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齐尼先进事迹心得7篇

时间:2024-05-13 11:28:48 分类:军训心得

在一份心得体会中,我们可以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成果和收获,为自己的未来增添动力,通过心得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标,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拉齐尼先进事迹心得7篇,感谢您的参阅。

拉齐尼先进事迹心得7篇

拉齐尼先进事迹心得篇1

2019年大年三十,面对着帕米尔高原上的漫天风雪,参加完升旗仪式的拉齐尼·巴依卡怀里揣上馕、挎上包,和边防军人一道向大山深处走去。今年春节他又行进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护边路上。

今年40岁的拉齐尼·巴依卡是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一名护边员。那里位于帕米尔高原腹地,山区海拔高,终年积雪,环境非常恶劣。在大山深处分布着很多通往边境的山口,这些山口就是护边巡逻的重点区域。

20世纪50年代初,解放军要去边关建立哨所,由于山路崎岖复杂,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成为当地第一位义务向导员,并主动和边防军人一起护边。20世纪70年代开始,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继续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护边员,一干就是30多年。

从2005年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开始,拉齐尼·巴依卡便把护边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再也没有离开过雪山。他说:“我们是不穿军装的边防卫士,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守护好祖国的边疆。”

过去近70年里,爷爷、父亲和他一家三代护边员的巡逻足迹遍布这里的每一块界碑、每一个山口、每一道河沟。

护边员们每次巡逻靠骑牦牛或徒步行进,拉齐尼·巴依卡和其他护边员出门时都穿着厚棉衣。他说,山里面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

夏季常常“一日过四季”,一会儿下雨,一会儿下雪,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大晴天,如果天气好的话,巡逻一次需要一个星期,遇上差天气,则最起码半个月以上。

“护边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边疆和平,哪有我们牧民的幸福生活。”多年来,爷爷和父亲的教诲深深地印在拉齐尼·巴依卡心里。

2018年,作为护边员的拉齐尼·巴依卡有了新身份——全国人大代表。为了更好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拉齐尼·巴依卡去了很多农牧区走访。他说:“我们那里农牧民已全部住进安居富民房,每个村都有了幼儿园,孩子们能享受到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

谈到护边员的生活变化,拉齐尼·巴依卡说,10多年前护边补贴一个月只有150元,现在每月2600元。有的牧民老乡家里面有2个护边员,家里有了这个稳定收入也实现了脱贫。此外,现在县里所有护边员都享受到了国家惠民补贴、草场补贴、社保医保等,人们生活都有了极大改善。

一年下来,拉齐尼·巴依卡认为家乡的生态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以前这里有一些采矿场,灰尘特别大,很多牧场也被破坏了。现在根据县委的要求,矿场全都停产了,原来的采矿区都种上了牧草。”

另外,2018年他还参加了在北京、四川、陕西等省市举办的观摩活动,与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交流学习。拉齐尼·巴依卡说,这让他进一步认识到56个民族就是一家人,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互相介绍各自的民俗文化传统,我还向大家表演了塔吉克族舞蹈,演唱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拉齐尼·巴依卡说,现在祖国发展日新月异,老百姓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人们对生活都充满信心

拉齐尼先进事迹心得篇2

2021年1月4日,41岁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拉齐尼·巴依卡为救落水儿童不幸逝世。其实在牺牲之前,他一家三代接力守边71年的动人故事早已在帕米尔高原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不畏困难、不惧牺牲,心系家国、舍生取义,拉齐尼·巴依卡用生命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优秀答卷,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树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隆冬时节,在拉齐尼·巴依卡牺牲的喀什大学人工湖畔,陆续有人前来吊唁。 今年1月4日中午,正在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途径人工湖边时,发现一名儿童掉入冰窟,危机关头,他第一个冲上冰面,在伸手拉孩子的时候,因冰面突然坍塌跌入水中。同行的舍友木沙江·努尔墩立即拿来围巾,和拉齐尼·巴依卡一起施救,并目睹了拉齐尼·巴依卡牺牲的全过程。

“他说救孩子,救孩子,我把围巾递给他,他抓好后我把围巾往回拉,拉过来一米多冰突然裂开了,我也掉到水里面。我快上来时他说赶快救孩子,我回过头一看,他慢慢地在水里面沉下去了,再也上不来了,整个过程大约十分钟左右,他一直托着孩子。“回忆到这一幕,木沙江·努尔墩痛苦万分。

