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书的读后感最新5篇
写读后感的过程可以锻炼我们的文字表达技巧,让我们能够用更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读后感是我们将自己的思考与书中内容相结合的方式,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活着的书的读后感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活着的书的读后感篇1
?活着》中写道一句大概意思是:干尽坏事的人虽然令人瞧不起,但命都长。对,福贵就这么一个人。
生存与幸存就像硬币的正反面,可惜死去的人连硬币都见不到,更何谈幸福。而福贵命长就这么一直生存、幸存、生存、幸存………或许活着就是他的幸福。
他知道自己的错误便重新做人,他知道家珍的病重便不让她下地干活,他知道儿子是好心献血死的就没有杀死春生,与春生的最后一次见面告诫他千万要活下去,要活下去,他知道女儿有人家要便高兴地合不住嘴,他知道自己的亲人们一一离去却仍旧坚强的活着,哪怕是一辈子跟老黄牛相依为命也还是活着。
一双如何看待世界的眼睛和一颗如何运转的心,决定着活着的态度,如果时代注定活着要命途多舛,那就利用好剩余的日子,因为生命的价值不被时间所束缚;如果时代注定活着会一帆风顺,那就勇敢前行回报那个值得你付出的时代。
我们不能改变时代改变命运,但可以思考我们一路走来留下的脚印,有深、有浅、有直、有弯,这些脚印仅仅是我们的过去,一场大雪过后,我们会踏出新的脚印。活着就是对逝者最大的宽慰,活着就是对期盼者最大的支柱,活着就是崭新明天的资本。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活着的书的读后感篇2
曾几何时,我就是那位收集歌谣的旅人。
我游手好闲,却对乡村生活心驰神往。我寻,寻遍世间的每一个角落;我寻,寻遍每一条田野小径;我寻,游手好闲也期许迎来蜕变。于是,我寻着一支支歌谣,懵懵懂懂地试图理解,何为生活?何为生命?
直到那个夏天,我遇见了一位朴素的老人,向我讲述了他的故事。
原来,这位老人名唤福贵。年少时,福贵是有名的阔少爷,嗜赌成性,后而输光了家产。此后,命运便像与其开玩笑似的,接二连三的夺走了他的亲人们。如今的福贵早已鬓已斑白,只能同一头老牛共度晚年。
我侧耳倾听着,仿佛找到了什么别样的灵感,不能自已。
久久,见老人清了清嗓子,站起来,拍抖走身上的泥,又召唤起他的老牛去了。
记得有那么一刻,我就坐在原地,愣在那儿,既感叹于富贵一生的艰辛,又惊讶于这位老人讲诉时的轻松和难以置信的平缓。我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老人对自己的评价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
我似乎寻觅到了什么。
一位输光家产的败家子,一段中国二十世纪艰难暴力的时期,分明凑成了一部家庭的悲剧。可对于已至暮年的福贵而言,他更像是去欣赏一出精妙绝伦的佳剧。他没有喊叫,没有进攻,没有惶恐,没有自怨自哀。活着似乎就是一种力量,他试着忍受,于是赢下了他的世界。
一种幡然醒悟的感觉在我心中弥漫,我走着,寻着。眼前羊肠小道都像是现在的我。
路,狭窄而漫长,前方是漆黑的,看不清路的尽头,未来将驶向何方?我也忍,忍受生活的鞭策,我也享,享受生活的酸甜苦辣。清新的空气,美好的风景。我呼吸,我欣赏。机械地走着,无休止地寻着,生活束缚了我的生活。
我仿佛看到一双浑浊的眼睛凝望着我,意味深长地向我微笑。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事物而活着。路的一端似乎响起了这么一句话。
如饮甘露,如灌醍醐就是这样的感觉吧?包袱的人生,为名利,为金钱,到最后孑然一身这又何必?
我抬起头,望向前方。因活而活,为自然而活,泰然地活在当下,所有的美丽都藏在我的脚下。
几缕阳光从缝隙中照向大地,追寻着,路的前方明亮了!
活着的书的读后感篇3
生命是一个人对自我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余华
看完这本书后,我第一句就感叹:这是一个好悲伤的故事啊,这本书以一个流浪汉道听途说的故事方式写了下来。其中,文中的第一个“我”,对这个故事是有自我的评论的。这样的文学手法,我第一次接触。这样能够完整地写出这个故事,也能够自由地抒发作者的一些感触。
福贵原先是个富家子弟,却因赌博输了家产,连妻子也被娘家接回去了。好不容易妻子带着儿子回来,母亲却病倒了。为了求医,福贵被抓去当壮丁了。
几年后回来,虽然母亲已经去世,女儿也因一场高烧不会讲话,但好歹四人的小家团聚了。又因饥荒,被迫无奈把女儿送给别人。女儿逃回了家,他们再也狠不下心了。但厄运接踵而至,先是妻子病倒了,之后儿子又因献血过多死了。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勤恳的女婿,女儿又因难产去世。不久妻子也去世了,只留下一个外孙。
本还可勉强过上好日子,女婿却因工地失误丢了性命。福贵拉扯着外孙长大,却因为一个自我都不敢相信的失误——豆子煮多了——外孙被吃撑死了。就这样,亲人接二连三地去世,这样的遭际,苦不堪言。
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是解放初期前后。先是和国民党打仗,再是分田地、斗地主,还有饥荒。我看过的书也有很多是取材于相似的动荡的时代背景。这让我想起了《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同样是被社会一步一步碾压,直至毁灭。可是《活着》的结局不一样。福贵没有被压垮。最终他从集市上的宰牛户手中救回了一头老牛,并以自我的名字命名,和它一齐优哉游哉地种田,喊着逝去家人的名字,告诉“福贵”,不仅有你一头牛在犁田哦!
