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经典教案通用7篇

时间:2024-06-11 17:25:44 分类:工作计划

有一份详细的教案能够提升我们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系统化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经典教案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经典教案通用7篇

小学经典教案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1、导入

1987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姑娘在女主人和邻里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他们共同述说着这一动人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所有的电视观众,歌曲中的"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早已唱遍了了全国。

这一单元的名称是"爱满人间",我们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一件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之一。

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关爱心的,有的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人类的爱,本节课我们先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

(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

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第二部分是引申,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景。这首歌虽然短小,意义却真不小。

(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部的歌谱(因为此歌大多学生已经会唱,所以可以先学唱歌谱),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歌唱部分的第二声部歌谱,应特别注意"3-#5"处#5的音准。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因学生已经会唱,所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声音的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四拍的长音要唱够时值。

(5)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

(6)二声部合唱,是男女声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

3、欣赏歌曲

(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美丽的天空""我们就是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4、小结

这节课开始我们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我们要牢记这句歌词"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要背唱《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也能背唱第二声部),请同学们在课外多加练习,同时考虑为这首歌曲创编集体舞的动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2、欣赏合唱《欢乐颂》

3、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划分乐段,感受并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

2、初步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3、初步熟悉《欢乐颂》的音调,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

(1)介绍歌曲《爱的奉献》诞生的背景,听一遍范唱录音。

(2)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其中穿插朗读歌词,并注意第一段歌词中的四个排比句。

(3)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注意"啊"的时值(应是6拍),教师可用指挥动作提示。还应注意该乐段上、下两句是平行结构。大多相同,只是在"美好的人间"处有所不同,要作多次对比示范,防止学生混淆。

(4)学唱尾声部分应用指挥动作提示节拍。

(5)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歌曲划分乐段,并按教科书要求设计初两个乐段的强弱变化并提示两个乐段的情绪要求。

(6)连起来唱几遍,可分别有几位学生来领唱和指挥。

2、欣赏歌曲

(1)介绍"乐圣"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乐迷熟悉的音乐家。可先由学生来介绍,最后教师补充、总结。

教科书中的四幅照片简略的介绍了贝多芬的生平及作品,可让学生仔细换看图片好阅读说明文字。

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结构最宏伟的,通常有三到四个乐章,我们今天欣赏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主题,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音乐素养的提高,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2)《欢乐颂》是贝多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集中表现,他想象的全人类拥抱起来、团结起来的场面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在当时乃至现在仍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九交响曲》首演获得空前成功,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将大厅的屋顶掀翻,可见这首交响曲深得民心。

(3)欣赏合唱《欢乐颂》。

(4)学生学唱第一声部的歌谱。

(5)复听。

3、器乐演奏

(1)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的主旋律。

(2)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的第二声部旋律。

(3)二部合奏。

(4)二部合奏配上打击乐器,教师或学生指挥。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唱了《爱的奉献》,初步了解了"乐圣"贝多芬。有关贝多芬的故事还有很多,他的作品也很多,请们在课外收集一些材料和音响,举办一次"走近贝多芬"的主题欣赏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欢乐颂》

2、集体舞《歌声与微笑》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和谐地演唱二部合唱《欢乐颂》,并能背唱第一声部。

2、在分小组合作创编集体舞的过程中,发挥大多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3、在学跳集体舞的过程中秩序井然、大方活泼、热情参与。

?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

(1)学唱《欢乐颂》的第一声部歌谱及歌词。

(2)学唱《欢乐颂》的第二声部歌谱及歌词。

(3)二声部合唱。

(4)大部分学生演唱,小部分学生用课堂乐器作伴奏(可相互交换几次)。

(5)背唱《欢乐颂》,教师指挥,用录音带伴奏。

2、集体舞

(1)教师提出分小组创编集体舞的要求,即动作要简单易学、舒展大方、富有节奏感,也可以适当编一些双人的动作(可参考教材上的照片。每个组可以只编1-2个动作。要求人人参与,不要只靠个别骨干来创编,其他人旁观。

(2)分小组创编集体舞动作。

(3)各小组汇报表演。

(4)教师将各组秀的动作集中起来,加以组合或略加改编,组成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5)随《歌声与微笑》的音乐,同学学习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6)部分舞蹈好的学生,随音乐完整地跳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7)全体学生一起跳集体舞。

