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8篇
要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内心的想法,心得是很好的表达方式,心得体会的写作是可以让大多数人有一个很好的前进动力的,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篇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是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提高觉悟的活动。根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学生受完普通教育要上完一万余节课,一名小学生有90.48%的时间是在课堂教学中渡过的,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课堂教学的成败也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客观依据。尤其在当前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广大教师在数学教学改革第一线所遇到的:“想改,但不知怎样改,渴求具体改革措施和方法”的实际状况,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任务,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精心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我们必须掌握下述三条主要的课堂教学规律:
一、高效课堂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整个活动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活动的个体直接参与下进行的。两者是一个双方共同活动的双边活动。师生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互为主客体的辩证关系。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能否遵循这条规律,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课堂教学最优化就在于教师能否紧紧地把握住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得到充分地发挥。为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实践中始终朝着优化教与学的关系,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目标努力,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取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学会中掌握会学的本领。三、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重点应解决“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重点应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索之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活动过程。通过学习使我们逐步认识到:目前广大教师之所以极为反感教学观摩活动中存在的“表演课”、“假课”课堂教学所出现的形式主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没能遵循“动态发展”的这条规律造成的。为此,我们要求进行课堂教学最优化研究必须要遵循这条规律,在具体教学实践上要体现在知识内容方面完成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的转化工作;在情感方面完成由要你学转化为我要学的具体工作;在能力方面完成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工作。由于在最优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坚持了这条规律,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问题,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更为扎实、具体了。
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篇2
在我们学校从去年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以来,我通过对高效课堂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深切地体会到,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又使我体会小组学习是髙效课堂上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通过学习小组来组织完成。要想有高效课堂小组显得很重要。所以我在校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1+345”的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以下的体会和反思:
一、高效课堂重视课前的备课。
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流程是:预习导航、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升华、练习反馈五个重要环节。那么我在备课中就抓住这五步去备课。
(1)认真确定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在备课前,我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把我校的教学模式三种教学方法预习、研习、练习,和四种教学行为倾听、自主、合作、展示贯穿始终。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培训学习小组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说高效课堂建设的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了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我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就采用以下六种措施: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第二: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在对小组长的培训上,我就亲自召开小组长会议,明确小组长的责任,并为他们提供实际有效的方法指导。每班每组都专门准备一个小本子让组长登记小组同学的预习情况和交作业、评价的情况。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温暖。第三:给小组长加“自助餐”。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自助餐”应注意的问题:有例题有规律方法总结有针对性习题有答案;量上由小到大;对小组长的学习效果要有检查评价,这实际上锻炼了组长的自学能力。第四一定让数学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小组的组长,这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第五: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小组长。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努力,在当前学生绝大多数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也就属于其满足更高层次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这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内部动力和源泉。第六:定期召开的小组长培训会,给出小组长一定的时间交流小组管理的经验或心得体会,每班评出优秀小组长(一般为一周中的优胜学习小组的小组长)。
三.在实施高效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学生也一度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现象:
(现象一)这一段时间学生运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总是一节课40分钟只能完成五环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一课时导学案需要2—3课时才能完成,就是这样周检测反馈回来的成绩还是很不理想。全班五十多份作业,正确率仅百分之七、八十,单因为计算顺序不正确和书写格式不正确导致错误的就各占了百分之二十,其它因学习习惯不好导致错误占约百分之十……
(现象二)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只跟在别人思维后面走,没有自己的见解,另外学生为了重点展示某一知识点,只讨论这一个知识点,而对其它知识点探究较少,如何兼顾所有的知识点呢?小组合作探究如何做到“优困兼顾”、“生生互动”?
