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红色经典读后感5篇
读后感是以读过的书籍作为材料展开写作的,就是要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编辑一篇读后感能够加强小伙伴们对名著片段的领悟,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品读红色经典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品读红色经典读后感篇1
一本好书,就像是一首嘹亮的战歌,催我奋进,激励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暑假里,我仔细阅读了《党旗飘飘》这本书,特别是其中的一篇《爬雪山、过草地》,给我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写的是寒冬腊月,红军光着脚翻过一座座雪山,拄着拐杖走过一片片草地,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顽强的毅力呀!他们吃的是糠和野菜,不少战士因为没有吃的东西而活活地饿死在路上。文中的老班长和他的士兵,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他们面黄肌瘦,嘴唇都干裂了。特别是老班长,原本清瘦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他的眼睛陷得更深了,颧骨凸得更出了。“班长,我们能走出草地吗?”一个年轻的士兵心里有些绝望。“能,一定能!”老班长振作精神坚定地说。四周死一样的寂静,“我钓到鱼了”。突然老班长兴奋地叫了起来。“真的钓到鱼了吗”士兵们的眼里露出了喜悦的光芒。“老班长把它烧了!你补补身子吧!”“哎!”一会儿,老班长把鱼端到了病号面前,他自己却津津有味地吃着鱼骨头。老班长这种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也要学会奉献自己的爱心。比如捐出自己的零花钱给灾区的同龄人,让他们和我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获取知识,和我一样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在轻柔的风里茁壮成长。
老班长那光辉的身影在我的眼前变得越来越高大。我不禁肃然起敬,老班长那种不向困难低头,积极乐观、坚强不屈的精神更是值得我学习。以前我在学习上遇到比较大的困难,就退缩不前了,现在遇到难题的话,我要积极思考,知难而进,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心中的方向前进,努力到达成功的彼岸。
这本红色经典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红军故事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它犹如一座宝库,里面有着闪闪发光的宝石,值得我们去品味,去珍藏!
品读红色经典读后感篇2
假期里,我读了红色革命书籍——《两个小八路》,这本书是当代军旅作家李心田写的。书中主要讲述了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年仅十三岁的孙大兴因失去父亲万分悲痛,发誓要为父亲报仇。于是,他和好友武建华一起加入八路军,成为小八路。在危机重重和白色恐怖的环境中,他们大义凛然,与敌人斗智斗勇,经过战争烽火的洗礼而迅速成长,最终成为英勇的革命战士。
读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大兴的英雄事迹。一次,他和刘庆林去执行任务,但阵地上追来密密麻麻的鬼子和伪军却怎么也甩不掉。危急时刻,刘庆林为了保护孙大兴受了伤,眼看敌人冲上来了,大兴掩护刘庆林成功突围,而自己却被俘虏了。敌人威逼利诱,大兴镇定自若,他机智地将鬼子引到八路军的伏击圈,八路军战士英勇战斗,杀得鬼子魂飞魄散,然而孙大兴却英勇牺牲了。孙大兴不怕苦,不畏死,坚决为革命事业奋斗的精神使我十分感动,也让我想到了我们今日安逸和稳定的生活是由共产党正确的领导、英勇的战斗和团结一心换来的。
当然,这种英雄事迹并不是只有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新中国成立后,各种好人好事也是屡见不鲜,经常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日复一日地为人间献上温暖。消防员就是其中的典范。发生火灾,我们都会立刻拨打“119”电话,消防员叔叔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救火。他们戴着红彤彤的帽子,拿着水枪全力以赴冲向前。他们不顾滚滚浓烟,不顾熊熊烈火,不顾自己的安危,毅然冲进危险区,抢救人们的生命财产。这就是我们平常看见的那尽职尽责的消防员叔叔。
记得我在电视上看见过这样一个报道:一栋大数发生火灾,顷刻间火舌四窜,浓烟滚滚。消防员叔叔迅速赶到现场,捧起水枪消失在火海中……大火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才全部扑灭。但其中有一名消防员叔叔为了救更多的伤员,一次次义无反顾地冲进浓烟弥漫,烈焰蒸腾的火海。为了救被困人员,他毫不犹豫地摘下了自己的呼吸器给被困人员带上。最后大家都得救了,可他因为吸入过量毒气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已经不听使唤,像断了线的珍珠不停地往下落。他们是我心中真正的大英雄。
