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的读后感7篇

时间:2023-12-05 09:07:10 分类:读后感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逻辑思考能力,通过读后感,我可以回顾和总结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好的教育的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好的教育的读后感7篇

好的教育的读后感篇1

这本书不该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给人一种似乎这本书只适用于准父母甚至准妈妈阅读的感受。实际上,所有成年人都应该阅读。

觉得医院里哭闹不止的孩子太烦人?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总想逗一逗表示喜爱?认为现在孩子太独不会与人相处,或是空会傻读书没能力……

对于这些问题,作者说,哭闹是家长的锅,不要怪孩子。逗小孩,对你来说有趣的行为可能对孩子来说不是。你妈妈不要你了,你爸要把你送给我们家,大人看着孩子害怕委屈的表情哈哈一笑,但这对孩子来说是种侮辱,甚至伤害。也别什么事都怪学校怪教育体制,是你自己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可能有人问,我们小时候长大也没你们这么多事,也没这样。这种想法往往老一辈居多,包括我们的父母。

可是真的没问题吗。

不如说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孩子会撒谎可能是因为你上次对他的错误惩罚太重,让他为逃避惩罚选择了欺骗。孩子做事总是没有什么信心,被别人想法左右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可能是因为你平时打击太多认可不够。其他方面,认为之前没有那些多事可能是事情发生了大家不知道而已。谁家孩子因为父母没看好被烫伤了,谁玩笑式的劝小孩喝酒喝出了事,这样的事故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能被群众快速感知,引起反思,过去哪里能做的到呢?

现在说家庭教育问题,一是意识有了,二是经济条件好了,能为教育提供更多资源或精力。意识到教育问题的重要是好事,但是更要讲究方法,盲目地送早教班补习班不是教育。这些观念也是家长们应该纠正的。

但是和所有书一样,这些书中的方法也是借鉴为主,适用于否还是看自家孩子情况和大人们的性格,违背这些因素盲目模仿,就像强行凹了个造型,效果不好还容易受伤。比如那个装作自己不懂让孩子解答的方法,对早熟的小孩来说可能认为这样的大人有毛病,反倒不想理你……

近几年网上流行一句话,熊孩子背后总有熊父母。

所以看完这本书后若觉得有帮助,也建议大家随手分享出去,推荐给更多人。

自己读,是争取不养出熊孩子,分享出去,是减少别人家熊孩子的出现可能,省着以后给自己家孩子添堵。

打造安全积极的成长环境,人人有责

好的教育的读后感篇2

最近在拜读唐江彭校长的《好的教育》一书,越是深入去了解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越是觉得震撼,我的心越是无法平静。

唐校长嘴边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说的'不过是常识”,常识往往离真理很近,许多常识本身就是真理,他用四个者来阐述教育的真理。他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他做的全然不是仅仅喊喊口号而已,而是真的把他的教育思想切切实实地落实在了日常的教育行为之中。唐校长说:“我们要培养生命旺盛的人,让运动成为每一个孩子的习惯,于是我们每天—节体育课。我们要培养精神高贵的人,让学生广泛的社会参与成为校园生活的一种常态,于是我们的诚信超市实现无人值守,学生自我管理。我们要培养智慧卓越的人,让阅读成为学生奠定生命厚度的一种基本方式,于是我们敞开图书馆,把每一间教室的后边布置成班级书房。我们还让学生去动手、去体验、去实践,把想象变成创造的一种实物。让学生在想象创造的激励中,学会一种技术语言,制造一件物化作品,完成一份工程日志,形成一篇严谨的学术报告。我们追求培养情感丰满的人,让他们能够在体验、感悟当中表现美,创造美,于是把艺术课程变成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科技、艺术与社会。” 四个者的育人理念和育人实践,就是在这样一片焕发着蓬勃改革活力的教育沃土上成长起来的。

唐校长还认为教育应该是良善的教育,良善是教育的基本品性,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每个人每天都应该给自己留一点做梦的机会,否则那颗照亮我们心灵的明灯都将会暗淡下来。也许你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点燃了我们学生心中的一盏明灯,这盏明灯就将照亮他的整个人生的前程。”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们是教育人,我们的职业和别人不一样,我们的责任与担当也与别人不一样。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句鼓励的话,一句温暖的话语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我们要尝试着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值得赞许的闪光点。

