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数学课的心得8篇

时间:2024-04-16 16:29:13 分类:军训心得

在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中,我们写心得的能力一定都增长,在动笔学心得之前,可以先认真的回顾事情的发展过程,尚华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上数学课的心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上数学课的心得8篇

上数学课的心得篇1

20xx年10月13日,我有幸在女子大学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学科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1、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如潘小明讲《放苹果》时,开始让学生验证“一年中总有一个月至少有两个人过生日”这句话的真假,让在座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日月份,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观察解答。像他这样找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正是这些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地引导学生,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谢兆水老师讲《圆的认识》时,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一个一个上来,按“每一位学生的距离都得与中心体育委员的距离相等”的要求站在讲台上,让学生亲身体会圆的形成,在画一画、比一比等数学活动中感知圆特点。这种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再如,戴蓉老师讲《方阵问题》时,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究出解决方阵问题的方法,教师只需加以适当引导,恰如其分地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3、教师的激励性语言要及时到位。

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把你的方法写在黑板上多光荣啊”“你真聪明”“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总之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索,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上数学课的心得篇2

20xx年5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xx区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活动。首先,感谢学校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一个学习与提高数学教学专业素质的机会。现在我把听课后的心得体会向老师们作一个汇报。

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观摩了7位教师的课。主要采用两人同上一节课的形式,充分展示了他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所执教的四个课题分别是《认识周长》、《万以上数的认识》、《圆的认识》和《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为我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1、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张付萍老师执教的《万以上数的认识》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直观实物数豆子、奥运会主场鸟巢、文字说明等有效情景,很好地为教学服务。整堂课结构严谨、过渡自然,尊重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并愉快自觉地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机会,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王涛老师执教《认识周长》,通过让学生“剪一剪、指一摸一摸,说一说、描一描”等环节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机会和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

索娜和顾小静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剪园、折园、画圆等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学中玩”,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不但让学生在做中、玩中愉快地学习,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发展。

掌握知识是发展情感,态度与能力的基础。索娜老师执教的《园的认识》时,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圆的有关知识。学生可以大胆地去尝试各种方法,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节课,为学生设计了丰富的学习活动,并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探索知识创设情境,为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条件,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了探讨的过程。另外教师激励性的评价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从教学素材来说,很多内容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甚至是直接从生活中得到的,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一个学生研究的问题放到了课堂上,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讨论,丰富相关的知识,非常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从教学风格上说,可以说是精彩纷呈,例如王涛老师的课讲的非常的风趣,听的学生和老师都感到非常的`有趣,非常的轻松,而在轻松的同时又不得不佩服老师教学水平的精湛,教学设计的精巧。从索娜、赵媛美、由宝英老师的课中我学到了:

1、严谨的数学课堂用语;

2、灵活处理课堂教学的手段;

3、扎实的数学教学基本功。

作为一线的老师不仅仅要认真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还要在这个“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怎样才能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多琢磨,要多学习,要走出自我这个狭窄的区域,走到蓝蓝的天空下面,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必然是明媚的蓝天!

上数学课的心得篇3

我有幸参加《全国苏教版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届优秀课评比暨课堂教学观摩会》,虽然南京气温骤降,阴雨连绵,但糟糕的天气丝毫没仃遮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热闹气氛。我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详细记,用心去体会……以下是我的感受,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为期3天观摩课活动,我们一共听取了来自全国的1 5位选手的课堂评比课和6位特级教师的展示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名师教态自然,语言简洁、精炼,课堂中,他们关注每一位学生,注重激发兴趣,不吝啬表扬,每一个表扬评价都恰到好处.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也各有千秋。

首先每位教师都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特色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数学学习世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顾梦亚老师在教学《认识千克》时通过简单活动(爱的抱抱)导入新课,不仅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在不知不觉中让生感受到人的体重有轻有重,进而引出生活中的物品也是有轻有重,从而引出千克这一重量单位;还有的是华德勇老师在教学《因数与倍数》时以最近热门的全面二孩话题导入,让生感受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而很自然的引出在数学中,数与数在这样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也就是本课所要研究的因数与倍数。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趣,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

