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工作总结与计划5篇

时间:2024-01-30 09:27:13 分类: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和任务分配能力,通过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工作中的技术和工具的应用问题,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医疗工作总结与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医疗工作总结与计划5篇

医疗工作总结与计划篇1

根据我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要求,自20xx年9月,全院进入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第三阶段,即督查整改阶段,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专项巡查,深入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

为了深入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经院领导研究决定,自9月1日起,我院组织了“改善医疗服务专项巡查”。每周由一名院领导牵头,带领部分职能科室工作人员,本着“方便患者、方便临床”的'原则,通过实地查看、访谈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等形式,对全院医疗服务质量、诊疗流程和环境设施等进行全面巡查。

对于发现的不方便患者就诊、影响临床科室工作效率等问题,能现场整改的,明确责任部门,立即整改,其他问题提交院长办公会讨论,明确整改措施和责任部门限期整改。整改情况由巡查人员负责追踪验证,并在院长办公会上进行汇报。巡查发现的亮点,予以全院通报表扬,对于可持续、可复制的亮点,在全院进行推广。截至9 月26日,共进行了4轮“专项巡查”,发现亮点10余项,发现问题130余项,涉及医疗安全、诊疗流程、信息化建设、医保管理和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现场整改问题60余项,其他问题整改情况正在追踪验证过程中。

二、延伸服务举措,改善患者就诊感受

1、开发“口服药短信提醒系统”,指导患者用药。医院信息科和药剂科联合开发了“口服药短信提醒系统”,当门诊医师开具口服药物处方后,信息系统可自动将该药物的服用注意事项,通过短信形式发送到患者手机,进一步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2、运用“医患沟通板”,“倾听”患者心声。为了更好地了解语言障碍患者的需求和心声,康复科护理团队积极探索新沟通方式,制作了“医患沟通板”。沟通板上用简单的图片和文字表明了如吃饭、喝水、疼痛、大小便、想家等日常需求。语言障碍患者可用手指点相关图片表达需求,让医护人员和家属能明白其心声。目前 “医患沟通板”已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血栓科推广使用,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3、举办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群众防病治病能力。我院血栓科深入社区卫生机构,先后举办了5次“血栓病健康教育及社区义诊活动”,接诊3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300余份,并与社区达成协议,每周固定时间派专家到社区义诊。我院还举办了20xx年秋季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医务人员针对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与脂肪肝关系、糖尿病患者秋季护理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通过播放小视频、ppt、有奖问答等形式寓教于乐,加深了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活动后还免费为糖友们测量骨密度、血糖、血压等。通过一系列健康宣教和义诊活动的开展,加深了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也进一步增强了其防病治病的能力。

三、研发康复管理信息系统,助力康复患者科学康复

我院信息科和康复科联合,自主研发了康复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对患者实施病情评估和治疗效果评价,还实现了对康复治疗排队叫号和治疗工作量统计等,基本覆盖了患者康复治疗全过程。系统自投入使用以来,患者在病房里就可查阅自己的治疗师和治疗时间,缩短了等候时间,保障了各项康复治疗有序进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康复科护理人员还根据患者需求,制作了许多健康教育视频资料,包括科室宣传、火灾警示、预防跌倒坠床、肢体康复操和翻身训练等,在康复大厅和病房显示屏滚动播放,增加了患者和家属的康复知识。

四、服务百姓健康,开展送爱下乡义诊活动

9月18日-19日,我院组织专家医疗队共17人,在徐洪玉副院长的带领下,携带便携式b超机、心电图机、血糖仪、药品和各类健康教育宣传手册等,赶赴临沂市平邑县老池峪、香山前和花果峪等村庄为当地群众义诊。医疗队专家与当地群众面对面接触,零距离沟通,细心问诊、检查、开处方、指导用药和解答咨询。义诊活动共接诊病人569人次,做心电图检查170人次,b超检查150人次,测血压、血糖355人次,发放药品78人次,现场发放健康教育手册600余份,把健康知识和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

