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谁来了教案优质8篇
教案是老师们教学中都需要学会制定的,通过制定教案我们可以干更加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尚华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语言谁来了教案优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语言谁来了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颜色的美丽。
2、体验与同伴一起分享的快乐。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背景图;
2、图片:云朵、太阳、河水、小花、小草、彩色梨、实物梨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想跟小朋友们玩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游戏,猜谜语,老师说小朋友们猜,好不好?
2、黄衣包黑豆,尝一口,甜水流(打一水果)
请大家动动脑筋想一想,会是什么水果呢?(请个别幼儿说说)
最后公布的答案是:原来是梨子啊,你们有没有见过梨子啊?
3、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梨子呢?(白的、黄的、绿的…)喔,原来你们见过这么多颜色的梨子啊。
4、那你们有没有见过彩色的梨啊?
5、老师见过的喔,彩色梨的身上有许多漂亮的颜色呢,今天我还把它带来了。
想不想知道彩色梨是哪来的?为什么会是彩色的呢?
二、讲述故事。
边讲述,边讲述边出示图片。
1、是谁将彩色的种子带给外婆的?
2、种子长成了一颗小树。云朵给了它什么颜色?
3、太阳给了它什么颜色?
4、河水给了它什么颜色?
5、小草、小花给了它什么颜色?
6、最后树上结出了一个许多什么颜色的梨子?
7、外婆将梨子送到幼儿园,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品尝,大家想见见彩色梨么?
出示彩色梨,幼儿感知彩色梨的色彩美。
三、品尝。
1、外婆也送了一些彩色梨给我们班的小朋友,请小朋友们一同尝一尝。(分发梨,大家一同品尝)
2、梨好吃么?我们吃到这么好看又好吃的梨要谢谢谁啊?
那么我们一起去谢谢外婆吧,让我们吃到这么好看又好吃的梨。
3、与幼儿一同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浅显易懂,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动形象的活动教具以及动画课件很好地吸引了每个幼儿,让他们始终保持聆听、观看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在活动过程中,将故事分为两部分出现,一方面设置了悬念,增强了幼儿的兴趣,另一方面避免了因提问、思考集中出现而导致幼儿出现视觉和精神疲劳。
小班语言谁来了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视、听、嗅、品尝、触、都是基本的和非常重要的感知觉。能自觉积极地运用眼、耳、鼻、口、手等感官去感知,对于一个人能否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主动地发现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爱的笑脸》这一有趣的活动,不是单纯地给于幼儿关于感知的现成知识,而是让幼儿在感官的运用中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体验,主动建构有关感知的经验世界。同时还让幼儿感受到保护感官的重要性,学会保护感官的方法,养成保护的习惯。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口、眼、耳、鼻的名称。
2、能撕贴五官,巩固五官在脸部位置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五官在脸部的正确位置并且学会撕贴五官及画五官。
活动准备
1、人手一面小镜子、一份固体胶。
2、白纸、彩纸、蜡笔等绘画工具。
3、五官图卡,一张画空白的脸的图片。
4、每组一只装纸屑用的筐子、两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找五官:幼儿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脸上有什么?
二、幼儿学念儿歌,巩固了解五官的位置及作用。
1、师:眼睛长在脸的那里,有什么用?用相同方法,提问其他五官。
2、学念儿歌,了解五官的作用。这是我的眼睛,眼睛看世界。这是我的鼻子,鼻子闻气味。这是我的嘴巴,嘴巴尝味道。这是我的耳朵,耳朵听声音。
三、教师教育幼儿要保护好自己的五官,比如:不用脏手揉眼睛,不用手挖鼻孔、抠耳朵等。
四、教师出示一张画有空白的脸的图片及五官图卡,将五官贴在合适的位置
五、幼儿分组活动
1、幼儿撕贴作画:幼儿自由撕五官,并在背面抹上胶水,然后在空白的脸找到合适的位置粘贴。鼓励幼儿大胆撕贴,提醒幼儿完成后把废纸放入筐内、用抹布擦手。
2、幼儿画五官:为幼儿提供绘画工具,幼儿画五官。
六、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欣赏。
教学反思
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五官的名称的回答,孩子们都能回答得及时、准确,当讨论到如何保护五官时,孩子们也回答很好,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发言也非常踊跃。在动手粘贴和画画时,孩子们都积极动手参与,从他们的作品可以看出,他们都掌握了五官的位置与名称,虽然有的幼儿动手能力较差,贴得耳朵与脸分了家,但每个孩子都能够参与,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小班语言谁来了教案篇3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正确表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关系和发型、巩固画正面人的技能。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加深幼儿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4、感受到教师节的快乐。
5、知道教师节是几月几号。
活动准备:
1、请配班老师配合上课。范例。
2、绘画纸、油画棒。
3、范画。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教师节,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我们班上有几位老新年师?你们怎样称呼她们?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给老师画张像,画好后,就送给那位老师好不好?
