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音乐教案6篇

时间:2024-04-17 09:27:02 分类:工作计划

制定有趣味性的教案能够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鼓》音乐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大鼓》音乐教案6篇

《大鼓》音乐教案篇1

教学意图: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幼儿园的一切事物都是生疏的,新鲜的,他们对于如何在集体中学习,生活,如何与他人相处,毫无经验。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孩子社会性情感更显得尤为重要。叮叮咚咚的拨浪鼓,晃啷晃啷的铃鼓,圆圆肚子的小红鼓,此类乐器更因其外形可爱、声音悦耳、节律感强等特点而深受幼儿的喜爱。童谣《我的小鼓响咚咚》作品原型是歌曲《我的小鼓响咚咚》。由于歌曲曲调优美,歌词诙谐有趣,又具有关心他人的含义。小班语言文学活动《我的小鼓响咚咚》仿编童谣。活动旨在让幼儿在学习、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仿编”。使幼儿在体验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时,通过与同伴、教师之间的互动,发展想象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欣赏、理解童谣内容,萌发对小鼓的喜爱之情。

2、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对童谣的理解、表现能力。

3、技能目标:理解童谣内容,能清晰、有表情的朗诵童谣。

4、创造力培养目标:培养初步的知识经验迁移和仿编能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

自由玩小鼓并听小鼓的咚咚声。

2、物质准备:

小鼓,多媒体设备,课件:开、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图片及声音。

3、物质准备:

收集各种各样的鼓,装饰布置环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我的小鼓响咚咚》的音乐背景下带幼儿拍手唱歌坐好。

提问:小朋友们,刚才你听到歌词里面有什么?

二、展开教育

(一)引导幼儿理解并学习朗诵童谣。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一遍童谣。

2、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诵一遍童谣。

3、幼儿跟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

4、请个别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4人一组,分2-3组)

(二)引导幼儿仿编童谣的后两句。

1、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 (根据6种图片如:开、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说出6种相应的象声词)

提问:小鼓还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它做什么事情可以发出这样的声音呢?(当幼儿说出小鼓做的一种事情,教师出示相应课件图片及声音,请6个幼儿分别说出与6种声音相应的象声词及做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仿编童谣。

(三)根据以上方法教师引导幼儿自由仿编童谣。

三、活动结束

教师小结活动过程,带幼儿把自己编的童谣带回去给别的小朋友听。

四、活动延伸

幼儿在午睡时,同伴可以引导幼儿用关心他人,不影响他人的正确行为来表现。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附童谣:

我的小鼓响咚咚

我的小鼓响咚咚,

我说话儿它都懂,

我说小鼓响三声,

我的小鼓,咚,咚,咚!。

哎呦呦,这不行,

妹妹睡在小床中,

我说小鼓别响了,

小鼓说声:“懂,懂,懂”!。

相关信息:

童谣有近三千年的历史。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

童谣的教育价值:

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童谣这种文学形式,孩子们最容易掌握,通过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非常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并且对儿重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我园的童谣教学,让童谣进驻我们的心田,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充实儿童的涵养,可以收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度过一个智慧快乐的童年。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分三个环节。在学习童谣环节中,教师创设幼儿喜爱的“和小鼓做游戏”的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学习童谣。幼儿能够较深入地理解内容,体验童谣的语言结构和韵律特点。在引导仿编过程中,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迁移生活经验,幼儿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快乐地完成了仿编学习。活动环节清晰,层层递进,较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

教师本身的示范引导作用不可忽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师要学会大胆放开自己,让自己充分为自己的教学活动服务。亲切的态度,夸张的语态,优美的歌声等等。这些都是一节好的音乐活动所必备的。

《大鼓》音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做做玩玩中感受声音,体验探索声音大小的乐趣。

2、通过身体乐器巩固歌曲《大鼓和小鼓》的音乐节奏,并用乐器演奏歌曲。

活动准备:

1.进场音乐《快乐拍拍拍》

2.音乐《大鼓小鼓》

3.图片:大鼓和小鼓

4.塑料小瓶。豆子4筐

5.铃鼓

活动过程:

一、进场音乐《快乐拍拍拍》,带领幼儿用小手拍拍,初步感知节奏tata,titita

二、自制沙锤,感知声音的大小。

1.出示大鼓和小鼓的图片,让幼儿观察鼓的大小,并用身体乐器感受大鼓小鼓不同的声响。

2.自制乐器沙锤,用乐器来表示声音。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小瓶),你能让她发出声音吗?