3、小结

我们在自己的乐队伴奏下,演唱了《欢乐颂》,还创编了集体舞《歌声与微笑》,可是因为时间的原因未能尽兴,我们可以在课外活动的时间内再次纵情的歌舞,集体舞能使我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可以增进班级的团结,希望不太善于歌舞的同学也能大胆的参与,增强阳光少年的活力。

小学经典教案篇2

一、复习巩固

1.圈出正确的拼音

奔(bēnbēng)宽(kuānkān)市(sìshì)原(yuányán)

2.认读词语:

宽阔鱼虾大脚贝壳原来奔跑秘密一匹城市高楼

3.指名读课文。

二、交流讨论

1.你认为,文中的几位小朋友,谁的家乡最美?读书画出相关的语句,诵读理解。

2.读书讨论,组内交流,感悟家乡的美。可以利用搜集的.图片资料进行说明。

三、体验欣赏

1.品读自己喜欢的语句。适时抓住那么那么引导学生说话。

2.在全班的范围内交流读书的感受。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悟。

3.试着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记下来。

4.读了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读后你想说些什么?

四、指导背诵

1.看图提示背诵。

2.看文听老师朗诵。

3.倾听同学背诵,回忆印证。

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写字指导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指导学生观察,教师强调书写上的注意事项。

(1)针对写字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进行指导。

占格不当:顶天立地、缩在格中像蚂蚁。指导写男、贝。

比例失调:偏旁部首占的位置太大,影响字体美观。指导写爱、虾、字

笔画错误:增减笔画,改变笔画。指导原(不要多加一点)、跑(跑字最后三笔是横折、横、竖弯钩,不是横折钩、竖弯钩)

(2)明确要求描红、临写。

端正姿势,执笔正确;横平竖直,结构匀称;有一定速度。

2.自由练写,教师巡视,组织学生互相评。

六、实践拓展

1.学着课文中的介绍,给你自画的家乡图旁边写上一段话,要求用上那么那么来赞美自己的家乡。

2.写好后请你当导游,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评一评,改一改。

板书设计

24画家乡

涛涛:海边海、船、贝壳

山山:山里山、水、树、蘑菇

平平:平原稻子、棉花、菜地

青青:草原草、羊群、马

京京:城市街道、楼房、街心公园

小学经典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6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促使学生加深对每句口诀意义的理解,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诀。

2.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能灵活运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和推理概括能力,向学生渗透函数对应思想。

4.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探索的乐趣。 重点:掌握6的乘法口诀。

难点:

熟记6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刚才同学们悦耳的'背书声,吸引海底的小鱼来到我们的课上和我们一起学习。

它们啊!出了几个题目让你们做!

小鱼说:你会吗? 2*5= 4*4= 3*1= 5*4= 1*2= 5*3= 4*2= 4*3= 2*2= 1*3= 2*4= 2*2=

师:同学们,你们1—5的乘法口诀学得真认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这次,老师想让同学们自己编口诀,你们敢挑战吗?

二、自主探索,总结规律

师:老师很喜欢鱼,可是又老是养不好鱼,于是我就想,用三角形摆金鱼可以吗?(课件先出示一条金鱼)

师:摆一条金鱼用了几个三角形? 摆2条呢?那么摆3条、4条、5条、6条呢? 学生讨论,然后完成下表。

(教材61页主题图下面的表格) 鱼(条) 1 2 3 4 5 6 三角形(个) 6 12

提问:

1、6是有几个6相加得到的?乘法算式怎么列? 那12呢?18、24、30、36呢?

2、你能根据1*6=6,1*6=6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 ( 板书:一六得六)

师:你能编出6的其它5句口诀吗? 请你把教材61页的口诀补充完整 (板书: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 在生汇报时师板书,并让生说一说口诀所表示的意思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把6的乘法口诀编出来了。齐读!

师:认真观察这些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

这些发现都可以帮助我们记住6的乘法口诀。

师:你认为哪句容易记,哪句难记?你有好办法很快记住吗? 如果我忘记了“四六”是多少怎么办?

口答:5个6比4个6多几,比6个6少几?

