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8篇
精心设计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一份灵活的教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尚华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教版二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够以自己为中心,正确判断左右。
2.训练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感知左右
1.师生互动,引出“左、右”。(小朋友,把我们的双手伸出来,一起拍一拍: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二、认识左右
1.看图片,猜一猜。提问: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你们猜猜这是左手还是有右手?请你仔细观察比较。(把手伸出来摆一摆,比较一下)
引导幼儿观察照片中手掌、大拇指的位置,分清左手和右手。
提问:我们的右手会做哪些事?(握笔、抓筷子、拍球等)那另外一只手是……(左手)
小结:原来,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它们相互配合,一定要保护好它们。
你们都能分清左右手吧?来,试试看。(举右手、举左手,记住了拿筷子的手是右手)
除了手,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位也分左右?
1)耳朵。(请一名幼儿)指一指哪个是右耳?(右手找右耳)对,右手和右耳在同一边。左耳呢?(和左手在同一边)
2)腿或脚,大家一起指摸一摸,怎么找?(左手找左腿、右手找右腿)
小结:是的,我们的身体就分为左右两部分。
2.游戏《手指点点》。
鼓励孩子听口令,用手找到“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部位。初步感知“左右”方位和我们身体的关系。
提问:现在,老师考考你们,我说口令,你们找相应的部位,我们先来试试。准备好…(鼻子鼻子右——耳、鼻子鼻子左——耳、鼻子鼻子左脚、鼻子鼻子看右边,有什么?看左边,有什么?左手拍右腿、右手拍左腿)
教师注意纠错。(记住右耳在右手边左耳在左手边)
小结:游戏中,小朋友们都能分清“左”和“右”,真棒!是的,刚刚我们借助我们的身体知道了:左手这边就是我们的左边,右手这边就是我们的右边。
三、区分左右。
引导幼儿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1.发现问题
提问:现在我邀请几个小朋友面朝大家,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找到左右?请幼儿集体评价方向是否正确,从中发现左右会随着身体方向的变化而变化。(他伸的对吗,你们把右手伸出来试试)(再请全体幼儿到前面尝试同方向伸右手)
提问:为什么老师说的是右边,而你们指的方向不一样?
小结:我们的身体方向不一样,所以我们的右边也不一样,因为我们都是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来区分左右。所以你们指的方向都是正确的。
2.换方向体验
提问: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把自己的身体转一转,指指哪个是左边?哪个是右边?
小结:不管我们的身体方向发生什么变化,我们都是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来区分左右。左手边有…右手边有…,对,我们换一个方向,再来试一试。
听口令:向右转、向左转(右边有什么,左边有什么?)
小结:你们不光能区分左右,还能听指令,向左向右转,非常棒!
师:现在请男生把椅子端到左边,女生把椅子放到右边面向老师排成一排。
四、快乐机器人
检验幼儿能否以自身为中心快速分清左右
游戏规则:等会儿我们来扮演机器人。找一个空地站好,音乐响起,所有的机器人可以四处走动,音乐一停,听指令摆好动作,试一试听口令:抬手、抬脚。(举右手、跨右脚、向左看;举左手跨左脚、举右手跨右脚;举右手跨左脚、举左手跨右脚)
五、活动延伸
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需要区分左右?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上下楼梯时我们要靠右走、交通标志告诉我们向左转还是向右转……)
小结:是的,只有分清了左右,我们的生活才会更有序、更安全。
人教版二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篇2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4页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及例1。对于质数合数的概念,教材通过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全部因数,然后按因数的个数分类,在此基础上给出概念。例1是让学生运用质数的概念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由于小学用到的质数比较少,所以教材只要求找出100以内的质数,这些质数不必要求学生都背,但是熟悉20以内的质数是必须的。
(二)核心能力
在认识质数与合数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在找100以内质数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引导、归纳推理,理解质数(素数)和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根据质数合数的意义,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学会有条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能熟练判断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
(四)学习重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
(五)学习难点
正确掌握判断质数和合数的方法。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质数和合数》名师教学课件、百数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课前复习)
(1)找出1~20各数的因数。
(2)观察找出的1~20各数的因数,看看它们的个数有什么规律?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引入
师:学号是每位同学在这个班级的数字代号,每个人对自己学号的数字都会有特殊的感情,是吗?谁愿意用学过的知识来介绍自己的学号是个怎样的数呢?
