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4-01-11 18:30:19 分类:军训心得

在心得体会中大家都要思考生活中的细节,进而培养了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和理解,通过书写心得体会让我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满足和成长,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特殊儿童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特殊儿童心得体会8篇

特殊儿童心得体会篇1

最近几年有关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的研究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的支持下,我们北京大学幼教中心以团体合作的研究方式,从实践立体式、个别化、跨领域、支持性的教育模式做起,坚持以全纳教育为本,为他们提供最少限制的环境和最适合的服务。使他们改善不良的适应行为,发挥其潜能,并尽可能的融入到正常幼儿中去。

一、问题提出

1、基本概念

什么叫自闭症: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其常见的病因及影响因素包括遗传、脑器质性病变、社会心理因素等。由于儿童孤独症起病年龄早、症状特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至今也没有完全得到治愈的病例。现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通过行为干预和特殊教育训练等方法,来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什么叫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要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包括:肢体伤残、视觉受损、听觉受损、智力障碍、自闭症、学习困难、语言障碍、长期病患者等)跟同龄孩子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使他们适应主流学校的校园生活,发挥潜能,让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此外,透过“融合”培植互相关怀的校园文化,促进家庭与学校合作,共同把学校发展为兼容及进取的群体,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

融合的意义在于为所有回归主流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项目,这些项目有一定挑战性,但是要符合幼儿的能力和需要,与此同时,融合教育要给幼儿和教师提供任何所需要的支持和帮助,以使他们能在主流环境中获得成功。一所融合教育的幼儿园还远不止这些,它还要使每个幼儿都有归属感,每个幼儿都被接纳,在教育过程中能做到真正地满足每个幼儿的教育需要。

2、问题的提出

虽然融合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但由于社会各界的重视,已经有许多幼儿园都开始接纳他们。我们北京大学幼教中心,本着全纳教育的办园宗旨,接纳、支持、帮助他们,使自闭症幼儿能够顺利的在普通幼儿园进行融合教育。如:在班级中的融合、给予个体的支持与帮助。自闭症的幼儿往往在人际交往、与他人的沟通上存在着问题,如何在班级的一日生活活动中给予这些幼儿支持与帮助,使他们能够真正的参与到集体的一日活动中去,是普特教老师面临的问题。

二、班级中的融合

(1)家长工作

在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前,这些家长均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对所要选择的幼儿园的调查、通过各种渠道与幼儿园相关领导及教师进行接洽、沟通,等事情已经有了眉目时会在通过各种方式向特教专家征询意见,分析原因可能是家长怕被老师否定上正常幼儿园的可能性或是减少准备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在进入幼儿园后,我园先让家长陪同,根据幼儿自身的情况,有的在特教部先适应、有的加入班级融合半天。在这些的日子里,自闭症幼儿得到了老师的理解和接纳,上课时孩子的左右都会有小伙伴帮助他,有了好朋友他也显得很快乐的样子;有的则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如:在课堂上大喊大叫、跺脚、拍桌子,结果受到班上其他小朋友的指责导致行为问题更是频频出现,最后家长不得不陪在一边;还有的才上了一两周就直接被幼儿园劝退了。多数的自闭症幼儿在进入幼儿园融合后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当他们在幼儿园里不知所措或惊恐不安地时候,家长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有的家长每天把自闭症的孩子送进幼儿园后都会一直在附近徘徊,怕有状况出现;还有的会同幼儿园协商阿姨进园带自闭症的孩子。家长表现出来的不放心,为了能够让家长们放心,我们每天及时的与家长进行沟通,采用照片、请家长定时参与活动等办法,消除了家长们的顾虑。

(2)个案

禾禾是一名男孩,今年6岁多,现在在大二班。禾禾基本上没有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有需求的时候,有时会直接自己走过去拿,有时就会叫起来。由于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在班级活动中往往自己独处的时候较多。大多数的时间参与不到集体活动活动中去,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会不停的用手打自己头。但是,禾禾有对语言理解的能力,对老师给予口语指令,能够去执行。

