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成长之路和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12-09 15:06:37 分类:军训心得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生人生意义的思考和领悟,通过心得体会我们能够将情感从内心释放出来,减轻内心的负担,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谈成长之路和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谈成长之路和心得体会5篇

谈成长之路和心得体会篇1

“老代,新年好,新年身体健康,从今天起就由我们邓主任来接管你了,祝您早日康复……”大年初一我怀着喜悦与临别不舍之情告别了呼吸与危重症科,和我的伙伴圆满完成了在呼吸内科21天转型与学习任务。

回首2022年12月下旬的至暗时刻,医院都是全民呼吸科,新添的几个呼吸加强病房也已爆满,整个空气都似乎被奥密克戎所禁锢,微信朋友圈,身边充斥着“发热气促,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甚至放弃回家……”但凡有些急诊和icu经验的同事都被临时调派了,家妻也被呼吸加强病房征调了。

那刻的我内心既焦虑澎湃又担忧矛盾,家里两个孩子,因为老家外婆感染,岳母娘临时回去照顾,已经是大点的孩子照顾小点的孩子的。

因为一直从事介入治疗的我没有呼吸和急诊经历,怕去了呼吸内科又帮不上忙……然而疫情不会等人,此时不战更待何时!我不能再左顾右盼的熬着,于是向医务科提交了“参战”申请,希望能去疫情前线做一些是一些,甚至是去帮忙写写病例都行。

此时有人也问我:“三年来那么多支援都没去申请,这时候去又不算什么支援,也没什么可图的啊”,我想反驳但也只是微微一笑,因为我其实也是有所图的,图的是完成2020年请战前线抗疫的愿望;图的是不愧于心,不怍于人的念想;更是为了实现我曾经对“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医生”和“十佳窗口服务人员”的允诺。回头还可以对我的孩子们说:“当年那场疫情我和你妈妈都勇敢的站在了最前线”。

12月30日,邓莉主任主持的呼吸三区开科,刘朝晖老师派去帮忙,我和另一个伙伴廖恺收到医院召唤安排到呼吸内科接管他那一组病人。焦虑和矛盾再次涌上心头,毕竟呼吸内科是疫情漩涡中心,我到底能不能胜任那个角色?但是医院安排了也不能临阵逃脱啊,那得多丢人啊?身边的小伙伴也调侃起来“没想过吧,这辈子介入科小伙居然还能顶一次呼吸内科医生”。

时不我待,赶紧着手准备吧。我一边把大学放假的外甥叫过来管孩子,另一边翻出来老旧的内科书再次翻阅呼吸章节,又反复认真学习了几个新冠诊疗规范和视频,就这样被赶鸭子上架了。

呼吸与危重症科疫情火力异常凶猛,四层普通病房108张床全部爆满,只有六名医生,护士站那边还预约着一两百号病人,还有不停从急诊转来的病人,住院的病人也有不少重型的病例和一些从重症救治转回来的重病号,形势很不乐观。

到了呼吸科刘老师把18个病人分两组交给我和廖恺,一人分了九个病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确实点乱,但也得硬着头皮去熟悉病例和诊疗方案,不能对不住那些把命都交给我们的病人和家属。第二天交班看到医生排班表我更不淡定了,当天就是主班,后面是夜班,于是当天晚上我理所当然的失眠了,想着接下来晚班怎么办,但是上了战场,即便是摔断了牙也得吞进去继续往前冲。第三天黄玉晖主任交班后对我说“你们放心值,我也陪你们睡科里”,我真是喜出望外:“主任你咋昨天不和我说啊,我失眠一宿,担忧了一整天”。

庙小妖风大,浅池王八多!这夜班是相当欺生啊!下午五点二十我刚到科室,接班护士站电话来了:“急诊抢救室一个重症患者赶紧去看!”我和廖恺分开一内一外合作,我负责科外收病人会诊事务,赶忙转告黄玉晖主任让他带我去看,刚刚下楼我又收到电话:“加强病房一个急会诊。”两个下马威把我整的焦头烂额。在黄玉晖主任指导下收下了第一个病人放进eicu,再跟着黄玉晖主任去急会诊病人,两趟下来起码知道了流程,护士站又来电话:“icu一区收两个重症肺炎患者。”恐怖如斯,等我赶到那边,两个患者已经气管插管了,在icu段老师指导下我收住了两个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

