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勇时代楷模事迹参考5篇

时间:2022-12-11 10:06:11 分类:工作报告

咱们在准备事迹材料的时候务必要注意用词恰当,写事迹是将自己之前做过的重要事情写成材料的文书,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朱有勇时代楷模事迹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朱有勇时代楷模事迹参考5篇

朱有勇时代楷模事迹篇1

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众多适龄失学女孩的上学问题,帮助她们走出闭塞的村落,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可当无法保障学生安全的时候,何谈追逐梦想?

对此,为保障新招收100名学生的安全,张桂梅便带着全校的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简易“宿舍”,白天教学,晚上休息。同时,又安排学校里的男老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搭起“木板床”,轮流值守校园安全工作,全体教师为学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关。

当张桂梅决心要创办女子高中之时,便知其一路坎坷,在这样的环境里,全校仅有的17名教职员工中有9名相继辞职离开,100名学生有6名提出转学,这些情况让创办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维艰的张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贫困家庭女孩?免除学杂费的办学制度?女子高中能否办得下去?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张桂梅鼓励大家:“留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共产党员,只要党员在阵地就在,女子高中这块教育扶贫阵地一定守得住。”

张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没有放弃建立女子中学的决心。

2008年9月,在张桂梅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全国惟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中学终于顺利成立。

朱有勇时代楷模事迹篇2

7月2日晚,巧家县各级各类学校组织收看了“云岭楷模”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专场发布会,通过集中观看、个人观看等形式,深入组织了广大教师开展观看学习活动,积极进行思想大讨论,通过收看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专场发布会把师德师风教育引向深入,让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从中受教育、得启发、有收获。

张桂梅同志是忠诚践行国家领导人关于教育扶贫重要论述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杰出榜样,是全县广大教师学习的楷模,各学校教师纷纷发表观后感言:

金塘学校党支部书记芶通权说:“张桂梅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从教生涯平凡而伟大!我们要学习她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学习她爱生如子的情怀;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铅厂小学罗佰美老师说:“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活点滴写就的人生故事,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深切地感悟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一名被孩子们称为“校园妈妈”的平凡教育工作者所彰显的高尚人格和博大精神魅力。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我们肩负着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们的职业道德水准,新的时代要求我们要有张桂梅那样的奉献精神!”

包谷垴学校张建荣老师说:“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像张老师一样都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儿女,把自己的工作与党和人民相连接而放在最高位置,我们也一样可以把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

茂租学校彭议仙老师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张桂梅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党员教师的我反思良久,自己认为已经花了百分的心,其实比起张桂梅老师,我才花了百分之一的心。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路上我一定砥砺前进,不惧风雨,努力向张桂梅同志靠齐!”

朱有勇时代楷模事迹篇3

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天路”

在重庆市巫山县小三峡的深处

有一个四面被大山包围的下庄村

几十年来

下庄村人想走出这“天坑”

只有沿着一条几近垂直、

险而又险的山路不断向上攀援……

1997年

下庄村全村397人里

竟然有300人没有见过电视机

150多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村子

160多人连公路长什么样

都没见过……

下庄像口井

井有万丈深

难道下庄村人注定与世隔绝?

注定当“井底之蛙”?

注定几辈子生活在这个天坑的底部

子子孙孙这样穷下去?

不!

下庄村村民身体里

流淌着的是中华民族

不信天、不认命、不言输的血液!

整整7年之后

下庄村人硬是以自己的血肉之躯

在几近垂直的绝壁上

劈出了一条8公里的天路……

1

下庄人在绝壁之上

打响了向命运抗争的第一炮

1997年7月

刚刚当上村支书的毛相林

坐在下庄的“井口”之上

抬头仰望着四周海拔1300多米的群山

眼泪夺眶而出

路,已经到了不能不修的时候了!

毛相林知道

没有路

他们就是最后的下庄人!

然而在那时

下庄村修路还没有列入全县规划

“一无钱、二无机械,

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路吗?”

面对村民们的质疑

他站起来掷地有声地说

“山凿一尺宽一尺,

路修一丈长一丈,

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

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

过上好日子!”

