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抗疫医生事迹优质8篇
通过事迹材料,我们可以从践行信仰和理念者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塑造自己的实践品质和价值观,结合实际的事件所写的事迹材料能够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激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尚华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抗疫医生事迹优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抗疫医生事迹篇1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这个冬天显得格外寒冷,格外漫长。腊月二十八这天,很多病人都办了出院手续准备回家过春节,感染科难得这么清闲。大家七嘴八舌说起了过春节的事。一个同事说,我今年春节好不容易不值班,能回老家与公公婆婆一起过春节,结婚四年了,老人们早就盼着这一天;另一个同事说,我也是好几年没与爸妈一起过春节了,我的班排在了正月初三,终于能与爸妈过个团圆年了。能与家人一起过春节在其他人看来也许不是什么难事,可对于医院感染科兼急诊科的人来说,那真是件幸事。大家正说的兴高采烈的时候,主任赵菊霞进来说:“刚刚接到院方通知,近日武汉新冠肺炎传播迅猛,目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疫情,大家可能在新闻上已看到了,国家实行一级响应,医院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将发热门诊设在咱们科,咱们科做为疫情点,只能接诊发热病人及需要医学观察的患者,现要将咱们科室住院病人全部转到别的科,希望大家做好思想准备、积极配合工作”。
赵主任的话使大家的情绪一下子落入低谷,一个个美好的愿望瞬间全都成了泡影。这几天通过媒体大家对新冠肺炎的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情况也有所了解,他们深知感染科、发热门诊是医院最危险的地方,他们中间大多孩子还小,有两个正在哺乳期。恐慌、害怕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科主任赵菊霞和护士长张巧琴一方面组织大家积极学习新冠肺炎的诊疗知识,参加各种培训,一方面给大家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安慰大家,给大伙鼓劲打气,大家没有一个有怨言的。回到家后他们都分别给父母做耐心的解释,默默地地安排着家里所有事宜,并把洗漱用品,换洗衣服等带到科室,有的甚至剪了头发,做好长期战斗和随时被隔离的准备。由于工作量大,形势严峻,主管县长、卫健局领导、医院领导多次开会安排部署,又从其他医院和本院其他科室抽调医生、护士充实感染科力量。
短短十来天,对感染科的同事来说是紧张而漫长的,也是温馨和充实的,在他们中间发生了很多平凡而感人的故事。
赵菊霞是感染科兼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疗救治组成员。接到院方通知后,赵主任积极响应号召,立即建立应急人员群,加班加点,跑前跑后,参加各种会议,组织科室人员培训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因为没有成熟的诊疗方案,国家也在不断完善,所以,每出一版,赵主任和护士长张巧琴就组织科室人员认真学习,积极培训,保证人人熟练掌握诊疗制度、流程及方案,还要参加院内专家会诊,有时候等待检验结果一直到深夜。几天来只回过一起家。她还不断用微信安抚鼓励被隔离的同事,就像家长一样,一心为大家着想,为患者着想。
张巧琴是感染科护士长。在这场的战斗中,深感自己的责任和使命:隔离好每一位医学观察患者;保护好感染科的每一位医护人员,照顾好大家的生活;协助科主任培训新冠肺炎知识和各种操作技能。准确迅速地将院方的每一道指令传达到位并落到实处。整理、打扫、消毒病房,为隔离患者创造良好舒适的治疗环境,忙的几天都没有回家。三岁的女儿在电话中哭着说:“妈妈怎么好多天都不来看我了,是不是不要宝宝了”?她一边安慰女儿,一边还在忙碌着科里的事情。有时候忙的一天吃不上一顿正经饭,晚上也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或更少。
刘婷是发热门诊的一名接诊医生,接到疫情防控任务后,正处于哺乳期的她当时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咳嗽不止,但她毅然放下嗷嗷待哺的孩子投入到工作岗位中。还为自己做了检查,然后每天加大药物剂量,为的就是早点养好身体,以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持续战斗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1月27日上午8时,她接诊了一位患者,自述从武汉江汉大学返乡,出现发热、咳嗽症状,好几天了,而且越来越严重,不放心来医院就诊。她和当班护士接诊了这位患者,仔细询问了流行病学史,症状,检测体温,简单的查体后建议她作血常规及胸部ct进一步明确诊断,经过各种检查,结果为阴性,她又建议患者居家隔离,继续观察,并报告了科主任。她深知作为一线医务工作者,有可能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就会使疫情在延长县城蔓延,所以她在工作中做到细心、耐心、专心。