今天,我们生活的这个和平时代,都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的,也是由那些不怕危险,不畏困难的英雄们维护而来的。我们一定要牢记前辈的革命精神,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即使我们生活在科技不断发达的时代,我们也应该多读一些红色革命书籍,多学习英雄模范,时刻铭记:正是有了英雄们的奋斗和牺牲,才有我们今天的生活。
品读红色经典读后感篇3
?吕梁英雄传》是一本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民族抗日的小说,是吕梁革命史的真实写照。让我看了受益匪浅。
在吕梁山中有一个普通的村落——康家寨,那里住着几百户人家,是个好地方,还与东南桃花庄、东北望春崖恰好成为了一个三角形。可是抗日战争爆发后,闹的康家寨人心惶惶,日夜不安。
后来村民在日寇的烧杀抢掠中,村民们渐渐明白应该保卫自己的村庄,绝不能让日寇侵略了自己的家园,便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民兵力量同敌人顽强的斗争。成立了以雷石柱、康明理、孟二楞、刘石头、张有义、李有红、武二娃等人为骨干的民兵队伍。康家寨老财主康锡雪为了夺回自己在减租减息斗争中失去的钱粮,重塑自己在村里的威势,不惜勾结日本鬼子,充当汉奸。民兵们不仅打鬼子,还同村里的土豪劣绅、汉奸走狗作斗争。他们拿起大刀、火枪进行战斗,还制造了“石雷”、手榴弹等各种自制武器打击敌人,粉碎了敌人的“三光政策”、“蚕食政策”、“怀柔政策”,挫败了日寇的一次次进攻。在艰难的战争下,最终赶走了日寇,揪出了汉奸,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从《吕梁英雄传》中,我们可以看出,晋绥解放区人民在八年抗日战争中艰苦斗争的轮廓,三万多吕梁英雄儿女血染沙场。谱写了一曲中国农民英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烈史诗。同时证明了人民群众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力量,颂扬了吕梁人民在困难面前不弯腰、在强敌面前不低头的民族精神。
我们要向吕梁人民学习,学习他们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力。
品读红色经典读后感篇4
抗日救亡的烽火在胶东半岛昆箭山区燃烧。王官庄贫农冯仁义,为逃避恶霸地主王唯一的迫害,两年前只身闯关东,留下仁义嫂拉扯着五个孩子艰难地度日。牛倌出身的共产党员姜永泉领导乡亲们武装暴动。仁义嫂的大女儿娟子拿起父亲的猎枪参加这场殊死的战斗。暴动胜利,王官庄群众公审并枪决了王唯一,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仁义嫂冲破重重阻力,支持娟子当妇救会长,投入抗日斗争的洪流。秋末的一个夜晚,国民党特务、王唯一的叔伯兄弟王柬芝奉命回到王官庄。他伪装进步,骗取群众信任,当了小学校长。其妻虽出身破落地主家庭,却不甘做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不堪丈夫的精神折磨,爱上了长工王长锁,并生下女儿杏莉。王柬芝利用妻子的隐私,挟制王长锁为他传送情报,进行特务活动。伪军分队长、王唯一之子王竹根据王柬芝的情报,带领日伪军洗劫王官庄,残酷地杀害了副村长七子等人。群众怀着仇恨的怒火祭奠烈士,村党支书德松、娟子的弟弟德强等参加于得海团长率领的八路军。
作品所塑造的母亲——仁义嫂的形象,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而丰满的革命母亲英雄形象,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标志着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怀着无限的深情来塑造母亲的形象的,鲜明地刻画了母亲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
作品把母亲置于王官庄极其严峻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在公与私、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充分展示她性格中慈爱心肠与革命意志这两个特征,真实地描写了她的觉醒和成长,具体地写出她从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母亲到爱革命、爱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为革命奉献一切的革命母亲的性格发展过程,并注意揭示母亲性格发展过程中多方面的矛盾心理,使得母亲的形象血肉丰满,也使得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怎样变为灵魂高尚的革命母亲的过程。当大女儿娟子拿起猎枪参加革命活动时,母亲的一家正处在极端困苦的生活中。大伯一家数口被恶霸地主王唯一害死,丈夫又被逼走,母亲独自拉扯着5个年幼的孩子,娟子是她唯一的帮手,母女相依为命,而且,斗争的环境又是那样的险恶,母亲怎么能不为娟子担惊受怕呢?但是,公审大会和娟子亲手枪毙大仇人王唯一的现实教育了她,“有一种东西,像是一把火从她内心里烧起来”——母亲的革命意识开始苏醒了。面对封建家族的传统压力,她更加认定“娟子是好孩子”,毅然支援娟子干革命工作。敌人烧毁母亲的房子,她咬紧牙根:“这前世的冤,今世的仇,我烂了骨头也要跟你们算清!”这冤仇,不仅是个人的,而且是阶级的,因此,大儿子德强参军时,母亲满意地“点头”。随着斗争的深入,在共产党员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她那母亲的慈爱和革命的意志在不断地发展。
