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之声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09-20 16:05:11 分类:军训心得

其实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大家务必要大脑不断推敲才行,只有通过深入思考的心得体会才是有意义的,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川教之声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川教之声心得体会8篇

川教之声心得体会篇1

有一部电影如此深入人心,不但里面的主角、情节、经历家喻户晓,主题歌曲也被广为传唱,由它带来的影响面之广、覆盖范围之大、被感染的人之多,可谓空前绝后、独一无二,它就是来自着名的阿尔卑斯山脉的《音乐之声》(thesoundofmusic,1965)。

电影离不开音乐。一部优秀的电影,如果同时能够生产出让人耳熟能详的音乐或脍炙人口的插曲,那可真算得上是留影又留声,“两全齐美”。

?音乐之声》全片基本上都在奥地利历史名城萨尔茨堡实地取景,画面构图优美,镜头运用流畅。宽阔的大银幕把阿尔卑斯山、乌恩特山、月亮湖和沃尔夫冈湖、冯特拉普家庄园、古典韵味的教堂和古堡等景色尽收眼底:绿油油的青草地和峰峦叠翠的崇山峻岭、蔚蓝的天空与清澈的湖水相互交织,明快、清朗的歌声在此间回荡激扬,恍如置身人间仙景,遐意舒畅,令人陶醉。

其中,以表达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最受欢迎,还有简便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情深款款的“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来咪”、含羞答答的“玛丽亚”以及孩子们的“晚安,再见!”、“16岁来临”等歌曲也是观众耳熟能详、钟爱无比的,在一部电影中竟然有如此之多的歌曲受欢迎并流行传唱,相信也是一个难以改写的记录。

?音乐之声》,该片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缛节俭束的美丽修女玛利亚,奥地利美丽的阿尔卑斯山的山坡、清澈的湖泊、阳光明媚的气候,和雅致的别墅,以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打动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心。

?音乐之声》的资料,相信它是少数几部让人百看不厌的电影之一。美丽的见习修女,英俊富有的贵族,像灰姑娘和王子;她善良、纯洁,围绕身边的是7个可爱的孩子,像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更绝的是,7个孩子正好组成7个音符,组成一首明快、动人的歌;而玛利亚把特拉普上校从丧妻的悲痛中解脱出来,让欢乐与音乐重新降临这个家庭,就像美女用真爱解救了被巫术控制的野兽。

能够说,《音乐之声》中蕴涵了古老童话中的几个母题,它几乎表达了人类对所有完美事物的向往:爱、自由、歌声……并且,据说,这是以真人真事为蓝本改编的。真实的生活总是有那么多的丑恶与遗憾。

可是,那个完美如童话的电影,就是从真实的人生中提炼而来,它删去了生活的枝枝蔓蔓,与种种不如意,再把时光浓缩,一切都单纯、明亮、比较分明,也让全世界的人记住了那个萨尔斯堡午后的山谷,阳光灿烂,7个孩子和一位美丽的姑娘,用歌声放飞爱、自由与梦想,那该是全人类的梦想。

?音乐之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倚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完美、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恶杂念、到达真善美的梦想境界。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观后心得体会范文5

生活原本就是平凡又意味深长,成人有成人们自我的思维方式和世界,有如玛丽亚热情奔放,对音乐和大自然的爱好与执着,有如上校对自我国家的忠诚与信仰,亦然,孩子们也有着自我的思维和所向往的世界,不是巧克力玩具,而是自由与梦想,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掌声和认可。

音乐之声是一部十分着名的电影,欢快的音乐,平凡的生活,在这平凡中又演译着不平凡的执着,玛丽亚对自我生活的执着,对感情的执着。不禁让我想起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遇到许多的困难时总是逃避,而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应当向玛丽亚一样,勇往直前,追寻自我所想要的东西,即使是失败也无怨无悔,因为人生没有永远不败。

孩子们的天性便是追求自由,影片里的孩子们各自有自我不一样的性格,爱好和梦想。他们不愿意过这种严加管束的生活,总设法捉弄历届的家庭教师,使他们呆不下去。对玛丽亚自然也不例外:一会儿出其不意把蛤蟆放在她的口袋里;一会儿趁她不备将松球放在她的座位上。但玛丽亚自我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能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

