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压力调查报告5篇
调查报告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报告形式,用于记录和呈现调查任务的结果,经过对不同群体的调查和比较,调查报告能够揭示出社会的差异和问题,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学生压力调查报告5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学生压力调查报告篇1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调查目的:
1.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发现问题并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2.分析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决策依据;
3.分析出现不健康心理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通过调研了解学生健康状况,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5.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接连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种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心理的现状和心理素质,分析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更好的应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我将大学生心理状况作为此次专题调研。此问卷针对大学生目前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以统计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当前出现的校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大学时代是个人的心理断乳的关键期。心理断乳意味着个人离开父母家庭的监护,彻底切断个人与父母家庭在心理上联系的“脐带”,摆脱家庭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完成自我心理世界的建构。当多重发展任务同时落到大学生身上时,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现在的大学生有着许多自己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的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作为国家、社会发展的中坚贮备力量,大学生将会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与冲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必然会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此,针对大学生几大类心理问题研究设计了一份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我总共设定19条问题,通过为期两周的问卷发放调查,最后共回收40份问卷进行分析,希望能通过分析数据初步了解到大学生心理状况以便发现问题并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由于设定的题目较多,在这里我就挑选更具代表性、问题更突出的选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解决本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问题一你认为紧张情绪会给你的考试成绩带来影响吗
由这个表格,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有百分之六十多的人觉得紧张情绪会给考生带来影响。这也就说明,会有一大半的人很重视考试,他们期望通过考试取得优异成绩。那么,怎么调整自己的紧张情绪以从容面对考试就显得尤为重要。当遇到考试或自己所重视的其他事情我们又过于紧张时,做个深呼吸,并暗示自己,我已经努力了,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体验这个过程,做好每一个细节。这时我们就会放松很多,我们离成功就会更进一步。
问题二你对自己的专业是否满意
有这个问题可以看出,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就业形势的日趋恶化,很多人已不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所以对现在所学习的专业热情度不高。
问题三你对自己的外貌满意吗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出,对自己相貌的人满意的人很少,绝大多数觉得还好,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对自己的相貌不太满意。更有甚者,还会抱怨自己不够美丽或者帅气,久而久之,会让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严重者会导致自闭。所以,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白身体发肤来自父母,更大部分取决于先天,为了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我们更应该多读书,多学习。
问题四上大学后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选项
a 学习成绩不理想 b 恋爱不成功 c 不适应宿舍生活 d 经济困难 e就业竞争压力太大
小计 10 10 4 0 18
比例 25% 25% 10% 0% 45%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 ,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自律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有一部分人习惯了往日的教学方法,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从而导致成绩不理想,失去了老师的重视,产生了一定的心理落差。因此,这就提醒辅导员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学生成绩问题不可小视,一旦发现同学有消极情绪,就要立即给学生做好疏导工作。
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也有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 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可喜的是调查结果显示这部分人只占极少数。但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要多多关心身旁的人,尤其是那些少言寡语的人,帮助他们融进集体的生活中来。
大学生一方面生理上成熟,有一定的生理需求,另一方面同学们纷纷恋爱也给自身一个刺激,于是想恋爱。但有恋爱的也就会有失恋的,不过总体来说对于失恋问题,大多数大学生很看得开,但因失恋问题而跳楼自杀的也不是没有,所以对这种问题,同学们也不能小视,当我们遇到这种问题时要及时向周围的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周围的朋友失恋时也应该及时开导他(她)。
近几年,随着社会发展,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让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们感到压力很大是难以避免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占有绝对优势。
问题五这些心理健康标准中,你满足几条(多项选择)
选项
a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b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c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d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e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f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g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h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k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i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
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小计 24 26 8 18 12 26 14 8 18
比例 60% 65% 20% 45% 30% 65% 35% 20% 45%
10 25%