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方面,让我特别欣赏的是吴凌艳老师上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她注重的是整合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内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学具准备了多组线段,每小组研究一组线段,有的小组可以围成三角形,有的小组不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不是所有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让学生在冲突中研究出两条线段长度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然后很自然总结出“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这一规律,接着动手画图验证猜想,体现数学教学的严密性,特 别值得我们去学习。

王恒干老师执教的活动课《树叶中的比》,王恒干老师以大方自然的教态,亲切温和的语言,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展示出其娴熟的教学技能和深厚的数学底蕴,完美地向全国数学专家及教师呈现了一节组织有效的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活动课例。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计算、比较、分析,探索并发现一些常见树叶的长与宽的比,感受刭树叶的形状与它的长与宽的比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增强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王老师的课堂诙谐幽默,激趣,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整节课堂,老师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特级教师张齐华老师的《确定位置》一课,设计新颖,层层递进,让生自己探索船的位置,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船的方法,不断让孩子产生学习探究的需求,最后更是将方向与距离提升到面、线、点的高度,深化确定位置的要素,整堂课站得高、挖得深、讲的透、学得好,这正是特级教师的魅力。

特级教师张冬梅老师的《小数乘整数》一课如潺潺溪水叮咚前行,沁人心脾,她不纠缠于乘法竖式如何计算,而是紧紧围绕着如何处理小数点的这一重点展开教学与练习,对于课堂上学生产生的错误,采取兵教兵的方法,让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更深刻。接着通过各种练习层层递进的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

总之,通过本次活动,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将所看到的所学的用在平常每一节课上,潜心学习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让自己的成长之路越走越宽!

上数学课的心得篇4

9月26日上午,接到学校教导处通知,前往梅山路小学观摩学习市级数学优质课,怀着虔诚和激动的心情非常荣幸的参加了这次观摩学习活动。

上午一共有四位来自不同区县的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各位老师的展示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教师语言富有感染力,展现学本课堂,学生探究结合教师引导打造优质课堂。教师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课的教学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课的魅力。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印象最深刻的是霍山文峰小学曹小芳老师的《去图书馆》这一课,这是四年级上册知识,本是枯燥繁琐的认识方位知识,她通过巧妙的设计各种游戏环节、分组活动、闯关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并掌握新授知识。曹老师的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学生既有学习的兴趣,又能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一堂精彩的教学,对于教学者和观摩者而言都是一次锻炼,一次提高。通过今天上午的学习,看到了别人的上课风采,对此不仅仅是羡慕,还要把别人的风采结合自身转换成自己的风采,所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职业技能是我的终身学习目标。

上数学课的心得篇5

几天的时间匆匆而过,但名师们的课,名师们的话,课间的一举手一投足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我从他 们的身上看出一个教师要成为名师,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是讲一节课或几节课,一个教师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在教学中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首先必须博览群书,看到的要勤记,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教学过程中做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有感想就记下来;要有超前意识,创新精神,敢想敢做,会想会做,不怕失败。心有多高,就能飞多高。

(一)亮点

参加“(湖北宜昌)十省市区第六届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会”,让我受益匪浅,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感受很深:

1、教师们的教学观念新,突出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的理念。教师们在课堂上激荡着积极创新改革的精神。每一位教师都在试图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

2、在教学中,教师都能较好地整合资源并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都能较好地理解教材的意图,多数都能进行整合,如人教版和苏教版两种教材的整合,有创造性地生成教材。此外,还能联系、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的重要资源。

3、在课堂上,教师都能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用不同的思路去探究与解决问题,优化策略。

4、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课堂上老师们都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放在了突出的位置,这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在强化应用的过程中形成与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终身受益。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利用数学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

(2)利用数学关系等。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价值。

5、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

课堂上老师们都能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方式去解决数学问题,如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等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而且还注意到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和优化组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他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以一种方式为主,多种方式为辅;或者多种方式组合(优化)的结果。

