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研报告5篇
调研报告应该在讨论部分讨论研究结果的意义和影响,调研报告是调研任务的文字证明,是执行一项程序的书面借鉴,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药调研报告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药调研报告篇1
近年来,随着省委“一产抓特色”战略部署和省级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创建活动的开展,青龙县立足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环境优势,将中药材作为特色优势产业来培育,并纳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经过几年的努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规模日益壮大,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经营方式不断创新。目前,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框架已具雏形,已初步向基地标准、品种多元、产品优质化方向发展。
一、中药材产销基本情况:
(一)种植规模及效益:到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5万亩,产量6。5万余吨,产值2。5亿元。其中枸杞面积1。5万亩,黄芪、黄芩、丹参、知母等中药材6万亩,苍术、药用牡丹、赤芍等稀有中药材1万亩。20xx年—20xx年,共有20个500亩以上规模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完成创建任务,争取省级财政资金一千余万元。省级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创建活动的开展,对推动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主要品种及模式:中药材主要种植品种有枸杞、黄芪、黄芩、北苍术、丹参、远志、知母、板蓝根、防风、药用牡丹、赤芍等20多个品种。尤其以发展北苍术、黄芩、黄芪、丹参等道地药材为主。栽培模式:一是平地有水浇条件的乡镇种植枸杞、黄芪、板蓝根;二是在丘陵山地推广“果药间作”、“林药间作”等“防野生”立体种植模式。目前青龙县根据产地区域特点形成了四大中药材产业示范带: 一是以木头凳、三星口为中心的枸杞、五味子示范带;二是以龙王庙、大巫岚为中心的黄芩、丹参、柴胡为主的“仿野生种植”、“果药间作”、“林药间作”产业示范带;三是以土门子、大石岭为中心的苦参、黄芪示范带;四是以七道河、草碾为中心的苍术示范带。
(三)生产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民单家独户自发组织生产。二是订单生产,以国内大药企中药材基地发展为后盾,县域中药材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根据订单组织生产,避免了中药材生产的盲目性。三是合作社或中药材企业直接承包或组织社员承包农民土地及山场连片种植,形成基地规模化生产。
(四)对农民增收的作用:经走访调查,种植中药材的亩产值明显高于玉米及其它大田作物。如种植黄芪,平均亩产值在6000元左右。苍术种植后三年出土后,平均每年亩产值在10000元左右,经济效益显著。今年来,通过省级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创建活动的开展,推广了规范化栽培及生态防控技术,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式及观念,提高了中药材产品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改善了生态环境。对培育主导产业,调整产业经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五)品牌建设:青龙县依托燕山山脉的地理优势,所产中药材品质优良,都山人参、都山党参、金丝黄芩、燕山黄芪、青龙山杏仁、青龙小枸杞、老岭柴胡、都岭葛根等道地药材被称为“燕山八味”。黄芪被称为“燕山黄芪”,黄芩被誉为“金丝黄芩”,党参被称为“都山党参”,枸杞被称为“塞外红宝”。近年来,为做大做强做中药材产业,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商标意识,鼓励、支持中药材产品商标注册,促进品牌农产品包装上市,促进农产品的品牌销售。目前已注册了“关北”、“苍野”、“漫山香”、“北苍珠”、“祖山红”等商标。20xx年青龙县的3万亩枸杞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单位。中药材品牌建设的发展,为加快农业产业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六)产品加工及流通:到目前共兴建了5家中药材初加工企业,注册26家中药材生产专业合作社,成立了20余家枸杞烘干企业,青龙全县统一成立了中药材协会,20xx年12月成立了秦皇岛中药材商会,保定安国中药材市场、石家庄神威药业、以岭药业及韩国外商是我市发展中药材的主要市场载体。安国中药材市场是国内较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神威药业是我省最大的中成药厂家,青龙县的烘干枸杞享誉韩国市场,他们都把青龙看成药源基地。正是这几大市场载体,对推动中药材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青龙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已步入省级中药材种植大县行列,但与省内中药材产业大县特别是滦平县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种植分散、规模较小。