母亲从娟子、姜永泉、星梅和八路军战士身上,愈来愈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的力量,认识到革命才是苦难农民的唯一出路。她把对儿女的爱扩大到对每一个革命战士的爱,上升到对革命的爱。当敌人逼她说出兵工厂埋藏机器的地点,并以杀害她的小女儿嫚子相威胁时,为了革命,为了保住兵工厂,她忍受了一切酷刑和巨大的悲痛,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小女儿被敌人残酷杀害。
酷刑,摧毁不了她钢铁一样的革命意志;残杀,只能激起她更强烈的仇恨。这时,母亲的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已经升华到了一种崭新的境界。她自觉地为革命工作,直到拿起武器亲手消灭敌人。
母亲的觉醒反映了千百万贫苦农民的觉醒;母亲的成长代表了千百万革命母亲的成长。
书中所描述的事情我还是比较熟悉的,因为我的祖辈、父母亲及亲戚都生活在胶东半岛,后来我的父亲参加了革命,我们从小就随父母离开了老家,1968年因为__学校停课闹革命,我和姐姐回到原籍住了近一年的时间,之后我又回去二次。仁义嫂这位革命母亲的形象,在胶东半岛还是很有代表性的,她的那种伟大母亲的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从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母亲到爱革命、爱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为革命奉献一切的革命母亲的性格发展过程,使得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怎样成长为革命母亲的过程。时隔半个多世记的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
品读红色经典读后感篇5
暑假里,我读了《英雄黄继光》这篇英雄故事,内心非常激动。时间过去好久了,黄继光那舍身堵枪口的光辉形象还总是出现在我眼前。
黄继光是1930年生,在1952年英勇殉职,牺牲时年仅22岁,是四川中江人,在1951年时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军人;1952年他又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0月朝鲜打起了最激烈的一场阵地战。而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战斗了四天四夜,当到了第五天夜晚,上级给他们下了命令,说是在黎明之前必须夺下已被夺走的597.9高地。攻击开始了。很快,黄继光营就已经打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山头。当快要到达597.9高地时,突然,一个火力点像猛兽般扑过来,战士们屡次突击,结果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去。时间快到了,可是他们还是没有打下597.9高地。这时,黄继光带领着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一名战士牺牲了,另一名战士也负伤了。这个重任落在了黄继光的身上。当战士们都在着急时黄继光张开双臂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喷着火舌的枪眼。这时,敌人、战士们惊呆了,我也惊呆了,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竟然能为国家做出这样的牺牲,真是可歌可泣啊!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黄继光叔叔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死,他死得有意义,死得伟大!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其实,除了黄继光叔叔以外,还有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神圣领土不被侵犯,为了老百姓们不受欺辱,为了使我们生活得更幸福,用他们那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现在我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要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像黄继光这样的英雄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继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为祖国塑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在这里,我要说一声:“英雄们,你们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