她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帮忙他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用窗帘布给孩子们做了游戏服,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教他们唱歌,从“多,来,米”学起,直到排练歌曲。于是这个家庭平添了笑语、欢乐和生气,充满了音乐之声。

音乐感动的不仅仅是孩子,上校,一个对自我和对别人都有着严格要求,又有些沉醉于以往的男人,听到音乐后,激起了内心深处埋藏已久的情感,无法掩饰的忘我,轻轻的哼着。音乐不仅仅改变了孩子,也改变了上校,从此变得更有人情味。

电影的结尾上校决不背叛自我的祖国和人民的上校准备冒险带全家离去。临别之际,他为家乡的父老乡亲献上的还是那首他最喜爱的歌,雪绒花,雪绒花。但一曲未了便已哽咽,玛利亚默契地接唱下去,并带动全场观众加入大合唱。这是全片最令人心潮澎湃的感人高潮。

上校家庭对音乐的热爱让我感动。里面美丽动听的歌曲使我了解到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它没有国界,不分种族。其中我最喜欢的歌曲是雪绒花。它出此刻整个影片的最终,在敌人严密的监视下,剧场里的气氛异常残酷,上尉一家人演唱的这首歌曲就像在污泥中洁净的花朵,让人看到期望和春天。

川教之声心得体会篇2

在我大二上学期的时候,我们的英语教师给我们播放了《阿甘正传》和《音乐之声》两部电影。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美国音乐电影《音乐之声》,观后感受启发颇深。一是剧中优美而又熟悉的音乐旋律,令人陶醉,给人以美的享受;二是修女玛利亚的教育理念,异常是她跟七个孩子和家长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令我受益匪浅。给我此刻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忙。下头我就从这部电影中得到的教育感受谈谈自我的体会:

一、信任是沟通的基础。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得到学生们的信任,有了信任,才会得到孩子们的尊重,也才能让孩子们理解你的教育思想,包括理解你的一切。剧中玛利亚尽管没有理解正规的专业理论的教育,可是她能够经过自我的语言、行为让孩子们信任自我,并且使孩子理解自我。从玛利亚第一次和七个充满个性的孩子见面开始,我们就看到了她那独特的教育态度,应对孩子们的恶作剧,既没有当面指责,也没有当着家长揭穿,而是去了解孩子们恶作剧背后的原因,尤其是在受到孩子们的捉弄后,面带微笑的说:“我要感激各位今日放在我口袋里的礼物,你们使我感到欢乐和温暖。”经过这件事情的巧妙处理,让孩子们自然地把她当做一位慈祥而又容易接近的朋友、长辈看待。那里不但看出教育机智的重要,并且其实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取得孩子们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

二、家校沟通是做好教育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师,异常是班主任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方方面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影片中,玛利亚没有一味地听取家长要求对孩子们严格管理的意见,而是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委婉而坚决的反对家长的做法,经过自我的行动赢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和尊重,每一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作为教师应当让孩子们在学校里欢乐的度过每一天,发现并鼓励孩子们做他们想做的有意义事,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经过孩子们的发展变化,感化家长,赢得孩子和家长的认可和信任。这样家长才能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们。

三、恰当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剧中七个孩子由于长期的军事化管理,自由、童心、个性、甚至梦想都被压抑和禁锢,玛利亚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个性特点,阻止他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开启了他们的心灵,放飞了梦想,异常是在郊外草地上教唱歌曲时边舞边唱的游戏场景,无疑为我们供给了游戏教学的最好范例,这一点对于我们寄宿制学校来说启示十分大,我们的孩子们如果一天到晚在教学区和生活区,久了就会出现烦躁,所以我们应当经常带领孩子们走出校门,多参加户外活动,使他们欢乐的学习、生活,更好的挖掘孩子们的潜能,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本事。

