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母校的心得推荐8篇
在心得体会中,我们可以发现问题的本质,心得体会是对人生经验的回顾,它培养了我们的信心,使我们准备好在未来的挑战中崭露头角,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回母校的心得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回母校的心得篇1
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能在寒假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给了我们一个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自我能力的重要的机会。作为一名大学生的学生,社会实践也不能停留在那种毫无目的的迷茫状态,社会实践应在结合我们实际情况,能真正从中得到收益,而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为了完成任务而实践。我觉得我们在进行社会实践之前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应注重实践的过程,从过程中锻炼自己、提高能力。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感受社会的现状,体验一下实践的乐趣,这期的假期我根据学校举行的“感恩母校,携手共进”活动及自己在假期期间的实际情况积极报名参与其中,我们在中学时代度过了最青涩的青春年华,在那里母校和亲爱的老师们含辛茹苦地把我们送进了知识的象牙塔。他们对学生成长的关爱,需要我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回到母校,向昔日恩师汇报大学的学习生活。我院为学生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在大学殿堂里刻苦努力,也为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特开展新生“感恩母校”寒假实践活动。虽然实际行动仅有1天时间,但我仍然觉得受益匪浅,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短短的实践让我体会到了来自各种各样的压力,发觉了自己所拥有能力及社会的经验的欠缺,同时让我感到实践的无比快乐,一种在学校自由天地无法体会到的实践性的“愉悦”。
这次的实践活动使我知道了“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感恩母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更加地了解老师,发现新的校园风景,增长了才干,并在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一学生,将来要走上社会,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使我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事前不会像你自己所想的那样,这需要付出行动反复验证才能得到你想的结果。就如本次实践,计划打的棒棒的,但中途总会出现问题,休要知道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就要付诸行动。
这次的实践虽收获不少,但仍有三点是在这次实践中缺少的.,也是往后我需要多加注意与学习的:
一、要善于与别人沟通。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本次实践中,在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使谈话时有冷场,陷入尴尬的局面。这表明我在沟通方面仍需要加强锻炼。
二、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在多次的学弟学妹的提问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有自信便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在各种问题中寻找到答案。
三、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在各种问题在找出问题所在并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丰富的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素养和应变能力,使我们从被动的环境中找到主动出击的地位。
母校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地方,学院是一个锻炼我的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虽然这次的实践活动时间很短,但却让我受益良多。不但使远离母校的我重新拉近了距离,也增长了我的实践经验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都会珍惜。”这是我们班学生在他们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上定的节目。他们要把自己对母校、对师长的情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展现出来,告诉我们——“感恩母校,难忘恩师”。
我们今天有许多在家人的溺爱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从未有过回报的实践,于是也未产生过回报的意识。他们认为,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需要感谢,更不需要回报。一家人围着孩子转就好比地球围着太阳转一样,是自然规律。