6、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出了良好的数学素养。

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直接感受到他们的数学素养。在理解“进一法”、“退一法”一课中,学生的回答:从生活角度看,为什么用进一法;从数学角度看,为什么用去尾法,体现出了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功底。甚至学生的发言比老师的讲解更加重要。这有赖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方面:善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好;二学生方面:呈现出学生的发展不错,也进一步检验了教师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不足:

1、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是好的,但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太少,有些问题过于简单,有些问题过难,影响了学生的思考。有时教师把问题讲得太透,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要改进教师的讲授,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

2、练习的安排有如下几个问题:

(1)练习的层次性不明显,大部分练习的难度相当。

(2)练习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完成。

(3)口头练习多,而实际动笔的练习偏少。

(4)一些课有执行教案的痕迹,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把握不好!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确实有好多地方需要改进,如果要想自己真正的进步,真的要多听课多反思,抓住根本的要点,去掉无用的细枝末叶。我觉得最好多听听同事的常态课,每一节课你只要认真去听,都会有收获的。

上数学课的心得篇6

20xx年9月23——24日,我校初中部阴雨教师赛课活动在学校领导的关注下,在教导处的指导下举行,15位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赛课活动。

本次活动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参与活动的教师的面广泛,参加此次展示活动的教师最小的

22岁,最大的40多岁。

二、所选教学内容都取自课内,展示了教师的基本功和教学的能

力,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纠正了赛课就是表演课的不正常现象;

三、展示的内容全面,既有议论文的教学,也有小说、散文的教学,还有文言文的教学,可以说涵盖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欣喜的看到经过新课程的洗礼,教师们与新课程在一同成长。回顾这次赛课活动的10节上课,我觉得有这样一些优点:

一、在此次课堂教学展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多数教师能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和谐的统一起来,并且能在教学中自然地表现出来,特别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实现,教师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自然的展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李爽老师在教《致女儿的信》一课时,通过三个话题的设置(爱情,我终于有权利探访你了;爱情,你究竟为何物;爱情,你离我有多远?),有效实现了“阅读是文本与学生、教师的对话”。吴文兴老师上《孤独之旅》,在听、说、读、品活动中,学生体会了人在孤独的环境中要学会战胜困难,从而走向坚强。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领会,我认为这就是语文课与其他课程最大的区别,用语言本身的美和哲理的美去感染学生是我们语文课堂的美妙境界。

二、在此次课堂教学展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多数老师都体现了三个重视、一个主体:三个重视是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落实、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这三个方面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过去,一些语文老师在这三个问题上是走过弯路的,有的为了过分去追求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而忽视了语言基础的落实;有的老师为了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在教学中放任自流。而从这次赛课中,我们可以看到施教者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也都是融于文本教学之中,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向华云、吴文兴老师对学生语言方法的指导、李爽老师对学生读书要“读准字音、自然流畅、读出感情”的示范朗读等。一个主体是突出了学生主体,许多课学生发言的在10人次以上,给学生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三、在此次课堂教学赛课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参赛教师良好的语文教学功底和在教学中展现出的自身特色。王荣平老师的循循善诱,王文老师的活力和激情,李爽老师语言的生动幽默,王小波、向华云老师板书设计的简洁巧妙,都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充分的去展示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我们不要去盲目的模仿,我们应该在扎实自身语文功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色去学习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真正让自己得到提高。

本次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不准确,对文本自身的研究还不深入。

二、重形式,忽视文本本身的阅读理解。

三、忽视教学对象,过难的设计教学内容,问题的提出指向不明确,问题的层次不合理。

四、有的课没有词语积累训练,没有课堂书面的作业。

今后教学的建议是: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让初中语文课更精彩,这是我对本次活动中许多课堂教学的一个感受,这也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境界。语文教学要能感染学生,靠的不是轰轰烈烈,而是一天天的浸润,积累,语文课犹如一棵树,只有根深,才能叶茂。这次赛课活动虽然时间很短,但我希望老师们能以此为契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望每一位语文教师有独立的教育思想、有独特的语文体悟、独具的教学方法,能以广博的胸怀吸纳任何有益的思想营养。不盲从权威,不轻信教条,不追逐流俗,博览群书以增学养,深入思考以成己见,沉潜人生以达体验,独辟蹊径以立风范。

