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数学教案优秀7篇

时间:2024-07-06 15:28:03 分类:工作计划

通过提前准备好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合适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应对课堂挑战,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说课数学教案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说课数学教案优秀7篇

说课数学教案篇1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小学数学《乘法》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本单元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但都在千以内。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有可能超越1000,因此本单元只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包括口算、笔算、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四方面内容,具体见下表。

口算

几十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笔算

非整十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估算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解决实际问题

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用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全单元内容分成五段编排。

第69~72页教学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第73~80页教学“倍”的概念,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第81~85页教学个位向十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86~90页教学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估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91~93页单元复习。

1?让同学在实际的情境中,通过自身解决问题感悟算法。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同学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乘法口诀,能口算表内乘法。教材充沛注意“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同学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为同学提供实际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资料,通过教学内容引导同学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建模、优化等数学活动,从而理解算理,获得算法。

(1) 几十乘一位数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中最容易的,也是最基础的内容,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必需能口算几十乘一位数。第69页例题中3头大象运木材,每头运20根,用图画出现的实际问题能很清楚地显示出求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就是求3个20是多少,并引起同学对乘法的回忆。在列出算式20×3以后,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又能让每名同学都有自身的算法,或是把3个20连加得到60,或是从6堆直观判断一共运了60根,也会有同学通过2个十乘3得6个十来计算,或从2×3=6类推出20×3=60。教材预计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很快说出一共运了60根,但会有相当多的同学并不清楚自身是怎样算的。所以,组织同学交流算法,一方面使同学仔细地想一想自身的算法,另一方面使全体同学都能理解后两种算法。因为后两种考虑对继续学习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影响很大。

同学从多种算法中选用比较好的方法需要一个过程。“试一试”20×8的积超越100,假如仍然进行同数连加或从一共几堆想一共几根会很麻烦,假如想2个十乘8或从2×8=16类推就很方便,这是教材为同学主动优化算法发明的一次机会。第71页“想想做做”第1题设计了三组口算题,每组的上面一题是表内乘法,下面一题是相应的几十乘一位数。比较同组两题间的联系,从上面一题类推出下面一题的得数,是教材又一次引导同学优化自身的算法。

(2) 一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教学也充沛利用直观情境图启发同学考虑,第70页例题特意把两只猴各有的14个桃分装在两个篮子里,其中一篮放10个,另一篮放4个,而且2个放10个桃的篮子上下对齐,放4个桃的篮子也同样摆放。这样,同学很容易看出两只猴一共有多少个桃,也容易理出自身的思路。例题分三步教学:第一步是看图说得数、理思路。要舍得花时间让同学整理、表达自身的考虑: 先算2个10是20,再算2个4是8,然后把20和8合起来是28。教材重视整理、交流思路,为继续教学竖式计算做准备。第二步是建立竖式的模型。把考虑的步骤与过程用竖式的形式出现。这样,同学不只学到了笔算方法,而且经历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不是机械地接受竖式,而是有意义地建构。教师在这里的任务不是展示和讲解竖式,而是和同学一起建构竖式,明晰竖式中每一步的计算内容。第三步是简化、优化竖式,教学竖式的一般写法。这是在同学理解竖式的结构、计算步骤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先算4乘2得8以后,再把10乘2得20的“2”写在十位上,既表示它是20,又同时完成了20加8得28这步计算,使竖式计算既快又方便。不能让同学误解为这又是一种竖式,要充沛体会是已有模型的进一步简化、优化。

(3) 第71页“试一试”让同学计算3×21,这是他们第一次独立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在写竖式的时候,把两位数写在上面,一位数写在下面,就能应用例题里习得的算理和算法。教材还告诉同学“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这是因为同学尚未认识乘法交换律,也不会计算3×21这样的竖式。让同学再乘一遍,再次体会乘的过程,初步学会竖式的写法、乘的顺序以和积的定位。

(4) 在能够笔算的基础上进行口算。本单元要求口算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每步乘都不需要进位的),教材让同学在能够笔算之后主动地口算。练习九第1题比一比、算一算三组题,每组的上面一题都是几十乘一位数,如30×2,只要想3个十乘2得6个十,是60。下面两道题都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如32×2,既要算30×2得60,也要算2×2得4,还要把60和4合成64。比出上面一题与下面两题的相同处与不同处,就很自然地从笔算过渡到口算。