(现象三)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很多学生还不会利用导学案,没有预习促使第二天的课堂上现预习,从而耽误了时间。还有的学生不会预习,走马观花看预习,不能动脑想问题、做一做。还有的学生就是学习上的懒堕,学习的态度问题等等。我反复思考发现,出现这些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这种新型模式学习下,我的评价跟不上、学生的不适应等等,最关键的还是导学案编制的实用性和教师的引导上出了问题,另外在五环课堂展示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生的说,学生眼高手低,从而导致了诸多问题。
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篇3
通过对高效课堂有关内容的学习,我懂得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我认为,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从高效课堂的理论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读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三、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的难易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提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反复追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灵性。
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篇4
4月20日和21日,南通市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专题研讨会在海门市通源小学举行,我认为这次活动中所展示的数学课的的最大亮点是“有效的小组合作高效的数学课堂”。在以往的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常常看到为了追求合作形式而合作,或者一个问题学生无人举手,赶紧小组合作,把合作学习当成了课堂的“避难所”。这次展示的几堂课不仅仅是几人围坐在一起上课这种形式上的小组合作,而是老师们都注意把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真正需要合作学习的时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如何把握时机,让学生合作学习更恰当,更有效呢?下面我想以几节观摩课为例谈谈小组合作学习。
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在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时,巧妙地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认识几分之一》这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教学难点是使学生理解两个以上的物体占整体的几分之一。丁冬梅老师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引导学生认识4个桃的之后,为了引导学生认识8个、12个桃的,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要求分一分;再让学生说一说分的方法、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桃的过程,有没有什么发现;最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桃子的总数不同,为什么每只小猴分得的桃子数都占总数的?通过组内操作、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应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来分,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占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这样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帮助学生克服了难点,为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二、动手操作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同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丁冬梅老师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认识8个桃的、12个桃的时,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再比如曹晓丹老师在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这一课中,对“人民币可以怎样分类”这一问题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思考、讨论、操作发现可以有三种分法:按材料分成硬币和纸币;按人民币的单位分成元币、角币和分币;按数字分,把数字相同的分为一类。
三、探究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一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学习的。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渗透转化思想,使学生能利用旧知识,自主推导出新知识。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同成功的良好品质。例如在徐凤坤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虽然课前学生根据老师精心设计的预习单进行了预习,但在课堂上还是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展示、交流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并且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教学中一些“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而一个学生的思想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全面地去思考,这种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刘耀兵老师在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蓝花的朵数是1份,但朵数未知,红花有1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刘老师先让学生猜猜蓝花是几朵,在练习纸上画一画、圈一圈;再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注意收集不同的想法;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发现蓝花的朵数可以是1朵、2朵、3朵、4朵、6朵、12朵,红花的朵数依次是蓝花的12倍、6倍、4倍、3倍、2倍、1倍;再比如丁冬梅老师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上,教师设计了“如果有6个桃子,可以平均分给几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这一开放性的问题,也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通过讨论、操作发现有3种不同的分法: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
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学习中共享智慧、互相启迪,有效提高学生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学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适时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也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教师的精心备课准备,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行为习惯养成:包括读、写、说、听等各种习惯养成,要求教师在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只要会听讲、会学习了,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会思维,因而思维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掌握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学中,特别是大班额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嫌麻烦,而只是照本宣科,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设计课堂教学时我们会首先对于某些问题进行预设,预设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但千万不要把课堂的学习预设的满满的,不留一点余地。在老师提供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设置的问题空间符合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如果学生没有预设生成,比较好的选择就是给他们时间,有时学生没有回答并不代表结果是0,只是在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型,或还未与原有经验建立连接而已,这就需要时间。教师在教学中要舍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机会绽放智慧火花,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要相信学生:我们给学生一个天地,他们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
六、及时评价,及时反馈
及时的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这里的评价主要包含有“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两种形式。一般在课堂让学生先发表意见,集思广益,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评价就像一根指挥棒,应努力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都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思想更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如,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等,都先让学生之间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若同学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讲解。特别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地评价。陶行之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就只一问”。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多数是有问题不敢问,据我调查,学生不敢问,主要有两个怕:一是怕问题浅,同学会嘲笑;二是怕问题偏离方向,老师责怪。对此,我鼓励学生多提问,适当给予奖励,这样一来,学生果然提出的许许多多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而且问题当中有些是学生的困惑,有些也正是代表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老师再加以引导、解释,往往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七、走近学生,改变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是最不容易把握的部分,许多合作学习由于教师没有有效的调控而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小组合作,这就需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合理调控。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学生的操作,学生往往也比较感兴趣,积极性很高,但是有的时候操作的效果总是不理想,教师虽然在操作前进行了指导,但这是不够的,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差异也就更加明显,或许有的学生一听就明白的操作,有的学生却无从下手,或是根本没有听明白,这时候除了小组之间的合作,教师也要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成为他们操作的引导者。
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还要有效调控整个学习,有的小组在合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不和谐的地方,教师要走近学生及时协调;有的学生没有全身心投入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走近学生,及时提醒;有的学生早早完成了合作学习的任务,没有事情可做,教师要走近学生,引导他们的讨论向纵深发展。
回想课堂,有时学生动起来了,大多数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我要立足本土,因地制宜,不搞形式,精心备课,让学生们的潜能在课堂上超常的释放出来,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的灵感生发出来,课堂精彩起来!