我也希望老师们多研究课堂教学究竟缺了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缺失?怎样弥补和改进?事实上也就是课堂教学的“内在理路”,有学理的,有学术的,有价值的取舍,有意义的建构,有学科本体的本质特征的把握,有学科本质要义的自我觉醒。

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言语性”和“文学性”以及“审美性”上作些探索,自走新路,并排除干扰,从“遮蔽”走向“澄明”,从“觉悟”走向“觉醒”,从“屈从”走向“挺拔”。这条路虽然艰难,但也有足够的快乐,那就是“道路越走越宽阔”!

同时,我还希望学校能为老师们提供更多这样的机会,让更多的年轻教师在交流学习中更快的成长起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下一次赛课活动会涌现出更多的优秀教师。

上数学课的心得篇7

参加全国初中数学优质课观摩与评比活动感受。

20xx年7月,我代表四中参加了全省初中数学教师说课与优质课评比并获得了一等奖,同年9月参加了东北地区初中数学优质课观摩与评比活动,获一等奖并获“十佳优质课”,20xx年11月21日--24日参加了在广西桂林举办的“卡西欧杯”第六届全国初中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并获得了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个人精心准备、不懈努力有关,但更离不开校领导的关怀、重视和同事们的大力帮助、支持,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我做事的原则:做,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一定要做好。“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我相信天道酬勤,在我经过9年的积累和2年的精心准备,终于获得了成功。本次赛会共有全国3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油田系统的600多名教师参加,共分为六个分会场,125名教师进行说课和录像课展示与自述(我省有四名教师参加评比)。大会安排观摩录象课、说课、东道主桂林市老师做课、专家的专题发言及颁奖等活动。我被分在a会场,安排在24日进行。参加本次活动感受颇深,下面谈几点收获。

一、本次赛会的特点及认识

(一)参评教师与专家、听课教师的互动成为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

录象课的教师在展示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堂设计及整个教学过程后,有约15分钟与评委及听课教师的互动,当场可向参评教师提出问题,包括为什么这样设计,某个环节如何处理,有些问题处理不当等等,也可提出自己良好建议。这给参评教师和听课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大大调动听课教师的热情,增强了会议的吸引力。另外,大家更想倾听各位评委的现场提问及点评。这一环节,增强了会议的学术气氛,使观摩教师从互动中得以提高。

(二)课堂实录的播放,成为与以往的说课活动最大的不同点

每位参评教师都加入了自己这节课的实录(部分,5-7分钟,一般以体现这节课的亮点的部分),即改“课前说课”为“课后说课”。一方面把你这节课最精彩或最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部分展示出来,另一方面,还需要在说课中把这些内容恰当地解说并连接、穿插好。例如,有些环节是怎样处理的?难点是如何突破的?重点如何突出等,这些环节不光是说一下,而是展示了自己在上这节课时的具体做法,和学生是如何互动的,具体的做法是什么等,非常的直观,大大改变了以前说课的方法,解决了说课和讲课“两层皮”的问题,大大增强了说课的直观性,效果较好。

(三)锦上添花——专家点评和讲座

两年一次的全国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的评比已连续举办了六届,每次大赛都不断促进教师的能力提高、理念更新和促进课改的深入实施。这次说课增加了视频展示,由简单说稿到与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参评教师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改进和不断进步,这与这么多年专家的指点和老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专家讲座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次会议,顾泠沅教授做了《课堂教学的水平演变与观察改进》的报告。他说:“数学的本质在哪里?不是简单的重复、大量的技能训练,而是学生能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教师的讲课水平在大幅度提高,概念教学已做的很好,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仍需提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向45分钟课堂要质量仍需探究。”