师:刚才很多同学在介绍学号时很多用到了奇数和偶数的知识,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站起来。哪些人学号是偶数呢?都站过了吗?可见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换个角度,通过研究因数进一步来研究自然数,看看是否有新的发现。
2、问题探究
(1)认识质数和合数
①引导观察,分类思考
师:课前大家都找出了1~20各数的全部因数,谁来展示一下。
生展示引导学生评价是否正确。
师:现在请所有同学一起来观察大屏上(课件出示)这些数字的所有因数,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板书:按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
全班交流,归纳小结。
可以分成三类:
有一个因数:1
有两个因数:2、3、5、7、11、13、17、19
有两个以上因数:4、6、8、9、10、12、15、16、18、20
②认识质数
师:先观察只有两个因数的特征,他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呢?
(出示: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师:我们给这样的数取名为:质数(或素数)(课件出示)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师:谁能举出几个质数的例子,并说说为什么是质数。举得完吗?说明了什么?(质数有无数个)
师: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大的呢?
③认识合数
师:再看4、6、9、10等这一类的数,它们的因数跟质数的因数比较,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小结: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
师:我们给这样的数取名为:合数。(板书:合数)(课件出示)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师:谁再举出几个合数的例子?举得完吗?说明了什么?(合数也有无数个)
想一想:最小的合数是几?最大的呢?
④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现在还剩一个1,它是质数还是合数?
交流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⑤小结
师: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自然数又可以分为哪几类呢?
明确:按照因数的个数,把自然数分为质数、合数和1三类。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找1~20各数因数,到课中观察因数的个数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分类,从而引出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举例,进一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明晰概念后,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100以内的质数
师:如果请你们找出100以内的质数都有哪些,可以怎样来找?
生讨论汇报。
预设1:可以把每个数都验证一下,看哪些是质数。
预设2:先把2的倍数画去,但2除外,画掉的这些数都不是质数。3的倍数也可以……
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一些?(预设2的方法)
引导小结:利用百数表和2、3、5倍数的特征,选用筛除法去找质数。
四人小组合作,利用百数表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并思考:在找的过程中,画到几的倍数就可以了?
全班交流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依托小组活动,先制定找的方法,然后实际操作。在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3)沟通联系,形成能力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自然数都可以怎样分类?
学生交流后,明确:
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为:质数、因数和1;
自然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分为:奇数和偶数。
师:请大家结合所学的这些知识介绍自己的学号。
随机抽取学生介绍,并适时拓展。
3、巩固练习
(1)将下面各数分别填入指定的圈里。
27 37 41 58 61 73 83 95
11 14 33 47 57 62 87 99
(2)下面的说法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①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②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③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④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辨析:
①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学生举反例反驳。
引导:你是怎样很快的找到这个数的,能说说方法吗?
交流,明确:先写出所有的质数,再找其中不是奇数的。
板书找的过程,并标注特殊数。
引申:这句话怎样改就对了?
交流,明确:除2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辨析:“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学生分组辨析,每两大组辨析其中的一句话。
小组合作,用刚才列举的方法找到特殊数。
小组代表上台板演辨析的过程。
对比,明确:
除2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因为9、15等特殊数的存在,“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是错的。
(3)括号内填入正确的质数。
15=()+()18=()+()
22=()+()49=()×()
4、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知道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的多少,可以分为三类:质数、合数和1,并且知道质数和合数的定义。
(三)课时作业
(1)填空。
①在1~9这9个自然数中,相邻的两个质数是()和(),相邻的两个合数是()和()。
②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是最小的合数,十位上的数是最小的奇数,个位上的数既是质数又是偶数,这个三位数是()。
答案:①2和3;8和9 ②412
解析:综合应用概念,熟练找出10以内的质数和合数。【考查目标1、2】
(2)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①八位号码从左到右排列,第一位上的数是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一位数。
②第二位上的数是最小的质数;第三位是最小的合数;第四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③第五位上是小于10的最大合数;第六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第七位上是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最后一位上是8的最大因数。
答案:62419918。
解析:综合练习题目,既复习因数、倍数的概念及找因数倍数的方法,又巩固质数、合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考查目标2、3】
人教版二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篇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6---17页《角的认识》,第17页“想想做做”。
设计理念:
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探索现实生活中有关图形的问题;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的图形,应注重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活动,认识射线、直线及相互间的联系,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
2、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3、学生认识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征。
4、学生在认识射线、直线和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射线的概念,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建立角的概念是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点击大屏幕,出现一辆大巴车,车灯发射出灯光,路上有斑马线、实线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二)认识射线、直线。
1、认识射线。
把图中斑马线其中的一条画下来。这是一条什么线?它有什么特点?