这个问题是我根据心理学家划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改变的,旨在测试本校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大体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人都集中在abf选项上,听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校大学生绝大部分有充分的安全感,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等。
通过对本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我提出如下建议:
学校角度设:公共课及团体辅导。学校心理咨询结构的进一步完善。适时的对大学生开展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对发现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帮助。
学生自身角度:要转变观念,正视心理问题,及时与辅导老师沟通接受心理辅导。但如果你真的不想与人沟通,那么你要学会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如:
①自我激励 ②情境迁移 ③情绪宣泄 ④讲究处事技巧 ⑤学会自我放松 ⑥要经常自省
心理健康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在接受外界帮助的同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我的调节。保持心情愉悦,乐观面对生活。对于大学生心理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正确的学习观对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学学习是“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自主性学习,因此应树立大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观念。这首先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和自我控制的自主学习观;其次,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继承前人知识经验,更要敢于另辟蹊径,敢于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
2.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4.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
5.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6.正确认识自我,克服焦虑。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调整自己的学习 目标,是克服学习过度焦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习目标制定过高,会打击学习者学习的自信心,使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能力产生质疑;学习目标太低,则会降低
学习者学习效率。学习者应增强自信心,勇于挑战学习;也要从态度上正确对待考试,提高应试技巧;当出现考试焦虑状态时,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应对怯场,稳定情绪。
小结: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难以培养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大学生压力调查报告篇2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给当代的中国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并因此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二者之间存在着越来越大的相关性。女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中一群新兴力量,她们既有与男大学生相似的共同点,又有女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是角色变化、历史传统等在女大学生心理上的积淀和反映,所以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生活是一个存在着多方面因素的过程,有苦有甜。重要是如何看待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大学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氛围不仅使女大学生有机会领略科技革命的大潮、接受丰厚的精神文化熏陶,同时也使她们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现代观念和思潮。而女大学生自身的年轻和敏锐则往往使她们成为某些观念和行为的先行者。在调查中发现,对于生活的满意程度中,50%的女大学生认为对于生活的满意度为一般,25%的女大学生满意现时生活,15%的女大学生认为现时生活很糟糕。在女大学生自身性格中,70%的女大学生为外向性格,30%为内向性格。这也影响了对于生活满意程度的看法,大多数外向性格的女大学生对现时生活感到满意,而内向性格的女大学生对现时生活感到糟糕。尽管这个不是绝对,但是也是影响女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的一个因素。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出现了所谓“毕业即失业”的说法。因此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大学生攸关重要的问题。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艰难,受到传统历史以及固定模式的影响,用人单位有着更偏向招收男大学生的倾向,这无疑加重了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在调查中发现,女大学生对于压力的来源中,85%的女大学生认为就业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是最大的,10%的女大学生认为学习和人际交往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所见,对于前途和就业情况是造成女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中包括女大学生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不能正确的树立择业观念、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潜力与缺点和依赖性过重。这些都会是加重女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条件。
从整体上说,女大学生是好强上进、勤奋刻苦、富有朝气的,她们凭着自身的实力走进高等学府,又以自己的聪慧、刻苦和努力与男大学生展开一轮的竞争。比起一般的女性,女大学生更为自尊、自强,有时甚至表现出清高和孤傲。对于自己的学习,她们大多抱着“尽力而为”的态度(占50%),当“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后面”时,65 %的女大学生表示要“发奋追赶”。特别是当她们面临外部的压力、歧视或批评时,女大学生的自尊和好强表现得尤为强烈。当听说有些单位不欢迎女大学生时,53 %的女大学生表示将“更加发奋,以实力证明自己”,35 %的女大学生表示“感到气愤但又无可奈何”,“觉得女的就是倒霉”的仅占3.1%。 所以有此看来,大部分的女大学生对于自尊自强都有着正确的认识,但仍然存在少部分女大学生认为对于自尊自强的认识会影响自身的心理压力。
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在成才和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障碍,女大学生要成就事业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这不仅是因为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和以男性文化为中心的社会里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也不仅是因为现代社会要求知识女性挑起事业和家庭两副重担,还因为女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克服自身的障碍和弱点。这即是影响女大学生发展的主观心理因素。所以要树立好正确的两性观念,不断增强女大学生的自信心,让其自身认识到本身的价值所在。
心理因素欠佳是影响女大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现代社会里,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可能获得事业上成功的。许多调查表明,女大学生在智力上并不弱于男大学生,但在心理素质上不某些不足却直接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发展和成才。在这方面突出的表现,是她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弱和抗干扰能力差。女大学生在中学时期,一般学习成绩比较优异,倍受老师、家长的宠爱和呵护。一帆风顺的经历、相对优越的地位和要强好胜的心理,使她们很难面对失败的阴影,不良心境持续的时间比男大学生要长一些。她们常常被莫名的恐惧和焦虑所困扰,害怕在失败、再次受挫,从而畏惧不前。所以女大学生自身要积极锻炼心理承受能力,这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使女大学生在成就动机上不容易发生动摇、在事业追求上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精神。