(3)采用观察法

在最自然地环境中对幼儿进行情绪、行为、社交、语言、认知等方面的综合对比观察。这样可以直接获得真实有效的资料,对幼儿以后在班级中融合有直接的帮助。例如:禾禾在刚刚进入幼儿园的班级时,老师主要是观察禾禾在班级中一天的活动,老师不给予任何的干预,通过对禾禾这种自然的观察,掌握禾禾在班级中的情况,从而为以后禾禾在班级的融合教育确定明确的方向。

(4)iep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什么是iep计划:也叫“个别化教育计划”,自1975年“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简称iep)问世以来,至今已有二十几年,现在它的重要性已可说是与特殊教育画上等号。人类历史上西元1760年成立第一所特殊来,两百多年来人权的扩张,要求特殊教育的专业化及普及化的声浪越来越高,但由于特殊学生的个别差异大,在教学上无法像普通班一样,用一样的教材与全班一起评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极需有一套方式来回以规划与管理特殊教育的课程教学,并随时供行政人员来评估教学效果与教学绩效,此时“个别化教育计划”便担任了此一重要角色。特教、普通班老师、幼儿家长共同干预,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在班级融合教育中,良好的合作、沟通是前提。透过家长、普通班老师和特教老师共同研拟出一套适合幼儿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

需要特教、普通班老师、家长三方的相互一致来完成。它可以是认知的,也可以是情绪或是动作技能的。这个部份必需有赖亲师密切沟通与执行,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改变目标。在班级融合教育活动中(iep)目标的实施,首先要放大幼儿的优势,用优势来带动幼儿的弱势。对于弱势要给予幼儿支持与帮助、及矫正。

(5)班级中(iep)计划、融合教育引导的实施

教室物理环境的安排:

为了能够使禾禾融入到班集体的活动中去。例如:在座位的安排上、替禾禾选择固定同伴,这种教室物理环境的适应,使禾禾对新环境的认知有了准备,极大减少了禾禾的情绪反映。

1、要有正确的特殊儿童观和特殊教育观

只有对特殊儿童的看法正确了,才能正确对待他们;只有有了正确的特殊教育观,才能准确地开展特殊教育工作。

2、要有爱心

对孩子的爱,对特殊教育工作的热爱。

3、要有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相应专业知识

在具备一般教师应有的知识外,还应具备如:医学、康复治疗、盲文、手语、心理测量及咨询、助听、助视设备知识、行为塑造、特殊儿童心理及干预等方面知识。

4、要有相应能力

突发事件(癫痫、急救等)、助听、助视设备使用、特殊交流手段(盲文、手语)、智力、心理和行为测量能力等。

特殊儿童心得体会篇2

特殊学生,一般无外乎以下几种:学习成绩差、不遵守校纪校规、家庭情况特殊。他们一般都有很强的自卑心理,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他们,他们往往采取极端的方式,有意无意地制造点儿小麻烦送给你。针对这些特殊学生的特点,我觉得对这些特殊的孩子,作为老师应在思想上、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他们特殊的关心和爱护,以激起他们的生活学习热情。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我们不能本着听之任之、置之不理的态度,也不能采用强硬的教育方法,要用爱心去接近他们,用耐心去感化他们,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使他们早日脱离人生的阴影,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1、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注重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进一步发挥。作为老师,应该关心护爱每一个学生使全班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即"鼓励优秀生冒尖,促进中间状况学生争先,帮助后进生过关"有人说,教师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不易,而要做到“为了一切学生”则更难,此言不无道理。我国有位教育家曾在中学生中举行过一次《假如我是老师》征文调查活动,结果发现,在征文中,绝大多数的学生提到,假如自己是老师,一定平等地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有位中学生写道:“假如我是老师,我就要像太阳,把自己的光和热平等地洒向每一个学生,温暖所有学生的心房。”毫无疑问,这是发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呼唤。教师热爱学生,就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陶行知曾语重心长的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首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要认识到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时教师又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即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讲道理,更是为促使学生成才,成人而创造条件。要让学生相信你,愿意你为他服务,你就必须坚持一个"诚"字,以诚待人,以诚取信。

有的时候我们也发现有些孩子可能在沟通上与你有些障碍,比如说:你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他却也只是呆呆地望着你,并不作答。在这个时候,教师往往容易心急,而没有办法心平气和的让谈话继续下去,到最后什么也得不到。碰到这样的学生一定要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真正地关心他,他才能对你说说他的心里话,我们才能解决问题。