师将线段左边的端点去掉,向左边无限延长。
还能继续延长吗?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有可能延长到哪?这条线叫什么名字?射线有什么特点?
2、认识直线。
将线段两边的端点都去掉,向两端无限延长,你发现了什么?这条线叫什么名字呢?它有什么特点?
我们认识了直线、线段和射线,让我们再看看图上哪些线是直线,哪些线是射线,哪些线是线段?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线是直线、线段和射线呢?
议一议
1、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相同点
不同点
直线
射线
线段
2、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什么关系?
(三)教学“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小游戏
1、在本子上画一个点,试试经过一点画直线,看看能画几条?
2、在本子上画两个点,试试经过两点画直线,看看能画几条?
3、在本子上画一个点,试试经过一点画射线,看看能画几条?
汇报结果
2、生活中常常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你还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
(四)建立角的概念。
1、让学生动手画一个角,建立角的概念。
师边演示边叙述:先画一个点,再经过这一点画一条线,这是一条什么线?
2、教学角的符号。我想用一个符号来表示角,可以用“∠”表示。
(五)拓展应用。
一、请你来当啄木鸟医生,帮果树治治病。
1、直线比射线长。 ( )
2、角的两条边越短,角越小。 ( )
3、组成角的两条边是线段。 ( )
4、 一条直线长5米。 ( )
二、摘苹果。
1、直线和射线的长度都是( ),而线段的长度是( )。
①有限的 ②无限的 ③有的是有限的,有的.是无限的
2、在一条直线上确定两点之间的一段叫做( ),线段是
( )的一部分,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
①线段 ②直线 、射线
(让学生知道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是最短的。这样的线段的长度就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六)小结。
师生交流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人教版二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能灵活选择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理解感悟质数、合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快速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能运用一定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判断、感悟质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情景体验
师:上课前老师给大家送来了礼物!(出示百宝箱)大家想要吗?
生:想。
师:可是这个百宝箱安装的是密码锁,没有密码就打不开,你们能根据提示猜出密码打开百宝箱吗?
师:密码是一个三位数,它的第一位既是6的因数又是6的倍数,第二位是最小的质数,第三位是最小的合数。
生: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师:质数和合数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质数与合数)
二、思维探索(建立知识模型)
准备题:
1.找出下面每组数中的质数。
(1)19 、29、 39、 49;(2)5、 15、 25、 35。
2.用“o”圈出表中所有的质数,用“△”圈出表中所有的偶数。
21 22 23 24 25 26 37 3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吗?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
师:上节课我们刚刚学完了因数与倍数。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质数与合数,以便于我们区分这些数。
师:因数是指一个数的约数,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没有倍数就不存在因数,没有因数也不存在倍数。而质数与合数是建立在因数的基础上,如果一个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那么它就叫做质数,如果一个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的本身外还有其它的因数,这个数就叫做合数。
师:同学们一定要区分它们的概念。我们一起来判断题目中这些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师:19的因数有哪些?
生:1和19
师:那么它是什么数?
生:质数。
师:很好,回答的很好。这位同学上课肯定很认真听讲。
师:那49的因数有哪些?
生:1、49、7
师:那么它是什么数?
生:合数。
师:嗯,那同学们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吗?
生:会了。
师:请大家自觉完成这些准备题。(核对答案)
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吗?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
生:2是质数但不是奇数,2是偶数但不是合数。
展示例1
例1:请在□内填入适当的质数。
33=□×□ 28=□×□×□
52=□×□×□ 63=□×□×□
20xx=□+□ 61=□+□
39=□+□ 18=□+□+□
师:请大家想想以下几题该怎么思考?