总之,我们要为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注重文化的整合,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科技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女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中一个重要的人群,我们不仅要关注她们而且要激发女大学生的上进心,培养女大学生愉快的情绪,从而使女大学生在健康的校园、社会氛围中,思想得到提高,锻炼自身的自信心,提高女大学生对于生活的积极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面临了越来
越多的压力,家庭、就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让大学生似乎喘不过气来。如果处理不当,大学生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得影响,其后果或大或小,小即产生抑郁、自闭、暴力倾向,大则引发自杀,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则证明了这一点。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心理压力问题,特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1现代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
一项由福州博智市场研究有限公司主办,以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6所学校的1200名大学生为对象,进行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这项调查结果显示:17%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人际关系、就业压力、人格缺陷以及感情方面是存在广泛的四大心理问题。在人际关系方面,约23%的大学生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自闭或没有原则的交际;在学习就业方面,约有30%的大学生心理承受压力大,具体表现为:繁重的考试压力,严峻的就业现实,家庭社会的压力;在人格缺陷方面,约有14%的大学生有抑郁症状,12%的大学生有明显敌对心理,17%的大学生有程度不同的焦虑症;在感情方面,约有35%的大学生存在问题,更有很多由情感引发的自杀等悲剧。
现代大学生犯罪率逐步增加,大学生自杀惨剧层出不穷,这些现象,都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非常大的关系。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成年转变的过渡期,很多矛盾冲突都会出现,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寻找平衡点,就会出现心理障碍,产生心理问题。
2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2.1外部环境
总的来说,分为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第一,世界经济不景气,各种经济危机频频发生,我国的许多行业也受到影响,用人单位缩减招工人数,而且加上大学生实践等能力弱,也影响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录用比率,因此,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验以及专业方向等方面的差异,大学生个体在择业就业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部分易产生眼高手低、畏惧社会等心理素质问题。第二,从学校内部来说,我国的素质教育包括大学教育都以文化课为主体,对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不是很重视。在大学里,有很多学校把外语四六级考试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学生是否毕业,是否能取得学士学位证的必要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2.2个人心理素质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自己要求严格,对社会负责,对任何事情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乐观,健康地看待事物。扭曲的人生价值观往往是犯罪事件的导火索。第二,心理承受能力差。学校生活相对于社会来说,人际关系不复杂,同学,师生之间都友好团结,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很少受到磨难,这些优越的环境让他们像温室里的花朵,一点风雨都经受不了。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承受挫折,不具备正确处理问题的心态,久而久之,则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第三,心理调节能力弱。大学生接触社会以后,会产生诸如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现实与书本的矛盾等等,这种不同程度的偏差,如果调节不好,就会产生意识上的焦虑,对现实的不信任感。
3缓解心理压力的应对策略
3.1优化社会文化的导向作用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因此,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心理素质,必须优化社会文化的导向作用。第一,加强传媒的正面导向作用,比如近段时间对雷锋叔叔的讨论,对普通人民劳动美的宣扬等等,都是对大众有利的舆论导向,而近年来文化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赚取经济效益,在报道中扭曲事实,蓄意炒作,散播低俗丑陋的文化,这些社会文化,会对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产生很大的负作用,国家文化管理部门应在社会文化的散播上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第二,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不应该被抛弃,而应大力发扬,让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道德建设,担当起对社会的责任。
3.2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
第一,加强生命教育以及生活教育。大学教育更应该教会学生思考生命以及生活的本质,引导学生体会自身的价值,以健康积极的心态,优异的世界观去应对各种问题,解决各种矛盾。第二,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重视心理课,教会学生青春期的心理适应技巧,引导学生合理宣泄情绪,提高学生的抗压抗挫折能力。第三,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各类文体活动,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等。第四,开设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平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3.3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第一,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以文化充实自身的时候,也要思考生命的价值,要有自己清晰的生活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消极情绪的产生,与人缺乏生活目标有很大关系。确立正确的生活观,明确社会责任感,实现成才目标。第二,增加人际交往能力。乐于交往,勤于交流,克服孤独感。
第三,培养广泛兴趣。第四,体验苦难,提高抗压抗挫折能力。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点以及缺陷,理智分辨社会各种现象,参加挫折教育,提升抗压抗挫折能力。
4结语
机遇和挑战是把双刃剑,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大学生更应该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对综合性高素质全能人才的需求,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同时,我们也相信,在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下,心理健康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大学生群体会日益壮大,为社会负担起更多的责任,为祖国作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
王兰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预防途径[j].陇东学院学报,xx,(6).
李鸿飞.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xx,(11).
[3]孔伟,武文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xx,(11).
