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桂梅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03-07 09:08:07 分类:学习心得

写心得体会就是要将我们的内心感受进行梳理,工作总结是对过往的工作体会进行认真分析的应用文体,尚华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时代楷模桂梅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时代楷模桂梅心得体会6篇

时代楷模桂梅心得体会篇1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张桂梅数十年如一日,坚韧执着 励精图治,勤俭节约 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坚韧执着励精图治。丈夫去世后,张桂梅只身去了祖国西南边陲的贫困山区从事教育工作,并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在任教期间,她全身心投入教学,为贫困的学生和简陋的学校出钱出力,又当老师又当母亲,不留余力的细心照顾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起居,为了学生们能够走出大山,她励精图治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免费女子高中,她主动带头免费为学生们补课,因操劳过度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长期拖着病体就算腹部长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讲台上,只为孩子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除此之外,她还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54名孤儿的母亲。她十年如一日,从未退缩,从不言弃。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下,孩子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她的到来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一生。

勤俭节约无私忘我。张桂梅在贫困山区任教期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中。在学校里,学生没有钱吃饭,她拿自己的钱给学生;学生没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学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带学生看病并自己掏医药费。总之,只要学生们缺什么只要她有,她都能解决。在儿童之家,她义务成了众多孩子的“妈妈”,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昼夜的照顾着几个月大的孩子,为了维持儿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来给孩子们用,并利用空余时间到处筹措资金。然而她不是万能的,她自己并不富裕,她只舍得吃馒头青菜面条,衣服也是好心人给的,她省下来的钱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业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不忘初心献身扶贫。张桂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她深知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并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扶贫先扶智,为了贫困山区的教育,她心系群众,勤俭节约,帮助困难学生,带学生看病,给学生添置衣物,对贫困家庭进行家访,为孩子们争取学习机会。她前前后后为山区的孩子们为慈善和教育事业投入了100多万元,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给她治病的钱,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并无怨无悔。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张桂梅巾帼不让须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尽显巾帼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她这种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 献身扶贫的英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在此也号召广大党员 干部真正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实际行动。

时代楷模桂梅心得体会篇2

“为了她们走出大山,吃什么苦我都愿意”在民族中学工作的时候,张桂梅就发现一个现象一—很多女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有的被叫回去干农活、打工,有的是父母收了彩礼,就让孩子辍学结婚。”张桂梅心痛地意识到,有些大山里的女孩连站在教育公平起跑线上的机会都没有。

“有知识、有文化、有责任感的母亲,是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辍学的,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世世代代窝在大山之中,代代贫困下去。所以我就想让山里的女孩子受教育,让她们全免费上高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让更多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走出大山,通过知识改变她们的命运。”

20xx年,张桂梅决定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并为这个在别人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四处奔走。为了筹集办学资金,张桂梅放下了全部自尊。从20xx年起,她每年假期都跑去昆明募捐。她把自己获得的各种荣誉复印了一大摞,在街上逢人便拿出来请求捐款。

“为了她们走出大山,吃什么苦我都愿意。”执着的张桂梅没有放弃,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被骂骗子,被吐口水,被放狗。。。年下来,她只筹集到了一万多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在20xx年8月建成了。这是一所没有录取分数线,只要初中毕业、只要愿意读高中、只要是贫困家庭的女孩子,学校都无条件接收,全免费就读。当年9月1日,100名来自周边地区的女孩子成为女子高中首批学生。

那一束光照亮了更多的人华坪女高成立以来,张桂梅每天都会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上课、吃饭、自习、做操。学生们跑步去晨读、跑步去吃饭、跑步去睡觉—。。每一件事情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学生们开玩笑私下叫她“周扒皮”。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严峻。学生来自大山,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也不强,教学难度很大。刚开始的几届学生,有些连中考录取分数线都没有过。

在张桂梅和同亭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硬件条件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建校12年毕业10届学生,上线率和升学率都是百分之百,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全市第一,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1800多名贫困女孩在这里放飞了梦想、走进了大学,成就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人们都说,这所学校“低进高出”的背后,离不开学生的苦读、教师的苦教,更离不开张桂梅不顾生死的奋斗。

这些年来,张桂梅将自己的工资、各级政府发给她的奖金,甚至是大家筹集给她看病的钱全部捐给了华坪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社会事业,累计有上百万元。她个人没有任何财产,现在还住在女子高中的学生宿舍。但她却说:“我什么都有,我心里有学校、有千千万万个孩子。”

张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帮助大山女孩改变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无数家庭和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之光。她无私的大爱,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和一届届学生。韦堂芸老师,左脚骨折拄着双拐坚持为学生,上课;勾学华老师,婚礼当天上午还在学校忙碌;杨晓春老师,长期资助学生却从不说起......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学生,大学毕业后考取一所中学的教师,听说母校紧缺数学教师就放弃正式编制,回女子高中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打拼的黄付艳,在华坪遭遇水灾时,把自己积攒的钱首先捐给学校。