2、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而我们关注的特殊学生往往严重缺乏自信,甚至有严重的自卑,他们的心灵极其敏感,可能在你不经意间说的一句话做的一个动作就已经伤害了他们。因此,老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消除这种自卑,多一点表扬,少一点责骂。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学生,一直很自卑,平常都是低着头不说话,甚至连吃饭的时候都是把头低得不能再低。但是在一次班队课上我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重重地夸奖他平常认真,不调皮后,我发现他有了一定的改变,做事情更加积极了,而且平常的学习生活也变得活泼起来了,对于学习也有了信心。再通过与家长的及时联系,让老师与家长一起,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充满自信的学习氛围。

自信有了,对于学习更有了一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学习成绩也会跟着有所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可能养成,这样才可以真正帮助特殊学生。

3、把爱洒向学生

从许多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看,读活这本书主要表现在对自己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观其言行而察其心灵,摸透他们的性格特征、志趣爱好、气质性格,以及形成个性特征的内部环境和外在因素,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按需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及时预见到某些正要发生而尚未出现的现象,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来影响教育的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这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但一般说来,教师的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伶俐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比较少。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便采取了与此不同的做法,我认为“特殊生”更需要“爱”;较之于好生,“特殊生”更需要关心,需要老师的爱的滋润。往往你的一句不经意的表扬,可以让这些学生高兴很久;而你可能简单的批评,也有可能让学生记忆很久,难过不已。因此老师一定要从自己平时的言行出发,时时提醒自己,要关注这些特殊学生,经常地给予表扬,多关注。

“特殊学生”的教育在于找到其“特殊”之处。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由童年到成人的“过渡期”,将为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从这一方面看,这是一段“黄金时期”,但这又是一段问题成堆的“危险期”。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做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尤其要重视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引导,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黄金时期”。每当看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尤其是“特殊学生”的转变,我的心里总会感到莫大的欣慰与快乐。

特殊儿童心得体会篇3

“爷爷奶奶好,爸爸妈妈坏。”这是近些年农民工悄然离开后,不少不懂的宝宝对爷爷奶奶如实说。没有人教他们,也没有人这样说过,小小年纪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语,以表达他们对外出务工的爸爸妈妈把他们丢在家里的不满。

不知从何年何月起,在“留守儿童”的感情字典里开始有了如此委屈的字眼。是呀,为了生存与富裕,许多青壮农民工年复一年的丢下年迈的双亲和撇开幼稚的儿童,到城里去打拼,从而导致长期亲情缺失,“留守老人”代管不力,“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问题成为盲区,何谈亲子阅读,让“书香”伴成长?亲情的缺失,让不少“留守儿童”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孤僻、怯懦是常见表现;隔代监护和独自生活,让这些正处在最需要父母年龄段的孩子内心更加封闭。

随着教育公平理念的深入人心,各地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日渐重视,全社会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关爱也与日俱增。不仅建起了“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留守儿童之家”及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体育活动室、音乐活动室、美术活动室等基础设施,还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健康向上的活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了“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

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初,安徽省利辛县以“诵读经典、以德润身”为主题,积极开展经典诵读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家庭,组织知名书画家写经典,党员干部读书示范行动,读书报告会和图书漂流等活动;组织结对读书、捐书共建,建设爱心书屋、爱心书库等。重点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和农民工等群体提供阅读服务,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到“读书月”活动中来。此次优惠购书,是利辛县“全民阅读、书香利辛”读书月系列活动之一,旨在让读书成为更多“留守儿童”的好习惯。

高兴之余,笔者不免多出一份担忧:除了利辛县外,还有许许多多同在一个学校的“留守儿童”怎么办?许多主题活动把他们拒之门外,“留守儿童”的“特权”他们无法享受,是否衍生为另类的歧视?难怪有的“留守儿童”回家品频频质疑爷爷奶奶:“你们为什么非要让爸爸妈妈出去打工?”

