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专读后感8篇

时间:2023-02-03 11:03:28 分类:读后感

书写一篇读后感帮助深化我们对名著故事的了解,其实起草一篇读后感能够加深我们对名著思想的认识,尚华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梁启超专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梁启超专读后感8篇

梁启超专读后感篇1

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小至蝼蚁大到宇宙,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中发展。愚昧变文明,落后变先进,弱小变强大。没有变,历史岂能前进?没有变,中国的革命怎能发展到今天?变,它是事物发展的必然。

今日的中国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发展着,她正在向着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飞跃。五湖四海、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史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已经竖立了,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少年的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中国。梁启超先生理想中的“少年中国”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作为一个“少年中国”的少年,怎样做才不至愧对这光荣的称谓和这美好的时代呢?首先,少年要有理想,有知识。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已经五千年了。作为“少年中国”的少年,我们应该为她光辉的史册添上灿烂的一页!我们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立志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理想并不是说你想成功就会成功的,他要求你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巨大的代价。实现理想需要力量,力量来自知识,我们要建设好自己的祖国,就要有文化。今天的刻苦学习、发奋读书将是明天实现理想的基础。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从一加一学起,孜孜不倦、勤勤恳恳,而且要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这样,知识才会在我们的脑子里扎下根,成为我们自己的财富。少年还要有进取心和创造力。少年的精力是旺盛的,他是初升的太阳,他是才华发源的长河,他是一团能燃烧世界也能燃烧自己的烈火!少年是与世界有缘份的,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总想凭自己的本事改造它们,有时对一切都感到不顺心,不满意,总想凭自己的意志使一切都顺从于自己。

虽然有些目空一切,然而,这正是少年所特有的性格;争强好胜!他像是那目射神光、长啸生风的初下山的乳虎;又像是那奋鬣扬蹄、控制不住的新驹。他是热情的化身,幻想的源泉,雄心壮志的出发点!在改革的年代,我们尤其要保持少年人特有的性格!古人云: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是的,时间过得很快,就好像鸟飞一样,一去便无踪迹了。所以,作为“少年中国”的少年,我们要珍惜光阴,加倍努力。要知道“少年衰老与花同”,“流光容易把人抛”呀!现在的中国,一切都在快节奏、高效率地行进。生活在这样一个飞跃的时代,我们少年人更要做时间的主人,用掌握的知识、实践和创造去开拓生活,主宰世界!我们古老文明的国度曾经造就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其中有不少是颇有作为的少年。王勃,“唐初四杰”之一,著名的诗人。自幼聪颖过人,才华出众。他七岁能诗,十几岁就中了进士,可谓少年才子,春风得意了。然而他不是屡遭贬斥,颠沛流离,年近28岁就郁郁而终了吗?这说明旧时代的有为少年缺乏用武之地,只能空负才华,含恨九泉。中国历史上那些少年皇帝们,从小继承皇位,称孤道寡,不可一世,但是他们有哪一位是真正为人民造福的?他们只不过是封建社会中的畸形产物而已,他们不是一个个的给人们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去了吗?

所以,只有今天的少年,才是历史新纪元的开创者,才是未来历史的主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少年中国”的少年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我们将把“少年中国”建设得更富有,更强盛!

晚10点27分,心里头却还有件重要的事情未做。早想动笔写好这篇读后感,却不知如何开笔!才发现自己最近写东西越发少了,不晓得是年龄越来越大的原因,还是自己写作水平越加退步了。《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已看过多次。趁夜还早,又看了三遍,每多看一篇又多了几分感触!可想把它记下来,可就真的太难了,想我自5岁读书,除小学发疯似的去背文章,之后就再不勉强自己去背任何东西,当然在心里还是挺佩服那些能将经书倒背如流的同学们!

说起了少年,难免又会想起了自己的年少时光,儿时父母都出外打工,和哥哥一起在家里读书,每日要自行解决吃喝问题,哥哥每日清早5点多就起床来,一吨早餐做下来,就立即跑向学校,遵守的是决不迟到!而我却从小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一觉睡到自然醒,每早醒来,吃完早餐再赶到学校太阳已到天中间。老师也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严重的留堂处罚,而我却也经受得住,读书而已,成绩也还不错,父母也早知道我不是读书的料,任我自由成长,在信中却督促我经常练习写字,让我做些自己喜欢的名堂!不想到现在还是凭着一手字在过活!

