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练操作文6篇

时间:2022-12-04 09:03:27 分类:军训心得

想要获得高分的作文,题材必须是新颖的,想要写一篇优秀的作文,肯定离不开大家平时的阅读积累,尚华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军训练操作文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军训练操作文6篇

军训练操作文篇1

军训不但培养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能磨练人的坚强意志。苏轼有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话意思是成功的大门从来都是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的。

心目中的军训充满教官的训斥;心目中的军训是紧张与艰苦的合奏;心目中的军训更是无常地;还有那瓢泼大雨下的大集合、严训练;心目中的军训生活成百上千次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闪现在我的眼前。但我还是满怀欣喜与信心地去拥抱我向往已久的军训。

在军训中,很苦很累,但这是一种人生体验,战胜自我,锻炼意志的最佳时机。心里虽有说不出的酸甜苦辣,在烈日酷暑下的曝晒,皮肤变成热乎乎的,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一种更好地朝人生目标前进的勇气,更增添了一份完善自我的信心吗?我满怀信心地开始了真正的训练。教官一遍遍耐心地指导代替了严厉的训斥。训练场上不但有我们整齐的步伐,也有我们阵阵洪亮的口号声,更有我们那嘹亮的军营歌曲。练转身,体现了人类活跃敏捷的思维,更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伟大。不积滴水,无以成江海。没有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就不可能有一个高质量、完整的的方队。训练的每一个动作,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合作的力量,我相信,它将使我终身受益,无论在哪个岗位上。

军训给了我人生思考的时间,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果一个人正在遭受苦难,那么此时的他的思想便是最理性的。他面对挑战时,将会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军训练操作文篇2

作文景物描写训练

要学会观察与描写

作文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观察与描写。

1.要选择好观察的位置

有目的地观察事物,首先就要确定好观察位置。因为观察者所站的位置不同,所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景物)也必然不同。同学们还记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吗?这说明虽然是同一个事物,但由于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观察得到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这也说明选好观察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或有目的地参观游览中,一般都是采用固定观察或移位观察的方式。 如下列例段:

清晨,宽广的校园显得格外宁静。教学大楼刚从晨雾中露出它那巍巍的身躯。一扇扇相继被打开的明亮的玻璃窗,在晨光照射下,像刚睡醒孩子的眼睛,调皮地一眨一眨的。操场上空无人影,只有两只高高的篮球架站在那里。

操场边那一排翠绿的冬青,长得郁郁葱葱,像一队威武的士兵守卫着学校大楼。

眼前的花坛,开满了姹紫嫣红的鲜花。月季花苞上挂着晶莹的露珠,令人喜爱。坛边是一圈小草,它在晨露的滋润下显得格外鲜嫩。

这几个例段描写的是一个宁静的校园晨景。很显然,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的。首先从上(仰视)到下(俯视)观察“教学大楼→玻璃窗→篮球架”;接着从远(远望)到近(近看)观察“操场那边的冬青→眼前的花坛”;再细看花坛里的月季花和环视“一圈小草”。这种以作者站立的地方为固定点,或仰视,或俯视,或远望,或近看,或环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我们叫它固定观察。

什么叫移位观察呢?还是先来看看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一个例段吧!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1000或是800人开个会,一定不觉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亮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黑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这是《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中的一段描写。作者是按照他游览所经过的地方,所见到的不同事物进行观察的。游览顺序及观察角度是:在洞口抬头望(仰视)→走进去周围(环视)是石壁,抬头(仰视)是高高的石顶→洞内一团漆黑,„„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正视、环视、仰视)。我们把这种按照作者经过的地方(即移换位置)去观察事物的方法,叫移位观察。

同学们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固定位置观察还是移动位置观察,都不能机械套用,应根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针对观察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交叉使用。什么时候要运用固定位置的观察,什么时候要运用移动位置的观察,也要取决于你计划写的文章的体裁和中心思想的要求。不过,一般地说,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决定描写事物的顺序和层次的变化。

2.要注意观察的顺序。

观察任何事物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或从整体到部分,或相反;或由近及远,或相反;或从上至下,或相反。这样,观察才会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对观察的事物才会形成一种鲜明的层次和完整的印象。

通常有下列几种观察顺序:

一是以空间方位为序。如东南西北中,远近、里外、上下、前后左右等。如下面例段:

你来到葡萄架之下。四周是彩色飞金的回廊,朱红柱子,中间是小小的园林,典雅的布局,果木俱全。庭院上面,罩着绿叶的网。草地上铺着绿茵,白鸽蹒跚来去。伸手可摘盆中的梨桃、石榴和头顶的葡萄。

这个例段就是按照先四周后中间再上下的空间方位顺序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段落虽短,但庭院生机勃勃的景色却写得井井有条。

二是以时间变化为序。如下段:

时间不容许人们多想,一阵狂风吹来,雷电接着从头顶掷下。顷刻间,一场可怕的冰雹倾泻下来。人们惊呼奔跑,躲入安全的地方。冰雹继续了两个小时之久,其间,有十多分钟,落地的冰雹大如小儿拳头,其中一颗有排球一般大,落在小李村,打穿饲养室的房顶,掉在蓄水的石槽里。冰雹过后,稀疏的雷雨未停,人们从躲藏的地方走出来,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像久住大森林的人,忽然被抛到陌生的戈壁滩似的,面对着眼前景象,简直不明白自己身在何方。

密密的玉蜀黍林消失了,墨绿的棉田消失了,天空不见苍鹰飞旋,树头不闻燕雀鸣叫,田野里,也瞧不见野兔奔跑了,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瞬间,仿佛全从地面消失了。田野变得开阔而荒漠,村庄上空也豁然敞亮起来。光秃秃的树木,带着残断的杈桠,笔直地伸向天空。大地脱去浓艳的绿袍,换了一套坚硬的银灰色的冬装。 这个例段,以时间变化为序观察描写冰雹前、冰雹中、冰雹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田野村庄景色的变化。按时间的推移:顷刻间→两个小时→十多分钟→冰雹过后→顿时→一瞬间„„观察景物的变化,把下冰雹的全过程描写得清清楚楚,井井有条。

三是以观察移位变化为序。

我们外出参观或游览,地点和线路经常变化,因而观察的顺序必然随参观游览的顺序而变化。如下面例段: 每人买了一枚火炬,燃着由洞口进去。门很小,只容一个人走,先向下有石级,越走越暗,火炬的光,不到五尺,照到头上,顾不到脚下,路潮而滑,煞是难走。我们五个人一串,你拉了我的手,我拉了他的衣服,一步一步地蹭着走。偶然举起火炬,向上一看,只见奇形怪状黑黝光滑的大石,石上不时还有一滴一滴的水滴下来,滴到颈项里,冰冷彻骨,要接连打两个寒噤。把火炬提起向远处一看,只见七高八低的石头,有的地方很深,黑洞洞的看不见底。大家静默无言地向下走了十几分钟,翻过一个很高的大石脊,忽然发现前面几线天光,越走越亮,路也越宽。只见头上四周,尽悬着一条一条的石钟乳,大大小小,粗粗细细,各色都有。又向上走了几十步,豁然开朗,出洞的门,比入洞的门高大得几百倍。我先出洞,过一座小石桥,到对面山上,回看洞口,是一个高大的半圆形,一层层一条条的钟乳石,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的排列着,有的像圆柱,有的像圆锥,有的像象鼻,有的像橡树杆,奇形怪状、五彩缤纷,真是瑰奇大观。他们几个人在洞里后出来,好像蚂蚁蠕蠕而行的样子,洞口之大,可想而知了。

作者按照入洞→洞中→出洞的游览顺序进行观察,按移位观察的顺序把山洞的奇景描写得非常具体细致。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四是以事物的结构为序。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结构,观察的时候按事物的结构为顺序,依次进行观察,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如下段对芦沟桥的观察和描写:

芦沟桥全长260米,宽7.5米,共有11个孔,桥的两边,装饰有石雕栏杆,每边又各有碧柱140根,每根石柱上都雕刻有卧伏的石狮,殊形异态,各不相同。特别是小狮子,有的盘蹲在大狮子脚下,有的爬在大狮子背上,有的互相交头接耳,嬉戏耍闹,活龙活现,栩栩如生。„„

芦沟桥的建造极其美观。在桥的两头,有两对石兽,东边是一对狮子,西边是一对象,象征着大桥固若金汤,坚实无比。东端,还有两座石碑,一座是清乾隆题燕京八景之一“芦沟晓月”四个大字,碑的四周有四根龙抱柱;另一座石碑记载了康熙三十七年重修芦沟桥的经过。桥的两端,还有精刻的华表,把芦沟桥点缀得分外美观,„„

这一段是写芦沟桥的雄伟壮观。作者按照桥的构造艺术结构,先从整体(长、宽)后到部分(桥孔——栏杆——碧柱——石狮)进行观察和描写,再从建造艺术的特点写桥的美观,也是按照结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给读者留下了桥的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3.要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

任何事物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就是同一事物它的特征也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处于静止不动的时候的状态和处于活动、变化时的状态就大不一样。因此,在观察时,要特别注意抓住对象的特征。例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小黄巴儿狗从一堆烂柴堆里钻出来,汪汪地叫了两声,走近了一看,认出了小荣,它的两只前腿急忙搭在小荣身上。小荣把它抱起来,哭了,狗儿也像哭一样的唔唔叫个不停。

上述两段,一段写景,一段写动物,都抓住了描写对象的特征。例段一,是对荷花的静态特征的观察和描写,具体地写出了荷叶的形状,荷花的姿态和香味;例段二,是对小黄狗动态特征的观察和描写,生动地描绘了小黄狗和小荣见面时的动人情趣。

又如:

绿色湖面上,一支微微抖动着白色翅膀的小船,在润湿的微风中荡漾。那个样子,看上去显得很轻盈,很纤弱,就好像是投在水面上的一簇银色的蒲公英。

这里既抓住了事物的动态特征,又抓住了静态特征。第一句写小船在湖面荡漾的动态,第二句写小船的静态——样子„„很轻盈,很纤弱,就好像„„一簇银色的蒲公英。有动有静,把湖面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公园的条条小径都通喷水池。小径的尽头,沿着围墙是一条环行土道,道上安放着排排木椅和石桌、石凳,原来是为人们下棋、玩扑克准备的,可现在都变成了人们学习外语的场所。

(2)按要求观察写话。

①以空间方位为序观察自己的教室,写一段话。

②以时间变化为序观察晴天晚霞的形状和颜色,写一段话。 ③描写一种你熟悉的植物,写出它的静态特征。 ①描写一种你喜欢的动物,写出它的动态特征和习性。

怎样观察和描写风霜雪雨

风霜雪雨是大气中发生的自然现象。它们和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动植物也离不开它们。观察、认识风霜雪雨,能增长我们对大自然的了解,学习描写风霜雪雨,是作文基本功训练的一项内容。风霜雪雨变化莫测,怎样观察?怎样描写呢?

注意抓三点:

一是抓特点。风霜雪雨随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地域而变化,如春风和秋风不同,南风和北风有异,细雨和暴雨各有千秋。因此,我们在观察和描写风霜雪雨时,就要注意抓住其特征。

如下面例段:

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雨像绢丝一般,又轻又细,听不见渐渐的声响,也感不到雨浇的淋漓。只觉得好像这是一种湿漉漉的烟雾,没有形状,也不出响声,轻柔地滋润着大地和人心。

刚才还是碧空万里,烈日当空。突然,地面刮起大风,乌云立即布满了天空.雨点嘀嘀嗒嗒地下起来了。开始是几滴,很快地,雨点成串地落了下来,整个天地白茫茫的,远处的山峦,甚至不太远的树丛、屋宇都看不见了。豆大的雨点落到河里,溅起无数个涟漪。急雨打进窗纱,敲击着玻璃,从窗隙中溅进窗台,流到屋里的地面上。刚才的燥热、烦闷,都被这大风急雨冲散了。

上面两个例段都是写雨。例段一写的是春雨,作者抓住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描绘,给人以温柔亲切之感;例段二写的是一场急雨,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进行描绘,写出了急风骤雨的特点。

旋风把黄沙抛到天上,像千万条黄龙在天上翻滚。黄风过去,红风又来,满天像烧着大火。一股黑风盖到头顶上,迅速向四面扩展,天又黑了下来,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撞开了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并且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声地怒吼着、咆哮着„„

上面两段都是写风的猛烈与狂暴。但各有其特点。例段一,主要抓住风的形状(像„„黄龙„„像大火„„)和颜色(黄、红、黑)的特点进行描绘;例段二,则着重描写风的动态,恰当地运用了“卷、扫荡、摇撼、撞、撕、扬、撒、怒吼、咆哮”等9个动词,把风的撒野与狂暴,描写得生动形象极了。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就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极了:„„雪野中有血红的珠宝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馨香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腊梅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忙碌地飞着,也听得它们嗡嗡地闹着。

上述两例同样是写雪景,由于地域不同,雪景的特色就大不一样。例段一,描写的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典型的北国风光;例二则是一幅“滋润美艳”的江南雪景——有与雪相映的山茶、梅花和冷绿的杂草,甚至还仿佛有蜜蜂“嗡嗡地闹着”。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二是抓变化。风霜雪雨是变幻莫测的,在观察和描写时,要注意捕捉它们的动态和变化。使描写有静有动,真实生动。请看下列例段:

那雨一会儿大滴大滴飒飒地敲击着地面,一会儿又减弱,化为隐约可见的丝丝无声细雨,但始终片刻不停。灰色的云层在一座座屋顶后面浮动,浓密得看不见一线蓝天。

雨水从屋檐、墙头和树顶跌落下来,摊在院子里,像烧开了似的冒着泡儿,顺着门缝和水沟眼儿滚出去;千家百院的水汇在一起,在大小街道上汇成了急流,经过墙角、树根和粪堆,涌向村西的金泉河。

例段一描写了下雨时雨的变化:一会儿大滴大滴地„„敲击着地面,一会儿化为无声细雨„„;例段二则是描写雨水的动态:从屋檐跌落下来→摊在院子里→冒着泡儿→滚出去→汇在一起→成了急流→涌向金泉河。按照雨水流动的方向,有顺序地进行描绘,写得细腻、具体。

盛在荷叶上的露珠,经微风的振动本来已经在那里荡漾,有时槐花落在荷叶上,当中的露珠就加劲地跳跃起来。 这段用“荡漾”、“跳跃”两个动词描绘露珠的动态,形象、逼真,把露珠写活了。 起风了,风在草原上奔驰,有时发出口哨般尖利的叫声,有时又像一群野狼嗥叫疲倦了,发出一种凄凉的呜咽。乌云从草原的尽头翻滚着涌来,似乎天地交接的那条黑带里面隐藏着一顶巨大的帐篷,它被风卷出来,遮住了天空,遮住了星光。

这段从两方面描写草原上风的动态和变化:一是运用比喻写风发出的声音;二是从写乌云的翻滚速度衬托风的猛烈。 三是抓背景。风霜雪雨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们与其它自然现象是紧密相连、互相依存的。如我们平常说“山风呼啸”、“林海雪原”,就关系到山野与森林。因此,我们在观察和描写风霜雪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和描写周围有关的景物,作为风霜雪雨的衬托。这样,内容才会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请看下列例段:

雨,轻轻地洒落在校园里,它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披上轻轻的白纱,飘着、飘着。那小小的花朵,被雨滋润后,片片花瓣像那片片泛舟,轻盈地在水中漂浮。校园里苍老的榕树那细长的枝条,被雨淋湿了,非常青翠,焕发了青春。椰子树宽大的叶子,被雨冲刷得洁净翠绿,雨滴从叶片上滑了下来,奏出“嘀嘀嗒嗒”的轻音乐。

雪渐渐停了,太阳公公从东方露出了笑脸,金色的阳光映着白茫茫的雪地,照得人睁不开眼睛。银光耀眼的大地和万物融为一体,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一阵风吹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变换着各种颜色。

寒风像一把刀子刮着人的脸。我抬头望去,咦,屋顶披上了一层白白的霜。手被冻得通红,手指也变得僵直,脚被冻得发麻,太阳的脸也变成了苍白色。

上述三段,写了雨,写了雪,写了风。但各段都注意了对背景的描写。如例段一是写雨,却详细描写了校园树木花草的美丽景色,衬托雨水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和欢乐;例段二写的是雪景。但对太阳和风进行了重点描写,衬托出阳光照射下“粉妆玉砌世界”的迷人景色;例段三写寒风,却写了人,写了霜,写了太阳,衬托寒风给人与自然带来的不适。

怎样观察和描写乌兽虫鱼

动物世界里的鸟兽虫鱼,外形千差万别,奇特有趣;动作千姿百态,灵巧多变;习性千奇百怪,难以琢磨。因此,我们观察和描写鸟兽虫鱼,要学会三点:一是学会观察描写它们的外形特征;二是学会观察描写它们的动作特点;三是学会观察描写它们的生活习性。

1.学会观察描写外形。

鸟兽虫鱼,从外形上来说,一般都有头部、躯体、脚或翅膀,但又是千差万别的。同样是躯体,有的有羽毛,有的却是光溜溜的;有的有翅膀,有脚,有的却没有翅膀但有脚。而脚呢,有两只的,有四只的,有六只的,也有八只脚的,还有“千足虫”,脚多得很呢!鸟兽虫鱼的外形这样千差万别,要描绘出它们的样子来,必须通过仔细观察抓住它们外形的特征。看看下列例段是怎样抓特征描写外形的。

小白兔周身的毛雪一样白,两只又细又长的耳朵竖着,仿佛在时时侧耳倾听;一双又圆又红、水晶似的眼睛一闪一闪,仿佛在警惕地察看周围的动静;三瓣嘴抿得紧紧的,好像要笑,但又没笑出来;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稍稍向上翘起,显得有些调皮。

咪咪的四个爪子雪白雪白的,沾上水便在地上踩出一个个美丽的梅花印来。小爪子里藏着 16把“银钩”,平时缩在肉垫里,捉老鼠时,“银钩”才伸出来,显示出它的威力。咪咪还有一条挺帅气的长尾巴,镶着黑、黄、白三色茸毛环,尾巴尖尖是黑的。

在草坪中央几方丈的地面上,聚集着数以万计的美丽的蝴蝶,仿佛是密密地丛生着一片奇怪的植物似的,好像一座美丽的花坛。这些蝴蝶大多数是属于一个种族的。它们的翅膀的背面是嫩绿的,上面还有美丽的花纹,正面是金黄色的,翅膀扇动时,像是朵朵金色的小花在微风中抖动。也有少数翅膀是黑底带红花的,在绿草中飞起来特别显眼。

上述三个例段基本上是动物静态时的外形特点的描写。例段一是抓住小白兔全身各部分的外形特点来描写的。写了“又细又长的耳朵”,“又圆又红的眼睛”,“要笑未笑的三瓣嘴”,“又小又短的尾巴”;例段二则抓住小猫一个突出的外形特点——四只有肉垫、藏着“银钩”的爪子进行细致的描写;例三重点写蝴蝶翅膀的颜色和花纹。

上述三例告诉我们,观察描写鸟兽虫鱼的外形,除了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外,还要注意一定的顺序。如例一,就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的。先写周身(整体)的毛是什么样的,再按耳、眼、嘴、尾巴(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写。这样,外形特征就非常形象了。

2.学会观察和描写动态。

鸟兽虫鱼由于躯体结构、生理特点不同,因而动作也是千差万别、灵巧多变的。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面跑;有的在水里游;有的在树上爬;还有的“能歌善舞”„„,要写好鸟兽虫鱼的动态,就要注意仔细观察,抓住它们的动作特点,掌握它们的活动规律。描写的时候,要注意选用恰当的动词。如下面例段:

只见发起一阵狂风。一阵过去了,只听得乱树背后噗的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老虎)来。„„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往上一扑,从半空里窜将下来。„„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下来。„„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雷,震得那山岗也动,把这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这个例段描写的是一场与老虎的搏斗。作者用了跳、按、扑、窜、搭、掀、吼、竖、剪、兜十个动词,把老虎搏斗时一连串的凶猛动作写得活灵活现。

那只狮子大得吓人,形状狰狞可怕。它原是躺在笼里睡觉,这时翻过身,撑起一只爪子,伸了一个懒腰,接着又张开嘴,从容打了一个呵欠,吐出足有两手掌长的舌头,来回舔眼圈上的尘土,干干净净洗了个脸;然后把脑袋伸出笼外,睁着一对火炭似的眼睛四面观看,那副神气,可以使大勇士也会吓得筋酥骨软。

这一段描写的是一只睡狮醒来后的动态,作者恰当地用翻、撑、伸、张、打、吐、舔、洗、伸、睁、看等11个动词,把狮子醒后的动作和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嘿,机灵的花猫早就严阵以待,作好了捕鼠的准备。它用那特有的亮晶晶的眼睛看了看我,接着就警惕地注视着前方。只见它前脚趴着,后脚蹲着,腰脊微弓,把脖子伸得长长的,竖着耳朵,两只锐利的眼睛直盯着一个方向,好像老虎就将出现„„

这里描写的是猫准备捕鼠的姿态,也用了八个动词,把猫的机灵动态描写得生动具体。

上述三例说明,要写好鸟兽虫鱼的动态,必须仔细观察它们动作、神态的特点,运用准确的动词进行描绘。 3.学会观察描写生活习性。

在大自然的影响下,鸟兽虫鱼各有各的生活习性。如有的爱吃肉食,有的爱吃草木,有的则喜欢吃小虫;有的不怕冷,可以生活在冰窟里,有的不怕旱,可以生活在沙漠里;有的离不开水,必须生活在水里;有的生活在高山,掉到水里就会淹死。„„总之,鸟兽虫鱼的生活习性是千奇百怪的,要写出它们的习性,必须观察它们,认识它们,了解它们,从它们的动态和静态的规律中去熟悉它们。描写的时候,要注意抓住它们各自的习性特征。如下列例段:

乡村的夏夜,便是蛙的世界。

当太阳一落山,黄昏的薄雾象轻纱一样笼罩着田野的时候,蛙声便渐渐热闹起来。这时候,人要是从田塍上经过,就只听见路两旁扑通扑通的声音。蛙儿们纷纷跳入稻田里去了,蛙声也暂时停息;但是人刚一走过,它们又扯起嗓子,放肆地叫起来了:阁阁,刮刮,果果„„

每天早晨,我打开鸭笼,那十几只麻鸭便“呷、呷、呷”地叫着,拍打着翅膀,争先恐后地向池塘奔去。傍晚,当夕阳的余辉把池塘涂红的时候,它们就自觉地蹒跚地从池塘里爬上来,朴棱朴棱地拍打着翅膀,抖掉身上的水珠,由领头的鸭领队,大摇大摆地走进村来,有顺序地回到鸭笼里。

虾吃食物时很小心,总是先用钳足去试探一下。然后赶紧后退,接着再试,再退,最后,它认定完全没有危险了,就放胆大嚼。吃东西的时候,用脚爪辅助,挠足快乐地划动着。有时,它仅仅用两只脚支地,其他的脚和整个身子都斜翘起来。

上述三段都是写动物的习性。写出了不同动物的不同习性特点。例段一写的是蛙叫的习性——夏夜黄昏时叫得热闹,人去叫声停,人走又叫起来;例段二写的是鸭子的习性——白天去池塘捕食、游玩,傍晚时,由领头鸭领队集体回鸭笼;例三是描写虾捕食的习性——总是要先用钳足去试探几次,认定没危险了,才大胆地吃起来。由于作者观察仔细,熟悉了这些动物习性的特点,描写时注意了静态和动态的变化,因而,给人留下了真实生动的印象。

怎样观察和描写江河湖海

江河湖海是自然界中的大地风貌,是以水为主体的自然景物。人类离不开它,动植物也离不开它。怎样观察和描写它们呢?

描写江河就要注意江河的水势。如大江波涛滚滚,小河细水长流,溪水叮咚漫步„„观察和描写的时候,就要注意水的动态、水流的缓急、波浪的大小。

请看下列例段:

黄河,那汹涌的波涛,铺天盖天席卷而来,呼啸之声十里可闻;它跳跃着,震动着,如飞龙跃入浩瀚的东海。 小河真美啊,清澈、碧绿、恬静,令人神往。远看它是那样的绿,绿得像一条翡翠色的绸带;近看它是那样清,清得可以看见河底那游动的鱼虾。夜晚,那弯弯的月牙倒映在清澈透明的小河上,是那样的美丽,又是那样的温柔。此时的小河更显得迷人。

有一天,夏汛突然到来,乌云翻腾,风雨呼啸,大江怒吼,惊涛骇浪震动群山,水头汹涌,连十二孔导流底孔都来不及宣泄,洪水以奔马之势泻过混凝土大坝,像遮天的瀑布倾入下游的河床,波涛澎湃,激浪飞腾,十里外都可以望见白蒙蒙的水雾,几十里外都可以听见哗然的水声。 例一,写黄河的汹涌水势,“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无可阻挡;例段二写的是一条小河的美丽与温柔。远看,“是那样的绿”;近看,“是那样的清”;夜晚看,“更显得迷人”。把小河描写得令人神往;例段三是写凶猛的洪水,“像遮天的瀑布倾入下游河床”,“几十里外都可以听见哗然的水声”。

上述三例虽然都是写江河景观,但写出了各自不同的特征。

观察和描写湖泊,除了注意岸边的景色外,还要看湖面的动态和变化。 如下列例段:

大概湖的美处在“明媚”。水上的轻风,皱起万叠微波,湖畔有芊芊的芳草,有青青的树林,有平坦的道路,有曲折的白色栏杆。黄昏时,便是天然的临眺乘凉的所在,湖上落日,更是绝妙的图画。夜中归去,长桥上,两串徐徐互相往来移动的灯星颗颗含着凉意,若是月明中天,不必说,光景尤其怡人了!