缺乏劳动力

他号召劳力全都上工地

没有资金,他带头卖猪卖粮

在短短五天时间里

村民们凑出了3960块钱

毛相林捐完了自己的所有积蓄

又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1万多元……

1997年的腊月初八

毛相林拿着高音喇叭,走上山崖

他一声令下

下庄人在绝壁之上

打响了向命运抗争的第一炮

那一天,随着此起彼伏的炮声响起

很多人哭得很激动

这是几代人改天换命的愿望!

毛相林和村民们一起

腰系长绳

用大锤、钢钎、簸箕等简单的农具

悬在空中钻炮眼

没有任何保护措施

他们在“炸了一炮”的垂直山体上

冒着随时可能坠落山崖的危险

用手挖,用脚蹬

没有休息的地方

他们就住山顶、喝泉水、睡山洞

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刮风下雨

只有一块破旧的塑料布遮挡

时任重庆市万州区委外宣办宣传干部

黎延奎冒着生命危险

记录下了下庄人修路的过程

如果不是这些宝贵的画面

或许没有人会相信

中国的老百姓

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坚持修路

2

哪怕我的儿子死了

我也期望大家再努力一把

我们公路就修通了……

就像蚂蚁啃骨头一样

毛相林带领着下庄村人

在悬崖上艰难地一寸一寸向前推进

然而,开修前测路员

对毛相林说的一番话

真的“应验了”……

“这路你修到一半,绝对是要放弃的,

你肯定不敢修了。

放炮炸山要掉下来余石,

要伤人死人的!”

意外真的就这样发生了……

画面中这个年轻人叫黄会元

是下庄村为数不多的几个

出去打过工、见过世面的人

他收到毛相林要在村里修路的信件后

二话没说就赶了回来

那一天

他兴奋地对着黎延奎的镜头说

“修公路,我们都很积极,

就是盼着早日修通公路,

好得到幸福……”

然而,就在他接受完采访的第二天

一块巨石突然从山上滚了下来

看到的人还来不及呼喊

黄会元便被推进了万丈深渊

毛相林第一时间冲下了悬崖

两个多小时后

他们在深谷里找到了黄会元

已经冰凉的身体

“路是我提议修的,

黄会元也是我叫回来的!”

压力与愧疚从毛相林的心底往外冒

这让内心一直无比坚定的他

第一次产生了动摇

然而,就在全村人陷入悲痛

陷入对修路的挣扎与彷徨时

谁也没有想到

黄会元72岁的老父亲站了出来

当着全村男女老少的面

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们这个地方这么苦寒,

我们数十代的人受了这么多年的辛苦,

哪怕我(儿子)黄会元死了,

我也期望大家再努力一把,

我们公路就修通了,

就摆脱这个贫困了……”

故事写到这里时

笔者已是泣不成声

任谁能想到

这是一个刚死去儿子的老父亲

一个从没有走出过大山的老百姓

说出来的话

“同意继续修公路的,请举手!”

“修!”

“必须修!”

“我也支持修!”

就在黄会元的灵堂前

下庄村老百姓纷纷举起了手!

从“毛矮子疯了”

到一声声响彻天地的“修”

毛相林浑身又充满了力量

第二天天还没亮

毛相林带着村民们

又一次向大山发起了挑战

他带头在腰上绑上虹绳

第一个攀上了悬崖

凿开了下一个炮眼……

2004年4月,历时7年

毛相林终于带领下庄人

在陡峭的崖壁上凿出了

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

下庄村人终于能够走出“天坑”

几代人的梦想终成现实

路通的那一天

毛相林找来了一辆车

把这条路从头到尾走了一遍

全村人不管男女老少

都自发形成队伍

跟着毛相林的车走??

走到终点的时候

毛相林再也抑制不住自己

他大声对着乡亲、对着这群山说

“今天我们终于把这条路修通了,

我毛矮子,

没有辜负死去的兄弟们!”

然而,世世代代的封闭和贫困

让下庄与外界脱节了许久

修通了往外面世界的路

村民却还没有找到一条致富路

下庄村仍然是县级贫困村

2014年,毛相林和下庄村人

在决定修路的17年后

再一次走到了抉择的十字路口……

3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毛相林请来的农委专家

通过研究海拔、气候和土质发现

下庄村适合种纽荷尔柑橘

“柑橘我哪里会种哦?”

