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的读后感7篇

时间:2023-05-16 12:02:08 分类:培训心得

优秀的读后感可以吸引读者去认真阅读书籍,撰写一篇读后感有助于加深大家对名著人物的认识,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新教育的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新教育的读后感7篇

新教育的读后感篇1

新教育来了,犹如晴空的响雷挟万钧之势来到了舞钢,也来到了我们的学校,听报告、读书、写感想成了新教育老师的一种标志,我们学校的老师每人发一本朱永新的新教育,闲暇之余捧起了心中的梦想细细入味。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崇高建立于对每一颗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洁心灵的理解和尊重。当教育被世俗的功利污染时,许多学校的课桌有了,精神没了,楼房高了思想矮了,纯粹、人文、博爱、----这些教育的本真被滚滚红尘淹没了,新教育就是教育的本质,是应该被还原的教育梦想。

曾几何时,年少的我怀揣着激-情和梦想,从学生跳上讲台去追寻自己的梦,也是从那一刻起,心中的教育梦想就像是被针轻轻的次过的气球,再也无力膨胀,剩下的只是日益被磨灭的激-情还有就是谋生的本能,对教育的人士也停留下来,失去了那股钻研到底的劲头,原来教育就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抄写与练习,原来心中的神圣地位也被考试蒙上了灰色,也曾深深的发问是什么改变了教育?还是教育改变了什么?所幸的是在内心的希望并未完全破灭的时候新教育来了,感谢朱永新的新,感谢新教育的新,正是一个新字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曙光,是我自己找到了方向,正如新教育人所说的那样,坚持上路,就会收获奇迹,就会遇到庆典。为了心中的梦想,只要学生得到的更多一些,更全一些,更高一些,更美一些,我们不是也会笑得更灿烂一些吗?又有谁会在意那庆典是否隆重呢?

走自己的教育之路,圆自己的教育之梦。

新教育的读后感篇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而习惯培养恰恰是新教育的每月一事教育活动之一。“新教育从这儿出发,新教育从这儿起航”,让我们以行动的召唤,让来访者努力加入新教育实施言之中。作为新教育的践行者,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高呼,没有理由不加入新教育实验。只有行动,才有收获,只要努力,总会遇到生命的庆典。

新教育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营建书香校园。让全体师生在浸满书香的校园文化之中不断前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建设,而精神文化的灵魂就是要设计能体现学校特点的校训、校风,以充分显示学校办学思想和校园文化特色。

守望新教育,让梦想成真。旧教育就像一个圆,不过它引领我们向内看,过于注重分数,所以看到空间能越来越狭窄;新教育也像一个圆,不过她引领我们往外看,注重孩子自身的发展,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广袤的世界,一个意境深远的未知宇宙。新教育是一项细致而长久的工程。需要通过一代人去影响另一代人,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固步自封,一定要学会等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儿童就像花儿一样,需要慢慢培育,精心付出,静待花开。

新教育让我们懂得了“教无定法”的道理,这是历史的传承与扬弃。新教育不求什么高深理论,不求无懈可击的理论体系,而是强调:行动起来,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成就自我,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此,学校把走进新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优先地位,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学校注重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促使自己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化。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在反思中发展,多思多益,常思常新。在这个过程中,使教师逐步具备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形成创造性的见解,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

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校长,我开始在新教育的大道上行走,如饥似渴的阅读新教育理论。新教育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整洁的校园环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良好场所,而且从侧面折射出学生爱护自身学习环境的程度。学校作为育人的主要场所,良好的人文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上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促进学生自律、自强、诚信、创新。“自律、自强”是学生做事的基础;诚信是学生做人的前提;“创新”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先决条件。

守望新教育,让老师们、同学们一起行走,共叙“每月一事”。学校德育工作从养成好习惯,培育好品德开始。学校德育处成立了德育特色研究领导小组,按照每月计划,推行每月一事,开展德育讲堂,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习惯。例如:三月份确立了“文明礼仪月”系列活动,四月份确立了“红歌传唱,唱响未来”等专题每月一事活动。活动具体从一日生活常规入手,抓实常规,抓实管理。少先大队分别开展了“红领巾在行动”、“古镇文明小导游”、“特色书香班级评比”等等。以缔造完美教室为抓手,实现“缔造完美教室,共建理想家园”双提升,让新教育落实到学生行动之中。学校还积极开展了“优雅班级”、“优雅好少年”系列评比活动,让每一间教室成为师生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尹艳平老师的“太阳花”班、杨阳老师的“心梦班”等“完美教室”里师生们共同创造着“幸福晨诵”、“亲子共读、共写读书笔记”、“亲子合作读书分享会”等系列活动。在班级文化共建中学会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尹艳平老师的“太阳花”班,老师和学生一起开展“阅读存折”系列活动,和孩子们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和幸福。学生陆雨蒙说:“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和我们一起生活,一起读书,和老师们在一起真好!”。尹艳平老师的“走进新教育整本书阅读比赛”在新沂市乡村教育家演讲年会中荣获一等奖,她也迅速成为乡村教育家阅读团队主持人,从一名乡村教师迅速成长为新沂市乡村教育家骨干教师。