生:先根据乘法口诀把这几个数分拆开,再判断是不是质数,不是质数再分拆成质数。
师:你的这个方法真不错,大家可以试试。
(核对答案)
33=3×11 28=2×2×7
52=2×2×13 63=3×3×7
20xx=1999+2 61=59+2
39=37+2 18=2+5+11
三、思维拓展(知识模型的运用)
展示例2
例2:两个质数的和是40,求这两个质数的乘积最大是多少?
师:怎样才使乘积最大?
生:和一定时,差越小积越大。
师:你的记性真好!请大家尽量把40拆成很接近的两个质数的和
(学生尝试,核对答案)
因为40=17+23
所以它们的积是:17×23=391
师:完成后请大家记得验证是否满足既是质数又是乘积最大这两个条件。
展示例3
例3:你知道它们各是多少吗?
师: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有关质数和合数的基本知识,请大家运用刚才的所学完成例题3。
(学生汇报答案,阐述理由)
10=3+7 21=3×7质数:3质数:7
24=11+13 143=11×13质数:11质数:13
最小的合数是4,最小的质数是2
展示例4
例4:有三张卡片分别标上数字1、3、7,从中抽出一张、两张、三张,分别组成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其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师:这道题目的综合性很强,请大家认真读题再思考如何下手?
生1:分类列举
一位数:1、3、7
两位数:13、17、31、37、71、73
三位数:137、173、317、371、731、713
再找出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就可以了。
生2: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核对答案)
质数:3、7、13、17、31、37、71、73、137、173、317
四、融会贯通(知识模型的拓展)
展示例5
例5:用10以内的质数组成一个三位数,使它能同时被3、5整除,求这个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师:1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
生:2、3、5、7。
师:用2、3、5、7这四个数组成一个三位数,使它能同时被3、5整除,你们会吗?
生:会,先从5的倍数特征下手,末尾只能填5。
师:说的真不错,你活学活用的能力很厉害。大家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做做这个题目。
(核对答案)最大值:735最小值:225
师:因为题目本身并没有说明数字是否可以重复,所以大家做题,还是要考虑数字可以重复的情况。如果题目明确要求数字不能重复呢?那么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多少?
生:最大值还是735,最小值是375。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最后,回到情景体验,让同学们说出百宝箱的密码:624)
人教版二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篇5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逐步制定统一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2、学情分析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验创建数对的过程,掌握数对的书写形式,会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观察者角度的理解,方格线上和方格中位置描述的异同理解。
4、教学过程
4.1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用数对确定位置
一、探讨描述位置两要素
师:今天,谢老师的好朋友带来一份神奇的礼物。有请x先生
第一关:找地鼠
师:请描述小地鼠的位置。
师:还能怎么说?
生:从右往左数第2个。
师:这只地鼠的位置呢?
生:从上往下数第3个,从下往上数第2个。
师:看来,描述一条线上的位置,我们只需要一个数。
师:(平面上的一个地鼠)现在还能用一个数字来描述位置吗?不能。为什么?
师:我们全班来玩一个小游戏,请一位同学上台背对屏幕,其他同学描述地鼠的位置帮助他猜?
师:你来说,谁有不同的说法,还有吗?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描述平面上某个位置需要两个数,这个发现很重要。
师:(面向猜的同学)听了这么多说法,能猜到位置吗?
师:你是怎样猜的?大家分析分析他为什么会猜错?(描述位置的方向不一样)怎样让你的描述更加准确些。(说清楚方向:从左往右数第2排,从下往上数第3个)(板书说法)
师:经过不断完善,终于能消除误解,并赢取第一块拼图。听(x先生录音)
二、从列和行引出数对确定位置
师:在第一关,我们发现由于每人所定规则不同,导致描述方法不一致,甚至有可能会出错。这时,我们就需要统一规定。
师:(我们进入第二关,确定你的位置)从游戏回到教室里,像同学们的座位有的竖着排,有的横着排,数学中统一规定,像这样的竖排,我们称作列(板书: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请第一列同学起立。你是怎样数的?有道理。这位同学,我看出了你的犹豫,有什么想说的?