二、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特征。
教师:现在我们看看x老师的头发是什么样的?(长发、短发、直发、卷发、辫子等)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式?衣服上有什么特点?(比如说图案什么的)
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请幼儿回答。
教师:我们看看x老师的胳膊在身体的什么部位?腿在身体的什么部位?胳膊和腿是怎么动的?再看脸上眼睛的位置,眼睛上面是头发,现在每人用手摸摸自己的头发,是不是光长在头顶上面呢?
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请幼儿回答。
三、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我们可以画一位老师,也可以画两位老师。要把老师的头发和服装的详细的特点画出来,先画头,再画身体,最后画胳膊和腿,大要把老师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1、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每个老师的不同特点。
2、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掌握人体的结构关系和各部分的比例。
3、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画老师的侧面。
四、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1、教师:我们来找一找,哪几张画画的是赖老师?哪几张画画的是杨老师?
2、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小班语言谁来了教案篇4
活动背景:
“小袋袋”绘本系列是著名绘本大师查尔斯·福格的作品,一共有四本。第一本原名叫《我是小袋袋》,主要是介绍小袋袋这个动物形象。小袋袋是一只憨态可掬、顽皮可爱的小袋熊,它的神态表情、举手投足极具亲和力,能让低龄幼儿产生由衷的快乐和认同感。
为了更适合小班幼儿阅读与理解,我们对绘本画面进行了适当删减,选择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活动场景,按照理解讲述的侧重点的不同调整了阅读顺序,将原来较为零散的描述性语言改编成可以让幼儿接话或独立讲述的语言。活动的主体部分共分四个环节。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绘本画面,然后让幼儿在初步理解绘本的基础上进行独立完整的阅读,接着师幼共同阅读绘本,教师引导幼儿重点用“我喜欢……”的句式讲述绘本内容,最后迁移学习经验,运用“我喜欢……”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活动目标:
1、观察、阅读画面,理解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感受小袋袋的天真活泼。
2、愿意用动作、语言表现画面内容,尝试运用“我喜欢……”的旬式进行讲述。
3、喜欢和同伴一起阅读图书。体验集体阅读的快乐。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绘本ppt(演示文稿)。
活动过程:
一、认识书中主要人物小袋袋,猜想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
师(出示“小袋袋”图片):老师请来了一个新朋友,看看它是谁。
师:这是袋熊。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袋袋。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师:小袋袋的样子是怎样的?它的心情怎么样?你怎么看出来的?它的手和脚是怎么放的?大家一起来做做小袋袋的样子。
师:小袋袋很可爱,它喜欢做很多事情。你们猜一猜:它喜欢做什么事情?喜欢玩什么游戏呢?(幼儿猜想。)
二、初次阅读,感受、理解并表达小袋袋跑步、玩泥巴、躺在妈妈怀里等画面内容
1、阅读画面一:跑步
师:谁在跑步?
幼:小袋袋在跑步。
师:还有谁也在跑步?
幼:考拉熊、乌龟、青蛙、小虫。
师:他们都在跑步。谁跑在最前面?它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师:对,小袋袋跑在最前面。它抬着头,挺着胸,跑在最前面,很神气的样子。我们一起来学学它跑步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和好朋友们一起跑步,和它一起跑步的好朋友有小虫、考拉熊、乌龟,还有青蛙。
2、阅读画面二:扮鬼脸
师:你们为什么笑啊?小袋袋在干什么呀?
幼:吐舌头/顶鼻子/扮鬼脸……
师:对,小袋袋特别调皮,它在吐舌头,顶鼻子,拉耳朵。我们来学一学,给旁边小朋友看一看,好不好?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做鬼脸,吐吐舌头、顶顶鼻子、拉拉耳朵,真好玩。
3、阅读画面三:玩泥巴
师:小袋袋在玩什么?