时如流水,转眼已近三十。古语说三十而立,但始终感觉自己还是没长大,虽心往少年,却又年有二七,现代生活节拍使得年少之时的诸多爱好,早已抛之身后。往日心爱的短笛早已尘封在家乡的抽屉里,学习书法的热情早被工作用字所代替,偶遇“知音”再拾旧好时,总发现功力大不如昔!不由得假想起来,如若再重操旧好,想必身心均能回到年少之时。读《少年中国说》后也更坚定了自己的假想!

写到这里时,不由得琢磨起少年的特点是什么?而我的理解的特点是:

1.吃饱,吃好,因为长身体。

2.有很多个为什么?因为好奇,喜欢究根问底。

3.喜欢的事情会充满激情。因为只做喜欢的事。

4.自认第二,相信没人敢再认是第一。因为自信。

5.输了再来。不怕没机会。

也许正因为是这样的少年心态,也就决定着这个时段的特殊的力量,古语就有:“英雄出少年”之说。现实社会中,诸多少年艺术家,音乐家,书法家,科学家比比皆是。连我们的东家在知行中也发表了“要心如少年”的文字来,可见保持这种少年心态是如何的重要!

记得初中时,常在学校打架,偶被一校长抓住,问我,读书是为了什么!我干脆利落的的回答:“为了自己!”不想被足足教育了近2个小时!倘若现在东家问我,打工为了什么时,我会更加直接的回答:“为了馒头!”我想为了馒头才是最根本的价值观。

企业由人组成,人强则企业强,人强莫过于少年强。倘若,人人心如少年,岂不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也!

写到这里时,不由得再次体会起东家的“要心如少年”来。而我应该已经从80后变成了90后,而且决定要去拾回以前的爱好!再有深刻的体会就是,夜已深,少年强莫过于身体强,熬夜虽已是家常便饭,但今日得《少年中国说》这一体会,确实收益繁多!

临睡之时,又记起了《面向大海,春暖花开》中的句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而我得再加一句:“从明天起,做一个心如少年的人!”

读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则文章,使我感触很深,收益良多,让我懂得了爱国的真谛。

这篇文章指出了封建君主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希望能出现"少年中国"来振奋人民的精神和斗志,特别是文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将中国未来的发展寄托于下一代的身上,这与我们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相通的,要有勇于改革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国家,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早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少年中国说》字里行间都饱含爱国之情,读了使人心潮澎湃,热血激昂,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从小要胸怀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作者:卢新

最近,我读完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 ww w.baihuawen.cn 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梁启超写的《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如果全国的人果真都是青春年少,那么我们中国将成为新兴的国家,它的发展进步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全国的少年也成了老朽,那么我们中国就像过去一样仍然是落后的国家,它的灭亡也就指日可待了。所以今天的责任,不在于他人,全在我们祖国的新一代的肩上。我们聪明智慧,国家就聪明智慧;我们富有,国家就富有;我们强盛,国家就强盛;我们独立,国家就独立;我们自由,国家就自由;我们进步,国家就进步;我们胜过欧洲人,国家就胜过欧洲;我们在世界上称雄,国家就在世界上称雄。

这篇文章使我非常震撼,也值得我们去深思:我们中国过去为什么落后?为什么会被欺负、被侮辱?不就是因为没有有用的人才吗?没有有用的人才,中国就不会发展,只能落后。清政府的腐败,我们都知道,国家落后,就只能挨打,所以中国的未来就靠我们。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新一代,我们有义务让祖国便的更强大,所以,作为华夏儿女,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有策略,有文化。只有我们变得强大,中国才会变得强大。

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所成就后,那中国就在世界上称霸了,日本、美国等国家就完全不是我们的对手了,就不会嚣张跋扈了。那时候,我们都可以昂首挺胸,站在世界的最顶点上自豪的喊一声:“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感谢大家的收听,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梁启超专读后感篇2

这本家书的内容都是梁启超给儿女们写的信,既让爸爸妈妈知道了梁启超对儿女们的优秀教育良方,也让我们知道了古文的有趣。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梁启超在民国十二年五月八日给思顺的家书。讲的是思成和思永跟梁启超进城,跟他二叔过生日和五七国耻纪念。中午。思成和思永同坐菲律宾带来的汽车出门,可是却被一辆大汽车横撞过来,两个人都受了伤,思永脸全是血,但也回来给家里报信,等到曹五背思成回到家,发现他脸完全没有血色了,但还是忍着痛安慰了全家人。到了医院思成左腿断了,腹部以上没受伤。思永只是嘴巴碰裂了不能吃东西,于是,思成在思永面前大口大口的吃东西,特让思永看着生气,而思永确在思成面前手舞足蹈让思成生气,这两个淘气精既使受了伤也不忘的淘气。