时代楷模桂梅心得体会篇3

1995年以后,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只身来到丽江华坪。初来乍到,她便放弃了进入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中心中学,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此外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设成立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抓学生学习、管学生日常都亲历亲为,一步步推动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断涌现。

1999年2月,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中共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奖给她1000元,但张桂梅把1000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

说到慈善,张桂梅这一生几乎都与慈善事业挂钩。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女孩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02年起她便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2007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张桂梅和她筹建免费女高的想法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

张桂梅表示,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她都记在心里。

为了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很重要的工作。办校10多年来,张桂梅走了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中。山区偏远、山路艰辛,很多学生的家只能靠步行达到,连爬山过去都得好几个小时。

在她的带动下,10多年来,华坪女高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发展成长。张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视角,不断摸索出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把育人当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标,走到学生心里;她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变教育背后的贫困。“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正是秉承着一颗仁爱之心,张桂梅“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

时代楷模桂梅心得体会篇4

经常能看到一位戴着眼镜、

穿着厚重棉服的人。

他,就是肖文儒,

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生产

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

从事应急救援工作38年来,

肖文儒指导事故灾难救援700多起,

助力救出被困人员1000余人!

被应急救援队员称为“定海神针”。

得知山东省笏山金矿发生爆炸的消息,

已经59岁的肖文儒,

随应急管理部前方工作组

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两条生命通道

上演了教科书般的救援奇迹!

到了现场,

肖文儒发现救援难度

远比想象中复杂:

爆炸位置离地面大概600多米,

唯一的出入通道被堵得严严实实,

如果不能尽快清理出

一条逃生通道,

井下矿工的生命危在旦夕。

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战役一触即发,

肖文儒果断向指挥部建议:

在建立逃生通道前,

通过钻孔输送给养

维持被困人员的生命。

打通钻孔这条生命通道,

就是在和死神抢时间!

可谁也没有想到,

就在抢夺生命通道的第4天,

进度最快的2号钻孔发生了卡钻。

现场死一般的寂静。

就在这时,肖文儒提出:

对进度第二的3号钻孔进行测偏。

测到五百多米的时候,

发现它已经偏离了井下巷道7.4米……

此时,其他钻孔打通巷道至少需要3天,

而人员被困已经整整6天了。

就在所有人陷入绝望时,

肖文儒突然说了一句话:

可以马上纠偏!

我已经提前调集了专业纠偏队伍,

他们一两个小时就能够到达现场。

所有人都没想到,

肖文儒超前布署的纠偏力量,

给井下的被困人员抢出了极限时间。

很快,新调来的

高性能钻机和定向技术

开始对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工作。

1月17日13时56分,

当3号钻“哗”一下终于钻透时,

现场所有人都激动地鼓掌、拥抱,

这意味着几天几夜的坚持,

终于打通了与被困矿工的联系通道!

开始敲击钻杆时,

所有人心都悬在了嗓子眼儿,

第一次敲,没动静,

第二次、第三次还是没动静,

当绝望感涌上现场所有

救援人员的心头时,

肖文儒坚定地喊:敲,继续敲!

当敲到第9下的时候,

突然传回一点点微弱的声响!

“他们还活着!”

生命通道打通后,

营养液、药品、衣物

源源不断地顺着钻孔送往地下,

被困人员通过钻孔传回来了两张纸条,

“望救援不停,我们就有希望。”

“联系不到你们我们就找不到党了。”

这两张纸条让所有救援人员百感交集!

没有什么比敲击管道之声

更扣人心弦;

没有什么比被困矿工传上来的纸条

更令人激动不已!

1月24日,矿难发生后的第14天,

主井通道终于贯通,

取得联系的11人全部获救!

肖文儒的超前预判、沉着指挥,

为这场“地心营救”中的每一步

都上了“双保险”。

然而,在瞬息万变的关键时刻敢于决断,

肖文儒靠的是整整38年来

直面生死、直面灾难的积累……

时代楷模桂梅心得体会篇5

坐谈沧桑事,慢煮光阴茶。太爷爷喜欢喝茶,每天他要都捧着他心爱的搪瓷水缸,泡上一壶茶,坐在村东边的大柳树下边,跟我们聊聊过去的故事。

第一道茶,苦中带涩。73年前,他怀着赤子之心和同村的三个朋友一起入伍,成为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的突击队员,在战场前线浴血奋战。战争期间,由于不认识字,太爷爷几乎没有写过家书,远在他乡的祖奶奶一度以为年轻的儿子已经牺牲在战场上。而实际上,太爷爷所在的六连在宜瓦战役中展了威风,成了闻名全军的“硬骨头六连”;延安保卫战,跟比自己人数多了几倍的敌人激战几天几夜,出色地完成了掩护中央机关撤离的任务。书写着满满战功的立功证书和闪耀着时代光芒的勋章背后,记录了太爷爷和战友们艰苦卓绝的战斗,也诉说着鲜为人知的牺牲。“子弹擦着头顶飞过,把一块头皮掀了起来,那时候也不知道疼,就想着怎么能把前面的碉堡给炸了”,太爷爷是极少哭的,讲自己的事情从没哭过,但是谈到牺牲的战友,太爷爷几次都落下泪来。他的讲述总是很平淡,平淡的语气中我却仿佛听到了枪声、炮声、队友的呼喊声和胜利的欢呼声。