五、强化员工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综合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员工综合能力,医院组织一系列培训活动,包括医学人文教育、护理人员床边综合能力培训考核和心电图知识培训、新员工核心医疗制度培训等活动,还邀请心理咨询师开展了以“关爱护理健康,共筑心灵驿站”为主题的护士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通过上述培训和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医务人员沟通服务和业务技术等综合能力,也为其提供了有效释放压力的机会,增强了彼此信任,提升了团队意识。医院下一步除强化业务能力培训以外,还计划将健康宣教、医护患沟通和心理疏导等内容培训纳入常规工作持续开展,以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六、下一步工作安排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我院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卫计委各项工作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创新服务举措,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行为。对工作中发现的好的做法和工作模式做好宣传和推广,并通过制度予以固化;对于发现的问题,按要求及时整改,切实改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打造“满意在交医”服务品牌。

医疗工作总结与计划篇2

一、改善诊疗环境方面:

就诊区域均有建筑平面图、楼层分布图,方便患者就诊;院内张贴禁止吸烟标识,并设置了吸烟区;病区卫生有专人巡查保洁;放射科设置有放射源标识;为就诊患者提供了自助预约、纸、笔、饮水、轮椅等便民设施。

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

开展了门诊、住院患者电话预约诊疗、住院工作。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各专业科室均设置有门诊,由高年资医师常年坐诊,科主任、院内专家定期出诊;制定了急救绿色通道制度,保障急救绿色通道通畅,确保急诊患者、“三无”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分区救治;加强急诊科、icu建设,医师、护理队伍人员固定。

三、信息化建设工作:

全院门诊、病区均实现了电子化办公,电子病历投入使用;为患者提供自助预约、检验结果自助查询、打印服务;开设了医院网站,加强对医院建设、医疗就诊信息的宣传;下一步准备开展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慢性病管理工作。

四、改善住院服务流程,实现住院全程服务工作:

患者入院时均进行住院告知、探视陪护告知签字;对危重患及行动不便的患者均有医护人员、护工护送陪检;转院、转科患者均有信息登记、交接;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听取患者意见建议。

五、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工作:

护理人员配备符合要求,全院病区均开展了优质护理工作,并已通过验收。

六、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

所有住院患者均佩戴腕带,利于身份识别;所有手术患者术前必需进行手术部位标记,在手术室进行手术安全四步核查;全院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达到100%;在全院开展了2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运用的管理,各种使用指标均符合要求。利于院内led电子显示屏进行药价及各种医疗收费价格公示,接收患者监督。

七、注重医学人文关怀,促进社工志愿者工作:

全院医护人员均挂牌上岗;病房床单元之间设有隔帘,保护患者隐私。

八、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院内有专人受理投诉,有医疗纠纷防范处置流程,并有专人处理医疗纠纷;加强与公安部门的联系,在院内开展群防群治志愿者活动。

存在问题:

1、因病房条件限制,我院内科系列、儿科住院病房较为紧张,增加了患者住院等候时间。

2、医师队伍人才紧缺,限制了业务发展。

3、临床路径管理率偏低。

4、只开展了电话预约,导致预约率偏低。

5、门诊病历仍为手工书写,尚未电子化。

6、尚无条件开展社工及医务人员心理咨询工作。

7、未开展门诊病种分析、患者流量分析工作。

整改措施:

1、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将门诊病历电子化;利用网站、微信等形式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提高预约率,并逐步开展分时段预约工作;

2、加强对临床路径管理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临床路径管理率。

3、加强人才储备及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服务能力。

4、逐步开展未开展门诊病种分析、患者流量分析工作。

医疗工作总结与计划篇3

一是服务流程不断优化。

截至9月底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有9家接入安徽省医疗便民服务平台;建成11个区域远程医学中心,形成覆盖市、县、乡三级远程医疗服务网;3家医院开通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功能;更多患者从中受益,减少了排队次数和等候时间。