回到科室已经晚上九点,黄玉晖主任为了犒劳我们特意安排了晚餐等我们一起吃饭,他一边吃一边向我灌输接诊和急会诊注意事项,就着这道“营养下饭菜”,我安心的吃完了晚餐,再把病例好好完善一下,然后就是108个病人按照概率学1%每一小时左右的频率此起彼伏的呼唤。一个夜班下来收治3人,急会诊2人,病房处理记不清多少次……这是前所未有的经历,幸亏有主任指导,我们又是两个人值班,让我能有惊无险的完成了第一个夜班工作。

就这样一边请教,一边学习完成了第一轮班。我深刻意识到呼吸科医生是真的难,疫情下呼吸与危重症科的班是真的难上。好在这里有乐于奉献的黄玉晖主任,还有我的榜样——85后的标杆刘俊永主任,积极追求事业的陈美姿博士,年轻有为的王桥博士的帮忙,还有各位老师连同护理老师对我们都颇为关照包容,我们才更快更好的适应呼吸科医生的角色,并逐渐融入到这个新的集体。

到了第二轮班,我也开始收获了,虽然送回了两个病危患者,但也出院了几个病例,几个“白肺”逐渐云雾散去,血氧饱和度开始上来,icu收住的病人也陆续转回来两人,我的自信不断积累。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新冠的病人周转加快了,一波波病人出院,更激发了我的战斗热情,于我也开始接手肺部感染,慢阻肺和气道狭窄的病例……

1月15日,雪后的那个晴天,我们迎来了重大转机,怀孕几个月仍坚守岗位的高龄孕姐姐叶文丽在群里通报:“我们护士站登记在册的病人已经全部清空”,这是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这一天是一个值得庆幸的日子,这个号角的吹响预示着我们接下来就将转入继续守住胜利果实同时逐渐进入清理战场的时间了。

随着年关也到了,病人周转更快了,虽然病房还是满员,但是红色标注的患者(重病号)在迅速减少。终于到了19号,病房开始空床了,在医院统筹安排下,呼吸三区的工作完成了,预示着我们的呼吸转型学习之旅即将结束。

1月22日,也就是大年初一,我放不下自己留守病房的几个患者,约上邓莉主任一起查房,把手头的几个病例一一交付给她,为自己的呼吸与危重症科工作画上圆满句号。

阳光总在风雪后,倾心付出总有收获,我为我们的“呼吸医生”之旅点赞。写在最后我再次感谢指导、帮助、包容我的呼吸科同事们,在这里我体会到了曾经跟着我学习的进修兄弟们同样的幸福与成就感。真心祝福你们在今后工作中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开心如意!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疫情的肆虐终究敌不过我们的凝心聚力、同仇敌忾。我的经历只是整个医院的一个小小缩影,回顾过去的一个月,疫情袭来,医院迅速做出调整,新增呼吸加强监护病房,新开呼吸三区,全面支援收治新冠患者,全员严阵以待,共克时艰。

过程是艰辛的,结局是美好的,在过去一个多月中有数不清的医务人员顾不上自己感染冲在前线轻伤不下火线;也有无数未曾接触呼吸疾病的医护临时转型,战斗在新冠疫情战场上,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已然迎来胜利曙光。

生活和工作不就是在不断遇到困难又不断努力去解决困难的轮回吗?不久的明天,这场新冠战役将画上句号,也有可能打响另外一场战斗……“多难兴邦”的启示一直萦绕在我们耳旁,每一次灾难都会督促我们更加努力,也更指引我们完善自己,迎来成长,迎接新的挑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信我们的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会在这轮疫情后获得更好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我们的郴一医也在经历疫情洗礼过后,积累了更多应对突发重大灾害的宝贵经验,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卫生安全事业上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湘南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供稿:介入诊疗中心 刘震坤