新教育是实现乡村教育快速成长的一条主要路径。良好的育人环境体现的是对和谐美的追求,在美的环境中培养人格和提升境界。学校布置了画廊,各班教室门前有班风、班训,教室内设制小书架、阅读平台,有阅读建议、名人名言等,浓郁书香氛围的校园,学生会被读书的气氛所感染,产生读书的激情,萌生读书的欲望,让教师、学生通过阅读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荡涤自己的心灵,从书籍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学校积极开展读书竞赛活动,通过黑板报、手抄报、征文、演讲、故事比赛等以及读书主题活动,促进读书活动不断深入开展,为学生提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促进读书活动不断深入开展。通过每天一次五分钟的课外阅读自由演讲,每天午间20分钟“诵读经典”主题系列活动,每周一次的班级读书活动和每月一次的年级组主题读书活动,为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一是“营造书香校园”“缔造完美教室”,为师生输送丰富养料。二是“构筑理想课堂”,为师生的生命成长书写传奇。三是以学校德育项目融合“推行每月一事”、“家校合作共建”,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亲子共读分享会上,学生家长刘昌先生代表发言,同时提出了家校共建的可行性建议,他当场给我校捐赠图书100余册,希望孩子们快乐阅读、快乐成长,受到了与会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新教育强调:“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学校从实际出发给孩子搭建成长的舞台创建《青溪文学社》,设立《青溪文学》报。在学校建立学生阅读实验群,对优秀学生作品,及时给与发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学校长期坚持将阅读教学纳入日常教育之中,追寻新教育,播下成功的种子,收获明天的希望,静待花开。

新教育就像一株婷婷玉立的荷,出淤泥而不染。新教育渐入“清水出芙蓉”教育佳境,越走越美,越走越幸福。而高考高升学率等是对新教育的额外奖赏,是对成功教育的回报。新教育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教育之爱,永恒之爱。放开手,孩子会越走越远,走向更大的成功。

是的,每一个努力过的日子都不曾辜负。相信新教育,她是种子,在风的作用下,传遍大江南北,神州大地;相信新教育,她是播种机,时刻在耕耘;相信新教育,她是宣言书,她用她深厚宽广的无私的爱,向世人宣示着她的爱的理念。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以人为本,深入探索,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就能在特色活动创建中,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种事业,教育是理想化的追求,教育充满了诗意,充满了灵性!面对教育事业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将把农村小学特色化建设、规范化建设持久、深入的发展,创建农村理想化乐园。相信教师,相信学生,相信家长。守望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有谁能够抗拒?守望新教育,和新教育同行,真好。

新教育的读后感篇3

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

自己的职业是老师,因此“理想的教师”也是让我特别关注的部分。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学习。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习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我爱我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某一天一个学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儿子,要是自己的儿子割破了手,我会怎么样?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学生也觉得你真的是很关心他。以后不管他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找你诉说。师生关系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爱。所以说只要肯爱学生,就会换来更多的爱。

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接受信息的途径非常多而新潮,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第一阶段的逆反心理很强,经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对于个别学生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重视学习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时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赢得尊重,赢得信任。

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

新教育的读后感篇4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觉得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新教育的读后感篇5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一直以来,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醒我们青年教师在工作之余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充电学习。只有读书,才能拥有源头活水;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智慧。

假期里,我潜心研读了朱永新写的《新教育》一书。读后,感觉一种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带我缓缓上升,我感觉自己站得高了,视野更开阔了。经过反复阅读后,我才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新教育?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新教育首先是一个变革的梦想,一种成长的激情。提倡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也是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完整体现。

新教育实验有一些基本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最最显著的特点是帮助教师层,新教育的六大行动,就是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双语口才训练、建设数码社区和构筑理想课堂。这六大行动,意在推动整个的数字教育推进,推动教师的成长。

朱教授说,新教育实验初始阶段的理念尚未形成,但他相信实践出真知,也出理论。事实上,他一刻也没有放松过新教育实验的理论构建。现在,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已经形成。这些理论不但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而且呈现出思辨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朱教授认为,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新教育实验的目标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是“行动”,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朱教授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朱永新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他说,他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教师、做教授。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朱永新对精神的作用高度重视,甚至有点儿夸大。他认为,死人与活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死人的精神不再存在了。他说,有的人虽然活着,但精神不行,生不如死,与死人没有什么两样。这正应了诗人臧克家的一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诗人虽然另有寓意,但朱永新却借此说明精神的重要性。重视精神,就要让人们不断地感受成功,从而不断地相信自我,不断地挑战自我,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朱永新说,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就是卓越。企业如此,学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去年美国的《时代周刊》评选了世界上九大新兴科技城市,苏州是唯一入选的亚洲城市。那么,能说苏州就是亚洲最好的城市吗?当然不能。但苏州有它的特色,它是一个把传统和现代结合得非常完美的城市,它有一体两翼的城市格局,又有2500多年的文化底蕴,是外商投资的聚集地。学校也是这样,没有自己的特色,是谈不上辉煌的。