二是规范医疗行为,提升医疗质量。

全市所有公立医院落实医疗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加强对价格高、用量大、非治疗辅助性等重点药品监控力度,完善药品重点监控预警管理机制,促进安全合理用药。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按病种付费”模式,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截至9月底全市县级二级综合公立医院全部开展临床路径工作。

三是紧密型医共体助力分级诊疗。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目前全市共建立紧密型医共体试点11个,每个医共体牵头医院都分别选择1-2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紧密型试点,要求做到“三联、四通、五确保、六不变”。坚持医保基金预算包干机制;落实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有序实施双向转诊。开展县乡医疗机构部分病种“同病同价”试点,用价格机制倒逼县级医院将病人向下转诊;建立医共体内利益分配新机制,用激励机制鼓励县级医院将病人向下转诊。上半年可补偿费用占比为89.29%,实际补偿比为78.63%,分别高于省试点县平均水平0.31个找总结点和1.84个找总结点;县域外住院人次同比减少12.2%。

四是临床路径管理和按病种付费规范医疗行为。

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根据医院类别不同分类实施,实施病种不少于100种,三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完成率占出院总例数的30%,二级医院不少于50%。同步推行临床路径下的按病种付费,上半年,市、县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按病种付费补偿共59207例,占上述医疗机构总住院人次的34.9%,按病种付费补偿支出占上述医疗机构总住院补偿支出的41.3%。与20xx年度同期相比,市、县两级医疗机构总的按病种付费执行率同比增长10.8%。

五是开展处方点评,加强对价格高、用量大、非治疗辅助性等重点药品监控力度,完善药品重点监控预警管理机制,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医疗工作总结与计划篇4

改善医疗服务是民生导向,是医改要求,是医疗机构的基本职责。近年来,上海始终将改善医疗服务作为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推进医改的重要举措和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扎实推进,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问题为导向,改善医疗服务流程

2009年新医改启动伊始,市医改办就组织我市相关部门认真分析人民来信来访所反映的看病就医问题,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梳理了14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一是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建立医联预约服务平台,覆盖38家三级医院,年预约达1千多万人次;建立家庭医生双向转诊预约平台,患者可以通过家庭医生直接预约上级医疗机构的专家门诊,目前已在6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试点。二是推行“门诊一站式”付费模式。覆盖38家三级公立医院,并在27家医院间实现门诊患者自助储值缴费的跨院跨行通存通用,患者排队次数平均减少2.8次,候诊时间平均缩短60分钟。三是推行自助服务系统。开展自助挂号、自助预约、自助充值、自助收费、自助信息查询等服务,全市已有80%的二级甲等医疗机构、98%的三级医疗机构开展了门诊自助服务。四是推行专病整合门诊。通过院内多专科协作解决患者在各专科间往返奔波的问题,目前已有24家市级医院开设117个整合门诊,参与科室229个,年服务患者3.8万人次。五是推行日间手术。以流程再造为重点,完善和创新日间手术集中式管理模式,对门诊接诊、病情评估、入院手术、出院随访等环节进行无缝衔接,目前已有28家市级医院开展,手术量达8.22万例。

二、以人文关怀为重点,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一是开展文明服务主题活动。自2012年起开展“关爱患者,从细节做起”文明服务主题活动。2013年,推出“温馨环境、温馨服务、温馨检查、温馨提醒”等十条细节举措;,继续凝炼出“人文环境、心理疏导、情绪安抚”等十条注重人文关怀、软件建设和细节服务的举措。各项细节举措落实率达到90%以上,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二是推进医务社工和志愿者服务。积极探索和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改善医疗服务,实现了“五个第一”:成立了第一家医疗机构内的医务社会工作部;建立了第一个省级医务社工学术组织;制定了第一份推动医务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政府文件;编印了第一本《医院志愿者岗前实务培训手册》;编印了第一本《医院志愿者手语培训手册》。目前,全市有152家单位试点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有医务志愿者5万余名,已为近800万人次患者提供导医、交流、探视、心理舒缓等服务。