一审:邓莉

二审:王卉

三审:吴蕾

谈成长之路和心得体会篇2

#2022育儿季#当孩子还在幼儿园的时候,我经常拉他去书店看一些适龄阶段的绘本,然后买几本回家,给孩子读,孩子非常喜欢里面的故事,时不时自己也试着去讲,龟兔赛跑,拔苗助长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会给他买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格林童话等等,让孩子明白一些道理,增长学识,我发现慢慢的孩子喜欢上了阅读,每当晚上睡觉前,自己会捧着喜欢看的书籍,在那儿读,在那儿看,他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他还会给你提问一些问题,这样会多一些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当然了你也可以提问他,这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平时我们家长也会看一些书籍,给他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遇到问题要及时帮助孩子解答,支持并鼓励他。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时候,你会发现爱读书的这个好习惯,对他平时写作业都有很大的帮助,到了高年级的时候你会发现对他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这些都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当然我们家长不能因为孩子一次两次考的不好就去否定他,而是要鼓励他帮助他,他也有偷懒的时候,你就看看他的作业本字迹工不工整,观察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也可以在课后问一下老师在学校的表现如何?等等,告诉孩子只要肯努力,结果一定不会差。但是不努力,结果肯定不尽人意。

平时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比如今天学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和哪个同学玩的时候有一些小摩擦?记得有一次老师给打电话,说和同学发生点小摩擦,让回家了跟孩子沟通,当时脑子里就想的是不是在学校闯什么乱了?或者打同学了?吵架了?后来老师说上课的时候两个人都没有认真听课,同学间传小纸条,扰乱课堂纪律。回到家后,我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说,这样的表现好不好?孩子说他也觉得不好,课后完全可以说嘛,我说上课开小差既不尊重老师还影响其他同学上课,而且也影响自己听课效率。孩子通过这次的事情,他也成长了许多,懂得了许多,有些时候孩子犯的看似小错误,作为家长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不管不顾,要让孩子在生活中懂得谦让,懂礼貌,课堂上要守纪律,孩子的成长路上需要我们去引导,帮助和关心。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也得不断学习。

你们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有什么好的经验,欢迎评论区留言。

谈成长之路和心得体会篇3

作者:中日医院 侯刚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学医院的呼吸科医生,回想自己成长的过程,不由想起“师亲指归路,月挂一轮灯”这一句诗句。从医学生到医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离不开老师们的教育和指引,同样也需要我们对医学理想的坚持,二者缺一不可。

受父亲的影响,学医是我中学时代就抱定的选择。但高中迷失了自己,高考没能考上第一志愿的中国医科大学,而是进入了沈阳医学院,所幸是六年制英文班。大学前三年浑浑噩噩,大三期末新换的辅导员许国英老师找我谈话,她说:“你再补考就没学位了,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为什么不像其他的同学也得奖学金呢?” 我说:“不补考的大学是不圆满的。” 许老师说:“不得奖学金也不是圆满的吧,30%的奖学金覆盖率,你若得不到就是没本事。”

在许老师的激将法和后续的鼓励引导之下,两年内我拿到了医学院从三等奖学金到院长奖学金的各类型奖学金,也找到了学习的自信心,并顺利考取了中国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我想,好老师就是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而尽力去引导和鼓励学生。

侯刚为患者做治疗

2003 年我通过了研究生复试,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就跑到医院去见我的导师王秋月教授。我和王老师说我大学荒废得太多,底子薄儿。王老师说:“大学已经过去了,你能考上研究生,就说明你有学习的能力,如何把未来这三年的学习学好才是最重要的,先跟着出门诊学习吧。”

还没开学就有幸跟着王老师出门诊,她耐心地教我问病史、查体、阅片,我买了自己第一台数码相机,用来记录典型的胸部影像资料。在选择研究生类型时她又建议我选学术型学位,她说:“学术型研究生有机会从事科研工作,如果毕业去大学教学医院工作,科研是要具备的素质;如果去普通医院工作,知道临床科研该怎么做也是必要的。”

这大概是我对科研工作重要的最初的了解吧。除了做了一些基础研究工作,我在研究生期间还有幸参加了十五期间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康健老师,王秋月老师领我们去农村做问卷调查、肺功能筛查。通过老师们的身教,我学习到临床研究如何质控,以及临床研究的重要性。

上学期间,每两周康健老师都主持一次沈阳市呼吸疑难病例讨论会,在阅片会上,康老师总是鼓励年轻医生发言,告诉年轻人不要怕诊断不对,要锻炼鉴别诊断和分析的能力。每当我回答错误,脱离临床背景时,康老师常幽默地用“侯德巴赫猜想”帮我圆场,并细致地指出我分析的不当之处,告诉我们读片是基于病史、查体等临床背景的综合分析。我想除了父母以外,老师是对我们容错度最高的人,他们允许我们在锻炼过程中犯错,并不求回报地为我们提供合理性规划和指导,帮助我们成长。