师:现在自由记忆口诀看谁记得最快? 1)齐背 2)分组背 3)对口令 4)开火车背 5)指名背 6)同桌比赛,谁背得熟练 三、趣味练习,应用新知 1、用口诀读下面的乘法算式 2*6= 3*6= 4*6= 6*2= 6*3= 6*4= 6*5= 4*5= 6*6= 1*6= 2、钓鱼小高手2*6= 4*6= 6*4= 1*6= 6*5= 6*6= 3*6= 6*2= 6*3= 5*6= 3、谜语: 有时挂在天上,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师:这首诗里面一共有多少个字?谁能最快的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4、根据图形说口诀和乘法算式

四、情感沟通,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 1*6=6 一六得六 6*1=6 2*6=12 二六十二 6*2=12 3*6=18 三六十八 6*3=18 4*6=24 四六二十四 6*4=24 5*6=30 五六三十 6*5=30 6*6=36 六六三十六

还 可以加上教材分析、作业布置、教后反思。

小学经典教案篇4

教学内容:欣赏《天山之春》

教学目标

1、熟悉作品的旋律,感受其风格,并能随音乐哼唱。

2、知道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并能听辨其音色。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凭你自己对新疆音乐的了解,你平时听到的歌曲,有哪些音乐是属于新疆的?

师:这节课我们要来听听平时同学们不太听的到的新疆的歌曲《咯什的春天》

2.欣赏新疆音乐《咯什的春天》

师:聆听的过程中,你要考虑以下问题:

a.这首歌曲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b.同桌互相讨论它使用了那种乐器?

(拉弦、弹拨)

c.它的伴奏乐器又是什么?

3.图片展示。热瓦甫并再播放热瓦甫的音乐。

师: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4.在热瓦甫的音乐中带有手鼓,介绍手鼓。

幻灯图片展示。

三、感知新疆维吾尔族的典型节奏。

1.手鼓(铃鼓)节奏

x. x x x __ x x x

2.引出新疆的典型节奏。

x. x x x __ x x x

3.师:接下来老师给你们配上点音乐,你们来打打看。

播放《青春舞曲》的伴奏音乐。

同时导入歌曲的学习《青春舞曲》

小学经典教案篇5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指名读课文,检查能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提出不理解、重要的词语。

3.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4.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三、互动学习,合作交流

这5种玻璃,你对哪种有兴趣呢?那就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阅读,采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掌握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用“——”画出玻璃特点的语句,用“~~~~~~~”画出描写作用的语句。填写手里的表格。

1.四人一组或自己找伙伴交流学习情况,互相补充,相互释疑。(各组派一名代表到前面多媒体展示。)

2.全班交流。

3.游戏。(你是其中的一种玻璃作个自我介绍)

四、角色扮演,增强感悟

1、作为一名推销员上台推销新型玻璃。

2、评出优秀推销员。

3、除了课文中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外,你还知道哪些?请介绍。

五、拓展升华,巩固新知

1、在未来,你还能发明哪些新型玻璃?

2、交流。(同学们设计的很多,有香味玻璃,有音乐玻璃,有净化玻璃等。)

3、现在就学习作者的介绍方法,将你准备发明的新型玻璃写成文章吧!

4、.先写完的读给师、生听。(同学互相评价。)

六、总结: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只要刻苦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技术,不断探索,勇于实践,理想就会变成现实。你们定会创造无数的奇迹!

小学经典教案篇6

教学内容:课本应用题例5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相遇问题(求相遇路程)的特征,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解答相遇问题应用题。

2、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3、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

1、根据已知条件解答问题。

电脑演示一位学生边走边唱上学的情景。

我是小小读书郎,蹦蹦跳跳上学忙。每分要走70米,4分才能到学堂。

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我家到学校有多远吗?

2、学生口答列式:704=280(米)。

复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的数量关系。(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二、揭示特征,化解难点

1、想想,说说

电脑演示两个学生同时上学在校门口相遇的情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相遇问题的特征。

①两个学生是怎么上学的?(板书:同时相对相遇)

②相遇的意思懂吗?请两个学生上台合作表演一下。

2、填填,议议

①介绍人物及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小明每分走70米,小红每分走60米,有一天,他们约好,从家里同时出发,相对而行3分钟后恰好在校门口相遇。

②分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

比一比,看哪个组填得又对又快?

③分组汇报表中所填数据。

④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式,分析表中数据,加深对相遇问题特征的理解,并初步感知相遇问题数量间的关系,渗透两种解法。

130米是什么?表示两人每分所走的'路程和即速度和(板书:速度和)

260米是怎么得来的?渗透两种方法即:140+120,1302。同时说2分是相遇时间。(板书:相遇时间)

390米是怎么得到的?强调两种方法,即把各自的路程相加210+180;用速度和乘相遇时间(1303)。

390米表示什么?两人3分钟所走路程的和,实际上就是两家之间的离。

三、解答例题,理清思路

1、尝试例5(稍做改动)。弄清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掌握两种解法。

①将上题中同时行3分钟改成同时行4分钟,其余条件不变,仍然求两家相距多远?学生读题后尝试练习。

②评讲板演,理清解题思路,概括两种方法。

先求两人4分钟各走多少米。

⑴分步列式解答704=280(米)604=240(米)280+240=520(米)

