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教学争质量心得体会优质5篇
当我们经历了不同的事情后,我们才能写出自己真正的的心得体会感受,心得体会是可以把学习或者生活中的主观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应用文体,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比教学争质量心得体会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比教学争质量心得体会篇1
3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在上午,通过听取二小的刘老师和贾老师的示范课,使我明白了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把当堂问题正确处理,怎样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纠正,使学生不在出错。下午,听取了田校长和各位老师们的经验介绍从中学习到很多关于数学教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及方法,尤其在考试技能方面感受颇深,之后教研室孙老师做了全县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分析,结合具体题目向各位老师作了详细介绍,还通过数据和图表让每个教师清楚地看到全县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情况,更让我了解了自己所带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听完后受益匪浅,尤其是听到我所任教的六年级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31分时,更是让我诧异,同时更加坚定了我认真研读教材,牢牢把握教材的决心。
今后教学中要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布置采取分层布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作业内容,减少不完成作业的人数,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作业,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针对学生的马虎、不认真,要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在这个错题本中记录每一次自己做错的题,每一单元结束后自己总结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审题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准备相应内容的口算题卡和计算题卡,每天进行口算练习和计算练习,为了更好的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学生的
生活实际贴近,把数学问题转化成相应的生活中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在教学中认真读题,反复读题,把自己的朗读能力在读题中展示出来。
3、重视教材、用活教材,用好教材,要认真研究教材,对不同的题型举一反三,让学生真正掌握每一种题型的方法,从而解决数学问题。
总之,教学质量分析会既是对上学期教学工作的总结,又是今后课堂教学工作的指导。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引领下和自己的不断努力下,我所任教的班级教学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
比教学争质量心得体会篇2
我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教学的研究是否深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为了保证新课标的落实,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评课;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讲、听、评中推敲得失,完善自我。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了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提倡自主性学习,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以下是我结合平时的零星思索得出的几点体会:
一、改变心态,转变自我角色。
“教育的一切都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是师生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尊者”,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为此,教师要不断反思自身的行为,积极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关注学生和接纳学生,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二、关注学生,唤醒自我意识。
多半学生缺乏自我意识,没能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一直属于“盲从”地位,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需要教师善于“体察下情”,抓住每一件小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当学生从教师的目光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才能充分意识到“自我”的存在,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教师应从学生出发,关注全体学生,在课上既要关注一些积极的参与者,还要重视那些被动参与者,并通过积极的观察、思考和有效地挖掘,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建全法规,改变评价方式。
多元评价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以呵护孩子的自尊为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批判地继承原有评价体系,建立起课堂规则。比如说,倾听的规则,守信用的规则等等。评价是门艺术,不是一味地说“好”,也要有相应的“惩罚”。不过,这种“惩罚”要以“爱护”学生为出发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并在恰当的时机给出。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比教学争质量心得体会篇3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习题至关重要,习题的设计、给出与求解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之一。
一、设计启发性的习题
数学知识,既有它的阶段独立性,又有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老师的责任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结论,而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来掌握获得结果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新旧知识衍接的地方精心设计思考性的习题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积极思维,主动地找出答案。
二、设计思考性的习题
在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关键处设计习题,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后正确地掌握知识的实质。生很快掌握了这堂课要学的新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习题时,应该根据学生心理,年龄以及他们的学习实际,既不偏高,也不偏低,否则不易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出深浅难易,范围大小都恰如其分的,具有思考性的习题。
三、设计灵活性的习题
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自觉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形成能力,关键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知识,只有理解的知识,学生才能牢牢掌握,才能使之运用自如。通过这样一题多练的方式,向学生提出进一步探究的习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钻研,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新知识,解决新习题的能力。
四、设计适度型的习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习题是否适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敏捷性。这里所说的适度,就是指设计的习题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认识规律,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发展。如果教学每节内容都能设计出适度的习题,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思维的积极性也就会自然产生,教师再辅之以恰当的启发点拨,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也就会越来越敏捷。教学中,经常听到有的老师埋怨学生“笨”,思维迟钝,脑子不开窍。其实,这与教师教学时提出的习题有关,或启而不发或发而不着边际。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有个别学生确实存在着智力差异,但是,教师这时首先应冷静思考一下,设计的习题是否偏离了大多数学生的认识实际。