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篇5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关键领域和中心地带,课堂是师生思维激荡的高效平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问题理应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它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成败。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基于为了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考量,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落实新课标,树立新理念,开拓新思维,研究新方法。
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高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高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高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因此,在落实课堂教学目标,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坚决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八种关系:
1.处理好目标与过程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心中有目标,教学不跑偏。没有正确的目标,教学准备及教学的开展将是无效的。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课堂教学的所有活动和全过程都应当一以贯之的为之服务,而不能跑偏。但课堂教学过程不是对预设教学目标的机械执行,而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因此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等实际变化情况,对教学目标、内容及活动进行及时、准确、合理的调整。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又要适时调整、灵活应对。
2.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新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就是要通过课程的变革来实现学生学习的变革,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地方,并非教师表演的平台。现代教师要变我讲你会为我导你演,由台前表演变幕后策划、执导。课堂教学要由注重教师的教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转变教学方式,改变那种以教师的探究代替学生的探究、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活动的弊端,真正把课堂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本属于学生的思维过程还给学生,把本属于学生的读、写、思、研还给学生,从而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指导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和谐地统一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高效教学既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是充分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提高教学的高效性,在实践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精心预设,为各种可能的生成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高效生成要立足文本的重点、难点进行。第三,教师是课堂智慧生成的启蒙者、引领者和促进者。机智地对待课堂中的动态生成,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
4.处理好生活与课本知识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本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领生活,回归生活。构建以实际生活为基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支撑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追求。高效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教材,从生活问题创设教学情景,从多元的生活问题解决教学难题,在生活化的教学中实现课本知识与生活的水乳交融。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掌握课本知识,激发语文课学习兴趣。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是培养能力的钥匙。
5.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实践是理论产生的源泉,是使理论之树常青的动力,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语文教学中的写作部分与社会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密切相关。进行写作教学最不能回避的是社会现实、热点问题。要让新闻热点成为作文教学的恒温点。课堂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巧妙的运用新鲜素材,创设学习的情境。情境问题要有探究性和深刻性,要让学生有思维的深度,有讨论的价值,有探究的空间。教学活动中师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共同探究,收获知识、提高能力,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理论联系实际的写作课,能把握现实性强的社会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理解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6.处理好教学与教材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高效教学的特征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只有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用教材教要在研究教材、把握教材上下大功夫。要构建高效课堂,首先就要多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教材,要多看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经典文献和理论文章,再造教材。只有对教材的理解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对相关内容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在教学中居高临下,驾轻就熟、旁征博引、游刃有余,才能根据内容的要求,选择典型合适的案例资料,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课件。
7.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师生在人格上、情感上、法律上、真理上都是平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人翁,二者应当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双向交流关系。专制的教材,专制的教师,专制的教学方法必然培养出专制的学生。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当提高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用民主的方法进行教学。做到师生以诚相见,平等相待,共同协商,一块参与,同时要尊重学生,关注个性,理解差异。
8.改进学生评价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必要的、及时的、准确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疑释惑、激励教育的功能,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改变那种简单的肯定、简单的否定、简单的重复与概括的评价方式,多注重从学生认识、回答、发言、表演等对问题解决的意义和价值上去评价。坚持鼓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原则。灵活运用自主性评价促反思,激励性评价注活力,互动性评价导异化,过程性评价促发展的评价策略,使评价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同步进行,使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新理念,研究新课标,开拓新思维,落实新课改,就必然会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当然,高效课堂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话题,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也应当是教师工作的中心,因而需要我们作不断的思考和不懈的努力。
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篇6
在近两天的学习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一、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三、两节展示课的启示。共性的地方:
1,学生素养高,学习过程上的学习参与度高,这就使得学生专注于课堂,能够保持较高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评价方式的灵活高效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指标,即时、灵活的评价同样起到激励学习主动性、保持学习兴趣的作用。
3,高效课堂应是长期进行的工作,最终形成一种常态的模式。它的预习、展示、反馈都应是高效进行的。
4,高效课堂重视各学科基本素养的落实和训练。在物理课上对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文课上对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无不突出了这一点。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
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篇7
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让学生学会,学好,又要让学生会学,达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如何让40分钟的课堂达到高效至关重要。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何谓“高效课堂”?