妈妈做好了饭菜,孩子不问这饭菜是怎么来的,不问母亲为这顿饭菜付出了多少辛苦,也不管全家老少是否吃过,上桌就吃;吃得不顺口,还要大喊大叫闹“绝食”。
妈妈给的零用钱,他理所当然地收下,还不时说着:“怎么才给这么点儿,抠门儿!”花起钱来,他大手大脚,一次可以买十几串羊肉串、几十瓶饮料请客。他从未想过,妈妈爸爸挣来这些钱有多么不容易。
孩子为什么不珍惜父母的劳动,为什么不珍惜钱和物,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来的,以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切都来得容易,他享用是理所当然的。
如卢梭所言“当舒适地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感觉不到乐趣”。当外来的帮助和关怀成为习惯时,人便容易变得漠然。”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如此。教师的模范榜样作用早已为人们所共识,要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教师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感恩教育心得体会,感谢学生的配合和帮忙、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邻里的互助和照顾……学生从老师日常生活的点滴言行中,最能够学会知恩和感恩。
针对目前社会中这个令人痛心的现象,我在教学中重点放在了对他们的感恩的教育。当我的公开课成功时,我不忘感谢学生的配合和帮忙;当我们班在冬运会比赛中获得赛跑集体第一名时,我不忘感谢他们的团结合作,为班争光;当他们每一天认真打扫卫生时,我不忘感谢他们为我分担了责任。以身作则,从我做起,没有想到,学生们看到了我对他们的感激,听到了我对他们的感谢,他们感动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他们的选择——“感恩母校,难忘恩师”。看到他们所做的一切,我甚感欣慰,我成功了。
时光荏苒,转眼间离开母校已经一年了,蓦然回首,才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回首往日在母校的点点滴滴,还依然记忆犹新;回首往日在母校的生活,还依然历历在目。那里曾经是我梦想萌芽的摇篮,那美丽的校园充满了我们对于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的回忆。我们哭过笑过,在那里我们始终向着我们的目标奋斗,在那些早起晚睡、考前挑灯夜读、为一个答案争得面红耳赤的日子里,有过心酸,有过疲倦,有过气馁,每天却过得非常充实。
然而如今我已步入大学的校园,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生,感知了过去三年来的一直憧憬的生活。时隔一年,又重新来到曾经无比熟悉的校园,看见学校门口依旧繁盛高大的银杏树,脚下的瓷砖上印着世界闻名的大学。带着对过去生活的怀念,我们找到了高三的班主任。我们跟着老师进了办公室,每个人即使好久不见却依旧未见生疏,热切地交流着自己一年来的学习与生活,谈论着各自的大学见闻,也跟老师汇报了自己一年来的学习感受。一群人在老师办公室里聊了很长时间,老师又提出让我们到她的班级给学弟学妹们讲讲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学习技巧。
走进班级里,一样的教室,一样的桌子椅子,一样的讲台,曾进的高三生活又一次回到了我的脑海中了。看着一张张质朴而纯真的笑脸,自己仿佛也回到了高三。看到每个班级黑板上耀眼的倒计时,可以感受到他们现在的艰辛,毕竟自己也是从那时走过来的。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向同学们介绍了南医今年在我省的录取情况,接着又介绍了南京医科大学的'文化背景,不少同学都对我校充满了期待与向往。在宣讲过程中,同学们都积极提问,比如学校有哪些好的专业,学校的具体情况是怎样,大学生活又是什么样的,还有怎么样考上理想大学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一一进行了解答。随后我们根据自己高考时的经验,向同学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填报志愿时候的注意点。同学们非常热情,教室内的气氛非常活跃。还有一些同学找我们留下了联系方式,以便以后的交流。
最后我们告别了老师,离开了学校。下一次再回来不知道又会是什么时候,但我相信它永远都会是我此生怀念的地方。
路过高考,感谢母校的培育,我们终于在自己憧憬的大学有了一席之地。在未来,母校也会像灯塔一样照明我前行的路,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她的所有。此次回访母校活动让我在经过了一年因为忙碌而变得浮躁和功利的大学生活之后,能够再一次静下心来,去回忆那些有悲有喜,却充满温馨的往事。那些为了一道题的正解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刻,那些几个朋友手挽着手一起去食堂用餐的日子,当这一切将渐渐被我遗忘的时候,回访母校又打开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让迷茫的我意识到生活中还有那些甜蜜的往事让人倍感温暖。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都会珍惜。”这是我们班学生在他们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上定的节目。他们要把自己对母校、对师长的情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展现出来,告诉我们——“感恩母校,难忘恩师”。