二、参加比赛的感受与收获

从06年参加全市的说课比赛到08年参加全国的比赛,这两年的四次比赛经历对我对于课堂教学的认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我感觉从中受益颇丰,在此仅简要

总结一下我的个人感受,希望能对想参与赛课的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有所帮助。

(一)参加优质课比赛是年轻教师成长和提高的重要途径

参加工作10年来,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我刚上班不久上的一堂公开课。记得当时是我校的教学节上的一堂公开课(相当于市级的):市教研员、校领导及一些外校的老师来听课。或许是因为对公开课还没什么概念,我当时并没有感到太多的压力和紧张,准备之后先试讲了一节课,组里的老师进行了认真点评,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在正式上课的那天,教室了来了十多位外校的老师,紧张的感觉骤然而至。在巨大的压力下我开始上课,紧张感也慢慢消退。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第一次公开课也许算不上十分成功,但是其意义是深远的,因为在这以后我的公开课上,我再也没有感觉到像第一次公开课上的那种紧张感,这让我能以一种很放松的心态去上课。这可能就是每一位老师都会经历的第一次公开课的意义——更重要的是经历。

优质课也是一种公开课,特别之处在于,在优质课比赛中,教师往往是在陌生的环境中面对陌生的学生(我在伊春参加东北三省的比赛就是这样,当时我讲的是初三复习的专题课,原定是初三的学生,等到伊春后才知道都用初二的学生,且参赛的选手所用的都是用同一个班的。我是上午第四节课,等我上课时已经是接近中午12点了,这些不利因素都是事先未曾预料的,再加上学生饥饿、疲劳,评委疲惫,当时压力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我利用学生下课休息的间隙,和他们进行了短暂的交流和沟通,展示了我的亲和力),而且机会只有这一堂课的45分钟,显然它对于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时有的选手一节课竟上了长达六七十分钟。为了这一堂课,教师必须进行比较长时间的准备,①选题;②备课;③反复地试讲与修改,等等。其中的每一步对于教师而言都是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特长与摸索学习的过程。在伊春比赛前,我还请同往的带队领导和参赛老师给我当学生模拟试讲,让他们在个环节尽可能多地提出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以锻炼和提高随机应变能力和驾驭课堂能力。在我自己看来,这四次比赛(两次做课两次说课)让我收获最多的不是最后的上课和评比,而是在准备过程中同组的老师给我的建议和帮助,从这些富有经验的老师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对于课题的把握、课堂时间分配、教学语言组织等。有了这样的经历,也许你会用一种更新的眼光来看待平时的教学。

现在我们的教师有了更多的参加校内和校外各种优质课评比的机会,这无疑给老师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来实现自我的提高,年轻教师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其中。

(二)选题与入题:决定课堂成败的重要因素

要上一堂课之前必须确定上课的主题,有的比赛会将内容限制在几个可选的主题之内;而有的比赛并不限制课题,选手可自由选题,新课、习题课、专题课均可,如在20xx年的这次全国大赛上,只要符合新课改理念即可,只要求各地推荐的选题要避免重复。

选题的时候有很多综合的因素需要考虑,比如课题的难易程度、自身的理解与喜好、客观条件的限制等。比如在参加20xx市优质课比赛时,我选的是“方案设计问题”这个专题,设计了以“买布—制衣—销售—合作”为主线的一系列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在东北三省比赛选题时,许多老师建议我选新课,这样比较保险,但我还是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专题课。传统的新课虽然一般不会出错,但要能上出新意,还是会有一定难度。在选题时,还需要考虑整节课的布局构思、

如何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理念及课件效果等方面。在参加东北三省做课比赛时,因为有市级赛课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由于是在“林都”伊春举办的,我就以当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以学生熟悉的“木材”为主线,设计了“购买木材—制作家具—销售家具—合作共赢”这一问题链,得到与会领导和教师的好评。而这节课也是十佳优质课中唯一的一节专题课。

参加全国说课时,我选择了新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第二课时。这节课,我认为有几点新意:一是把数学课堂(说课)变成“讲故事”,把整节课的内容变成一个民间故事:阿凡提与财主斗智过程;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三是在数学课堂中大胆引入实验,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等新课改理念。