幼:玩泥巴。
师:小袋袋身上哪里有泥巴呀?
幼:头上有泥巴/手上有泥巴,肚子上有泥巴/腿上有泥巴。
(教师用动作提示。)
师:小青蛙在干什么?小兔子身上有什么?
师:小袋袋玩泥巴时的心情怎么样?你怎么看出来的?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袋袋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玩泥巴,头上、手上、肚子上、脚上都是泥,玩得真开心。
4、阅读画面四:扮大树
师: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幼:小兔在跳小乌龟在爬……
师:小袋袋在干什么?它举着树叶一动不动像什么呀?
师:我们来学学小袋袋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变成一棵大树,一动不动地站着。
5、阅读画面五:捉迷藏
师:小袋袋在干什么?(教师用动作表现小袋袋缩成一团的样子。)
师:谁躲起来了?谁在找它?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捉迷藏,把自己缩成一团,让大家找不到它。
师:现在请大家做做小袋袋躲起来的样子。老师来找找。
6、阅读画面六:回家
师:玩了一天,小动物们都回家了。谁在门口等小袋袋?
师:妈妈见了小袋袋心里怎么样?小袋袋见到妈妈心里怎么样?你怎么知道的?
7、阅读画面七:睡觉
师:天黑了,月亮出来了,小袋袋要睡觉了。谁抱着小袋袋?
师:小袋袋躺在妈妈的怀里感觉怎么样?
(师幼一边说“小袋袋最喜欢躺在妈妈的怀里睡觉,又温暖又舒服”,一边做动作并感受。)
三、完整阅读
1、在音乐声中完整观看ppt。再次感知绘本内容,并感受其中的语言美。
2、师幼共同阅读ppt并表述画面内容。
师:小袋袋喜欢玩这么多好玩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吧。
四、运用“我喜欢……”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师:小袋袋喜欢玩,也喜欢做好多好多事情。小朋友,你们喜欢做什么呢?
(从幼儿讲述的游戏中选择他们最喜欢的游戏进行活动。)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小班语言谁来了教案篇5
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念儿歌。
2.尝试访编儿歌,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课件、mp3音乐)
知识经验准备:事先丰富对动物特征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吸引幼儿,带领幼儿随音乐自由做动作。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都到外面去运动了,我们也一块去运动运动吧!
2.音乐停止,带领幼儿就地而坐。
师:活动了这么久,累了吧,我们坐下来休息休息吧!
师:来!都坐到吴老师身边来!
3.提问:刚刚我们运动的时候都做了哪些动作啊?
4.小结:原来我们刚才都做了爬、游、飞的动作。
(分析:这一环节是创设一个贴近幼儿生活的情境,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引导幼儿做爬、游、飞等动作来初步感知儿歌的内容,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下学习动物的基本动兴趣很高,为下面的学习儿歌做好铺垫。)
二、学习儿歌。
师:老师把刚才小朋友说的和做的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块儿来听听吧!
1.教师完整朗诵一遍。
提问:你听到儿歌里面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呢?
小结:原来儿歌里面有小虫、鱼、还有小鸟,它们是爬、游、飞的。
2.分段学习儿歌内容。(用动作表现动词:爬、游、飞)
导语:那到底是不是像小朋友说的那样呢?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吧!
第一段:图片上有谁?它是怎么运动的?我们用动作来表现好吗?
谁会爬?虫儿怎样爬?
师:那我们完整地来说一遍吧!
小结:谁会爬?虫会爬。虫儿怎样爬?许多脚儿向前爬。
第二段:这幅图上面有谁呢?它是怎么运动的?我们也用动作来表现好吗?
谁会游?鱼儿怎样游?
小结:谁会游,鱼会游。鱼儿怎样游?摇摇尾巴点点头。
第三段:图片上有谁?谁会飞?它是怎么运动的?我们也用动作来表现好吗?
鸟儿是怎样飞的?
小结:谁会飞?鸟会飞。鸟儿怎样飞?张开翅膀满天飞。
3.完整朗诵儿歌,进行划指练习。
师:小朋友真不错说的都很好,那请我们的小手来帮帮忙把儿歌内容记得更牢固些吧!
