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方读后感6篇

时间:2023-05-02 18:04:50 分类:读后感

书籍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后感是用于记录我们读书后感受的应用文体,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强化小伙伴们对书上理论的分析,下面是吾优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朴方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朴方读后感6篇

朴方读后感篇1

最令我难忘的是小王子遇到狐狸的那段小插曲,虽短,却耐人寻味,其中也包含着深深的爱。是啊,文字这表面看上去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却并不表示字下的含义也是如此,相反则难以领会。

原来“驯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驯服,而是心灵的依偎。你是我的唯一,我是你的唯一。而在驯服之前,你就是你,一个普通人。可是如果我与你有所接触,就完成了“驯服”的第一步,你与他人有那么点不一样,然后感情与日俱增,最后就变成朋友了,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此时,你就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你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因为你,我会更加出彩,也因为你,但凡象征着你的事物我都会去爱上它们,生活从此丰富有趣。当离别时我会为你伤感,欢聚一堂时又会为你高兴。文中的小王子也是这样,在与他的玫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与他的玫瑰一起欢笑、交流,共度快乐时光,在不知不觉里爱上了,喜欢上了他的玫瑰,并对他的玫瑰尽职尽责。为了他的玫瑰,小王子付出了无数的心血,默默里陪伴着他的玫瑰。虽然其它玫瑰也很美,但却非常空虚,因为它们没有陪伴,不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更没有人爱它们,而它们也不曾爱过任何人。

所以爱不是轻易产生的,不然这样一来,爱,又有何神秘?爱,是要像小王子爱他的玫瑰一般付出的。

书中有两句话很经典,“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实质性的东西,用眼是看不见的。”“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是啊,在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吗?只有用眼仔细观察,用耳认真倾听,用热爱生活的心去体会,不是这样才能发现爱吗?爱在任何小事,任何的一切、一切皆可体会。

因为你与父母朝夕相处,始终在一起,父母为你付出无限心血,自然疼爱你,你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深受感动、启发,自然也会爱父母,于是,“驯服”就此诞生。也因为你与老师的形影不离,老师对你孜孜教导,你也会爱慕老师,而这位老师,也不再是老师了,转而代之成为你的朋友。

又如我以前有一个毛绒玩具,我非常喜欢,爱之入骨。因为它一直陪伴着我,我把它举起放下,放下举起,亲了又亲。它一直与我一块,默默地陪伴我。开始时浑然不觉,不觉自己已付出了真心与爱,只是依然抱着它,让它伴我入梦。直到有一天,爸爸怕它影响我的学习,强行将其抱走后,我才感到内心是那样的凄凉、惆怅、楚痛。

以上的例子不正是应验了,越是倾注心血的东西,越舍不得丢弃,越是花时在某事上,才将其显得更为重要。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我们因为和“玩具”在一起玩儿的时光而高兴,没了“玩具”,也失去了快乐,自然心中不甘。所以“玩具”的存在,也在于心灵的感受、付出。

谈生活,谈小王子,大同小异,爱,无处不在,只要能为之付出心血,用心去慢慢感受、体会,“真相”就会水露石出。

朴方读后感篇2

相比较周国平的其他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充满了一种来自亲情的感动和温暖。书里,一个父亲用爱与深情记录着他在世间存活了十八个月的、身患癌症的女儿的点点滴滴,包括她的一颦一笑,她的一喜一怒,她超乎寻常的聪慧,她面对病症的无知无畏,她原先散发着奶香的温热的饱满丰盈的小身体,她最后被病痛折磨的可怜巴巴黯淡无光的小模样,她留给人间的欢乐,她带往天堂的病痛……同时,书中真实地记述了拥有这样一个可爱却注定会夭折的孩子的父母要承担的凄苦、无奈、迟疑、委屈、愤怒、哀痛和绝望。而身为哲学家的周国平,书中自然而然加注了在那个特定期间,他对生命对生死对人性的慎思。然而,任何哲学、宗教、信仰都无法拯救苦难,只能活在当下。当时的周国平,只要做一个平庸的父亲,而不是什么杰出的哲学家。他的理由很简单:“我爱我的女儿胜于爱一切哲学。没有一种哲学能像这个娇嫩的小生命那么使我爱入肺腑。只要我的女儿能活,就让随便什么哲学死去好了。”