多么美丽的湖啊!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蓝绸般的湖水,一直伸到远山的深处。远远望去,湖面上白帆点点,一只只小船好似一片片树叶在水面飘动。突然刮起一阵风,就可以看见一个个小浪争先恐后地向岸边涌来,可是刚上来,又像怕有人拽它似的,马上退了回去。

放眼望去,天苍苍,水茫茫,烟波浩瀚,水天一色。仿佛水在天上,天在水下,十分壮观。我在湖中天水之间,顿时变得渺小,轻飘了。

上面三个例段都是描写湖的景色:例一是描写湖的“明媚”。重点写湖畔周围的景色;芳草、树林、道路、栏杆、落日和长桥上的灯星。例二是描写湖的“美丽”。重点是写湖面上的景色,写了白帆、风和波浪。例三则是描写湖的“壮观”。水天相接,“天苍苍,水茫茫,烟波浩瀚”,“我在水天之间”“变得渺小了”。各段特点鲜明,描写具体生动。

海洋的特点是辽阔、多变,“有时像妈妈,——漂亮、温柔;有时像爸爸——暴躁、威严。”我们在观察和描写它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些特点。

看看下面例段是怎样描写的:

我第一次看到大海。它比我想象中的大海不知要大多少倍,蓝色的海水涌起滚滚浪花,浪涛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往远处望,天和海连在一起,没有边际,一片茫茫。

我喜欢极目远眺多变的大海。季节不同,天气各异,早、中、晚,阴、晴、风、雨,大海呈现着各种姿态,变化着各种颜色。黑黝——翻滚;墨绿——潜流;发白——奔腾。而眼前,海,变得温柔恬静,展现在太阳下的,是无边的碧蓝。

海水就像天色一样蔚蓝、明净,锦缎般闪着银色的光辉。远远的,就在这样平静的沉睡般的海面上,许多只挂着白帆的鱼船随风荡漾。

大海狂暴得像个恶魔:翻腾着泡沫,失去了均匀的节奏。海浪冲击着石砌的护堤,发出巨大的轰鸣,转眼间在石堤上撞得粉碎,于是颓然跌落下去。海浪起伏着,稍稍平稳了一会儿,又奔腾起来,重新聚集力量,出人意料地向岸边猛扑上去„„

上述四个例段,写了海的辽阔(例段一);写了海的多变(例段二);写了海的宁静(例段三);写了海的狂暴(例段四)。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各具特色。

大自然中的各种景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江河有两岸的景物;湖泊有湖畔的风光;大海有海滩的特色„„,而且江河湖海的水总是与天相连的,因此,在观察和描写江河湖海的时候,必须注意周围景物的衬托,使画面更加绚丽多彩。

例如下面各段:

清晨,我们登上黄河大堤。

堤内,黄色的长河,波涛滚滚,向东奔流。宽广的河面上,机轮隆隆而过,白帆乘风远航。堤外,无际的稻田,微波荡漾,像绿色的海洋。长长的灌溉渠,似几条白色的缎带,飘在绿海上面。近处,可以看到水波粼粼的鱼池,不时哗啦一声,泛起一簇白色的水花„„

海滩上大大小小的石块儿,在暮色苍茫中仿佛是一群海鸥或是一群海兽。有的是站着,有的是卧着,有的像要拍着翅膀飞去了,有的是要走动了;一卷潮水涌了上来,将大石块吞去时,恰像一只海兽没入海中了,不久又现了出来,像在海里游戏。

这里形成一个宁静的小湖。这时天已完全开朗了,湖周围的山,变成一种绿色带蓝的颜色,一片淡得若有若无的青霭,把那密密层层的挺直的杉林围绕着。靠近水边的杂树,有的叶子开始变得鲜红,金黄。天蓝得像水洗过,干净、透明,几堆幻影似的白云,停在天空,它的姿势映到水底,水里也有一个天。你眯着眼,会产生一种幻觉;似乎跳下去,不是沉到湖底而是飞向天空。

例段一写的是堤岸美景。先写堤内景物,重点写堤外风光;例段二是写海滩石块儿。重点描写石块儿的各种姿态,有动有静,很有一番情趣;例段三是描写湖畔景色。写了山色、蓝天、白云、倒映„„这些景物描写的虽然不是江河湖海本身,是它们的周围世界,但是是红花配绿叶,与江河湖海融为一体,成了美中之美了。

怎样观察和描写山林原野

山林原野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雄伟壮观的高山峻岭;有绚丽多姿的平原旷野;还有风貌葱笼的森林树海。我们怎么来描绘它们呢?

第一,要抓住特征。

山,有高耸入云的山峰,有连绵起伏的山岭,还有陡峭惊险的峡谷;高原、平原、草原的景色亦有差异;田野、郊野、旷野的风貌也各不相同;森林山色各有千秋。怎样写出它们的风采呢?

请看下列例段:

抬头一看,顺着漓江的右面耸立着一座高山。这山拔地参天,直上青云,仰头一看,差点把帽子都甩掉了。只见山这边,断岸削壁,好像有谁用巨斧砍去了一半,直上直下,险峻陡立。云朵在它的脸上游动,苍鹰在它的腰间盘旋。向下一看,江面竹筏上垂钓的渔人,只剩下一星墨点。

这座山的特点是高陡、险峻,作者抓住这一特点,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写高:“拔地参天、直上青云”;写险:“断岸削壁、直上直下”。读来,真令人胆颤心惊。

无数冰峰雪岸,有的像挺着胸的巨人,有的像扭着腰的仙女,有的像戳破青天的宝剑,有的像漫空飞舞的银龙,奇峰妙壁,一座座都是大自然天才的杰作。

这里运用四个比喻(也是排比)重点抓住雪峰不同姿态的特点进行描写,把冰峰雪崖写得栩栩如生。

如果是在春天,你可以看到乳白色的雾笼罩着地面,你可以嗅到青草发芽的芬芳气息,你可以触摸到大地的脉搏跳动。——草原的春是朝气蓬勃的。如果是夏天,各式各样的花,都争着向你笑,笑得那么明朗;各种各类的草,都伸出娇柔而碧绿的叶子吸引着畜群;小河带着清风在满甸子上流过,用那叮叮

的话语向你夸奖改革后的草原。——草原的夏是热烈的。到秋天,山是浅黄或绛紫色的,河水是碧蓝碧蓝的,柞树的叶子火一样红,素馨花雪一样白,野艾的瓦灰,菅草的姣绿,野菊花的藕荷色,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图画。草原之秋既娇艳又严肃,这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季节。

这个段落,描写的是草原春、夏、秋三个季节景色的不同特点:春天朝气蓬勃;夏天热烈明快;秋天娇艳金黄。具体而生动的写出了草原的绚丽风光。

公路两边是漫无边际绿油油的麦田,麦田中间,夹种了一些开着小红花的紫云英和正在开着小白花的莱菔花;更多的是黄澄澄的油菜花。田野的颜色真是绚丽极了。朝日正喷薄直射,长空中闪烁着万道金霞,给这彩色缤纷、香气扑鼻的田野,挂上了一层奇异的纱幕。

这一段是描写田野的景色。重点突出了田野“色彩缤纷”的特点。

上述例段,写的是高山、雪峰、草原和田野四种不同的景物,由于抓住了各种景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描绘,因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如身临其境。

第二,要注意多角度多层次观察。

生活经验曾告诉我们,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事物展现在眼前的形象、风貌就不一样。我们观察和描写景物只有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去观察、去揣摩,去体验,才能写出它们的多姿多态和斑斓色彩。

请看看下面这些例段,是怎样对山林原野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描写的。 俯看足下,白云弥漫,环视群峰,云雾缭绕,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雾外,似朵朵芙蓉出水。

从山脚往上望去,只见山腰上是形势险峻的悬崖,高不可攀,灰蒙蒙的晨雾似袅袅炊烟,缠绕在山顶,山峰时隐时现。

站在高高的山头上,放眼四望,平整整的水田,从脚下一直向远方延伸,好似自然界中的一个大棋盘。山的一面是一片花果园,艳丽的花朵已经开满枝头。远远望去,是一团火,是一片云。

刚刚返青的麦苗,毛绒绒,绿茵茵,挑着无数个晶莹明亮的灯珠,在红艳艳的太阳照射下,闪耀着五颜六色的光芒。新开挖的河渠,流水淙淙,飘动着银色的浪花,远远望去仿佛在绿色的衣裙上佩戴了一条铮亮的玉带。村前新盖的一幢幢红瓦房,点缀在绿色的海洋里,更加显得五彩缤纷。

山坡上,杂草却蓬蓬勃勃地长着,有时候还开出一些小花。杂草和小花,常常顶着许多滚滚欲落的露珠儿,轻风吹来,它们像孩子一样戏闹着,甚至发出阵阵细微的动人心弦的嘻笑声。

上述五个例段都是写山林原野的,但观察和描写的角度和层次各不相同。例(1)是“俯看”足下群峰;例(2)是“仰望”悬崖山峰;例(3)是“环视”郊野的景色;例(4)例(5)则是按由近及远的顺序写田园风光。段段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静有动,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第三,要注意时间季节的变化。

大地风貌的变化随时间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凌晨与清晨不同,早春与暮春不同,一年四季的变化就更不同了。因此在观察和描写山林原野时应注意时间季节变化的特点。 如下列例段:

这时,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分,草原上笼罩起金色的寂静。远处山峦披上晚霞的彩衣。那天边牛乳般洁白的云朵,也变得火带一般鲜红。草浪平息了,牧归的牛羊群,从远方草原走来。

特别是每当早晨和傍晚,眺望环山,别有一番大自然的风韵。早晨,千山初醒,朝云出岫,在青青茫茫中,乳白色的云纱飘游山腰,像仙娥在轻轻起舞。傍晚,夕阳映照重峦,霞光倾泻万山。转瞬间,太阳落山,霞光消退在暮色降临的苍茫中,峰巅却凝聚着一片彩霞。

美丽的杨树林,是我们的乐园。冬天,白雪茫茫的日子,谁不喜欢钻到杨树林里来抛雪球呢?当你需要进攻或退却的时候,可爱的小树会伸出臂膀来,将你掩护;夏季,骄阳似火,无私的小杨树会挺直腰杆,勇敢地承受太阳的曝晒,把阴凉送给我们,让我们在凉爽的林子里追逐,散步,玩耍„„;每当微风吹拂,杨树的叶子轻轻翻动,发出哗啦啦,哗啦啦的响声。

例段(1)描写的是夕阳西下时,草原上云彩、山峦、羊群的动态和变化;例段(2)描写的是早晨和傍晚眺望环山景色的变化;例段(3)则是以“我们的乐园”为中心,描写不同季节,孩子们在杨树林嬉戏玩耍的情景。由于抓住了时间、季节变化的特点来描写,因而各具特色。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汽车在高原上奔驰着,车后扬起阵阵的黄土烟尘。一路征程,使我变成了一个黄土人,头发黄了,身上黄了,鞋里也灌满了黄土,就连眼角用手一揉都能揉出黄土。多少万年,不!多少亿年大自然堆积而成的黄土高原,真是名副其实啊!„„

这一段抓住了黄土高原的什么特点进行观察和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终于登上了峰顶。在这里耳听松涛流泉,环顾四周,但见莽莽苍苍,九华群峰犹如朵朵莲花在海中若隐若现。极目远眺,大江如银带,黄山、庐山隐约可见。此时再看刻在石壁上的“非人间”三字,觉得更加传神了。

这一段是写作者站在______观察景物。观察的顺序是:先环视(环顾四周),接着______,再______刻在石壁上的三个字。按观察顺序进行描写,景物层次清楚,语句条理分明。

我的家乡三面环山,风景如画。南面的山,山高树茂,名贵的白松、红松,一片片郁郁葱葱,清秀挺拔。冬天山上白雪皑皑,像粉妆玉砌的世界,阳光一照,反射出银色的光芒。通过哈密的公路像一条带子蜿蜒盘旋在被积雪覆盖的天山上。春天,积雪变成了小溪,流在良田中,使大地换上了绿装,禾苗茁壮成长。家乡的北面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远远看去仿佛和青山相连。茫茫的大草原一碧千里,好像绿色的地毯。五颜六色的小花,又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美丽的图案。

①这一段话是按______顺序观察和描写家乡景物的,是以______的变化来写景色的变化的。 ②这段话中描写了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种景物。 ③段中有三处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

”标出来。

黎明,那是怎样迷朦和纯净的世界呀!在空中,启明星和月亮对视着;一个冉冉上升,一个缓缓下坠,动中有静。在山下,古木寂寂,晨雾漫漫,似乎万物都沉睡未醒。

我爱这里的清晨。一缕缕霞光透过薄薄的纱窗,洒在桌上,书上;洒在人们的脸上,给每一个人的头发都镀上了一层金辉,好像朝阳要赐给每一个遨游在知识海洋中的人一顶桂冠。

上面两段都是描写早晨的景色。前段是写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的景色;后段是写清晨(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的景色。比一比,两段景物有什么不同?

2.按下列要求练习观察和描写山林原野。 ①描写一座你见过的山峰,把它的特征写出来。

②按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家乡田园的景色,按观察的顺序写。 ③按季节变化观察一片树林的变化,把变化特点写下来。

怎样观察和描写日月星辰

日月星晨是天空的自然现象。它们五光十色,千变万化,且离我们遥远,怎样观察和描绘呢?