大学生压力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学习压力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学习压力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说明
(一)、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竞争越来越厉害。而大学阶段作为人生的关键阶段,相 比于高中阶段,要求一下子高了很多。不管是生活、学习、工作,都比之前困难很多。因此很多人都陷进了矛盾,而且会经常感到压抑、烦躁、焦虑甚至抑郁等。而 且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可是却没找到任何措施来应对。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又要求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又很高,不仅是 对能力的要求,而且是对素质的要求。这次调查也是为了深进大学之中发现一些,从而能进步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调查时间
2011年11月26日~12月13日
(三)、调查地点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四)、调查对象
在校本科生
二、报告正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以至于当今的大学生经常陷进个人压力等等。现在的大学生存在的压力,造成大学生心理不健康,从而导致大学生不能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这样的现实,这样的学生是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学习任务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作了调查与分析。此次活动以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形式。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压力是指“事件或环境,包括个体在与这些事件或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个体的认知与评价而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种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简称为“压力”。而学习压力的实质是个体面对学习时所产生的情绪和身体上的特殊反应,是个体和学习任务、学习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和生理上的唤醒”状态。
有调查表明,学习压力在当今大学生所承受的各种心理压力中,是高于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家庭压力、婚恋压力等诸多压力的,这表明大学生承受的学习压力是比较大的。而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中的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呈现出自身的特点。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这些大学生当中,较普遍地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习心理障碍,学习压力较大。很多学生感到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迫,感觉自己的进步不如他人明显,对测试学业技能水平的筛选考试缺乏信心,对专业前途感到忧虑。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之下,许多学生表现出诸多不适应和学习障碍,接受信息、掌握技能的速度明显减慢、学习效率降低。
由此可见,学习压力在我们学生中扮演的角色就不是无可轻重的事了,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有80%的同学认为谈论学习压力是一件必要的事,只有20%的同学不看重这件事;另外,
对于“学习压力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程度”的调查则显示有95%的同学认为这个多多少少还是会有所影响;还有,大家对“学习压力对学习的作用”这一问题的看法是有65%的同学认为学习压力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又有85%的同学在思考自己对待学习压力的态度时,觉得自己的做法是一般般而已,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同学还是没能很好的找到解决学习压力的好方法。确实,只有正确认识到学习压力的实质,我们才能找到解决学习压力的好方法,从而化压力为动力。
既然学习压力的实质是“个体面对学习时所产生的情绪和身体上的特殊反应”,是个体和学习任务、学习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那么,学习压力的产生和持续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学习任务的难易、数量、时间要求以及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判断,都会导致学习压力的变化,即,学习压力的产生和持续取决于受到影响或威胁的个体对外部环境(学习任务、学习环境)的认知和评价,而大学生的这种认知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1、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般而言,当学生知觉到的学习任务难度与知觉到的自身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大致相等时,感受到的压力最大。因为当面临难度很大的学习任务时,一些学生会由于自认为任务难度超出自身智力水平、无法完成而选择放弃,从而逃避了压力;而当面临的学习任务难度很低时,学习者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从而构不成学习压力。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其知觉到的学习压力的大小。面对相同的学习任务,不同个体所感受的学习压力存在着巨大差异,知觉到任务难度与自身学习能力大致相等的个体,由于怀有完成任务的希望,而完成任务的不确定性也最高,因而承受着最大的心理压力。
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同样会影响他们对于压力的体验,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抱负水平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压力的认知和评价。
如果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浓厚,渴望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那么他的学习会专注于学习任务本身,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当作挑战而乐此不疲,这一类型的学习者一般就不会感受到过重的心理压力;相反,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是由对专业知识本身的兴趣引发的,而是指向外界刺激物,如考试过关、获奖学金、拿文凭等,一旦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就很可能产生消极情绪,导致精神紧张,对自身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从而带来较重的心理压力。
如果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浓厚,渴望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那么他的学习会专注于学习任务本身,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当作挑战而乐此不疲,这一类型的学习者一般就不会感受到过重的心理压力;相反,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是由对专业知识本身的兴趣引发的,而是指向外界刺激物,如考试过关、获奖学金、拿文凭等,一旦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就很可能产生消极情绪,导致精神紧张,对自身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从而带来较重的心理压力。
通过我们的调查与分析,我们总结出当今大学生普遍面临的一些学习压力。回结如下: 压力之一:所学非所爱
很多人在进大学的时候选择志愿是根据父母老师或者亲友的意见,或者因为都不了解就随便填了一个志愿,或者是因为调剂而到了原本根本都没有想去读的专业。开始读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所学非所爱,于是想学的东西没有时间或者没有办法去学,而要学的课程要参加的考试又都是令人厌烦和头疼的。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先需要注意对学习保持比较理性的态度,因为每个专业无论如何都可以教会人一些东西,包括思维方式,在保证本专业的学习都合格的情况下,可以试着了解一下别的专业。这时比较重要的是理智地对待自己更想进入的专业。试着和那个专业的.同学老师联系一下,再通过职业倾向测验,看那个专业是否自己真的喜欢以及那个专业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如果真的喜欢,可
以有两种办法,一是试着转专业(包括通过考研转专业),二是自学,包括自己看书和旁听课程。
压力之二:找不到学习方法
大学的时候多半是自习,课外阅读量增大,灵活性与创造性增强,各个专业又有各专业独特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要求。许多同学来到大学之后,看到别的同学学得那么好,不得要领,这成了苦恼和焦虑的一个根源。