最后,妞妞无可避免地离开了世间。而她的父母,在共同经历这样巨大的丧女之痛后,各自走向自己未来的生命轨迹。在这本书新版时,周国平已经再次拥有了一个像妞妞一样可爱聪慧健康的女儿,这不是对他曾经丧女的补偿,他坦承:“妞妞依然是不可替代的,而我现在的女儿不能、不应该、并且我也无权要她成为一个替代。”“新生命的到来是我生活中的一个独立事件,与我过去的经历没有任何因果联系。”在他重享做父亲的天伦之乐时,他依然在心中最深处为妞妞叹息。

探询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在美国,它被称为中国医学人文学的重要作品,如果它能推动人类反省今日医学的非人道状况,自然是好事,但这绝非作者本初的意思。它仅仅是一个父亲对已逝女儿的承诺与怀念——写一本妞妞的书,为了忘却的纪念,用文字守住妞妞生前带来的快乐,也用文字抚慰妞妞离去的哀思,从而获得平静。

在我的想象里,周国平是个孤独的人。他说过:“如果你渴望爱,你必将孤独。”然而,他依然选择爱,爱这个热烘烘的人间,爱这世间的人和事。他的智慧不同于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是把爱当作痛苦的根源而加以弃绝,扼杀生命的意志,他的智慧是把痛苦当作爱的必然结果加以接受,化为生命的财富。”他的爱不理睬佛的指导。在《妞妞》一书中,我进而发现周国平是一个体恤的人。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他的朋友对他的不幸小心翼翼地回避着。周国平感受到了朋友的体贴与窘迫。有一天,他把他们请到家里。“什么也不用说,或者随便说些什么。”他微笑着对他的朋友说。他们沉默了一会儿,渐渐活跃起来,说着平时关心的种种话题。朋友走后,周国平感到一阵轻松。他终于把朋友在沉默中分担的不幸全部归为己有了。能觉察并做到这些,不仅仅需要从容的胸襟,还要温和的天性。因此,周国平的哲学,有着人间的温度。

朴方读后感篇3

最近读完断舍离感想很多,觉得断舍离本质上是一场修行,是一种动禅。通过收拾房间这微小的事情,去追求本心,追求那个被生活杂事埋没的自己,进而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从我自己说起,以前的我可以做出一些让人感觉很不可思议的东西,很新的东西,现在的我却因为各种忙碌,渐渐遗忘自己可以做什么。做的东西总是别人做过的,脑子的那些创意被生活打败,被工作占满,原来层出不穷的想法渐渐变得麻木。随着生活的繁琐,我不知道我是谁,我该做什么,脑子里很多想法但是总不行动,总有一万个理由给自己偷懒,让自己如温水煮青蛙般变得平庸或失败。人生很难有以前的成就感和期待感,日复一日重复的机械的活着,自己越来越平庸,失去了鲜活。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其实也就是断绝那些自己不需要的外物来干扰自己正确的方向,不给自己的人生增加很多岔路,迷路让我无法前进。人生应该是一个方向越走越深,越走越是桃源之地。从家里的杂物开始,哪些东西是不需要而因为自己一时贪便宜或者一时兴起多出来的杂物,在那里我们可能几年都不能用到。这些杂物也是有气场的,跟人一样,越是积极阳光,吸引来的正面能量越多,这些杂物一直被尘封,被遗弃在角落,他们产生的"阴",也就是负面能力越多,生活在这种环境的你难道不会被影响吗?行动起来,先从那种怎么看都不会用的开始,一点一点减少这些垃圾对自己的影响,让他们去到有用的地方,绽放自己的光彩。而你的光彩越会因为慎重对待所有物品,而渐渐产生更亮的光芒。人应该有价值,物也是,希望大家豆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不再麻木地活着。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说深一点,也是舍弃对一些事情的执念,对于我生活的经验来说,大多数时候可能是因为自己在某方面能力不好,又恰好踏上了这个旅途,就强迫自己上路,在路上因为没有获得成就感,总是三心二意,找小路,然后不断的迷路,不断的重头走。手上握着很多东西,却没有一个东西让你真正的感到成功、自信、骄傲。你越来越不自信,畏首畏尾,做事越来越随波逐流。生活之于你来说就像一个笼子一样,感觉自己在四处碰壁,碰到又缩回那个安全地带。让我们通过思考通过行动,整理出那些杂物杂念,舍弃他们,留下自己最想做最擅长的,把自己修炼得更加优秀,更加自信。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当你真正做到舍了,你会达到一种“谨守初心”的状态。人生的道路无比清晰而光明。

断舍离的关键法则有两点:

以自我为轴心

时间轴在当下

即:我现在到底要不要用它?这个”现在“可以是一段时间,也可以是一天,一个月,由你自己决定。在判断是否可留的时候,主角永远是自己,而时间是现在,是当下。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本心,都能打造出能够款待自己的空间。

朴方读后感篇4

早有听闻三毛的书撼动人心,却一直不知道选哪本作为开启她的世界的钥匙。偶然听说三毛后期文章如阴霾般灰色,于是选择了代表着她幸福生活的《撒哈拉的故事》。

书的扉页是这样介绍三毛的:“她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决定搬去住,苦恋她的荷西也二话不说地跟着去了。”我羡慕和佩服这个从骨子里就散发着一种向往自由、不畏流浪的女子,在那个年代,也就只有像她一般有丰富游学经历、却又经历未婚夫逝世的人才会选择去撒哈拉沙漠居住,凡尘俗世,困不住她。

幸好她遇到了荷西。“在这个人(荷西)为了爱情去沙漠里受苦时,我心里已经决定要跟他天涯海角一辈子流浪下去了。”三毛在《白手成家》中写道。即使三毛比荷西大八岁,荷西仍然深爱着这个不能受拘束的女子。因为与荷西结为连理,三毛的生活开始安定却又不平凡的撒哈拉生活。

她描写了在沙漠中与荷西有趣的婚后生活,就算是普通的做饭和简单的登记结婚,她都用平实而又活泼的语言告诉我们,她很幸福。即使刚到撒哈拉,他们要为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精打细算,要亲自动手布置新房时,我感受到的仍然是他们乐在其中,而不是苦不堪言。在和荷西的沙漠历险和她误戴“死果”的记叙里,那种惊魂时刻、生死关头,她都能用看似简单的文字娓娓道来,似乎这些事情都与她无关。或许她生来就是文字的驾驭者,能这样把大漠的狂野温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这样展示在大家面前,也是她的奇妙所在。

在书中,我更喜欢看三毛描述撒哈拉沙漠里千奇百怪的人。娃娃新娘姑卡,从一个快乐无忧的小女孩变成问三毛要避孕药的忧郁新娘,撒哈拉的结婚风俗实在是粗暴而不通人性。没有姓名的沙巴军曹,即使对撒哈拉威人怀恨在心,却仍奋不顾身扑在地雷上,保护了撒哈拉威的孩子,和十六年前死在这片土地上的弟兄一起长眠。勤恳而老实的哑奴,即使认识了三毛这个朋友,依然逃不过被财主卖掉的命运。还有三毛那群骄傲却又总是理所当然去借东西的“芳邻”,让她在大漠中能有更多“烦恼”,没有那么寂寞。一个让人深爱的地方,无非是有难忘的人或不平凡的经历,而三毛和她的撒哈拉沙漠,无疑满足了这两点。

如果不是荷西的意外离世,或许我们能读到三毛更多有魔力的、快乐的文字,精彩的撒哈拉生活也是因为有荷西才变成幸福而不枯燥。这样一个奇女子,一生情路坎坷,即使阅历丰富也不能弥补她失去挚爱的锥心之痛。此后,她的作品便很少能看到彩色的世界。

她的人流浪了一生,她的心也流浪了一生,若真要让我给她起一个笔名,我想,“流浪”要比“三毛”更贴切。这位流浪的奇女子,最后带着她自由不羁的灵魂,继续在无人之处浪迹天涯。

朴方读后感篇5

趁着这个短短的寒假我读了《幻城》,它不是一部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名著书籍,而是由郭敬明写的一部魔幻言情小说。是大人们眼中无用的书籍,可我仍觉得它给我带来了深思与哲理,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与体会,这是我读其他书所不能领悟的。

?幻城》讲的是一个奇丽的世界、一个真挚动人的`故事。一边是冰族,一边是火族;一边是幻雪帝国,一边是火焰之城。可让我深深折服的不是这些,而是卡索与樱空释之间那段轮回的兄弟情义和卡索与梨落之间那段仙鹤与蜉蝣般的恋情以及岚裳飞蛾扑火般执着追求爱的精神。