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才能让我们体会到教育的温暖和幸福。让我们做有情怀的教育,做良善的教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善良的温度。

好的教育的读后感篇3

?什么是好的教育》一书采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教育哲学的思考介入当下学校教育,抓住如何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欲求这一教育的灵魂性,展开学校教育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哲学解读。对此,我始终认为:教育始终是人的教育,故教育的本质始终是"以人为本".心里雪茄荣格有言:"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健全人格将成为未来全球教育界的新高点。本书中所阐述对美好事物的欲求也即为健全的人格。

在三位一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教育系统中,学校教育仍为知识文化引领的核心。对于学校教育中的六个关键词:教育、学生、教师、教学、学校和校长,再结合本岗位的实际情况,我深有体会。作为老师始终以学生为本位,作为英语老师,英语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健全人格的塑造让知识更有力量。秉承尊重和解放孩子的天性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做到不仅让孩子在英语语言能力、学习方式上与世界同步,还在教学中融合特色的"创造性戏剧"的教学方法,课堂采用"戏剧表演、真实场景角色扮演,音乐律动表演,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采用多媒体电子互动白板辅助教学,从感觉、视觉、触觉上全面激发孩子学习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让孩子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想象,摆脱中国传统英语的"哑巴英语"、"生活英语"、"老外听不懂的英语",让孩子真正体验国际领先的快乐英语"烘焙法".在教学中,充分倡导人格塑造让知识更有力量,旨在培养孩子真诚、乐观、勇敢、自信、独立健全的人格,发掘孩子真正的人生价值和真实的幸福感,这才是学生迷恋美好事物,教师心向学生,真正以成就学生为己任。

教育无疑是属于公众的,这个庞大的工程绝非一个人的事,它由个体的成长,延展到国家、群体和民族的成长以及未来,再宏大一些,也关系到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何去何从。此时,再反思教育,不由得竟出一身冷汗。教育的目的或许无法简单明示,但是至少,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激活生命对于生活的灵感、感悟和创造,这样,人类才能不断的'前进;陷入程序化,机械化、模式化的教育。

一所好的学校,一个好的老师,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它还会为孩子提供一个了解周围世界的环境。正规的学校教育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知识的累积,从而能寻找智慧,在此过程中逐步的形成健全的人格。我始终认为,我们所做的就是可以给孩子们营造一种能敞开心扉,全身心的去拥抱智慧的环境和氛围。再没有能比智慧的生活更让人感觉到幸福的了,享受智慧的幸福会让我们永生难忘,我也希望我的学生们始终享受这种幸福。

好的教育的读后感篇4

杨绛先生的一生是传奇的,不论命运多艰难,在她的身上永远充溢着一种无怨无悔的向上之气。到了老年,脸上的淡定从容更是散发一种别样气质。

在杨绛的眼中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教育是管教,受教育是被动的,孩子在父母身边最开心,爱怎么淘气就怎么淘气,一般总是父母的主张,说孩子该上学了。孩子第一天上学,穿了新衣鞋,拿了新书包,欣欣喜喜地上学了,但是上学回来,多半就不想再去受管教,除非老师哄得好。

在她的眼中,好的教育是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孩子的上进心,引导孩子好学,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

通过杨绛的好的教育启发,我想为父母所谓好的教育应做好三个层面。

第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不如身教。父母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可以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培养孩子的进取心。因为她就是在父亲的引导下从淘气转向好学的,父亲的一句:多读书,读好书。使她从此爱上读书,读好书入迷。同样,她对女儿的钱瑗的教育也是如此,从不训示,言传不如身教,用行动引导女儿喜欢读书。

第二父母要给一个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为人父母,第一任务就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的成长,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引孩子的成长方向;第二个任务就是和孩子分离,得体的退出,促进孩子独立成长,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现在我们当父母的往往喜欢越界,总是表现出对孩子的极度关心,事无巨细地关心,尽管我们都是打着"关爱"和"教育"的旗号,但传递给孩子的往往是令他厌烦的,孩子不会从中体会到爱和教育,而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父母的这种关爱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有的爱让孩子幸福,有的爱让孩子痛苦,有的爱可以让孩子心灵飞翔,有的爱却会压断孩子梦想的翅膀。