师: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两个第一列!这个时候又需要规定,列要站在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教室里的观察者就是(老师),那你们就是被观察者。站在我的角度从左往右请第一列同学起来,第二列,第三列,原来你们是第6列。请记住自己是第几列了。
师:竖排是列。像这样的横排,我们称作行(板书: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手势从前向后点),第一行同学在哪?第二行,第三行……同样,记住自己是第几行。
师:列和行的观察方向已经确定了,请用列和行表示自己的位置。写在草稿纸上。你的位置是、你的位置是、你的位置是。都很准确。
师:回到大屏幕,当教室中的座位画在图上就成了这样。面对这幅图,谁是观察者?站在我们的角度,从左往右数第一列在哪里?第二列,接着……
师:教室中行是从前往后数,到了这幅图上就变成了从下往上数了。第一行在哪?第二行……张亮的位置是?还可以怎么说。
师:发现张亮的位置在从左往右第2列,从下往上数第3行的交点处。图上,还有两位同学的位置,谁来说。同意吗?看来,大家用列和行描述位置的已经比较熟练了。
师:把座位图变化一下,用图形代替了桌子,还能描述张亮的位置吗?(能)来个小考验把,能快速记下包括张亮在内的四个位置吗?拿出草稿纸,准备。怎么了?(太快了)想想有没有快速记录的方法,再来一次?准备。这次好些了。以张亮的位置为例,谁来说说你的好方法。(2 3)什么意思?(2表示第2列,3表示第3行)还可以怎么说(3 2)。这个想法很好,更加简洁了。
师:这些都是张亮位置的描述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1、列和行的方法,很具体但数学应该追求简洁明了,2、两个数字的方法,很简洁但容易误解。)都有道理,但是数学家还是选了其中的一种方法来描述位置。你觉得是那种?(手势上下移动)这种。
师:数学家也发现了漏洞,怎么办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来了个规定:以后凡是用两个数表示位置时,都先说列(板书),再说行。中间用逗号隔开,再用括号把他们括起来,最后给它取个名字,叫做数对,而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用数对确定位置。(板书课题)
师:所以张亮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指板书对的)读作数对(2,3)。
师:剩下的三个位置也用数对表示吧。写在草稿纸上。
师:四个数对中有两个比较特别,谁来说?
师:归纳的真准确,(3,4)不能表示赵雪的位置(4,3)也不能能表示王艳的位置。我们说一个数对只能确定一个位置,也就是说数对和位置一一对应。以后,一看到这样表示的形式,就知道是数对,是用来确定位置的。这也是数学符号的独特性。
师:回到同学中间(指向同学)请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你的位置是、你的位置是、和张亮同一个位置的是谁?(课件强调张亮)。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师:其实,从图上到教室里,观察者角度转变了,同学们还能灵活的用数对来确定位置,非常棒。听。(x先生评价)
三、点子图中的位置表示
师:祝贺大家,回到大屏幕,座位图再次发生变化,变成了(用点)来表示位置,再把这些点用线连起来,形成了一个方格图,规范的方格图会多出这样一列和一行(课件强调),我们把它们叫做起始列和起始行,他们的交点我们用0来表示,称作起始点。从起始点开始,我们可以数出列数和行数。在这里你还能确定张亮的位置吗?数对(2,3)。
师:x先生又有话说:(第三关找场馆。)这是动物园的平面图,我们一起来看看。大门的位置是(数对(3,0))什么意思?
师:图上的四个场馆,能用数对表示他们的位置吗?第二题呢?翻开书第20页,直接写在图上。
师:老师也有感兴趣的场馆,先给个提示(,4)能确定是哪个场馆吗?为什么?)能确定的只是(在第4行上)。换个提示,这个场馆在(1,)上,可能是哪些场馆。老师感兴趣的场馆其实就是(大象馆)。也就是第4行和第1列的交点处。
师:再次请出x先生:第四关摆放花盆(课件出示第四关)确定花盆的位置需要知道什么?(确定行列)
师:随意指两个位置提问。(单击课件)这四盆草围成一个长方形,能找出这四盆小草的位置吗?x表示几,y表示几。请拿出练习纸,用圆圈表示4盆小草的位置。
师:根据已知数对可以很快确定三个点的位置,根据长方形的特性找到第四个点的位置。同学们都做对了吗?掌声送给自己。
四,数对的日常运用
师:数对的运用的确广泛。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会用到数对呢?像同学们说到的电影票、围棋棋盘等等。
国际象棋棋盘上也有行和列,这是白王,它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g,2)
这是南昌的经纬图,南昌位置可以用数对(116,25)来表示,在这里116表示的是?29表示的是?(经度和纬度)
师:学到这里我不禁想问:这么简单准确的数对又是谁发明的呢?数对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百度:笛卡尔和蜘蛛
五、拓展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还差一块拼图了,听听x先生带来了什么问题:第五关:确定位置,需要几个数?)
