使得他们并不会安心沐浴在这柔和的光线下,感触感染心灵的浸礼。正如纪伯伦所言:“对于来自先知的声音,有人用眼睛听,有人用肚子听,有人用钱袋听,有人则根本不听。”面对这一切,纪伯伦只是微闭双眼,倾耳聆听来自自己心灵的强烈震撼。
“爱除了自身别无所予,爱除了自身别无所取,爱不据有,也不被据有。”
“奉献你的心,但不要让对方保管。”
“你有什么不能舍弃的呢?总有一天,你所有的一切将要留于他人。”
“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
?先知》中如丝如缕的做人规语有如纪伯伦思惟天空的阵阵轻风,轻曳的是他心中的风铃,回响的是智者的声音。
对比《先知》中的直面人生,《沙与沫》就显得较为蕴藉,但它句句规语,字字珠玑,表面凌乱的文辞蕴涵着难以言状的深意。这也是许多读者挚爱《沙与沫》的重要原因。
“一粒沙子就是一片沙漠,一片沙漠就是一粒沙子,现在再让我们缄默沉静下去吧。”
“我在埃及的沙土上躺了良久,缄默沉静着而忘却了季节,然后太阳把生命给了我,我起来在尼罗河岸上行走。”
如斯抽象的意境,更具有诗的韵味,品味愈久,回味愈浓。
当然,文中泛起更多的仍是作者对天然,对社会,对人道的思索。
我一直热衷于进行诗歌创作,故选读了《纪伯伦披发文诗精选》这本书,我大约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对这本书进行了精读。阅读完大诗人纪伯伦的精华之作,使我无论是对于人生,仍是在诗歌创作方面都有很大收益。尤其是在诗歌创作方面,使我更深刻地熟悉到,应该怎样用诗歌反映糊口、怎样用诗歌礼赞生命,使我在诗歌的内收留、形式、语言等方面有了创作新思路。在纪伯伦诗歌创作手法的影响下,我创作了我的三首诗歌《孤傲》、《守望》和《大海和浪花》,这三首诗,我并没有刻意的为了创作而创作,它们是我这个人类个体对于生命和糊口的真实个人解读,假如说这三首诗带有纪伯伦诗歌色彩,那是由于我的创作灵感正好产生于我阅读纪伯伦诗作的过程中,是纪伯伦诗歌创作手法在我表述我对生命和糊口的感悟时的天然流露。我感觉我抓到了纪伯伦诗歌创作的精华。
我以为纪伯伦的诗歌创作的精华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纪伯伦在生命的每一刻钟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垂问着自己的灵魂,从未背叛自己的心灵所指,从未抛却过对生命的解读,始终都在用一双哲学与理性的眼睛观察糊口、体验生命。
2、纪伯伦的诗歌语言酷似音乐,跟着情感的天然流露与开释,或是低沉,或是高仰,使读者很天然地投入到了洞察心灵、体验生命的过程之中。
纪伯伦在诗歌创作的内收留、形式、语言、思维等方面给了我良多启示。
1、诗歌的内收留:主要是对生命和糊口的感悟、在人类文明的大的历史时代背景下人道的特点,热衷于揭示生命、糊口和人道的本质。
2、诗歌的形式:或是用人与人对话的方式,或是用第一人称,或是将人的众多欲望拟人化、角色化,或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或是以一个先知的身份将人道的哲学播撒给芸芸众生。
3、诗歌的语言:注重用情境化的语言描写自己的心灵所想,使哲学与理性蕴含于情境和糊口之中,给了读者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他的诗歌语言的押韵不是外在上的,而是内在的,布满了音律美。
4、诗歌的思维:注重从两面或多面对要表现的事物进行解读,给读者一个立体的思维空间。
阅读完纪伯伦的诗作,我感觉我这个怒放的生命看到了太阳的光辉,发现了与我一样用哲学和理性的眼睛观察糊口、体验生命的知音,我感觉到太阳的毫光更加灿烂,我的生命信念更加坚定,向上的气力更加顽强与持久!
我不想成为纪伯伦,我只想做一个像纪伯伦一样感悟生命的人。
纪伯伦的读后感篇5
?先知》的开篇:“船的来临”,一个在阿法利斯城等了十二年名叫亚墨斯达法的人,就要乘接他的船回归他生长的岛上去。当他登上山顶,向海凝望,看见了他的船从烟雾中驶来。他的心扉砉然地开了,他的喜乐在海面飞越。但他想就要离开此城郭,忽然一阵悲哀袭来。在这里他度过了悠久的痛苦的日月和孤寂的浑夜,谁能撇下这痛苦与孤寂,而没有一些悼惜?这里有他太多的留恋,这里他“曾撒下过多的零碎的精神,”,“还有过多的赤裸着行走的我所爱惜的孩子,离开他们,我不能不觉得负担与痛心。”这毕竟不像“脱弃了一件衣裳,乃是用自已的手撕下了一块自己的皮肤”。但不能再迟留了,什么也带不走,就像“声音不能把付给他翅翼的舌头幺嘴唇带走。”,“鹰鸟也必须撇下窝巢,独自地飞过太阳”。
临行前,城里众人都来挽留他。一个叫爱尔美差的女子庆贺他说:上帝的先知,至高的探求者,你曾常向远处寻望你的航帆,船来了,你必归去。离别前请对我们讲说真理。我们把这真理一代代传下去,绵绵不绝。你曾孤独地守卫我们的白日,清醒地倾听我们睡梦中的哭泣与欢笑。现在请把我们的“真我”披露给我们,告诉我们你所知道的关于生和死中间的一切。
他说:阿法利斯的民众呵,除了那现时在你们灵魂里鼓荡的之外,我还能说什么呢?