(5) 教学进位的竖式计算,利用直观手段协助同学理解进位的原理和方法。第81页例题计算48×2,48个位上的8乘2得16,得数满十要向十位进1。教材考虑到同学在加法中有进位的经验,因此,鼓励他们先摆小棒算一算,把16根小棒里的10根捆成1捆,和40×2的8捆合起来是9捆,从中领会进位的原理。然后在竖式上处置进位问题,详细展开计算的步骤,突出16里的1个十正好和80的8个十对齐在十位上,显示了个位满十可以向十位进1。最后教学竖式的一般写法,进一步浓缩思维过程、连贯计算步骤,使竖式计算更便于操作。同学初学进位的乘法,经常会在进位时算错,教材示范了把个位向十位进的1记在十位上,既能体验进位,又能减少计算错误。另外,例题教学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想想做做”第1题发展到个位满二十向十位进2,第2题里还有个位满三十向十位进3,同学的进位能力在计算时逐步提高,最终形成概括的认识:个位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第86页例题48×3要连续进位,教材写出了个位上8乘3这一步计算,在积的个位上写出了4,还把进的2记在十位上,接下去的计算让同学完成。这样布置的意图有两点:一是鼓励同学联系已有的进位知识和经验,体会计算乘法时十位上满几十要向百位进几;二是鼓励同学主动解决新颖的问题,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同学联系已有的计算经验进行估算,发展估算意识。

?规范》指出要加强估算。不单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里应用广泛,还因为估算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与方法,能促进数学考虑、发展智力。本单元里的乘法估算与笔算进位的教学结合在一起同时布置,并在练习和应用中逐步提升。

(1) 在能够笔算个位向十位进位的乘法后教学估算。第85页第7题是本单元的第一次估算,在此之前,同学已经初步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步骤,以和积的个位向十位进位的方法。题目指出“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由于每个两位数的个位上都是8或9,同学很容易看出各个两位数分别最接近几十,这就把两位数乘一位数看成了几十乘一位数,通过口算就能得出原来乘法题的积大约是几十。教学这道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让同学独立理解题意并主动计算,通过连线表达估算的结果;二是引导同学回顾估算的过程,突出估算的关键是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初步形成估算技能。

(2) 在教学积的十位向百位进位前进行估算。第86页例题48×3的十位上4乘3得12个十,要向百位进1。在笔算前先估算积大约是多少,同学能够把48看作50,从50×3=150得到积大约是150。通过估算,感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不都是两位数,还可能是三位数,从而明白例题在竖式里积的十位、百位上都画□的原因,并主动进行十位向百位的进位。笔算得到的积是144,与估算的结果150相互印证,说明笔算是正确的,估算是合理的。

第86页“想想做做”第3题里的两位数,有一个个位上是9,其他个位上都是1或2。这道题要体会怎样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由于还没有教学“四舍五入”的知识,所以只能凭两位数的意义和已有的数感,把两位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如59在50和60之间,接近60;52也在50和60之间,但接近50。

(3) 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有些实际问题往往不需要精确的结果,只要利用估算就能便利地找到答案,这时的估算显得特别有价值。如第87页第5题,汽车的辆数69接近70,且比70小些,装配这些汽车用的车轮个数应该比70×4的积280少一些,所以有280个轮子够了。像这样解题,不需要计算69×4,显然估算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战略,比笔算省力、省时。还有第89页第4、5题,第91页第4题等,能让同学体会日常生活确实经常应用乘法估算,是培养估算意识的好素材。

3?让同学经历逐步笼统的过程,建立“倍”的概念,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倍数关系是常用的数量关系,同学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能够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和表内除法,具备了认识“倍”的条件。“倍”是比较笼统的数学概念,从形象到笼统,先摆学具看出“倍”,再计算求得“倍”,逐渐形成“倍”的概念,是符合同学认知规律的教学布置。

说课数学教案篇2

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排序》

内容分析:

本次教学内容是排序活动,排序是将由两个以上组成一组的物体排出序列。幼儿可根据大小、形状、颜色、数量、名称等排列物体,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规律的排序方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数学认知目标提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在5-6岁具体表现为: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根据大班幼儿思维特点,我在设计中突出让幼儿感知发现、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以故事“绿毛龟”为主线,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幼儿从发现规律——模仿规律——创新规律——生活运用,层层递进。

活动重点为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尝试用有规律的方法进行操作;活动难点是创新的排列规律。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有可能不能很好地协调个体与小组、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我将采取语言引导、动作提示、同伴互助等方式进行指导,使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教学目标:

1.发现和体会事物间的排列规律。

2.尝试创造性地按某种规律进行拼摆活动,发展思维能力。

3.感受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教具:ppt课件、青蛙、乌龟图片各四张

2.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板、各色吸管若干

教学过程:

一、发现规律

(一)听故事,找规律。

1.在《绿毛龟》这个故事中,当听到“绿毛龟”三个字的时候马上坐下。

介绍玩法:绿毛龟有个最大的爱好:收集小朋友的凳子。如果你听到我的故事里出

现了“绿毛龟”三个字就马上坐下,不然它会把你的凳子收走。

2.出示青蛙和乌龟的图片:小朋友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3.小结:像绿青蛙和绿毛龟这样一个接着一个重复的排列,我们就叫它有规律的

排列。

(二)观察ppt,讨论,分析,推理,发现按物体名称、数量、方位的差异进行排序的规律,并想象续排。

师:绿青蛙和绿毛龟已经想好要去找谁玩了,你们觉得它们来到了谁的家里?

1.介绍小兔——小兔是只特别喜欢有规律生活的动物,它身边的很多东西都是有规律的。小朋友发现什么是有规律的?

2.孩子们讨论交流发现的规律,并续排。

(1)可爱的小动物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如果继续的话你知道后面会是谁吗?

(2)漂亮的向日葵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下一棵是怎么样的?

(3)小鱼,它是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继续排列的话后面会是怎么排的?

(4)天空中飘来了气球,气球后面会有白云,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气球的数量不变,白云每次增加一朵重复的排列,我们叫它递增规律。)

3.小结:小兔家里这么多有规律的东西,有的是按照事物的名称,如:小鸡、小狗、小猴这样排的。有的是按照大小、高矮来排的。有的是按照方向:上下、左右这样排的。还有的是按照数量的变化:递增、递减。都可以排出一些有规律的东西。

二、模仿规律

根据ppt中的规律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续排,体验按顺序排列队伍的有趣。

(一)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和向日葵一样有规律的排列。

1.师:高的大的向日葵,我们给它设计一个好看的动作,你会设计什么动作?矮的小的向日葵你又会设计什么动作呢?

2.幼儿体验:我们来试一试和向日葵一样有规律的排列。

3.小结:有规律的排列不但能让我们猜出下一个是什么动作,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二)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和小鱼一样有规律的排列。

1.师:我们也来给小鱼设计一下动作,头向上的小鱼你会设计什么动作?头向下的小鱼你设计的动作又是什么呢?

2.幼儿体验:我们也和小鱼一样有规律的排列。

3.小结:和小鱼一样有规律的排列,我们的队列有规律又好看!

三、创新规律

(一)帮助绿毛龟和绿青蛙铺小路。集体讨论,如何创新规律。

师:绿毛龟和绿青蛙遇到一个问题,需要小朋友帮它们解决。

1.介绍操作材料。

2.启发幼儿讨论:用只有一种颜色的吸管要怎样摆成有规律的、与众不同的小路?

(二)第一次操作,要求:有规律、与众不同。

1.幼儿操作,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创新排列规律。

2.作品展示,师幼总结创新之处——从物体数量、方位等方面的变化。

(三)第二次操作,运用总结的经验再次创新排序。师:小朋友铺的小路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知道别人是怎么摆的就学习到了又一个方法,这一次,小朋友可以自己重新设计也可以找好朋友合作摆出更有创意的小路。

1.幼儿再次操作,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次创新排序。

2.再次分享,交流。

3.小结:小朋友的第二次创新更大胆,在数量、方向上都做了一个更大的变化。我们为绿青蛙和绿毛龟铺设的小路就更丰富多彩了。

四、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感受规律的美。

1.师:今天我们做了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用各种各样的规律帮助绿青蛙和绿毛龟铺路,绿青蛙和绿毛龟都特别的高兴。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很多有规律的排序,请小朋友欣赏欣赏(ppt)。

2.小结:像这样四季的轮回,还有生活中用的、穿的、吃的、玩的等等都用到了有规律的排序,排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丽多姿。

延伸活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是有规律的?我们一起在幼儿园里找一找吧!

说课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材p73--7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5.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收集资料,感知四五位数

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写在卡纸上,并贴在黑板上。

昨天同学们都收集了电脑的价格,现在请同学将它们贴到黑板上来,让大家来看看你的成果。

二.分类

师:黑板上有这么多数,请你先轻轻的试着读一读,然后观察这些数的特点,并给这些数分分类。

生:这两类数一类中有零,另一类没有零。

三.读法

1.没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你觉得哪一类数读起来比较容易?谁能来读一读?

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出示板书: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2.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这些有零的数你会读那一个?你能找出和他同一类的数吗?

学生小组讨论。

师:每个人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将黑板上的数移位。

师: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板书出示: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师:你还会读哪一个数?(末尾有0的数)找出末尾有0的数,

师:读这些数,又有什么好办法?