刘晶晶是感染科医师。她说:“刚接到疫情阻击任务时,大家都很紧张,也很害怕,可我们都知道这是医生的职责所在,必须得上”。1月31日下午五点多正当她值班时发热门诊接诊了一位患者,自述之前接触过从武汉返乡的亲戚后开始咳嗽,而且越来越厉害。她仔细询问了患者流行病学史,症状,检测体温,简单准确的查体后建议她作血常规及胸部ct明确诊断,当她看到ct片上右肺后段小片结节后,心里一惊,有种不好的预感,迅速报告赵主任,再次仔细询问情况后立即上报医院新冠肺炎专家组,专家组迅速组织专家会诊,决定暂时隔离患者并留院观察,进一步采集鼻咽拭子送检明确诊断,这时已经离她下班时间只有半个小时了,她如果稍微拖一拖,就可以把病人留给下一班医生。但她的职责告诉她不能那样做,她立刻给病人采样。这时总值班又打来电话:外科一位住院患者的家属是武汉返乡人员,在住院部陪护病人,体温37.3,医院专家组建议同时给这位病人及家属采集鼻咽拭子。她二话没说和值班护士为三位“可疑患者”采集鼻咽拭子,工作结束后已经是凌晨一点了,手机上有无数个未接电话全是家里打来的。她回过电话,告诉老公:“我被隔离了,暂时回不了家,照顾好儿子,我没事,不要担心”。
申延静是感染科的一名护士,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由于她们面对的都是可能的感染者,每日身着防护服隔离衣,完成现场采样后,第一时间将样本送到县疾控中心。为保持办公室区域清洁整齐,她坚持每日4次对诊室空气、地面及物品表面进行消毒,擦拭物体表面。认真做好门诊接诊日志登记,确实做到不漏报错报一个病人,不感染一名医务人员。2020年1月23日,她第一次接待两个从武汉返乡人员,她没有畏惧害怕,全程陪同患者抽血、检查、化验。另一个血常规正常,但ct正好和这次新冠的影像学检查相似。她临危不乱,第一时间向相关领导报告。采集咽拭子和抽血之后,患者被隔离了、留院观察。此时,大家都有些紧张,可她没有慌乱,为了防止进一步被感染,她立刻对发热门诊所有地方进行消毒。还有一次她班上来了一家四口人都是从武汉回来的,三个大人,一个小孩,小孩还发着烧,儿科齐主任前来会诊,听诊之后齐主任说小孩肺上有问题,她沉着冷静,认真给病人测体温,抽血,做检查。同时进行空气消毒,含氯消毒液擦拭,拖地,过氧乙酸喷雾消毒,完后处理垃圾。
吴苗苗是感染科护士,孩子不到一岁,还在吃母乳。2020年1月24日早上8点,她接到一位武汉返回延长的发热病人,临危不乱的为这位疑似患者做了护理治疗,完成一系列工作后我与病人一同被隔离,直到下午四点多,检查结果出来呈阴性,悬着的心终于放下。2020年1月29日早上,又来了一位疑似患者,全副武装地进入隔离区对这位患者进行采集咽拭子及抽血检查,之后又被隔离。期间病人不断发烧,拉肚子,吴苗苗不停为他送药、测体温并安慰病人。到了晚上一直没有接到检查结果通知,她的心里忐忑不安,一晚上都无法入眠……直到第二天重新采样,我又被隔离24小时,累计隔离60小时,直到结果呈阴性,一颗悬着心终于放下了。回到家里孩子哭的声音都哑了。
其实,在感染科发生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三天三夜可能都写不完。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只有忙忙碌碌的身影,只有平平凡凡的工作。感染科的医护人员们就是这样冒着生命危险在抗疫的最前线忘我地工作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白衣天使的初心和使命……
2024抗疫医生事迹篇2
他是院长,也是病患。他叫张定宇。作为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一院之长,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渐冻症患者。
行动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线坚持了30余天。每天接上千个电话,处理无数突发事件的他,无暇顾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妻子,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他说:“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别人眼里风风火火的铁血男儿,害怕失去挚爱的缱绻,湿了他的泪眼。
一天睡眠不到两个小时的张定宇,正在和病魔争夺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以后我会被固定在轮椅上,我现在为什么不多做一点?”张院长,您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爱民情怀,英雄硬汉形象彰显。
2024抗疫医生事迹篇3
感染性疾病科,是公主岭市中心医院一个非常普通的科室,可是当疫情来临时,16位柔弱的女性站在了同生死较量的第一线,用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为岭城人民铸成了一道安全的保护墙!