我们今天有许多在家人的溺爱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从未有过回报的实践,于是也未产生过回报的意识。他们认为,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需要感谢,更不需要回报。一家人围着孩子转就好比地球围着太阳转一样,是自然规律。
妈妈做好了饭菜,孩子不问这饭菜是怎么来的,不问母亲为这顿饭菜付出了多少辛苦,也不管全家老少是否吃过,上桌就吃;吃得不顺口,还要大喊大叫闹“绝食”。
妈妈给的零用钱,他理所当然地收下,还不时说着:“怎么才给这么点儿,抠门儿!”花起钱来,他大手大脚,一次可以买十几串羊肉串、几十瓶饮料请客。他从未想过,妈妈爸爸挣来这些钱有多么不容易。
孩子为什么不珍惜父母的劳动,为什么不珍惜钱和物,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来的,以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切都来得容易,他享用是理所当然的。
如卢梭所言“当舒适地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感觉不到乐趣”。当外来的帮助和关怀成为习惯时,人便容易变得漠然。”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如此。教师的模范榜样作用早已为人们所共识,要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教师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感恩老师的教育,感谢学生的配合和帮忙、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邻里的互助和照顾……学生从老师日常生活的点滴言行中,最能够学会知恩和感恩。
针对目前社会中这个令人痛心的现象,我在教学中重点放在了对他们的感恩的教育。当我的公开课成功时,我不忘感谢学生的配合和帮忙;当我们班在冬运会比赛中获得赛跑集体第一名时,我不忘感谢他们的团结合作,为班争光;当他们每一天认真打扫卫生时,我不忘感谢他们为我分担了责任,以身作则,从我做起,没有想到,学生们看到了我对他们的感激,听到了我对他们的感谢,他们感动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他们的选择——“感恩母校,难忘恩师”。看到他们所做的一切,我甚感欣慰,我成功了。
回母校的心得篇2
2024
向人民报告
作为马路上的守望者,我们把冒着热气的汗水洒在马路上,在真诚的努力中获得我们真实的愉悦。2024是艰难的一年,也是值得铭记的一年,让我们通过回顾12个月里的12项重要工作,一起看看交警五大队的“年终总结”。
2024
这一年,我们努力打造三支队伍
谋事干事依靠人,解决问题依靠人,创新创造依靠人,共度时艰依靠人。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勤务优化、教育培训和广泛外联,做好民警、辅警、社会力量三支队伍建设,让更文明的人提供更优质的交通服务。
part1 以规范促进民警队伍建设
大队以民情民意为切入点,先是引入第三方建立交通警情处置民意访评工作机制,按“接警环节、出警环节、处警环节、侦办环节”4个环节及“交通事故、群众求助、其它行政违法”3个类别,对大队每日警情中的当事人进行及时的电话回访;然后又进行系列勤务改革,创新“夜间事故处理梯次勤务”、“执法小分队勤务”、“疫情勤务”等,做到精细化管理;并且开设民警讲坛,通过“我们向我们学习”,解决执勤执法和接处警的细节问题。
part2 以外联推动社会力量建设
大队继续秉持开放与整合的工作理念,挖掘社会力量参与交通管理。通过“会议、培训、勤指、实战、评价、治理”六步走,深化“交巡所”警种职能融合;通过完善交通管理联席会议、交通舆情共商共处、静态交通门前自管、交通设施众筹众维、交通安全联合宣传五项制度,积极实践交通管理的“社区工作法”;通过点对点处理故障调试问题,面对面研商管养长效机制,构建包括职能部门和管养单位的交通设施维护工作联盟。
2024
这一年,我们努力优化营商环境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大,从交通活力上可见一斑。于是我们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付出了巨大努力,希望在工商业的带动下,呈贡能保持住“新城气象”,大家的日子能好起来,并且越来越好。
part3
“擦亮”五扇便民服务窗口
大队按照“多开窗勤擦拭”的阳光政务服务理念,分别在昆明市政务服务中心、呈贡区政务服务中心、马金铺车管所和大队营区开设了4扇交管综合便民服务窗口,实现了从区位空间到服务对象的高度覆盖,成为窗口设置最多的基层交警大队。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一证通办”和“一窗通办”的业务升级。并通过定期到市局科技大楼、云大医院呈贡院区、云南白药集团的上门服务,将第5扇窗开到服务对象身边。
part4
织密交通安全社会网络
大队先后深入政府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开展交通安全主题宣讲,并联合机关、街道、社区、企业,走进社区、走入广场、走上街头,开展一系列交通安全主题活动,倡导文明交通新风尚:打造出“交通安全金字塔”、“两盔两带”、“少年安则中国强”等宣讲品牌,策划了“幸盔有你”、“交通安全驿骑来”、“文明绿色出行”等主题活动,并积极参与社区矫正中的杜绝酒醉驾教育,成为呈贡辖区最积极的社会活动力量之一。
part5
精细化设施改造创建畅行呈贡
大队秉持设施问题“动态清零”工作理念,认为交通信号缺陷、交通设施不足只有“常治”才能“久安”,一方面积极协调政府职能、道路建设、设施管养等部门不断优化交通信号;一方面不等不靠,组建“踏勘小组”和“施工小队”,不断完善交通设施。更是以民生为根本,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协调自治设置物理隔离,联合共治强化人员值守的方式,对置信银河广场、泛亚城邦等处的占道停车问题进行了深度治理,确保辖区路好走、车不乱、人安全。