从中,我体会到了梁启超独特的教子良方,和梁启超对儿女们投入了心血和精力。既使出门在外,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都会对儿女们了解家里的情况,有趣的和特殊的事情,也会跟家里人说说自己(梁启超)在外的生活和身体的状况。

梁启超专读后感篇3

梁启超一生有两个夫人,李慧仙和王桂荃。梁启超共有有9个子女: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

梁思顺(令娴),长女,诗词研究专家。

梁思成,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林徽因。

梁思永,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

梁思忠,三子,因病早殇。

梁思庄,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梁思达,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梁思懿,三女,从事社会活动。

梁思宁,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

梁思礼,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启超的九个孩子之所以个个能成才,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息息相关,梁启超在给子女的信中字字珠玑,饱蘸慈父之爱和人生指导。梁启超对孩子们的爱是发自肺腑,情真意切。这样的表达在家书中随处可见,身为父亲,梁启超当然希望他们个个成才。但在孩子们的健康和学习中间他毫不犹豫选择前者,他说:"汝必须顺承我意,若因欲速以致病,是大不孝也。汝需知汝乃吾之命根,吾断不许汝病也。"我在孩子的教育也是一直抱有这个观念,"身健则心灵,心灵则易悟。"学好习的前提是有个健康的身体。身心健康,是我教育孩子的初心,在一路前行中,不忘初心。

"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很喜欢梁任公的这句话,自己喜欢的,就想去做,而且能做的更好。

他不仅是位慈父也是位严父。他关爱呵护子女,也对其严格要求。他教育孩子们对生活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忧伤憔悴是最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可言。自己要天天满带正能量,去影响孩子,让孩子有个积极向上的好心态。

处忧患最是人生之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梁启超深知读古籍的重要性,要孩子们读论语,孟子,左传,战国策,荀子。温习暗诵,务能略举其词。尤于其中修身之文句,细加玩味,可益神智,且助文采也,益善。这些国学之所以能流传下来,必是经典所在,在哪个年代都适用,孩子马上上初中,古文会学很多,适当引导孩子多读。

梁启超对思成说:"做学问不要专于一门,我怕你因所学太专业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根源,做学问要保持无所谓的精神。

曾国藩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作甚?着急他坐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懦自馁,尽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梁启超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盼望孩子们都能应用这点精神。种种道理就是这样,在"润物细无声"的书信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

梁启超就像一位勤恳的园丁,辛勤耕耘,浇灌心血,最终收获丰硕果实,子女个个成才,故梁启超的为父之道和家风家教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民国时期,梁任公能有这样的教育意识和教育理念和他自己的自身修养有很大关系,好一个"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是要告诫我们,不要只想着收获,而忘记了耕耘。人人都想有好的成就,但如果我们仅仅憧憬美好未来,而不肯努力耕耘当下,这必然只能是空想。自己教育孩子就要做好自己,以身做则,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孩子自然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梁启超专读后感篇4

?敬业与乐业》是当年梁启超先生在上海给他学生的一篇演讲文章。下面我就谈一谈自我对敬业和乐业的理解吧。

就敬业而言我理解是凡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忠于一件事,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心无旁骛,便是敬。一个人是否有作为不在于他能做什么,而在于他是否尽心尽力地把所做的事做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这就是敬业。梁启超以前这样说过:敬业乐业是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是啊,当敬业意识植根于人们脑海里,那么做起事来就会用心主动,并能从中体会到快乐,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和取得更大的成就。也只有敬业的人,才会在自我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崇高而伟大的奉献。如果没有敬业精神,《庄子》中的佝偻丈人就无法把承蜩这样一件小事做到经典,做到出神入化;如果没有敬业精神,孔子的为人就不会做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境界。

作为一名规划战线上的一员更能体会到敬业的。城乡的发展离不开规划,城乡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一方应对于规划工作的性、严肃性都要求我们务必要有敬业精神,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拓展也需要我们为未来城乡的定位、城乡的性质、城乡的文化、城乡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方向定好位,同时也要求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去思考去研究,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进步,工作方式的改善和提高,都会在城乡的未来体现出来。所以好的规划才会有好的城乡发展,这些都需要一份敬业精神。