让“留守儿童”尽快闻到书香。事实上,不少地方的“留守儿童”确失了亲子阅读的关爱。因此,我们还需要全社会多一些关爱和帮助,关爱“留守儿童”不能只停留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关键要重在平时,重在实效,让“留守老人”带着“留守儿童”去读书,有个好场所、有本健康书,让“书香”伴更多的“留守儿童”们健康成长。

另外,孩子是天使,他们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帮助,更需要爸爸妈妈的关爱,需要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快乐成才。如可以,可怜的天下父母,请深爱你的孩子,不要让他们成为“留守儿童”,哪怕少挣两个“碎银子”,也要尽快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边,来享受“世上只有爸妈好”的天伦之乐!

一、正确对待特殊学生,把更多的爱心献给特殊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根本点。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爱心才能教育好学生。

二、平等对待、认识特殊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特殊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校及家里受到批评、歧视及埋怨较多,从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产生了自卑感。一有什么动静,就变得很敏感,心存戒心,而且逆反心理很重,经常的批评容易使他们自暴自弃。但是这是表面现象,说到底,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谅解、信任和理解,需要温暖和关怀。所以,老师要懂得一点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既要懂得如何教,更要懂得为何要这样教的原因,从而在学生出现反复时,也能冷静对待,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心平气和,诚心相待。因此,我们在教育特殊生时应给予他们温暖、关怀,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

我们在教育特殊生时应给予他们温暖、关怀,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这是做好特殊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时、有效的沟通是转化“特殊学生”的重要步骤,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商讨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了解特殊生在家及学校的情况,以寻找教育途径,限度地发挥家长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

特殊儿童心得体会篇4

西安市莲湖区金色阳光康复中心、陕西七彩路儿童康复中心以及西安星梦特需儿童艺术中心同属姊妹机构,以下是一位星梦特需儿童家长关于孩子康复的心得体会。

大家好!

我是星梦的一位家长,也是星梦家委会的一名成员,在前不久的家委会会议上,王总监提议让分享一下我对孩子康复的一些观点。我还是有些犹豫和倍感惭愧的,因为,我需要向各位家长学习的还很多,作为特殊孩子的家长,一路走来,我们的艰辛,只有我们彼此能够体会,我们一人身兼无数个角色,甚至我们都生怕自己生病,我们似乎成了超人……

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观点:

一、看待和对待

你是怎样看待这件事?你是否接受孩子?这两点决定了我们的想法和方向。决定了我们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态度比方法更重要。

二、看待孩子的视角

除了康复,有时我们需要把孩子当成一个普通孩子来看待,让他在生活中去感知,我们的角色孩子的妈妈,是朋友。有时更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

三、坚持康复

我一直坚信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在孩子能力没有达到一定标准,康复是我们必须所坚持的。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在机构,我亲眼见证了孩子们的进步,当然,也包括我的孩子,孩子总会给你希望和惊喜,我们要相信科学,相信专业技术。同时,我们要向老师去学习,和老师去探讨。家庭和机构的相互协作,孩子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亲子陪伴

有效的亲子陪伴可以增进亲子情感,让孩子动起来,去感受自然,感受生活,这才是我们最终要回归的,孩子需要我们的钱,更需要我们的时间。我们不仅要为了他们而学习,更要为了他们而改变,因为我们是命运共同体!

五、“爱”——

爱有着巨大的能量,唯有爱,才有生命,唯有爱的灌溉,生命才有色彩。爱是接受和允许,那么,我们爱我们的孩子吗?爱他,请允许这样一个别样的生命存在!爱,更源于整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当然,爱也有原则。在生活中给孩子建立规矩,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六,放下焦虑

作为家长,我想我们更担忧在不久的将来会发生的事情,可不久的将来谁能去把握呢,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好现在,活在当下,去为未来做好铺垫,让我们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让自己阳光起来,那么你的磁场就是健康阳光的的,孩子是可以感受得到的,我也曾经一度彷徨,但已不纠结,请放下不必要的焦虑。

七,感恩之心

感恩老师,感恩机构,感恩国家,给予我们专业康复技术和经济上的支持!

记得在2020年疫情复课后一次家长课堂上,王总监说的两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她说,。 第一,“活着”,只要我们这个生命存在着,那么我们就是幸运和幸福的。第二,把机构就当一个普通的学校,我们让孩子在这里学习就好。

最后我想说的是,做一名普通孩子的家长,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成长,和孩子们“斗智斗勇”,而如今处在这个角色的我们,更需要太多的爱心和耐心,需要我们一生的修行!