⑵综合列式解答704+604

=280+240

=520(米)

先求两人1分钟一共走多少米。

⑶分步列式解答70+60=130(米)1304=520(米)

⑷综合列式解答(70+60)4

=1304

=520(米)

2、质疑小结,揭示课题。

①想一想,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②概括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③揭示课题。

这两种解法都是利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式。不过,第一种方法是用各自的速度乘各自的时间,得出各自的路程,然后相加求和;第二种方法用速度和乘相同的时间。象这样两人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结果遇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要内容相遇问题(板书:相遇问题),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

四、深化理解,应用拓展

1、基本练习。

用两种方法完成课本第37页上的练一练,并说一说,是怎样列式的?先求什?再求什么?

2、变式练习。

电脑演示小明和小芳放学的情景。

①认识相背而行(板书:相背)

②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1分钟后两人相距多远?2分呢?4分呢?结果怎样?

揭示相背而行和相对而行求总路程时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

3、拓展练习。

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脑演示:张教授、李经理分别从湖州、上海去杭州参加经贸会,临行前一段对话情景。

对话实录如下:

张教授:喂,李经理吗?我已坐在湖州去杭州的大巴上。

李经理:知道了,张教授,你车子的速度怎样啊?

张教授:大概每小时行70千米吧!

李经理:这样吧!我把车速控制在每小时行100千米,过2小时,我们就可在杭州见面啦!

张教授:杭州见!一路平安!

李经理:好,一路平安,杭州见!

分组合作,进行探究。

①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看,从对话中能捕捉到哪些信息?

②根据刚才捕捉的信息,能解决哪些问题?比一比,看哪个组提出的问题多?

③汇报提出的问题,交流解决的方法。

④生活中的行程问题,是不是一定都是这样?有没有别的情况?

4、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获得什么本领?

同学们,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就会发现许多数学问题,刚才大家出的问题,都有一定价值。有些问题现在我们可以解决了,有些问题还需要续学习,深入研究,将来去解决。

小学经典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8个生字“寄热希望块收退扫”;认识部首“反文旁”;理解词语扫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能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水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8个生字“寄热希望块收退扫”;认识部首“反文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初识非洲、南极,积累相关词语。

(一)出示图片:认识南(nán)极(jí)非(fēi)洲(zhōu)。

1、让我们先从图上来认识两个地方:

(1)指名拼读1人:南极。

谁来拼读一下?

(2)指名拼读2人。

第二个地方谁会拼读?

你注意到了“洲”字是翘舌音,谁能像他一样读好?

(3)齐读南极、非洲。

我们一起来读好它。

(4)去掉拼音直接读。

左边这幅图是——南极,右边这幅图是——非洲。

(二)了解南极。

1、听老师用一句话介绍南极,仔细听认真记,待会儿请你照着老师的样子来说一说?说两遍。

南极冰天雪地。

2、谁来说说看?

3、南极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

4、所以,我们称它为——寒冷的南极

(三)简介非洲。

1、师述:和南极相反,非洲是个很热的地方,因为非洲离太阳最近,在非洲的很多地方,几乎一年四季都是夏天。再来仔细听认真记。

非洲炎热干旱。

谁来会看?

2、所以,我们称非洲为——火热(rè)的非洲

(1)拼读生字“热”

(2)“热”字下面有个“四点底”,就好像火在不停地烤!注意四点底的一点朝左,三点朝右。

3、总结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个地方有关。

二、揭示课题。

1、出示:jìbīng

寄冰

(1)谁来拼读课题?

(2)后鼻音读得很准,开火车拼读。一起来拼读。

(3)“寄”是生字,你有好方法记住它吗?寄:结构记字法(宝盖头+奇)。

师:这个“奇”字不陌生,它是奇怪的——奇;也是奇妙的——奇。宝盖头下加个“奇”就是——(寄;寄冰的寄)板书:寄冰

“寄”是指通过邮局把东西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第12课(补齐课题12)——齐读课题。(寄的是冰,很特别吧!)

三、初读课文。

1、现在,让我们打开语文书,自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谁给谁寄冰?从哪里往哪里寄冰?

板书:谁给谁寄冰?从哪里往哪里寄冰?

