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大学观后感8篇

时间:2024-04-21 17:30:32 分类:读后感

每次观后感都是我们对电影中情感高潮和情节发展的感受和体验,一篇言之有物的观后感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去看相关的作品,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参观大学观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参观大学观后感8篇

参观大学观后感篇1

北京现代汽车在顺义有3个工厂,我们此次参观的是第一工厂。该工厂建于2003年,是第一辆现代索纳塔诞生的地方。按照参观流程,我们一行人首先观看了宣传片,回顾了北京现代的发展历程。在十年的时间里,北京现代实现了快速发展, 2013年销售汽车超过一百万辆,取得年销售上亿和利税百亿的辉煌成绩,成为北京经济的龙头企业。现代工厂员工约1.5万人,带动上下游就业达到20万人,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我们不禁好奇这样一个庞大的工厂是如何运转的?

参观引导员介绍说汽车生产分为冲压、焊接、喷漆和总装四个主要工艺流程,接着带我们走进了总装车间。厂房约有20多米高,各种生产设备和设施主体为淡黄色,整齐有序地排布在绿色通道的两侧。高大的立体停放架从地面延伸到房顶,缓缓移动的流水线上有各式各样等待总装的车身,令人目不暇接。与崭新的车身相比,厂房设施略显陈旧,但可以看出自动化程度很高。流水线会把车身依次传送到相应的工位,工位的一侧已经整齐码放好所需的零配件,确保安装工作准确流畅。厂区内随处可见执行配送任务的电瓶车在穿梭,一问才知道,基本上都是零配件供应商的现场工作人员按照现代工厂的生产计划保障配送任务。且不说现代工厂要求合格供应商必须在方圆20公里内建厂保证供货畅通,就是要将成百上千零配件准确无误的配送到相应的工位与流水线上车身到达同步,就需要非常精确的调度和配合,感觉偌大的工厂有一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调度。厂区内有若干个高高

悬挂的显示屏,动态显示流水上总装车辆的数量、进度等的信息。有了高度成熟的工艺管理,工人的工作也被划分成简单的程式化的操作,在车身移动过程中即可完成并转入下一工序。在每一个子工艺结束的地方都有“保证”环节检查确认。

等待装配的车身外壳好像塑料玩具一样被流水线轻松传递,工人会依次为它安装内饰、底盘以及发动机等部件。在机器的帮助下,每项操作都变得轻而易举和准确无误。当它从“ok线”出来时已经是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汽车了,崭新得像个新生的婴

儿,据说在这个总装车间不到一分钟就会“出生”一个。它们会被直接开进ok线对面的检测线进行检测,因为现代汽车采取订单式生产模式,所以每一辆车都名花有主,检测完毕就等待交付了。这条生产线的另一个特点是“柔性”,即可以同时生产多种车型,可以看到流水线上不同款式和颜色以及配置的汽车像一个混编车队在缓缓前行,每辆车在进入流水线时工人会在其前盖上贴一张操作指导,把相应的装配信息和要求传递下去,确保总装工作的量身定制。车间很大、设备很多,很难想到竟有几百名员工分布其间,一切显得有条不紊。与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很多机器人手臂操作繁忙景象不同,唯一有机器人的是前挡风玻璃的装配工序段,由机器手臂进行配送和辅助安装。在总装车间靠近出口的位置有一个试验间,讲解员介绍说这里正在进行车门开关的老化试验,主驾驶室车门正常开关次数多达10万次,如果是出租车开关次数要在15万次以上。在参观过程中,除了耳麦里讲解员的声音,似乎只有机器运转和配送车辆开动的声音。厂房里随处可见各类标识,

个别地方有醒目的质量口号,从现场来看这些应该都已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即便有人参观也没有一丝刻意之处。这也许就是现代汽车的那份自信和从容不迫的气度。顺便说一句,无处不在的“都教授”是即将上市的ix25的代言人,这是一款透着朝气和动感的suv,橙色车身很是醒目。

一个小时的参观结束了,现代汽车的扎实稳重的作风带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安全感,就像带领我们参观的哪位90后小伙一样,有一种不卑不亢的真诚和亲和力。