特殊儿童心得体会篇5

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现在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家里人人都宠得爱不释手,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过也出现孩子越来越难管的现象,用软的不行,用硬的也不行,相信很多家长都有相同的体会。

家庭教育深刻影响着子女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直接关系着孩子一生的成长,家庭教育有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所以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成长起着关键作用,也是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谁都不能忽视,谁都不能逃避,现谈谈本人在家庭教育上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家长是子女所有行为的被模仿者与榜样。

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位年轻的母亲从幼儿园接回孩子,发现孩子脸上有一个伤疤,就问孩子:“是不是学校小朋友抓的?”孩子点点头。妈妈发火了:“你为什么不抓他?这个星期天妈妈不给你剪指甲,星期一你狠狠抓他!”真是可悲又可怜,在这种近乎病态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吗?今后又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且是永远的连任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教材,会使孩子跨跃道德认识与评价,自觉或不自觉地用父母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来统一自己的道德情感与意志,产生与父母类似的道德理念与行为。父母良好的言行,使孩子终生受益,并会整合学校的德育效能;不良的言行,使孩子终生受损、将离散、削弱学校的德育效能,有的甚至会断送孩子的一生。因此,家庭教育首先应从家长做起,家长自己要不断学习,不断修炼,站得正,坐得直,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以自己良好的风范教育、影响孩子,事事处处当好孩子的榜样。

二、别老是“人家孩子怎么怎么的”。

有时走亲访友,老是听到朋友说自己的孩子:“你看,你这次其中考试,考了85分,人家隔壁邻居家小孩怎么考试100分,你真没用,木头脑袋。”我们都知道家长讲这些话本意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成绩好一点,但效果适得其反,孩子听了往往会错误地判断父母不喜欢他或在讽刺挖苦他,心里肯定不高兴,同时也打击了他学习的积极性。我想考试成绩不能完全衡量一个人学习的好与坏,例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等好多科学家和名人小时候都不是很出色,有的甚至连小学也没上完,但后来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照样成为了世界著名的伟人,这样的例子可谓举不胜举,所以考试成绩的好坏并不表示将来的好坏,关键还是要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孩子的考试成绩有时是一般的一般,但我从不批评他,只是帮他一起分析考试题为什么会做错,鼓励他下一次要仔细、努力,比这次考得好一些,小孩听了总是满意、微笑的点点头。

三、不要轻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父母总是喜欢在别人面前说自家孩子不好,例如当着孩子的面,在人家面前说自家孩子不如别家孩子听话,学习不好,这样适得其反,孩子肯定心里会想,我什么事都努力去做了,父母还在别人面前说自己怎么怎么不好,反正好也是不好,不好也就这么不好,干脆就不做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严重的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或心灵扭曲。

四、别总盯着孩子的缺点。

我小孩唯一最大缺点是任性,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时放学回家,大概前半个小时做作业还可以,比较认真投入,过了半小时后就开始东摸摸,西看看,开始跟我讨价还价,例如老师布置回家抄写今天课堂上学的生词,他就跟我说,爸爸我这个作业写完,其余两个作业等玩一下或吃好晚饭再做,这时我就根据今天回家作业的多少来衡量,如果回家作业不多,我肯定会放他去玩,因为你不放他,小孩子做功课也不用心,还会哭哭啼啼,甚至还会跟我顶嘴,自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

五、决不为孩子护短。

老师的包庇,家长的护短,会导致孩子走向歪路,甚至会导致他走向犯罪,因此,我觉得作为每一个家长要清醒地看到这一点的危害性,该批评的时候要批评,该纠正的时候要及时纠正。

六、不要用暴力“征服”孩子,要学会耐心等待。

我常因儿子做事太拖太慢,把我说的话装作没听见而对他大发脾气,比方说,洗手,他会在洗手盆边玩上xx年中,真的是受益非浅,今天把它分享各位朋友,相互学习。

我对女儿的教育是从胎教开始的,女儿出生后,她小床的上色彩气球,转铃,婴儿游泳池等都是专门为她准备的。我整整为女儿做了一年的扶触。不停的和她说话,这样女儿在9个月时就会叫爸妈。再大些,会走路了,摔倒不扶。只要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她随便玩。能不帮的就不帮。还为她创造条件让她玩,买的书柜,让她玩,后来当衣柜。秋千,现在家里都挂满了世界名画,随时欢迎你们参观,但是要收费的呀!