“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朱永新认为,如果说当今的教育对人的问题已经开始关注的话,那么,真正对于人类的问题,对于人类的命运,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延续,对于文明的进程,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文明有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或者说在我们这一代教育者的手里走向衰落。我们经常说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要想让我们的孩子、教师能够真正地融入社会,真正地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就要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他认为,阅读中外名著是对话的最好途径之一。

真正的教育就应该像新教育,让孩子们快乐地读书,健康地成长,关键是培养孩子的兴趣与习惯,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真正的学习不是在课堂里学到的知识,而是今后的学习的能力与阅读的习惯。

这本书读完后,面对着新的一轮的教学,我又有了一股子大干一场的劲头。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的可爱,每一节课都有收获,每一次与孩子的交流都是那么的开心。当然也有课上得不理想,孩子调皮捣蛋、不认真学习的时候,但那时的自己总有更多的耐心,面对挫折的勇气和跌倒了爬起来的力量。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崇高建立于对每一颗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洁心灵的理解和尊重。当教育被世俗的功利污染时,许多学校的课桌有了,精神没了,楼房高了思想矮了,纯粹、人文、博爱、————这些教育的本真被滚滚红尘淹没了,新教育就是教育的本质,是应该被还原的教育梦想。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和孩子同行,一起去晨诵,一起去读,去写,去绘,一起去融入诗歌,融入童话,融入每一个课堂。在路上,我们收获着喜悦,收获着幸福。

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相信孩子,相信老师,相信家长,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

新教育的读后感篇6

走进新教育,新教育是什么,新教育怎么做,学生是什么角色,教师又需要担当什么角色,一堆疑问在心头。

读了朱教授的书,我们才明白了,新教育是在原有的教育基础上进行改革开启一段新的教育实验,对于教学一线的老师来说,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学生能够学会知识,学以致用就是最棒的。然而新教育注重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让学生拥有一颗博爱敏感的心灵,重新塑造他们的精神蓝图。

120年前教育家雷迪创建了第一所新教育学校,那是一个新的起点,强调学生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教育是兴教育,给中国教育带来兴旺的教育,不在注重分数,从前的单项教育,片面教育,漠视人的心灵成长教育不复存在。从教六年,作为年轻教师,仍然要坚持探讨怎样的课是一堂好课?作为年轻教师,经常有所谓的公开课,从中发现自己的得与失,新教育告诉我们,公开课不是一节表演课,而是每堂课都能呈现活力,每堂课都有公开课的课堂话语,不再仅限于对某节课反复演练打造,而是所有的全部的都能公开。至此想到从前每次听课培训都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受,哇,原来这节课还可以这样执教,原来过渡语可以这样表达,原来表扬学生可以那样鼓掌......种种细节让人收获满满,也幻想着自己执教某节课的时候可以自然洒脱,沉稳大气。后来每次都会练习使用课堂话语,练习自然微笑,练习不紧张,无生课堂,有生课堂,收获的都是经验感悟。

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几个重要的场合,家庭,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不次于学校教育。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无论是为人师,还是为人母。都需要学习教育的新观念。新教育一书当中还提出了新父母学校的核心理念:学校应该成为学生、教师共同成长的地方。家庭、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的最重要的两个场所,家长与教师应该是同事关系,家庭要与学校一起共同承担学生的知识进步、人格塑造、情感培养、意志养成以及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责任。国民素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具有坚不可摧的力量,也是国人为之自豪的信仰,父母的发展对孩子的精神风貌具有长远的影响。实现新教育,共同努力。新教育是一条宽阔的大路任我们走远。

新教育的读后感篇7

曾有人这样说,一个失职的医生,他毁掉的可是一个人,甚至可能会是一个家庭,然而一个失职的老师,他毁掉的可以是一代人。可见,教师身负的重任。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最近,我读了知名教育家朱永新的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

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要成为一名教师,不难;可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却是很不容易的。

本书对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都作了深度的阐述;同时对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及父母也作了形象地勾勒。伴随着书中描述的教育理念,我仿佛飞翔在一个崭新的世界。

“理想的智育应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我十分赞同这一点,理想的智育不能狭隘理解为成绩好就行了。它应该与德、智、体、美、劳融为一体,它不但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有着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教育、求真信念的塑造、审美情感的熏陶、坚强毅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训练等。

试想,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成绩好,其他方面都不行,这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吗?现在的孩子已俨然成为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已习惯了接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不懂得回报和感恩,缺乏动手能力和受挫能力,在与别人相处时处处表现出的斤斤计较和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这些情况,如何改变,如何在有限的教育空间有效实施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书中还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

营造书香校园,大量阅读书籍。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这也正好和我校所提倡的读书活动相吻合,大量的阅读确实会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提升师生们的人文素养。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而吸引。是啊,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教育悲剧的产生往往缘于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这才真正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每一个学生的成功。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

因此,我认为,转变“后进学生”的关键是帮助他们树立其学习的信心,使他们和优秀生一样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正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习惯、智商、学习成绩等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是一个个有着自己想法、思维的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和富有新鲜感。

当然,加强德育还有必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去,我们经常把学生的品行问题和心理问题混为一谈。两者固然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毕竟还是不一样的。

《新教育的读后感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