于是爱尔美差说:请给我们谈爱。
1、论爱
?阅读理解】
论爱首先说爱的主要内容——爱的接受与奉献。
作者以笔下的先知之口讲述了爱是奉献与接受的精神。其实爱是奉献的精神比较好懂,而爱是接受的内容并不那么好理解。但作者通过举的形象的例子,让读者很容易去理解接受的含义――接受是一种爱,是一种相对奉献的爱。因为有奉献就会有接受,接受其实是被爱者对于奉献的爱。同时,阐释了接受爱和爱的艰难。
?原文】
当爱向你们召唤的时候,跟随着他,虽然他的路程是艰难而陡峻。
当他的翅翼围卷你们的时候,屈服与他, 虽然那藏在羽翮中间的剑刄也许会伤毁你们。 当他对你们说话的时候,信从他,虽然他的声音会把你们的梦魂击碎,如同北风吹荒了林园。
爱虽给你加冕,他也要把你钉在十字架上。他虽然栽培你,他也刈剪你 他虽升到你的最高处,抚惜你在日中颤动的枝叶, 他也要降到你的根下,摇动你的根柢的一切关节,使之归土。
如同一捆稻粟,他把你束聚起来。他舂打你使你赤裸。他筛分你使你脱壳。 他磨碾你直至洁 他揉搓你直至柔韧; 然后他送你到他的圣火上去,使你成为上帝圣筵上的圣饼。
然后讲爱是什么?爱是要成全自己。他说“爱除了自身别无所予,除了自身别无取。”“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为爱有了自己就足够了。”“爱别无他求,只求成全自己。”可见,在先知和作者眼中,爱并没有复杂的目的,只是一件单纯的,为了自己的事。一切对自己的爱和对他人的爱都是为了成全自己。
纪伯伦的读后感篇6
纪伯伦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也可以说是一位哲学家了。他的语言风格征服一代一代东西方的读者,他擅长用美妙的比喻和清晰的语言打动读者。《先知》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他的书,前几篇我觉得写得都非常好,可能是由于阅历比较少,没有太大的感受。但当我读到《孩子》这篇章时,我开始佩服起纪伯伦,他的那些比喻用得太巧妙了,我看完后使我产生很大的同感。
?孩子》这篇写到“孩子其实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求的儿女。他们借你而来却并非从你而来。尽管他们与你同在,却并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但不是他们的灵魂。......你们是弓,而你们的孩子就像从弦上向前射出的生命之箭。那射者瞄准无限之旅上的目标,用力将你弯曲—拉满弓,以使手中的箭射得又快又远。因为射箭者所造就的一切而欣喜,因为他既爱飞驰的箭,也爱手中握着的稳健的弓。”
这让我想起我的小时候。我从小就是个很听话的孩子,没有做出让父母感到为难的事,大人们都羡慕我的父母,我父母当然很欣慰。但是我并不是很高兴,因为我感觉我总是顺着父母为我指的方向走,不敢有半点迟疑。小时候我特别怕父亲,平时就很严厉的他认为孩子所有的一切属于他的,他再给予爱的同时也给予了思想,如果我不接受的话就会是一顿严厉的批评。所以感觉自己像个囚犯,很不自由。直到高一选文理科时,我没有按照我父亲的想法做,我坚定地报了理科。后来我用我的成绩证明了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当时就有一种打了胜仗的喜悦感,我想要父亲知道我的想法并不都是幼稚的。现在大学了,父亲当然不会像小时候那样给予思想了,我明白自己现在的一切也都是父母给予的,我没理由去怨他们。当我看到纪伯伦“你们可以把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思想”这句话时,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小时候被强迫给予思想的那段时期,我很想让世界上所有强迫给予孩子思想的家长看到这句话,让他们明白孩子是给予不了思想的。
当我读到“你们是弓,而你们的孩子就像从弦上向前射出的生命之箭。那射者瞄准无限之旅上的目标,用力将你弯曲—拉满弓,以使手中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时,我鼻子有点酸酸的,父母确实就像那把弓,不管他们是什么材质的弓,就算他们是把木质的弓也不会比那些铁质的差,他们会承受住拉满弓时的痛苦,为的就是孩子能往前走得更远。向前飞行的箭虽然一直再前进着,但是他们不会忘了让他们前进的那把弓,永远都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