作为教师应当充满爱心、耐心和童心,相信自我,进一步挖掘自我的潜能,仅有真正到达一专多能,用自我的行动、学识和品格引领学生,分析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川教之声心得体会篇3

一直都很喜欢这部音乐剧。曾在10多年前就买下碟片,想看时就拿出来看。而这次的教研活动,让我又一次欣赏了这部曾在1960年获得第十四届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女主角、女配角等五项奖、1965年获奥斯卡金像奖的作品。每看完一遍,我就对剧中的人物、风景、歌声、笑脸、画面等又增加了一份喜爱。

?音乐之声》以音乐剧的形式塑造了一群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鲜活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既富有生动活泼的浓郁生活气息,又充满理解与爱心的真实感人的故事。剧中的优美悦耳的歌声和大量自然而又精彩的人物对白,让我一遍又一遍地欣赏着。我喜欢女主角玛利亚的率真、追求真爱,以童心,爱心去照料七个过早失去母亲的孩子;喜欢特拉普上校不畏纳粹高压的正气,宁可流亡不做亡国奴的爱国情愫;喜欢故事中人际的宽容与亲情的和谐,喜欢阿尔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喜欢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的艺术氛围,喜欢贯穿整部电影的妙曼歌曲……

这部经典老电影,看了很多遍我感受很深——特别是玛利亚的温柔、善良、耐心以及她的坚强、勇敢和无私纯洁的爱。借着优美动听的音乐让这个缺少爱的家庭,又重新又了活力和欢乐,她用心地去了解七个个性不同的孩子,爱护他们、教导他们,用心地去爱他们,孩子们从心里接受了她,从心里喜欢她,并在她与上校结婚后亲热地喊她“妈妈”。

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能真正用心去了解我们的孩子,我想我们的孩子也会更加喜欢我们、接受我们,从而像爱妈妈一样地爱我们。

片中很多情节我都很喜欢,如一开始的坐在松果上而不动声色的玛利亚,孩子们遇到雷电石害怕时想的favoritethings,教孩子们学唱歌时的doleimi,在舞会上道晚安等等。不过最喜欢的玛利亚和孩子们一起表演木偶剧《孤独的牧羊人》,在表演的时候7个孩子各有分工,不是说葛瑞塔和玛塔最小,就不用做任何事情。她俩也有自己的工作。玛利亚让每个孩子都参与了木偶表演,都经历了成功体验。

最感动的的一段是上校和家人在演出时由于想起自己的祖国沦陷自己要被迫离开时哽咽着唱不下去,善解人意的玛利亚马上接上,体现了上校爱国、玛利亚爱家人的一种淳朴的情感,每每看到这时候,我的眼里也总是潮潮的。

每看一遍《音乐之声》,我就一次被深深感动——感动于她以乐抒情,以乐动人;感动于她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感动于她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倚托的关系;感动于她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我也希望我们能从影片中的人物身上汲取到精神营养,学习玛利亚身上美丽可爱的闪光点,从而让自己变得开朗、豁达、宽容、智慧,赢得孩子、家长、同事的喜爱。

川教之声心得体会篇4

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旭东

新时代中国音乐学院的办学理念是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

编纂《中国音乐大典》是体现国音科研机制改革成果的典型研究工程,是迄今为止中国音乐资源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套集权威性、集成性、数字化、立体化于一身的中国音乐文化建设工程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孔祥鑫 罗鑫 庞元元

从创演一部部新中国历史上的精品力作,到上好一堂堂“音乐厅里的思政课”;从构建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到发起成立全球音乐教育联盟……历经58年蓬勃发展,素有“中国音乐家的摇篮”“中国音乐的殿堂”美誉的中国音乐学院,2017年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0年进入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行列。

踏上新征程,肩负着传承中国音乐之使命,中国音乐学院确立了“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的办学理念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音乐学府”的新目标。如何在新目标指引下,全方位培养学生国学底蕴,构建中国音乐教育体系,为人类文化艺术和音乐教育作出更大贡献?《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了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旭东。

中国音乐学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音乐会上声乐歌剧系师生演唱《我的祖国》(2021年6月23日摄) 中国音乐学院供图

倡导和建设中国乐派

《瞭望》:中国音乐学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音乐学府”的核心思路是什么?