大多数农户都是利用边角地、瘦地和一些旱地、山坡地、果园慢慢地发展起来。尽管近年来通过省级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创建活动的带动涌现了一些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典型,但整体连片种植的还不是很多,且连片面积规模不大,能连成千亩一片的规模基地目前更少,规模化程度较低。二是标准化种植程度较低。农民对中药材gap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种植、管理、施肥、施药、采收都比较随意,种植的不规范,这将成为制约中药材生产的“瓶颈”。三是缺乏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全县无中药材交易市场,多数产品靠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牵线搭桥,寻找客商,组织化程度低。四是品牌建设不强。青龙有多种中药材品质优良,地道药材也很多,但一直没有叫得响的品牌,正式商标较少,道地药材产品被冠以别人的名号,处于为人作嫁衣的尴尬境地。五是缺乏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青龙县是药材种植大县,但至今没有一家制药企业,现有的药材企业也只限于对于药材的简单烘干、清洗等初加工,缺乏精深加工。直接出售初级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规划: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新型绿色产业成为必然趋势,十三五期间,青龙县将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利时机,按照市委孟书记、主管副市长王亚洲关于“学习借鉴承德滦平经验”的批示精神,查找问题与不足,结合青龙县产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实际,充分挖掘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围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开发等项目,实现中药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生态水源涵养地建设为切入点,以打造青龙“道地药材”品牌为目标,以发展大宗道地中药材为主要内容,以集中优势力量、整合绿色资源为手段,按照生态优先、突出特色、科技引领的要求,发展大宗道地中药材的高效立体及仿野生种植;强化龙头企业服务功能建设,开发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推广“互联网+中药材”新的运行模式。全面实现中药材“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模式立体化、产品品牌化、质量可控化、技术智能化”,全力打造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青龙燕山中药材核心示范区。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二)发展目标
计划到20xx年底,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打造1个中药材万亩示范区;建成1个500亩多功能核心示范区;发展2个标准化生产专业乡镇;完成1—2个青龙道地药材的地理标准认证及绿色食品认证;培育1——2家5000万元以上产值的'中药材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计划到20xx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打造2个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建成5个标准化生产专业乡镇;通过招商引资及政策扶持,培育2家以上亿元产值的中药材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健全标准化生产及质量管理体系;全县中药材产业实现产值突破8亿元。
(三)重点工作
根据目前青龙中药材发展的现状,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按照“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今后重点工作应以围绕青龙中药材核心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打造四大板块(试验示范板块、标准化种植板块、产地加工板块、旅游观光板块),构建四大体系(科技研发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质量可追溯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实现青龙中药材产业“升级版”。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好基地建设,加快中药材生产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以省级中药材产业发展为契机,发展标准化基地,基地建设可采取不同的模式。一是企业自建基地。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在农村适宜地片建立规模化种植基地,实施封闭式、规范化管理,安排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把基地建成优质无公害中药材种植基地。