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使命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4-02-12 18:25:03 分类:军训心得

心得体会是我在亲身经历中汲取的宝贵智慧,它们是真实而深刻的,通过写心得体会,我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担使命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担使命心得体会6篇

担使命心得体会篇1

摘要:德育工作是构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元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产生,德育工作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紧迫性和非凡性。如何培育学生的德育观念,促进德育工作的更好开展和良性循环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积极建言献策,本文就试图通过梳理德育及德育工作的相关规定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资参考的德育工作开展范式,希图最终为教育工作添砖加瓦。

关键词:德育工作使命模式

作为教育的重要目的,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积极加强他们的德育观,已经成了当下我国教育工作者一个重要的使命。德育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讲究节奏、急不得又慢不得的基础性工作,它对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德育的意涵及其功能指向

(一)德育及德育工作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中国先贤们的一句简单的话语道破了善良、道德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从善与从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无独有偶,重莫如国,栋莫如德,《国语》中的另一句话揭示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对于人才和国家的重要意义。那么,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道德的意义就更不用说了。而对于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说,德育二字对他们来说亦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使命。

在《中学德育大纲》(试行)([88]教中字013号)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正式颁发中学德育大纲的通知》(教基[1995]5号)中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1]也就是说,德育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道德乃至心理品质教育的综合性工作,德育本身是一个牵涉众多的体系。它有别于任何一门学科,而又与诸多学科紧密相连,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做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德育工作已经成了我国学校教育乃至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正如有人所说,德育与公民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元素,通过各学科课程的讲授及多元化学习经历,培育学生正面价值观和积极态度,帮助他们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当遇上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以至世界相关的议题之际,能以此作为判断的标准,并勇于实践承担。[2]显然,德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连的重要元素,通过各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同时还能提高他们认识世界、形成合理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能力。这一点无疑也十分契合《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德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3]

事实上,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4]而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因此,从两个不同的向度来讲,德育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关注领域,那就是学校德育。事实上,对于任何一种学理而言,过于宽广的内涵和外延往往会显得大而无当,甚至失之于空泛,因而,笔者认为,所谓的德育,更重要的,更贴切的应该是定位于一种学校德育的范畴,也就是如前所述的狭义的德育范畴。当然,这并不是说广泛意义上的德育范畴是不可取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广义范畴下的德育概念和意涵中抽出一个更切合教育者本人职责和职业范围的关注向度,那就是主要针对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观和德育体系。

(二)德育工作及其特点

因此,不难看出,德育工作大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综合性和复杂性。德育是一个涉及思想、道德、心理;又联系家庭、社会、学校多方因素的共同体,因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叶圣陶就说:要学生有好思想好品德,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上的各方面真能通力合作,必然易于见效,因为每个学生都生活在这些群体里。二,德育具有传承性。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德育是一个讲究相互影响和传承的工作,良好的德育形象和德育标兵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尤其对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有着相当的益处,反之,恶俗的道德形象则会如污水一样熏染学生的心灵,对他们的成长可能造成危害。三,德育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德育工作是亘古以来不断开展的教育工作中的重头戏之一。然而,道德的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出现一些更迭和发展,因而,不同时代的德育工作应该遵从不同时代的道德标准,不能因循守旧、更不能固步自封。一般来讲,德育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的养成和心理素质教育。

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squo;圣人squo;,才德兼亡谓之squo;愚人squo;,德胜才谓之squo;君子squo;,才胜德谓之squo;小人squo;。一代名相司马光很早就提出了这种德才观,并将其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时至今日,它依然是我们国家选择人才的重要标准。实际上,这一点,不仅今天是,未来肯定也依然是。2001年9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发,深入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这一点,深刻表明了德育已经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法制与德育工作以一个并肩作战的姿态呈现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三、德育工作模式初探

德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原因,但是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并非易事。所以,德育信息不同于其他信息,也不以直接地传授给主体的规则就算完成。当前,学校德育效果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只是强制性的将所谓的道德规范传授给学生,而对于学生主体系统的内在需要和社会系统的发展本身并不尊重,导致规则信息脱离主体实际,也不能内化为主体的规则(系统),特别的,由于强制性的squo;教育squo;,主体自我可能生成了另外的规则体系,以适应自我成长和发展的需要,甚至可能完全是与学校传授的道德规范信息完全相反。因而,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尊崇德育工作本身的规律,同时,还应考虑受众群体,也就是学生的特点,从一个宏观的角度着眼,从微观的角度入手。

1.传统教育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先人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事迹、文本供后世者学习,面对如此巨大的宝藏,我们不能等闲视之,而应该积从中吸取营养。特别是对古代典籍的学习和运用,在今天已经成了一个潮流,教师们应该顺潮流而动,引导学生阅读典籍、讨论和学习典籍,在古代文化的精髓中析出最有益处的德育因子。