part6
以管理抓实辅警队伍建设
面对疫情多轮次叠加的严峻形势,大队秉持“红袖标就是星星之火”的队伍管理理念和社会服务理念,发动全队辅警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政策,积极投身社会志愿服务,及时启动全员填码、人员日清和辅警队伍统筹调配三项工作制度,构建以辅警为“神经元”的保畅防疫一体化工作网络,把服从安排,坚守岗位,严守纪律的典型选树起来。在凝聚警心的同时,彰显了职业担当,让“红袖标”在战疫一线闪耀。
2024
这一年,我们努力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智慧从群众中来、服务到群众中去”,我们围绕人民中心,不断强化交通管理,不断细化交通组织,不断深化警民联系,用亲近感和关注度,持续提高辖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part7
上门走访
大队结合“问计于民大走访”工作,对辖区主要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带本”走访和“带表”走访,详细了解事故隐患问题、交通痛点问题和违法线索问题。并继续依托第三方,开展警情回访工作,在警情处置快接、快处“双快”基础上,更提出和颜、和语的“双和”要求,用热忱的态度解决走访征集到的问题。
part8
上门服务
大队秉持“被服务才能提供更好服务”的社会服务理念,组织“便民服务小分队”定期到辖区学校、医院、企业开展交管业务上门服务,在老师、员工、医护人员工作的时间、工作的地点,解决他们关心的交管业务问题,让他们安心于工作,专心于为民服务。
part9
上门宣传
大队以在开展“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讲过程中,牢牢抓住“一盔一带”和“一老一小”两个主题:在昆明医科大学等高校开展电动自行车上门落牌送头盔活动,呼吁大学生骑车戴头盔,绿色与安全同行;在刘家营、段家营社区等发生过重大事故的农村开展互动问答送礼品活动,呼吁老人和小孩坐车要系安全带,幸福与安全同载。
part10
设施提升
大队通过对损坏设施“小修复”,影响交通设施“小改造”,违停多发路段“小隔离”,信号不明路段“小补充”和标志缺失现场“小提升”的“五小”举措,不断优化辖区交通设施,解决了一批影响出行问题,治理了一批安全隐患问题,处理了一批影响秩序问题,让交通设施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part11
以规范促进民警队伍建设
大队辖有多所大中小学校,包括中、高考在内的多个固定考点,同时也是自行车赛、马拉松赛的常驻举办地。对此,大队确立“服务活动、保障通行”的交通安保工作理念,对考生、运动员等提供道路管控、送考送医服务,为其它社会车辆提供道路指引、救援救助服务 把安保任务对片区通行的影响降到最低,对参考参赛群众的保障水平提到最高。
part12
文明提升
大队依托“党员双报到”、“青年志愿服务”的党团活动载体,积极联合社区党组织、企业团组织等开展文明交通劝导系列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对社区、企业的关注引发他们对交通的关注。大队还通过链式党支部创建、“零酒驾”示范单位创建等活动,让文明交通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交通管理社会化和交管服务社区化。
这一年,注定和疫情有关,我们经历了疫情卡点值守、疫情值班备勤的几百个日夜,度过了辖区蓝光天骄小区、艺术学院临时封控,大队警力陆续居家隔离、居家治疗的艰难时刻。这一年,我们没有让疫情冲淡交通平安的永恒主题,我们结下了家队联建、警种融合、警医联动的缘,结出了“交通安全大篷车”提档升级,纵横绿波建设成形,事故起数、受伤人数、财产损失降减的果。
2024
祝马路上的守望者顺利
祝每一位回家的人平安
回母校的心得篇3
路过高考,我们终于在大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对于母校,我们是她辛勤培育的结晶,在大学的荣耀都是母校的功劳;对于我们,母校是我们追逐梦想的列车,有追梦路上的起点一直开到终点。
20xx年冬天,带着学校为实践团队准备的宣传资料,满怀兴奋,我踏上了母校回访之行,坐在曾经坐过三年的客车来到了我的母校:遵化市第一中学。
来到母校,看到曾经熟悉的校园,一草一木,令我们感慨万千。看着黑板上写着“距高考仅有122天”的倒计时,想起那时在母校的一片片回忆,黑板,粉笔,课桌,操场,教室。在这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点点滴滴都存放着一段记忆,一份特殊的情感。多少次上学经过的校园的“绿色通道”,还和记忆里的一样,静静等待归来的学子,只是这一次再踏入校园的感觉却焕然一新;我这次来母校肩负着不同的使命,没有备考的紧张感,没有竞争的激烈感,有的只是一份作为学姐的责任感,一份作为过来人的使命感,为还在奋战高考中的学弟学妹们指引方向,传达经验,同时也为现在的我的大学做了下宣传。
看着课桌上如山高的复习材料,看着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公示板书,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硝烟的战争年代。我们都是由那个年代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辉煌的成就与荣耀背后承载着多少辛酸的眼泪,多少勤苦的汗水,多少挑灯的不眠夜,多少黎明的读书声。每每想到这里,心中顿生百感交集。如今我们再回到这里,已然是不同的姿态。在课间,我找到了原来的班主任刘老师。饱含着对母校的满腔私念,我重温了当年老师的亲切和蔼,老师讲了学校最近的状况,而我讲了在大学半年里的收获,并向他详细的介绍了我们的学校的历史背景,学科设置等,我还有幸能够与部分高三学弟学妹们进行了交流。总的来说,这一次的实践活动很成功,我们自己也获益良多。总结起来可以概述为以下三点:
第一,加深了对大学的认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创建于1958年,由原国家副主席、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将军主持创建并亲任校长。学校原址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裴德镇。20xx年10月,学校搬迁至大庆市高新区,实现了办学地理位置的战略性迁移。经过49年的发展建设,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农垦现代化大农业教育和科研特色,以农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农业大学。我校建有11个学院、1个教学部和1个教学中心,设有39个本科专业、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北大荒农垦集团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在学校。学校建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农业部部属实验室(中心)。学校还开设了23个专科专业。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4,690人,其中研究生304人。
第二,从我们母校来讲,我与母校的学弟学妹们进行了零距离的交流。
我首先谈到了进入大学以来回想高中时代的一些感想,有经验,也有遗憾和教训;之后又告诉学弟学妹们一定要珍惜高中剩余的时光,为自己设想的将来做好从能力素质到心理状态的`各方面准备;最后我和他们谈了谈各个大学和高考自主招生等情况,尽我所能将我了解的信息传递给了他们,以供他们参考。作为他们的学姐,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学弟学妹们详尽细致地介绍了自己当年的一些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这些宝贵的切身感受为将来他们对大学以及专业的选择提供了一些参考。给予了学弟学妹们这样切实的帮助,让我感到很高兴,也相当于报答了母校的培育之恩了。
第三,从我自身来讲,我收获了许多书本上不可能得到的宝贵经验。从开始的联系老师,到后来的回家联系老师到我的母校,再到与学弟学妹们交流,这些都极大地锻炼了自己在交际、组织、应变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时间管理的能力。相信以后如果再有类似的活
动时,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所以,希望这样的活动可以像接力赛一样一届届地传递下去。
第四,我从这次实践活动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时间要选对,这样就减少了交流进行的阻力;介绍前要准备充分,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给予我的东西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希望学校以后能多给我们一些这样的锻炼机会,我也会更加积极地争取这样的机会,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大上的提升。
回母校的心得篇4
往事如浮尘,想忘记的,记住了,不想忘记的,却如退潮的海水,永远消失在心底的某个地方。当曾经的碎片重新聚集在一起,让我们再一次感慨人生,才发现,那么多累积在心中的情感竟从来没有一次完完整整的向一个人吐露。因此,趁现在的日子,趁父母,老师,朋友都还在的日子,学会感恩,因为藏在心底的永远不会有人知道。
懂得感恩,哪怕只是一个拥抱,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简单的体贴别人的话,都是一种感动。请不要等到来不及的时候才去遗憾。我读过史铁生一篇文章,名字叫《秋天的怀念》,我第一次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哭了,因为,我从来都没有看过有那个母亲为自己的儿子这样活;我同样也恨一个孩子怎么能对自己的母亲这样。我真的就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在母亲的有生之年多多感恩一下母亲,想想她对自己的付出,想想她的苦衷。每当失去了才去珍惜,才去懂得,才去后悔,这样,到底有什么意思。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自从史铁生的腿瘫痪以后,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却默默地忍受,不但不责骂他,反而以一颗慈善、宽容的心来关爱他、照顾他。每当他摔东西时,母亲没有办法,只好自己躲在角落哭,因为母亲恨铁不成钢又不忍心伤害他的自尊心。
后来,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他去看花,结果花没看,母亲就永远地离开他了。可是母亲临走前,还记挂着史铁生。她活在世界上经常对史铁生说的一句话是:"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确实,史铁生对不起他母亲,虽然母亲的"好好活"会时刻回响在他的耳畔,但是他这一辈子注定要受自己内心的煎熬。造成这一切的不是别人,完全是因为他自己。母亲还在,绝情的他只会给母亲带来伤痕,泪水。一次的微笑,一次给母亲的拥抱,他都给不起吗?难道,感恩就这么难吗?母亲死后,他懂了,但是一切又晚了,已经在坟墓中孤单长眠的人会听到活在世上的人的呼唤吗?此刻,不禁回想自己平时对所有人的行为,实在是很过分。对自己真正好的人全世界不过几个,如果不攥紧这仅有的几份真情,不去感谢他们,这样的人生算是人生吗?