对抗疫情,众志成城!
疫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1月22日接到命令后,全科16位工作人员全部上岗,把疗区所有的患者转治或者出院,科室第一时间进入战备状态,在市中心医院领导的领导下,全体医护人员临危不惧,整装上阵,开始了与新冠肺炎的较量。
感染性疾病科作为阻击新冠肺炎的最前沿阵地,无疑是最危险的地方。发热门诊建立初期,百事待举,很多前所未有的困难摆在我们面前,重中之重是经院感专业人员指导,细分病房及医务人员分区,必须保证医务人员零感染。护士长按照新冠肺炎的防护标准,带领全体医务人员迅速细化改造房间。面对新冠病毒,全世界都未知的病毒,我们无所畏惧,义无反顾地冲上了抗疫最前沿。面对突然剧增的发热门诊量,2人一组;为了节省并不充足的防护用品,医护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发热门诊一呆就是5-6个小时,经常不能按时就餐,吃凉饭是常事。24小时工作是一种常态。疫情之初,孙主任和护士长还要跟随救护车接送外来返岭人员,往返4-5个小时,原本就晕车的她们,经常是下车后顾不上脱下防护服就呕吐不止。院领导亲临指挥、部署,人手不够,动员全院内科医生轮值。
1月26日夜,我们接诊了第一例输入性确诊病例郑某,在市疾控专家的指导下,年轻的护士第一时间进入隔离病房,采血、取核酸,隔离病房启动。在隔离病房工作的我们,防护服紧张,本来2个小时一换班,但为了节省防护服,我们每个进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都是5-6个小时后才换岗,太多困难等待去克服,最多的时候科室9个病房都住进了患者,科主任带领经治医生查房、会诊,面对情绪不稳的患者,还要做心理疏导,每次从病房出来,都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请省级专家会诊,指导治疗。隔离病区的患者需要复查ct时,我们医护人员穿好防护的同时还要亲自为患者穿好防护,并带领患者走指定路线去检查后再带领患者返回隔离病区,最多时一天要带领6、7个患者去检查,一个患者检查从预约到结束需要40分钟,而我们为了减少人员和患者接触,就派一名医生去陪检,一天下来人累的近乎虚脱,但大家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护士长带领护士既要承担超负荷的护理工作,还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带领护士到病房进行护理处置、卫生保洁、医疗废弃物处理、患者出院或者转院后的终末消毒,协调相关科室人员在发热门诊的工作,筹划紧缺的防护用品,培训医护人员正确穿脱防护服,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等等。为确保医护人员不被交叉感染,所有病区工作人员必须穿上三层以上的隔离衣,戴上橡胶手套,防护眼镜、帽子、口鼻罩,更为了为医院节省昂贵的一次性防护服和用品,医护人员在进入隔离病区前尽量减少喝水、少吃东西,厚厚的防护服经常把我们闷得汗流浃背,工作强度非常大,几个小时下来我们常常感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虚脱到极致。
尽管如此,为了给各级部门提供第一手数据,除了正常的医疗工作外,每天还需要上报大量的表格,出了隔离病房回到隔离居住的宾馆,很多时候填报到深夜。因为保洁人员不懂防护,所以隔离区以及工作区域的消杀、保洁、医废处理都是由护士去完成,当工作结束,脱下防护服时,医护人员全身如同水洗了一样,漂亮的面庞被压出一道道的痕迹。