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就是多去向别人学习,和那些学得好的同学多聊聊,多观察他们的学习方法,也 向 老师和师兄师姐多请教,许多好的技巧就是那样学到的。但是,单纯地学习别人的也不行,发展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你是听觉型、视觉型还是触觉型的?是单纯的学习效果更好还是在实践中学习效果更好?根据自己的学习类型,来找到更好的学习办法。
压力之三:自我期望太高
许多同学对于自己的期望很高,想把自己的各专业门功课学好,多做项目,多写文章,争取保研和拿奖学金的名额。另外一些同学想拿到双学位,或者拿到各类证书,还有一些同学在托福,雅思上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心思。这当然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的时候,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做许多另外的事情,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疾病的出现。
所以,需要
估计一下自己的能力和精力量力而行,不要给自己设定太高的目标,也不必拿永远要当 no.1 来证明自己。只要把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做好就足够好了。
压力之四: 不恰当的社会比较
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如果单以应试教育的标准来衡量,其在高中以前的阶段都是相对优秀的,可一等进了大学校门,才知道优秀人才多的是,自己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 “ 鹤立鸡群 ”。这样比较的结果,就是要么 “破罐子破摔 ” ,要么加倍努力学习。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在学习方面超过别人,性格变得极端、敏感、偏狭。
二、大学生学习压力的调节对策
缓解大学生过重的学习心理压力,调节他们由学习任务、环境引起的紧张、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使他们能够以较为平稳、积极的心态有条不紊地高效地进行学习,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一尝试。
1、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当学生体验到学习压力的威胁时,通过改变对压力情境的评价和解释,就可以改变其对学习压力的体验和反应。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是调节大学生学习压力的有效手段。
当学生对专业学习感兴趣时,学习动机的满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他专注于学习活动以获得求知欲的满足,因此将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外来的压力,而能自觉地进行学习和钻研,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某些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即使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仍然
能够使学习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自信地面对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专注于学习任务本身,心理上不过多地被任务以外的因素(如考试、文凭等)所干扰和控制,是一种调节压力的有效方式。
2、改善和丰富教学组织形式
在学生尚未完全掌握大学阶段的学习方式时,教师不仅应在教学内容和进度的安排上注意尽量切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速度,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集体特征、个别差异等,不断变换教学组织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活动,并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3、培养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
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使学生在遇到困难遇挫折时,不是一味地退缩和逃避,而是持积极心态化压力为动力,以更饱满的热情来学习。而要培养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应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内心形成一股激励力量,这是产生积极态度内在源泉,也是促使学生对学习抱有积极态度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常常进行鼓励,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积极的归因,这是促使大学生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外在激励。
4、面对压力时倾诉对象
我们可以找身边亲近的朋友倾诉,或是寻找老师的帮助,总之,不要让压力困扰着我们,使得我们消极沮丧。
5、自我应对压力的方式
在压力眼前我们可以选择转移和自然调整,也可以选择顺其自然,但就是不要选择压抑,压抑会使我们整天郁闷不已,生活态度逐渐消沉,这对我们有着很不好的影响。
三、建议
从上述分析得出的对于大学生如何缓解学习压力的建议:
1、大学生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化压力为动力,多跟别人交流、沟通,碰到心理压力问题时要及时跟别人沟通,尽量不要压抑。假如发现自己有严重心理障碍,要及时找专家进行辅导,避免悲剧发生。
2、大学生要学会自我缓解压力,不要把所有的压力压抑在内心,适当的发泄是必要的,可以找个适合自己的发泄方法适当宣泄自己内心的压抑。
3、多多关注社会上的就业问题,从中获取一些对自己专业有用处的信息,对症下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当。
4、父母对孩子有期望是没错的,但家长要留意跟孩子的交流方式,少打击、多鼓励,经常谈心,及早发现孩子的学习压力是否过大了。
5、身为学生群体的一员,当发现身边人学习压力过大时,要主动关心。同学之间多交流、多互相帮助。
6、学校要健全心理咨询建设,安排师资专门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多开展关于心理健康的学习座谈会或者举行一些趣味性活动进行心理教育。
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求我们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因为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高速前进。有过滑雪经历的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滑雪最大的体会就是停不下来。刚开始学滑雪时如果没有请教练,看着别人滑雪会觉得很容易,不就是从山顶滑到山下吗?可事实是如果你穿上滑雪板一下就滑下去结果肯定是从山顶滚到山下,摔很多跟头,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停止,怎么保持平衡。只有反复练习怎么在雪地上、斜坡上停下来,学会了在任何坡上停止、滑行、再停止才叫学会滑雪了,才敢从山顶高速地往山坡下冲,因为只要你想停,一转身就能停下来。学习也一样,你只有知道了何时放松自己,学会让自己在合适的时间停止,你才算会真正的学习。 总之,大学生学习压力的产生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结合的结果,不能简单将之归结于客观的外界环境。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调控学习压力更重要的是从自身入手,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多方面寻求应付的对策。
大学生压力调查报告篇3
摘要:高校不断扩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应届大学生现在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是回到学校继续深造,还是在社会中继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一行13人组建了温州大学与我同行共访校友足迹暑期社会实践考察队,走进温州乐清,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从点—线—面角度寻求相关信息。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短暂而又艰苦的15天暑期社会实践随着晚会幕布的缓缓落下而告了一个段落。在这段日子里,我们13人有过沮丧、有过流泪;但是我们相信,正如歌词中唱的一样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渡过那段黑暗的日子后,阳光会以最灿烂的姿态来迎接我们……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而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牵动着党和国家的心。
20xx年,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前不久举行的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国家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面对20xx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高校毕业生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
