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篇

时间:2024-07-10 17:29:05 分类:工作计划

在书写教案中可以帮助教师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苏教版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苏教版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篇

苏教版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一学期第56-58页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分类(2)》是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图形概念教学内容,本内容的教学分为2个课时,教材第一课时呈现了小亚动手拼搭三角形框架的情境,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颜色的小棒来拼搭三角形框架,也就是不同长度的边来拼搭三角形,并通过观察、比较按边的长短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从而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并体会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教材第二课时是通过“折一折”与“画一画”等具体操作活动来发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并利用对称性了解等腰三角形两底脚相等,等边三角形三个角相等。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还知道了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在日常生活中也对三角形有了一些接触和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拼搭三角形框架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在操作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按边的长短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并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发现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

3、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探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渗透分类思想和数学思考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

能按边的长短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认识各类三角形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教学准备】

彩色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课题

1、复习三角形知识

谈话引入: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出示帆船。这艘帆船是由多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组成的。

回忆:关于三角形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2、反馈: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有三个角,三个顶点。

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板书:三角形)

?策略说明:通过复习回顾已有的有关三角形知识并揭示课题。对于能够很好反馈出二年级所学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学生,老师应该予以肯定。】

二、实践操作,探求新知

1、拼搭三角形框架

(1)观察学具盒:不同颜色的小棒长度不同,相同颜色的小棒长度相同

操作要求:选好学具先在桌面围三角形,能围成三角形的再进行拼搭。

小组合作:用所提供的学具拼搭三角形框架,比一比哪组拼搭的不重复的三角形最多。

合作要求:轻声讨论怎样搭不重复,再独立拼搭。

(2)交流展示:以小组为单位把拼搭的三角形框架展示在黑板上。

?策略说明:学生已经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二年级已学过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生用小棒拼搭三角形框架的过程中,为了搭出更多不同的三角形框架,会思考寻找一定的方法,从而提高了有序思维的能力,同时为三角形按边的特点进行分类奠定基础。并且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能合理分工,体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2、分类比较,探究特征

(1)分类比较

同学们真聪明,利用小组合作出了这么多不同的三角形框架。谁搭的和他们不同呢?

看来查找不方便,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寻找起来了更方便?(让学生思考方法,体现分类的需求)

小组讨论:还有没有新的方法将这些三角形分类?

预设:三角形可以按角来分,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可以按颜色来分,分成三根小棒颜色都相同的三角形、两根小棒颜色相同的三角形、三根小棒颜色都不相同的三角形。

小结:三角形按颜色分,其实也就是按边的长短来分。

汇报交流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黑板将自己拼搭的三角形按边分类,边分边介绍方法。(其他小组一起分类)

特例分析

思考:为什么用两根蓝色的小棒和一根红色的小棒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因为两根蓝色的小棒的长度和与一根红色小棒的长度相等,所以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策略说明:在寻找能拼搭的所有不重复三角形的活动中,渗透数学思考的逻辑性,不重复、不遗漏的有序思考思想。在查找分类的过程中组织学生研究有特例“用两根蓝色的小棒和一根红色的小棒能否拼搭三角形框架”,来完善学生的认知。】

3、探究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1)认识三角形名称

归纳:这一类是三条边都不等的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板书)

(2)小结并补充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把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类。

(3)巩固复习:请同学们轮流将自己搭的三角形框架放回学具篮,边放边说它是个什么类型的三角形。

(4)同桌互评:在整理学具的过程中,同桌已经知道按边来分这些三角形的名字的小朋友举手。

?策略说明:通过整理学具巩固新知,学生之间的互评也是对新知掌握情况的及时评价。】

4、归纳总结,完善分类

(1)介绍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人们形象地将等腰三角形两条长度相等的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所夹的角叫顶角,一条腰和底所夹的角叫底角。

观察:每个等腰三角形都有2条腰,1条底。有1个顶角和2个底角。

找一找:等腰三角形框架中的腰

(2)提问:你能在等边三角形里面找到腰吗?(等边三角形中有三组相等的边)

反馈: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3)完善分类

小结:由此看来,三角形按边的长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三条边都不等的三角形,一类是等腰三角形,而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练习巩固,内化知识

判断下面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用手势表示。

1、等腰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

3、三边不相等的三角形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本p56-58,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边看边想,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还想知道什么?