第一,要学会捕捉典型景象。像画家画速写那样,抓住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典型天象进行观察和描写。 如下列例段:

我忽然发现一道蓝光,像探照灯射出来的光柱一样,从天边射向天空。这时,我才注意到瓦蓝瓦蓝的天空上,有许多形状不一的云朵。啊,这朵像巍峨的大山;那朵像密集的树林;挨着树林的那朵像威风凛凛的“老虎”;天边的那朵像温顺可爱的“小花猫”真是形态万千。一会儿,云朵汇集成一大团,像一只正要下海的“大海龟”。“大海龟”前面的云像汹涌澎湃的海水。“大海龟”的前脚刚伸进海水里,后脚还留在海滩上,短短的尾巴微微向上翘。我越看越出神,可是,不久,“大海龟”不见了,它融进了汹涌澎湃的“海水”里„„

黎明的海洋,又换上新装。最早出水的微红曙光,把桃色的光彩点染在浪峰上。片刻之后,曙光起处,出现了一片绛紫色的云霞,太阳如血红的大球,推开云霞,跳出海面,猛然沉落下去,随后又升了上来,升升沉沉,沉沉升升,仿佛它在依依不舍地恋着海洋,却被无情的巨浪推涌而去,终于挂在海空的一角。万道红光从天而降,火焰似的浪潮从海岸奔袭而来,眩人眼目,振人心魄。

一片白云,掩住月儿秀丽的面容,月儿立即把清辉从白云边上放出来,在四周镶成一个灿烂的光环,光环托着白云从月亮脸上轻盈地流过。月亮被白云掩住,星星争着放光;星星被白云遮住,月亮争着施辉。它们像是商量好了似的,要给夜的沙漠以光的爱抚。

上述三段描绘的都是典型景象。例(1),重点抓住云彩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特点,进行具体细微的描绘,先写云彩的形态,后写云彩的变化,把晚霞描绘得栩栩如生。例(2),则抓住“海上日出”的典型景象,按时间顺序描写日出的动态,把太阳在海上“升升沉沉,沉沉升升”的景观写得非常具体、形象。例(3)抓住月亮与星星争辉的景象,运用拟人的手法,巧妙地描绘了时明时暗的月光夜景。

第二,要善于抓动态和变化。

日月星辰虽然没有生命,但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因此,要善于抓住它们变化的特点进行观察和描写。 如下列例段:

我和姐姐走上阳台,观赏日落。

这时,太阳已经西斜,它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只在周围留下了一圈金灿灿的柔和的光辉。那万里无云的晴空本是浅蓝浅蓝的,像明净的海水,现在也渐渐加重色彩。东南边青翠的群山,在夕阳的光辉下涂上了一层闪闪的金光,显得格外壮丽。

„„过了一会儿,太阳涨红了圆圆的脸,向天空、青山、大地喷出了红艳艳的光芒。那晚霞不断扩大着它的范围。转眼间笼罩了一切,像铺上了一幅瑰丽的织锦。

再看那太阳,在显露自己美丽的容颜以后,正得意地向下沉落,只把冲天的红光先留在远处的天空和楼顶。最后它高兴地一跳,消失在楼后了。随着暮色逐步扩散,青山的轮廓模糊了,消失了。

这个例段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的动态变化。作者以阳台为固定的观察点。先写太阳西斜时景色的壮丽,再写太阳下山时的变化,最后写太阳沉落时的动态特点和景物变化。把日落的动态和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第三,要围绕中心描写。

描写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观,不能为写景而写景。写景也要有明确的中心,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请读读下面这个片断,想想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写的?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夏夜的星空,是多么的美丽诱人呀!那些闪烁的星星是那样平静、安详。既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又像一盏盏亮晶晶的银灯,在看着我、照着我,使我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幻想„„

白茫茫的银河,静静地躺在湛蓝的天空中,灿烂的星群在银河里闪动,像是无数漂在河上的航标灯。

你看,靠着银河的那几颗星,多像一只在银河中展翅飞翔的天鹅,那就是“天鹅座”。在银河南端的那几颗星,多像一个高举双夹,翘着尾巴的大蝎子,它就是有名的“天蝎座”。在银河右边的那几颗星,多像一把精致的大琴;在银河左边的那几颗星,多像一只要起飞的雄鹰;那颗牛郎星是多么耀眼,好像在望着对河的织女星,使我不由得想起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天空,真是一个神话般的世界。这里面还有多少奥妙等待我们去揭开,还有多少宝藏等待我们去开采,它对我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我对它有着无限的深情„„

这个片断抓住夏夜星空的特色,以“天河”为重点,围绕“童话般的世界”这个中心,进行具体描绘,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的无比迷恋,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第四,可以运用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方法,把无生命的日月星辰写得有生命、有感情。 请看下列例段:

东方渐渐发白,挂在空中的稀疏的晨星闪着微光,发出咝咝的低语,互相呼喊着:“明天再见!”(拟人) 满天红云,满海金波,红日像一炉沸腾的钢水,喷薄而出,晶莹耀眼。(比喻)

一轮明月跳出东山,像一只银盘挂在湛蓝色的天边。它抖下银灰色的光泽,冲破夜幕,铺洒在祖国的山岭、河流、大地上„„(比喻、拟人)

月亮从东方天边悄悄地露出笑脸,她像一个文静的姑娘,把柔和,皎洁的银光撒向人间。(拟人

比喻) 月亮圆得很,也亮得很,投下来的倒影,在湖面上映出一片亮莹莹的白波,闪闪烁烁,好像一条游龙的银鳞。(比喻)

太白星像有人小心地擎着走的蜡烛一般,悄悄地闪烁着出现在这上面。(比喻)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际,几朵飘飘的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山羊,在高高的空中遨游。(比喻)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做题。

霞光中,山溪叮咚,鸟雀鸣啭,鱼群泼刺;霞光中,露珠儿滴翠,花苞儿含笑;霞光中,鸡鸭扑翅,牛羊撒欢,炊烟袅袅„„,

①本例段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段话里描写了9种景物,是哪9种?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找出描写动作的词,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例段,写出各段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晨雨刚住,一条彩虹在朝霞中从那边山脚下架起,慢慢地从空中跨过来,用她美丽多彩的颜色染红了溪水。(

) 故乡的夜多美啊,像梦一样朦胧,似笑一样舒畅,和村姑一样朴实,比孩子还要逗人。(

) 夜空,稀稀落落的星星,眨巴着眼睛,半圆的月亮,像一只船在云海穿行。(

人们都说月亮是位最善良,最好伤心和最易受感动的姑娘。谁有什么不幸和哀愁,她总是怜悯地注视着你,有时还会流下泪来!(

我爱霞,爱朝霞,但更爱晚霞。晚霞比朝霞更加艳丽多姿;晚霞比朝霞更加妩媚动人。(

朝霞多美呀!红艳艳、金灿灿地烧红了蓝天,染红了大地,映红了田野、山川,也映红了一张张笑脸。(

) 你孕育在海底,你从黑暗中走来。所以,你跃出海面时,显得更加博大、圣洁、光明„„(

) 3.按要求观察描写下列景物。

①选一个观察点,仔细观察“日落”时景物的变化,按观察顺序写下来。 ②连续观察三个晚上的星星,注意星星的动态和变化,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③观察晚霞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晚霞的形状和颜色写具体。

怎样观察和描写树木花草

花草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各异。观察、描写花草树木,要抓住它们的特征。树木花草一般都有根、干、茎、枝、叶、蕾、花、果等部分,但这些部分不仅不同,而且有的有突出的特征。如有的根很细长,有的干很粗壮,有的花很美丽,有的叶很茂盛。在观察、描写的时候,就要抓住不同的特征。

如下面例段:

楼外近处,一棵威严的百年老榕树,顶着擎天的华盖,昂然挺立,遥相对望。大榕树盘根错节伸出来的根茎,比一般的小树还粗壮。青枝绿叶,俯临江水。

那一尺多高的万年青,远看就像古老的金字塔,近看却似一个青罗盖。那粗糙的身躯,顶着密集的枝叶,翠绿的枝叶一层层重叠着,有的蜿蜒向上,也有的垂直向下,这形状再配上那裸露的龙爪似的劲根,仿佛是一条翻腾的蛟龙。再看看枝条上那些绿油油的叶子,大的一寸来长,椭圆椭圆的,映出幽幽绿绿的光泽,使万年青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它虽无馥郁的馨香,也无红花的点缀,而只有朴素的绿叶为伴,但它那奇形怪状的样子,却叫人十分喜爱。

一座突兀峥嵘的石峰上,挺立着一棵松树。它高大挺拔,树杆笔直笔直的,栗棕色的树皮上饰着椭圆形的鳞片。至树冠处才横伸出几杆枝丫、都朝向阳的方向平展着,密匝匝、绿苍苍的针叶,呈扇形状,有如一只巨鸟展开翡翠似的翅膀,随时准备凌空飞翔。

上面三个例段写的虽然都是树,但由于抓住了每种树的特征进行观察描写,因而树栩栩如生,各有特色。如例段(1),以“百年老榕树”的“威严”为特征,写它“顶着擎天的华盖,昂然挺立”,“盘根错节”;例段( 2),抓住“万年青”“青”的特征,写它“无红花的点缀”,“只有朴素的绿叶为伴”,“那绿油油的叶子”,“层层重叠”,“使万年青显得更加生气勃勃”;例段(3),则抓住松树“高大挺拔”、“笔直”的特征,重点写它那“密匝匝,绿苍苍的针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描写树木花草,还要注意其形态、颜色、气味及其萌芽、成长、开花、结果、枯萎的变化。如下列例段: 春天的夹竹桃,繁花盛开,有的大红,有的桔黄,有的洁白。一丛丛夹竹桃上像撒满珍珠、玛瑙和白玉,十分美丽。秋天,西风萧瑟,娇气的树林纷纷落叶了。但是,一排排夹竹桃顶风傲立,那墨绿的枝叶互相交错,好像绿色的卫士手挽着手护卫在大路两旁。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三月的桃花粉红艳丽,吸引了多少游人,而校园路边的李花却使我不忍离去。五个白色的小花瓣合成了一个小脸蛋,花瓣中那许多纤细的花蕊,顶着一粒粒淡黄色的小点点。三四朵花围成小圈,在春天的吹拂下抖动,真像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羞涩地跳着“圆舞曲”„„李花,它没有用艳丽的色彩来显示生命的欢乐,而是用洁白的心灵来报答春秋。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夜来香的叶子是对着长的,它刚出来的叶子是绿色的,它绿得像碧玉、像翡翠。到了七八月份,夜来香每天晚上伴着月亮开放。它还有个特点,太阳一出来,它就谢了。第二天又有一批新的花儿伴着月亮开放。它那四片浅黄色的花瓣,杏黄色的花蕊,凑成了一朵朵美丽的小花,看上去淡雅、清秀,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使你如醉如痴。它虽不像牡丹花那样引人注目,也不像君子兰那样名扬四方,然而,我爱它,它把自己仅有的芳香,无私地送给人们。

以上例段分别描绘了夹竹桃、丁香、李花、荷花、夜来香等五种花的不同形状、颜色、气味以及随季节变化的不同特点。例段(1)写夹竹桃随季节变化的情况:春天,“繁花盛开”;秋天“那墨绿的枝叶”“顶风傲立”。例段(2)抓住丁香花“色”和“香”的特点描绘。例( 3)写的是李花,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重点描绘了花的颜色和形状。例(4)是写荷叶的形状、姿态与香味,比喻巧妙,语句精练。例( 5)抓住夜业香开花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到了七八月份„„,每天晚上伴着月亮开放”,早晨“太阳一出来,它就谢了。第二天晚上,又有一批新的花儿伴着月亮开放。”

同学们都知道,文章中的写景状物,都是为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是要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的。描写树木花草也是一样,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无“知”无“觉”的植物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感”。这样描写,树木花草就有“神”(神韵、精神)了。

请看下面例段,是怎样写树木花草的“神韵”的。

春风拂过,披着鹅黄嫩衣的杨柳,摇摆着轻柔的枝条,婀娜曼舞地吟颂催耕田。呼唤人们,快快在春耕里播下希望,在耕耘中把汗水流淌;在春风中遥望那压弯枝头的桃李,在春中憧憬那殷实的金粮。这缕缕希望的情丝,不正是从那嫩嫩的枝条里抽出的吗?丝丝缕缕扣人心弦,人的希望随着绿叶的萌生而萌生,由含苞到滋芽,由鹅黄变嫩绿,由嫩弱长丰满。绿色的汁液汩汩流动,人们的希望在盼望中生长。杨柳啊,和人类是多么的亲密无间!