据相关官方数据显示20xx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但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仅占总人数的49.81%。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实践队决定走进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源地——温州乐清,走进当地的大小民营企业,采访企业中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与企业老总,向他们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在15天的实践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且我们走访的企业基本包括了各个行业(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以及各种规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业,也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小型企业),共收回了大约3000份有效问卷。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2.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
3.是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
4.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
5.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问
6.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7.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8.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
经过我们的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一.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满意程度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只有约5%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其中,在对现在工作最满意的方面选择中被调查者大都选择了与同事的和睦相处这一项,而对现在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中我们预先设计选项较高的薪水一项则出乎我们的意料。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对薪金的要求大学毕业生也趋于理智,能够对自己做出较为理智的判断,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没有过度的追求高工资。在我们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有一位学姐曾经这样说:最开始的时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满足了,500寄家里,500自己用,500存起来。
经过这几年在社会的摸索,对工资已经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和自我期许以及对企业的期许
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从中我们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但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积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为自己创造好的就业条件的重要条件。
四.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与招聘单位反映的情况一样),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可能我们在温州做调查的局限性:在温州部分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可能导致了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比重过高)。
五. 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从问卷结果显示,约6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干部,而表达能力(凸显于人际交往与业务洽谈),实践能力(凸显于实际业务操作),交际能力(凸显于与领导同事交往及业务洽谈)的锻炼成为日后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则,可以让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锻炼,累积到日后工作所需要的经验。
六.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58%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在招聘人员最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另外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专业知识。而实践能力的创新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被认为是学校现在最缺乏的方面(与上面可以互相印证),学校名气已不在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唯文凭论已向用文凭论转变,而唯人才论则逐渐兴起。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专业知识被认为是与他人竞争同一岗位的优势所在,同时吃苦耐劳精神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成为了一个优势因素。如今在职场上,个人的素质已成为影响求职的主导因素,只有在学校打好基础,努力提升自己的内涵与修养,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命运其实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七.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 在高校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知道职业规划并知道怎样规划,而59%的人则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几届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高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压力调查报告篇4
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大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1.供与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从总体情况来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其中提供的职位数达到了二十四万余个,创历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场接待、登记的求职人数更是达到了七十七万余人次,这个数字里面虽然存在着有重复登记和已经就职而想跳槽的在职人员等情况,但仍明显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业压力巨大。
为了促进广大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政府所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每季度在省内上召开的全省人才市场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每年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组织实施“一村一大”、“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专项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等系列服务举措。而高校毕业生则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积极主极的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见习实习活动,同时更深层次的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转变择业地区观念,面向基层、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难地区就业,争取成功的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 由于我国许多大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妨碍了我国发展服务型产业, 尽管我国大学大量扩招,每年生产出大量毕业生,但从我国现在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不断扩展业务,它们将面临着招聘高质量工作人员的困难。丰裕的大学生中存在匮乏的知识,大批量的毕业生,很少有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务行业工作。
我国学生的教育模式使他们难以学到跨国公司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团队精神。大学教育采用的是理论化的、局限于书本的和老师传授的方法,英语教学对话能力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我认为,我国教育应当提高大学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机制”,让毕业生能够学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我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想出对策。当然作为大学生自己也应该宽泛的发展自己的见识。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反差强烈。临近年底,大中专毕业生开始进入应聘高峰。我近日走访部分中高职院校了解到我市内一些中高职院校现已开始积极筹划零九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但受经济形势变化及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今年的高职生就业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情况。