这样的田园生活,是甜是苦难以分辨,只觉得弥漫着无尽的苍凉。有人会问,这样“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有什么意义吗?什么是活着?活着就是你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欢乐,更能够经受生命中的痛苦——毕竟如果死了,就什么也感受不到了。
我的爷爷也出生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我小时候还听爷爷说过,当时捕来的鱼都要充公,饥荒时确实会上山挖野菜,大家都不上学。其实生活的苦难离我们并不遥远。现实中也有很多类似的“苦难”。我们不应像骆驼祥子一样被压垮,我们应当学着福贵,以乐观的心境去继续生活。
像我这样一个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并不是很了解什么叫饥荒,我也没有体会过亲人离开的痛苦。我只能在看完《活着》后,长叹一声,这真的是个好悲伤的故事啊……
活着的书的读后感篇4
刚看完余华的活着,掩卷之间又是一声叹息。很早以前就听说了这本书,却一直没有机会看,翻开的时候发现自己挺幸运,因为多年前就看过了电视剧版的《福贵》,情节有改动,电视中的凤霞还发过疯,苦根好像也没死。或许是现在的生活过于安逸,我无法设身处地的将自己抛到那样的环境中,体会活着的不易,但人的情感却是任何时候都会产生共鸣的,青年的福贵不知天高地厚,挥霍无度,败光家产,沦落为贫农。贫穷的生活消磨着他们的生命,母亲或许在对儿子的思念和对儿子“又去赌钱”的担心中离去。此后,悲惨的阴影就一直挥散不去。全书我觉得最引发泪点的就是有庆的死,从出生开始就没过过好日子,倔强,却有担当,有责任感,本应对他的未来充满希冀,他或许是扭转这一切的关键,却被无良的医生活活抽完了血(读此段时我是愤慨又心酸的不能自已),无法想象一个承载希望的活生生孩子,可以在一瞬间化身孤魂,无法想象一个父亲不仅要忍着丧子的悲伤还要瞒着无法承受打击的母亲,无法想象白发人送黑发人,却无法将这悲痛安放在逝者灵柩中长埋地下,只能刨个坑,裹着件单衣就入土。或许是我想法太幼稚了吧,总觉的作者过于残忍了一点,应该幸福的活着的人却以最悲伤的方式死去,就好像我们总希望明天可以更好,须不知最好的时光就是今朝,人生不是我们所能预测,一切却都已冥冥之中早有注定。
那头叫福贵的牛是福贵从死亡的边境拉回来的,别人说这头牛年龄比他爹都大,顶多活个两三年,福贵淡然回到自己的时间也差不多了,两三年够活了。结局苦根的死也是出乎意料的,不会说话的凤霞生了一个满嘴跑话的儿子,算是对人心理的安慰吧。这一切虽说不全是福贵年轻的过错,但他自己当年犯下的种种,最后都被他亲手埋葬。活着,对福贵而言是一份责任,尽管没有实现从鸡到鸭再到牛的重振家门的抱负,但是陪家人走过,相守家人的一生,不正是活着的意义么?
活着的书的读后感篇5
为什么要写?这种涌动的情绪,认为心灵得到的洗礼救赎,他让我思考生命意志,获得良多。时间是可怕的,生活的惯性是冷漠的,我不想忘却,更恐惧它将是在清醒认识中剥夺。
耳边依然响着《老黑奴》这首歌曲的旋律,让我有种沉迷。放却思考不要挣脱束缚。我想起了是有庆的死,心头的涌动传到了眼眶。他的死,让我恐惧战栗,是什么让人变的如此的可怕,稚嫩的童真被人心的黑暗吞噬,不留一点痕迹,依稀我能想像那清亮的声音,他跑的是多么的快啊,他的小脚丫不怕冻也不怕磕痛了,他满头大汗的笑脸是多么清亮,伴着光晕凝滞。
家珍多么让人心疼的女人,她的爱让人心动,她是谁?所有的女人都有她的影子。我的母亲,我的外婆,我的婶婶。那个时代妇女的缩影。
凤系和二喜的结合让人精神有了些许的轻松,由心的高兴和祝福。我忘不了凤喜的眼神,她的眼神中有着太多太多的渴求,但她不是有了二喜了么还有了苦根。
富贵,他的命运是谁撮成的。他得到很多,同时却又残忍的生生被剥夺。合上书本时,我沉默了许久,想什么,瘦弱的老牛前面是佝偻的身影模糊而又真实。活着本就是为活着本身。我不知道我领悟了什么,也许有也许什么都没有。起身,走出图书馆,四个小时的充实。我的嘴角不自觉擎着淡淡的微笑,周围的风调皮的在我指尖跳动,脚下的路从我身边延伸。生活的本身或许就是这样的轻快,眉梢的喜悦可以是所有人的。
富贵把于亲人之间本能、朴素、温暖的亲情寄托在了老牛身上。在苦难的折磨下不断的充实和升华,成为他活着的精神支柱。如果一天老牛死去,富贵还要活着,因为他还要为自己活着。就像作者说的那样:“人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