这样设计的习题既照顾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回答踊跃,激发了学生思维,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五、设计比较型的习题
人们认识事物是从区分事物开始的,而要区分事物,首先就得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没有比较,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不可思议的。求同思维就是从已知的各种材料中,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性的知识,寻求习题的同一答案。从求同思维能力的形成过程及规律来看,比较型的习题,与培养学生求同思维能力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求同过程是从彼此相关联的大量具体材料中归纳出规律性结论的过程,从各种材料中寻求共同点的过程。因此,设计一些比较型的习题,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同能力。
六、设计互逆型的习题
学生思维的发展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判定一个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还应该考察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灵活还是不灵活。我在教学每一节内容时,除了向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正向思维训练外,还不失时机地设计一些逆向性的习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会学生从一个习题的相反思路上去思考,或者从一般思路的相反方向去思考,探求解决习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的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的发展相互促进。
七、设计联想型的习题
人类的创造活动,往往离不开创造性联想。心理学家认为:把不同事物联系起来思考,是人类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方式,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创造性联想就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过程,各种不同属性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想,如类比联想、化归联想、数形联想、反向联想、因果联想等。教学中如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根据所授内容和课型要求设计联想型习题,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联想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设计联想型习题,可以给学生插上遐想的翅膀,可以诱使学生步入解题成功的殿堂,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灵活,更具有独创性。
八、设计开放型的习题
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能力的同时,不要忽视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思维,就是不墨守成规,寻求变异、伸展扩散的一种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设想,大胆创造,标新立异,独树一帜,随时注意多方位思考,变换角度思维,使他们思路开阔,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的心理状态,通过活跃的思维达到求异、求佳、求新。教师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习题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习题的能力,同时设计一些开放型习题,通过寻求习题的结论或条件或某种规律,来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习题的设计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能激发思维的、有挑战性的各种习题,就能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坚持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精心设计习题,加强思维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习题和解决习题的能力,数学的教学质量就一定会得到全面提高。
比教学争质量心得体会篇4
实现教学质量切实提升,要强化“四个意识”:质量意识、目标意识、课堂意识、合作意识
一、质量意识: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也是学校最亮的金字招牌。是一个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教师赢得社会地位和受人尊敬程度的最大资本——有作为才会有地位。没有好成绩一定不是好老师,只有好成绩也不算是好老师。我们关注考试成绩,但是要有底线,不能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为代价。
1、抓习惯就是抓教学质量。改变人生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习惯。
2、抓班风就是抓教学质量。风气就是空气。
3、抓家校共育就是抓教学质量。
二、目标意识:
三组人从同一地点出发步行向十公里外的三个村子的故事。启示:当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相距的距离时,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加强,人们就会自觉地克服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谋全局者不足以某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长远目标划分成阶段目标。
2、切合实际,精准分解。目标源于实践高于实际,既有可行性又有挑战性。
3、咬定目标,全力以赴。发扬钉钉子精神。
三、课堂意识:
(1)课堂教学是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
(2)力量用在课内,一分一秒也不放过。
(3)统筹兼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正确的事比准确地做事更重要。评优—点拨,补差—雕琢。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曾国藩的故事)。后进生转化决不能单纯的强调智力因素,要充分利用各种非智力因素,让学生的学习动机、意志力、习惯、信心、对进步的追求和坚持,处在最佳状态,这样才有利于尽快地缩小和弥补智力水平的差距,正所谓扬长避短。课堂效率=注意力集中时间x注意力集中度。
四、合作意识:
加利福尼亚大学用6只猴子(分三组)做的实验,给我们的启示。不会有完美的个人,只会有完美的团队。
1、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构建完美团队;校本教研、班本教研,研讨平台。
2、凝聚合力,以团队目标为载体,激发团队潜力;
3、要有必胜信念。没有退路就是胜利的路——任正非。
工作是什么?工作既是为了维持人们的生计,又是为了实现人生的意义;既是为了赚取工资薪金,又是为了得到赞誉和认同。简言之,工作是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一种渐渐死去的方式。
让我们以“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松不得”的责任感,“停不得”的使命感,一鼓作气……
比教学争质量心得体会篇5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个初中教育工作者怎样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以满足广大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呢?反思过去,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以本为本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一向忠于教材,坚持并坚信“以本为本”,因而导致一些教师在课改中,依然把教材作为“权威”,视教材为“圣旨”,小心翼翼地按教材的要求去教,唯恐出错。
二、课堂教学就是在演绎教案
现阶段,绝大多数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还是不折不扣地执行教案或完成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依然视教材、教案为“圣经”,教学活动仍然是老师完成知识传授而不去顾及学生独特情感和观点的“独角戏”。
三、忽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许多教师的课设计得很好,可一上起课来却不那么得心应手,效果差不说,还常常完不成任务。究其原因,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当属“罪魁祸首”。学生上课太自由化了,坐没有坐相,站没有站相,想看就看,想读就读,想说就说,甚至想闹就闹有的教师说,这是为了尊重学生,体现“学生为中心”,体现“自主”。我想,规矩还是要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