下面来谈谈乐业。至于他的概念,我觉得书上写的那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已经足以诠释了。人生能从自我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凡做一件事,都要认为它是搞笑味的,做工苦,不做工更苦;被动与主动,能产生两种截然不一样的结果。如果我们达不到乐业,那么生活就会变得很单调。如果有人说,我的职业没有可乐的地方。那么它就是个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单调人,因为所有的职业都会有可乐的地方,只但是不容易被发现,而且很多人又不知如何去乐业。一个成功的规划人,肯定是乐业的,对规划事业的成功既不是家庭能带来的,也不是先天条件比别人强,原因是能把规划事业当作自我的乐趣所在,不管条件多么艰苦,都会陶醉在事业中。

人生因竞胜而快乐,乐业能够让我们把一切游思都抛之脑后,岂不为好?大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没有任何事是一蹴而就,没有任何人一举成名,也没有人只耕耘无收获。把握好心态,端正好态度。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工作,我快乐。只要脚踏实地的把自我的工作做到位,持之以恒,永不懈怠。从工作中找到乐趣,从快乐的心境中不断激发出自我的工作热情,就会发现自我的心胸越来越宽广,视野越来越开阔。

可见敬业与乐业能改变人的命运,成就人的梦想,实现人的价值。

所以敬业与乐业都是十分重要的。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精彩,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加和平完美。

梁启超专读后感篇5

责任感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责任感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树立的公仆风暴,责任感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

现在有很多与我同龄的孩子都会说人生最苦的事是贫、失意、老、死。我认为并不是,正如梁启超先生在《最苦与最乐》中提到: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那么人生中最快乐的呢?也许与我同龄的孩子会认为是有很多钱,不用写字,不用上课,有手机、电脑玩。然而我认为,这仅仅是人生中次要的快乐,真正的快乐,便是那责任完了,也正如《最苦与最乐》中提到的“如释重负”与“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在如今的生活中,每位家长都将自己的儿女视为掌上明珠,握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无论出了何等之事,家长都一并包办,不肯让自己的儿女受一点儿苦,久而久之,我们对“责任”这个词已视为浮云,如今你用“责任”一词去与他们说话,他们也许都会用拳头与你说“责任’。正因为他们不懂何为责任,不懂这是关于他自己、他人,乃至社会与国家的责怪,正因为不懂何为责任,才导致了现在的“校园暴力”。

也有人以欲望得到满足为人生快事。有些人则以清心寡欲为快乐,把欲望作为快乐为前提的人,就会穷奢极欲,挖空心思,不折手段地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人实际上活得太累了。因为人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时候。欲望越大,活得越累。反之将负完责任作为快乐的前提的人,就会处处快乐,时时快乐。人生要勇于负责,责任越大,快乐越大,尽了责任是最大的快乐,因为人们责任是可以完成的。责任越大,快乐也就越大。当我们在完成责任的过程中时,心中的压抑不知用何代替,到我们完成责任时,心中的那份兴奋也是无与伦比的。责任可以使我们无法转身,也可以使我们欢度余年,梁启超先生在《最苦与最乐》中提到过很多具有强大说服力的句子,这是一篇议论文,选自《饮冰室合集》,梁启超先生运用举例、对比、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述了人们在面对责任时应该是逃避还是承担的问题,告诉我们未尽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为何我们会在中学学习这篇文章?我想,是为了培养我们新一代的负责任心理,让我们明白负责与不负责的关系,让我们将来才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合格社会成员。让我们现在成为一个负责任的`青年,也许之前的我们不懂责任是什么。但是我相信学习了《最苦与最乐》后,我们会有所感悟,感悟人生中“最苦”与“最乐”,感悟责任与负责任的乐味。

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心灵,责任从小就在那里成长。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责任之心携带在人生道路上,让人生散发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辉。

梁启超专读后感篇6

今天我学习了《敬业与乐业》一课,它虽是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演讲稿,但还是让我感触良多。它主要阐述了敬业与乐业对于我们的重要性。然而在这之前需有业,如若无业何以敬之,乐之。