参观大学观后感篇2

今天我们去参观了一个特殊的画展,这个画展的主题是“童心有爱,七彩梦想”。年少的我们,心中充满了稚嫩的梦想。我怀揣着这样的心情,走进了位于科技宫四楼的画展展厅。

一进展厅,我便看见了琳琅满目的绘画作品:素描、水彩画、儿童画、沙画、国画,应有尽有,还有别具风格的手工制品。一件件美丽而精致的手工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但更令我叹为观止的是一副夏日荷花图,是一幅国画。这幅画画得十分逼真:亭亭玉立的荷花优雅的站在池塘中央,淡粉色的花瓣将柠檬黄的花蕊轻柔的包住,十分美丽。左侧一朵荷花含苞待放,宛如羞涩的小姑娘。

荷花下方,几片嫩绿的小荷叶刚刚长成,两侧的墨色的荷叶更衬托出小荷叶的生机勃勃。一只如画龙点睛般的蜻蜓停在盛放的荷花旁,仿佛被荷花淡雅的香气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开。池塘中,几条顽皮的小鱼在荷叶下嬉戏,十分生动可爱。看到这幅画,我便想起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觉得,这幅画的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和杨万里一样: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像荷花一样的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次画展,我不仅体会到了大千世界的美丽,还知道了做人的道理。这次画展,我真是受益匪浅!

参观大学观后感篇3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大师,传奇样的大师,神人般的大师,我沾了不少仙气,。大师是毕加索,只是看场他的画展,我就已经是云里雾里,飘飘欲仙,一时间觉得自己也文艺了不少。管它是我自作多情也好,娇柔做作也好,自命不凡也好,大师毕竟是大师。不解,曲高和寡,争议,才华横溢,经典,“堕落的艺术”,毕加索就是毕加索。

“我从小时候就能画得像大师一样,但我却花了这一生的时间学会像小孩子一样画画”-------帕布罗 毕加索

我在观看之时,我逐渐发现比起写实的风格来,我与抽象风格更有默契。之所以抽象,是因为一眼看不出名堂。那坨歪歪扭扭的怎么会是个肖像?人体的线条怎么那么扭曲?五官为什么要画得那么丑??简直是诡异!!可以用诡异,奇怪,难看来形容的作品不少,关键是这些怎么就成了大作??世间漂亮,悦人眼球的作品那么多,怎么偏偏就毕加索成了气候?说到艺术,毕加索的作品就像是人的灵魂,你可以否认它的价值,但是它就是在那里,举足轻重,不可磨灭,是永生的。

正因为抽象画看上去就是四不像。神话中的怪物张什么样子,抽象画看上去就是什么样子。但是,我这次却惊奇地发现:抽象画是活的!你从任何角度看都可以,而且体验都不一样。那看起来仿佛是胳膊的两个长条你看把它看成是交叉的腿也可以!一张极度扭曲的肖像画,当我遮住一边眼睛只看画的左半边的时候,我发现它里面是有写实的画法运用其中的,而且那是个写实的,很美的人侧脸轮廓。还有,在头上鼓出一个大包,并且两只眼睛都长在一边,还一只高一只低,在我看来,除了我前一句描写的样子之外,那还是两个要接吻的人侧脸。

一时间,我被如此富有想象力,如此为所欲为的画作吸引了。除了仰慕大师深厚的绘作功力之外,我更倾心于大师的创造力。毕加索把他眼睛看到的场景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意愿呈现出来,不刻意归属于某一特定派别,不拘泥于学院教条,不局限于当时的流行风潮,不在乎别人看了是否能接受。毕加索,只是画他的画。他,只画他想画得画!

看展览之前,我猜我是要茫然,要困惑,因为我不是学美术的,因为我是头一次来看,因为我之前从来不了解一丁点毕加索。连我自己都惊讶的是,在没有任何解说的情况下,我用自己的方式体会出大师的用心。我看出来大师画的不是画,画的是自由。我看的也不是画,看的是永远追寻自由,激发创造的雄心。

插句题外话,我庆幸在进门之前没有先跑去找个解说带我参观。我本来的打算是先自己揣摩下,自己先看看我对如此旷世之作有什么看法,我自己如何理解。然后,如果我实在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的话再找解说也可以。然而实际情况是:我进了门,从毕加索的年表看起,对大师的各个创作阶段的手法变化,从一种风格向另外一种风格的变化有了粗浅的认知,接下来丢下”画画一定要让人看清楚画的是什么”的固定思维就足够了。毕加索想怎么画他就怎么画,并且大胆尝试当时一切的新技术,新材料,除了绘画本身,他也结合作家,诗人,剧场演出,雕塑家和其他的画家的对艺术不同的见解,并且把这些全部都运用于他自己的创作中。与其说毕加索是画画,还不如说他是一次又一次的创造!

