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优秀教案5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规划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教案应该具备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狼》优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狼》优秀教案篇1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简便方法及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掌握百分数与分数、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简便方法。
教学方法:
1、讲授法;2、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从前有个美丽的公主,他在城堡外面玩耍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山洞,山洞有一道门,但是必须回答几道题这个门才可以打开,我们一起来帮这个美丽的公主想想办法吧。比较2/5、42%、0.45三个数的大小,要想解题呢,我们就必须学习今天的知识。(引入课题)
(二)大胆探索,学习新知。
1、学习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a、准备题。
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0.45 1.2 0.367 3/25 15/8 63/100
通过以上的练习,为学生学习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打下了基础。
b、学习百分数化成小数,教学例1
(1)出示例1:把46%、128%化成小数。
(2)引导学生思考:要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可以先把百分数改写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转化成小数。
46%= 46100=0.46 128%=128100=1.28
(3)请大家观察一个,如果不看先化成分数的这个过程,小数可以怎样直接化成百分数的?(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4)说明:当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时,原数就缩小100倍,再去掉百分号,又使它扩大100倍。所以原数大小是不变的。
c、学习小数化成百分数。
(1)出示例2:怎样把0.78、1.32化成百分数?
(2)引导学生思考:要把百分数化成小数,要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把这个分数改写成小数。
(3)启发学生口述每题的转化过程,板书;
0.78=78100=78% 1.32=132100=132%
(4)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百分数怎样很快地直接化成小数?(引导学生归纳出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去掉百分号。)
(5)使学生明白:当把百分数的百分号去掉时,原数就扩大了100倍;然后再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的大小不变。
3、引导学生进一步综合归纳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三、巩固练习
1、把下列小数化成百分数。
0.76 0.4 1.32 0.125
2、把下列百分数化成小数。
29% 60% 25% 37.5%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进行百分数和小数互化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练习二第1、2、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狼》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服装与季节的关系。
2、根据自己意愿设计夏天的服装。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教学重点
认识夏季的服装。
教学准备:
1、幼儿穿各式夏装并准备一些夏天的服装:吊带衫、短裤、汗背心泳装等
2、废旧报纸若干(数量大于幼儿数)、剪刀、画笔
3、适合于表演的音乐一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夏天的服装
1、讲讲夏天服装的特点:薄、少、短。
2、介绍自己服装的名称:女小朋友以裙子为主、男小朋友以短袖短裤为主。
二、展示自己的服装
随着音乐展示自己的夏装。
三、设计服装
1、激发幼儿设计服装的愿望:"这些漂亮的衣服都是别人设计的,我们自己动手来设计一套服装吧?"
2、幼儿构想
3、幼儿动手设计服装:
(1)教师重点协助能力差的幼儿
(2)提醒能力强的幼儿还可装饰服装
四、服装表演
1、幼儿相互帮助穿好自己设计的服装
2、展示自己设计的服装
活动反思:
幼儿对这一课题非常的感兴趣,他们每个人的衣服都很多,而且也都喜欢穿好看的衣服。所以学起来积极性很高。他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创新。通过造型活动,幼儿在合作中增强了解决问题的意识,成功的制作出了一至二件有特点的衣服。但值得反思的是有的幼儿制作的程序性较差,在制作过程中有些手忙脚乱,卫生习惯也不是很好,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培养。
《狼》优秀教案篇3
【教材分析】
鲁迅先生的《风筝》是一篇以表现手足亲情为主题的散文诗,选材角度新颖,与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所体现出来的亲情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通过社会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严厉的自责精神充塞在字里行间,这更是文章的动人之处。理解部分句子的深刻含义是教学难点。文章的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的多向性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教学设计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准确理解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兄弟间的情感。
⑵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这种情感的真实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
⑶结合实际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亲情观,学习作者敢于承认错误及严厉的自责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前诵读】
1、“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哭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清·孔尚任)
2、“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回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象蝴蝶斗春归。”(郑板桥·《怀淮县》)
3、本篇课文。
【课堂教学流程】
1、导语设计:
风筝,又叫纸鸢,在我国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历代诗人谱写了不少形象生动的风筝诗令人赏趣,象刚才同学们背的这两首诗,孔尚任在诗中描写儿童风筝飞不上天,急得怒骂天公,使一个天真而又刚健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呼出欲出。可见,儿童对风筝的喜爱程度,可是有个孩子却无端的被剥夺了玩风筝的权利,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风筝》。
2、自主学习:
⑴根据你掌握的资料介绍本文作者。
⑵整体感悟: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全文始终笼罩着的一个词语是?──(悲哀)
3、局部挖掘:
⑴在文中找出在事件中体现作者内心活动的句子;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
⑵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
4、合作探究:
围绕“悲哀”可以设计一些问题:
⑴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小结要点:“惊异”的原因是: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二月,而北京的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而北京的是“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悲哀”的原因是:我见到风筝就想起儿时对于精神虐杀的一幕,而这一幕是永远无法补救的一幕。从结构上讲是引出下文。
⑵划出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句子,体会作者在“风筝事件”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小结要点:“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他惊呼;……高兴得跳起来……”
⑶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小结要点:当年我认为小兄弟看风筝可笑可鄙,并且破坏小兄弟制作的风筝,无意扼杀了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现在“我”要讨小兄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弥补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样的悲哀,“我”无法摆脱。这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儿童天性一旦被伤害,是难以挽回的,留给当事者的只有遗憾。
⑷综观全文,作者是如何在误解冲突中表现浓浓的亲情的?