师:教师出示豆子。(今天老师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的豆子,那豆子和小瓶子在一起能发出声音吗?(幼儿自由探索自制沙锤)

并用手里的沙锤探索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力气大发出大声和力气小发出小声)

三、歌曲《大鼓和小鼓》

1.倾听音乐,带入歌曲《大鼓小鼓》,尝试用自制乐器进行两种节奏型伴奏tata(tongtong) titita(dongdongdong )

2.带入乐器(铃鼓)表演

今天小乐器也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和小乐器一起来给大鼓和小鼓伴奏吧!

3.乐器分组表演(一组敲鼓,一组摇铃)

四、小乐器累了,让我们轻轻地把它们送回家吧,活动结束

《大鼓》音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区分音的强弱。

2.学会唱《大鼓与小鼓》这首歌。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

辨别区分声音的强弱。

活动难点:

会正确表现声音的强弱。

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

活动过程:

1.用身体动作表现强与弱。如:拍手和点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2.认识强弱记号。

教师准备两幅图片,上面画有f和p,告诉小朋友f表示强,p表示弱,并用动作表示出来。

3.学习歌曲《大鼓与小鼓》

(1)小朋友敲击大鼓、小鼓,进一步感知音量的变化。

(2)欣赏并学唱《大鼓与小鼓》,小朋友用声音的大小来表示大鼓、小鼓的强弱变化。

4.用节奏乐器演奏,注意声音的强弱并表现出来。

活动延伸:

1.在活动室里放置强弱记号f、p。

2.表演唱《大鼓与小鼓》。

评量:

能用动作、音量表现声音的强弱。

分析:

此次活动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知强弱,通过学唱歌曲辨别强弱,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区分声音的强弱,从而发展了小朋友的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大鼓》音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歌曲的强弱变化,掌握× ×∣ ×× ×∣的节奏型。

2、引导幼儿学唱歌曲,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鼓、小鼓各一面,鼓槌;图谱;乐曲《春天》、《春天在哪里》录音磁带。

2、事先排好律动,学会练声曲《春天真美丽》。

3、幼儿成半圆坐好,中间空出空隙。

4、钢琴伴奏,黑板、夹子、遮盖布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师:"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唱歌跳舞了,我们也来唱歌跳舞吧。" (幼儿听《春天》的音乐做律动,并找个位置坐好。

二、练声《春天真美丽》。

师:"小朋友,春天美吗?我们一起来唱《春天真美丽》吧!"(教师弹琴,引导幼儿练声。)

三、学唱新歌。

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帮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师:"春天真美丽,小朋友在春天里唱歌跳舞真快乐,大鼓小鼓也来唱歌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唱了些什么?"2、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图谱的含义。

3、引导幼儿边看图谱边演唱歌曲。

4、出示大鼓小鼓,帮助幼儿感受歌曲的强弱,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强弱。

6、引导幼儿跟着鼓声来唱歌。

四、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引导幼儿到教室外面去寻找春天,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唱得真不错!现在老师就把大鼓和小鼓放在我们的音乐区,等一下,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来这里一边敲鼓一边唱歌,好吗?""小朋友你们看,春天来了,美丽的花儿开放了,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到外面去寻找春天吧!"

《大鼓》音乐教案篇5

活动内容

歌曲:《大鼓小鼓》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产生一中快乐感,一种身临其境的共鸣,流畅地演唱歌曲《大鼓小鼓》。

2、通过教学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欣赏力。

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

活动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歌曲《欢乐舞》,下面,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这首曲子好吗?

1、复习演唱歌曲《欢乐舞》。(要求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好,都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老师可真高兴。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我要看那位小同学观察事物最仔细,老师就把一个小礼物送给他。

2、欣赏鼓的图片

师:谁认识这是什么?请问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看见鼓,听到鼓声的?