我这么理解毕加索的作品,我理解对了吗?到位了吗?有眼光吗?艺术修养够吗?我不知道。我需要知道么?又有谁知道呢?恐怕除了毕大师本人之外,没有任何人能100%地明白大师作画的用意吧!

我们这些后来人纵然想想大师学习,即使把大师的画临摹千遍万遍,但如果只是模仿作品本身,而忽略了大师的无拘无束,自由,勇敢,创新,那也只是学个皮毛而已。本质上就已经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我参观画展后自己的语录:

“写实画是死的,看起来是啥就是啥。没什么多余可解释的了;抽象画师活的,看啥是啥全由你自己想,你说它是啥就是啥!”

看抽象画时,我是自由,因为做外一个美术外行人,我也可以说出我自己的见解,毫不担心是与非,对与错。

参观大学观后感篇4

作为美术欣赏课活动的一部分,上周四我随着我们系的师生一同来到江西艺术中心参观陈丹青画展。在几个小时里,每一个同学都认真地欣赏了自己喜欢的画作,也收获了许多。

舍斯托夫说:“人就是向现实转变而尚未完成转变的可能性”。时间、友谊、艺术,是本次展览的主题,由三位画家相识四十年来的故事与作品,作为主线,叙述青年时代的理想,油画实践的轨迹,围绕艺术的友谊。四十年来,三位上海老朋友的故事充满戏剧性的起伏与变化:林旭东由油画转向版画,继而转向电影,又回到油画;陈丹青的绘画与书写生涯,已为公众熟知;韩辛从上海、美国、北京的艺术游历,则是一个少年成长为自由画家的典型。在四十年故事中,陈逸飞、刘小东、贾樟柯,是这三位画家长期友谊的见证人。而三位老友的各自陈述,使我们有机会进入时光隧道,目击时期自学一代如何成才,为今天的艺术教育提供了生动鲜明的对比与反思。

展厅入口的大幅黑白照片,是20年三位老友骑着自行车穿越上海的弄堂,笑得非常开心,一如他们的年轻时代。那是动乱的年代,岁月荒荒,他们躲在角落偷听苏联录制的欧洲古典音乐,自学绘画,彼此玩笑,89十年代,三个人各走各的路,到了新世纪,又凑到一起画画,聆听当年的曲目,依然彼此玩笑??在展厅中,四十年的光阴转化为物质与文字,在展馆的墙上交错并置,灯光下显得很静很亮。

门首两侧的墙上是三位老友的三篇自述,作品由左右两端展墙挂开,按年代顺序,依次分段,向展厅深处延伸:启始于70年代三个自学少年的自画像,以及欧洲各名作的临摹,终结于各自的写作和创作,每一展室印在墙上的解说文字,关于画,关于人。陈丹青与韩辛各写了十余段,林旭东寡言字仅写了三段。此外,半数以上的画配有图说,韩辛与陈丹青各占一半,这是两个话多的人,一个爱听表扬,一个乐于夸奖。

林旭东写道:一天上街,在淮海路上迎头就遇见了病后的丹青和他爸爸。以后就开始你来我往地时常见面。有时他会和爸爸或者弟弟一起来。他爸爸和弟弟的形象俊朗,常常成为丹青习作的对象,后来丹青画的康巴汉子,骨相结构中也有他们的影子?他这几年的画中,我比较有感于他的印刷品写生,形式上是他在美后期图像并置的延续,但已不只游戏概念,娓娓道来的是他的衷肠,岁月苍桑,世事难料,画家能守住的也只有这几本旧画册,在无人喝彩中自有一种从容与淡定,波澜不惊中题材已被超越:在一笔一划的把玩中,他营造着安放性命的处所?韩辛画得很多,水粉画,画的多是风景和静物。