“我也不想种!”

在下庄村的群众大会上

大家疑虑纷纷

“不会种,可以学,

这么难的路都修通了,

还有什么能难倒我们下庄人!”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

毛相林亲自到外面学

买来书带回家一点点研究

一块地一块地地去走

一户一户亲自上门去教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

2015年,下庄村就在全县

率先实现了整村脱贫

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

毛相林没有止步

2017年,巫山县投资帮助

下庄村实施民宿改造

建成了19栋34户

风貌统一的乡村民宿

2019年,下庄的柑橘迎来了大丰收

今天的下庄村

650亩的柑橘、100亩的脆李

100亩的桃子、200亩的西瓜

水果经济四季不断

种小麦、种油菜

绿色山货供不应求

今天,那条下庄人用血肉之躯

建成的“天路”

成了游客纷纷打卡的网红之路

一条通往当阳大峡谷的隧道正在修建

抬头就是大自然美景的下庄

又多了一条旅游“路”

从原来的人均年收入300元

到2019年人均纯收入12670元

20来年的时间里

下庄人的收入增长了40倍

这些数字真的是有温度的

是滚烫的

是饱含着艰辛

也带着幸福和笑容的

不等不靠,天路自己凿

不怨不哀,幸福自己找

下庄人正是凭着这股劲头

换来了峭壁变通途

穷窝变康庄

今天的中国

书写了“最成功的脱贫故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

中国8亿多人口实现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

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9899万人

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

连续7年每年至少

有1000万人告别贫穷

平均每分钟有20个人摆脱贫困……

这样的奇迹不是天上掉的

不是哪个“救世主”给的

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

勤勤恳恳干出来的

今天,我们从下庄村的这条路

看到了中国人民

不怕牺牲、追求幸福的致富路

看到了共产党人

攻坚克难、服务人民的奉献路

看到了几代中华儿女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路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今天,让我们

向无论历经怎样的艰难险阻

始终坚韧不屈的中国老百姓致敬!

向全国300万扎根扶贫一线、

战斗在最前线的

朱有勇时代楷模事迹篇4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越过雷场,你听,那燎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感动中国人物--杜富国,临危岂顾生。”2月18日晚,央视一套隆重播出“感动中国度人物”颁奖盛典。当杜富国伟岸的身躯出现在电视镜头,当他抬起残臂,敬了一个特殊军礼时,除了阵阵掌声,更是牵动了台上台下全国人民的心......

麻栗坡上一记轰然巨响,一名年轻的战士,一个鲜活的生命,被手蕾爆炸的强烈冲击波炸成了血人,身上的防护服炸成了棉花状,永远失去了双手和双眼,却保全了战友的生命。华夏大地,云贵高原,杜富国的名字响彻云霄。入伍8年,杜富国先后获得嘉奖2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各1次,荣立一等功1次。一身男儿血,满腔报国志。他用血肉之躯向祖国报告:我守护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用生命、用鲜血换回来的!以自己的一腔热血真切诠释了勇于献身使命的奉献情怀。

朗朗乾坤,国强民富,不再烽火连天,不见硝烟弥漫。身处太平盛世,我们安居乐业,我们朝九晚五,我们心安理得。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美好梦想,是多少革命前辈舍身忘死,多少英勇战士洒下热血,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安定。

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学习。杜富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模范践行者,是军人的优秀代表和时代楷模。他用自己的行动使军旗更加的鲜红,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时代的英雄,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危急时刻的一句“你退后,让我来”,短短六字,蕴含了多大的能量,需要鼓足多大的勇气,杜富国不惧挑战、敢于担当的力量和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从中领悟到什么,学习到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时期好干部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党员干部只有牢记心中的责任,挑起肩头的担子,心系人民群众,做干事创业的有心人。才能有效避免“平平稳稳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吃吃喝喝混日子”的不作为现象。杜富国心系饱受“雷”害的边境百姓,立志为人民扫除最后一片雷场;我们党员干部要心系基层百姓,感受百姓冷暖,了解百姓疾苦,解决百姓困难,不负党和人民重托,不辱时代使命。