愿全世界的人都学会感恩,在感恩中成长。不要忘记,对自己来说再普通不过的一次对别人的一次付出,就是感恩。即使曾经的画面再怎么拼凑也无法完整,记住,只要从现在开始感恩,还来得及,我不希望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遗憾和悔恨。
回母校的心得篇5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我已在镐京学院度过了一个学期。虽然每天都过得繁忙紧张,但却又让人充实快乐,渐渐地我也适应了镐京的学习生活。对于两个月的漫长寒假,镐京也为我们布置了很很多寒假作业,其中,就有感恩母校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月九号,在镐京学姐的组织安排下,我们踏着去母校的路,心情很激动,很远处我就隐约看见母校的大门上写着“安康中学”,一下子感觉特别熟悉,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高中。
不一会儿我和另一个同学一起来到了曾经教过我们的班主任,感觉老师还是一样的亲切。我们也向老师献上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一箱酸奶,也表达了我们的一份感恩之心。和老师聊了一下高三的生活,记得那时我们班数学底子很差,老师总是不放心,每天晚自习下了以后都会留在班里解答同学们的问题。在高三,老师一直对我们很严格,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但这些在当时的我们看来。对老师的这些“命令”完全当耳边风。聊了许多,我也发现有些事情一直是我们错了,老师也感慨也很无奈。他说他知道我们不回去听他的话,但是他从不懈怠,这是他的责任,即使他把我们教的不怎么样,但他也要教会我们怎样去做人。是啊,到现在我们知道老师都是为了我们好,为了我们的以后着想着。老师,对不起,您辛苦了。
谈话结束后,我漫步在校园里,踏着青青的石板路,走过每一个熟悉的角落,重新坐到亲切的桌椅旁,想到高三那时的“峥嵘岁月”,如今却卸去升学的烦恼,看到学弟学妹目光中充满对大学的向往,身上显现出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拼劲儿,仿佛看到了我们的过去。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经历过高三,不算读过高中。是的,在那一年中,我们有欢笑,有泪水,有收获,有失去。但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剩下的是对高三的怀念,其实,上了大学之后,才发现我们对母校还是有一定的感情的。我们在这里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曾经觉得母校很小,现在觉得母校很大,她每年容纳了许多菁菁学子,授予知识。曾经觉得母校环境不好,现在觉得母校是那么的美。感谢母校,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感谢母校,让我认识了一群朋友;感谢母校,让我学会了怎样去面对生活。
重返母校,别样情怀。再次回到母校,我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欢迎,让我感受到母校的温暖,也让我感觉到高中的我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现在我已习惯适应了大学的生活,我觉得知识的增长不是唯一的目的,更关键的是能力的提高。所以在以的学习生活中,我要更好地去锻炼自己,以便自己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感恩母校,我们以您为荣!愿母校的未来越来越好!