?策略说明:通过翻书阅读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自主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不断思考求知的学习欲望。】

五、作业布置:练习册p73

苏教版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2、使学生巩固五年级的相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 课堂教学常规的说明:

1、上课的各项要求说明等。

2、练习的各项要求说明等。

3、其他说明。

二、 复习旧知:

(一) 填空:

1、分数单位是1/8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最小的带分数是( )。

2、1米的3/7是( )米,3米的1/7是( )米。

3、一座挂钟的分针长10厘米,时针长7厘米,一昼夜,分针尖端走了( )厘米,时针扫过了( )平方厘米。

(二) 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与圆的周长相等,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3.14米,圆的半径是多少米?

2、把一些桃平均分给12只猴子,正好还剩1个;如果平均分给8只猴子,正好也剩1个。这些桃至少有多少个?

3、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车在超过中点10千米的地方与乙车相遇,已知相遇时甲车行了140千米,乙车行了多少千米?

4、一根钢管长3米,重4千克,这样的钢管每米重多少千克?1千克这样的钢管长多少米?

5、甲6分钟做13个零件,乙8分钟做17个零件,丙12分钟做25个零件,比一比,他们谁做得最快?

6、如果用两根长62.8厘米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圆形和一个正方形,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些?大多少平方厘米?

7、将一个直径是12厘米的圆分成64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8、一满瓶油连瓶重650克,用去一半后连瓶重400克,瓶重多少千克?油重多少克?

9、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5.7米,在花坛周围铺一条宽0.5米的环形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0、一捆电线长178米,装了8盏电灯,还剩下4米,平均每盏灯用电线多少米?(只列方程)

(三) 拓展练习:

1、某汽车站有甲、乙、丙开往三地的汽车通过,甲车每隔15分钟开过此站,乙车每隔10分钟开过此站,丙车每隔12分钟开过此站。现三辆汽车在同一时刻从此站开过后,再过多少时间又同时从此站开过?

2、(1)工人们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公路全长的一半还多2千米,第二天修了剩下的一半还少1千米,还剩20千米没有修完。公路的全长是多少千米?

(2)有一桶油,每次抽出桶里油的一半,连续这样抽了5次后,桶里还有油10千克,求这个桶里原有油多少千克?

3、周燕有一盒巧克力糖,7粒一数还余4粒,5粒一数还余2粒,3粒一数正好,这盒巧克力糖至少有多少粒?

4、甲、乙两人原来一共有46元。甲买一本故事书用去12元,乙买一本科技书用去18元,这时两人剩下的钱正好相等。甲、乙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元?

5、公路上一排电线杆,共25根,每相邻两根间的距离原来都是45米,现在要改成60米,可以有几根不需移动?

6、一个最简真分数的分子,分母是两个连续自然数,如果分母加上4,这个分数约分后是2/3,原来这个分数是多少?

苏教版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公里)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正确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直接性”和“可视性”的体悟或者从感受经验比较抽离,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会在走路上学、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中接触到千米(公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考虑到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周围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相应的换算。

2、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1千米究竟是多长”,形成对“千米”的量感。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形成对“千米”的量感

教学关键:

通过亲身体验充分感知1千米究竟有多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关于长度的单位,说一说,你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不能把它们从大到小排列一下?

板书:米(m) 厘米(cm) 毫米(mm)

请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进率。

板书: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下面的括号中填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课桌的长度约是100( )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 )

学校运动会比赛跑200( ) 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是2( )

(说明: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3、师:国庆节,老师从上海出发到南京,指示牌显示距离南京还有268(?),后面应该是哪个长度单位呢?

4、揭示课题:用米、厘米都太短了。上海到南京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

板书:千米的认识

(说明:从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探究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图片。

图1:路标。

图2:限速。

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小结:表示铁路、公路等比较长的距离时,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

板书:(公里)km

(二)新课展开:

1、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师:各位同学,请大家看运动场的跑到图,它的环形跑道一圈是200米,这样跑几圈刚好是1000米?(5圈)

我们可以写成1千米=1000米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练一练:

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

想:2千米就是2个1千米,即2000米

5千米=( )米

想:5千米就是5个1千米,即5000米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

出示学校周边地图:这是我们学校周围的地图,从校门口出发,你认为走到哪里是1千米呢?(学生讨论,交流,反馈)

(说明:以情激趣,使学生感到生边处处有数学,由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三、练习巩固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让我们来做一些练习,看看同学们的掌握

情况。

1.填空

8千米=( )米 4千米400米=( )米

3千米25米=( )米 2750米=( )千米( )米

让学生独立尝试,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2)交流反馈。

2.选择题

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身高约4( ),每小时能跑40( )

a.厘米 b.米 c.千米

海拔最高的大河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的雅鲁藏布江,平均高度约为海拔4( )

a.厘米 b.米 c.千米

四、联系生活,学会应用

1、十一期间,小丁丁没有选择出门旅游,他在少年宫参加完活动准备去图书馆,请问,有几条路可以选择?