生:过年、过节、开庆祝会。

师:人类从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声中得到启示并创造了鼓,鼓的种类很多,我们来欣赏一些图片大鼓、铃鼓、大军鼓、小军鼓(每显示一张图片,教师作介绍)

二、学唱歌曲

1、歌曲导入:鼓是最古老的乐器,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首歌曲唱得就是大鼓和小鼓的响声,你们想听吗?(想)。

(1) 生听歌曲《大鼓小鼓》。

(2) 师提问:这首歌曲中有哪些乐器?

(3)生:鼓(哪两种鼓?)大鼓和小鼓

显示课题:课件显示大鼓小鼓的图片。

2、认识力度记号

(1) 师:歌曲中大鼓的声音是怎样的?(咚咚)小鼓呢?(嗵嗵嗵)今天,老师也拿了两只鼓,大鼓和小鼓,谁愿意来敲一敲?听一听,大鼓发出的声音和小鼓发出的声音在力度上,哪个强?哪个弱?

生敲,答:大鼓发出的声音强,小鼓发出的声音弱。

(2)师:在音乐中强的记号用“f”来表示;弱的记号用“ p”来表示

(3)带领学生读一读。

(4)师:如果用拍手、拍肩、拍腿、跺脚,用哪两种拍法更能对比表示出大鼓的声音(强)和小鼓的声音(弱)?

生:跺脚表示大鼓的声音;拍手表示小鼓的声音。

师:我们来按节奏拍一拍 x x x x x

咚 咚 嗵 嗵 嗵

3、师教学生朗读歌词(1) 师读到“咚咚”,学生跺脚 x x ;师读到“嗵嗵嗵”,学生拍手x x x

4、师范唱。

师:注意听歌词中“大声是大鼓,小声是小鼓”,老师是怎样唱的?

师唱,生回答问题。

5、学唱歌词:师教唱三至五遍

6、学唱歌谱:采用听唱法,划拍视唱。(二遍)

7、演唱形式:结合律动(跺脚、拍手)

8、齐唱

三 、师生互动

1、分男女生

2、一组唱大鼓,一组唱小鼓。

3、师生接唱

4、生敲大鼓、小鼓伴奏演唱

5、歌表演《大鼓小鼓》。

(1)、同桌相互练习歌表演。

(2)、评选优胜表演者。(奖励小红星标志)

四、拓展。

1.两个小朋友对唱。(一个唱大鼓的声音,一个唱小鼓的声音)

2.回家把这首歌唱给家人听。

《大鼓》音乐教案篇6

大鼓和小鼓小班打击乐教案

活动名称:大鼓小鼓(小班打击乐)

活动目标:

1、在做做玩玩中感受声音,体验探索声音大小的乐趣。

2、通过身体乐器巩固歌曲《大鼓和小鼓》的音乐节奏,并用乐器演奏歌曲。

活动准备:

1.进场音乐《快乐拍拍拍》

2.音乐《大鼓小鼓》

3.图片:大鼓和小鼓

4.塑料小瓶。豆子4筐

5.铃鼓

活动过程:

一、进场音乐《快乐拍拍拍》,带领幼儿用小手拍拍,初步感知节奏tata,titita

二、自制沙锤,感知声音的大小。

1.出示大鼓和小鼓的图片,让幼儿观察鼓的大小,并用身体乐器感受大鼓小鼓不同的声响。

2.自制乐器沙锤,用乐器来表示声音。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小瓶),你能让她发出声音吗?

师:教师出示豆子。(今天老师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的豆子,那豆子和小瓶子在一起能发出声音吗?(幼儿自由探索自制沙锤)

并用手里的沙锤探索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力气大发出大声和力气小发出小声)

三、歌曲《大鼓和小鼓》

1.倾听音乐,带入歌曲《大鼓小鼓》,尝试用自制乐器进行两种节奏型伴奏tata(tongtong) titita(dongdongdong )

2.带入乐器(铃鼓)表演

今天小乐器也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和小乐器一起来给大鼓和小鼓伴奏吧!

3.乐器分组表演(一组敲鼓,一组摇铃)

四、小乐器累了,让我们轻轻地把它们送回家吧,活动结束

《《大鼓》音乐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