王旭东:核心思路就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瞄准世界一流的同时坚持中国特色。我们把这一思路凝缩为12个字——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明确其为新时代中国音乐学院的办学理念。

这一理念指导下,学校一个重要的办学定位就是倡导和建设中国乐派。

我们都知道国际上有维也纳古典乐派、俄罗斯乐派、意大利乐派等,而中国音乐源远流长,几千年历史发展赋予中国音乐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禀赋,中国音乐应该在人类音乐文化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倡导和建设中国乐派,用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教授的话说,就是要将已经形成独特乐派体系的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现象提炼为可理解的标识性符号,使其成为弘扬中华民族音乐传统、彰显中国国家文化特质的文化象征;就是要以文化自觉的理念,从理论上总结中国乐派形成的历史缘由,以文化自信的观念从学术上论证中国乐派成派的可靠依据,以文化自强的信念让中国乐派屹立于中华大地、推向全球,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瞭望》:围绕倡导和建设中国乐派,中国音乐学院有哪些可圈可点的改革实践?

王旭东:学校加强了音乐与舞蹈学“一流学科”建设,开展了“中国乐派研究”“中国声乐艺术研究”等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研究,集全国顶尖学术力量编纂《中国音乐大典》;加强“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建设,努力构建和完善中国音乐专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中国音乐专业人才;组建中国乐派交响乐团、中国乐派国乐团,致力于中国音乐精品力作的创作演出、推广传播。

在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方面,学校做出了一些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比如,我们牵头发起成立全球音乐教育联盟,目前已有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80多所高水平音乐院校和音乐机构加盟。

依托全球音乐教育联盟,学校积极贡献于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贡献于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组织开展了全球音乐院校校长交流季、中国国际音乐大赛、联盟院校教学成果展演等活动,在此过程中,学校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也得到提升。特别是对学生而言,校长交流季、音乐大赛、教学成果展演、大师课等为他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数十名学生获得联合培养机会赴联盟院校学习,有的已在顶级国际大赛中斩获奖项。

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瞭望》:要把以实践性见长的专业艺术院校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国音乐学院走的路子是什么?

王旭东:中国音乐学院开创先河,正在探索专业艺术院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路子。

其中一个重要抓手是推进科研机制改革,提升整体科研能力。我们在原来各个系的教学组织基础上成立理论教研室,条件成熟的组建研究院。目前已形成“五院一地”的科研组织架构。再加上原有的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的研究机制,我们已构建起一个科研组织体系。

研究院明确职责,设定研究方向和中长期研究目标,以重点项目来带动。目前,学校已成功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乐派研究”和“中国声乐艺术研究”等,并聘请了来自全国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与到学校研究课题中。学校的科研水平因此得到带动提升。

编纂《中国音乐大典》(下称《大典》)是体现学校科研机制改革成果的典型研究工程。《大典》全面梳理中国音乐历史文化发展脉络,以典、编、卷、册为序,把音乐思想和理论、音乐作品、音乐人物、音乐表演、音乐器物、音乐的组织、机构、院校、奖项、音乐出版与音像等按卷入册,以百卷千万字的鸿篇巨制和科学、经典、规范的编纂标准,力求构建成为当今权威的中国音乐集大成者,是迄今为止中国音乐资源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套集权威性、集成性、数字化、立体化于一身的中国音乐文化的浩瀚建设工程。

?大典》分文论编、乐谱编、图像编、音像编,《文论编》21卷册已出版,《音像编》今年将出版43卷册。学校还以《中国音乐大典》四编内容为基础,将所有大典成果数据化,建设中国音乐大典数据库,增添纸质成果无法全面展开的文本、乐谱、图片、音响、影像等内容。

通过《中国音乐大典》编纂,学校汇聚了音乐研究的学术人才,挖掘到音乐资料的新源泉,也开拓了音乐学术研究的新视野,有效促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瞭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是个中要义,中国音乐学院在培养音乐专业人才上有哪些新探索?