敬业——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业自然是学业,要想敬,就要像朱熹所说的那样主一无适便是敬,让我们真正的专注于学习而不为其他的琐事所烦扰,才能敬。我们作为学生,专心于学习,有坚强的意志力,敢于拼搏的气魄,决不放弃的信念,便是敬业。对于任何我们拿到手上的工作就要认真的做,做到最好。百行业为先,万物懒为首,这也证明人人都要有工作,人人都要劳作,我们现在不是无业游民,将来更不能做社会的蛀虫。

乐业——有的人说做工好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人的这一生要不就是先苦后甜,要不就是先甜后苦。前者,早受苦当然懂得珍惜,自然是苦尽甘来;而后者大多都是些无业游民的烂人,他们不知用劳作去换取酬劳,以至于最后最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面对生活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倘若有人问我读书苦不苦我当然会说哭,但我不会因为哭就不去做它,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需要你去发掘它,发现它,你自会体会到业之乐。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知。人生如若能从业中领略出一番滋味,才能体现出生活的价值!

总之,接下来的生活与学习中我会如朱熹所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的去学习,一敬、乐的态度去迎接生活!

梁启超专读后感篇7

提倡'百善孝为先'的中国,从蒙学的《朱子家训》,《颜氏家训》,一直到清末的《曾国藩家训》,任何一篇关于教导自己子女立身、处世、做学问的文章,都有一副神色严峻的教训面孔,板着,端着,让孩子和家人觉得惧怕。

有此印象,对于写这类文章的父亲们,便都有了一种固定的认识。甚至读《傅雷家书》时,也羡慕傅聪有如此博学多才,循循善诱,同时又严格要求孩子的`父亲。

而近日,读得一本旧书——《梁启超家书》,忽然发现,梁任公教育孩子是如此的不同。

写《少年中国说》的梁任公(启超)曾经这样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参加戊戌变法之前之后,曾经想着君主立宪,而后又支持民主宪政的梁任公,在一生之中思想多变,兴趣多变,唯有对他儿女的拳拳爱意从未改变,为了少年中国梦,梁任公仁慈地呵护着子女,精心培育着子女,引导着子女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发展,梁启超的9个儿女,人人成才,且各有所长,当年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中竟然有两人是他的孩子: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此外有才女梁思顺,图书馆学家梁思庄,毕业于西点军校任十九路军校官早年病逝的梁思忠,研究经济学的梁思达,参加革命的梁思懿和梁思宁,已经第三个成为院士的火箭专家梁思礼。

家书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第一篇便可看见梁启超指导时年十九岁的女儿梁思顺学习行政法、经济学、财政学、国际法,等等,'因思若吾爱女在侧,当能令我忘他事……''汝求学不可太急……',接下来便是给思成思永的'若缘怠荒所致,则是自暴自弃,非吾家子弟矣。'

随着儿女们的成长,梁任公说:'人生之旅历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往不克因此着急失望,找精神上之萎(上草头下畏''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紧接着,梁任公便开始教导'做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与巧滑,终非安身立命之所。''学问是生活,生活是学问''人之生也,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则安之若命。''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有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梁任公在本书里的文笔很活泼的,古文和白话相间的,亲切动人。有意思的是,梁任公称呼自己的孩子'宝贝思顺',他是非常平等亲和地与孩子们交流,当孩子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梁启超是给出了这样的安排,他说'我对于你们的婚姻,得意的了不得,我觉得我的方法好激烈,由我留心观察看定一个人,给你们介绍,最后决定在你们自己,我想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而且,当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事定下之后,梁启超会问女儿思顺'你的意见怎样呢?'

此书选择的大部分是梁任公给子女谈为学和做人的书信,后附三篇演讲和谈话录,其实也是总结了梁任公认为为学做人的思想——所谓三达德——即为'智、仁、勇'。

一如梁任公说的:'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少年中国,中国少年,皆在于此。

梁启超专读后感篇8

最近读了《梁启超家书》感受颇深:梁启超是我国近代知名的社会活动家,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发生巨变,在辈出的英雄中,梁启超是一位杰出的而又独特的人物,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但除去他的博学和繁杂的重大社会活动外,其对子女教育的用心、投入、动情、细致、关怀、指导也是当今社会重视教育的众多家长所不及,虽历尽百年对青年人的教育仍有重大意义,值得家长和年轻人认真学习和反思。

为教育即将步入大学学习的孩子,我将该书摘抄部分交由孩子录入电脑,以便记录,深层含义为使其在逐字录入的过程中起到学习教育之效果。也感谢孩子所做的工作,但愿能使其有所获,对今后的求学之路有益处。

《梁启超专读后感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