孩子获救了,英雄却就此长眠。其实,早在牺牲之前,拉齐尼·巴依卡已经就是一位英雄。他的家乡在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那里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早在1949年起, 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就开始给部队做向导,巡边卫国,接力棒传了一代又一代。祖孙三代守边71年的动人故事,在帕米尔高原早已家喻户晓。

2017年,还在喀什军分区工作的王洪飞曾跟踪报道过拉齐尼·巴依卡与红其拉甫边防连战士共同巡逻护边的事迹。

红其拉甫在塔吉克语中意为“血染的通道”,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一半,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特别是在中巴边境的重要通道吾甫浪沟一带,每次巡逻都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达坂,还要蹚上80多次刺骨的冰河。

“尤其是在每年九十月份,在吾甫浪沟巡逻的时候骑着牦牛去,牦牛巡逻一趟下来大概都要瘦个一二十公斤,你想对人而言是一种多大的挑战,但是一家几代人不计任何报酬,不讲任何价钱,为解放军当向导。”说起那段报道的经历,王洪飞不甚唏嘘。

不让界碑挪动一毫米,这是祖辈告诫拉齐尼·巴依卡的“家训”。近些年,家族获得的荣誉不少,大大小小的奖牌证书挂满了一个房间,但拉齐尼·巴依卡依旧秉持着他的赤子之心,低调做人,认真做事。

英雄牺牲的噩耗传回家乡,整个家族沉浸在悲痛之中。拉齐尼·巴依卡的女儿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她的爸爸此生有个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为国戍边,让她和弟弟上大学。她希望爸爸放心,一定会好好学习,实现他的心愿,把他的精神传给所有人,要让全世界知道,爸爸是个英雄。

塔吉克族人将天上飞翔的雄鹰视为英雄的象征,因此他们将拉齐尼·巴依卡称为是来自帕米尔高原的雄鹰,事实上像这样的雄鹰在当地还有很多。 新疆喀什拥有着中国最长的边境线,不少祖辈生活在当地的牧民和边民们,主动做起了护边员,协助当地的部队和边防戍守边关,近千公里长的边境线,留下了他们风餐露宿的印记,也见证着他们守护好祖国每一寸土的壮志雄心。

拉齐尼先进事迹心得篇3

连日来,各级新闻媒体报道共产党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为解救落水儿童不幸遇难的英雄事迹后,喀什地区掀起了向“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学习的热潮。大家纷纷表示,要大力弘扬拉齐尼·巴依卡忠诚正直、谦逊善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恪尽职守、扎扎实实干好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1月11日,在疏附县兰干镇喀拉古勒萨依村,“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两委”集体学习拉齐尼·巴依卡的先进事迹,认真观看了央视新闻对拉奇尼·巴依卡的相关报道,再次被他舍己救人、爱国戍边的事迹所感动。“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拉齐尼·巴依卡同志为榜样,坚守为民情怀,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疏附县自然资源局驻喀拉古勒萨依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米凯热木说。

英雄已去,浩气长存。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壮举在寒冷的冬日,给了人们太多感动和无限怀念。连日来,英吉沙县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了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事迹,并向不幸遇难的拉齐尼·巴依卡致以深切的哀悼和崇高的敬意。“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拉齐尼·巴依卡生前的铮铮誓言让英吉沙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艾力哈尔江·多来提备受鼓舞,他说:“拉齐尼·巴依卡同志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要以拉齐尼·巴依卡同志为标杆,认真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扎根群众、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真抓实干,认真履职尽责。”

1月11日,伽师县团委组织全体西部计划志愿者通过线上会议学习了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事迹,并号召全体西部计划志愿者以拉齐尼·巴依卡为榜样,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将榜样精神化为工作动力,扎实做好各项志愿服务工作。大家纷纷表示,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甘于奉献,以实际行动不断开创志愿服务工作新气象。

拉齐尼先进事迹心得篇4

今年1月4日,冷冽的午后,他在冰湖之下托举起落水的幼儿。自己的生命,却定格在41岁。

这是“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在世间最后的造像。

“拉齐尼·巴依卡舍身去救一名落水儿童不是偶然,是他一贯的精神。”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海星说。

帕米尔高原,中国最西端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绵延着880多公里的边境线。在这里,拉齐尼祖孙三代义务戍边约70年。