2、交流问题:

出示狮子洪洪、企鹅非非

出示:南极非洲

3、企鹅非非住在南极,南极——冰天雪地,(板书:冰天雪地)非常——寒冷。

狮子洪洪住在非洲,非洲——炎热干旱,(板书:炎热干旱)。

四、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一)学习第1、2节。

1、洪洪为什么要非非给他寄冰?(板书:为什么?)我们来读读课文的一、二两节就能知道了。

出示:狮子洪洪/住在/火热的非洲,从来没有/见过冰,他想:“冰是什么样子呢?”

洪洪/给南极的企鹅非非/寄了一封信,希望非非/给他/寄一块冰来。

(1)自己读读,不加字不漏字、按停顿符号正确朗读。

(2)这儿有个生字:“块”:谁会拼读,三拼音,齐读。

(3)读读词语:块作为量词,我们可以说——一(块)冰

(4)师:冰可以一块一块地数。课文中提到的这3种物品该怎么数?让我们来拼拼读读记记。

出示:一(封(fēng))信一(个)箱(xiāng)子一(袋(dài))水(开火车直接读)

(5)小结: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数法。

2、老师请两个人分别来读这两小节?

学生朗读,评价:你能按标点停顿,把句子读通了!

你把洪洪非常希望看到冰是什么样的感觉读出来了!拼读“希望”。

一起读读。

3、现在谁知道洪洪为什么要非非给他寄冰?

4、狮子洪洪生活在炎热的非洲,从没见过冰,企鹅非非就生活在冰天雪地里,怪不得洪洪要非非给他寄冰”呢!这个问题我们读懂了!

(二)学习第3、4节。

1、那么,满怀希望的洪洪等到的是什么结果呢?(板书:结果?)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3、4节。

(1)这两段话很长,里面还有几个生字,要读懂得先来做个游戏:拼音节读生字

收(shōu)到退(tuì)了回去扫(sǎo)兴

(2)这个生字是:收它的偏旁是(反文旁)

谁来书空?收

看看书上笔画框里的字,告诉老师它是怎么写的?

(3)生字会读了,和同桌一起读读这两节。

(4)请读(读得真不错,老师也给你一个大拇指!)

2、交流问题:你们读懂了吗?洪洪等到的结果是什么?出示卡片:满满的一塑料袋水

(1)是啊!你们读懂了:

教师指着媒体引读:

师:过了几天,洪洪收到了南极的一个箱子,以为是从没见过的冰,这个时候他一定十分(高兴)(读),打开一看,却发现里面是(满满的一塑料袋水),板书:满满的一塑料袋水

觉得很“扫兴”(读)。“扫兴”的意思就是原先高兴的情绪好像被谁用扫帚一扫而光。所以高兴、扫兴是一对反义词。

(2)于是,他又写信给非非,信上这样说:

我让你寄冰来,你为什么寄一袋水来?真让人扫兴!

自己读读———标点变色(这里有一个问号、一个感叹号,你能读出语气来吗?)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一起读。

(3)我听出来了,洪洪觉得很失望。

(4)洪洪挺生气的。(他还把箱子退回)

板书:退回

3、而企鹅非非收到洪洪的.信后,被弄糊涂了

出示:明明是块冰,洪洪怎么说是水呢?

(1)读读词语:糊涂

(2)什么叫“糊涂”?换词语———不明白、奇怪

(3)练习朗读:把非非心里的想法读出来。(而且是一块厚厚的冰)板书:一块厚厚的冰(自己读读—请读———齐读。)

4、男生当洪洪,女生当非非。

它俩为什么一个生气,一个糊涂?

问题出在哪?让聪明的小朋友来告诉他们吧!

借助板书小结:(你们说的对,企鹅非非从南极寄了一块冰给洪洪,而非洲的气候十分炎热,冰遇热变成水,所以洪洪打开箱子,看见的是满满的一塑料袋水,于是他又把水退了回去;南极的气候十分寒冷,这袋水遇冷变成冰,所以非非打开箱子里看到的还是冰。)

5、课文中没写到非非是怎样寄冰的,你能从寄冰的结果猜到企鹅非非是怎样寄的?(没有保温措施)

五、说话练习,总结课文。

1、在你们的帮助下,洪洪和企鹅都明白了道理,消除了误会,他们又成了好朋友。

到底该怎样寄冰呢?用什么方法才能让洪洪收到冰呢?

2、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科学小常识,我们要细心观察,爱积累的孩子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小学经典教案通用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