(分析:在这个环节中,借助课件让幼儿来学习儿歌内容,课件中的动画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小班孩子年龄小,生动有趣的课件画面能够让那个幼儿更快的记住儿歌内容,同时让全体幼儿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前三句用拍手、后一句用动作表现内容来学习新儿歌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三、游戏:拍手问答《谁会爬?》
导语:真不错,那吴老师现在要考考小朋友了?是不是把儿歌的内容都记下了。谁会爬?……
幼儿找同伴拍手进行问答歌。
(分析:设计一个游戏的环节来进一步巩固幼儿的掌握情况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抓住这一特点,既能够达到巩固的效果又能够让孩子之间进行相互交流。)
四、仿编儿歌:猜一猜
师:运动一整天了,小动物们也累了,要回家休息了。哦!原来小虫的家是在这里的呀,小虫会爬,那我们再来猜猜看还有哪些会爬的小动物也是住在这里的,我们把它请出来,也编到儿歌里好吗?
1.出示一房。
师:猜对了老师把它请出来,然后也把它编成好听的儿歌。
2.引导幼儿观察二、三房(以同法引导幼儿进行访编)。
(分析:在仿编的过程中借助课件来进一步激发幼儿仿编的兴趣,通过教师的示范来带动幼儿的初步仿编。)
活动延伸。
师:藏在房子里的小动物都被小朋友给猜出来了,也编成了好听的儿歌,那我们再去找找看还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是怎么运动的?再把它编到儿歌里好吗?(分析:最后的延伸部分结合生活来进行,进一步引发幼儿对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小班语言谁来了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资料、记住故事名称、主要主角及对话
2、能用连贯语言讲出主角间的对话。
3、教育幼儿同伴间要互相团结。
活动准备:主角图片、背景挂图、主角头饰、雨伞
活动过程:一、出示雨伞,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1、这是什么(雨伞)
2、我们是在什么时候用雨伞
3、如果下雨时我们手中没有雨伞、雨具怎样办(请幼儿带??
最有一个问题安静的倾听故事)
二、学习故事
1、交待故事名称,教师有表情清讲故事一遍。
2、提出问题:(1)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2)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3)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利用主角图片、背景图片
教师有表情的讲故事一遍。
4、提问:(1)小兔子玩着玩着天怎样样了
(2)小兔子用什么办法避雨
(5)小兔子看到小伙伴被雨淋湿时,它是怎样样做的
5、利用主角头饰,请部分幼儿表演幼儿,启发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
话。(引导幼儿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
6、启发幼儿说一说:“如果下雨,手中没有雨具,我们还能够用什么
方法避雨”
三、教育幼儿相互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小班语言谁来了教案篇7
设计意图: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一个太阳和月亮,但是对于小班小朋友来说,还分不清什么时候会出现太阳,什么时候会出现月亮。
孩子们对太阳是白天出现的,而月亮是黑夜才出现的这样的一个自然现象了解还比较模糊。《太阳和月亮》这节课中的白天和黑夜是一个最突显的素材,根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再加上班上孩子喜欢琅琅上口的儿歌,于是,我尝试通过引导幼儿对儿歌的欣赏和音乐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体会文学作品的情趣。所以我选择了《太阳和月亮》这篇充满趣味性、童真性的诗歌,萌发孩子们对诗歌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能大胆大方地朗诵。
2、学习短句“…。醒来了”、“…。睡着了”
3、区分两段音乐不同的性质,体验诗歌所表现的“热闹”和“静悄悄”意境美。
活动准备:
1、月亮和太阳的背景图个一份,小鸭、小狗、小朋友醒着的图片和小兔、小草、小花睡着了的图片。
2、磁带《快乐的早晨》《睡着了》
活动过程:
(一)引入:今天老师请来了俩个好朋友,小朋友想知道是谁吗?
出示太阳和月亮的图片,提问:什么时候可以看见太阳、月亮啊。
(二)理解诗歌第一段内容。
1、教师引导幼儿看第一张图片。
师:“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 幼:“小鸟”;“小树”;“小朋友”。
教师小结: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2、教师深入地进行提问,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回答。
师:“太阳出来了,还有谁醒来了?” 幼:“小兔子醒来了”;“小刺猬醒来了”;
教师小结:太阳出来了,小兔醒来了,小刺猬醒来了,小松鼠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3、感受热闹的气氛,随音乐师生共舞。
师:太阳出来了,小动物、小朋友都醒来了,他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幼:“刷牙”;“上幼儿园”;“画画”;“唱歌”;“跳舞”;“做游戏”……
师:让我们来小动物刷牙、上幼儿园、画画、唱歌、跳舞、做游戏热闹一下吧!