而这样的工作,每天都在重复着。这还不是全部,有的医护人员身体出了状况,孙一哲主任的膝关节年前一直在治疗中,但因为疫情突袭,她顾不上治疗,每天拖着疼痛的腿去病房查房,开会到深夜,根据患者病情及时找省专家组远程会诊;刘智慧副主任心肌缺血,天天吃药顶着。大家脸上口罩的压痕、手上消毒液使用过多过敏的红肿、消杀后的呼吸道压迫,加上对亲人的思念,许多人都身心俱疲,要问难不难,确实难;要问累不累,确实累。医务人员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承受着无法想象的压力。但是大家没有一个叫苦、没有一个喊累,依旧坚守在岗位上,燃烧着自己。在我们的精心治疗及护理下,3月2日随着最后一例确诊患者治愈出院,公主岭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清零。
70多天的日夜奋战,1800多个小时的无悔坚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们放下的太多太多,牺牲的太多太多,我们忘记了自己是一位妻子,忘记了自己是一位母亲,更忘记了自己是一位女儿,我们只因为自己是国家的医护人员,祖国有难,必定奋勇直前。在这期间,我们从未流过一滴泪,可是当第一位成功出院的患者激动的握着我们的手,说是我们给了她第二次生命的时候,我们竟喜极而泣,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是胜利的泪水,这是心酸的泪水,这里面又包含着多少家人的担忧,多少对家庭的亏欠……
患者郑某,是湖北人,听东北话有障碍,医护人员与她只能近距离沟通,患者孙某,因为全家都在隔离,情绪近乎失控,吵闹、抽搐,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因为她的抽搐发作,我们不止一次进入隔离区去抢救,最多一次,五名医护人员同时进入隔离病房抢救,抢救成功后,医护人员虽然每个人都是汗流浃背,但是脸上却是胜利的笑容,因此,在正常的治疗护理之外,我们每天抽出专人陪护她,照顾她的情绪、照顾她的喜好,最终她成为了我们的朋友,现在时常给我们发来问候的语言。另外一位孙姓患者,情绪忧郁、焦虑,每天愁眉不展,担心同时隔离的丈夫血压升高,担心同时隔离的儿子的病情变化,医护人员又变成了心理医生,每天进行心理疏导,并且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她,因为全家的亲人都在隔离中,日常的生活用品都是医务人员帮助解决,年轻的护士们向她贡献出了自己的用品。由于在隔离中,医护人员只能将自己的水果及生活用品送给患者。
面对疫情,我们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全科医护人员只有一个行动:冲上去!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既是白衣天使又是白衣战士,我们用行动诠释了初心和使命,用付出彰显了责任与担当。
2024抗疫医生事迹篇4
10月21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滕莉娟与丈夫瞿业乾同志积极响应市住建局党组和中心党委的号召,第一时间要求下沉社区。虽然家里还有两个孩子需要他们去照顾,但是在疫情面前,在国家需要的时刻,他们义无反顾,选择大“疫”灭亲,舍小家顾大家。
中心人事科滕莉娟同志与中心桥梁所副所长瞿业乾同志为夫妻关系,在接到中心通知下沉社区参加志愿工作时,夫妻两第一时间将两个孩子留给了老人,到居住所在地五泉街道力行新村社区报到,社区给他们安排了劝返、配合社区人员核酸检测等工作。在全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开始后,他们轮番到小区固定点和核算酸检测点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很多时候都要从早上八点多坚持到凌晨1点。白天他们根据社区人员的安排到核酸检测点进行信息登记、秩序维护、政策宣传及帮助特殊群体排忧解难等工作,晚上交班后他们又开始熬夜查阅有关德尔塔毒株的特点、早期症状及如何家庭预防等方面知识,在开展志愿工作的同时也将防疫知识带到了千家万户。