板书出示: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有零的四、五位数的读写的'方法。你能写一个中间和末尾都有零的数,让大家来读一读吗?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现在请同桌互相出题,考考对方。

四.写法

师:刚才还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价格还没有展示出来,现在我就请这些同学来报一报,看你们能不能记下来。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

出示板书:几万就万位上写几,几千就千位上写几,几百就百位上写几……

师:谁还能来报一报。(有0的数)

学生试写。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出示板书: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五.练习与巩固

1、p75“做一做”1、2

2、p76“做一做”1、2

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到了什么?

说课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操作过程,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辨析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学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掌握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和三角板。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纸、三角板、观察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导入:小朋友,当你吃过晚饭,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吗?你最喜欢镇海哪里的夜景?是啊,我们的镇海越来越美了,就连一幢幢楼房在夜空下也那么的温馨迷人。(媒体播放)

2、设疑:当你陶醉在美景中时,有没有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呢?(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了解:能谈谈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吗?(根据学生的原有认识,完成观察表中的有关问题,如几条边几个角)

4、揭题:原来你们早就和它们交上朋友了,看来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继续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应该是不成问题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初步感知:

1、根据原有认知结构,判断课件中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2、质疑:看来有4条边和4个角的图形也不一定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它们的边和角里一定还藏着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一一发现,你们愿意吗?

(二)深入探究:

1、认识长方形:

1)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会有什么秘密?

2)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3)汇报交流,媒体选择性对学生的方法加以演示。

4):小朋友真会动脑筋,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知道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媒体出示,齐读)

5)认识“长”、“宽”

6)找一找身边的长方形并指出它的长和宽。

7)激励引入到正方形的研究中。

2、认识正方形

探究方法同上,但有所简略于汇报演示。

3、尝试验证会什么一开始有些四边形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4、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1)四人小组根据刚才的发现讨论两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汇报交流。

5、学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想把你摆的长方形画下来吗?(先发表各自的意见,然后教师范画,再学生自己试画)

3)画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方法一样吗?要注意什么?

4)生独立画正方形,指名板演并让他人。

三、交流,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么不满意的?(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练习巩固,拓展深化

1、猜想边长、长、宽的长度

2、数一数有几个长方形、正方形

3、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指定长度,画上美丽的图案,并说说想把自己的设计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说课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的例17、例18和练习十五的第5—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进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

2、使学生了解估算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作业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5 30×6 130×2 40×5

80÷5 420÷7 510÷3 240÷6

2、估算下面各题。

479÷6 531÷5 2449÷8 1790÷3

(1)逐题由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的过程,即第一步求什么?怎么省略被除数的尾数?第二步算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2)说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二、新授。

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能够根据不同情况估算出它们的近似商。今天我们通过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的继续学习,了解它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

2、教学例17。

(1)出示题目:5530除以6大约等于多少?

(2)读题并理解题意。

(3)列式:5530÷6

(4)这道题目对结果有什么要求?(只要求进行估算)怎么看出题目中只要求进行估算?

(5)进行估算。由学生说出估算方法:把被除数5530的百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后约等于5500。再把5500÷6约等于900。

提醒学生横式上要写“≈”号。

(6)由学生笔算出准确数。

得:5530÷6=921……4

(7)引导学生将估算的结果与实际除的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估算的结果和实际除得的结果是接近的。

3、巩固练习。练习十五第6题的第一行3道题。

(1)读题,学生进行估算,三人板演。

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学生被除数是根据哪一位进行“四舍五入”的,横式上是否写“≈”号。

(2)订正后,再请学生算出各题的准确数。

(3)通过讨论,说出每道题的估算结果比除得的准确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4、教学例18。

(1)出示题目:用估算检查下题商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

3976÷8=497

(2)读题,理用题意。

(3)进行估算。3976÷8≈500

(4)引导学生对实际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①实际结果497的近似数是500。

②估算的结果也是500,说明商的最高位没有错。

5、巩固练习。练习十五第7题第一行的两道题。

三、课堂。

师生议论,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估算有什么作用?

教师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知道了它在实际计算中的作用、今后我们要能够自觉地运用它来检查计算结果是不是与实际结果接近或除法笔算商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养成良好的作业检查、检验的习惯。

四、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五的第5题,第6、7题的第二行以及第8题。

说课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描述。

2、初步懂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参与乘法分配律的归纳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难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了自然环境被破坏而出现的沙尘暴、水土流失等一些情景的图片,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我想大声的呼吁:请不要再滥伐树木了,不然的话沙尘暴会更厉害。

2、请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吧!