2019时代楷模杜富国事迹观后感

杜富国,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的一名普通战士,在最危险的时候,毫不犹豫用血肉之躯将战友护在了身后,年仅27岁的他,看到这个世界的最后一面却是冰冷无情的火光。写到这里已情难自禁,看到你伤后坚定的样子,既心疼,又已深深折服。富国,我们永远记得你最帅的模样,记得你排雷后像个小孩开心的微笑。

时间拨回到2018年10月11日,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你重复着每天的排雷工作,却不曾想突遇爆炸,在这危急时刻,你用身体换来了战友的平安,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军人的勇敢与担当,温暖和感动着世界。当你听到中越边境扫雷云南段最后一块深排雷场被彻底搜排完毕并移交给边境百姓这一消息的时候,躺在病床上的你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边境扫雷人”的责任担当,更是中国军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在我知晓杜富国同志先进事迹的那天夜里,我思忖了很久,我们党员干部应该从中领悟到什么,或者说学习到什么。

力争上游,做不畏风雨的弄潮儿。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富国同志响应号召,主动申请加入临时组建的扫雷部队,到最需要他的地方一去就是三年,日复一日的排雷是他对笼罩恐惧的雷区百姓深深的爱,无怨无悔。作为中国军人,杜富国冲到了最前线,力争上游的信念是他对自己的交代,不畏风雨的完成排雷任务是他对边境人民的交代。事在人为,如果没有像杜富国同志一样敢为人先的弄潮儿,乱石嶙峋、沟壑纵横的雷区怎样扫,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怎样得到保障?

敢于担当,做迎接挑战的勇敢者。危急时刻的一句“你退后,让我来”,短短六字,蕴含了多大的能量,需要鼓足多大的勇气。年轻的杜富国在危险面前的大无畏精神,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发出的一声长啸,“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无不使人动容,深深折服。“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富国同志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无悔的青春赞歌,悠扬又响彻云霄。作为同样充满激情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年轻人,杜富国不惧挑战、敢于担当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勇往直前,特别是“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精气神,鼓舞着青春的我们,行荆棘路,做勇敢者。

心系百姓,做干事创业的有心人。富国心系饱受“雷”害的边境百姓,立志为人民扫除最后一片雷场;我们党员干部心系基层百姓,感受百姓冷暖,了解百姓疾苦,解决百姓困难。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是使命,是责任,是交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时时做到为民着想,与人民同甘共苦,才对得起人民的信任与期待。如今,人们去兰考看到焦桐怀念焦裕禄,望见大亮山蓊郁的林场想念杨善洲,看到政和欣欣向荣的新区建设,自然想到廖俊波。这些甘为“樵夫”的共产党人,把群众利益看得比天大,为民披荆斩棘,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时代丰碑,留给后人瞻仰、学习。总而言之,干部干得好不好,百姓心中那杆秤明白着呢。

富国,记住你最帅的模样,那是属于你无悔的青春;胸前的军功章熠熠生辉,那是对你伟大事业的嘉奖和表彰;被守护的那一方土地的百姓的笑与泪,更是对你人生的无上认可和褒扬。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很多种,你用最壮烈的一种让我们牢牢记住了你永远帅气的脸庞。对于我们广大同样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虽然职位有所差异,但和“杜富国们”一样,都是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富国”精神必将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2019时代楷模杜富国事迹体会

“雷神”杜富国荣立一等功,现为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大队战士,在云南麻栗坡扫雷过程中突遇爆炸当场昏迷,深受重伤,年仅27岁并且今年刚结婚,便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年轻英雄的重伤无疑是悲痛的,帅气阳光的微笑让我们不忍相信上帝的无情,英勇无畏的军人气质让我们肃然起敬。今天这位英雄的名字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铭记在我们的心头,是英雄身上充满着榜样的特质,蕴含着榜样的力量,指引着我们学习的方向。