4、感受热闹的音乐:随《快乐的早晨》的音乐,师生共舞。
(二)理解诗歌第二段内容。
1、引导幼儿再次看图片第二部分。
师:谁出来了?小草在干什么?还有谁在睡觉?幼:“月亮出来了”;“小草在睡觉”;“小花在睡觉”;
教师用诗歌小结:月亮出来了,小草睡着了,小花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黑夜静悄悄。
2、深入提问,激发幼儿想象,鼓励幼儿用诗歌中的结构回答。
师:月亮出来了,还有睡着了? 幼:“月亮出来了,大象睡着了。”;教师小结:月亮出来了,大象睡着了,小蚂蚁睡着了,蜻蜓睡着了……黑夜静悄悄。
3、感受安静的音乐。
师:黑夜静悄悄,大家都睡着了。我们也休息吧。在《睡着了》的音乐中做花、草睡觉的动作。
(三)完整欣赏诗歌。
1、幼儿欣赏诗歌。
师:今天,太阳和月亮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叫《太阳和月亮》。
2、师: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
3、看图片,师生共同朗诵诗歌。
(五)游戏:《白天和黑夜》。
游戏规则:《快乐的早晨》的音乐时,小朋友离开座位,做花、草、小动物醒来蹦蹦跳跳的动作;《睡着了》音乐时回到自己的座位坐睡觉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幼儿很喜欢,由于儿歌的内容简单,幼儿基本上能理解。为了让幼儿感受热闹和安静的意境,我结合了美术的原理,以暖色和冷色冲击视觉上的感受。另外还选择了两段不同性质的对比音乐,引导幼儿用动作感受所表达的不同意境。但是,老师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幼儿在听热闹的音乐的时候没有表现出热闹的意境,也没有和老师交流。因此在幼儿听到《睡着了》音乐的时候,老师进行了摸摸孩子们的头的动作,促进了情感的交流,而且还让其感受了“静悄悄”的意境。最后,老师结合了儿歌和手指游戏,以制作手偶来结束活动,幼儿也很愿意的参加了。
小班语言谁来了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我变小了后发生的事情。
2、感受变小的乐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图片:小熊一家(小熊、变小的小熊、熊爸爸、熊妈妈、熊姐姐、熊哥哥),故事大图四张(我变小后发生的事情)
2、故事ppt《我变小了》。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故事主人公,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出示小熊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小熊,你好!)
——熟悉故事的主要人物形象
2、出示小熊的其他家人
师:看看我家里有谁?(爸爸、妈妈、姐姐、哥哥)
3、师:今天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就是关于我们的。
教师继续讲述: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梦,梦里的我和现实的我有什么不一样?(大、小)
教师小结:有一天,我梦见我变小了。
二、仔细观察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我变小了后发生的事情。
1、出示大图一(我和爸爸)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用故事里的话来总结;个别——集体)
(1)师:瞧,我和爸爸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我在哪呢?(爸爸的口袋里)
教师用书里的话请幼儿说一说:爸爸带我出去玩,让我坐在他的口袋里。
(2)师:爸爸在走路,那我坐在他的口袋里还需要走路吗?
(3)师:我不用自己走路,感觉怎么样?(不用自己走路,真好!)
(4)师:你会把爸爸带我出去玩的事情连起来说一说吗?(教师带幼儿一起说一说;幼儿自己说一说)
2、出示图片二(我和妈妈)
师:我和妈妈发生了什么事呢?妈妈给了我什么呀?这根棒棒糖怎么样?我拿到棒棒糖后怎么了?
3、出示图片三、四
师:在梦里还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你自己选一幅图来说一说。
讨论、交流 师:我变小了,姐姐让我干什么了?
师:我变小了,我和哥哥又在干什么?
3、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师提问:当我梦醒了,我又干了什么?(-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中的内容。)
三、完整欣赏故事《我变小了》
师:我们完整地听一听这个故事吧,如果你会说可以轻轻地和我一起来说说,好吗?。
教师提问:你觉得变大好,还是变小好?为什么?
(鼓励幼儿交流变大、变小的美好感觉。)
教师最后小结:其实变大、变小都很不错。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