在画展中找他们的“进步”与“退步”,或者比照谁画得更好,都是无趣的,都是观看与认知的障碍,因展览所能呈示的意涵,是三个独立的人如何与境遇周旋,如何与自己的爱与才能纠葛,如何在不同的时代“画什么”,“怎么画”而他们顽强信守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虽然这份爱遭遇了不断改头换面的时代。提醒是必要的,即:此展本身是一件完整的,难以分割的作品,单独看一件作品,一个人的作品,一个年代的作品,便没有看见这个展览。

绘画,是画家的终身自我教育,眼界,是基本的条件,而眼界,通常指向别人的作品。其实,自己的作品也在教育自己,并赋予对绘画的认知,这是一个使作者成为观众的画展。

参观大学观后感篇5

蒙牛集团,一个被誉为比火箭跑得更快的品牌,他似乎那么遥远,是我们想象中一条早已跨越国际的乳制品生产线,他又确实就在我们身边,“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是太阳初升时,伴在我们身边的一份温暖和安全。

面对金融业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建行准格尔分行以提升企业竞争力,赢在企业软实力上为宗旨,2010年8月7日,组织部分员工赴蒙牛集团和林格尔基地进行了参观、学习,近距离感受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

中午12点30分,满载着取经的虔诚的建行参观团到达蒙牛和林格尔基地,顾不上打点饥饿的建行人争先恐后地来到蒙牛的生产车间。

曾几何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那么高深的一句口号,它几乎是机器大工业时代破旧出新的代名词,然而,蒙牛之行,映入建行人眼帘的'先进设备和生产工艺,又一次从灵魂深处震动了我们。新的科技革命山雨欲来,蒙牛集团从生产环节入手,率先实现了自动化和流水线作业。偌大的生产车间,从挤奶、深加工、包装到产品出厂完全实现了封闭作业和机械操作,巡查生产过程的工人也是知识型、专家型熟练操作手。建行参观团成员赞叹蒙牛产品的质量靠得是每一个蒙牛人的责任和良心。“产品质量的好坏就是人格品行的好坏”,蒙牛人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他作为乳业巨头最朴实的经营理念。

此时此刻,建行人也为推动建行各项业务发展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扩大业务,质量先行,在经济腾飞的内蒙古,在金融市场广阔的准格尔,建行准格尔分行再次实现飞跃没有捷径,依靠客户成长的建行,倚重企业人格和每一个建行人的责任和良心是建行保持发展、繁荣不言自明的法宝。

企业文化凝结了一个企业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等基本软件,蒙牛集团无疑是一个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现代化集团公司。在参观蒙牛集团办公长廊过程中,我们随处可见蒙牛集团从细微处规范和要求员工的企业文化,整洁明亮的办公室、墙壁醒目位置、员工办公桌上、工厂草坪上在每一个蒙牛人挥洒热诚的地方,“你的表情代表你的工作态度”、“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骄傲的后面是毁灭,狂妄的后面是堕落;为了放射自己的光,无须吹灭别人的灯”等一系列警示标语以及蒙牛的发展史等叩击着我们的心。

踏入蒙牛集团,我们随处能感受到蒙牛文化的熏陶,蒙牛集团用文化培养人,用文化规范人,用文化造就一个团队,今天的蒙牛集团拥有一支能征善战、执行力、战斗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极强的学习型员工队伍。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升集团在现代企业竞争中的实力,蒙牛集团每年都要组织新进员工在自己的商学院进行一周的封闭式培训,系统的学习蒙牛文化,蒙牛老员工每年也要“回炉再造”,不断学习新的企业文化,“用文化凝聚人心”也正是蒙牛集团成长的重要法宝。

以人为本是蒙牛集团多年来倡导的企业经营理念,他们以谦虚的态度服务客户,以热忱的关怀回报员工。在蒙牛集团,会议和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除了领导层每周一节的学习交流例会外,蒙年还有两个围绕蒙牛的企业文化进行的非常重要的节日——学习节和感恩节,其中,为加深和补充企业文化知识,每年11月份的最后一个周五是国际通行的感恩节,蒙牛集团将这一天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对其合作者、支持者、消费者进行真诚答谢和感恩回报。