都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一直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当今电视对孩子伤害太大了,女儿出生前我们就把电话搬走了。这二年来我和她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们全方面的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德在先,技能在后,我们特别重视女儿的品德培养,背弟子规并在生活中落实弟子规。就这样我和女儿一起看书,一起画画,一起玩,一起收拾玩具,一起哈哈笑……

现在我们家女儿不到二岁,各方面都表现的特别出色,特别懂事,安乐易养,看到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我们全家都很高兴!借此机会我特别感谢我的先生对我的支持,鼓励和帮助,也感谢女儿的爷爷奶奶以及全家人对我的默默支持!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夸自己的女儿,是想告诉大家科学育儿,真用真受益。也许有人会说,天才是天生的。我也承认。就算是天才,一我们不知道人家是如何进行教育的,二我们都知道有的天才在有些方面甚至可是说是缺陷,如果是有更完xxxxxx教育的话,天才会更接近完美。我肯定的是我的女儿不是天才,所以我用好的教育方法。如果有人说他的孩子是天才,那么我们恭喜你!如果不能,请记住后天教育非常重要,越早越好!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说真的,在这二年里,我深深体会到家长只要用对方法,孩子真的很好带。千万不能捉弄孩子玩,我在生活中也因此树立了很多所谓的“敌人”。但我相信科学,相信蒙以养正的道理。我也相信每一个妈妈都可以成为好妈妈!

因为我们可能有童年的遗憾,但不能给孩子遗憾的童年。

我们可以不是天才!但我们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愿快乐天下父母心!谢谢!

特殊儿童心得体会篇6

木槿花朝开暮落,但每一次凋谢都是为了下一次更绚烂地开放。 就像太阳不断地落下又升起,就像春去秋来四季轮转,却是生生不息。 更像是爱一个人,也会有低潮,也会有纷扰,但懂得爱的人仍会温柔的坚持。

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要温柔的坚持。温柔是一种反弹性、包容性极强的韧性,一旦与坚持融合在一起,注定会有美妙的奇迹诞生。

我们的特殊儿童,在我们的教育环境之中,只要引导得当照常能生机勃勃的生活。特殊教育不是乏陈的简单说教,而是人性化的巧导妙引;不是努力没有收获的放弃,而是温柔的坚持换来的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和不断发展。

我们的特殊儿童由于大部分家长长期不在身边,导致了他们内心缺少爱,生活中缺少安全感,内心十分自卑,为了掩饰自卑为了获得安全感,他们会有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小杨同学是一名智障儿童,爱拿别人的小物件,小东西,小零食,老师尝试了很多办法,批评教育,给他指出这种行为不好等等都不管用。我们就试着去改变环境,让大家把自己的小物件全摆在显眼的地方而不是藏起来。他的这种行为在当下是无法改变的,只有我们老师包容他。用我们温柔的坚持,做最后的改变。还有的学生会在班上大叫,做一些奇怪的举动,学习跟不上同龄人的孩子,但在这里没有歧视,没有指责,没有告状,有的只是理解和包容。人人在鼓励中得到激励,不是攀比、歧视之中的矛盾刺激,而是理解、包容之中的感化。

当我们孩子语无伦次的表达时,甚至咿咿呀呀说不清楚、手舞足蹈的比划时,有人会友好的告诉他,这件事情应该这样做。当有人不太礼貌时,他们甚至会说,不要紧,我们不要说他。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孩子们变得开朗了,并且和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甚至可以帮助比自己弱一些的其他特殊学生。