2.现实主义法

现实是最好的模板。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感人事迹,如借助于汶川大地震中和震后产生的感人故事,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3.树立榜样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阶段的学生,良好的榜样是他们最好的教材。老师应该积极打造德语学习标兵,并给予适当奖励或鼓励,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榜样、向榜样看其的决心。

4.以身作则法

涂尔干指出:若从道德的角度去影响儿童,并不是在他身上培养出一个接一个的特殊的德性;而是采用适当的方法去培育,甚至全面构造那些一般意义的性情,它们一旦被创造出来,就会使自己轻而易举地适应特殊的人类生活环境。

5.有效奖惩法

青年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非常重视老师的鼓励、奖励等。借助于他们的这样一种心理态势,在日常学习中注意发现他们的道德闪光点,并给予适当得体的鼓励、奖励,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6.综合打造法

德育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延伸链长、多位一体的工作。因而,要想真正开展好德育工作,必须整合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的力量,同时将德育、美育、体育、文学、艺术、音乐等有效连接,组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才能真正行之有效的培育学生的德育意识,开展好德育工作。叶圣陶就说:有没有单纯的空无依傍的德育?似乎没有。德育总跟智育或者体育结合在一起。

总之,开展德育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身体力行,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在尊重德育工作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尊重社会现实,尊重学生实际,从全方位、多角度的立场多管齐下,在一个健康、和谐、全面的德育环境中开展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学德育大纲(试行)[r].1988-8-20

[2]邓达.德育与公民教育关系之辨[j].教育学术月刊.2010.2.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r].2005-4-20.

担使命心得体会篇2

今年是2020年,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这样abab式的双号年,每隔101年才能轮到一次,比一个世纪都久。但今年很艰难,春节期间一场无情的病毒来袭,每个人都待在家里不敢出门。但我不想说现在疫情有多么严重,热只想简单记录这场灾难面前,总有些身影让人热烈盈眶……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的医务工作者万众一心应对疫情;无数的社区工作者主动请战,逆向而行;无数的人民群众自发捐款捐物,让涓涓细流汇聚成众志成城的磅礴江河。她们是身穿战甲的花木兰,她们是抗击疫情的守护天使,她们是最最可爱的人。也许前路还有许多的未知挑战,但她们信念永恒,担当不变,战疫必捷,巾帼绽放。

每一个逆行者,都是中国的英雄,不论是含着眼泪剃光头的女医护人员,还是不留姓名捐赠物资的亲爱的陌生人,也有瞒着家人偷偷支援武汉的不归人,所有的平凡英雄,值得我们所有人致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中国才有今天。向你们致敬的同时,也希望你们保重,尽管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也不要累垮自己的身体,听到医护人员太累死亡的消息比确诊人数的增加更让我们痛心,你们从来不是孤身在战斗,中华儿女的心永远寄于你们,所以请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救治别人的同时也要关爱自己,你们的家人还在等着你们回去。

我们隔离的是病毒不是爱,短暂的分离是为了更好的重逢。有国家的平安才有我们小家的幸福。所以,请大家再坚持一下,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更是为了我们的国家。所有人会陪你们直到黎明。

担使命心得体会篇3

中央印发的《关于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强化分级分类指导。第二批主题教育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情况复杂。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特点,科学合理作出安排,改进组织指导方式,保证学习教育全覆盖,增强主题教育效果。

对农村、社区等基层党组织来说,在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育活动参与率不高,要想方设法确保教育全覆盖,使每位党员都能自觉参加主题教育活动,让全体党员都能在主题教育中成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中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需自由支配时间的比例在大大增加,农村党员也不例外。为此,在农村党员中开展集中式教育也不再适应新形势,农村党建活动的参与率一时提不高。为此,在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农村党组织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党员的管理,优化组织结构,合理设置党小组,拓宽教育渠道,提高教育活动的参与率。

分类开展主题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在意见中也指出:针对不同群体党员的实际,采取生动鲜活、喜闻乐见的方式,用好案例教育、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增强主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分类开展主题教育中,农村党组织首先在充分掌握党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方便组织学习教育进行分类分组。诸如可根据居住情况进行分组,对党员集中居住的片区以就近原则选取党员课堂地址;根据党员从事的职业进行分组,对年轻在职党员来说,要充分考虑参加教育活动的时间安排,积极动员党员参与网络平台的主题教育活动;根据党员的年龄结构进行分组,充分发挥老党员的作用,积极鼓励老党员发挥余热开展主题教育宣讲活动,挖掘老党员的先进代表和感人事迹,通过宣讲感染年轻党员,用组织感情拉拢人心,汇聚力量……农村党组织在开展主题教育工作中,要下足分类教育的功夫,同时要精准把握教育内容的广度和教育效果的深度,全员教育是基础,教育广度和深度是体现教育成效的又一指数,让全体党员能在主题教育中锤炼党性,提高觉悟,端正作风,发挥作用,切不能把主题教育匆匆飘过,来一场形式主义的邪风。