620m

620m

小丁丁觉得路太远了,他决定打车,请你任选走法,计算一下长度,如果选择出租车,你的选择起步价够吗?

五、课后实践: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估一估走一千米需要多长时间。

(说明:千米的实际长度的感知,只有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六、板书:

千米的认识

千米(公里)km 米(m) 厘米(cm) 毫米(mm)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00米=1千米

苏教版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教学要求:

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

1-0.82 1.3+0.74 1.25×8 0.25×0.4

0.4×0.4 0.89×1 0.11×0.6 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

7、尝试后练习:

▲p.10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判断,并改错.

10.286×0.32=3.29(保留两位小数) 3.27×1.5=4.95 1.78×0.45≈0.80(保留两位小数)

1 0 .2 8 6 3 . 2 7 2 . 0 4

× 0. 3 2 × 1. 5 × 2 8

2 0 5 7 2 1 6 3 5 1 6 3 2

3 0 8 5 8 3 2 7 4 0 8

3. 2 9 1 5 2 4. 9 0 5 5 7 1 2

三、运用

1、p.13页2题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四、体验:

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

p.8页1

六:课后反思:

苏教版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5

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计算、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乘法同样适用。

3、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培养简便计算的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4分钟左右)

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乘法运算律有哪些?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总结:

(1)同一级符号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率a(b+c)=ab+ac

2、明确课题。

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自学例14。(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14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看图,根据题意列出综合算式。

(2)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3)比较两种解法,哪一种更简便?

(4)计算并比较三组算式。

点拨:先分别算出种茄子和辣椒的面积;或先算出这块长方形菜地的长是多少米。

点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相同。

总结:“先算出这块菜地的长,再算它的面积”相对简便些。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2)三道算式的圆圈里能填等号吗?为什么?

(3)整数加、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乘法也都适用吗?

4。集体交流。

导学要点:整数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乘法同样适用。而且,应用运算律常常能使计算过程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13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整合“练一练”第1题和练习十四的第2题,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点拨:“练一练”第1题的(1)可以先同时计算乘除法,再算加法;练习十四第2题的最后一题,算式中既有中括号又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2。整合“练一练”第2题和练习十四的第2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点拨:0。25×36=0。25×4×9

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2。4×1。02=2。4×(1+0。02)

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二)口答练习。

1、练习十四第1题中的6道题。

提醒: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不要忘加小数点。

(三)整合练习。

1、练习十四第4题。

提示:要求这四名同学完成接力赛的总时间,只要把表中的四个数据相加就可以了;而求这四个数连加的和时,可以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练习十四第5题。

点拨:

(1)400×0.25×0.35先算400棵向日葵可收葵花子的千克数,再算可榨油的千克数;

(2)0.25×0.35×400先算每棵向日葵可榨油的千克数,再算400棵向日葵可榨油的总千克数。

(四)创编练习。

简便计算:7.3×9.9 0.125×8.8

提醒:7.3×9.9=7.3×(10-0.1)

0.125×8.8=0.125×8×1.1或

0.125×8.8=0.125×(8+0.8)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精选阅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3课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页。

教学目标:

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逐步形成计算技能,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计算训练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混合运算,完成练习十一上的练习。(板书课题)

2、口算:

720÷90 484÷2 450÷50

28+42 3×48 40÷2

360×2 65-17 56+8

3、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完成练习十一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提醒自觉验算。

4、练习十一第10题。

说说每组中两道算式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判断哪道算式的得数大。

通过计算检验。

二、解决问题练习

1、练习十一第11、12题。

学生独立解答。

反馈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说说是怎样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的,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2、练习十一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估算,并说说是怎样估算的。

再列式算出结果,并把它与估算的结果比较。

3、练习十一第14题。

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反馈解题思路。

引导思考“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三、课题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四则混合运算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现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与我有这种相同想法的教师还真不少,认为还是有必要侧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

在教学式题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用先算,再算,最后算来口述式题的运算顺序,减少运算顺序的错误,同时也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写作业时还要求学生根据式题的运算顺序用简单的画顺序线,以增强运算顺序的形象感。如:第11页例题5: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42+6(12-4)

(2)42+612-4

口述顺序是: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再算口述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最后

