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

时间:2024-04-05 10:27:39 分类:工作计划

优质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计划和组织,提高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尚华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西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事例,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用简单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2、经历数学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3、 在统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4、 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 通过参与“保护眼睛”的统计活动,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数学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教学难点:

经历数学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读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快速上升,这是家长和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请看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多媒体出示118页情境图)。读一读,从这份报告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我们这些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呢?”)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调查搜集数据,学习调查表。

1、独立思考。

谈话:怎样才能知道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呢?(引导学生明白要知道是不是提前了就要进行比较)要比较就需要调查大量的数据,为了记录数据我们就要制作调查表,想一想,怎样设计调查表?

2、班内交流。

谈话:你打算怎样设计调查表?(引导学生明确调查的对象和调查的内容)(出示调查表)这样制作可以吗?为了便于我们今天的研究我提前对45名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调查。请看屏幕(补充数据)。

(二)整理数据,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1、尝试比较,提出问题。

谈话:比一比两张调查表,看看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引导学生体会看原始的调查表数据太乱,不便于比较)

谈话:原始的调查表太乱,怎么样整理这些数据才能便于比较呢?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说说。

谈话:你打算怎样整理数据?(统计表,统计图)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尝试比较,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体会调查表中饿数据太乱,不便于直接比较,从而感受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独立思考,探索方法。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统计表,咱们一起来整理整理好吗?(师生共同整理填写统计表)根据这个表格中的数据比一比,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呢?(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比较、分析,作出判断)

谈话:刚才我们是用统计表进行整理的,用统计图怎样整理更便于我们比较观察呢?先自己想一想,有了方法开始整理,整理完了和你的同位交流交流。

3、班内交流,学习方法。

谈话: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你是怎样整理的?(学生可能出现单式和复式两种不同的整理方法,应着重引导学生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4、比较解释,优化方法。

谈话:刚才大家用两种方法进行了整理,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更便于比较?为什么?

5、查漏补缺,完善方法。(根据学生制图的情况,补充完整,完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方法,合作交流,学习方法,比较评价,优化方法。有利于学生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过程,自主地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和制作方法。]

三、自主练习 ,应用拓展

1、 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巩固看图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谈话:同学们喜欢运动会吗?知道小学生运动会有哪些项目吗?(引导学生了解小学生运动会一般有:短跑、跳高、跳远、铅球和中长跑等项目)如果老师要知道5.1班和5.2班,在比赛中哪些项目占优势,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

(1)独立解答。(出示题目引导学生独立解答)

(2)班内交流。

2、 课本第129页,“我学会了吗”的第1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本上练习题组织统计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再一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在实践中巩固调查表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提高统计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四、总结全课,系统整理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设计调查表和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应该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整节课下来,感觉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但似乎没有足够的实例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应该在练习中再加入一些统计在生活中体现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开拓学生思路与思维,使学生更好的感受统计的作用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折叠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3.会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容积等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4 折叠〗

这部分是有关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识别与判断,因此,本问题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极有益处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内容。

本问题安排了“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三个步骤。首先,想像一下这个平面展开图折叠以后像什么。其次,动手操作,将放大的图纸按虚线折叠后,形状是一座小房子。最后,可以先通过叠出的小房子来确定天窗和门的位置,然后在平面图上画出来(天窗可以在平面图中上数第二个和第三个矩形内,门可以在第一个和第四个矩形内,也可以在两边的五边形内)。

〖练一练〗

第1题 ①长方体;②正方体。

第2题 图形(1)对应(a)。

图形(2)对应(c)。

第3题 图形①和②都对应(b)。

建议学生先看图想像和思考,然后再用附页4中的图折一折。这样,既验证了自己的判断,又练了折叠技能

第4题窗户、烟囱和小鸟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由于门的位置已经给定,所以,窗户、烟囱和小鸟的位置就大概确定下来。

第5题让学生自己做立体图形,教师不必作太多的限制,比如可做立方体、长方体或根据教科书上的一些平面图去做相应的立体图形。但不管怎样,做立体图形的步骤都应该是先画出平面图形再折叠。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第2~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知道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的产生与应用。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1.情境引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片头。

出示例1:宜昌、哈尔滨的温度。

2、提问: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宜昌是零上16度,哈尔滨是零下16度

3、引导:宜昌和哈尔滨的气温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正好相反)在数学上怎样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

4、请会的学生介绍写法、读法。同时在图片下方出示:16℃(+16℃)-16℃

师问:你们怎么知道的?

5、小结并板书:“+16”这个数读作正十六,书写这个数时,只要在以前学过的数16的前面加一个正号,“+16”也可以写成“16”;“-16”这个数读作负十六,书写时,可以写成“-16”。

6、通过“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并区分?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同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能很快联想到在“16”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借此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进一步体验负数,了解正、负数与0的关系

1、课件出示例2直观图,银行取款与存款。

2、师: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取款预存款吗?

3、学生尝试表达,并说含义。

4、小结:存入20xx元用+20xx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两个量正好相反,正数表示存入,负数表示取出。

??、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银行取款与存款,存入20xx元用+20xx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则为负数。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很有益处。

师引导:观察这些数,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2、请学生移动贴纸独立分类,汇报。

师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小结:像+16、19、+20xx、、6.3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16、-、-7、-500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完成板书)

??、练习题

(1)完成第4页第1题。

(2)完成第4页第2题

提问:读一读下面的海拔高度,你知道些什么?(都是负数,低于海平面或比0小)

(3)完成第8页“练习一”第1题。

先读一读,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并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圈内。

提问:

①0为什么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正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我们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

③你是怎样理解负数的?(负数要小于0,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完成第8页“练习一”第2、3题。

七、教学结束:

总结:本节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认识到了负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是客观存在和非常广泛的。

在习题中增加了小数和分数,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课本第92页到第93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2、通过找一找、分一分、拼一拼,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能合理地运用“割”、“补”等方法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4、通过拼组图形,使学生感受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带给大家的生活美。

重、难点与关键

1.探索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理解并掌握组合图形的组合及分解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用三角尺或教学挂图、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你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导入。

3.大家学会的知识可真多。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你们去欣赏一些美丽的`图案,请同学们欣赏时认真想想: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新授课

1.认识组合图形。

出示课本第92页的四幅图。

认真观察这四幅图,它们分别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组成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2页,先找一找,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互相讨论。比比看哪一个小组的分法最简单?