二是企业带农户。由龙头企业按照市场要求向药农提供种子种苗、栽培技术和销路,与农民签订种植合同,确定中药材保护价,统一组织药材生产,降低药农的种植风险,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三是合作社联农户。利用已有的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参加,负责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提供市场信息,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中药材核心示范区要建立完整的药材田间生产档案,准确记录每批药材的种植信息。应用电子信息技术,通过摄像监控体系对种植施肥管理、初加工等中药材种植园的全景形态,进行全程数字监控,实现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
(二)发展区域特色优势品种。中药材生产强调其道地性,道地的药材才能被市场认可。经过几年的发展及专家认可,结合市场实际,20xx年在示范区重点推广黄芩、苍术、丹参、枸杞、五味子等品种。利用省级中药材产业发展补贴资金,结合青龙扶贫开发项目,全力打造中药材基地建设。
(三)依托科技支撑,搞好试验示范。依托科研、教学及大型药企,建立科技示范点,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在繁种育苗上谋出路。搞好区域试验,开展品比试验,播期、密度试验,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改单种为间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适度发展繁种、育苗,有效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四)培育品牌,提高中药材市场竞争力。加强中药材商标品牌建设及地理标识认证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对示范区的几个优势中药材品种,联系专业权威机构进行化验、认定,明确其有效成分含量,确定其优质等级,取得鉴定证书。帮助企业或商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及商标注册工作,打造青龙中药材产品品牌。
(五)主动对接京津,加强与国内药企合作。鼓励秦皇岛满药本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秦皇岛市同盛中医药有限公司积极接洽神威药业,以岭药业,邯郸制药,美威制药等国内知名药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投资意向,尽快签订投资协议。开发保健茶、保健饮品、中药饮片及中药制剂等深加工产品。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在青龙建设中药材生产和研发基地,开发新产品,使中药材产业链条向纵深发展。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
(六)注重市场销售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以农民为主体的中药材营销经纪人队伍,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和奖励。同时,大力扶持和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努力拓宽中药材流通渠道。组织实施中药材网上购销。通过拓展市场,以此刺激农民种药,促进产业的发展。利用“互联网+中药材”营销模式,将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
中药调研报告篇2
甘肃中药材生产主要集中于中南部的高寒阴湿贫困区,是甘肃变自然条件劣势为特色优势的主导产业之一,种植中药材也是贫困地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最具潜力的发展之路。全省有70个县区种植中药材,其中10个县种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3个县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尤其以当归之乡岷县,黄芪之乡陇西县,党参之乡渭源县最为著名。在我省中药材主产区,中药材产值占农业产值相当大的比例。如xx年当归、党参、黄芪的产值占岷县农业产值的%,占渭源县农业产值的%,占陇西县农业产值的%,占漳县农业产值的%,占临潭县农业产值的%,占康乐县农业产值的%。
张掖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展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植除民乐作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有了一定的发展外,其他各县的面积都较小,张掖甘州区、山丹县每年的面积在10005000亩间浮动,其他县也有零星种植,年份间差异很大,种植区域大都分布在安阳、花寨、陈户乡等干旱缺水山区。20xx年,张掖市中药材种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长万亩。其中,民乐县种植面积万亩,占全市
的%,xx年中药材种植情况与上年基本相同。因此,这次中药材种植调查,我们以民乐县为主,对民乐种植中药材比较集中的乡镇,民联、三堡、六坝、顺化、新天、丰乐、南古进行了种植情况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种植面积较大的柴胡、板蓝根、孜然、黄芪、甘草、王不留行等。
