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发布厅2023观后感6篇
通过写观后感能够让我们对作品的内容有深刻的了解,现在有不少励志影片,大家在观看完之后是不是都有不少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写好观后感,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时代楷模发布厅2023观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时代楷模发布厅2023观后感篇1
闲暇之余,我阅读了九八年出版的《时代楷模》,重温那个时代的先锋模范故事,仔细回味,这真是一部优秀的宣传教育作品。它广泛收录了从各条战线中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对当前党员思想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这部作品主要收录了党的十一以来,在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涌现出的李国安等12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在他们当中,有在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执著地为民排忧解难,用自己无私的奉献,为党旗增辉的吴天祥;有工作维系千家万户的安居、温馨和甜美,被誉为90年代活雷锋的水电工人徐虎;有光着头,布衣布鞋默默地在土地上耕耘着,心系一方百姓,把整个身心都交给农民的村支书史来贺;有公交岗位作贡献,满腔热情为他人的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有16岁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而放弃求学甘当民办教师的张在军......他们站在时代改革的潮头,自觉践行“”重要思想,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崇高形象,堪称时代楷模,是全党学习的榜样。
这些榜样人物和他们的优秀事迹都是我党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时代必需的正能量。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必将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振奋精神,使全体党员和党的干部更好地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打开了中华民族又一个崭新的局面,中华民族必将进入到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做到胸中有梦,努力追梦。
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就更应该时刻做到:一要坚持正确的理论信仰。二要强化党性意识,增强党性修养。党性修养贵在自觉,重在持之以恒。这就是党性锻炼和修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共产党员要不断地提高党性修养。三要加强学习,时常反省。学习是提高党性和个人修养的基本方法,反省是提升修养的有效措施。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时常反省,不断进步。努力提高理论素养,提升思想境界,始终保持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
走进时代楷模,感受榜样力量。重温故事,我发现无论时代怎么变,榜样身上都凝聚着时代所需的能量精髓。我将从他们身上提取能量,全面地向楷模们无限靠近。
时代楷模发布厅2023观后感篇2
杨守伟真诚朴实的话语打动着现场每一名观众,热烈的掌声在温暖的演播大厅里经久回旋。一位来自省民政部门的观众在发布会结束后动情地说:“杨守伟同志的故事实在太感人了,她做的每一件事是那么琐碎又那么伟大,她对工作是执着的、认真的,她的爱是纯洁的、无私的,我们一定要学习她这种精神,善待工作,善待他人!”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经杨守伟一手拉扯大的孩子同样继承了“妈妈”大爱的基因。感恩于“妈妈”的养育,一位杨守伟一手拉扯大、名叫孙春梅的孩子,如今已经就业于潍坊市社会福利院,在发布会现场举着为杨妈妈亲手绘制的肖像画送给了杨妈妈,画上还签着许多名字,他们都是杨妈妈的“孩子”,他们没有忘记自己至亲至爱的“妈妈”!
“我要替孩子们感谢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心、关怀和关爱。我和我的孩子们是新时代最受益的人。作为一名党员,我也会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我们所有的护理员妈妈们一起用心用情守护好孩子们!”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关于授予杨守伟同志“齐鲁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并为杨守伟颁奖。这是党和政府给予杨守伟同志的崇高荣誉,也是社会各界对杨守伟同志共同的价值认可。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亲手点亮“楷模之光”之后,杨守伟同现场参演人员共同唱起《爱的奉献》。至此,发布仪式在观众激动的泪水与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时代楷模发布厅2023观后感篇3
教师节时,我收看了陈立群校长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电视直播,前几天我再次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党课的学习,对陈立群校长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先进事迹感受颇深,他不惧艰苦、婉拒高薪,不忘初心、至诚为民的精神,深深值得我学习。
3年来,陈立群将自己的先进教育管理方法倾囊相授,动真碰硬、大胆改革,不仅带领一所“差校”走上正轨,更改变一方教育观念,为台江县摆脱贫困打下了坚实的教育基础。陈立群的到来,对台江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可谓雪中送炭。其所展现的“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教育情怀与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高尚情操,难能可贵。
陈立群放弃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远赴千里之外,全身心投入西部贫困地区的脱贫发展。他们“把他乡当故乡”,为当地的发展走遍了千山万水,想尽了千方百计,吃尽了千辛万苦,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全部奉献给贫困地区,为脱贫攻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精神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更需要我们行动起来,汇聚全部力量啃下最后的“硬骨头”,需要一大批像陈立群一样的优秀人才,投身贫困地区,将其聪明才智倾囊相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旁观者,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担当者、建设者。我们要对照陈立群的事迹,随时检视自身行为,坚守好自己的初心,认真履行好职责使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我作为一名最基层的村党支部书记,我更要学习程立群校长不惧艰苦、不忘初心、至诚为民的精神。