第三父母要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孩子生来各异。每个孩子在不同领域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只有合适孩子的,才是有效的,父母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的发展有各自的独特之处,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我们去唤醒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要认清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和短处,挖掘孩子的潜能,因材施教,是鹿就要让他学会奔跑,是鹰就要让他学会飞翔。

想想我自己做的,也是很惭愧,初三、初四,正是儿子青春期,因为担心儿子在房间里面玩,就规定不允许他关门学习,以备我随时的抽查,结果他越来越烦我走进他的房间,总是说:"没事快出去吧,别影响我。"就是这样,每天在我的监督管理下,学习成绩依然在一路下滑,毫无起色。我们的关系陷入互不买账的僵局困境,我烦,他更烦。后来他上高中了,住校了,终于摆脱了我的监管,慢慢的我发现在没有的我监督下,他也变的自觉了,用他的话说:这是内力的作用。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被动的让别人改变,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附属;如果能主动从内改变,那么你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正如杨绛先生说的,没有孩子喜欢被管教,好的教育是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激发和唤醒孩子内力的觉醒,只有内力才是巨大无限的,才会赋予孩子一生用不完的力量。我们做父母的应当适时激发孩子的兴趣、唤醒孩子的内力,适时的学会放手,让孩子学会自主独立,学会自己主导自己的生活。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的脱离我们的管控,这样才能给孩子的生活腾出空间,让他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好的教育的读后感篇5

这段时间我略读了《什么是好的教育》一书,这是一本教育哲学的读本,这本书分为: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四个部分,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样一个主题问题给出了66个小的教育主题。真的是一本值得教师认真学习的书。

这本书好的原因在于我们不仅教育学生,而且也是家长,更直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从中获得有益的方法。本书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其提到“最好的教育是‘无为’的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着人的心灵。无为教育,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以及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的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地接受教育,在亲身体验中自醒地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升华和认识的飞。

客观地说,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不可能每一个孩子在学业上都能达到同样的高度,但重要的是每一个孩子在他所经历的学校教育过程之中,都能显示出积极的生命状态,内心被集火,生命被点燃,每天都显示出朝气蓬勃的状态,这就是好的教育。所以,我想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努力促成学生向学,培养学生的自信。

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生存压力如此之大,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教会孩子自信。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就会精神抖擞,对一切都积极努力,乐观向上,乐于接受挑战;孩子缺乏自信,她就会在任何事情上面前表现出柔弱、恐惧心理,从而失去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影响自身的发展。自信的孩子,学习会有动力,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因为这份认识,会加倍努力,即使成绩暂不如人意,也会保持良好心态,在学生时代,这份心态,会促使他们积极努力的去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进入社会,相信自己能将自己从事的工作干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自信不是在得到之后才相信自己能得到,而是永然相信自己能得到。它是人的意志和力量的体现,也是一个人最值得骄傲的心态之一。

好的教育的读后感篇6

偶然的机会,有幸读到刘铁芳的《什么是好的教育》一书,让我在寒冷的冬天什么感到无比的充实。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刘铁芳在中写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一位哲学家说:“一个随外在力量而行动的人,就是奴隶。”一个现代人,首先必须具备独立精神和独立能力。独立,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构成,是人能够立足于社会,发挥其潜力的基础。

独立性强的孩子一定会发展得好,独立性差的孩子发展一定是比较差的,这是社会的需求造成的。因此,努力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就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呢?