何谓“高效课堂”?是不是教师把该学的知识都交给了学生就算“高效课堂”?或者说,这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达标练习顺利完成就算“高效课堂”?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为主,以探索为核心的课堂。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活跃,40分钟内,知识得到充分内化,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课堂。
二、如何落实 “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一)合理分组与科学操作
1、优化学生组合,合理划分小组
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成绩,把全班学生分成9个大组 (每组6或7人)。分组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性格等方面的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都有a、b、c、三层学生,每层有2人,多者c层有3人。然后,又按上述的分组原则,将每个大组划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3或4人,a、b各任小组长,两人分工合作。同时a兼大组长,负责全组工作。座位由传统的“排排坐”变为“对桌坐”。并且,座位编排兼顾了对桌互补,邻桌帮扶,这样利于组内互助与组间竞争。
2、 加强小组管理
为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至关重要的是对小组加强管理。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任务,对操作程序说明,并对学生进行集体合作精神的教育。同时给予小组长一定的权力和责任,组织本组成员在课内外开展学习活动,教师随时指导小组长的工作,培养小组长的管理能力,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的进行。
3、 教师进行有效的帮助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过程,并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总结,好的加以表扬或奖励。
4、 及时性激励与评价
为了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培养小组的团结协作意识,发挥小组的群体作用,小组评价采取加分制,即同样的问题,a、b、c、不同学层的学生正确解决分别给予5、10、15、的分数不等;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决,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真正做到小组内帮优扶差,共同促进;小组间相互竞争,共同提高。
(二) 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优化学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学生终生受益,一群有着良好学习习惯、会学、主动学习的学生,自然是高效课堂的最有力的保证。但是,我们要知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教师平时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1)独立思考。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老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主动为新知的构建提供心理与物质的准备,才能培养不盲从,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
(2)表达交流。“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于能与同学进行辩论。比如, 如何由三视图画出立体图形。教学中,通过从旧知识的分析、动手画图、实物模型的摆放,让学生自己先画,划不出来的,寻求帮助,找谁都可以。再让学生上黑板画,练习个后,让画得快又准确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马超的方法:先看主视图画好、再看俯视图,画在主视图上,左视图补全立体图形。随即毛瑞敏补充。学生的方法简单易懂,按照他俩的思路学生学得快又准。学生掌握由三视图画立体图形的方法,无需我的讲解,满堂灌。
(3)善于倾听。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说,许多教师能做到,但让学生学会倾听可能大多会忽略。学会倾听,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可在听的过程中,明晰他人与自己思维的异同,领会别人发言的中心思想,进而提高自己。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方法与习惯,是达成小组合作学习目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4)动手实践。孔子曰:“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属于学生的教师绝不占有,能让学生实践的教师绝不代替,让学生养成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的习惯。如《相似》、《视图》等章节,一定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效用,在做中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规律,从而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 选择合适的学习形式
(1) 讨论自学
对于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布置给各小组,并将学习目标和要求告诉他们,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学习活动,而且根据小组合作的不同情况,可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如⑴中心发言式: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必要的修改、补充。⑵指定发言式:组员举手,小组长指定发言,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可继续举手发言,最后由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小组成果。⑶两两组合式:同桌先进行交流,然后再把意见带到小组交流,这样能体现合作的灵活性、时效性。⑷接力循环式:组员轮流发言,能促进学生平等竞争,人人参与,共同提高。⑸自由发言式:小组成员自由发言,讨论比较宽松自由,这样可以活跃学习气氛,但容易造成学习秩序的混乱,需要组长做好调控。⑹分工合作式:小组成员合作之前进行分工,活动开始后每位学生根据分工的不同进行实践,再把合作的结果进行汇总。这种分工合作式在新课程体现非常明显,如《图像信息大题复习》、《动点问题》等,一人进行讲解,另三人进行讨论,互相配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可较快得结果。
在学生自学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必要时进行讲解,随时对自学进展好的小组给予表扬,给进展较慢的小组予以鼓励。确保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形成集体的智慧。
(2) 测试竞赛
当学完某个单元后,由各小组自己进行相互检测。各小组成员按知识点共命一套测试题,抄写几份,上课时组与组之间互换试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交对方批改。老师根据每组试题的质量、互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出示课前准备的竞赛,评出名次,最后按名次给出该小组课堂活动成绩。