一、种植现状
1、形成了一定的区域优势
中药材作为民乐县重点培育发展的六大特色农产品之一,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民乐县成功引进试种板蓝根、甘草、柴胡、孜然等中药材以来,中药材就以效益好的优势,迅速得到农民群众认可,种植面积快速膨胀。到xx年高峰时,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万亩,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近20%,总产量达到万吨。此后,受市场供求影响及新型高效作物替代,面积逐步回落并稳定在5万亩左右。目前,全县形成了以新天镇、六坝镇、南古镇、民联乡为主的万亩种植乡镇4个,以林山村、马均村、太和村等为主的千亩种植村10个。
2、初步形成产业链条
中药材较其他农作物而言,水肥土壤条件等要求不甚苛刻,近年来,由于受非典、禽流感和入世后市场开放的影响,作为医药和保健原料的中药材价格不断上升,市场行情看好,各种药材每斤均价均在4元左右;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产业链条,种植大户、
贩销大户先后成立了茂红中药材产销协会、三堡镇中药材协会、新天镇中药材协会、六坝中药材合作社等,也有一些企业加入了中药材产业的行列:青海永正公司一期投资3000万元,建成药材加工厂房8000平方米、仓库8000平方米;锦世农业科技公司,中药材通过了药监局gmp认证,中药材加工厂年生产能力xx吨。中药材产业链条上,初步建起了种子种苗供应、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协会+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生产格局。
3、种植投入少、能节水、易调茬、效益高
民乐种植中药材一般都是浇1水,相对农作物而言,比较节水;特别是,很多地方都是用的秋水,避开了农作物种植用水高峰期,很好的`解决了灌水的矛盾。
肥料使用量各种中药材要求不同,但投入都比种植农作物少,一般1亩地投入磷肥50公斤,复合肥20公斤,尿素10公斤;中药材由于是特殊的用途,有很多药材,如黄芪等,按照gap标准要少用或不用农药与化肥,地块规模区域应选择没有污染源的地区,因此,很多中药材的农药与化肥使用量很少(但也相应影响产量)。
中药材的收益一般都比较高,在正常年份,防风、板蓝根、甘草、柴胡、孜然的纯收入可达1000多元,在中药材紧俏的年份,一般在1500元以上,有时甚至可达到
30004000元,是平常年份的34倍。以667平方米(1亩)种植板蓝根为例,投入:种子用量2公斤,种款为200元,肥料200元,农药、除草剂等30元,合计430元。收入:板蓝根常年产块根250~300公斤,目前市场收购价为6元/公斤,按最低产量和价格计算,产值为250公斤*6元/公斤=1500元。大青叶片亩产100公斤左右,收购价元,100*=60元。纯收益1560430=1130元。板蓝根的价格波动很大,xx年价格在12元/公斤左右,因此收益比今年要高1倍,今年板蓝根价格低,而且有价无市。
其他作物如甘草、黄芪、孜然等种植收益与板蓝根相似,都存在类似现象,收益的波动很大。
二、存在问题
栽培技术不配套:中草药的人工种植历史很短,很多中草药目前仍然采用野生药材,已经驯化的中草药也因为种植时间短,驯化程度不够高,科技人员对中草药的药物机理与种植间的相互作用,尚没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因此,目前的中草药种植尚停留在试验与摸索阶段,存在产量在年份间不稳定、药效与产量间的矛盾等等很多问题。因此,中药材的栽培技术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假劣种子问题严重:中药材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植物,大多数中药材的地域性很强,种植方法、地域、气候、年份都会影响种子质量,种子培育需要专门的种植技术,在种植方法上、化肥、农药使用方面有很多特殊性,以保障中药材的药效、产量。中药材种子、种苗从外地引进,往往出现水土不符的现象;农户自己留种,在种植、收获方面欠缺必要的技术条件,对产量、质量都有一定影响。假种子、劣质种子目前常在市面上出现,严重影响中药材产业的正常发展。
价格波动大,种植面积不稳定:我市在中药材种植方面,种植历史较短。1995年左右,中药材种植才在民乐李寨林山村试种,并获得成功,在良种良法上还需要不断的摸索。
中药材自身的原因,价格波动大,导致种植面积波动巨大。中药材由于药用的特殊性,和当年的疾病发生情况、气候情况、销售与存储情况等紧密相关,价格波动本身就比较大,而中药材与种植的农作物有本质区别,除了加工中药材,难以有其他用途。以中药材王不留行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中药材种植的波动情况,年份间全国种植面积波动达20xx%,最高可达70%。其他中药材也有类似情况。
张掖市中药材产业也刚刚起步,而中药材行情不稳定,从而导致种植面积上的大幅度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张掖市中药材产业能否健康的发展。
中药调研报告篇3
张掖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展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植除民乐作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有了一定的发展外,其他各县的面积都较小,张掖甘州区、山丹县每年的面积在1000---5000亩间浮动,其他县也有零星种植,年份间差异很大,种植区域大都分布在安阳、花寨、陈户乡等干旱缺水山区。20xx年,张掖市中药材种植面积6.63万亩,比上年增长0.77万亩。其中,民乐县种植面积5.81万亩,占全市