首先我要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人”。要当好主角、抓好主业、尽好主责,用强烈的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严肃的落实态度,做管党治党的书记,担起管党治党的责任。要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支部活动,引导党员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要对本支部党建情况摸得透、钻得细。要找好抓手,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特色的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找准党建和扶贫的结合点,立足党建职能,抓好班子、强化支撑、夯实基础,以党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带领广大党员冲锋在前,为如期全面完成脱贫任务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二是要做好贫困群众的“知心人”。全面摸清贫困户的底数和致贫原因,为每一家每一户制定合理有效的脱贫思路和办法,使贫困群众心里有盼头。时刻把贫困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从贫困群众关注的小事实事入手,认真做好村庄道路硬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等工作,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要与贫困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贫困群众的合理诉求给予及时解决,做贫困群众的“家里人”,真正把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上,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赢得民心、树立形象。三是做好产业致富的“带头人”。根据本村实际情况,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通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方式,促进党建联产业,带动脱贫攻坚;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富民步伐,作为当前首要任务。研究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农村基层党组织没钱办事、没钱干事的问题。积极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唤醒党员群众脱贫致富的意识和行动。用好党员创业致富贷款,大力支持贫困户创业致富。注重发挥村干部和党员致富能手带富作用,打造党性强、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农村致富带富队伍,促进党员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时代楷模发布厅2023观后感篇4
中共中央宣传部20日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廖俊波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廖俊波同志任职期间,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
廖俊波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他入党25年来,始终信念坚定、不忘初心,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在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倾心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他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时刻想着如何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增收,常年奔忙在项目建设、园区开发、脱贫攻坚工作一线,从不利用权力、地位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以良好的形象和口碑赢得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广泛赞誉。今年3月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8岁。日前,中共中央追授廖俊波“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近一段时间以来,廖俊波的先进事迹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他的敬重和悼念。大家认为,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生动诠释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愧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不愧为时代的楷模。大家表示,要积极响应号召,向这些心系人民的“时代楷模”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落实到全心全意为群众干实事、干好事的行动中,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成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时代楷模”发布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现场发布了廖俊波的先进事迹,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廖俊波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宣部负责同志为廖俊波的亲属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荣誉证书。发布单位有关负责同志,“时代楷模”的亲友、同事及社会各界代表等参加。
时代楷模发布厅2023观后感篇5
磨难使人坚强,困苦使人坚韧,意志使人执着。苦难是一个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砥砺人前行的力量。面对苦难,我们应该怎么做,从张桂梅校长身上我们应该能够找到答案。她来到华坪之前的苦难,大家应该都是了解的,重要的是,她是如何以顽强的意志力对待苦难、战胜困苦的。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学习张桂梅,就是通过对她苦难经历的了解,从中感悟她身上那种不向一切困难低头,而是战胜苦难,顽强地从苦难中解脱出来的抗击苦难的精神。
人要有胸襟、格局、担当、责任、境界和情怀。人有胸襟才有格局,人有信念才有担当,人有担当才有责任,人有境界才有情怀。大的追求,大的愿望,就会有大的忍耐、大的包容、大的视野、大的格局。站在高处,才能看得远;俯下身来,才能爱苍生。以大视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大。我们从张桂梅老师身上,看到的是大胸襟、大气度、大境界、大格局和大慈悲。没有大慈悲,哪有她悲天悯人的捐助、爬山涉水的家访?没有大格局,哪来的力量用五年的时间集资办学而且要实现“必须让学生全部考上大学,而且要争取考上双一流大学”的高远目标?“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瞰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豪迈!
人贵有一种拼搏精神、职业操守和高尚品德。张桂梅老师身患多病,行走困难,但疾病没有给她击倒,没有阻止她每天早上5点就准时起床,第一个出现在校园里,每天至少3次巡校、查课的脚步;没有摧毁她寒暑假历尽艰辛走访千家万户的信念。她累计到1550多名学生家里进行家访,正是她的'家访和资助,让大山里想要辍学的女孩儿重新回到学校读书,从而改写了她们的人生。华坪女高,以它拥有张桂梅这样的校长而骄傲,以它令人叹为观止的高考成绩而名扬神州。在张桂梅校长眼里,看到的不是多年辛苦操劳的成就,而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欣慰,她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信仰谱写了贫困山区女子教育的华章,实践着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庄严承诺。这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拼搏精神,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奉献精神,更是令人泪目的职业操守和高尚品德。是什么力量支撑一位身体多病的老人对教育事业如此地执着?你感动了、感悟了,答案也就找到了!