本段以拟人的手法写杨柳“吟颂催耕曲”“呼唤人们,快快在春耕里播下希望”;又从杨柳“由含苞到滋芽,由鹅黄变嫩绿,由嫩弱长丰满”的生长过程,联想到“人的希望随着绿叶的萌生而萌生”,写出了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盆栽里的仙人掌,它的坚韧的性格已经够使人吃惊了。有水,没水,天热,天冷,它都在不乎。它那翡翠似的、长满硬刺的掌状茎一直向上伸着,像叠罗汉似的,一片“绿色的手掌”上面又长出一小片来,重重叠叠,以这个姿势矫健地挺立着。无论天气怎样亢旱,别的盆栽植物都已垂下了头,它却总是生机蓬勃,凌空直上,„„这么雄纠纠的带刺的植物,谁料得到,它们却开着鲜艳的花朵!有些仙人掌的花美丽极了。

本段写仙人掌,除对它的形状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外,重点突出了仙人掌“坚韧的性格”:“有水,没水,天热,天冷,它都不在乎”;“无论天气怎样亢旱,„„它却总是生机蓬勃,凌空直上”„„还“开着鲜艳的花朵”。写出了仙人掌与众不同的“吃苦耐旱、拼搏向上”的“精神”。

红棉何以叫英雄花有好多说法。„„——因为它孤愤,不需一片绿叶扶持;因为它傲风寒,以怒放宣告寒潮的败退;因为他不飘落一片花瓣,即使跌落泥尘,也是整朵整朵的,像不屈的英雄淌下的血泪。

本段的特点是没有描绘红棉(也叫木棉花)的色、形、味,而是以“孤愤”、“傲风寒”、“像不屈的英雄淌下的血泪”等拟人的方法,表达红棉的“性格”。

上述各例段告诉我们,观察和描写花草树木,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抓住它们各自的特征;第二,要仔细观察其形态、颜色、气味及生长过程;第三,要写出树木花草的“神韵”,做到情景交融。这三点当然不是孤立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景物描写学会观察与描写

作文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观察与描写。

同学们都知道,观察,就是用五官认真地察看、感受、体验周围的事物。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尝,用鼻子闻,用手摸,把那些不认识、不熟悉的事物的形状、颜色、姿态、结构、气味、滋味、声音、软硬、冷热等等,统统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有了这种认真的观察,有了这种深刻的印象,有了这种入微的体验,就有了丰富的、生动的描写材料。任何成功的描写,都必须有详尽深入的观察作基础。

怎样学会观察,练好观察的基本功呢?

1.要选择好观察的位置

有目的地观察事物,首先就要确定好观察位置。因为观察者所站的位置不同,所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景物)也必然不同。同学们还记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吗?这说明虽然是同一个事物,但由于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观察得到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这也说明选好观察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或有目的地参观游览中,一般都是采用固定观察或移位观察的方式。如下列例段:

清晨,宽广的校园显得格外宁静。教学大楼刚从晨雾中露出它那巍巍的身躯。一扇扇相继被打开的明亮的玻璃窗,在晨光照射下,像刚睡醒孩子的眼睛,调皮地一眨一眨的。操场上空无人影,只有两只高高的篮球架站在那里。

操场边那一排翠绿的冬青,长得郁郁葱葱,像一队威武的士兵守卫着学校大楼。

眼前的花坛,开满了姹紫嫣红的鲜花。月季花苞上挂着晶莹的露珠,令人喜爱。坛边是一圈小草,它在晨露的滋润下显得格外鲜嫩。

这几个例段描写的是一个宁静的校园晨景。很显然,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的。首先从上(仰视)到下(俯视)观察“教学大楼→玻璃窗→篮球架”;接着从远(远望)到近(近看)观察“操场那边的冬青→眼前的花坛”;再细看花坛里的月季花和环视“一圈小草”。这种以作者站立的地方为固定点,或仰视,或俯视,或远望,或近看,或环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我们叫它固定观察。

什么叫移位观察呢?还是先来看看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一个例段吧!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1000或是800人开个会,一定不觉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亮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黑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这是《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中的一段描写。作者是按照他游览所经过的地方,所见到的不同事物进行观察的。游览顺序及观察角度是:在洞口抬头望(仰视)→走进去周围(环视)是石壁,抬头(仰视)是高高的石顶→洞内一团漆黑,„„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正视、环视、仰视)。我们把这种按照作者经过的地方(即移换位置)去观察事物的方法,叫移位观察。

同学们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固定位置观察还是移动位置观察,都不能机械套用,应根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针对观察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交*使用。什么时候要运用固定位置的观察,什么时候要运用移动位置的观察,也要取决于你计划写的文章的体裁和中心思想的要求。不过,一般地说,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决定描写事物的顺序和层次的变化。

2.要注意观察的顺序。

观察任何事物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或从整体到部分,或相反;或由近及远,或相反;或从上至下,或相反。这样,观察才会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对观察的事物才会形成一种鲜明的层次和完整的印象。

通常有下列几种观察顺序:

一是以空间方位为序。如东南西北中,远近、里外、上下、前后左右等。如下面例段:你来到葡萄架之下。四周是彩色飞金的回廊,朱红柱子,中间是小小的园林,典雅的布局,果木俱全。庭院上面,罩着绿叶的网。草地上铺着绿茵,白鸽蹒跚来去。伸手可摘盆中的梨桃、石榴和头顶的葡萄。

这个例段就是按照先四周后中间再上下的空间方位顺序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段落虽短,但庭院生机勃勃的景色却写得井井有条。

二是以时间变化为序。如下段:

时间不容许人们多想,一阵狂风吹来,雷电接着从头顶掷下。顷刻间,一场可怕的冰雹倾泻下来。人们惊呼奔跑,躲入安全的地方。冰雹继续了两个小时之久,其间,有十多分钟,落地的冰雹大如小儿拳头,其中一颗有排球一般大,落在小李村,打穿饲养室的房顶,掉在蓄水的石槽里。冰雹过后,稀疏的雷雨未停,人们从躲藏的地方走出来,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像久住大森林的人,忽然被抛到陌生的戈壁滩似的,面对着眼前景象,简直不明白自己身在何方。

密密的玉蜀黍林消失了,墨绿的棉田消失了,天空不见苍鹰飞旋,树头不闻燕雀鸣叫,田野里,也瞧不见野兔奔跑了,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瞬间,仿佛全从地面消失了。田野变得开阔而荒漠,村庄上空也豁然敞亮起来。光秃秃的树木,带着残断的杈桠,笔直地伸向天空。大地脱去浓艳的绿袍,换了一套坚硬的银灰色的冬装。

这个例段,以时间变化为序观察描写冰雹前、冰雹中、冰雹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田野村庄景色的变化。按时间的推移:顷刻间→两个小时→十多分钟→冰雹过后→顿时→一瞬间„„观察景物的变化,把下冰雹的全过程描写得清清楚楚,井井有条。

三是以观察移位变化为序。

我们外出参观或游览,地点和线路经常变化,因而观察的顺序必然随参观游览的顺序而变化。如下面例段:

每人买了一枚火炬,燃着由洞口进去。门很小,只容一个人走,先向下有石级,越走越暗,火炬的光,不到五尺,照到头上,顾不到脚下,路潮而滑,煞是难走。我们五个人一串,你拉了我的手,我拉了他的衣服,一步一步地蹭着走。偶然举起火炬,向上一看,只见奇形怪状黑黝光滑的大石,石上不时还有一滴一滴的水滴下来,滴到颈项里,冰冷彻骨,要接连打两个寒噤。把火炬提起向远处一看,只见七高八低的石头,有的地方很深,黑洞洞的看不见底。大家静默无言地向下走了十几分钟,翻过一个很高的大石脊,忽然发现前面几线天光,越走越亮,路也越宽。只见头上四周,尽悬着一条一条的石钟乳,大大小小,粗粗细细,各色都有。又向上走了几十步,豁然开朗,出洞的门,比入洞的门高大得几百倍。我先出洞,过一座小石桥,到对面山上,回看洞口,是一个高大的半圆形,一层层一条条的钟乳石,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的排列着,有的像圆柱,有的像圆锥,有的像象鼻,有的像橡树杆,奇形怪状、五彩缤纷,真是瑰奇大观。他们几个人在洞里后出来,好像蚂蚁蠕蠕而行的样子,洞口之大,可想而知了。

作者按照入洞→洞中→出洞的游览顺序进行观察,按移位观察的顺序把山洞的奇景描写得非常具体细致。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四是以事物的结构为序。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结构,观察的时候按事物的结构为顺序,依次进行观察,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如下段对芦沟桥的观察和描写:

芦沟桥全长260米,宽7.5米,共有11个孔,桥的两边,装饰有石雕栏杆,每边又各有碧柱140根,每根石柱上都雕刻有卧伏的石狮,殊形异态,各不相同。特别是小狮子,有的盘蹲在大狮子脚下,有的爬在大狮子背上,有的互相交头接耳,嬉戏耍闹,活龙活现,栩栩如生。„„

芦沟桥的建造极其美观。在桥的两头,有两对石兽,东边是一对狮子,西边是一对象,

象征着大桥固若金汤,坚实无比。东端,还有两座石碑,一座是清乾隆题燕京八景之一“芦沟晓月”四个大字,碑的四周有四根龙抱柱;另一座石碑记载了康熙三十七年重修芦沟桥的经过。桥的两端,还有精刻的华表,把芦沟桥点缀得分外美观,„„

这一段是写芦沟桥的雄伟壮观。作者按照桥的构造艺术结构,先从整体(长、宽)后到部分(桥孔——栏杆——碧柱——石狮)进行观察和描写,再从建造艺术的特点写桥的美观,也是按照结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给读者留下了桥的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3.要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

任何事物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就是同一事物它的特征也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处于静止不动的时候的状态和处于活动、变化时的状态就大不一样。因此,在观察时,要特别注意抓住对象的特征。例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小黄巴儿狗从一堆烂柴堆里钻出来,汪汪地叫了两声,走近了一看,认出了小荣,它的两只前腿急忙搭在小荣身上。小荣把它抱起来,哭了,狗儿也像哭一样的唔唔叫个不停。上述两段,一段写景,一段写动物,都抓住了描写对象的特征。例段一,是对荷花的静态特征的观察和描写,具体地写出了荷叶的形状,荷花的姿态和香味;例段二,是对小黄狗动态特征的观察和描写,生动地描绘了小黄狗和小荣见面时的动人情趣。

又如:

绿色湖面上,一支微微抖动着白色翅膀的小船,在润湿的微风中荡漾。那个样子,看上去显得很轻盈,很纤弱,就好像是投在水面上的一簇银色的蒲公英。

这里既抓住了事物的动态特征,又抓住了静态特征。第一句写小船在湖面荡漾的动态,第二句写小船的静态——样子„„很轻盈,很纤弱,就好像„„一簇银色的蒲公英。有动有静,把湖面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列各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完成段后的练习。

公园的中心是一个喷水池,池边呈梅花形,池台上放着一盆盆开得火红的“一串红”,池旁满是一盆盆粉红色的月季花和黄澄澄、沉甸甸的金桔。池中央一座假山石上面,是一个用绿绒做成的海豚。它嘴上顶着一个彩球,尾巴还调皮地向上翘着,好像在向大家炫耀自己的演技,一汪清水就从那尾巴尖上喷出„„

公园的条条小径都通喷水池。小径的尽头,沿着围墙是一条环行土道,道上安放着排排木椅和石桌、石凳,原来是为人们下棋、玩扑克准备的,可现在都变成了人们学习外语的场所。

本例段写的是喷水池及其周围的景色。

段中描写了盆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凳等八种景物。作者是以_______为序进行观察和描写的。

一只大芦花鸡正在伸着脖子叫唤,叫一声,抖着翅膀一跳,用它那尖嘴叼住一支大麦穗子,左一摇,右一甩,肥饱的麦粒儿就给抖落在地上,拣几个粒儿吃,又去叼另一支麦穗儿了,好像要把每一支麦穗儿什么味道都要尝一尝。

①这一段是写鸡的生活习性。作者是通过对______的观察和描写来写鸡的生活习性的。②段中运用了十个恰当的动词描写了鸡吃食的动作。请把这些动词找出来,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观察写话。

①以空间方位为序观察自己的教室,写一段话。

②以时间变化为序观察晴天晚霞的形状和颜色,写一段话。

③描写一种你熟悉的植物,写出它的静态特征。

①描写一种你喜欢的动物,写出它的动态特征和习性。

虚 实 相 生, 情 景 交 融 -----------写作训练中的景物描写

一、教学设计构想:

在《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作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德国表现主义者认为:“世界存在着,再去重复它就没有什么意义”,人们所表现的“不是事实,而是精神。”同样我们写景状物也不应该仅仅照实物临摹,而应该通过联想与想象的手段合理地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使景物充分地表现作者的情怀,使画面充满浓郁的诗味,创造出更加神奇的画面来。在指导学生写景时,要让学生明白景物描写必须与他们个体的独特体验感受相结合。景由眼到心的过程要能唤起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而心到笔的过程则要学会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才能真正做到景中寄情情景交融,这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基本上都能够抓住景物的特征,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抓住重点,有层次有详略,能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存在的问题有这些:

1,表达方式过于单一,许多孩子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将情与景割裂开,不能将写景与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特别有些孩子习惯性的认为借景抒情就是:“啊,好绿的草啊,我好喜欢啊!”他们多在实景描写后加上直抒胸臆表达感情的话,认为这样就是借景抒情。

2、在景物描写中缺乏个人的独特体验感受,曾经在班级里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一提到秋天,几乎每个孩子就都想到落叶、金黄色,一提到冬,就想到白雪皑皑覆盖大地,或许他们看过的许多写景范文都是这样,但我们南方的暖冬常绿树,完全不是这样的。且不说他们在生活中缺乏观察缺乏积累素材,就连让他们观察后,写出来的东西就如同标准零件工厂出厂的一等品,没有瑕疵基本一模一样。翻阅过许多所谓的新课标新概念作文选,里面的文章大多也有类似的问题,新概念现在成为很时髦的术语,但很多所谓的新都是新瓶装旧酒。

3、缺乏一定的写作技巧,不会将眼前的实景与心中展开联想想象产生的虚景巧妙结合。郑板桥在他的诗中也有类似的表述:胸中竹,非眼中竹也,落笔倏作变相,手中竹又非胸中竹。大画家大诗人尚且碰到这种手不应心的尴尬,何况我们初学写作的孩子们呢。

针对这些问题,我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学会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景物描写中写出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写出个性,写出神似的感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情景交融。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的眼睛,我认为他这句话不适用于我们同学,我看过来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双黑亮的闪烁着求知光芒的眼睛,我要改改罗丹的话,这个世界不是缺乏发现的眼睛,而是缺乏描绘的画笔。当然现在不是美术课,我说的画笔是我们手中帮助我们驾御语言文字的笔。你会用文字把你看到的景物画下来吗?你能画出你心里的属于你的独特的景吗?