的87.6%,20xx年中药材种植情况与上年基本相同。因此,这次中药材种植调查,我们以民乐县为主,对民乐种植中药材比较集中的乡镇,民联、三堡、六坝、顺化、新天、丰乐、南古进行了种植情况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种植面积较大的柴胡、板蓝根、孜然、黄芪、甘草、王不留行等。
一、种植现状
1、形成了一定的区域优势
中药材作为民乐县重点培育发展的六大特色农产品之一,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民乐县成功引进试种板蓝根、甘草、柴胡、孜然等中药材以来,中药材就以效益好的优势,迅速得到农民群众认可,种植面积快速膨胀。到20xx年高峰时,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7.2万亩,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近 20%,总产量达到4.5万吨。此后,受市场供求影响及新型高效作物替代,面积逐步回落并稳定在5万亩左右。目前,全县形成了以新天镇、六坝镇、南古镇、民联乡为主的万亩种植乡镇4个,以林山村、马均村、太和村等为主的千亩种植村10个。
2、初步形成产业链条
中药材较其他农作物而言,水肥土壤条件等要求不甚苛刻,近年来,由于受非典、禽流感和入世后市场开放的影响,作为医药和保健原料的中药材价格不断上升,市场行情看好,各种药材每斤均价均在4元左右;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产业链条,种植大户、
贩销大户先后成立了茂红中药材产销协会、三堡镇中药材协会、新天镇中药材协会、六坝中药材合作社等,也有一些企业加入了中药材产业的行列:青海永正公司一期投资3000万元,建成药材加工厂房8000平方米、仓库8000平方米;锦世农业科技公司,中药材通过了药监局gmp认证,中药材加工厂年生产能力20xx吨。中药材产业链条上,初步建起了种子种苗供应、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协会+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生产格局。
3、种植投入少、能节水、易调茬、效益高
民乐种植中药材一般都是浇1水,相对农作物而言,比较节水;特别是,很多地方都是用的秋水,避开了农作物种植用水高峰期,很好的解决了灌水的矛盾。
肥料使用量各种中药材要求不同,但投入都比种植农作物少,一般1亩地投入磷肥50公斤,复合肥20公斤,尿素10公斤;中药材由于是特殊的用途,有很多药材,如黄芪等,按照gap标准要少用或不用农药与化肥,地块规模区域应选择没有污染源的地区,因此,很多中药材的农药与化肥使用量很少(但也相应影响产量)。
中药材的收益一般都比较高,在正常年份,防风、板蓝根、甘草、柴胡、孜然的纯收入可达1000多元,在中药材紧俏的年份,一般在1500元以上,有时甚至可达到
3000---4000 元,是平常年份的3---4倍。 以667平方米(1亩)种植板蓝根为例,投入:种子用量2公斤,种款为200元,肥料200元,农药、除草剂等30元,合计430元。收入:板蓝根常年产块根250~300公斤,目前市场收购价为6元/公斤,按最低产量和价格计算,产值为250公斤*6元/公斤=1500元。大青叶片亩产100公斤左右,收购价0.6---0.8元,100*0.6=60元。纯收益1560-430=1130元。板蓝根的价格波动很大,20xx年价格在12元/公斤左右,因此收益比今年要高1倍,今年板蓝根价格低,而且有价无市。
其他作物如甘草、黄芪、孜然等种植收益与板蓝根相似,都存在类似现象,收益的波动很大。
二、存在问题
种植方面的问题
栽培技术不配套:中草药的人工种植历史很短,很多中草药目前仍然采用野生药材,已经驯化的中草药也因为种植时间短,驯化程度不够高,科技人员对中草药的药物机理与种植间的相互作用,尚没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因此,目前的中草药种植尚停留在试验与摸索阶段,存在产量在年份间不稳定、药效与产量间的矛盾等等很多问题。因此,中药材的栽培技术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假劣种子问题严重: 中药材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植物,大多数中药材的地域性很强,种植方法、地域、气候、年份都会影响种子质量,种子培育需要专门的种植技术,在种植方法上、化肥、农药使用方面有很多特殊性,以保障中药材的药效、产量。中药材种子、种苗从外地引进,往往出现水土不符的现象;农户自己留种,在种植、收获方面欠缺必要的技术条件,对产量、质量都有一定影响。假种子、劣质种子目前常在市面上出现,严重影响中药材产业的正常发展。
价格波动大,种植面积不稳定:我市在中药材种植方面,种植历史较短。1995年左右,中药材种植才在民乐李寨林山村试种,并获得成功,在良种良法上还需要不断的摸索。
中药材自身的原因,价格波动大,导致种植面积波动巨大。中药材由于药用的特殊性,和当年的疾病发生情况、气候情况、销售与存储情况等紧密相关,价格波动本身就比较大,而中药材与种植的农作物有本质区别,除了加工中药材,难以有其他用途。以中药材王不留行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中药材种植的波动情况,年份间全国种植面积波动达20---40%,最高可达70%。其他中药材也有类似情况。
张掖市中药材产业也刚刚起步,而中药材行情不稳定,从而导致种植面积上的大幅度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张掖市中药材产业能否健康的发展。
中药调研报告篇4
故亳州的中药市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中药市场发展情况。为深入了解亳州药材市场的实况,增进对国内中药发展现状的认识,我们于9月15日赴安徽亳州做了为期一天半的实地考察,现就考察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1 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概况