张桂梅老师的事迹感动国人,感动中国。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张桂梅老师为榜样,让“张桂梅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动力和工作动力,成为自己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自己前行的脚步和人生的旅程。
时代楷模发布厅2023观后感篇6
初冬,走进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处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山林里,拉祜族村民们在热火朝天地挖土齐垄;田野上,村民们在兴致勃勃地种植冬季马铃薯。红色的马铃薯地里一排排长长的土垄,翠绿的思茅松下的一条条整齐的水沟,就像一行行铺设在大地上的五线谱,谱写着一个个直过民族摆脱贫困的千年梦想。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和他的扶贫团队,以及成千上万追随他们的澜沧乡村各族群众,便是五线谱上一个个跳跃的音符,演奏着边疆科技扶贫乡村振兴的美丽乐章。
与老百姓成了一家人
“朱院士与老百姓没有隔阂,老百姓经常请他到家里喝茶,亲如一家。”竹塘乡退休干部赵勇华说,他近两年在蒿枝坝负责管理朱有勇居住工作的院士工作站和科技小院。他告诉记者,每年年初许多村民家杀年猪,都排队请朱有勇做客,朱有勇工作忙,村民们就等朱有勇哪天有空时再杀年猪。
“他看上去就跟我们一样是普通农民,和我们一起挖地,手把手教我们种洋芋。”澜沧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二组村民刘明生谈起对朱有勇的印象时,正在用锄头整理土垄。他身后大片田地上,一条条流线型的整齐土垄已种下了马铃薯。这位24岁的拉祜族小伙前几年在缅甸打工,今年回家,听说村里办院士扶贫指导班,马上去报名学种冬季马铃薯,不交一分钱,还免费吃住。在地里听朱有勇讲课通俗易懂,他很快学会了种植技术。
云山村党总支书记李明告诉记者,全村种冬季马铃薯500亩,其中蒿枝坝3个小组就种了300多亩,3个小组马铃薯收入占了经济总收入的一半,带动了今年全村脱贫,所以村民们对朱有勇和他的团队非常感激。
荒地变成聚宝盆
竹塘乡的拉祜族村民们深深感受到,朱有勇团队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经济收入的增加,还有田野里、山林中、村庄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过去我们种田就只在夏秋种一季水稻、苞谷,冬天田地就荒着。现在朱院士教我们种冬季马铃薯,全年地里都有活儿干,还可以到马铃薯和三七基地里打工。”竹塘乡募乃村委会主任显毅杰说。
过去静悄悄的山林热闹起来了,澜沧漫山遍野的思茅松,成为朱有勇团队试验推广林下三七的天然聚宝盆。在募乃村荷花塘林下三七种植新基地,记者看到村民们正在松树林中挖沟垄土。朱有勇科研助理尹兆波正在指导村民施工,他告诉记者,松树林就是天然遮阳网,林下种三七不打农药不施化肥,采用生物多样性的原理防病害,松树长得更好。
“这个基地的林下三七种了3年,多数都采收了,林地又轮种黄精等中药材,还留有一片三七作观察试验。”竹塘乡大塘子村小坝子林下三七基地负责人朱相林说,他也是朱有勇的学生,随朱有勇在澜沧扶贫5年。基地里,一群村民正在收拢晒干的三七,准备在烤箱里烘烤。村民们来基地打工,又增加了一笔收入。
如今,蒿枝坝各个村里处处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村路两旁开满了黄色的炮仗花和红色的三角梅。刘明生感慨:“20xx年政府就扶持盖了新房,但村里道路、公厕都很脏。现在大家都主动去打扫卫生,因为院士都住在村里帮我们脱贫,我们再不搞卫生会害羞的。”
他是我们的榜样
在大塘子村的一片田地里,记者遇到马铃薯种植企业的负责人郭凤伟,他和妻子正坐在地里教村民们切芽拌料,培育冬季马铃薯的种子。郭凤伟夫妻原来在内蒙古种植马铃薯,被朱有勇邀请到澜沧带动村民发展冬季马铃薯产业。说起朱有勇,郭凤伟赞不绝口:“朱院士特别实干,特别认真。前不久我们简单整理了土地就准备种马铃薯,朱院士来地里看了就批评我,要求我们精耕细作,规范种植,给老百姓做榜样。”
在蒿枝坝一组田地里,竹塘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彭扎发正在拉线丈量,指导村民们规范种植冬季马铃薯。他对记者说:“朱院士帮助我们基层农科人员提高了专业技能,是我们的榜样!”
朱有勇近年提出在澜沧兴办一所半工半读、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学校的设想,培养面向农村的技能型致富带头人。如今,一所以澜沧县职业中学为基础、可容纳6000学生的普洱职业教育分中心即将变成现实。澜沧县职业中学校长金秀梅告诉记者:“朱院士让我们学校的老师参与办扶贫培训班,提高了学校老师们的专业素质,对我们如何办好职业教育促进很大,他给我们树立了时代楷模的榜样!”
“朱院士团队在澜沧的扶贫,聚焦素质提升、精准发力、产业发展和科技应用,解决了扶贫工作中不会干、怎么干、干什么的问题。刚开始我以为朱院士是个‘怪老头’,后来他成了我的知心好友,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澜沧县县委书记杨中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