正因为这些无处不再的警醒、封闭式的培训、回炉再造以及感恩节、学习节的设立,使得蒙牛文化深入人心,企业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蒙牛集团也因此创造出乳业界无数个第一,让他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小兵成长为业界老大哥。为什么蒙牛用这么短的时间就能从行业中脱颖而出,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蒙牛人说“成功的秘诀就是将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看似简单的一句话,看似平常的培训学习,看似偶尔对客户的答谢,正是这些平凡行动的日积月累,使蒙牛在短暂的时间赢得了客户,抢占了市场,才让小蒙牛成长为世界牛。

站在新的起点,蒙牛集团始终奉行“自由、平等、博爱” 的先进理念,让每一名员工有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天地,让每一名员工都成为蒙牛集团这个跑出火箭速度的现代乳业巨头的引擎。“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蒙牛集团就是这样始终如一,为每位员工提供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舞台,也给了每位员工不菲的收入。蒙牛集团相信,员工有了满意的收入,蒙牛也就有了满意的员工。在关怀面前,蒙牛员工也把他们的热忱献给了他们的工作。在建行准格尔分行参观团进入蒙牛澳亚国际牧场后,在挤奶大厅,我们看到了蒙牛员工正紧张规范地挤奶、调试设备、细心地为每一头奶牛消毒以及旁边醒目的标语:善待每一头牛,因为她们都是母亲。我们为蒙牛人的责任和付出感动,也为蒙牛集团的人性和关怀感动,带着无比的虔诚来到蒙牛,建行准格尔分行看到了花园式地蒙牛园区,也感受了蒙牛精神,进行了一次取经者的精神洗礼。

新时代的蒙牛不作落伍的悠闲客,他正以更高的起点,在思想上、行动上不断充实着、爱护着自己的员工,办餐厅,通班车,建小区;蒙牛回报社会,为千所小学免费送奶。蒙牛掏自己的钱,为全体乳业做广告,鼓励国人“多喝一斤奶,健康中国人”,蒙牛甚至面对竞争者,也是力求和谐,不争而胜。和合化育,万物生焉。以维护行业生态环境为大任,放弃狼性竞争。正视我们身边有限的资源,正视我们人类的渺小,敬畏自然,尊重规律,以“无为”的精神和胸怀,而成就无所不为。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真切地感受蒙牛文化,我感受到: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赢在新的市场大潮中的重要软实力。要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真正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就要借助于企业文化力。物质资源终会枯竭,只有精神力量生生不息。建设企业文化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统一员工的思想、观念、态度、行为和价值观的导向。

蒙牛之旅,是一次虔诚的取经之旅,也是一次震彻心灵的精神洗礼。

参观大学观后感篇6

四月五日,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也带着一份兴奋的心情,在菏泽市博物馆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马硕山师生画展,说实话对于我这种平时没什么艺术细胞的人来说,这真是一种独特的享受,更是一次难得的增加艺术修养的机会。这次画展集结了多位有代表性的画家的作品成此画展,他们的绘画语言和风格给我们的带来了一次视觉上的盛宴。

这次展出的都是大幅的国画,画作中透出一种宁静的美,回归大自然的美。景物中有自然风光,有农家乐,有花鸟……刚进入画展就给人一种既轻松又厚重的感觉,马硕山教授的画运用了朴素、简洁的民族文化意象,融入了现代构成的理念,用笔劲健有力、含苍带润,墨韵平和淳厚,欲露还藏。以清幽古雅的品性,传递出一股浓郁纯正的文化气息和盎然的古意情怀。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们九三学社社员杨文彬(菏泽市博物馆馆长)的画,展出的十余幅作品大气恢弘,颜色艳丽,无论从风格还是意境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感觉一幅作品是否引起观者的瞩目,除了画者的绘画艺术水平外,也与观者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体验分不开。观者的感受和画家的旨趣.可以不尽相同,仁智之见,或可互补;二者若能一致,倒是应了一句古语:“会心处,不必在远”。