小结:全文回绕风筝事件写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课文开头写天空放着各种各样的风筝,可弟弟却作出与众不同的蝴蝶风筝,这说明弟弟很聪明,可聪明的弟弟却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我”只能即将成功的蝴蝶风筝撕破、踏碎、那是恨铁不成钢,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个兄长对晚辈的关心;几十年过去了,“我”一心想弥补,讨弟弟的宽恕,可弟弟却全然忘却,这些都是浓浓亲情的具体表现。
⑸学完全文,你了解了哥哥和弟弟的内心情感,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设计此题,帮助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多向性的理解,让学生从对话进入课文,完成角色转换,直白内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全文小结,教师引导:本文的主旨含蓄而深邃。本文选取的是在小兄弟的心理早已忘却的儿时琐事,但在“我”醒悟到这件事是对小兄弟心灵、精神的残酷虐杀后,强烈的愧疚之情体现的不仅是兄弟间真挚的亲情,还包含着“我”善于反省和自责,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另外文章首尾两次描写的肃杀的冬景,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是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象征。空中浮动的风筝既是故乡春日的`象征,更是美好理想的象征。一篇短小的散文诗,作者将深厚的亲情与严肃的自我解剖的精神融为一体,将自我批判与社会批判成功的加以结合,体现了含蓄而深沉的立意美。
5、思维拓展:
文章第四段“我”撕破、踏碎弟弟的蝴蝶风筝,傲然走出小屋后,课文这样写到“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请你发挥想象,用精彩的文笔描写“我”从进屋到离开,与弟弟的对话,以及“我”走后弟弟的思想、举止。
6、课外延伸:
阅读文章作题:请同学上网用“百度”搜索陈敏的《成长的桥》进行阅读并思考完成如下训练题。
训练题:
⑴请仿照“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写一个句子。
⑵在“我”的心目中,父母应该认为“我”是一个_______的孩子,然而坠楼事件后,“我”认为在父母心目中,“我”其实是一个_______的孩子。当“我”取得优异成绩时,请推测一下,父母会认为“我”是一个_______的孩子。
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读完此文,你觉得除了用“寸草”比喻儿女的报恩之情,用“春晖”比喻父母之爱外,还可以用什么来比喻这两种感情,请各举一例。
⑷文中划线的句子描写了父母在听到“我‘坠楼消息后的反常行为。请你展开想象,_______________他们各自的心理状态,并用第一人称模拟出他们当时的心声。
7、练笔:
在你的周围,一定发生不少的事,你与父母、兄长之间的误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也渐渐明白长辈们的一片苦心。请你以“成长中的故事”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有真情实感,篇幅不限(一两句话或一篇文章均可)
《狼》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课后生字;与《猫》进行比较,了解文章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了解母鸡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母鸡的热爱,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了老舍先生的《猫》,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在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板书课题 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读完后想想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
3、检查生字词。
4、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他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哪些自然段是写喜欢母鸡的?
2、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轻声读,想想作者为什么会讨厌这只母鸡?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笔划出来,用一个词概括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2)、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
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
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
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
3、学习4-10自然段。
过渡: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你找到了秘密了吗?
(1)快速默读课文,用笔划一划,作者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
(2)出示第九自然段读。(板书:负责 慈爱 勇敢辛苦 伟大)
(3)读4—8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朗读并想象说话,进一步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
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
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有什么感觉?
四、升华主题。
看到这令人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敬佩)
难怪作者会这样地赞叹道: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带着对母鸡的敬佩读第九自然段)。
五、学习写法。
1、作者一开始非常讨厌母鸡,后来却是那么地敬佩母鸡,由一开始的“一向讨厌”到后来的“不敢讨厌”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那作者写猫也是用这种方法吗?他是怎样写猫的?
3、小结: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六、总结
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
练习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板书设计:
16 母鸡
讨厌 喜欢
《狼》优秀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乐于观察,发现身边常见树木在夏季和冬季里的不同变化。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3、关注自然界中树木的落叶与不落叶(常绿)的现象,并产生好奇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在夏秋季节里经常带领幼儿观察身边常见树木的生长情况,并留有照片或录像资料。
2、教学挂图《多彩的树叶》。
【活动过程】
一、利用录像或图片帮助幼儿回忆身边常见的树木在四季中的生长情况。
引起幼儿观看兴趣。
师:今天我们带来了一段好看的录像,看看是什么时候拍的?这里面有谁呢?他们在哪里?又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边看边说说录像中的内容。
师:你们都认识这里面的树吗?这些树上的叶子时候什么样子的?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描述这么多的树叶?
二、引发幼儿再次寻找、观察树叶的兴趣。
师:猜猜看在冬天里我们身边的树木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树上的叶子还像我们夏天看见的那么多吗?你还能看见哪些树的叶子?让我们再去仔细找找、看看。
三、带领幼儿实地观察各种树木在冬天里的变化。
师:好朋友一起去院子里找一找,冬天里,你看到的树木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自由结伴寻找并观察树木的变化,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师:你们发现什么了?树上还有叶子吗?你能看见哪些树上还有树叶,叶子是什么样的?哪些树上已经没有叶子了,变得怎样?
四、带领幼儿返园,借助录像进行集体交流。
师:刚才我们出去做什么了?你和朋友发现了什么?
帮助幼儿回忆与讨论。
五、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活动中的发现。
师:夏天,许多树的叶子都长得非常茂盛。冬天到了,树木的生长发生变化了,有的树叶落光了,变得光秃秃的;有的树上还有许多树叶,这些树木可真有趣。
师:各种树木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欣赏教学挂图《多彩的树叶》,进一步感受树叶的种类和变化。
活动反思
本活动的不足之处是在讲解树木过冬的方法时,由于知识点比较多,加上问题过于琐碎,个别幼儿注意力便于分散,参与性不高,这是值得我深思的。希望自己以后在设计提问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同时要注意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在不同的发展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