担使命心得体会篇4

   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古代世界曾经产生过20多个不同的文明,但大部分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明或者说民族精神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得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我们的民族精神。现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木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视同统一的事业。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一个人没有精神不行,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更不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开始一次次地面临着世界列强的欺辱,但我们从来都没有放弃抗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回顾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我们之所以能最终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能自信地挺起我们的脊梁,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民族精神的坚强支撑。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遇到过无数艰难险阻。正是凭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依靠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熔铸而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得以经受住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一直保持坚强的团结和旺盛的生机。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俞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

担使命心得体会篇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党员干部要“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短短十二个字,言简意赅,意义深远,既指明了共产党员的政治取向,又提出了工作上的总要求,是我们党员同志砥砺奋进的根本遵循。这十二字箴言,如沿用于教育事业,则教师应守教育初心,担教育使命,找教育差距,抓教育落实。

守初心,方得始终

为中国人民谋利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细化初心认知,教师应以培根铸魂,育才造士为初心。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客观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时常思考,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弄清这些问题,教师当把准政治方向,号准政治脉搏,认准政治立场。为此,教师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要学思践悟。通过学习,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提升思想境界。如此,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政治示范、道德示范、品格示范;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把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变为一种高度自觉,并将这种自觉外化于个人教育生涯的始终。

担使命,方为至诚

我们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担使命,就要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为学生解惑释疑,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历史使命。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极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帮学生立好德,为国家树好人,教师责无旁贷。遗憾的是,现实中,部分中小学教师课上留一手,课后再靠补一手赚取外快。也有部分教师对学生不愿管,懒得管,只管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对学生的道德品格教育。这些都有悖于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教师不仅要极尽所能传授知识,还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是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作为教师,应当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教育强国的道路上,切实作为,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主动担当,不辱使命,奋力谱写科教兴国的新篇章。

找差距,方能有的放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找差距,就是要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部署,对照党章,对照人民群众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的放矢进行整改。不仅党员干部要找差距,教师也应该对照社会需要找差距,对照教育方针政策找差距,对照先进典型找差距。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我们的教育教学是否切合教育方针政策,我们与先进典型有多大的差距,我们心中要有杆秤。唯有找准差距,方能明确教学小目标,成就教育大目标。教师千千万,能力各相异。业务精湛,才能成效卓著;品格优良,才能以身正影。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党当从这两方面不断精进。

抓落实,方为实措

明确了使命与担当,找准了差距,就需要我们狠抓落实了。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落实,就是强调要马上办,以干为先,务求实效。干,就要真干,实干,苦干,善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国家,为民族计,教师当沉下心来,真抓实干,以毕生精力奉献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弥补“能力赤子”,充足“能力账户”,要当奋斗者,做实干家。笃行于教,善行于教,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铸魂育人的心智,否则,所有的高谈阔论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时代在变迁,知识在更迭,教师当在实践中创新教育理念和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对标我们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的改进工作,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走过千山万水,今后还需要继续跋山涉水。在科教兴国的道路上,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找准差距,狠抓落实,才能让我们的教育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夺目。

担使命心得体会篇6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习近平提出此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在我看来,基层干部要守住初心,就需要谨记本心,磨炼匠心,常备慎心。

谨记本心。本心,就是发自内心执着坚守的信仰,即无论外界风云变化,我自岿然不变的坚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正是我共产党人的本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因此,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不断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做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都是我们共产党人追寻本心的具体表现。

磨炼匠心。匠心,就是细致入微的细心,持之以恒的恒心,万烦不变的耐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正是要我们共产党人不断磨炼匠心。俗话说,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基层工作是将我党与人民群众紧密连接起来的纽带。面对不同需求,不同人群,不同农村情况,我们共产党人更需要具备匠心精神,耐心地听群众反映真实情况,细致地处理各项各类农村问题,熟练使用走基层、拉家常等方式,宣传我党的政策方针,巧妙解决农村问题,始终秉持万年如一日的恒心,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夯实我党在农村基层的这片土地。

常备慎心。所谓慎心,就是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审视和自查自纠,更要时时刻刻绷紧一根弦,严守纪律底线。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很多时候复杂多变的工作会打乱自己原有的工作节奏,这时就需要秉持一颗慎心,戒骄戒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认真对待工作内容,分清轻重缓急,妥善处理好每一件事;也需要常常回顾总结已经完成的工作,吸取经验教训,为之后的工作做好基础;更需要谨慎自身的慵懒散漫,严守纪律底线,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好每一件分内的事。

作为基层干部,要做到谨记本心,磨炼匠心,常备慎心,最终才能做到不忘初心。只有坚定对党的理想信念,不断加强对党的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参悟,工作才能找准方向,思想政治才能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际,理论服务实际。只有积极磨砺自身本领,沉下心,俯下身,扎根基层,融入基层,做好对上对下联络员的角色,才能将群众和我党紧紧的拧成一股绳,共同为实现新时代下的历史使命而不断奋斗。

《担使命心得体会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