(1)四人小组讨论。

(2)小组各自展示各种分法。

(3)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组合图形。

同学们,开动脑筋想象: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组合图形

2.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大家真了不起,知道生活中存在着这么多的美丽组合图形,那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些组合图形有多大,实际上是求什么?现在我们就来探讨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1) 出示例题4(电子教材)

(2) 学生独立解答。

学生解答时,让他们思考还有其他解法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小组内互相帮助。

(3) 学生汇报。

解法一:5×5+5×2÷2 解法二:(5+7)×2.5÷2×2

=25+5 =12×2.5÷2×2

=30(m2) = 30(m2)

学生在汇报时,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想的?这两种解法你喜欢用哪一种解法?说说你的理由。

师生小结:从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组合图形,由于分解的方法不同,解法也就不同,所以请同学们想想。求组合图形面积时关键是做什么?(图形分解)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93页的“做一做”。

问:这块地是由哪些简单的图形组成的?

1.学生独立计算。

2.学生汇报,展示思路。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的表现怎样?哪位同学表现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在小结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小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评价,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

五、布置作业

这是我们学校将要开辟的一块草坪,如下图。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现在有两家公司联系,a公司说种一平方米草要5元,b公司说种同样的草一共需要2500元。如果让你决定,你会选择哪家公司?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篇5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促使学生对这些分数逐步归纳内化,从而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它们的意义及特点。本节课教学在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分饼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估一估的猜测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涂一涂、画一画,体验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产生过程,并辅以教具演示及课件动态演示,使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建立表象,抽象出数学概念。

2.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分饼方法,充分体验分饼策略的多样化,利用数形结合,让学生了解假分数、带分数和1的关系,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数学思维,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分组进行分饼活动,从课前预设到学生应会通过预习及课上其他组同学的汇报感受不同的分饼方法及相应分数的产生,实际上还是引导学生全员参与整个活动过程,使学生的体验更真切、丰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圆片、彩色笔、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

师: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唐僧师徒四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预设生1:我最喜欢猪八戒,因为他呆头呆脑,十分可爱。

生2:我最喜欢沙僧,因为他很实在。

生3: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本领大,能降妖除魔。

生4:我最喜欢唐僧,因为他是师傅。

师: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遇到很多困难,有些是他们自己解决的,有些是观世音菩萨帮他们解决的。今天,咱们也来帮他们解决一个问题,有关“分饼”的问题。(板书课题:分饼)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的情境图,创设一个接近学生喜好的动画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帮唐僧师徒解决“分饼”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紧扣主题。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分饼,质疑。

唐僧遇到的问题:唐僧有8张一样大的饼(课件出示8张饼和唐僧的头像),平均分给师徒4人,每人分得多少张饼呢?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学生列式,课件出示算式)

师:沙僧也遇到一个问题,把1张饼平均分给师徒4人,怎么分呢?(课件出示1张饼和沙僧的头像)

预设生:把1张饼平均分成4份,折叠再折叠,每人分得1份。(课件演示动画,呈现把1张饼切成大小一样的4份,每人1份)

师:现在猪八戒遇到了一个难题:把5张饼平均分给师徒4人,怎么分呢?请同学们帮猪八戒想一想。(课件出示5张饼和猪八戒的头像)

2.探究5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的方法。

(1)估一估。

每人分到多少张饼?

(2)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分饼的方法。

以圆片代替饼,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剪一剪,分一分。

(3)汇报结果。

老师请一些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边做边说。(实物投影展示)

方法一:把1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1份,每人分到张,按照这样的方法,再分第2张饼,第3张饼,第4张饼,第5张饼。最后每人分到5个张,即张。

方法二:把5张饼重叠放在一起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5张饼的,就是张。

方法三:先分4张饼,每人1张,再分剩下的1张饼,把剩下的这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1份,即分到张,合在一起是1张又张。

(4)质疑。

师:从图上看,每人分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这可不是1张饼的,而是5张饼的;也就是说,的整体“1”是5张饼,不是1张饼。5张饼的等于1张饼的,所以,5张饼的也是张饼。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剪一剪、分一分等活动,感知数学、体验数学,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演示不同的方法,经历认识分数的产生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3.明确带分数的读写法。

(1)带分数的写法。

师:1张又张,用分数怎么表示呢?

师演示其写法:先写整数1,表示1张饼,再紧挨着整数写分数,分数线要与整数中间对齐,表示张饼。可以写作:1。

(2)带分数的读法。

读作:一又四分之一。

4.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师:(指着两组圆片)这两组圆片分得一样多吗?这个分数有什么特点?1与呢?这两个分数相等吗?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生汇报交流,师点出分数的名称。

生1:的分子小于分母。

明确:这样的分数是真分数。(谁来说说还有哪些真分数?举例)

生2:的分子大于分母。

明确:这样的分数是假分数。(谁来说说还有哪些假分数?举例)

生3:1是整数加真分数。

明确:这样的分数是带分数。(谁来说说还有哪些带分数?举例)

5.探究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特点,明确真分数、假分数和1的关系。

师:下列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请将它们填在相应的方框里。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