正是由于特教人温柔的坚持,每个人都在宽容中学会了宽容,在理解之中学会了理解,在包容之中学会了包容。这里没有自卑,这里没有懦弱,这里只有成功赢得笑脸,成功树立自信,成功塑造成功。在很多的教育著作中,都提到教育是慢的艺术,而我们的特殊教育是更慢的艺术,我们特教人称之为"牵着蜗牛去散步",这个慢的艺术不仅要有耐心而且还要有恰当的方法,温柔的坚持。我们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坚持着,走着,总会迎来新的希望。即便到最后,仍旧无法获得安定,其实,我们也已然赢尽了整个生命。 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已不再仅仅是一份职业,一份义务,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更多的是为了那一份期盼,那一双渴望的眼睛。我们不能改变特殊家庭、特殊儿童的命运,但我们在试图通过我们的特殊教育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生活自理能力,我们在试图改变他们当下的生存状态,改变能改变的,包容无法改变的。

正如木槿花开,温柔的坚持。

特殊儿童心得体会篇7

自古以来,人类就认识到音乐活动有助于健康。3万年前的原始人,以敲击石器伴奏舞踊来治疗疾病;至今的非洲、南美及澳大利亚的原始部落里,巫师乐舞仍是治病的主要手段。中国的文明史中,也早有用音乐进行治疗的思想,如《群经音辨》中的“乐,治也。”;《黄帝内经》中有五音、五行和五脏关系的论述;古人还有用音乐治愈疾病的实践经验,宋代欧阳修就通过学古琴治好了抑郁之疾。

音乐为什么能治疗某些疾病、增进人们的健康呢?因为它能广泛地作用于人们的生理、心理从而改善身心功能。

音乐刺激能影响大脑某些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改善大脑皮层功能。

音乐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人脑主管情绪的中枢,能对人的情绪进行双向调节。比如,当人们的情绪出现一种障碍,医学上称作“紧张状态”或“应激反应”时,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律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血糖量增加等变化。音乐能使人放松、消退紧张,通过音乐放松治疗,可以在生物反馈仪上看到,应激改善后人的血压下降、呼吸心律减缓、皮温增高、肌电下降、血容增加、脑电反应γ波增多,人的内稳态恢复。而对另一种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疲劳嗜睡、食欲不振、身体活力降低的情绪低落状态,音乐也能起到调节作用。轻松愉快的音乐能使人兴奋起来,因为音乐能作用于人的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接受了音乐刺激即促进大脑皮层觉醒,同时又可传给外周神经。从而提高肌张力增进肌体活力,所以音乐能使人精神焕发,消退低落的情绪。情绪活动的中枢下丘脑、边缘系统及脑干网状结构与植物神经系统密切相关,而这里又正好是人体内服器官和内分泌腺体活动的控制者。所以情绪的紧张状态能直接导致某些内脏器官的病变,被称作“心身疾病”,音乐能调节人的情绪,所以也就能帮助治疗某些心身疾病。

音乐有镇痛作用,大脑听觉中枢与痛觉中枢同在大脑颞叶,音乐刺激听觉中枢对疼痛有交互抑制作用;同时音乐可提高垂体脑啡呔的浓度,脑啡呔能抑制痛疼,所以音乐有镇痛作用。

音乐能改善大脑功能,协调大脑左右半球,从而提高人的智力。对发展儿童的智力尤其显著,并可改善智力低下儿童的能力,所以音乐广泛地应用于特殊教育。

音乐能影响人格,人格成长中情感培养是最重要的方面,音乐包容了人的情感的各个方面,所以音乐能有效地铸造人格。

音乐能直接作用于无意识,在心理治疗中有特殊功效。

音乐活动是极有序的行为。在协调身心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音乐能广泛地应用于行为治疗。

音乐具有这些生理和心理效应,那么如何运用音乐增进人的健康呢?一般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具体用音乐调节情绪,另一是以音乐陶冶情操,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音乐调节情绪的具体实施,可采用“同质”的原理。即在情绪波动时,要根据当时的情绪状态选择音乐,如遇到不幸生活事件产生强烈悲痛情绪的人,可选择哀伤的音乐,使悲痛的情绪有所寄托;而处于焦虑或愤怒情绪状态下的人应选择激愤的音乐,使不安的情绪有所发泄。当音乐与人的精神节律同步,才易于与人的情绪产生共鸣,当音乐与人的情绪产生共鸣以后,就可逐渐变换音乐色彩情绪,变哀伤为优美抒情,变激愤为轻松愉快。人的情绪在音乐的引导下,负性情绪得到发泄后,渐渐得到调整,而最终达到内心平静。这一方法的实施可自己选择不同情绪功能的音乐,也可选择专门制作用于调节情绪的录音带或c d片(音乐心理专家专门研制并按情绪调节规律编排的音乐),还可以在音乐治疗师的帮助指导下选用音乐。而如果平时就有所积累,对各种风格的音乐比较熟悉,建立了自己的音乐库,自然也较为容易知道根据自己的情绪来选择音乐的调节。

