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的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4-02-15 16:28:32 分类:军训心得

大家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是需要端正写作态度的,通俗易懂的心得才会给更多人启示,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世界粮食日的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世界粮食日的心得体会7篇

世界粮食日的心得体会篇1

熟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粮食,如今是一个节约型社会,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是相当有必要的。一年级我们就学过《锄禾》,我们明白农民伯伯的辛劳。

我们国家不知有多少人在挨饿,有多少人在为食物而烦脑。我们应该贡献一份力量。当然不一定要去捐款,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就可以。每天吃饭不掉一粒米,好好珍惜粮食,保证不浪费。哪怕一天节约一粒米,一年之后也有半碗米饭呀。

妈妈常常教导我,吃饭别掉米,吃完后也要把碗里的饭粒吃干净。每次我刚放下筷子,迫不及待地要跑出去玩时,但背后总是传来妈妈严肃的声音,叫我把碗里的米粒吃干净,还意味深长的对我说一天少浪费几粒米,日久天长就能节省好多米。这一粒米都是农民们辛苦劳动的成果,都是用血汗换来的'。在你吃饱的同时,还有好多人在挨饿呢。听了妈妈的话我很惭愧,赶忙把碗里的饭粒吃干净了。

近年来,我们国家一些地区遭遇大旱。田地里的秧苗全都旱死了,颗粒无收,连饮水都成了问题。还有汶川、玉树地区发生了地震,房屋倒塌,吃住方面成了问题。作为同胞,我们难道不要为他们贡献一点力量吗?我们全国大约有13亿多人,每个人每天节约1粒米就可以解决灾区的同胞们挨饿的问题。

让我们都贡献出一份力量吧,团结起来。让每一个人都开开心心地生活在蓝天、白云、绿水、阳光下吧!

世界粮食日的心得体会篇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农业科技进步作为增加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根本途径,科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加强。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展联合攻关和试验示范,推进农业技术进村入户,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建立起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全覆盖。

绿色、高效是粮食生产技术发展的方向。我国大面积推广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节本高效技术。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农药、化肥利用率分别是39.8%和39.2%。

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智能化的“金戈铁马”,粮食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加大对农机制造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对农民购置农机具给予补助,有力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

为了激发创新热情,“十三五”时期,国家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引导农业科技工作者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希望的田野处处涌动金色的希望。

世界粮食日的心得体会篇3

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全年有望获得好收成,能够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但应看到,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在高起点上继续保持粮食发展的好势头,面临更多挑战。主要表现为“五个并存”。

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与资源硬约束趋紧并存。影响需求增长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人口增长,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每年新增人口仍在700万左右;另一个是消费升级,每年新增城镇人口1000多万。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全国每年大体增加粮食需求200亿斤。同时,耕地、水资源约束持续加剧。我国人多地少水缺,人均耕地、淡水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每年要减少耕地600万亩—700万亩,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还要挤压农业用水空间。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还要适度退耕还林还草。需求增长、资源减少,将使粮食等农产品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与结构性紧缺并存。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粮食生产快速增长,而消费升级较慢,出现过短暂的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但这种供求格局已经改变。从总量看,现在已经有缺口,未来缺口还会继续扩大。预计到20__年,粮食需求总量大约在1.4万亿斤左右,按照目前1.2万亿斤的产量基数和95%的基本自给率,要保持年度产需基本平衡,每年粮食至少要增产200亿斤。从结构看,现在一些品种缺口较大,未来缺口还会继续扩大。典型的是大豆缺口逐年加大,去年进口大豆超过6000万吨。有限的资源就摆在那儿,增加谷物种植就意味着减少其他作物种植,而需求又都在增加,这种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并存。多年来,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出台“四补贴”、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政策,解决粮食效益低的问题,但成本上涨、效益下降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从生产成本看,我国农业日益显现“高成本”特征。这些年农资价格、土地租金、人工成本等生产要素都在上涨,特别是过去忽略不计的人工成本快速上涨,农忙时节有的地方一天100多元都请不到人,一些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很难承受。从种植收入看,比较效益偏低并呈下降趋势。多数地方,一亩粮食的纯收益只有二三百元,农民说,“辛辛苦苦种一亩田,不如外出打几天工”。这将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世界粮食日的心得体会篇4

最近,学校举办了节约食物,从我开始的活动。每天都有很多人吃干净的食物,哪个班可以获得节约使者的班级称号。但我们班是学校里最淘气的班,人们经常在中午不吃东西就离开。所以老师规定:每个人都应该在离开前检查桌子领导,看看是否吃完,继续吃,直到吃完。

有一次生日,妈妈给我买了很多食物,说我最近身体好多了,需要多吃营养。

那天早上吃了很多,中午也不饿。在去食堂的路上,我一直很担心:该怎么办。如果我早点知道,我就不会吃那么多了。现在我已经饱了,一顿饭也吃不下了。老师会告诉我的.。

当我到达食堂时,我看着一盆米饭堆在我面前,有一种呕吐的冲动。这时,一个坏主意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但我犹豫了一下,因为我想到了一首关于节约食物——除草的诗。这首诗不是告诉人们不要浪费食物吗?食物是由农民的叔叔一个接一个地种植的。如果我这样做,叔叔的努力不是徒劳的吗?

最后,我没有这么做。我决定赌博!我紧张地走进办公室,去找老师。我深吸了一口气,说:老师,我今天吃得太多了。我现在不饿了。我能不吃东西吗?老师亲切地说:当然!我松了一口气。我以为老师会对我说两个字:出乎意料的是,老师根本不怪我。

从那以后,我把饭吃干净,从来没有浪费过!