可以说,一节课在最初的几分钟内能否吸引学生、调动起学生思考和参与的积极性,会直接影响到之后的课堂质量,可以说是决定课堂成败的一半因素。为了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教师经常需要一些教材之外的素材,所以平时的注意观察和积累显得很有意义。当然,说课比赛,关键就是要吸引评委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尤其是像人数多、水平高这样的国家级比赛。

(三)细节决定成败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对做好小事概括为两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由微小的细节决定成败的例子,在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也有一些细节不容忽视。

在准备时尽量争取做到信息通畅,知己知彼。要做到“知己”,先说下讲课,试讲是很必要的,往往当你感觉已经准备得不错了,一试讲才发现感觉很糟糕,这个时候要及时调整心态,多听听其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多和试讲时的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看法,再进行方案的修改。我在两次比赛之前都进行了四五次乃至更多次的试讲,试讲要尽量选择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获取更多经验和有价值的信息,以便应对复杂局面。随着试讲次数的增多,对于课堂的感觉也越来越真实,对于课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但是也许试讲次数过多并不一定是好事情,因为课堂上需要一些让教师和学生都能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说课方面,在定稿后,首先要对整个结构、内容要非常熟悉,在熟悉的基础上对手势和表情进行“规范”,实现是说课、讲课,而不是“背稿”。那时,我是上班背、下班背,路上背,回家背,达到一说话就是说课稿的内容,连我四岁的儿子都能熟练地背出我说课稿的第一段;其次要锻炼敢于面对陌生人、在陌生环境去进行“表演”。我曾面对老师说、学生说、家人说、朋友说,在两次大赛前,我还在当地的学校门口、操场上进行表演,还甚至给收发室的老大爷讲过呢!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不怯场,才能表演得好。那时压力确实很大,同去的有牡丹江的观摩选手,有省内的比赛选手,面对的是全国各地的选手,我想,决不能给四中丢脸。赛后的一段时间,总想背稿,不背稿,总感觉少点什么。回来后,爱人问我,这次去桂林都到哪看看,我说,就是赛后去游了漓江。因为我是去比赛,而不是旅游。 在“知彼”方面,我认为知道一些以前比赛的情况还是可行而且也是很必要的,可以从中取长补短。从网上我找到一些关于上届比赛的信息,其中有听课的老师对比赛的评价;我查看了上一届比赛的教案和课件;另外咱校有一些老师也曾参加过全省和全国的比赛,他们有参赛的经验,从他们那里我收获了很好的建议。 另外,现在无论是做课还是说课,都需要多媒体课件,切记它只是辅助教学,千万别让它做“主角”,出风头。避免华而不实,过多的修饰和动画反而影响了教学,尤其是讲课时(学生会注意那个动画效果,忽略了题目本身)。

(四)优质课比赛对平时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

这样大型的活动之所以每两年就要举办一次,因为每次都会对新课程改革有很大的促进。无论是主办方,参加比赛的各位教师,还是前往观摩听课的老师,关注的最多的便是参赛选手有没有在课堂上体现新课程的思想和精神。

通过市里到国家的几次比赛,我确实收获较大,今后,我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提高45分钟效率,上好每一节课,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相信会有更多的`四中教师通过各种比赛收获信心,得到提高。

说课:一、说课概述

说课,是我国教学改革中涌现的进行教学研究的有效形式,最初是1987年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推出的。当时主要是指授课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众评说,确定改进意见,再由教师修改、完善教学设计。

实践证明,说课活动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的最好途径之一。

一、说课的本质

(一)说课的含义

“说课”是指说课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后向听课的教师讲述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然后由说者和听者共同讨论和评议,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说课既可以是针对具体课题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观点或一个问题的。所以说,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的过程。说课由述课与评课两大环节组成,述是评的基础,评是述的提高。