前世,卡索是一个因触犯禁律而被囚禁的小小巫师,樱空释是一只自由自在的霰雪鸟,可就因为巫师一句渴望自由的话霰雪鸟便用血肉之躯撞击坚如磐石的链条血洒碧空,血成红莲!今生,他们成为兄弟、成为幻雪帝国的皇子。我原以为他们会相伴一生、相互扶持,毕竟他们上一世曾生死与共。可作者没有这么安排他们的命运,而是给了他们更多的苦难。樱空释再一次为了卡索的愿望不惜一切代价宁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可是樱空释忘了一切都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了,他的哥哥卡索不仅是他的哥哥,还是幻雪帝国未来的王。一切的努力换来了他死在哥哥的剑下,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樱空释依然微笑着,只因他心目中唯一的神一一卡索又像小时候抱起了他。生命终结时樱空释说:“哥,请你自由的飞翔。”

看到这时我迷惑了,既然是亲兄弟而且可以为彼此做任何事,那么为什么不能向彼此敞开心扉呢?为什么非要闹到这一步呢?通过自问自答我得出一个结论:爱,不止是要付出还要沟通。了解彼此需要,做出恰当的举动,不要让自己的好心变成对方的累赘!

卡索是神而梨落是人,人和神之所以不能产生爱情也许是因为人和神时间不同。神拥有无尽的生命就像仙鹤而人只有短短几十载就像朝生暮死的蜉蝣。可尽管如此卡索依然决定要娶梨落为妻。你也许会说:“这没什么,正所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情之所向,金石为开嘛!”要我说的确如此,但你要想想蜉蝣死了仙鹤岂不悲伤?仙鹤生命无尽,岂不是悲伤无尽?仙鹤拥有蜉蝣的时间总比失去蜉蝣的时间要长的多啊!卡索所承受的岂不是与仙鹤一样?蜉蝣的一生是快乐的,而蜉蝣所爱的仙鹤的一生却是悲伤的,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深爱自己的人身上这样的爱我不屑!

卡索不仅是下一代万神之王还灵术高超、长相俊美、待人温和。自然招女神喜欢,其中就有一条美丽非凡、生性善良的人鱼公主一一岚裳。为了卡索也为了追求自己缥缈的爱,岚裳就像飞蛾渴求光明一样,明知道结果不是遍体鳞伤就是死亡她也依然奋不顾身!

?幻城》谢谢你,告诉了我许多……

朴方读后感篇6

平凡,才是生活最普遍的写照,才是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最真实的样貌。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广阔的世界来说,都是一粒粒不起眼的沙子,卑微、脆弱、渺小、微不足道。但同样,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人们的生与死、悲与欢、聚与散、贫穷与富有,世事的不断变迁,当把它们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时,同样也是平凡的事情。我曾以为,每个人的平凡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也将注定平凡下去,平凡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直到,我读到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

作品中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平凡的村落,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村落中的一座。作品描述的也是一个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苦大众的平凡的故事,路遥刻画出一个个人物平凡而又充满苦难的一生,衬托出了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变化无常,引人遐想,引人深思。

孙少平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全书的主线人物,他一个穷困的农村青年,然而他又是有知识的农村青年,无论是喝着菜汤、吃的高粱面馍的高中生活,还是下地务农的农民生活,亦或是外出打工的务工生活,尽管他过着贫瘠的物质生活,但是他的身上却是始终闪耀着高傲精神的光芒,你能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精神力量,物质的贫乏并没有打倒他,反而是成就了他精神上的充盈。面对歧视他忍辱负重,看到不平他拔刀相助,关键时刻不计前嫌等等,自身的物质穷困根本没有成为他道德修养的束缚,反倒映衬出他人格的完善。

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可以说是另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与少平不同,他的性格中少了一份张扬,多了一丝沉稳、成熟与内敛,当然这也是家里的长子这个身份赋予他的性格,家庭的责任与重担全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这个身份同时也将他永久的束缚在了土地与家庭之中。

一个个人物,一件件事情,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让人深刻的体会到了生活的种种艰辛与无奈,感受到了书中人物的挣扎、煎熬,以及心灵上所受的巨大创伤。但这同时,路遥还传达出了面对苦难时,人们所能迸发出的那种巨大的力量。他们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而他们身上所传达出来的这种精神,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最好诠释。尽管他们的生活是那样的平凡,但是他们的人格和精神却是伟大的。

这些人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究竟应该怎样去生活,是应该被一次次苦难磨平了棱角,最终变得麻木不仁,宛如行尸走肉?还是应该咬牙坚持,自强不息,对抗命运,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追求自己精神世界的充实与富足?答案想必是显而易见的。

人的一生不总会是一帆风顺的,苦难充斥着生活的角角落落,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不应让痛苦与磨难成为自己自暴自弃的理由,一个人可以活得平凡,但一个人绝对不可以甘于现状,甘于平庸。

《朴方读后感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