首先,物流毕业生过半专业却不对口。前几年,物流专业火得不能再火,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应该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专业往日风光不再,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办负责人坦承,物流专业已成就业最困难的专业之一。
去年某院首届物流专业招生时共招了四个班两百多学生,然而去年毕业之后,据某院流专业毕业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当初第一届物招生就业办统计,目前仍在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已不到四十人。为此,他们今年在招生的时候,仅仅只招了一个班。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物流企业业务量萎缩,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往年大幅缩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前几年物流专业大热,不少院校根据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的原则,大量招收物流专业学生,几年之后导致物流专业人才太多,而市场需求不多。对于已经在物流公司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导致大部分已就业的毕业生转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各方面与一般的普工几乎没有差别,且大部分物流公司规模偏小,一些毕业生甚至沦落为仓管员、搬运工等,因此一些毕业生纷纷转向市场营销等领域。另外中高级焊)工供不应求 。在物流专业就业遇冷的情况下,部分新兴专业的毕业生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例如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专业,基本上学校培养的人才每年都被企业提前预订。
据我调查市场了解到,一个模具专业培养出来的焊工,经过在企业半年到一年的实操训练,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专业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证,他们的月工资最低不会低于三千元。而这类人才一直颇受格兰仕、长虹等企业的欢迎,而随着广船等大型央企落户我市这类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房地产、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在我市的兴起,无疑需要大量人才为其服务,为此,我市中高职院校纷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相应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他灯饰专业人才一将难求 。但是在灯饰人才集聚方面,确实无法与它灯都的身份相称。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职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业的灯饰专业人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据我了解,在部分中职院校中,与灯饰比较相近的专业就是五金电子类,但是基本上没有灯饰外形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在各种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中,往往设置有五金电子类、灯饰照明类招聘专区,但是灯饰照明类应聘毕业生与企业招聘专业的灯饰人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毕业即失业”已成为当今不少大学生的口头禅。其实,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除了就业形势严峻以外,很多大学生不愿“为生存而打工”、宁愿“为理想而待业”的思想观念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大因素。目前,高校毕业生大多扎堆于城市,就业不均衡的现象依然严重。
当下,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已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适时调整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紧缺的地方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现在,最让我们担心的是,自己如果选择到基层工作,以后是否还有选择其他职业的机会,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毕业生,政府能否出台相应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从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为全面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特别制订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中制订的多项优待政策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平台。各部门及教育机构也将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政府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就业,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之和计算。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相应薪酬或生活补贴。另外,对于到城市社区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五分;对到农村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 ,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十分;对经考试或考核到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服务满四年的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补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于市场就业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提供帮扶与补贴。
据我最近调查了解,截至目前,对于尚未就业的我市高校毕业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将其纳入本地失业人员统筹管理,享受国家关于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和高校将把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及长期失业、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帮扶对象,积极为其提供就业援助,并由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库,组织力量实施职业指导。通过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利用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等多项帮扶措施,有效促进困难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小组做了一次网上问卷调查,共有548位大学生参与了回答。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
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x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由此可以看出,当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资是多少这一问题,大部分人选了1000~2000元。有人说,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资,关键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来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发展空间。求职时,应该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么、渴望得到什么、未来发展如何,个人的发展前景与待遇发生矛盾的时候,每个人的选择都会不一样。显然薪金不再是大学生最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对待薪金这是个正确的心态,一心想高薪,反而影响了工作的表现,积累经验才是第一位的。
根据调查显示,63%的人选择在沿海开放城市工作,13%的人选择回家乡,12%的人是去内地省会城市,7%的人选择去国外发展,5%的人选择在边远/大西北/农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学生还是认为留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发展的机会比较多,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而且从数据中更可看出当代大学生还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很多大学生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情愿留在大城市发展。