2006 年,在康老师和王老师的帮助下,我得到了留校工作的机会,成为了一名呼吸科医生。在住院医师轮转期间,李振华老师让我开始正式学习支气管镜。当时胡雪君老师是我的带教老师,她的规范操作和细心讲解使我很快掌握了诊断性支气管镜的操作要领;她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操作支气管镜进入鼻道、过声门、检视气道。而李振华老师在我最初做活检的时候总在最后补取一次活检,他告诉我:“不是不放心你的活检质量,是一旦有并发症,责任由我来担。”那时的支气管镜教学和传统的师徒授业一样,老师们倾囊相授并负有担当,是我永远的榜样。

2009 年结束总住院医师工作后,康老师建议我把工作重点往介入呼吸病学技术上转一转。开展新技术时,担心一些风险的问题,康老师说:“放手做吧,只要规范操作,小心谨慎,出现并发症科室担责,不让个人有顾虑。”在康老师的支持下,我逐步开展了内科胸腔镜、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气道肿瘤消融等技术。记得当时上海长海医院李强老师请康老师参加介入呼吸病学会议,康老师安排我去学习,并说只要你觉得有用的会议就去参加,科室

报销费用。特像我父亲曾对我说的:“只要你觉得有用的书多少钱都买。”老师们对我们年轻医生的成长全力支持,如父如母,他们唯愿见到的就是我们的长进。

2012 年初,由于个人的原因,我想放弃医生的工作。王秋月老师和我谈心,鼓励我说遇到困难是常事儿,坚持过去就会有转机,当务之急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踏实工作。听了恩师的教诲,我开始安心工作,不仅完成了博士研究生的课题,也完成了原卫生部行业项目和“十二五”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项目。而 2019 年发表在欧洲呼吸杂志的研究恰恰是 2012 年年底开始的。若当时放弃,可能会是一辈子都后悔的事儿。我们年轻人在遇到一些问题时,缺乏经验,情绪难免会波动,而老师及时的安抚和引导,能帮助我们迅速走出低谷。

2012 年底,我有幸认识了海德堡大学胸科医院的赫师教授,他和蔼可亲,耐心地传授新技术给我们,后来我又多次到海德堡大学胸科医院交流学习;同时在临床科研和转化研究中得到了赫师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他鼓励我们年轻医生多开展临床研究,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介入呼吸病学的研究成果。好老师一定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我有幸遇到太多的好老师,这里无法一一表述和致谢。得益于老师们的指引,我迷途得返。师亲指归路,我辈定当砥砺前行,也希望能把从老师们身上学到的点滴传授给学生。

古人对明月寄寓很多,月光能驱散黑暗,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我想对医生而言,“月挂一轮灯”中的月亮就是我们心中的医学理想,追寻着它,我们不迷失方向。如何使追寻理想不是句空话呢,我想该是遵循 “做人向善,做事向上” 的准则。

侯刚(右一)为学员培训中

这是我高二第一节语文课范曾凯老师所讲的内容,这八个字如今看来特适合我们医生这个行业。做人向善,使我们存善念,不滥用自己的权利,严格掌握适应症,规范化诊疗,避免滥用一些所谓的新技术,从而最大化保障患者的利益;做人向善,使我们拥有宽广的胸怀,诚如王辰院士所讲“宽广的胸怀源自内心的善良”,它使我们能宽容对待一时遭受的不公,能乐见于年轻医生的成长、对他们有提携之心。当科室年轻医生数据分析和撰写论文

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们修改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此乃乐事。

做事向上,使我们觅善法,探寻疾病原因,需求新的诊疗方法,推动医学技术的进步,为患者提供优化的诊疗方案,在科室没有硬质胸腔镜的条件下,为提高纤维素性胸膜炎患者的可弯曲胸腔镜检查诊断率,我们在国际上首次尝试了海博刀胸膜活检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做事向上,使我们不计较医疗行业的辛苦和遭受的挫折,使我们执守医疗、教学、科研等多项工作。我的师公于润江教授在寄语青年医生时讲到“万事皆小,生命为大;精于医术,诚于医德”也恰恰体现了“向善、向上”的思想。

月挂一轮灯,但当理想照进现实,两者的差距常使我们年轻医生迷茫,这时要坚持原则和自律。没有原则易误入歧途,没有自律则难以坚持理想。应当以出世之心入世,胸怀理想,但不好高骛远,不曲高和寡,踏实做事、成事,从小事做起,善于发现临床问题,好案例寻求病例报告,好想法努力做成临床科研设计或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在现实中寻求发展和进步。