第二道茶,苦尽甘来。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业待兴,几年后,太爷爷发挥战斗中突击队员的精神,响应国家的号召,毅然赶赴黑龙江省北部开垦北大荒,成了第一批开垦北大荒的革命干部。“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太爷爷自此扎根在贫困的月牙县几十年,将大半生献给了这片土地。受苦受累的太爷爷从不曾动过追名逐利的念头,在林场工作的太爷爷为人低调、敬业、乐观,累积了好人缘,树立了好口碑。小时候,我总喜欢牵太爷爷的右手,因为他右手的中指没有指甲,短短的,摸起来软软的,长大了我才知道,这是有一年,林场有了紧急任务,太爷爷连续工作的20几个小时,疲惫的他在用锯木机时一个不小心,手指当场就被锯掉了一半,受了伤的太爷爷立即骑着自行车去林场诊所止血,林场诊所里很多药品都很缺,就是不缺止血药和绷带,止住了血,包好了伤口,太爷爷又重新回到林场工作;现在我还是喜欢牵太爷爷的右手,摸摸那短短的、软软的手指,心里满满的都是对老一辈人的尊敬和钦佩。林场的日子虽然又苦又累,但是太爷爷遇到了太奶奶,成了家,有了三个孩子,家人的理解和陪伴也让略显清苦的日子苦中带甜。

第三道茶,清淡如风。随着退伍军人的信息采集工作,太爷爷的功绩被相关部门发现。月牙县的群众惋惜道:“那么大的战功,如果当初留在南方,早就成了领导干部”。太爷爷却说:“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不满足的?我有什么功劳可炫耀啊?”90多岁的他,在做眼部手术时拒绝干部特殊待遇;不允许儿女利用自己职务之便找工作;每年党费都要多交;决不占群众和公家的一丝好处。如今,在老旧的林场宿舍里,还时常传出太爷爷爽朗的笑声。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林场组织了重温入党誓词的活动,太爷爷再次穿上军装,戴上军徽,别提有多高兴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前,他缓缓地举起右手,行了一个庄严而标准的军礼,“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无私奉献和淡泊名利为我们一家人树立了好榜样。

“心素如简,人淡如茶”,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很幸运能见证这个时代,我很幸运成为了一名基层工作人员,融入了这个时代,我要像太爷爷一样怀抱初心、不改本色,用心沏好人生这一盏茶。

时代楷模桂梅心得体会篇6

用生命托起明天的太阳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于民族之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进一步弘扬见义勇为的精神,具有特殊的意义。生活中,见义勇为的感人事迹不断涌现。2021年6月1日,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全国优秀教师”王红旭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见义勇为篇章。

2021年6月1日18时左右,2名儿童在大渡口万发码头长江段沙滩边玩耍,不慎落水。危急时刻,王红旭百米冲刺跳江救人,倾尽全力将孩子往岸上推,在数十名群众联手接力下,2名落水小孩成功救起,他却因体力不支,不幸被江水冲走,英勇牺牲,年仅35岁。在危难时刻舍身勇救儿童,王红旭老师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人民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他的事迹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完美的注脚,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见义勇为,树立了正能量,值得我们去书写和铭记。

我在网上翻看拜读有关王老师事迹的点点滴滴。知道了他是同事们眼中爱岗敬业的楷模;是学生们心中豪爽义气的大哥;他也是父母心中孝顺懂事的儿子;是妻子心中深情脉脉的丈夫;是儿子心中高大万能的爸爸;他也是教师世家绽放的光荣花一朵,读大学时就曾留下过英雄救人的故事……唯有牺牲多壮志,王红旭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人生境界的高尚追求,用生命托起明天的太阳。这位可敬的人民教师用一颗赤子之心,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郑重承诺:作为一名教师,我渴望成为党的大家庭中的一员,愿为各族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

王红旭老师出身教育世家,秉承一家三代人热爱教育事业、从事教师职业的家风传统,传承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家训师风,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充分展现出教育世家的精神风范和至诚至深的教育情怀,塑造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他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老师,他是人民教师的楷模,我们永远怀念他。

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一定要以王红旭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学习他潜心育人、辛勤耕耘的赤诚情怀,学习他以德施教、为人师表的品格风范,学习他心怀大爱、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加奋进的精神状态,争做为学为人的“大先生”、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我们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在我校形成崇德向善、尊重英雄、弘扬正气的浓厚氛围,让榜样力量转化为全体教师的实践行动,聚力谱写教育事业新篇章。

《时代楷模桂梅心得体会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