世界粮食日的心得体会篇5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我们的生活慢慢富裕了起来,可有些人却铺张浪费,不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从全球角度上来看,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声明,指出全世界每年浪费的粮食数量高达13亿吨,倘若这些是粮食中有四分之一能够保留,就足以养活全世界目前约为9亿的饥饿人口。我国每年浪费粮食的数据也很惊人,有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xx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在学校,浪费粮食的现象非常普遍,每天都可以看到学生饭盒里留下吃剩的饭菜,还有未留牙痕的馒头。他们就随手扔在坩水桶中,坩水桶每天总是满满的,而同学在倒剩饭剩菜的时候十分顺手淡然、毫不在乎。真是让人感到震惊,感到痛心!

在饭馆的饭桌上,有些人为了要面子,炫耀自己有多大方,订了一大桌饭菜请朋友吃,可到最后大量饭菜几乎没动筷子。这些吃不完的菜便被店老板倒掉了。其实这种事情完全是可以解决的。我们可以少点一些,吃完了再点,或打包回家都是很好的节约方式。只要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只需举手之劳。

为了提醒人们节约粮食,为了避免更多人饥饿和营养不良的问题,将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让人们珍惜粮食不剩下一口食物,不把吃不下的食物扔掉,不挑食偏食,不浪费食物。让每一个人都珍惜粮食。

从古至今,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源之一。作为新世纪的我们,更要节约粮食,爱惜粮食。我会这样做:每天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菜,吃干净盘子里的每一粒米饭、每一口菜;如果有剩饭剩菜放进冰箱,明天再吃;在饭店里请客吃多少点多少,不铺张浪费、不摆阔气......这些都是节约粮食的好方法。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必须要从小处着手,从珍惜一粒米开始,从小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珍惜粮食吧!

世界粮食日的心得体会篇6

中国(liáng)饭(ān)碗 勤俭为先

20_年10月16日是第42个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今年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齐成长、同繁荣、共持续。行动造就未来。”同时,本周也是我国的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科技部、全国妇联将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主题确定为“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截止目前,我国已连续组织开展30个粮食宣传周活动。

翻开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粮食哺育我们走过昨天,保障今天,面向未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脱贫攻坚,让困扰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让摆脱贫困的最强音在中华大地奏响。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物质生活丰富了,却衍生了不少“富贵病”,天价饭局餐桌上的剩宴、大小餐馆舌尖上的浪费,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在“一粒大米、一颗粮食”的浪费中社会不良风气逐渐显现出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坏的风气形成绝非一朝一夕。20_年以来,多次批评“餐饮浪费”的问题,随着八项规定和地方相关文件政策的出台,相比以前“舌尖上的浪费”有了明显的改善,干部群众“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行动自觉正在形成。一直以来,勤俭节约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我们要把这个传家宝传承下去,让人们在一粥一饭之间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把勤俭节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注重生活细节点滴,坚决同浪费说“不”,切实传承勤俭美德,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党的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工作,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加强粮食储备、保障粮食安全。指出,尽管我国粮食连连丰收,对粮食的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树立危机意识,在做好“三农”工作上下功夫,以科技兴农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抓好农村粮食生产工作,做到藏粮于民、储粮于户,使农民通过经营农业来增收。始终把农民吃饭问题放在第一位,任何时候都不放松粮食生产。

“小米粒”关乎“大民生”,端牢了饭碗才有底气,说话才能硬气。后疫情时代,粮食安全在社会稳定中的地位更是凸显。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要未雨绸缪,做好粮食生产、储备工作,鼓励群众储备一定的粮食,做到“手里有粮、心理不慌”。另一方面,要建立制度机制,坚决制止餐桌上的浪费,从立法、监管、教育三个方面加强力度,确保“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蔚然成风,在新时代“端牢十四亿中国人的饭碗”。

世界粮食日的心得体会篇7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人李绅用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诠释了节俭粮食的重要性。在这个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却越来越少的世界上,我们必须节俭粮食,这不仅仅是尊重劳动者,更是阻止地球继续恶化的好办法。

人口飞速增加着,城市向一望无际的田野蔓延,这无边的田野,正生长着我们的必需品—粮食。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短短的几十年中,我们的土地就少了许许多多,有的变成住宅区,有的变得贫瘠,甚至变成荒漠,我们的土地满目疮痍!也许,我们不能阻止城市发展的脚步,但我们必须珍惜余下的资源,不白白地浪费掉。

中国有14亿人口,每人每月浪费500克,一年就会浪费840万吨,这是个何等惊人的数字。然而,我们想想,自我每次吃饭时剩下的米粒,吃不下而倒掉的饭菜,这个数字不足为奇。我们在之前的浪费已经无法挽回,我们要做的,仅有接下来得节俭粮食!

我们应当怎样做呢?每次吃饭的时候,吃多少,盛多少。饭店点菜,吃多少,点多少,要响应“光盘行动。”我们的粮食产量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还有许多人,在忍受着饥饿,在这时,我们的节俭能够多多少少让他们能填饱肚子。也许有些人家中有钱就能够浪费粮食,因为他们不在乎,但他们是否想过,自我是在做一件何等可耻的事。

每一粒米,都是珍贵的,期望所有人都能懂得节俭粮食的意义,学会珍惜这比金子还重要的财富。

《世界粮食日的心得体会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