他们说“有时候,看着除了一枚口罩外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排队做核酸的居民,我们也会心生恐惧,但是一想到曾经党旗下的誓言、看着“党员志愿者”的鲜红袖标时,我们就会彼此相视,眼神坚定,继续并肩前行。”也正是夫妻俩这种患难时彼此鼓励,并肩前行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社区工作人员,戏称夫妻俩为志愿者中的“神雕侠侣”。
因夫妻二人都善于沟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所以被社区特意调入楼院以加强小区管控。在严格执行疫情防范区卡口点工作“九步法”——拦、验、测、查、核、登、报、告、放过程中,起初小区居民总是不重视、“嫌麻烦”,但是通过夫妻俩耐心、细心的解释、宣传和劝导,最终形成人人讲规矩、守规矩的“无疫小区”氛围。虽严格执行卡口工作,但并未让小区居民觉得“不近人情,而是在严格中体现做人的品格,关心小区居民并想办法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小区居民的一致的认可,居民纷纷送来了慰问品,言语间尽是感谢之词。
就是这对平凡的共产党夫妻,怀抱着“保卫家乡,尽我全力”的誓言默默无闻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关键时刻冲到一线,为疫情防控贡献家庭力量、贡献市政力量、传承党员精神。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伟力,用平凡的身躯谱写了一首不凡的赞歌。
2024抗疫医生事迹篇5
xx室科主任和护士长带头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值班、查房、开医嘱、打针、配药、消毒、隔离、宣教、排查,严防死守,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每天我们按照主任、护士长的安排,戴口罩,勤洗手,适当通风,保暖,加强护理,严格消毒,比平常更加仔细地用消毒液配比擦拭房间和床铺的每一个地方,坚决杜绝病菌的产生,织密疫情防护网。
为了切断疫情传播途径,院领导不提倡老人家属前来探视,家属也自觉地不来探视。x奶奶的女儿在微信里向我哭诉从来没有这么久未见妈妈,很难过,但为了不把病毒和细菌带给老人们,一定会克服!我会把视频打开,让她与母亲视频,女儿看到虚弱的母亲,看着我为她母亲精心地注射流饲,看到床头柜上医院赠送的冰糖桔,感动地不停流泪,不停地说着感谢!我为这些好儿女们点赞!并告诉她:“请放心!我们一定会更加尽心尽力地照顾好老人的, 老人的安全也是我们的牵挂!”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生命重于泰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我们的老人一个也不能得!”一旦有一个老人得了,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守护老人,为了守护我们的xx室,我们暗暗地使劲、加油!下班不下岗,观察巡视,解释疏导,喂饭喂水,翻身拍背,抺洗,每一项护理都要比平时更认真、更仔细。由我负责护理的27床的李嗲嗲,是一个思维比较清楚、病情较严重的老人,由于这次疫情,他的家人也不能来探视。他的心情很低落,我每天耐心地开导他,和他说说他原来的事情,这几天心情大好转。他打电话告诉妻子,一定要感谢护理员小舒!他的妻子对我说,“小舒,过年给你红包你不要,我现在千言万语也不能表达我的感激之心!你真的太尽心了!正因为有你的付出,我才能放心,我很感动,真的谢谢你!”我诚恳地说道:“不要说谢谢,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你们能放心地把老人完全交给我们,我们肯定会尽心的。这也是我的职责!”