1.1 主体经营模式
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的经营模式分为两大主体。一是交易大厅的摊位销售:交易大厅分为两层,有数千个摊位,商贩多为当地居民或来自各地的药农、药商,主要进行各类散装药材的批发销售,基本不接受零售。交易大厅二层除固定摊位商贩外,还有部分零散药材销售人员,交易时间短。交易大厅一层均为固定摊位,交易时间较长。二是围绕交易大厅外四周的商铺销售:与交易大厅摊位不同,各商铺有自己独立的店面和商铺名,通常为某药材的直销店或专营店,其销售大多为冬虫夏草、藏红花、鹿茸、人参等名贵中药材,该类店铺提供不同规格和质量的某种或某几种中药材的批发或包装零售,也提供异地发货服务。此外,在交易市场周围,还零散分布着一些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展示厅、中药材信息服务部、中药药械器具经营单位、中药材包装销售点,以及搬运、寄存、饭店、旅社、金融、邮政等其他服务组织,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贸易体系。
1.2 市场管理
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由康美(亳州)世纪国药有限公司开办。20xx年,亳州市政府依据“市场运作、公司管理、规范经营、政府监督”原则,建立了中药材市场管理体系,后与康美(亳州)世纪国药有限公司签订责任书,成立了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直接管理责任单位,确保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规范有序经营。
1.3 药材情况
作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亳州以其全国南北地理中心的特殊位置容纳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品种,规格各异。交易大厅以各类药材切片为主,包括统货和各级别的选货,个子货(根茎类中药)较为少见或仅作为样品供参考鉴定。因亳州为芍药重要栽培产地,所以,白芍在交易市场的出售量较大。
受药材质量、规格等因素影响,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的药材售价虽存在一定摊位差异,但平均售价较其他地区中药材交易市场的售价低。以甘草为例,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平均售价较河北安国低约1.9%,且品质更好。
2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市场布??
从交易市场摊位布局看,同种药材销售摊位分布过于零散,既不便于药材采购人员寻找和对比药材的.质量和价格,也不利于市场监督人员对药材流通信息的监管和对药材质量的控制。因此,建议管理部门应进行合理规划,集中或相对集中同种药材的销售摊位,如按药材出售量统一规划固定销售摊位等。
2.2 市场管理
交易市场人多杂乱,除药材商贩外,还有不少贩卖各类餐饮食品的商贩,对市场秩序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与一般的集贸市场不同,中药材作为交易商品有其特殊性,故应在各方面注意其他物品对药材质量的影响。另外,整个交易市场虽偶尔可见市场管理人员走动,但并未见其发挥真正作用,市场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建议管理部门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药材市场商贩多为非专业人员,他们对中药的了解存在一定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药材的流通与市场正常发展。建议市场和政府相关部门既要适当提高药商进驻市场的门槛,也应为药商们提供方便可行的学习机会,普及中医药知识。
2.3 药材质量
据调查,交易市场上很多药材都经过熏硫处理,但药商并未标示,甚至将熏硫的药材标明为“无硫”。在传统药材采收加工过程中,有的品种会用硫熏来防腐或改变药材色泽,但其中残留的硫对人体有危害 [2]。因此,监管部门应对此做出相应检测规定。在药材规格上,虽有统、选之分,但各摊位标牌上并未明确标注规格。部分有产地、年限的药材,很多药商对相关信息却并无确切掌握,或故意将不同质量和产地的药材混杂在一起,以次充好。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部分药材的伪品和禁用的药材,如关木通。作为我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各类中药材作为中药饮片原料由此流向全国各地药厂、药店、医院,其药材质量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建议监督管理部门应严格监督执法,确保药材质量。
3 结语
中药材市场是中药流通的一个节点,对中药质量安全的影响不可忽视。为此,笔者建议加紧合理规划管理中药材市场,强化流通领域的监督管理,为中药材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中药调研报告篇5
随着县委、县政府“三年崛起”战略和“精一强二优三”及“一主四辅”的发展思路的实施,我镇中药材产业又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进一步针对中药材发展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地道优势品牌,实现中药材产业的新突破,我镇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粗浅意见:
一、xxx镇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一)品种及规模状况。2010年,全镇规范性规模种植的中药材主要有厚朴、云木香、牛膝、白术等,主要集中在高山腰地带。目前集中连片达3000亩以上的有两个,其中大圆包已发展为草本药材7000亩、木本药材8000亩的全省最大中药材连片种植基地,种植大户不断涌现,仅崇兴村134户人中种植面积达100亩以上的就有16户,50亩以上的有80户,人均种植面积达28亩。
(二)经济效益明显。从2008年至2011年的农民增收构成情况看,全镇直接依靠种植中药材收入占到30%—40%,而崇兴村更是达到80%—90%。仅2010、2011两年,中药材销售额在20万元以上的大户就有7家,10万元以上的20余家,崇兴、新江、青江的药农从中药材种植中尝到了甜头。此外还有依靠中药材带动的养蜂、林下养殖、务工收入,以及五龙、穆坪等地的药贩子走货产生的流通环节上的利润。
(三)发展模式日趋完善。一是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已形成一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药农担心和困扰的市场问题,同时提升了药材附加值。二是形成了“夹金山牌”生态农业产品的品牌,并就牛膝、云木香、厚朴等几个种植面较大的品种申请了国家认证,品牌效应后劲足。三是组建了中药材协会,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药材合作社,探索出“支部+协会”的模式,县上对合作社和支部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技术和信息的支持。四是与xxx农业大学、xxx中医药饮片公司建立了校地农企合作关系,随着科创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入驻,“公司+农户”的模式已经形成。五是大胆创新,探索出厚朴林下养殖绿壳蛋鸡、种植重蒌,药材上空养蜂的“药上养蜂、林下种养”立体产业模式,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单产产值得到大幅提升。六是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通过品种改良、规范种植等手段,逐步对云木香、牛膝等品种进行了优胜劣汰,完成了无公害药材可研报告。从市外引进纯种白牛膝,与川农大合作建立起300亩的gap示范园。结合退耕还林专项建设,连续三年扶持发展厚朴达7000亩,对已有的厚朴林进行有机肥培育。对规模化种植的药材进行药理检验,同时对牛膝、厚朴进行有机产品认证和中药材原产地申报。
(四)基地基础设施上档升级。从2006年起陆续投入资金先后修建了药材基地环形公路24公里;2009年争取到土地整理项目资金400余万元,修建蓄水水池80余口、山茅坑60余个,改造升级公路10公里;2011年投资300余万元硬化药山公路8.7公里,修建了停车场、购物廊道,中药材基地已初步形成了一三产业互动的雏型。此外药农自筹资金将机耕道连接到了到每块药地。
二、我镇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制约因素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镇中药材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
(一)土地开发程度不够。目前,除大圆包药材基地、青江村青草坪连片发展药材形成了一定规模外,其他各村村民的种药积极性还有待提高,药材种植仍然停留在散户零星种植的初级阶段,大量可耕种土地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同时有的药农由于受价格波动和劳动力投入不足影响,药种在地里几年都不收挖,一定程度上闲置了土地。
(二)缺乏深度开发的人才、科技力量。目前,县、乡镇农技员多为上世纪90年代前从事指导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种植的技术人员,缺乏药材种植的专业型干部。虽然已经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的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技术推广起来仍有一些转化环节,校地合作的效果还不明显。依靠风调雨顺实现丰收的传统种药技术已无法满足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的需求。
(三)市场信息滞后。一方面,药农对市场信息的关注度普遍偏低,信息不灵,对市场需求的理性分析不足,要么就是跟风种植,赌对了狠赚一把,但市场供过于求时,又丧失种植积极性,大面积弃种,土地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药材销售主要靠串串走货,造成种药1年不如贩药1天的利润,严重影响了药农种药的积极性。
(四)协会和合作社的作用发挥不明显。药农对协会和合作社认识和信任程度不够,合作社自身的发展不够完善,作用发挥不够好,营销队伍素质不高,销售额度有限,抱团经营的模式作用不明显。
三、优势分析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全镇绝大多数药地海拔在1300—2500米之间,全年平均气温12.6℃,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5℃,总积温5500℃—6000℃,年降雨量1000毫米。二是基地内土壤以紫色土壤和黄棕壤分布最广,土壤和灌溉水全部检测达标。三是具有良好的中药材种植传统和基础,经过几十年的耕作和大自然自发淘汰,已经形成以大圆包为中心,涵盖青草坪、赶羊坪以及赶羊沟河谷一带的最佳种植区。