王旭东:中国音乐学院的人才培养覆盖硕博研究生、本科、附中三个层次,已形成集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音乐教育为一体的学科专业布局和包含中国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创作、中国音乐表演及音乐教育的多位一体教学体系。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建设,就是要探索全面建设完备的中国音乐专业教育体系。“8”指音乐专业基础课,包含《音乐理论基础》《和声》《复调》《曲式》《配器》《中国音乐史》《世界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1”指专业主课、专业副课和专业实践课,与各院系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共同构成中国乐派课程体系中的专业课板块。“思政”指国家规定的6门必修思想政治类课程,“x”指通识类课程,包含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科学等方面课程。

我们从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教法三个层面推进,着力解决我国音乐专业教育中存在的教育体系不完善、课程标准不统一、专业壁垒严重和人文素质偏弱等问题。

学校先后制定了4版培养方案、开展了53场专家论证会、修订了37门主课课程标准、编写了8本专业基础课教材,为形成我国独立设置音乐学院本科课程标准提供了实践方案。下一步我们将向附中和研究生教育延伸,构建完整的音乐专业教育体系。

做强中国音乐教育

《瞭望》:如何进一步做强中国音乐教育?

王旭东:音乐教育既包括学校音乐教育,也包括社会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又包括专业音乐教育和普及音乐教育。做强中国音乐教育,需要在三方面共同努力。

首先,着力提高专业音乐教育水平。专业音乐院校要扎根大国大地,瞄准世界一流水平,在音乐专业人才培养、音乐理论研究、音乐艺术精品创演、音乐文化传承发展和服务大众等方面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中国需要若干所世界一流专业音乐院校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这样才能做强中国音乐教育。中国音乐学院确立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音乐院校的目标,出发点正在于此。

其次,着力提高普及音乐教育水平。作为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普及音乐教育近年来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无论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新标准的出台,还是高校普及艺术教育的加强,都为做强中国音乐教育提供了坚实基础。

最后,进一步提高社会音乐教育质量。社会音乐教育的天地越来越广阔,它既是青少年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也是提升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专业音乐院校在提升自身专业教育水平的同时应承担起引领、促进普及音乐和社会音乐教育的职责。

中国音乐学院成立教育学院,目的就是要加强音乐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培养研究音乐教育教学规律、承担各级各类学校音乐教育教学任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推动中国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我们成功申报获批了“音乐教育”本科专业,在加强“音乐教育”学术型硕士、博士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大力度培养音乐教育专业硕士,引领音乐教育教学高水平师资培养。另外,我们加强音乐考级体系建设,带动数以百万计的青少年和音乐爱好者参与到社会音乐教育之中,促进了全民音乐文化素质的提升。

《瞭望》:在专业音乐教育方面,学院提出要重视“两个舞台”,在这方面有哪些亮点?

王旭东:艺术专业最显著的特性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艺术专业技术、技能、技巧及专业综合素质都是在专业实践中习得、巩固和不断打磨、提升的,因而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教学实效是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高度重视的环节和工作。

学校精心打造学生专业实践的艺术舞台,通过开展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舞台上得到锻炼机会。学校创设了“艺术实践周”“北京传统音乐节”“中国弓弦艺术节”和“中国民族声乐大赛”等品牌性实践教学活动,相关院系还有各种专业比赛和音乐会。

学校还重视走出校门的社会大舞台。其中,既包括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的舞台,也包括利用专业技能在国家大剧院、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等舞台展示。学校发挥专业优势,服务于国家重大活动。g20峰会、世园会等重大活动的文艺演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场合唱、冬奥会开闭幕式等重大活动中都有中国音乐学院学子的声音和身影。

学校还积极服务于国家重大外事活动和对外文化交流,同学们用音乐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自身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家国情怀。■

川教之声心得体会篇5

靳晓萌,二级教师,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2017年参加工作,成为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教师。先后荣获区级“教学新秀”称号、区级优秀送教教师、校级线上教学优秀教师、班级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并参加多项培智学生语言训练、感觉统合等相关的课题研究。