用音乐陶冶情操的实施,方法就更多了,其实每个音乐爱好者都有自己的方法,大都自然生成。对大多数人来说,首先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如年轻人可能偏爱流行音乐,中老年人更喜欢一些老歌,还有一些人着迷于自己家乡的地方音乐等等。培养自己的音乐爱好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点入手逐渐扩展。很多音乐体裁,从不熟悉到熟悉,就会引起兴趣,兴趣越来越广,口味越来越雅,音乐鉴赏力也就会越来越提高。还可以在一些欣赏手册或各种类型的名曲赏析的帮助下去拓展音乐视野,音乐积淀丰厚就会感到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音乐积累的过程也会使自己的情操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

参与音乐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聆听欣赏,在家里听唱片、录音,到音乐厅去听音乐会;还可以自己参与演唱演奏,参加群体音乐活动等等,对增进心身健康都大有稗益。运用音乐增进人们健康的方法是不拘一格的,每个人可从实际情况出发,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适当的音乐活动。音乐不是专业音乐工作者的专利,而是人类在自身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需求,健康美好的音乐可以松弛人们紧张的神经,可以疏泄压抑的情绪,可以焕发美好的情感,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从而净化社会。音乐还可以协调千百万人的意志,共同实现目标、理想。现代社会人们又重新认识了音乐对人的心身的巨大作用,从各个方面去开掘音乐增进健康的方法。

特殊儿童心得体会篇8

“留守儿童”主要指父母双方进城或外出打工,因而造成家庭里没有直接监护人的这批特殊儿童群体,一般将孩子交由临时监护人抚养、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仅是家庭问题、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全新的社会问题。管理教育好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帮助和促进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方面正常发展;在行为习惯方面规范发展;在学业成绩方面稳步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加强思想教育。一是开设亲情教育课。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统一组织“留守学生”分批给家长打电话,汇报自己学习、生活和思想,了解父母在外工作、劳动、身体等情况,接受家长的教育与要求。融思想教育于各种活动中:模拟家庭,利用节假日把学生接到家中,像父母一样关心照顾,让他们重新体验到家庭的温暖;开展学生“结对子”活动,鼓励父母在家且家庭和睦的同学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充分发挥代管家长的作用,便于平时的作业辅导、生活关心、思想交流;

2、建立成长档案。在入学初就为“留守学生”设计一份花名册,并分年级登记好留守生和家长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以及代理监护人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等,同时还用书面材料的形式,全面反映家庭情况、个人情况(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等)。

3、执行学校的教育服务制度。一是定点、定人联系制度。学校根据本校“留守学生”的总数与教职工的总数比例,确定教职工定点定人联系“留守学生”作为帮扶对象。二是定期与不定期沟通制度。建立与代理监护人、社区联络员、家长的沟通联系制度。

4、关注“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每周开设一节心理教育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二是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三是采取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或设立“心理咨询室”、“悄悄话信箱”等个别辅导方法,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四是采取正确引导、善于等待、坚持不懈、对症下药等策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5、提升“留守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是签订自律承诺书,鼓励学生找出自身不足,向大家承诺限期有计划地改正,并写明改正的具体措施,接受集体的监督。二是鼓励自我评价,教师要让学生用各种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自己的行为、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反省,与社会、家长、老师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动计划进行对照,找差距、找原因。

总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要做到有细心、有耐心、有爱心。多给“特殊学生”一点关爱,一点鼓励,一点积极的暗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请相信:信赖,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求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广义的特殊教育指对各类身心发展异常者的教育,既包括对生理和心理发展有缺陷者的教育,也包括对身心发展超常者的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指对生理和心理发展有缺陷者进行的教育,又称作缺陷教育、残疾人教育等。

《特殊儿童心得体会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