有没有同学有这种感觉,对面着大好河山,一时情绪高昂,诗性勃发,但一拿起笔就觉得笔头生涩抓耳挠腮苦于无从下手。 清末的大学问家王国维传给我们一句七字箴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哪怕同样的景在不同的心情下,就会写出不一样的感触。 设计这样的导入,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写景时必须情感先行,笔下有情才能够写出心中景。

2、阅景会情 比如都写放风筝

文段一:“北京的冬季„„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文段二:星期六,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正是放风筝的好天气。我拿着花蝴蝶风筝和爸爸迎着春风向广场走去。 路旁的景色多美呀!柳条刚刚抽出新芽,像大姐姐美丽的发辫。花儿争先恐后地把芳香献给人们。“到了!到了!”爸爸的叫喊声把我从春天的醉梦中唤醒。呀,我们已经到了!抬头望去,空中已有了许多风筝,热闹极了:有“蜈蚣”,有“仙鹤”,还有鲜红鲜红的“大金鱼”„„五颜六色的风筝带着孩子们的欢乐与希望,自由自在地随风飘荡。我们跳跃着,欢呼着,追逐着,广场上响起了银铃般的笑声„„ 同样是关于放风筝的景物描写,从两个文段中,你分别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名家的环境描写中包含了作者内心的沉重、悲哀与痛苦,而小学生作文里的环境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欢乐与愉悦。

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后,我抛出第二问:通过比较,情感的不同能够直接呈现,但这种情感就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的呢?这个问题学生一下会抓不住要点。需要引导他们去寻找文段中体现作者心情的词语和句子,“寂寞”、“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的实景吗?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出寂寞看出伶仃憔悴可怜吗?我们很高兴的时候能看出来吗?那么寂寞啊憔悴可怜啊不是实景,是什么景?——虚景。景物描写中情感往往是通过虚笔来体现的,那么怎样化实为虚呢?

安排这个环节,举名家与小学生作文中同为放风筝的景物描写,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同样的景在不同的情感的笔下,就有不同的体现形式。挑出的这些词语都是虚笔,而景物描写中的情感往往是通过虚笔来传达的。落笔成文时的感情基调,决定了会出现怎样的景物描写。

3、化实为虚

化实为虚必须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在一个很冷漠没有感情的心里实景不会有所变化,写景时要在情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想象,然后采用一些方法比如比喻、拟人、通感等等描绘出来。具体怎样在感情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想象,然后用各种修辞手法描绘,关于这点,可以借鉴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薄雪本是无情物,但因为老舍心中有情,面对雪景展开联想想象运用拟人的手法,虚实结合,描绘成薄雪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样一来就很明确了怎样是虚实结合。但我这堂课并不想让学生掌握记住这些理论性的抽象概念,我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实践让学生会用这些默会知识,会用,会自然灵活的运用,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情景交融。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目的呢? 我设计了几种方案:

方案一:让学生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夕阳山外山„„”,优美的乐曲及歌词,自然而然给学生创设了一种离别时的悲凉氛围,然后挑出一些实景意象,长亭、古道、斜阳等让学生尽情得展开想象联想,运用虚实结合的方式进行改写。但这样的方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孩子写出来的都是很空泛的话,没有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很难改出有一定水准的作品。 方案二:出示一副优美的风景图片,同时给出我自己根据实景写的一段景物描写,“半黑的天空中一轮弯月,水天相接处夕阳洒下一道余辉,水面上晃动着小屋的倒影。”(在写这段景物描写的文字时,觉得格外得辛苦,因为想刻意写成纯自然的,不掺杂任何个人情感体验的,反而很难做到,反复修改了多次,总很不满意。)告诉他们我写的全是很直观的通过我眼睛看到的东西,要他们来改写,让他们用眼睛来听,用嘴巴来闻,用手来感觉,将视觉的东西转化成听觉触觉。比如图片上展示的流水,我们看到水是这样在流,你要想象你身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闻到了什么大自然的味道,你完全可以尝尝看,用手摸摸看,然后你闭上眼睛,你能看到吗?你看到了什么?把你感觉到的写下来。安排这样环节,是希望学生明白在写景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有独特的观察视角,要能写出个人独特的体验感受,能够通过实践,学会运用通感的方式来写景。 方案三:短句训练

①树上的叶子都黄了,一阵秋风吹过( 。) 打着旋儿从枝头飘落,好似在空中飞舞的蝶儿,随着风变换着另人眼花缭乱的舞步,叶子打着旋,却不肯随风飘落,似乎还恋着高处的风景,又一阵风过,依然有几片叶子挺立枝头,似乎在和命运做着最后的抗争。

②水下好些甩着尾巴游动的鱼儿,鱼儿不停得冒着泡泡,( 。) 隐隐约约听见泡泡冒出水面破裂的声响,泡泡是它们的心伤。湖水也为之沉默,沉没的是它们的眼泪。

③半黑的天空中一轮弯月( 。) ④汪汪一碧的水面上浮着五六朵白生生的睡莲( 。) 一束阳光照过来,睡莲懒洋洋的,一个个舒展着洁白的羽毛,静静地躺在一潭柔软的水床上。几片莲叶遮住了半个脸,使她们显得格外含蓄,更加迷人。一阵微风拂过,她们睁了睁惺松的睡眼,又睡着了,而且越睡越香。可能是她在梦境中遇到了什么喜事,不然,为什么颤抖着腰肢,笑得这样甜呢? 虚景的评判要求:是否能进一步突出了景物的特征

是否能更好得出发内心的情感

是否展开了合理的联想与想象

是否合理得运用了各种修辞:

虚实结合的景物描写的作用:进一步突显景物特征,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思维方法:联想与想象

表现方式:比喻、拟人、通感等等 虚写不仅能表达情感,而且更能体现景物的特征,同时对文章的主题,氛围都有一种渲染烘托的作用。 虚写的景物必须以实景为依托,又是实景的一种升华。

4、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之前的练笔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熟练的掌握通感及虚笔写景的方式。最后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实景与虚笔相结合,运用多种修辞方式,进行景物描写,真正做到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设计了两种方案,一种是主题词的改写,给学生给出三个主题词,均为实景,让学生改写成一段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写;另一种是让学生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美景。

学校的广播站需要一些优美的描写景物的配乐散文 实景:雨 树林 风两种不同的情境: a组写出愉悦兴奋的情感(考出好成绩、得到了别人的认可等等) b组写出伤心忧郁的情绪(被误解了、失去了朋友、失败了等等)

但这还不是写景的至高境界,古人云:情贵真,借景抒情不是无病呻吟,要把真情实感自然地诉诸笔端才能感人,才能达到写景的至高境界:“景生情,情生景“,“情景妙合无痕,物我两忘”。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写在后面的话

一直很希望学生能够真正在语文课堂上实现心灵的自由,记得以前听课的时候,有老师提到语文课堂应该是审美的、愉悦的、并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一次次惊叹于学生的奇思妙想,一次次在课堂上相互点燃思维的火花,我很想对孩子们说:“你们真棒!”在孩子们写的同时,我一次次自己也在写,相互攀比着看谁的想法更多、更新奇,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关于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是景物描写的最主要的目的,从古至今,在诗词中,更是显示的景物描写的魅力。当然,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穿插景物描写也能起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一、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般说来,景物描写有以下几点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背景。如在些小说或记叙文中,常常会以写景开头。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的开头。

2、渲染气氛。即通过写景营造一种气氛,如春游时,写一路的景物,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等。

3、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或品质。这当中,可以乐景烘托乐情,也可以乐景来反衬哀情。后者如马致远的《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还有,如用青山烘托革命者的视死如归,用大海烘托人的博大的胸怀等。

4、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有些叙事的文章,可能用景物的变化来暗示时间或情节发生的变化。

5、深化作品的主题。运用景物描写来升华主题,可以使文章更有一种含蓄、蕴藉之美。

二、如何进行景物描写

如何写好景物描写,我们一般从以下四方面加以考虑:

1、抓住景物的特征。即所写景物的特点是什么,写这段景物描写目的是什么,作者心中要清楚。这是景物描写的核心问题。

2、选好观察的角度。角度一般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

3、安排描写顺序。如空间顺序、点面顺序、远近顺序等。

4、运用多种技巧。为了使得景物描写更加生动或为了突出景物描写的目的,可以采用多种技巧。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采用各种写作手法,如以动衬静、对比等。

一句话,如何写好景物描写,即围绕中心(特点、情感等),有序(顺序、角度)有法(运用技巧)地写。(附训练题

一、景物描写预习题 欣赏下面两段景物描写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2)作者从哪些角度来进行描写的?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4)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哪些技巧?

2、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它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上,宛若披着轻柔薄纱的新娘。走近一瞧,银灰色的 树干托起一团绿云般的树冠,密密肥实的叶片中点缀着一簇簇星星点点的米黄色的小花,好像秋天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又似节日之夜金灿灿的焰火,煞是好看!清风徐来,桂枝瑟瑟,芳香四溢,把整个校园都熏醉了!吸一口,甜津津的;掬一把,清爽爽的。只要你从这儿经过,准会给你染上一身浓浓的馨香。古诗赞桂花:"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可见,桂花的芳香在花的王国里是出了名的。

(1)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2)作者从哪些角度来进行描写的?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4)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哪些技巧?

二、景物描写训练题

在下列几个设定的情境中,按要求进行景物描写。

1、在文中的横线上加上一段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内心的兴奋和喜悦。

那天,我傍晚放学回到家,妈妈笑眯眯的望着我,神秘的说:“你猜我给你买什么了?”“冰激凌!”我脱口说道。妈妈摇摇头。我歪着头,转着眼珠,想了一会儿又说:“那是发卡吧?”妈妈又摇了摇头。“该不会是双肩书包吧。”想到这,我摇了摇头。升入初中的时候,班里同学大都换了新书包,只有我用的是旧书包,同学们嘴上没说什么,可看我那旧书包的眼神让我很难受。于是我让妈妈也给我买一个双肩书包。妈妈说等有了钱再说,想想家里的经济状况,我当时也没坚持。想到这,我吞吞吐吐地说:“是书„„书包吗?”妈妈点点头,从屋里拿出一个崭新的双肩包。

第二天,我背着新书包,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校园。(______________) “我有新书包了,我有新书包了。”我在心里呼喊着,挺起胸膛,脚步更轻快了。

2、根据前后文内容,在空白处补上景物描写 我的双肩在颤抖着,眼前一片模糊。"滴答滴答"一点点一点点地滴落在月考试卷上,试卷上那鲜红的甚至有些扎眼的分数一点点地变得模糊起来。望着试卷上的“满江红×”,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慢慢的从我脸上滑落,脑海里一片空白。①放学了, (50字左右)不远处,红色瓦面的就是我家。但里面妈妈错位的脸,爸爸的咆哮,我简直不敢想象。突然,眼前的一切让我停了下来。② (100字左右)我被这一幕启发了,我不应该那么脆弱,一点点挫折就把我击败了,我要坚强起来,于是拿起一张纸巾擦掉眼泪,心里涌出一股要进前50的决心。

范例:

①我孤零零地骑着车,几片枯黄叶子在枝头上,瑟瑟发抖,路边的小草也似乎低下了头„„

②杂乱的草间,散落着几丛菊花和不知名的小花,随风摇曳,绿的茎叶声有被路人践踏的痕迹。茎叶倒下了,但花还那么执着地开着,不管是否与墙根相称,仍然和荒地中的小虫子细诉自己的坚持,不肯与泛黄的杂草一起荒去,一起老去。

文档为doc格式

?作文训练:景物描写》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作文中的景物描写》。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选题的出发点 (教材分析) 我之所以选择这......

?小作文训练——景物描写》教学设计 大连第六十八中学——龚玉晶(七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学生能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并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看到的景物描述出......

摘抄即从文刊、文件等里阅读 ,再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 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初中景物描写摘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

描写景物,表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貌,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大自然的奇妙,是记叙文的又一个重要类型。写景的记叙文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景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景物指提......

初中作文训练:动作描写 教学目的: ⒈指导学生能抓住人物特征进行较准确、具体地描述人物的动作。 ⒉使学生懂得动作描写应该为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意思服务。 ⒊尝试通过人物......

作文训练之心理描写 在生活中,我们每当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心理总会产生一些想法和做法,这就是心理活动,把人物是怎么想的写清楚,这就是心理描写。 例如: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

初中作文训练:细节描写考点解析细节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的细小环节。细节描写指用“画龙点睛”的方法,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某一特征作细致、具体的描绘,以达到“于细微处见......

初中作文训练:心理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在生活中,我们每当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心理总会产生一些想法和做法,这就是心理活动)就是结合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把人物是怎么想的写清......