相信自己能把学习搞好,积极努力的去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是学习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将自己从事的工作干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是事业上的自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情都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来。老师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如果孩子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处世乐观进取,做事积极主动,乐于接受挑战;如果孩子缺乏自信,那么他就会在任何事情面前表现出柔弱、恐惧的心理,从而失去了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影响自身的发展。

书中讲了这样一段故事,一位优秀的老师在一个学期内就把一个全校成绩最差的班带到了全校第二的好成绩。当有人问他是怎样教这些所谓的差生时,这位教师这样的回答:事实上我没有做什么特别的补习,我只是每天上课前对我的学生说,你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只要你每天监督自己多做一道题,多背一个单词,多考一分。事实上,我的学生们每天都向着小小的目标不断前进,一个学期下来,成绩自然就上去。确实如此,激励孩子其实很容易,只要适当的鼓励孩子,让孩子产生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孩子的自我激励也就产生了。

这是一段我最喜欢的故事,因为我自己也常常面对这样的班级,有时候心里着急,就喜欢批评学生指责学生上课不认真,回去不好好做作业,甚至经常怀疑学生的成绩都是作弊得来的,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鼓励学生建立学生的自信是最能改变一个人的方法可是却无法在实际中去做到呢,也许是因为我们这些成年人在工作的同时在责任心之外,不可避免的有功利的心,考试的排名,每一次的质量分析,中考压力,多年来象大石一样压在我们的心头,我们总是微笑着说淡化排名,可是社会上却又特别重视的是学生的成绩,所以每次看到学生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忽略他们的纯真、可爱。他们所成长的环境,他们叛逆之后隐藏的无助与孤单,为什么有时候看到这些学生都会觉得厌烦呢,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学生的成绩不好,在应试教育的畸形压迫下,我们有点无奈的把学生成绩优秀作为工作中是否有成就感的`标尺,所以我们给自己定下了宏伟的目标,然后把压力转嫁给我们的学生恨不得只用几天就把他们教成聪明非凡。

所以看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不要小看一分,不要忽略最细微的进步,不要忘记了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教育是对生命的关怀,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由衷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动力,因为,自然界中最能打动与震撼人心的就是生命创造的奇迹。如果古人都能说出不为五斗米折腰,那么今天的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也要坚持不要只为成绩而去工作!

读了这本书后,再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感触颇深,用选取书中我最喜欢的话来阐明我对什么是最好的教育的理解: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也是我为之奋斗的方向,我想这就是世界上所有的教育方法所要达到的本质。

好的教育的读后感篇7

初捧新书,已然被封皮上的一段文字吸睛“孩子天生是生活家、艺术家,更是教育家——那些藏在童真深处的单纯、善良,那些看似幼稚实则隽永的话语,总能让人醍醐灌顶”。

是啊,那什么是好的教育?也许我们最应该倾听的是学生的声音。儿童作家张秋生曾经说过:我们以爱的名字,做着伤害爱的事情,把自己以为重要的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孩子,从来没有平等的蹲下来,问孩子需要什么。反思自己,反思教育,重要的还是要尊重规律,从儿童出发,倡导儿童本位。此虽老生常谈,但落实不到细节却不容易。

?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张贵勇在纪录儿子成长过程中的童言趣事时,结合自己教育媒体人、教育观察者的职业思考,和儿子一起勾勒了美好教育的模样:一要有好的老师,学生喜欢爱玩的老师,喜欢性格温和的老师,喜欢有耐心的老师,喜欢爱读书的老师,喜欢作业少的老师……二要有好的校长,学生喜欢蹲下身子和他们聊天的校长,喜欢愿意和他们一起玩的校长,喜欢带领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校长……三要有好的课程,学生喜欢能让他们品味学习的乐趣而非应付考试的课程,喜欢多样化可自由选择的课程,喜欢能和他们的生活有效衔接的课程……四要有好的管理,拥有良好管理的学校是让学生觉得舒服的地方,能让学生终身怀念,也是学生的精神财富……

越是深深品读,越能有一种来自心底里的感悟与反思:教育的秘密,就在学生那里,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只有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地走进教育对于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孩子们有着天然的感悟力,有着独到的看法。他们的心中都有一杆秤、一把标尺,能准确衡量出教育的好与坏、教师的优与劣、教学的精彩或失败。沉浸在快乐而温馨的教育环境中,孩子们便能如花朵般绽放;而身处应试教育的浓厚氛围中,孩子的生命状态便可想而知。

愿每一位教育人看清学生视角的好教育的模样,找到教育的内核,明确努力的方向,与孩子们一起去追寻好教育!

《好的教育的读后感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