三、以信息化为支撑,提升医疗服务体验

一是推进信息共享机制。自2006年起建设“医联工程”,目前已建成医院信息系统、医学影像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和临床信息系统四大系统,联网38家三级医院、跨8个行政区,医生可以通过患者的就诊卡,实时调阅患者在联网医院就诊的'既往病史、门诊记录、用药记录、影像资料,减少重复检验检查。二是推进新媒体的使用。各家医院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平台提供各项服务,如建立医院的微官网,开通微信“专家预约”、“在线挂号”、“三维导诊”、“候诊队列”、“报告查询”等特色功能,方便患者就医。

四、以患者权益为基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是大力推进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体系。制定市政府规章《上海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办法》,在17个区县设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办公室和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了140名人民调解员,组建了922位覆盖医学、法学、心理等专业的咨询专家库。共受理纠纷3408件,调解成功2830件,人民调解已成为化解医患纠纷的主渠道。二是积极探索实施住院患者第三方告知制度。通过引入非当事医患的第三方人员进行医疗服务、医疗保险、医疗收费、医疗维权等相关制度、规范的告知,完善医患信息沟通平台。目前已完成第三方告知468例,患者对相关制度的理解程度达到90%以上。三是建立卫生医保联合工作机制。自2011年始,会同市医保部门成立卫生医保联合投诉办公室,开通卫生医保联合投诉电话,重点受理和解决限定门诊药费药量、不予配售医保药品、限定住院天数(假出院)、 ct或mri分解收费等4大投诉热点问题。至今已接听来电1万多个,解决了群众反映的1331个具体问题。

五、以监管评价为抓手,促进各项措施落实

一是纳入医院评审评价指标体系。将改善医疗服务工作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公立医院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财政投入、院长绩效考核等的重要依据。二是纳入文明单位考核范畴。将人文细节服务、便民利民惠民举措的实施情况作为本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考核的重要指标。三是纳入各项专项检查范畴。与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质控检查等各项专项检查相结合,督促医疗机构落实各项服务举措。

各位领导和同仁,上海在改善医疗服务方面虽然开展了一些工作,但距离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少差距。国家卫生计生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为我们推进这项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行动计划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积极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确保将改善医疗服务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医疗工作总结与计划篇5

随着医改逐步深化,根据新形势下医疗服务需求变化,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改进医疗服务流程,创新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措施,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群众路线教育,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成效,提高社会满意度,和谐医患关系,就血透室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优化血透室就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

1.继续落实好科室的环境管理,控制噪音,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有序、安全的温馨的就医环境。

2.打造好数字化的血液净化中心,分区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设置污物通道、物流通道、患者通道、工作人员通道,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及污染区,通过六楼改造的完成,我们将普通透析区设置在六楼,隔离透析区设置在七楼,更加利于消毒隔离的落实。

3.完善指示标识,各个通道的标识清楚,隔离区域的物品专用、专放,隔离标识设置醒目清晰,为透析患者提供安全的透析治疗环境。

4.为透析患者提供便民设施:

1)由专职的工作人员协助患者进行预约、挂号并为患者交透析费用、拿透析用药,让患者安心透析,减轻家属负担,消除患者因家属不能陪伴不方便交费拿药的后顾之忧。

2)血透室候诊大厅设置有234个小柜子,免费为透析患者存放透析室专用拖鞋、床单等透析专用物品,避免将透析专用物品往返家与透析室之间的麻烦。

4)候诊大厅为患者设置候诊椅、电视机、就餐餐桌,方便患者及家属候诊时使用。

5)血透室候诊大厅还免费为患者提供饮水、微波炉、冰箱、轮椅、纸、笔、电视机等便民设施,方便患者就诊时使用。

二、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

血液透析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均实行分时段(早、中、晚)预约透析,根据患者家庭与医院的远近及个人生活习惯、工作安排,尽量照顾每个患者,合理预约患者就诊时间(个别急诊患者除外),以减少患者候诊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三、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