军训练操作文篇3

初中作文训练:景物描写

一、 学习抓景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地各有貌,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要仔细观察景物,抓住特点写具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请看以下片断,想想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

⒈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这些白云,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银色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大云层上,又飘浮着一朵朵大小不

一、形状不同的云朵儿,就像岛屿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

评析:这个片断作者是抓住了白云的形状 、大小进行描写的。

⒉请再读以下几个片断,看看这几位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

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评析: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从而反映了火烧云的美。 ②“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驼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岸边盛开着一簇簇美丽的鲜花。”

评析: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栎树、羚羊、驼鸟、小河、鲜花的数量进行描写的。

③“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杆。甲虫‘嗡嗡’地叫。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

评析: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青蛙、啄木鸟、甲虫发出的声响进行描写,反映了小音乐家扬科对音乐的喜爱。

⒊写景除了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这些方面进行描写外,还可以从那些方面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呢?还可抓住景物的神韵、动态变化来写。

例如:①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大榕树好像在把它全部生命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评析:这段描写作者抓住了大榕树枝繁叶茂中所表现出的神韵进行描写,使我们感觉到她充满了生命力。

②以上描写“火烧云”的片断。作者是抓住了火烧云短时间里色彩变化多、快的特点,反映了火烧云的美、奇。

③清晨,江面上格外平静,碧波荡漾,银光闪烁,海鸥在江面上展翅飞翔。此时,我总爱伫立在江堤上向北眺望吴淞口,那一望无际的江面,水天相连。一陈清风拂来,猛吸一口新鲜空气,顿时令人心旷神怡。江堤边的树林里,鸟儿清脆的叫声此起彼伏。一群老人在堤岸边散步,打太极拳„„当阳光撒满江面的时候,江面开始沸腾了。你看,那大小船只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机帆船的马达声、大轮船的汽笛声,江浪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支雄壮的交响乐。“呜”的一声汽笛。一艘万吨轮由远而近,所到之处涌起两排巨浪,呈八字形,像两条白龙朝两面三刀岸滚来,浪花扑打在江边的岩石滩上,溅起一簇簇白花„„傍晚,夕阳把江面映得通红。此时,我和小伙伴们总爱到江边的岩石堆上捉螃蜞。一个傍晚可捉

二、三十只。晚上,沸腾的江面恢复了宁静。这时,停靠在码头上的万吨巨轮灯火辉煌,和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把船边的江水也映红了。江风阵阵,迎面袭来,驱散了夏日的暑意。

评析: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江面从早到晚的变化,写出了江面特有的美景。

④我们的教室和操场中间,有一条甬道,甬道两旁是两排齐刷刷的梧桐树。春风给它满枝叶苞,点点鹅黄,片片嫩绿。夏日,一张绎叶就是一个绿色的巴掌,托着一轮骄阳。一棵树就是一 1

把漂亮的遮阳伞,树下清风习习。梧桐美在秋天。每天中秋过后,几场秋雨。几阵秋风,把那叶子染成锈红色。此时,蓝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高空,秋阳淡光,梧桐白白的躯干,红红的树冠,显得分外娴静、妖娆,优雅、庄重。走在这甬道上,置身在画图中,沉浸在恬适的氛围里。不必可惜,西北风一夜刮尽树叶,那遍地铺金,不正象征这金色的丰收季节吗?冬天,梧桐粗壮的树干,光秃的枝桠,倔强地挺立在那里,顶严寒,斗风雪。看到它,缩颈袖手的人会挺起胸来,凝视它的身影,会油然而生敬意。

评析: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梧桐树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反映了作者对校园梧桐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总结抓景物特点,写好景物的几种方法

以上这些片断告诉我们,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当然,并不是在写每样景物时,都要运用以上这些描写方法,应根据所写景物的特征,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而且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另外,还须注意描写景物也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等。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最后,要说的是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怎样写出一处景物的特点呢?

⒈观察有顺序。按题目要求,你首先要选择一处自己喜爱的景物,如山川、田园、小河等,并确定观察点(立足点),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或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整体到部分;或者相反。这样写出的片段来才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⒉抓景物特点。掌握了一定的顺序后,观察什么呢?要仔细观察这处景物的特点,如形状、数量、颜色、姿态以及它们的变化等。要抓住这处景物独特的地方。首先要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其次,要善于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此外,还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只有在抓住景物特点、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才会有生动逼真的描写。我们在描写景物中,要运用电影摄影师的技巧,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像我们通常所见的写景文章,要有先后顺序,有远景,有近景,有主次之分,上下之分,先总写再分写。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或动静结合;先写形状,再写颜色,声音,气味„„总之,观察要仔细,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一定的角度。

例:我爱秋天的田野,更爱秋天的树林。漫步林间,松树的、柏树的叶子还是那么苍翠,火红的枫叶染得树林一派生气。许多树木已脱去一身绿装,露出了香甜可口的果实。秋风飒飒,黄叶纷纷落地,于是地下的树叶粉红的、金黄的、青绿的、淡紫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和小伙伴们就在这大自然铺就的华丽的地毯上唱呀、跳呀,互相追逐嬉戏。秋林成了我们孩子们的乐园。

评析:这里作者按照由整体(秋天的树林)到部分(各种树)的顺序,既写了四季常青的苍松翠柏、一派生气的红枫,又写了累累的果实,还用许多描写色彩的词写出了各种树的落叶,从而展示出秋林的鲜明特色。

三、运用各种手法

加修饰语;运用修辞手法;融入作者的感受。

①加修饰语:在你所描写的景物前加上一些表性质、颜色、状态的词,把景物写活。

②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可以把景物描绘得更加形象。

③融入作者的感受即情景交融。写作中只有抒发真情实感才能深深打动读者,引起他们的共鸣。

动静结合: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

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因而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积。

 常见的表现手段主要是:

⒈用修辞手法状物绘景。

比喻: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颜色比作“黄金般”,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又如作者把耶诞红比作淑女,也生动形象地写出耶诞红的美丽。不过话要说回来,比喻也要创新。如果总把某种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会增添文章的情趣的。

拟人: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它也往往能使语言富有魅力。如“原野上的青草,换上青翠的衣服”,作者这样一比拟,就把春去夏来的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把春天人格化为“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春天是个慈祥的守护神”“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这样状物写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

⒉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状物绘景。

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动”与“静”是一对冤家。一见面总爱吵个没完。一次,“静”对“动”说:“你怎么老跟着我?让我独自呆一会不行吗?”“动”回答:“那怎么行!没有我,人家怎么能认出你来?”“静”不服气地说:“你举例说说。古人笔下有这么两句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如果不写‘蝉噪’、‘鸟鸣’的动态,怎么能知道‘林静’‘山更幽’ 呢?还有„„”“得了,得了!这么说,我俩是形影不离呀!”“对,互相依存,共同体现”。这个故事说明: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这是状物绘景中高妙的一着,它能使文章情趣盎然。

⒊运用传说,状物绘景。

状物写景要富有活力,运用传说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在描写景物时,插入一些故事逸闻、神话传说、典故名言、文史资料、民俗谚语,使景和物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不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横生。

⒋要融入感情。

在细致描述这处景物的同时,还要表达自己对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做到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请看一位同学写《游老鼠潭》的感受:“我们乘着船游老鼠潭„„我低头看,只见水里倒映着蓝天白云,神奇的山峰,活灵活现的老鼠岩,我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妙趣呀!”作者看到老鼠潭倒映的美景,产生了联想,表达了自己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初中作文训练:景物描写

一、学习抓景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地各有貌,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要仔细观察景物,抓住特点写具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请看以下片断,想想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

⒈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这些白云,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银色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大云层上,又飘浮着一朵朵大小不

一、形状不同的云朵儿,就像岛屿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

评析:这个片断作者是抓住了白云的形状 、大小进行描写的。

⒉请大家再读以下几个片断,看看这几位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

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评析: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从而反映了火烧云的美。

②“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驼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岸边盛开着一簇簇美丽的鲜花。”

评析: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栎树、羚羊、驼鸟、小河、鲜花的数量进行描写的。

③“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杆。甲虫‘嗡嗡’地叫。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

评析: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青蛙、啄木鸟、甲虫发出的声响进行描写,反映了小音乐家扬科对音乐的喜爱。

⒊写景除了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这些方面进行描写外,还可以从那些方面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呢?还可抓住景物的神韵、动态变化来写。

例如:①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大榕树好像在把它全部生命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评析:这段描写作者抓住了大榕树枝繁叶茂中所表现出的神韵进行描写,使我们感觉到她充满了生命力。

②以上描写“火烧云”的片断。作者是抓住了火烧云短时间里色彩变化多、快的特点,反映了火烧云的美、奇。

③清晨,江面上格外平静,碧波荡漾,银光闪烁,海鸥在江面上展翅飞翔。此时,我总爱伫立在江堤上向北眺望吴淞口,那一望无际的江面,水天相连。一陈清风拂来,猛吸一口新鲜空气,顿时令人心旷神怡。江堤边的树林里,鸟儿清脆的叫声此起彼伏。一群老人在堤岸边散步,打太极拳„„当阳光撒满江面的时候,江面开始沸腾了。你看,那大小船只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机帆船的马达声、大轮船的汽笛声,江浪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支雄壮的交响乐。“呜”的一声汽笛。一艘万吨轮由远而近,所到之处涌起两排巨浪,呈八字形,像两条白龙朝两面三刀岸滚来,浪花扑打在江边的岩石滩上,溅起一簇簇白花„„傍晚,夕阳把江面映得通红。此时,我和小伙伴们总爱到江边的岩石堆上捉螃蜞。一个傍晚可捉

二、三十只。晚上,沸腾的江面恢复了宁静。这时,停靠在码头上的万吨巨轮灯火辉煌,和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把船边的江水也映红了。江风阵阵,迎面袭来,驱散了夏日的暑意。

评析: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江面从早到晚的变化,写出了江面特有的美景。

④我们的教室和操场中间,有一条甬道,甬道两旁是两排齐刷刷的梧桐树。春风给它满枝叶苞,点点鹅黄,片片嫩绿。夏日,一张绎叶就是一个绿色的巴掌,托着一轮骄阳。一棵树就是一把漂亮的遮阳伞,树下清风习习。梧桐美在秋天。每天中秋过后,几场秋雨。几阵秋风,把那叶子染成锈红色。此时,蓝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高空,秋阳淡光,梧桐白白的躯干,红红的树冠,显得分外娴静、妖娆,优雅、庄重。走在这甬道上,置身在画图中,沉浸在恬适的氛围里。不必可惜,西北风一夜刮尽树叶,那遍地铺金,不 1

正象征这金色的丰收季节吗?冬天,梧桐粗壮的树干,光秃的枝桠,倔强地挺立在那里,顶严寒,斗风雪。看到它,缩颈袖手的人会挺起胸来,凝视它的身影,会油然而生敬意。

评析: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梧桐树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反映了作者对校园梧桐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总结抓景物特点,写好景物的几种方法

以上这些片断告诉我们,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当然,并不是在写每样景物时,都要运用以上这些描写方法,应根据所写景物的特征,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而且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另外,还须注意描写景物也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等。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最后,要说的是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怎样写出一处景物的特点呢?

⒈观察有顺序。按题目要求,你首先要选择一处自己喜爱的景物,如山川、田园、小河等,并确定观察点(立足点),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或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整体到部分;或者相反。这样写出的片段来才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⒉抓景物特点。掌握了一定的顺序后,观察什么呢?要仔细观察这处景物的特点,如形状、数量、颜色、姿态以及它们的变化等。要抓住这处景物独特的地方。首先要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其次,要善于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此外,还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只有在抓住景物特点、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才会有生动逼真的描写。我们在描写景物中,要运用电影摄影师的技巧,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像我们通常所见的写景文章,要有先后顺序,有远景,有近景,有主次之分,上下之分,先总写再分写。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或动静结合;先写形状,再写颜色,声音,气味„„总之,观察要仔细,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一定的角度。

例:我爱秋天的田野,更爱秋天的树林。漫步林间,松树的、柏树的叶子还是那么苍翠,火红的枫叶染得树林一派生气。许多树木已脱去一身绿装,露出了香甜可口的果实。秋风飒飒,黄叶纷纷落地,于是地下的树叶粉红的、金黄的、青绿的、淡紫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和小伙伴们就在这大自然铺就的华丽的地毯上唱呀、跳呀,互相追逐嬉戏。秋林成了我们孩子们的乐园。

评析:这里作者按照由整体(秋天的树林)到部分(各种树)的顺序,既写了四季常青的苍松翠柏、一派生气的红枫,又写了累累的果实,还用许多描写色彩的词写出了各种树的落叶,从而展示出秋林的鲜明特色。

三、运用各种手法

加修饰语;运用修辞手法;融入作者的感受。

①加修饰语:在你所描写的景物前加上一些表性质、颜色、状态的词,把景物写活。

②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可以把景物描绘得更加形象。

③融入作者的感受即情景交融。写作中只有抒发真情实感才能深深打动读者,引起他们的共鸣。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因而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积。

常见的表现手段主要是:

⒈用修辞手法状物绘景。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颜色比作“黄金般”,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又如作者把耶诞红比作淑女,也生动形象地写出耶诞红的美丽。不过话要说回来,比喻也要创新。如果总把某

种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会增添文章的情趣的。

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它也往往能使语言富有魅力。如“原野上的青草,换上青翠的衣服”,作者这样一比拟,就把春去夏来的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把春天人格化为“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春天是个慈祥的守护神”“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这样状物写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

⒉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状物绘景。

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动”与“静”是一对冤家。一见面总爱吵个没完。一次,“静”对“动”说:“你怎么老跟着我?让我独自呆一会不行吗?”“动”回答:“那怎么行!没有我,人家怎么能认出你来?”“静”不服气地说:“你举例说说。古人笔下有这么两句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如果不写‘蝉噪’、‘鸟鸣’的动态,怎么能知道‘林静’‘山更幽’ 呢?还有„„”“得了,得了!这么说,我俩是形影不离呀!”“对,互相依存,共同体现”。这个故事说明: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这是状物绘景中高妙的一着,它能使文章情趣盎然。

⒊运用传说,状物绘景。

状物写景要富有活力,运用传说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在描写景物时,插入一些故事逸闻、神话传说、典故名言、文史资料、民俗谚语,使景和物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不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横生。

⒋要融入感情。

在细致描述这处景物的同时,还要表达自己对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做到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请看一位同学写《游老鼠潭》的感受:“我们乘着船游老鼠潭„„我低头看,只见水里倒映着蓝天白云,神奇的山峰,活灵活现的老鼠岩,我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妙趣呀!”作者看到老鼠潭倒映的美景,产生了联想,表达了自己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写景,主要是突出景物的特征,写出此景与他景的不同,向读者描绘出一幅独具特色的风景画。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呢?