四、要高薪还是要爱好
据调查显示,46%的人对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感兴趣,36%的人考虑个人爱好,还有18%的人只考虑金钱因素。
任何你再喜欢的工作都会有厌烦的时候,什么工作都一样,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不要把工作当作事业,它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选择与专业有关的事业当你有一定经历后你才可能有事业,当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辈子只有工作而没有事业。还有大部分人认为,爱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长的事情才有开创一片天地的可能。
五、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信心程度
据调查显示,2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就业前景广阔,56%的人认为就业前景尚可,11%的人认为现在考虑此问题毫无用处,13%的人则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考虑自己就业前景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首先从气势上产生认同感。
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避开自己的不足,这样,就有可能使你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动用人单位的热情。要给人感觉到,我是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
大学生压力调查报告篇5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为了解在苏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与毕业预期,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准备意识,英格玛人力资本提升中心近期对苏州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开展了历时两个月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200份,回收204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988份,有效率为97.2%。
大学生活理想与现实有差距 大一最有憧憬或干劲者居多
在关于理想中的大学生活和现实是否一样的调查中,71.3%的受访大学生表示目前大学生活与理想差别较大,28.7%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两者基本一致。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大学生表示真正的大学生活与未上大学之前所想象的差很远,相对来说,自己期望的大学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对此,英格玛人力资本提升中心负责人刘肖鲁表示,在未上大学之前,很多同学对大学的了解渠道主要通过偶像剧、青春小说及网络,这些都会对大学生活进行一定的美化作用,当他们进入大学后,却发现想象的大学生活与现实的大学生活距离太大,从而失去兴趣与积极性。刘肖鲁对记者说:大一新生对这种差距感感受最深,大学生应该要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调节好身心状态,大学毕竟不是偶像剧,现实的元素要多一些。
调研数据显示,64.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最有憧憬或干劲的时期是大一,在所有的选项中排名居首,其后选择依次为大四(15.1%)、 大三(11.3%)、大二(8.8%)。小晋是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大一刚来的时候,信心满满,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他还是班级组织委员,大一生活过得十分精彩。但是到了大二、大三的时候,社团活动新人招进来以后,没有参与社团部长评选的他渐渐淡出了各类活动。之后看到其他同学打游戏的打游戏,谈恋爱的谈恋爱,自己也开始有些懈怠,直到升至大四,才发现荒废了本应该进行社会实践的时间。
在一组你的日常费用支出情况的调研数据中,72.6%的受访大学生日常主要消费在吃饭上,54.2%选择了衣饰,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主要用在个人提升花费的受访大学生只占了27.4%,不足三成。而在访谈过程中,不少大学生认为个人提升是很重要的,但很难付诸行动,更没有毅力坚持。刘肖鲁认为,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因为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所以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自我提升。很多学生在初入大学时持有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的心态,即便是有提升自我的想法,也由于缺乏毅力,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而搁浅,从而缺乏职业所需技能与素养,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
好工作成多数大学生毕业梦想 六成学生认为就业不容乐观
就业压力大,在校大学生也开始务实起来。在关于最希望在毕业时得到什么的问题调研中,71.5%的受访大学生选择了一份好工作,其次分别为专业知识(12.1%)、阅历人脉(11.2%)、实现梦想(5.2%)。可以看出,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不佳,在这种关乎生存的巨大压力下,更多的大学生把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推上了大学毕业时所想获得东西的首选。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另据了解,2013年国内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已达2500万人,宏观就业压力增大。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部分地区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结构性失衡现象更加凸显。此外,国际经济及就业形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的外贸、出口、投资、就业等,势必也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
基于未来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次调研也对大学生的就业危机感进行了问题设计。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在谈到其所在专业未来就业形势时,63.1% 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不容乐观,22.8%对就业形势不清楚,10.6%认为就业形势不受经济形势影响。同时,还有3.5%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就业形势会逆势而上。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苏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有一定的认知,预测也逐渐趋于理性化。
大学最后悔的事:四成大学生后悔没修炼职业技能
在大学里最后悔的事情这项调查中,47.1%的受访大学生最后悔没有修炼职业技能,居各项选择的首位,其次分别为没好好学习,占比21.1%;没有拓展人脉,占比13.2%;没有处理好感情问题,占比10.4%;其它,占比8.2%。刘洋是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在受访中,她讲到在最近一次的宿舍卧谈会上和舍友们聊起大学几年的生活,大家竟不约而同地 感觉自己虚度了光阴,并且很后悔没有好好修炼职业技能,等到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几乎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本领与别人竞争工作岗位。简历模板可以从网上下载,但是内容中的社会实践经验太少,培训经验也太少,只有一些干巴巴的社团活动经验,做的还都是打杂的事情,企业hr一看就知道没什么实质内容。 根据刘洋和同学的交流,她总结出以下几件事情最浪费大学生的时间,包括:睡懒觉、看连续剧、打游戏、谈恋爱和参加一些毫无意义的社团活动。刘洋对记者说: 以前进校时很多学长也郑重地告诫过我们,要珍惜大学时光,不能虚度光阴,但等到真正毕业时,还是发现浪费了很多时间。
从调研结果来看,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的大学生活与理想中有所差别。不少大学生对未来就业产生了危机感,认知趋于理性化,并越来越看重职业技能的培养。但遗憾的是,真正去通过实践提升自我并坚持到底的人并不多。通过访谈记者也发现,不少大学生对虚度大学光阴有了警觉,只是因为缺乏对毕业后的规划,所以对如何度过大学四年存在一定的迷茫。在课程相对宽松的大学校园里,如何有效管理时间,充实大学生活的同时又能为毕业后求职积攒实践经验呢?专家建议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要调整心态,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其次,提前规划毕业后去向,并从大一开始实践。再次,多多参加社会实践,积极进行实习兼职,在实习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够提前有个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