“叮叮”手机在提醒我来新的消息了,这是夜班护士发布的最新老人体温报告。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科室的病人一个都不能发烧!为了全面及时掌握老人们的体温,晚班护士要对每个老人量两次体温,发烧的老人处理后还要复查,为了更准确,我们科用的都是体温表,腋温,要甩好几次水银才会甩下来,护士手都甩发抖了,每班查房,量体温,配药,打针,输液,一个班下来,值班护士都会身上冒汗、脚发软、手发抖,但没有一个有怨言!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终于没有发烧的了。
不一会儿,手机又在“叮叮”响起,原来有休假的同事因班车停运不能按时归来,唐姐马上回复“没问题!可以随时待命上班”。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中西结合团队微信群,把我们xx室所有人都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xx个急危重症病人,即使鼻饲、卧床,即使在这样的隆冬腊月,即使都是奄奄一息的老人,他们的病情都尚平稳。正是有许多个如xx室这样的科室坚守,xx目前还未发现一例疑似病例,整体平安稳定。
2024抗疫医生事迹篇6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感染病学家,她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时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为浙江取得抗击“非典”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在春运临近高峰,武汉疫情呈蔓延趋势时,她顶着压力,几度建议“封一座城,护一国安康”。党中央迅速采纳了她的建议,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扩散,这一举措不知让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还主动请缨,进驻武汉,和武汉的医护工作一起接诊病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医生。七十多岁的老人,一连7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她怕一眨眼,鲜活的生命会从她指间溜走。
她抢在时间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尔、达芦那韦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为了尽快找到“对症下药”的疫苗,她率领科研团队,日夜兼程。
她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
2024抗疫医生事迹篇7
今年42岁的张志田,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医生,宣恩县李家河镇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带着10岁的儿子从杭州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计划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张志田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张志田主动向宣恩县卫生健康局“请战”,愿意参与李家河卫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张志田走进卫生院,成为该院一名“编外医生”。
张志田从医20余年,主要从事放射科临床医学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张志田发挥自己优势,参与卫生院影像学报告诊断。
李家河卫生院进出口只有一个大门,医护人员和患者通道通用,张志田与卫生院商量改造,按照传染病楼两通道、三分区的标准,隔离出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分开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物区。同时,针对通道还改造两个小门出入住院楼,该院在卫生院大门,也专门用隔离带分开为进、出口。
该卫生院医用物资紧张,张志田便多渠道联系,为卫生院筹集捐助医用防护物资。“又捐物资,又捐技术,真的很感动。”李家河卫生院院长段万能表示。
家住来凤县大河镇大坝社区的杨铮,2020年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外地一企业上班。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杨铮看到监测点人手不够,主动申请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服务。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排查过往车辆,为车上人员检测体温,同时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指导执勤人员规范防护措施……
2024抗疫医生事迹篇8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平凡的人穿上了一身载着使命的白大褂。1月23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千名医护人员纷纷签名或在工作群中报名,请求加入医院抗击新冠型肺炎的医疗的队伍,他们说,病人来了必须上,只要自己没倒下肯定要上。就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有许多医护人员向领导提出申请加入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中去,和全院全社会共同努力,贡献我们一份微薄的力量。他们中既有年轻的医护,也有年资高的主任护士长,把危险留给自己,用生命守护市民健康,他们义无反顾的践行医者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初心和使命。
每当看到电视上那些一身白色“戎装”,战斗在防疫第一线的白衣战士,我就充满虔敬,他们视疫情为敌情,把医院当战场,在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舍生忘死,以大无畏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光辉壮丽的人生赞歌。他们是和平时期的董存瑞、黄继光。
医务人员冲上去了,他们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同病魔奋力搏击;科技人员冲上去了,他们夜以继日、合力攻关,力图早日攻克病毒的关隘;新闻记者冲上去了,他们忠于职守,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报道“新型肺炎”疫情和无数感人的事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抗击“新型肺炎”,使中华民族又一次彰显出伟大的民族精神。危难时刻,在民族精神的感召下,亿万人民筑起了一座抗击“新型肺炎”的钢铁长城!无论是滔滔无边的洪水,还是鬼魅无形的病毒,在坚韧不拔的中华民族面前只能望而却步。
感谢为生命守岁的人们,你们承载着光明与希望,守护着平安与健康,你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愿意做像你们这样的人,我们爱你们不止今天,还在未来生命中的每一天!
我愿意做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