首先要注意观察。在确定观察对象以后,要进行长时间、全面、深入地观察,既要观察它的整体,又要观察它的局部,既要观察它的静态(颜色、姿态等),也要观察它的动态(生长过程、四季变化、刮风下雨等);还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力求形象、生动、明晰、特点显著。还要与其他景物进行比较,找出其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比较,把握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才能把握住景物的特征。

另外,写景要选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有的先写全貌,再写部分,有的从上到下,有的由内而外,有的自远及近„„总之,要有一个基点,确定观察的顺序。

再有,写景作文离不开抒情,写景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绝没有单纯为写景而写景的文章。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只有渗透了作者真实的情感,才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把感情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使写景和抒情相结合呢?

首先应寻找适合自己表达感情的景物,一个风景点的景物是丰富多彩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它们全写进去,使文章不知所云。应该根据感情表达的需要,找出能寓情的景物来写。同时,作者应有丰富的联想,采用多种写作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描绘的景物形象化,带有人的特点、人的感情,这样就能做到文章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有机的融为一体。

范文赏析

春夏秋冬的表演

春、夏、秋、冬,像四位神奇的演员,在自然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着各自的绝招。

瞧,翠绿的大幕拉开了。春姑娘穿着五彩的霓裳,轻盈地走上了舞台,她把长袖一挥,大地上的草丛

树木都被染上了绿色。春姑娘又从身后拿出一只漂亮的花篮,用纤巧的手从里面拿出一束束五色缤纷的鲜花,向台下撒去。鲜花飞向绿色的大地,飞向绿色的树木。立刻,嫩绿的翠叶间缀满了朵朵鲜花。鲜花在万绿丛中开放,恰似在绿色的锦缎中,用五色相间的丝线绣出了怒放的花朵。春姑娘红艳艳的面颊上浮现出醉人的春天微笑。她笑着,轻轻地退下台去。

翠绿的大幕拉拢了。

台上翠绿的大幕,慢慢变成了深绿,然后缓缓拉开了。啊,夏出场了。夏似一位生气勃勃的少年,健步走上台来。夏的眼睛灼灼发亮,环视着台下的大地,大地上顿时出现一片火热的阳光。大树张开无数的臂膀,遮住夏火热的目光,洒下一片荫蔽。夏的目光到达那里,那里就是一片酷热,一片骄阳。夏施展过自己的绝技,满意地收起了目光,退下台来。深绿的大幕也随之闭拢了。

深绿的幕布很快变成了金黄色,这预示着美丽的秋将出场了。幕布缓慢地拉开了。美丽的秋,身着金黄色的衣衫,出现在舞台中央。秋用细细的手一指,大地立即变得金黄一片。秋从身边拿出一只小口袋,变戏法似地取出一只只丰硕的果实,向台下抛去。那只袋里像有无穷无尽的果实,拿也拿不尽,取也取不竭。沉甸甸的果实飞向大地,坠满金黄的枝头,好一派硕果累累的金秋景色啊!

秋像一位满含羞涩的少女,害羞地笑着,款款步下台去。

冬天来了!冬像一位爱干净的小女孩儿,浑身雪白,连幕布也由金黄而变得雪白了。冬戴着雪白的绒帽,浑身穿着白色的绒衣裤,脚上着一双白皮靴,就像一个可爱的白绒球一般。她用胖胖的小手,指挥着雪花向大地飞舞,去清除那里的污垢。雪花们顺从地听从冬的指挥,舞动着美丽的六角形身体,飘落在大地上。不一会儿,大地便白茫茫一片,成了白雪世界。

冬看着大地上的变化,高兴地笑了,胖胖的小脸上出现两个小小的酒窝。她蹦着、跳着、拍着小手,如一个快活的小绒球,滚下台去。

白色的干净的大幕也随着冬的退场而闭拢了。

就在春、夏、秋、冬四位神奇的演员表演各自的绝招时,时间老人的步子也飞快地迈动着。当冬表演结束后,一年过去了,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大地上的景物随着春夏秋冬的更替而不断地变化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四位神奇的魔术师,在自然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着各自的节目,表演着„„

祝愿他们的节目能越演越好,使人们更加热爱绚丽多姿的大自然!

评析:作者别出心裁地把春、夏、秋、冬的景色和神韵,比喻成四幕剧来描写。于是,描述了新的画面:大自然是一座宏伟的舞台,大地是一张神奇的幕布,季节则是高明的魔术师演员了。每个季节都表演出自己的绝招,春姑娘散花的轻盈,夏少年注目的火热,秋少女掷果的羞涩,冬孩子胖手的指挥,令读者油然产生一种心灵的共鸣和美感。文章构思新颖,富有诗情画意。

淡妆浓抹总相宜——景物描写训练浅谈

在记叙和抒情的文章中,景物描写有着交代环境、渲染气氛、寄托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就象一幅山水画。景物描写的作文训练中,学生只是粗略地勾勒景物轮廓,缺乏色彩,语言平淡。如何进行景物描写训练呢?下面简略谈一下。

一、注意景物的整体和局部

无论是自然界的景物,还是图片画面,学生的观察往往不能全面。只注意了鲜艳的色彩,尖锐的矛盾冲突,而忽视景物的背景和细节。例如在写雨景时,既要写远处迷梦的雨幕,又要写芭蕉叶上滴落的串串珍珠。这样写景就注意了点面结合。

二、注意写景的动静结合

活动的画面比静止的画面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例: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

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干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中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黄河浪《故乡的榕树》)

评析:这是作者回忆故乡的榕树,枝叶婆娑,流水潺潺,鸭群嬉戏,又加以活动的人群,使画面动静结合,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用五觉描写景物

综合运用各种感觉描写景物,可以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腻。

例:细细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如烟似雾;润湿的泥土散发的清新和芳香沁人心脾;雨点滴入口中,甜甜的,令人回味无穷;春风把雨丝送上你的脸颊如少女的手儿温柔细腻;俯身静听草长得声音如一望无际的旷野上悠扬的笛声在耳畔回响。啊,潇潇春雨,春雨潇潇。(学生习作《春雨》)

评析:这段作文综合运用了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五种感觉写春雨,细腻传神,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写作方法。

四、注意描写景物的色彩

彩色的电影比黑白的电影前进了一大步,彩色的画面比黑白的画面对视觉更具有冲击力。

例: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碧野《天山景物记》)

特别诱人的是牧野的黄昏,落日映红周围的雪峰,像云霞那么灿烂。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上,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褪,银灰色的暮霭笼罩着草原的时候,你就会看见无数点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碧野《天山景物记》)

评析:这两段文字中,蓝天、白云、银灰色的暗花,夕阳的红火连锁映衬着蒙古包,牧女笼罩在金碧辉煌的世界中。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景物五光十色,准确的使用色彩词语会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当然,这离不开细致的观察。

五、写景的最高境界——情景交融

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说出了景和情的关系。你高兴时,小鸟为你唱歌;你悲痛时,乌云为你哭泣。一切景物都承载人的思想感情。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写到了槐树的落蕊、牵牛花的蓝朵、农民的青衣、廿四桥的明月诸多景物,这些景物呈现处蓝白黑灰的冷色调,非常吻合作者当时苦闷的心情;当时北平有香山的红叶色彩绚丽 ,颐和园游人如织,这些暖色调不吻合作者心情。作者的心情孤独、苦闷、悲凉,笔下的景物自然就清、静、悲凉。此文写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六、景物描写语言的生动、形象

景物描写中要达到语言形象生动,方法之一就是用比喻拟人修辞。

例: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他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看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像一把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不管怎么样,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好像少了谁都不应该似的。(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评析:这段文字中“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像一把墨绿大伞”“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等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写出了松树的千姿百态各具情趣的自然景色,表现了松树在逆境中奋斗的自豪感和旺盛的生命力。

军训练操作文篇4

今天是生存训练结束的日子,也是我们训练考核的日子,更是我们最难忘的日子。

最先进行考试的项目是生存知识考核,考了逃生的方法、打绳结、灭火器使用方法、心肺复苏术等。大家考的都比较好,我每个项目都积极要求参加考试,可是老师好像就没看到我一样,没被抽到,很难过。就在我沮丧之际,老师让我们吴山校区的班级举行打绳结比赛。我积极主动要求代表班级参加了比赛。可惜我们差一点取得第一名,太可惜了,才第二名。我暗下决心,接下来的游泳比赛,一定要取得第一名。

游泳比赛是我们四年级7个班的比赛,也是吴山校区和钱江校区的较量。在大家适应一下水温后,游泳比赛就正式开始了。参加比赛的四个人,都鼓足了劲。第一个出场的是林子杰,一出场就领先了,为我们班赢得比赛打下了基础,然后一直领先,第三个出场我拼劲全力扩大领先的优势,最后出场的吴瀚洋最先触壁。我们班获得了男子组第一名。此时我们大家露出了一些笑脸。

接下来的女子游泳比赛中,我们看得也很激动,特别是前三人分不出一二名,最后王天宁发疯一样的游到了终点,我们班取得女子第一名。全班同学都在欢呼,庆祝我们胜利。看到每个同学都好开心,我也乐的合不拢嘴。

能为班级争光,我很高兴,我要更加努力,为班级多争光。

军训练操作文篇5

听说四年级有一个生存训练营,我的心情早已从平静变为激动,不,应该是激动万分。不过,在这五天里我尝到了酸甜苦辣:

苦——4月13日

今天,在游泳池里练习蛙腿。吴蒙清通风报信告诉我们老师来检查了,我说:我不怕,因为我在练习嘛!老师源源看见我在讲话,就批评我。唉!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辣——4月12日

蔡竟d真是用“辣”(蜡)做成的,一点燃,就会“爆发”!今天在更衣的时候,他的身体很难受。突然,“哇!”的一声,中饭全都吐了出来。我为什么又这么惨,老天爷真没眼,他就在我旁边。唉,真惨!

酸——4月14日

为什么老师偏偏说我闷气不行,老师来盯住我,我使不出什么花招,不一会儿,就头晕乎乎的`,我一大意鼻子进了水。啊,真酸!

甜——4月15日

考试了,我站在台上。此时,百感焦急“紧张,生怕考不好;激动,我可以和大家比一比;高兴,因为我想拿第一……终于轮到我了,我跳下水,所有的东西全忘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得优秀!哨声响了,我游啊游,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天的训练,我终于得了小组第一。心中真甜啊,回家可以向爸爸报喜喽!

生存训练,不但使我学会了游泳,还同时告诉我们:成功=艰苦的训练+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军训练操作文篇6

生存日记??

今天我们都很开心,坐着车到娃哈哈小学学游泳。到学校后,我们马上换好泳装到游泳池边。“大家听好,这里有两类帽子,会游的选蓝帽子,不会游的选白帽子!”一位老师说。我选了一顶蓝帽子去热身了!热好身我们一个一个下水游泳,我和大家比赛,一开始第八名,后来第六名,最后得了第五名!我对我的成绩很满意,争取经过一星期的训练取得更好的成绩!

生存日记三

今天是我最惨的一天,经过昨天一天训练,今天老师要求我们游一千米。我暗想:今天肯定惨了,跑步一千米都把我累死,更何况游泳啊!当游到五个来回的时候,我已气喘嘘嘘,心跳加速了。看看旁边的同学,与我也差不多。等坚持游完二十个来回的时候,我已精疲力竭!游好泳,回到小区我还得爬七楼到家,今天真是又累又惨啊!

生存日记五

经过五天紧张的训练,今天是我们生存测试。到了游泳池边,我很开心,因为我马上就要为我们班争光了!我快速完成热身运动,准备游泳比赛!“大家注意,预备开始!”随着老师哨声一响,柳力像风一样冲了出去,到达终点站时别人还只游到一半;接着小梁冲了出去,虽然慢了点,可我们还是第一。然后我冲了出去,很快一口气到达终点。最后老刘出发了,他游到一半的时候,别人才刚刚开始游,所以,最后我们得了第一名。我们四个很团结,我为我的游泳骄傲!

《军训练操作文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