生:需要两个数。
师:什么情况下用两个数?(平面上的位置)(课件出图)一个数不行吗?(课件出示打地鼠图片)行。
师:什么情况下我们用一个数就能确定位置?(直线上的)。
师:直线上的点用一个数字确定位置,平面上的点用数对确定位置,那有没有用三个数确定位置的可能?(出现省略号)这个就留到以后学习了。
师:听听x先生对大家的最终评价吧。
师:其实,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神奇的礼物就是一句话?齐读。学好数学将会是一个让你终生受益的财富。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人教版二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2、能力目标:能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情感目标: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左、右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自己的身体部位相联系:左手和右手,写字的那只手是右手。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左右位置的相对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
上课前请同学们帮老师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叉,
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
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猜中了。猜对的同学请举手。举好,别放下,能不能说说你举的这只手是哪只手?那么另外一只手又是哪只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同学们学习左右。(板书:左右)同学们,这两个字长得挺像吧,那同学们有没有好办法分清这两个字呢?(课件出示左、右)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办法。左公公爱做工,右婆婆爱动口。好记吧!
二、探究知识
1、联系自身,体验左右。
师:对我们来说,手的功劳可大了!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左手和右手做哪些事情?
(平时我们经常用右手写字,吃饭时拿筷子,老师提问时用右手举手……用左手压住本子,吃饭时拿碗……)
师:是的,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他们配合起来可以做很多事情,在我们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呢?
(学生回答: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左腿右腿,……)
小结:与右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右面,与左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左面。
小游戏:我是机器人。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我知道同学们很喜欢做游戏。
我老师奖给大家做一个游戏。不过,做游戏时一定要认真听,同时还要考考你的动手能力喔!
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2、探究左右位置与顺序。
(1)(课件演示:摆放文具。)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弄清了咱们自己身体上的左右。但是小明和小红在课桌上摆好了文具,想考考咱们班同学观察物体位置的能力,同学们敢不敢迎接他们的挑战!
小结:观察物体在左还是在右,要以观察者的左右为标准。在观察者的左手边就是左边,在观察者的右手边就是右边。
(2)师: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说说自己的位置。
三、解决中运用,体验生活。
师:平时,老师要求大家,上下楼梯要靠右行,你看这些小朋友遵守规则了吗?(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发言,意见不统一。
体验:同桌左边的同学排成一列上楼,右边的同学排成一列下楼。
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上楼的同学的右边在这一边,下楼的同学的右边和上楼的同学的右边是反的,在这一边。所以平时上下楼时就不会相撞,就不会发生危险。
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些上下楼梯的小朋友,他们遵守规则了吗?
师小结:如果我们面对面,你的左边就会对着我的右边,你的右边就会对着我的左边。
(体验握手感受相对性)
师:握手是一种礼节,通常用右手,请个同学来和老师示范一下。
师:不仅是上下楼梯,我们的车辆也是这样,靠右行驶,我们走路也应该走马路右边……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左右,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你有收获吗?
人教版二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的计算存款利息。
2.使学生初步认识储蓄的含义,感受到储蓄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及益处。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财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利息和本息和的计算。
2.利息和本息和的计算。
教学过程
1.谈话。
大家的压岁钱是怎么管理的?为什么把钱存入银行?
2.导入。
把钱存入银行,会获取一部分利息,怎么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探究有关储蓄的知识。
(1)储蓄的好处。
(2)储蓄的方式。
(3)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深入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
课件出示:小红20xx年9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xx年9月1日,小红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3元,共103元。
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本金和利息。
3.探究利息、利息与本金和的计算方法。
(1)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探究利息的计算方法。
(2)组织学生尝试解题,交流汇报。
巩固实践爸爸妈妈给贝贝存了2万元教育存款,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5.40%,到期一次支取,支取时凭非义务教育的学生身份证明,可以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1)贝贝到期可以拿到多少钱?