“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和羊。”2004年,拉齐尼接过父亲的守边护边接力棒,成了“不穿军装的边防卫士”。那一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雪崩、滑坡、泥石流……在“血染的通道”红其拉甫,拉齐尼总是走在最前面探路,经常为边防战士化险。

暴风雪袭击的夜晚,他将15头牦牛聚成厚墙,让战士们安度寒夜;

冰天雪地里,他脱下衣服系成绳子,将落入雪洞的战士从死亡线拉回,自己冻得不省人事;

山体滑坡导致巡逻标记和路被掩埋,他独自前去探路,被落石砸晕,用生命开出一条血路;

这次,他回不来了。

拉齐尼离开的第二天,太阳照在边境线上。护边员们捧着他生前巡边时用过的望远镜,轻轻放在垒好的石堆上,“眺望”着边境方向。

“帕米尔雄鹰,以后它就是你的双眼,永远看着家乡,看着祖国的大山。”

“拉齐尼哥哥,你看到雪山了吗?看到‘中国’两个字了吗?……”

战友们悲戚呼喊。

斯人已逝,英雄的传奇吟诵在帕米尔高原。

拉齐尼先进事迹心得篇5

拉齐尼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牧民。2004年8月,拉齐尼开始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拉齐尼一家就居住在这里,祖祖辈辈都在山沟里放牧。从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到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再到拉齐尼,他们一家三代接力担任民兵护边员,拉齐尼已经在这里做了16年的护边员。

1957年,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他的父亲巴依卡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十几岁的时候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2004年,从部队退役的他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行走在这条边防线上。

60多年来,拉齐尼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说:“没有界碑,哪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巡逻路上,拉齐尼总是走在最前面探路,和父亲一样,他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无数次帮边防官兵化险为夷。

有一次,拉齐尼单独带着巡逻分队参加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巡逻第一天,队伍遭到暴风雪,受阻的巡逻队只好在离铁干里克村不远的一块山谷地露宿。看到官兵冻得直打哆嗦,拉齐尼就用父亲教过的方法用牦牛身体来取暖。他把15头牦牛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壁”,官兵仅靠着牦牛身子,既能挡风雪,又能取暖,让官兵们顺利度过了风雪夜。

第二天,队伍到达铁干里克村,但由于山体滑坡,只好停了下来,前一年父亲做的标记没有了。“这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们怎么过呀?”上等兵普合毛担心地问。“再难再艰险我都会带你们渡过难关,放心吧。”拉齐尼说。

说完拉齐尼就起身探路。突然,从山上滑落下来的一块石片砸在了拉齐尼额头,鲜血直流,官兵们几次劝他返回,但他简单处理了伤口,坚持继续探路。“这是任务。”强忍疼痛,历经两个小时,拉齐尼终于找到了一条比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们顺利通过。

每次巡逻都是太阳出来出发,太阳落山就在山里搭起帐篷将就一晚,有时还会遇到雪崩、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往返一次需要近10天时间。

有一年11月,拉齐尼像往常一样和官兵们奔波在山高路险的边境线巡逻时,突然间天气骤变,突降大雪。行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皮涛不慎从牦牛背上摔了下来,掉进雪洞里,周围的冰雪不断垮塌。危急时刻,拉齐尼高喊:“大家都不要动!”然后自己迅速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救了出来。体力透支的拉齐尼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县医院抢救3个小时,才挽回了生命。

在16年的巡逻路上,拉齐尼和边防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不光是我,我们周围的牧民都把边防连官兵当成自己的亲人。”拉齐尼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

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

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

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这不是亲人又是什么呢,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说着,他用力地拍了拍胸口。“看,我们的安居房漂亮吧?”拉齐尼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照片,讲起这几年护边员身边的变化:牧民们放牧有补助、种地有补贴,每年还享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孩子上学的学费全免;

边防修好了巡逻路,建起了执勤房,还给护边员配发了摩托车、对讲机、望远镜。“以前步行巡逻需要好几天,现在骑摩托车只要5个小时,而且再也不用风餐露宿。”拉齐尼笑着说。

“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很想念从前和边防连的兄弟们顶风冒雪巡逻的日子,一起吃过的苦,才是最想回忆的甜。”说话间,拉齐尼的电话响起,是儿子拉蒂尔打来的。他边接电话边说:“拉蒂尔说长大了也要像我一样做一名护边员。我告诉他好好上学,将来要成为一名解放军,守卫祖国,保护人民。”