(二)完善的政策扶持。一是宝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开展宝兴川牛膝、宝兴重楼、宝兴厚朴等品牌认证,把宝兴川牛膝培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走一条以质量树品牌,以品牌促发展的发展之路。二是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精一强二优三”和“一主四辅”的发展思路,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土地的开发使用、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建设、农特税减免、科技人员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加强服务等方面均作了明确规定。
(三)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灿烂的瑰宝,现在不仅仅在国内畅销,而且已经走向了国际市场,中药材产业是目前国际医药市场上最有前景、最有生命力、最有开发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因此,中药材销售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同时,人类在基因、遗传等方面的研究己经有长足的进步,这对于中药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四、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把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放在“三年崛起”的突出位置来抓,重点从人才、政策、项目上予以支持。
一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对境内实施的项目进行包装打捆,整合农村机耕道建设、通村公路、林区公路改造等项目,打通青草坪至大圆包4.5公里的机耕道,实现崇兴、新江、青江三村药材基地连片,并逐步将主公路硬化完成。二是集中资金、集中精力重点围绕大圆包、青草坪以及赶羊沟河谷沿岸,从公路、机耕道、田间作业道、渠堰、蓄水池等设施不断给予完善。三是整合新农村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合作社近期内完成烘房建设并投入使用,在此基础上建设有一定规模的仓库,形成一定仓储能力,以便在药材“烂市”时给药农适当减震。
二抓品牌和基地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快品牌农业发展,重点将宝兴川牛膝、宝兴重楼、宝兴厚朴等品种进行认证,完成地道川牛膝地理标志报护申请,把川牛膝打造成符合绿色标准的名牌中药材产品。二是以绿色、生态、有机为突破口,打响已经注册的“夹金山”品牌,适时推出夹金山牌有机川牛膝、夹金山牌有机云木香等优势品种,形成品牌并以此为主打产品,发挥品牌效应。三是加快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依托川牛膝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和云木香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全面实施标准化种植,重点扶持大圆包gap示范基地,建成1000亩的中药材核心生态示范区、中药材良种繁育中心和川牛膝种植示范区、万亩标准化草本药材生产基地。
三抓典型带动。根据不同药农的具体情况和各类药材品种的布局,选择具有一定技术力量和有一定规模的专业种植大户进行重点扶持,培育不同品种的示范户、示范村,通过典型带动、辐射。在此基础上对规模小、技术落后、品种杂的小种植户进行规范。
四抓技术培训。一是高端人才的引进,通过招考、选聘等方式广招贤士,主要针对品种提纯改良、病害虫害防治的'研发等,落实专业技术人才并加以锻炼提高。二是普遍技术的推广,整合农民工培训、就业培训等资源,通过聘请技术能手开堂授课和选派技术骨干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学习深造相结合的方式普及中药材规范化栽培、田管、采挖、烘焙等技术。三是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中药材工商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依托川农大、成都中医药大学等有关科研院所进行有效的联合攻关,选育遗传特性稳定、质优且适宜推广的优良新品种(系);同时充分发挥鼎润集团、省中药饮片公司等医药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推进中药材精深加工,开发适销对路的高档次产品,增加中药材产品的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五抓市场信息网络平台。一是进一步规范合作社,建立统一的中药材销售网络平台,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建立专网,引导药农有针对性地选择品种及规模,加大与省内外药材企业及批发市场的联系,积极探索“协会+合作社+大户+经销商”联合销售的模式,实现药农、经销商、企业多方共赢的局面。二是围绕“一主四辅”的产业发展思路,多方收集信息,不但关注中药材,同时要对四个辅助产业一并关注,以便在药材出现“烂市”时能快速地调整到蔬菜、水果等辅助产业上。
六抓新农村建设,实现一三产业互动。一是充分利用资源,探索林下养殖、田间观光、药上养蜂的模式。二是继续推进风貌塑造项目建设,将公路两侧全部栽种厚朴,对农户庭院进行绿化、美化,大力发展现代观光旅游农业。三是依托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药家乐,成立旅游合作社,将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