(2)如果是普通三年期存款,应缴纳利息税多元?
板书设计
利率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方法一:方法二:
5000×3.75%×2=375(元)5000×(1+3.75%×2)
5000+375=5375(元)=5000×(1+0.075)
=5000×1.075
=5375(元)
人教版二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篇8
教学内容
利率
教材第1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调查,交流储蓄知识,解决和利率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知道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能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3.体会储蓄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积累关于储蓄的常识和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利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难点: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导
师:同学们,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爸爸妈妈会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为什么?
生1:一般情况下,爸爸妈妈应该把钱存入银行。
生2:爸爸妈妈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这样太不安全了,他们会存入银行。
生3:把钱存入银行不仅安全,还可以获得利息呢。
……
师: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钱存入银行后增加的部分就是利息,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与“利息”相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下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二、探究体验,经理过程
师:先来大胆地猜一猜,你觉得利息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1:不可能说钱存入银行的时间长短不同,而所得的利息一样,所以利息的多少应该与钱存入银行的时间有关。
师:对,利息的多少与存入的时间长短有关,存入的这段时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存期。
生2:不可能说存入银行的钱不管多少所得的利息都一样,所以利息的多少应该与存入银行的钱的多少有关,存入的钱越多,相同时间内的利息应该越多。
师: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把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存期相同的情况下,本金越多,利息就越多。
生3:在学习计算应纳税额时,我们知道应纳税额的多少与税率的高低有关,我想是不是利息的多少也应该与利率有关呢?
生4:我们小组的同学进行过调查,在银行内很显眼的位置公布着不同存期的利率,利息的多少一定与利率有关。
师:说得很好。我们把单位时间(如1年、1月、1日等)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存期不同,利率一般也是不同的。那么,谁愿意把课前调查知道的有关储蓄的其他知识与大家做一下交流呢?
学生可能会说:
o我知道了储蓄的种类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活期。
o我知道了整存整取的利率又分为三个月的、半年的、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五年的,存期不同利率也不一样。
o我知道了活期的利率最低,但是随时用钱随时取,比较方便。
……
师:你们知道利息究竟怎么计算吗?
生:利息的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下面是201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利率表)
学生观察利率表。
师:能运用你所掌握的利率的相关知识帮王奶奶解决问题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和算法?
生1: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的钱除了本金还有利息,本金我们已经知道是5000元,所以最关键的就是算出利息。根据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我们从上面的利率表中对应找到存期两年的利率是3.75%,这样就可以算出利息5000×3.75%×2=375(元);再加本金,到期后可以取回的钱就是5000+375=5375(元)。
生2:我们也可以把本金5000元看作单位“1”,这样每年的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存入2年,所得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2);这样到期时可以取回的钱就可以列成算式5000×(1+3.75%×2)=5375(元)。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讲解合理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在学生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完成新知识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同学们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请同学们回家与父母商量,把自己过年的压岁钱存入银行,按活期储蓄存到学期末,看看你从银行取款时,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
?设计意图:实践延伸,给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让学生获得实践体验,感受到所学知识能运用于生活的乐趣】
利率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本”,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归纳出利息的计算方法,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以往计算利息时,学生经常把时间漏乘,这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通过简短的争论,练习时学生很少把时间漏乘,从简短的争论中,引导学生发现方法,要比教师反复强调效果好得多。
2.储蓄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郑老师买了3000元的国债,定期五年,年利率是3.81%。到期他一共可以取出多少元钱?
(考查知识点:利率;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b类
为了给亮亮准备2年后上大学的学费,他的父母计划把10000元钱存入银行,你认为哪种储蓄方式更好呢?为什么?
存期年利率
一年4.14%
二年4.77%
(考查知识点:利率;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3000×3.81%×5+3000=3571.5(元)
b类:
存一年再存一年:10000×4.14%×1=414(元)
(10000+414)×4.14%×1+414≈845.14(元)
直接存入两年:10000×4.77%×2=954(元)
954>845.14直接存入两年比较合适。
教材习题
第11页“做一做”
8000×4.75%×5=1900(元) 8000+1900=9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