括号外的乘法,最后算括号外的加法。算减法。

而在教两三步计算解决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时,我先要求学生口述解题思路,让其明白列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

只有多巩固练习,就能熟能生巧,做到四则运算式题的顺序无误,列综合算式条理清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大的收获是差生做式题的计算减少了不必要的错误。

苏教版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物体的运动,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区分、判断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能在平面图上将物体按指定方向和距离(格数)平移。

2.使学生经历观察、模拟、判断等活动过程,体会物体的运动,感受平移和旋转的不同运动方式,培养观察、判断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等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平移或旋转后前后相关的图形教学准备:课件,小转盘、长方形卡纸、小棒、三角尺、游戏纸板。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暑假里,南京举办了青奥会,你们知道吗?(自由简单交流)欢欢她们一家也来到了南京观看的青奥会的比赛,让我们随着她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二、认识平移和旋转

1.运动现象中初识平移

出示视频,介绍:首先他们坐上了开往南京的火车;到了宾馆,上了电梯;最后,在比赛场馆,看到了三面国旗冉冉升起。(视频停,出示例1)

(1)车厢平移现象

小朋友们,还记得火车车厢(贴出火车图片)是怎样运动的吗?

(学生说,引导说出:轨道、直的等),大家用文具盒来模仿一下,(学生动起来),片刻后让学生演示:你的“小火车车厢”是怎样运动的,走了什么路线?小结:火车车厢的运动是直直的向前。贴“”。

(2)电梯平移现象

那电梯(贴电梯图),电梯是怎样运动的?(学生说)

用你的手势来告诉大家,贴出电梯图,说出:电梯的运动是直直的向上,贴出“”。

电梯还能怎样运动?(直直的向下运动)

(3)国旗平移现象

赛场上,运动健儿努力拼搏、为国争光,升起了三面国旗,国旗在旗杆上是怎样升起的?来,用卡纸来表示一下升国旗时国旗的运动。

贴国旗图,演示直上,国旗的运动是直直的向上。

那降国旗时,国旗的运动呢?(直直的向下)

归纳:从刚才的几个运动现象里,你能发现它们相同的地方呢?引导大致得出:运动时,路线都是直的。

对,像这样,它们在运动时,路线都是直的。这样的的现象可以看成是平移。(板书:平移。)

小朋友们,在我们教室内外,你能发现平移的现象吗?那在其他地方呢?(举例加手势)

帮助学生判断是不是平移现象,以及说法的准确性。

2.简单操作中正确理解平移

小朋友们能发现那么多的平移现象,那我们现在来玩一玩平移运动,好吗?(出示“试一试”)

出示:把数学书放在课桌面的左上角。(学生统一做好,目光巡视,个别纠正)

继续出示:把它平移到课桌面的右上角,再平移到右下角。(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让学生演示,课件跟着演示。(统计,就是这样平移的请举手)看到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老师也想做一次平移,演示错误的平移方法。问:是平移吗?怎么不是?

小结:原来平移数学书时,要沿着同一个方向,路线要直直的,数学书也不能转动。

继续出示:把数学书放在课桌面的左上角,你还可以怎样做就能把它平移到右下角。(学生操作)

拓展出朝右下平移(课件)。问:沿这个方向也是平移吗?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认为?你呢?(几生回答,能达到几个要素)同意吗?(面对黑板箭头,手势变换一些角度)就是说,只要沿着同一个方向,运动的路线是直的,这样就可以看成是平移。至于运动的方向可以是水平,也可以是(手势暗示:竖直的),还可以是(斜着的)。说得真好!

3.运动现象中初识旋转

离开了比赛场馆,欢欢她们来到了百货大厦,看到了一个挂钟(贴钟面图片),我们来看看钟面上的分针,(演示从12走到3)问:它是怎样运动的?(来我们抬起左手臂来表示分针从12走到3),问:是平移吗?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想法),不是平移是什么呢?(估计学生会说旋转)

欢欢带着这样的问题又看到了另两样物体(贴风扇叶片、螺旋桨图片),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形象描述,暗示加动作)

这三个物体在运动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它们都在转)为什么钟面指针、电风扇叶片和螺旋桨都在一定范围内转而没有转到其他地方呢?(让学生自主找到固定的中心)慢慢揭示:围绕一个固定的中心转动,这样的运动现象可以看成是旋转。(板书:旋转)

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旋转现象?(举例加手势,师帮助学生判断是不是旋转)

4.操作中深化理解旋转

小朋友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小转盘,我们来玩一玩旋转,好吗?出示:准备一个小转盘,把指针指向a。(目光巡视)