1.每日根据患者的数量及患者病情危重情况,合理弹性排班,并由低年资护士和高年资护士进行新老搭配。中午上下机高峰时段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并由医生进入透室配合护士对患者加强观察与管理。

2. 落实好尿毒症患者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药物中毒等急诊绿色透析通道,保证夜间急诊血液净化半小时内治疗开始进行,紧抓抢救时间,保证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1. 加强科室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善医疗服务,六楼的数字化信息化血液净化中心将患者从就诊挂号、交费拿药、称透析前后体重、设定透析参数融入一卡中,这样既减少了患者透析时繁琐的流程,更加简化了护理操作流程,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候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2.六楼的数字化血液净化系统将根据患者挂号时间,在候诊厅设置对患者的自动排号、喊号系统,使患者更加简单明了知道自己所透析的具体时间及透析床位,减少人工喊号的环节,避免中午时段上下机患者随意进出透析室,保证环境的安静,有序,减少患者之间不必要的争抢,利于病人的科学的管理,提高科室医护服务质量、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矛盾。

五、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

1. 加强护理力量及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士,护机比已达到0.4:1,现血透室护士共有护士15名,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5名,护士7名。

2.进一步落实责任护士包干制:每名责任护士分管7-8位患者,负责对患者的饮食、血管通路的维护、透析治疗质量监测等进行一对一的服务与宣教,根据患者的差异性,制定个体化的宣教方案,并定期抽查对宣教知识的掌握应用效果。

3.每季度定期开展肾友健康教育联谊会,对近期透析患者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集体宣教,宣教后采取有奖问答方式对所宣教知识进行考核,患者参与的积极性高,并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4.为透析患者提供免费的透析当日午餐。

5. 为一些困难及合川、璧山的透析患者提供透析当日车费报销。

6.开展好每月一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服务,以不断改善我们的服务水平与质量。

六、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1.加强血透室消毒隔离的落实,实行分区分机透析,隔离区与普通区分楼层设置,隔离区物品及用品有醒目标识,并专人专用,定位放置,隔离间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2.加强执行手卫生,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防止交叉感染。

3.严格执行血透室的查对制度,对各项护理操作严格进行“三查八对”,强化执行医嘱的准确性,上机后先做好自己的二次查对,再进行双人核对医嘱和设置的各项参数指标,确保透析质量和病人安全,尽全力做到全年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4.加强透析中常见并发症及血透室应急预案的培训及演练,保证护士对透析中突发状况能及时准确预判及处理,保证患者的安全。

5.成立四个护理质控小组,分别是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专科护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及血透室仪器设备管理,每周进行质量控制,月底进行汇总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增强专科内涵建设,确保透析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七、注重医学人文关怀,加强心理干预特色专科建设

1. 体现良好风貌:血透室护士根据工作需要采用的是蓝色的衣裤分开式工作服,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卡,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医德医风。

2. 加强尿毒症患者的心里干预:血透室设置有一名心理咨询师及单独的心理咨询室,针对尿毒症患者脆弱而敏感的心理采取心理干预服务,并建立心理咨询档案,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干预,大大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患者也能够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减轻患者的心里负担,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也增强了血透室心理干预特色专科的建设。

八、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在候诊厅设置患者意见本,开展好每月一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服务,征求患者的意见,以不断改善我们的服务水平与质量。 通过我们不断完善服务流程,深化专科内涵、一定会提升我科专科特色服务的品牌,做到让来血透室的患者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使血透室的医疗护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让患者感受到看病就医明显改善,达到满意度明显提升,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医疗工作总结与计划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