总之,非常感谢博物馆和九三学社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能体验到这么美妙的画展,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能加入到其中体验不同的乐趣,更多更深地领会艺术的魅力。

参观大学观后感篇7

20xx年5月11日,我们班去参观了可口可乐工厂。此次可口可乐之行,是同学们第一次集体走出课堂,上了一堂别具生面的实践课。上午十点我们准时到行政楼集合,然后坐上了学校的校车,开往了我们的目的地——可口可乐生产基地。

大约半个小时,我们就来到了可口可乐工厂,排成了两队,准备进去参观。进去之前,叶老师和门卫有了一些沟通,主要是让我们遵守秩序,参观时要走人行道,这让我认识到了大企业管理方面的严格,也体现了他们公司的实力。参观时,我非常兴奋,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工厂进行参观。

首先,我们一起去了放映厅,大家坐在椅子上,一边喝着清凉爽口的雪碧、芬达等饮料,一边观看着影片,了解可口可乐公司的发展历史,它的艰辛历程,让我们感触颇多,真正明白了,任何企业,要想发展壮大,没有不懈的努力,长期的坚持,优良的团队等等条件,是很难成功的。

在公司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生产车间,从二楼俯瞰整个生产过程。现代化的生产线上,各项工序在机器的操作下,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我们一边参观,一边听着详细的解说。我们了解到:可口可乐碳酸饮料主要成分有:处理水,甜酸剂,浓缩液或主剂和二氧化碳。生产过程主要有4个关键步骤:一不和甜酸剂的处理,二糖浆生产,三处理水和糖浆混合,四成品灌装。每一个生产过程可口可乐公司的人员都向我们进行了完善的介绍。在我们的视线里,一瓶瓶灌装可乐正在生产中。我们感到惊奇的是,这样一条生产线上,我们仅看到几个员工在工作,让我们不得不叹服可口可乐先进的生产设备。

参观可口可乐生产线的过程中,我们还看了旁边的展览馆。陈列在展览馆的每一件纪念品,小到一个包装瓶,一个活动纪念物,一个奖杯,一张海报,大到可口可乐赞助奥运会。每一个辉煌的闪亮点都书写了可口可乐公司浓厚的企业文化,经常在管理课上接触到企业文化一词,那个时候感觉它好抽象。此时,才体会到它的深刻内涵,也意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之后,我们去了检验的控制室,看到了检验员在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查,进行各种成分的化验,保证产品的安全、卫生。最后,在入口处,我们进行合影留念,一座大大的可爱北极熊吸引住了我们,同学们都争着和它合影。

离开时,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可口可乐公司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不再是单纯的好奇,而是一种由衷的佩服。对于它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等等,都很欣赏,只有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才能使得企业发展壮大。希望以后有机会的话,还可以在参观一次。

总之,这次很开心,也很满足。

参观大学观后感篇8

你看过长60米的画卷吗?你听说过75岁高龄的老先生能把石湾到澜石的26个景点用一年的时间画完吗?似乎不太可能,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招仕波老先生虽然年纪大了,但它仅仅用了一年长的时间把石湾到澜石的26个景点用中国的水墨画画了下来,招仕波老先生曾说过:“我在石湾生活了近50年,对我来说石湾是我的第二故乡,石湾这几十年来的翻天覆地变化使我产生了画《石湾风采》的灵感。”

是呀,石湾这几十年来的变化之大,怎不令人惊讶?昔日在东平河上只有几个小码头,现在架起了几座漂亮美观的大桥;昔日矮小的厂房,变成了高大崭新的办公楼;昔日简陋的楼房,农舍和农田,全变成了高大的楼房;还有漂亮的陶瓷城和佛山候机楼,热闹的贸易中心,这都是时代的新变化。不过,也有从未变过的,就是许多名胜古迹,例如:南风古灶就有几百年的历史,里面直到现在还生产着许多精美的工艺品,许多的海外学生专门来这里学做陶艺,除此之外,石湾还有南国陶艺之都的美名。

看完画展后,我知道了,在这几十年是党带领着人们逐步走入富裕的生活,许多建筑物都是石湾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劳动成果,作者还从栩栩如生的画卷中告诉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另外,我还从作者那里发现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那就是—坚持。

《参观大学观后感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