一、学习概况

目前学习了《语言行为介绍》《学龄前儿童发展里程碑》《特殊儿童概述》《特教教师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日常沟通案例》《基于询证的特价方法》《应用行为分析概述》《认识强化物》《强化计划》《强化物的使用》等章节。

我最感兴趣的章节是《语言行为介绍》。首先我了解到了什么是语言行为,语言行为就是一种习得的行为,操作型行为,其建立与维持受行为结果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则、意义、形式。语言行为包括任何沟通行为:手语、书面语言、手势、图片交换等。语言行为是说者和听者之间的互动;语言行为可以是口语行为,也可以是非口语行为。不同形式的语言可能具有相同的功能;相同形式的语言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语言行为是沟通技能的重要形式,人与人之间社交的桥梁,是同伴、朋友、父母等人际关系的重要维护方式,也是知识的重要载体。

二、学习收获

通过对《语言行为介绍》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特殊儿童语言障碍有了很多见解,这里我就简单说说自己的学后感。特殊儿童语言康复的最终目的,是让特殊儿童能在日常生活中较顺畅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在学习完本课程后,我加强了对特殊儿童语言治疗和教育的学习。学龄前儿童语言障碍的发生率为10%至15%,学龄儿童约为6%。根据儿童心理研究成果和长期教育实践,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3至4岁更是幼儿学习发音和口语表达的最关键期。语言障碍多在这一阶段初现端倪,这将对幼儿的生理、心理健康成长都造成严重危害。儿童语言发育障碍已经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完成了这个课程后,再加上对特殊语言治疗的资料收集,让我对特殊儿童语言治疗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也曾担任了六年的语言训练老师,下面我想简单说说语言治疗对特殊儿童的了解和想法。

“语言不但是人类沟通中所使用的最基本、最方面的工具,更是学习的必要媒介"。在特殊教育领域里智障儿童出现的种种问题中,语言障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语言障碍的实质就是语言功能障碍,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估时,语言都是单独列出的一个评量领域。可见,语言训练在特殊教育过程中是何等重要。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学校和老师担任着重要角色。我找到了感觉比较可行的方法,也希望分享给大家,在平时上课时我们可以给予语音刺激,用动作、实物配合,反复强化。建立语音与实物之间的联系。给予表达训练内容的实物(模型)或无干扰的实物图片,让其反复识别指认,使其形成对该内容的初步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将语音或音乐材料反复播放给他们听,同时结合视觉刺激,在培养特殊儿童的视觉注意能力的同时,维持他们的兴趣。

三、结合教学经验总结出--呼吸障碍的矫治方法

老师可以借助不同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语言,但如果是学生自身的一些语言障碍就得根据具体问题去训练学生自身。呼吸对于正确发音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特殊儿童语言障碍都是因为呼吸问题,所以对呼吸障碍的矫治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

1.“呼吸放松训练”呼吸方式异常可以练习呼吸放松训练,指将节律的呼吸与放松运动相结合,通过手臂和肩部的运动带动肋间肌群和肩部肌群运动,使这些肌群甚至全身得到放松,从而促进呼吸系统整体功能的提高。主要步骤有双臂交替上举运动、单臂划圈运动、双臂划圈运动、双肩耸立运动、双臂晃动运动。可以配合练习生理腹式呼吸训练。也可以练习数数法。

2.“数数法”(呼吸方式异常)指通过有节奏地移动步伐来控制呼吸,并在呼气的同时数数,从而促进生理腹式呼吸到语言腹式呼吸的过渡。“数数法”主要适用于呼吸方式异常,也适用于呼吸与发声不协调。主要步骤:数“1”训练。数“2”训练。数“多数”训练。3.“缓慢平稳呼气法”(治疗呼吸支持不足)“缓慢平稳呼气法”主要适用于呼吸支持对于呼吸支持不足可以练习,通过让患者深吸气后,缓慢平稳持续地发音,以提高孩子语言时对呼气的控制能力,从而为孩子的语言提供稳定持久的呼吸支持。