(三)、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我坚信,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心理上的关注,精神上的关爱,学习上的帮助,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经常与学生交流教与学的意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来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竞争的教学氛围,以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三、如何评价 “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尽管“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实施不是一帆风顺,但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从教师层面看,由单纯研究教材转变为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组织、反思课堂效率,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本身的综合能力;从学生层面看,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被动的做,而是自己独立思考、积极合作、勇于实践,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生成自己的感受,从而有所收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兵教兵,兵练兵”的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等措施使后进生收益很大,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学习兴趣日益浓厚。
“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独立思考与群体智慧交合的成功,让孩子们品尝到了自我发现的乐趣,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了重要作用!我自己也真正的体悟到“教”与“学”的乐趣!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总之,我对“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操作也在探索之中,认识难免粗浅,特别是认真研读了王民勤教授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之后,更感觉自己做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加强自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争取创建更“高效”的课堂。
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篇8
高效课堂所强调的是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高效课堂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近几天的学习,使我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既对“高效课堂教学”有了初步的理解,也纠正了以往对课改的片面认识,现将此次学习的感受与大家共同分享。
对高效课堂认识上有三个误区:
一、重视教学方法的探寻却忽略了自身素质的提升
如果把教学方法称之为一把“利剑”,那么教师自身良好的素质和教学经验就是“内功”,一个人要想成为“教学中的高手”,单靠外在包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为此,首先要做到心中有爱----这是教育的真谛。好孩子是人人都爱的,去爱一个别人不爱的孩子,去教一个你认为教不好的孩子,这才是真爱、大爱、博爱。其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学之余,要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和发展空间。营造一个学习的空间,多读书,即使读的不是本专业的书籍,也会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二、培养个性就可以无视纪律。
高效课堂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可以有个性,但不可无纪律。高效课堂不是随意的课堂,没有纪律的课堂是无效的。
三、让学生动起来就是改革。
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课堂固然不足取,但热闹非凡的课堂又如何呢?有些老师在讲公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搜集制作了好多课件,还有视频,上课像放电影一样,学生是在看,但实际上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只是看了热闹,用学生的话说----真好玩。教学的重点难点并不突出,随堂练也不能完成,纯粹是“作秀”。值得提倡和效仿吗?我认为选择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选择适合本校学情的,选准自己的立足点,不断挖掘、改进,打造出自己独到的一面,这需要积淀与反思,需要时间的磨砺,更需要个人的奋斗与不懈的努力。所以说任何教学的改革都应是提高课堂的时效性,不能只看到表面的轰轰烈烈、热闹非凡,还要透过现象,去看本质性的东西:包括学生的动是真动还是假动,它的动与所学内容是否有联系,能否起到激发兴趣、深化学习内容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高效?高效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以学生的成长为目的,看到学生实实在在的进步。尽管每位教师采用的教育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同一个教育目的,即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成长奠基。在教学实践上的做法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是在课堂上学,老师开讲前,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自我实践、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后教指在先学的基础上就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相互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所以课堂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放手给学生自学
②学生不会的小组讨论学
③老师需要解决的是那些共性的、有规律的问题。做到“不学不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学相长”,从而打造一个师生共生、共学、共赢的课堂。
优质高效的课堂是学练结合的。当堂训练即在课堂上为达成目标所做的训练。集中有序的课上训练,效果远大于课后作业,所以切记:前忙万忙,一定要做到当堂训练。
高效课堂的特征有三:真实、有序、紧张。“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有序指符合规律的序,在学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在训练中再发现问题、在探讨中再解决问题,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紧张指的是课上学生应做到思维的紧张、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心全意。一言以蔽之: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是课堂高效的前提;有序是课堂高效的保证;紧张是课堂高效的标志。
学习本身就是艰苦的劳动,打造高效课堂更是一场持久战。要想赢得胜利,决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要有“三心”:爱心、耐心和恒心;要做到“二益”,即有益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益于学校长远的发展。我总结为:“三心”之道促高效;“二益”之中求发展。
我们在激发培养学生潜能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惟其如此,才能与时俱进,为学校的发展,为国民素质的提升开创和谐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