把指针从指向a旋转一圈。(学生操作,选择学生上展示台演示,应该是用顺时针完成)问,还有别的方法吗?(操作逆时针旋转)

简单归纳:原来旋转既可以这样转(贴顺时针标志),也可以这样转(贴逆时针标志)。

老师也想玩一玩转盘,仔细观察:指向a转到指向b,问:这是旋转吗?(学生畅所欲言,应该有学生说不是,他觉得要转一整圈才是)让学生聚焦到,旋转是围绕一个固定的中心转动,可以转一整圈,也可以转一小段。

请大家从指向a旋转到指向b,你能继续旋转到指向c或指向d吗?(学生操作,一生演示一下)

三、分层练习,深化认识

1.同学们,我们跟着欢欢认识了“平移”和“旋转”,那老师想考考你们能不能分清这两种运动现象,真的能吗?如果是平移运动,我们一起在面前演示“。(动作)

想想做做第一题(注意不同想法)

2.同学们真爱动脑筋,老师这儿有根小棒,你能让它作平移运动吗?(展示),你又能不能做出旋转运动?(重点是找准固定中心)。

那你能用长方形的卡纸或三角尺来做出平移和旋转现象吗?真有趣!同样的物体,怎么做就是平移?(引导说要素),怎么做就是旋转?(引导说要素)

3.秋天到了,一阵风吹过,地面上有许多的落叶,我们来玩个移叶子的游戏,好吗?哪些树叶通过平移可以和绿色树叶重合?可以通过平移和绿色树叶重合的在括号里打“√”。(用游戏纸完成?)

指名学生汇报结果。有不用意见吗?判断时有什么快捷的方法吗?(注意做错的同学,帮助分析错误原因)

2、4、6号树叶虽然通过平移不能和绿色树叶重合,要怎样做,它也能与绿色树叶重合呢?(先旋转再平移或先平移再旋转,学生答)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两种运动现象,它们是(让学生说平移和旋转),沿着同一方向、路线是直直的,这样的运动是平移;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转,这样的运动是旋转。生活中的很多运动中都有平移和旋转,只要我们带着智慧的眼睛,就一定能找到它们。

苏教版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个个地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百,一百一百地数,十个百是千。

2.知道并能说出数位顺序表的排列及每位的实际意义。

3.会用正方体积木块、千数简图、人民币等不同方式表达数。教具:方块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多媒体花图

师:这些花多美,想知道究竟有多少,可以怎么办?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一朵一朵地数用.表示十朵十朵地数用-表示一百朵一百朵地数用□表示这是上节课学习千数简图的知识。

出示:□□□师:看简图你就知道花的朵数了,先写数再读数。(师出示答案校对)

2.揭示课题:数可以用千数简图表示,还可以怎样表示?今天我们继续探究千以内的数。(板书:小探究)

二、探究过程

1.认识十进制数位表,会用正方体积木块表示数。

引:我们先看看小丁丁在做什么?演示媒体,提示学生轻轻地跟着数。

问:看了电脑演示,你知道了些什么知识?根据回答,小结并输入结果。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十个百是(千)。

小结:用正方体积木块也可以表示数。

尝试表示数。

a板书:312,要求:从学具中挑出合适的表示。(校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b问:4种学具中还有一种未使用过的,让312变大,并写出这个数。

小结:(出示表格)通过动手摆学具我们已经知道4种学具各代表什么,请试着再说说。(输入结果)针对练习:比比谁摆得又快又对?205出示答案(说说哪种学具未用到,为什么?哪一位上没有单位?

板书:(个位、十位)根据你所掌握的本领与刚才学到的结论,你能说说还有哪些数位吗?按一定的顺序说出。出示数位顺序表,请学生提问。

小结:从左到右变大,满十个千还有更大的,所以用省略号。

2.练习运用要求将引入题改为用正方体表示,并说组成,检验自己对否。出示结果校对。

a完成书3(1),先说组成再写数。

出示:243

要求:用手中的学具或桌上的笔纸等材料,自己试着表示这个数。出示媒体,看看你与谁的想法一致。介绍人民币的表示法,想想怎样准备。

小结:同一个数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示。

b针对练习:书3(2)(3)口头说说302改用正方体表示如何改?230改用人民币表示如何改?501改用千数简图表示如何改?

小结:大家学得真不错。

三、综合运用

按1到4号编一题,考考其他3人,可以是读数、写数、分拆或说组成,也可以是今天所学的内容。

四、课堂小结说说今天学到的本领。

《苏教版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