4.“唱音法”呼吸与发声不协调的可以练习唱音法,也适用于呼吸支持不足。“唱音法”通过让学生连续地发长音、短音、或者交替发长音和短音,来提高学生语言呼吸支持能力,促进学生呼吸与发声的协调,提高其语言时灵活。控制气流的能力,从而轻松地进行发音活动。以上是我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并结合实际生活中学生自身出现的问题而总结出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地为有语言障碍的学生服务。

来源: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

渭南青年网 编辑:姚和平

川教之声心得体会篇6

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玛利亚·奥古斯都·特拉普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根据美国百老汇的同名音乐剧改编而成,是美国音乐片巨匠罗伯特·怀斯新风格音乐片的又一力作。导演罗伯特·怀斯充分地抓住了本片成功的要素,比如说,动人的故事、暖人的情感、美丽的笑容,更有那优美的歌声贯穿整部电影。使得电影看上去完整,温馨,舒服。导演成功地把娱乐,情感,还有艺术巧妙的融为一体,使本片曾获最佳影片等五项奥期卡金像奖。这便是影片的成功之处。

导演把本片放在了德国吞并了奥地利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更加鲜明的突出了人物的性格。本片讲述的是年轻的见习修女玛利亚到退役的海军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师,玛利亚用一颗爱心循循诱导,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教会了孩子们许多的歌曲,孩子们对她象母亲一样,并且她也打动了那位不苟言笑的上校的心,上校也被那美妙的动人的歌声所融化。最终,上校拒绝为纳粹服役,并且在一次民歌大赛中带领全家越过阿尔卑斯山,逃脱纳粹的魔掌。

喜欢片子中的许多东西,看完《音乐之声》总是让人流连忘返。喜欢奥地利美丽的阿尔卑斯山的山坡,喜欢天真的孩子们的美丽笑容,喜欢玛利亚的善良与热情。更喜欢那令人向往的温馨情感,喜欢那优美的歌声。也体会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这就是片子给我们展示的美丽,这就是片子的中心。

首先,歌曲《音乐之声》,它也是本部影片的主题曲,这首歌开篇就由玛利亚演唱出来。随着镜头的推移,翠绿的草地,清澈的溪水,还有远处绵延的青山,高远的天空,把我们带到了仙境一般。随着优美的景色,我们的心情也一下子开朗起来。好奇心也油然而生。导演巧妙地把各个镜头组接好,在我们面前出现的不是孤零零的一幅幅美图罗列,令我们感觉到的是置身其中的舒服与享受。活泼开朗的玛利亚那动听的歌声,回荡在山间,使观众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

然后,还有欢乐大方的《哆来咪》,这是玛利亚教给孩子们的第一首歌。这首歌轻松快活,当孩子们演唱时,他们的快乐溢于言表,他们内心的快乐,对音乐的执著,对生活的热爱全部的释放开来,再也不是那种古板的毫无生机的生活。也影响着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也充满了大家的心。

孩子们演唱的那首《晚安,再见》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里面夹杂的是淡淡的忧伤。正是通过这首歌,他们全家向自己的祖国告别,总是能让观众们随着剧情的变化而情感波动。让观众们也随之忧伤,感动。人物的性格也更加鲜明的展现出来,他们拥有的是爱心,他们拥有的是积极乐观的态度。

川教之声心得体会篇7

今天是特别的一天,因为,爸爸妈妈带我去西安音乐厅观赏了音乐歌舞剧《音乐之声》。来到音乐厅时,我高兴极了,兴奋不已的坐在座位上,等着开演。终于,帷幕升了上去,音乐响起来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连身体都僵住了,演员们的演出太精彩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奥地利的萨尔斯堡,在一座修道院里,有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名叫玛利亚。因为她从小在阿尔卑斯山长大,所以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还特别爱唱歌,经常在修道院里大声唱歌。院长觉得她不适合修道院的生活,所以派她去海军上校家里给他的孩子们当家庭教师。

玛利亚来到了上校家里,发现他的七个孩子缺少陪伴和关爱,因为上校的妻子去世了,而上校用非常严格的方式教育孩子们,家里缺少欢声笑语。玛利亚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用她的爱温暖了孩子们和上校的心。