对于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早在学校期间我们就已经在准备了,联系外校同学、制作海报、联系母校老师,策划回访母校并准备回访过程中的一些材料。
20xx年1月16号,借着寒假社会实践的机会,我们会到青田一个美丽、温馨而又充满我们回忆的地方。在这里,有着我们为高考奋斗的痕迹;在这里,有着我们亲爱的老师同学;在这里,有着我们三年点点滴滴的回忆。
天下着小雨,可依旧挡不住我们回访母校的心。我是最先抵达校园的,早上就先过去了,看着那熟悉而又陌生的风景,一幕幕我在青中时的场景跳入我的脑海,这是我心里在述说:青中,我王华忠回来了。我首先来到了以前班主任的办公室,看见老师那越发沧桑无力的面容,我想起了老师对待学生那严厉而又温暖的教育方式。老师看见我就热情地询问我在大学的情况,这让我很感动。我也积极地向老师汇报了我在大学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我在大学过得和好呢!”。而后,我又拜访以前的各位任课老师,也向他们汇报了自己的情况。中午,我陪同老师一起在那曾经吃过无数次饭的食堂再一次回味我的高中生涯。
下午,我们杭电回访以及事先联系的浙大、理工以及其他学校的同学都陆续到达了。他们与我一样先去拜访了老师,而后我们又匆匆赶到宣讲会的地点,安排任务、布置会场、调试现场设备。宣讲会终于在5个班的热切注视下开始了,首先我们介绍了自己的学校,并将宣传片给大家观看。大家分工介绍了各学科的一些学习经验,我也给大家介绍了化学方面的学习的一些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对我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虽然我讲的时候还是有是有点紧张,但是我还是坚持讲完了。
当晚,我们分成了5个小组走进各个班级向他们对我们的学校以及大学生活做更加详细的介绍。同学们的热情也很高涨,时不时地会有问题提出,我们也尽量给与回答。对于大多数同学出现高考焦虑的情况,我们也热心地开导他们,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后,我们也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方便以后的联系。
这一次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给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锻炼了我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方面的能力、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能力以及如何当好负责人的能力。我相信这些在课堂上是绝对学不到的,而且活动也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平台向大家推销自己,这个在以后走上社会中是很有用的。当然,通过这次活动,我也发现自己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具体表现在在讲台上讲话比较紧张,活动时间的掌握上还不行,事前的准备不够充分。以后我也将更多第参加这一类的活动,以求有更大的提高。
回母校的心得篇6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都会珍惜。”这是我们班学生在他们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上定的节目。他们要把自己对母校、对师长的情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展现出来,告诉我们——“感恩母校,难忘恩师”。
我们今天有许多在家人的溺爱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从未有过回报的实践,于是也未产生过回报的意识。他们认为,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需要感谢,更不需要回报。一家人围着孩子转就好比地球围着太阳转一样,是自然规律。
妈妈做好了饭菜,孩子不问这饭菜是怎么来的,不问母亲为这顿饭菜付出了多少辛苦,也不管全家老少是否吃过,上桌就吃;吃得不顺口,还要大喊大叫闹“绝食”。
妈妈给的零用钱,他理所当然地收下,还不时说着:“怎么才给这么点儿,抠门儿!”花起钱来,他大手大脚,一次可以买十几串羊肉串、几十瓶饮料请客。他从未想过,妈妈爸爸挣来这些钱有多么不容易。
孩子为什么不珍惜父母的劳动,为什么不珍惜钱和物,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来的,以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切都来得容易,他享用是理所当然的。
如卢梭所言“当舒适地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感觉不到乐趣”。当外来的帮助和关怀成为习惯时,人便容易变得漠然。”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如此。教师的模范榜样作用早已为人们所共识,要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教师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感恩教育心得体会,感谢学生的配合和帮忙、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邻里的互助和照顾……学生从老师日常生活的点滴言行中,最能够学会知恩和感恩。
针对目前社会中这个令人痛心的现象,我在教学中重点放在了对他们的感恩的教育。当我的公开课成功时,我不忘感谢学生的配合和帮忙;当我们班在冬运会比赛中获得赛跑集体第一名时,我不忘感谢他们的团结合作,为班争光;当他们每一天认真打扫卫生时,我不忘感谢他们为我分担了责任。以身作则,从我做起,没有想到,学生们看到了我对他们的感激,听到了我对他们的感谢,他们感动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他们的选择——“感恩母校,难忘恩师”。看到他们所做的一切,我甚感欣慰,我成功了。
回母校的心得篇7