2021年1月4日,新疆喀什,一名孩子陷入冰窟。拉齐尼·巴依卡循声赶去,脚踏冰面去拉孩子。冰面突然坍塌,自己不慎跌入水中。他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力把孩子尽量托在水面。闻讯赶来的人们纷纷参与救援。孩童成功获救,但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上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拉齐尼·巴依卡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一名全国劳动模范,一家三代守边的故事在帕米尔高原家喻户晓,被当地牧民称赞为“帕米尔雄鹰”。他生前常说:“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

拉齐尼先进事迹心得篇6

“为宣传褒扬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追授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催人奋进的音乐声中,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妻子以及一双儿女从颁奖者手中接过纪念章和荣誉证书。

端起父亲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拉齐尼·巴依卡的女儿都尔汗·拉齐尼动情地说,“爸爸答应要带我一起来北京天安门看升国旗,这一次我终于亲眼看到了。我会听他的话,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拉齐尼·巴依卡的儿子拉迪尔·拉齐尼手中捧着一件衣服。拉齐尼·巴依卡是全国人大代表,这件衣服,是专门为来北京开会准备的,但他还没来得及穿。

“我以后也想和爸爸一样去部队当兵,退伍回来在家乡当一名护边员。这也是爸爸一直的心愿。”拉迪尔·拉齐尼掷地有声地说。

拉齐尼·巴依卡平时工作很忙,在家时间少,一家人连一张全家福都没有拍过,这也成为全家人的遗憾。当天,孩子们带来他的衣服,就是想在台上用这样的方式拍一张全家福。

“咔嚓!”照片定格,伴随着塔吉克族乐器热瓦普的琴声,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最喜欢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渐渐响起。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它用青春的鲜血浇灌。巡逻路上,每到拉齐尼·巴依卡感到疲惫时,这首歌总能给他力量。

悠扬的歌声中,发布仪式徐徐落下帷幕。望着屏幕上那个激情飞扬、用一生践行入党申请书中所写“尽我所能,为人民、为祖国多做好事”的拉齐尼·巴依卡,所有人都投去满怀敬意的目光,静静感受楷模的力量。

拉齐尼先进事迹心得篇7

近日,听闻全国劳动模范拉齐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儿童不幸遇难的英勇行为,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干部员工为之震惊,扼腕叹息、深深缅怀,为他点赞、向他致敬。

“感激您培养出优秀的‘帕米尔雄鹰’,17年如一日巡线保边,为国奉献。今后家里的困难,孩子的教育,我们定将全力相助,华电新疆公司就是您坚强的后盾。”1月16日,华电新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高明一行受公司党委委托,前往勇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的全国劳动模范拉齐尼·巴依卡家,看望慰问其家属。

高明将10万元慰问金送至家属手中,转达华电党员干部的敬意。华电喀什热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小平,全国劳动模范、喀什热电公司设备维护部主任买买提·托合提一同看望。临别之际,一行三人紧握拉齐尼·巴依卡父亲的双手,并送上代表个人心意的5000元慰问金。

英雄已去,浩气长存。连日来,华电新疆公司党委号召学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志存高远、扎根边疆的“雄鹰·胡杨”精神,在系统内迅速掀起学习热潮。作为华电新疆人,要弘扬志存高远、扎根边疆的“雄鹰·胡杨”精神,建功西部、奉献边疆,以实际行动不断开创华电新疆工作新局面,争做时代先锋,为党旗添彩。

据了解,多年来,华电新疆公司积极践行“雄鹰·胡杨”精神,坚决履行央企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助力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累计在南疆深度贫困地区投入扶贫资金1.98亿元,用于教育、医疗和项目发展;捐建13所幼儿园、学校,援建6所卫生院、2座光伏电站;先后选派79名扶贫干部接续奋斗,帮助做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定点扶贫的阿图什市和乌恰县,对口支援的喀什市和7个“访惠聚”驻村点及深度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贯穿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新疆公司系统52人结对认亲80户,累计走访16537户次。作为华电在南疆的唯一企业,华电喀什热电公司干部员工扎根南疆,秉持“奉献光明温暖,造福南疆人民”的企业使命,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买买提·托合提、央企楷模艾尔肯·买买提等先进人物,他们是华电人扎根边疆、坚守“雄鹰·胡杨”精神的优秀代表。

《拉齐尼先进事迹心得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