3、要保护我们的家园,还要大量植树。

师:说的太好了。要保护我们的家园就要植树造林,种植花草。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前段时间学校植树活动的情况吗?

(多媒体展示植树的场景,并附文字:一共有25个小组参加植树活动,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乘法运算定律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你都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问题。

师:请根据这些信息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

(2)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展示汇报:

(4+2)×25 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师:谁和第一位同学的算式一样?请举手。谁来说一说你们解决问题的步骤?

生:先用加法算出每组有几人,再乘25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师:谁和第二位同学的算式一样?请举手。谁来说一说第二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抬水浇树的人数,再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师:回答的很好。我们来看4×25和2×25分别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也是先算出每组有几人?即(4+2)×25。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请大家一起回答这次植树活动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150人)

2、探究乘法分配律

(1)探讨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计算结果相同,那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4+2)×25 4×25+2×25

生: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在这两个算式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个等式。

生1:4加2的和乘25等于4乘25加上2乘25。

2:4加2的和乘25等于先把4和2分别与25相乘再相加。

师:刚才同学们是先算出每组有几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算式为25×(4+2)。想一想:计算25乘4加2的和还可以怎样算呢?动手试试再把想法说给同桌听。

师:谁来给大家说自己的想法?

生:25乘4加2的和,可以先把25分别与4和2相乘,再相加。也就是先算25×4和25×2,再把两个积相加。即25×(4+2)=25×4+25×2

(2)举例观察

师:我们知道了4加2的和与25相乘,可以先把4和2与25分别相乘,再相加。请你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写在本子上。你怎么来说明你写的算式左右两边是相等的?

师:谁来汇报你写的式子,师随生汇报板书。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等式以及自己写的等式,有什么发现?请先和同学交流。

(3)交流概括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我发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求出积,再把积相加。

师: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求出积,再把积相加。这就叫乘法分配律。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师:刚才同学们写的算式都对,那我们可不可以用一个算式就能表示出所有的式子?

生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并抽学生汇报。

生1:a、b表示两个加数,c表示因数。a加b的和乘c等于a乘c加b乘c。即(a+b)×c=a×c+b×c。

生2:a表示因数,b、c表示两个加数,a乘b加c的和等于a乘b加上a乘c。即a×(b+c)=a×b+a×c。

三、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5+20)×12=□×12+□×12

25×(4+9)=□×4+□×9

8×(10+5)=□×□+□×□

75×24=75×□+75×□

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48×12+52×12 15×18+26×18

(15+18)×26 25×40+25×4

25×(40+4)(48+52)×12

14×(45-5)11×4+25×4

(11×25)×4 14×45-14×5

说课数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一、能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

二、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讨论和操作,学会按事物的数量对应匹配。

三、在活动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教具:动物卡片若干;信封和邮箱卡片各五个。灰兔木偶。

二、学具:练习材料,铅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动物卡片,感知5以内的数量。

“小动物幼儿园开学啦!今天,小动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上幼儿园了,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出示小猫卡片。“这是谁?(小猫)有几只?(两只)那我们就来学两声小猫叫。”

出示小羊卡片。“这是谁?(小羊)有几只?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嘎嘎嘎’,猜猜,谁来啦?(小鸭)”出示小鸭卡片。“有几只?(三只)有几只?我们也来学学小鸭叫吧。”

出示小兔卡片,“呀,小兔也来了,他们真可爱,你们想不想学学小兔跳呀?“

“最后来得是谁呢?”出示小猪卡片。

二、按数量对应匹配。

(1)找妈妈。

“灰兔老师知道小动物第一天上幼儿园会想念妈妈,就特地为他们准备了照片。”出示卡片,“但是它把照片藏在了气球后面,要小动物自己去找,找对了,才能见到自己的妈妈,小朋友快想想办法,帮他们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妈妈。”

小朋友讨论找方法和依据。

(2)领信箱。

“灰兔老师还为小动物们准备了悄悄话信箱呢,你们看。”出示信箱卡片,“这些信箱有什么不一样?”(信箱上有点卡做的标记)请小朋友帮小动物们认领信箱,并请小朋友说说认领的依据。(找一样多的)

三、幼儿操作。

(1)幼儿用连线的方法将信箱和信匹配。

“有了信箱还没有送信个邮递员呢,灰兔老师想在我们小(2)班选能干的小朋友来帮他送信,你们愿意吗?”

“灰兔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三封信,并且在信封上用苹果做了标记,这些信该送到哪个信箱里,请小朋友自己想一想,做一做。”

个别示范操作,帮助幼儿检查操作结果。

四、活动结束。

《说课数学教案优秀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