在确定要回访母校之前,大家都怀着憧憬以及期待,我们通过小组会议明确了宣讲会的流程,并且初步估计了时间以及小组分工,每个人需要做的准备,之后联系了校方,征求了同意,我们的时间定在2月28日。
28日下午,我们带着xx的纪念品,怀着期待半年之后再一次踏入了我们的母校——xx中学。充满着亲切与自豪,同时也很忐忑此行能不能达到我们所预想的结果。
很幸运我曾经就读于xx中学这所学校,并且从南中跨入了xx大学的大门。在半年的大学生活中,我学习到很多,从高中时代的学习生活到高考志愿的选择再到大学的半年,我经历了很多,也有很多经验教训和我自己的思考反省想和学弟学妹们分享。希望通过这次回访母校来和学弟学妹们交流分享。
我们首先找到了所联系的老师,老师很亲切的询问我们的大学生活,他特意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我们开展宣讲会。我作为主持人为宣讲会做了个开场白,接下来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的进行,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现场气氛很活跃,不时掌声连连。最后的提问环节更是火爆,同学们积极地举手询问我们有关于高考备考经验和xx的大学生活等情况,我们都一一的'作解答。在短短45分钟时间内,我们相处的很愉快,最后给学弟学妹们发了xx的纪念品,并留下了联系方式便于解答学弟学妹们的疑问。
45分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们从xx的历史开始,分别介绍了xx的招生情况、专业选择、社团文化等多个方面,另外我们还将自己高三时的宝贵备考经验提供给同学们,相信会对同学们的学习以及将来志愿的填写有一定的帮助。
离开母校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充满了自豪,不仅是圆满的完成了任务,更多的是感觉到自己为母校、为xx做出了一点小小的贡献,这次的回访母校很成功,对于我们来说很有意义。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很高兴能和高中的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且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回应。对于我们本身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无论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写发言提纲、制作ppt寻找材料,还是站上讲台侃侃而谈的时候,我们这个小团体都是有条不紊有计划的进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当然也锻炼了我们团队之间的协调合作。和同学们交流的时候,锻炼了我们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在众多人面前讲话的能力,学习到一些为人处世方面的知识,着将对我们以后个人素质的完善有重要意义。
这次实践活动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与自身能力的提高,希望暑假能够再次回到母校,为学弟学妹高考志愿的填写以及专业的选择给予小小的帮助,给出我的建议帮助他们填好志愿。
学校以后这种锻炼的机会,我也会积极努力的去争取,是自己的能力有更大的提升。
回母校的心得篇8
因为缘分,带着一份对未来的憧憬和无名的惧怕,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大学。载着父母的期望、拎着对眼前一切的好奇,我忐忑不安地跨进了这所学校的大门。眼前一直闪着八个大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我会要在这片土地上度过四年的学习生涯,在这个校园里度过人生最烂漫的时刻,在许多年之后可以很自豪地喊出它的名字。来到西农大已经半年,生活上的不习惯已经被抛在脑后,再过半年,我也可以被叫做学长了。许多次在上课下课的时候,时常看到了学校的那些孜孜不倦的老师,又看到了埋头苦学的同学们为追赶朝阳而奋力地奔跑着,不舍弃一分一秒……所有的这些,仿佛又让我回到了半年前。
当我还是一中的一名学生的时候,我也亲身感受着老师同学互动的气氛,亲身体验过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和同学们争得面红耳赤。当喜欢睡懒觉的人们还沉醉在梦乡时,我们已经坐在教室里开始了一天的奋斗,朗朗的读书声声声悦耳,我们这样的刻苦奋斗着,为了六月那即将到来的难关。
母校承载着我太多的感动,太多的回忆。于是20xx年1月,我以毕业学生的身份再次返校,再回母校,见到杨老师依旧那么年轻,刘老师依旧靓丽时尚。看到熟悉的身影,心中总有些许感概:老师们还是那么默默地付出,然而,在他们转身的那一瞬间我猛地发现了他们的背影已经少了往昔的那份青春,更多了一份疲惫和劳累,但,风采依旧还在。因为缘分,我有机会受教于一中的老师,那清澈的眸子里闪烁着对学生的关怀,笔尖流淌的批语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孜孜不倦的精神。他们给予了我终生难忘的关怀,不论是学习、生活,还是自身的成长,在一中的日子,我就在这样一些可爱的老师的教导下,努力的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古往今来,世界上用来描述老师的词语、诗句数不胜数。而我,只想通过自己笔下平实的文字、真实的感受将心中炽热的情感倾诉。虽然我离开了母校,但回想起来我依然心存感激。
我一直在想用什么词语能最形象的形容我们的母校,有人说是母亲,有人说它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等等,我想这些都是正确的,母校,不仅是母亲,是精神家园,更是我们一辈子“停泊”的港湾,是我们共同的家。
虽然,我已经成为一中的过去完成时,但是,一中带给我的仍然是那么清楚,那么坚固的铭记于心中。在未来,母校也会像灯塔一样照明我前行的路,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她的所有,而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默默地祝福我的母校,愿她永远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