27岁的他,已经有8年的军龄。19岁应征入伍,保家卫国,向往成为英雄,但是不惧成为烈士。杜富国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军人的初心和立志当高远的先进做法,他也身体力行努力实践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作风。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科技工作者的初心是为创新事业找突破,为中国经济添动力;青年学子的初心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成就自己而努力。每个人均有自己的初心,应该坚守自己的初心并身体力行。

“你退后,让我来!”这是杜富国受伤前说的一句话。当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以命令的口气对同组战友艾岩说。这是军人的担当精神与责任意识,更是不怕牺牲敢于主动承担危险的大无畏。新的时代赋予了军人新的使命和新的责任,当然新的时代,也需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肩负起新的使命担当。铁肩才能担道义,新时代的青年也要有担当责任的胆量和气魄,充分认识担当作为的重大意义,坚持做到心中有责,心中有德,心中有学。

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那一侧。下意识的倒向自己的战友,保护自己的战友,是军人的义、团结和队友精神。团队精神是一种家庭精神,充满着和谐、信赖、保护的团队氛围,维系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心灵契合。团结的力量源于统一的目标。共同的理想,一致的追求使各种力量汇聚到一起,并朝着同一方向叠加累积,进而真正达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共同的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秉持着共同信任,贯穿着舍己为人,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深化团结意识,践行舍己为人。

“雷神”的重伤让你我陷入悲痛,但“雷神”的力量激励着你我勇往直前。我们一定不忘初心,谨记责任担当,注重团队精神,致敬排雷英雄,在新时代下发挥新时代力量。

朱有勇时代楷模事迹篇5

吉林省通化市95岁高龄的志愿军老战士徐振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战火洗礼,多次荣立一等功。转业回到地方后,他坚持为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守陵23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深秋时节,杨靖宇烈士陵园内层林尽染。95岁高龄的徐振明虽然行动不便,但还是喜欢坐着轮椅到陵园看看。

1942年,徐振明参军入伍,战争年代他曾荣立过大功两次、小功多次。

1950年10月,在抗日战场荣立一等功的徐振明跟随38军奔赴朝鲜战场,他打过“飞虎山”抗击战,“松骨峰”阻击战等等,枪林弹雨间,保家卫国、不畏强暴的初心始终不改。

他的挚友张文臣回忆徐振明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遇到的生死考验。

张文臣:到朝鲜以后第三次战役的时候,当时是穿的解放鞋,单衣,当时零下30多度了没有一个人说冷的,他说是为了啥?不就是为了不让敌人侵略是吧?

1958年,徐振明以营职干部转业。部队给出三个岗位选择,招待所所长、福利院院长和杨靖宇烈士陵园所长。

对于胸前挂着一块块勋章的徐振明,本可以选择过舒坦日子,但他却做了一个令所有人吃惊的决定:为杨靖宇将军守陵。

于是,听着将军事迹成长、从“娃娃八路”到“战斗英雄”的徐振明义无反顾来到陵园,成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管理所首任所长。

徐振明:靖宇是革命的先辈,为革命牺牲了,我们为他守陵。不守好陵能对得起英灵么。

靖宇陵园建成时,整个山冈光秃秃一片。徐振明带着陵园3位职工一起挥锄抡镐、植树种花。几年后,陵园夏日繁花盛开,冬季满眼苍翠。他的老同事韩佳本回忆,徐振明凡事亲力亲为。

韩佳本:门能不能关开?窗户会不会刮开?顶上的琉璃瓦能不能有刮下来的?这些事他就得考虑了,哪怕是半夜下雨,每一个接待室、陈列室和中堂他都得检查一遍。

1980年,徐振明离休了,他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守护着陵园。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杨靖宇将军,他在陵园里为大家义务讲解,并走进军营、学校、企业等,开展各种专场报告近千场,已经有三万多人次聆听了他的演讲。

多年撰写记录抗战老兵故事的通化作家孙艳华这样评价徐振明:“徐振明干革命这个思想,他是自始至终贯彻他的一生的。他的中心点就是弘扬,就是为了传承,就是为了把那些牺牲的人的精神再现给现代人,让更多的人去传承这个精神。”

《朱有勇时代楷模事迹参考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