上校准备给孩子们找一个新妈妈,可是在他们准备结婚前,纳粹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候,上校发现自己和未婚妻的观点非常不一致,所以他们分手了。

最后上校爱上了善良活泼的玛利亚,他们结婚了。为了躲避纳粹,他们在音乐节上用合唱作掩护,在修女们的帮助下,想方设法翻越了阿尔卑斯山,逃到了瑞士,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个故事非常精彩,而且里面有很多首动听的歌曲,让我记忆深刻。直到现在,主题曲还在我的脑海里回荡……

川教之声心得体会篇8

?音乐之声》以音乐剧的形式塑造了一群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鲜活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既富有生动活泼的浓郁生活气息,又充满理解与爱心的真实感人的故事。与其他影片不同的突出风格是:它不仅仅具有浓厚的戏剧性情节,而且有优美悦耳的歌声和超多自然而又精彩的人物对白。

与同类影片相比,其语言独具特色:既有用词精练、韵律整齐、节奏规范、艺术性强的高雅诗歌歌词,又有超多朴实、自然而又颇具风趣的日常生活对话。由于主人公大都是受过教育或有身份的人,尽管对话是口语体,其中有许多省略句,但总体上对话语言比较标准,适合模仿和借鉴。听者可在简单愉快的娱乐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会受到地道英语听说情景的熏陶。

1959年在美国纽约首演,并在1960年获得第十四届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女主角、女配角等五项奖,这是音乐剧大师理查德。罗杰斯(曲)和奥斯卡。翰墨斯坦(词)的最后一次合作创作的作品。1965年的电影版也获得过5项奥斯卡大奖。演出后大受观众欢迎。1965年改编成为同名影片,同年,该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它被认为是最杰出的永恒佳品。这部历久常新的电影,永远抓住小朋友的心,所有学音乐的,听音乐的,都不约而同地被这部电影所感动。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名叫玛丽亚的修女在修道院表现过于反常而受到其他修女的一些双重评价,说她有时很好笑,但有时会时常惹麻烦。最后,院长还是把她派到了一位名叫特拉普的海军舰长家作一名家庭教师。女主角玛莉娅生性活泼率真,走出修道院投身世俗生活,大胆追求真爱,以童心,爱心去照料七个过早失去母亲的孩子,尽显生活之真;故事中人际的宽容与亲情的和谐。

冯·特里普上校一家不畏纳粹爪牙高压的正气,宁可流亡不做亡国奴的爱国情愫,无不昭示了人类向善的意愿;故事场景阿尔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音乐之乡萨尔茨堡(莫扎特的故乡)的艺术氛围,尤其是贯穿整部电影的妙曼歌曲(出自音乐大师理查德·罗杰斯之手),经过近半个世纪,仍传唱不衰,让人充分体验到艺术和自然之美。

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简单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比托普演唱的深情无限的著名《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在比赛和客厅里演唱的《晚安,再见!》等,都成为了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自由与专制的斗争、爱与邪恶的较量,永远是人类礼貌史上最壮烈的场景。一曲音乐之声,就是一声自由战胜专制,爱征服邪恶的颂歌。

自由与爱,源自于自然,源自于心灵,是人类最久远、也是最永恒的追求。但专制与邪恶,总不愿意见到人类沐浴在自由与爱的光明中,不愿让人们自由地爱,恐惧人们热爱自由,总要千方百计将自由窒息,将爱毁灭!但自由与爱的伟大,正在于他们不惧任何压迫,不惧任何威胁,不惧任何邪恶。

因为爱与自由源自心灵,源自自然,源自上帝赐与人类的无穷的力量,因此,爱与自由终将战胜专制、战胜邪恶、同时也战胜自己到达新的辉煌。有史以来,每一次专制对自由的压迫,每一次邪恶对爱的污辱,换来的都是自由的更高的境界,是爱的更美的表现。但是我们务必敢于应对专制与邪恶,务必敢于与专制与邪恶说不!

自由地爱,热爱自由,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川教之声心得体会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