青春已渐行渐远,我从一名青年医生逐渐步入职业生涯的后半程,愿仍能“心如热火,眼冷似灰”。传承和发扬是医学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职业生涯的前半段,虽得到老师们的指引,但个人能力所限,没能成为一名好学生;我希望在职业生涯的后半段,能有所进步和完善,成为一名好医生;而更重要的是要像老师们一样,努力成为一名好老师,为年轻的医学生和医生做好指引和帮助,为加速呼吸和危重症医学人才的迭代,促进学科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谈成长之路和心得体会篇4

敬爱的家长们!你们好!关于少年时期的孩子在童年成长期好与坏的话题我想跟大家聊一下!其实童年时期的孩子好与坏跟教育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很多家长误认为自己好好管教孩子帮扶孩子,孩子就能出人头地!其实你发现冒!当一个孩子的性格和思想在参与社会活动后就已经潜移默化的形成了一种模式,对与错完全取决于这孩子的判断思维.

父母在孩子会走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了启蒙教育!!很多父母认为教孩子说话、走路跟行为方式就是在教育孩子,其实这就是一种行为引导,当孩子逐渐长大,会走会跑会说话以后,性格和思想也开始了逐步的完善!这时候才是需要培养正确三观的时候,因为孩子已经在内心里对任何事都有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从进小学开始,孩子们的好坏就渐渐形成了对比!很多家长经常会讨论:你看他家的孩子多听话多懂事,自己的孩子怎么怎么不对!其实!很多家长不清楚,孩子会因为环境的关系,父母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而改变,家长所给予的任何道理和经验值都只能作为孩子在辨别是非的一种选择!孩子有没有听进去,顺不顺从完全取决于孩子的内心世界作出的自我判断!

所以啊,不要把孩子当孩子养!孩子的思想领悟只是处在一种不健全的地步和没有对错、好坏之分的领域里,早熟的孩子会自己做出选择!甚至比大人做的判断还准确!

这就是天赋,这是老天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童年时期,家长一定不要凡事都用长辈的思路去诉责孩子!这会物极必反,家长需要跟孩子磨合内心世界,最好是生活思想观达到统一,引导孩子多说话多沟通,让孩子很直观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够正确的辅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不走弯路.

谈成长之路和心得体会篇5

第二次集中培训,当我听了特级教师虞大明老师的讲座《盘点成长路上的关键词》后,感触颇深。虞老师的讲座,精彩纷呈、行云流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人增长见识。虞老师用8个关键词串起了自己成长路上8个最为关键的原因:机会、导师、公开课、比赛、研究、勤反思勤动笔、否定与超越、“悦”读一切。正因为他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些因素,让自己由一位无名小卒走到了小学语文的高端舞台,并还将继续活跃在备受瞩目的舞台上。

对于每个人来讲,机会是平等的,只看自己是否会把握、会珍惜而已。虞大明老师盘点自己的成长之路,告诫我们:承载着理想登上舞台,把握住机会走向成功。我在实验小学工作已是第七个年头了,这七年既短暂又漫长,这里边既有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也有自己的艰辛努力。回顾自己走过的教学之路,欢乐与辛酸同行,收获与遗憾同在。我有几点成长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教师是一份平静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态决定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主动去做,这样不但会锻炼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我们就已经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只要不断学习,去吸收时代的、别人的'、科学的、优秀的东西。学会学习,就会成功。

二、懂得感恩是教师成长的必备素质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老师,得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态。因为感恩,你才有爱心,才会爱生活,爱从事的工作;有了爱心,才能长智慧,有了爱心,你才会努力,才会勤奋,才会反思,才会坚持,才会成长……现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觉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源于感恩,是在感恩中静心学习,尽心工作,用爱心回报社会。

三、做个有心人,及时的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近年来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活跃在教坛上的大师们,其实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过一步步的成长,才成为今日的“明星”。

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除了反思教学,还可以反思为人处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东西。同时,要边反思,边记录,用键盘留下文字,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提供鲜活的案例。

四、有承担才有成长

除了做好本职的工作之外,更要兼顾好领导安排的工作。这个学期我接管少先队工作,我觉得是领导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平台。总之,我会尽我所能、用心地做好领导安排给我的这份工作。

《谈成长之路和心得体会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