习惯上,人们常把述课环节直接称之为说课,此时“说课”这个词就具有双重含义,它既是“说课.活动”的简称,又是说课活动的第一个环节。

(二)说课的特点

1.说理性

备课,可以从教案看出“怎样教”;上课,可以从课堂教学看出“怎样教”。而说课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是说课区别于备课、上课,形成说理|生的主要原因。说课要求教师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分别阐述,而且特别强调说出每一部分内容的为什么,即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去阐明道理。

2、科学性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的矛盾和问题。教师必须遵行教学原则去设计教学程序以及教材的处理、挖掘及传达程度,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思想性。

3、高层次性

由于听课的对象是懂教材、熟业务并具有一定教研水平的领导和教师,所以我们要学习先进的教改经验和教学方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充实说课理论依据,特别是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板书的设计、语文的推敲人,比以往备课更为精心,教学结构更趋合理。

4、预见性

说课要求教师不仅讲出怎样教,还要说出学生怎样学。所以,说课者要对所教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水平、学习态度、思想状况、心理特点、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估计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会有什么困难,说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解决的办法。说课者还要说出自己设计提问的关键问题,估计学生如何回答,都是应该怎样处理。

(三)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1.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说课与备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备课是说课的基础,说课必须依赖备课,如果事先不备好课,说课就无从说起,因此,要说好课,就必须备好课。从备课到说课,是由静态到动态的飞跃。备课主要体现在书面材料上,而说课是动态过程,它通过语言展现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用直观的方式展示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比看教案好。这也是“说课”这一形式受到广大教师青睐的原因。由于“说课”是用语言展现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在说课的过程中,适当运用语言技巧,能有效地提高说课的效果。

2.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共性和联系∶说课与上课有很多共同之处。说课是对课堂教学方案的探究说明,上课是对教学方案的课堂实施,两者都围绕着同一个教学课题,从中都可以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操作艺术,都能反映教师语言、教态、板书等教学基本功。一般来说,从教师说课的表现可以预见教师上课的神情。从说课的成功,可以预见其上课的成功。说好课可为上好课服务。因为说课说出了教学方案设计及其理论依据,使上课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而上课实践经验的积累,又为提高说课水平奠定了基础。这些反映了说课与上课的共性和联系。 不同点∶

(1)目的要求不同。上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说课则不仅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学”的问题。上课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而说课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学习;对于参加面试人员来说,更是为了考察其综合能力,考虑其是否可以胜任教师这个岗位。

(2)对象不同。上课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教学活动;说课是课堂外教师、同行间的教研活动。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教学研究水平的领导。由于对象不同,因此说课比上课更具有灵活性,它不受空间限制,不受教学进度的影响,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同时,说课不受教材、年级的限制,也不受人员的限制,大可到学校,小可到教研组。

(3)评价标准不同。上课的评价标准虽也看重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但更看重课堂教学的效果,看重学生实际接受新知、发展智能的情况;说课重在评价教师掌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应用教学理论以及展示教学基本功等方面。

(4)侧重点有所不同。上课侧重于引导学生学习,开展活动,解决教(导)什么的问题。而“说课”侧重于理论依据,解决为什么这样教(导)的问题。

上数学课的心得篇8

11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加强数学阅读指导,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听课活动,我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详细记,用心去体会,以下是一点感受。

为期一天的观摩课活动我们一共听取了6位教师的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各有所长,形式多样,有的将知识点用一个故事情节串起来,有的将知道点分散到闯关的要求中,有的将知识点融入到游戏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比如杨宏老师的《数学广角》就创设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烙饼问题”引入教学内容,这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主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欲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植树问题》时,马老师利用植树的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知识,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

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李老师的《角的分类》一课中,就让学生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从中去体验,去感受,从而享有动中学的乐趣。

2、重视游戏活动。

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角的认识》一课,先让学生找角,然后让学生说,再让学生去做,比一比,感知角的大小等等,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明白方法,能够感知角的大小。

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创造性地学习数学。如罗老师的《条形统计图》,使我受益匪浅。

教学中,遇到一些难理解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如刘老师的《数与形》,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现规律,学习数学。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上数学课的心得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