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脱贫事迹6篇
事迹材料是人们在平日里经常接触并使用的一种文体,一份精彩的事迹材料可以产生弘扬正气,评选先进的效力,尚华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贫困户脱贫事迹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贫困户脱贫事迹篇1
王显裕,来自吉安市万安县一个偏远的农村,在沿海打拼多年的王显裕看来,生他养他的农村更适合自己的发展,大学生创业典型王显裕:养殖让我扎根农村。于是他回到农村发展养殖业,从养竹老鼠到养猪、养鹅、兴办小型饲料厂,初步形成综合养殖规模。他用自身的创业经历告诉大家: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只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农村也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王显裕来自吉安市万安县一个偏远的农村,他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学生之一。2004年从东华理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满怀信心去到深圳寻求发展。出乎他的意料。到深圳找工作几经挫折,王显裕好不容易找到一份软件工程师的工作。
工作之余,在一家电脑维修店做兼职。有一次,王显裕和客户起了争执,最后却以挨打、陪钱、道歉收场。通过这件事情,王显裕发觉自己单纯、憨厚的性格很不适合在城市生活。或许,熟悉的家乡更适合自己,他便开始留意一些适合在家乡发展的项目。
2008年,在一次朋友聚餐时,王显裕品尝到红烧竹老鼠的菜肴,就业参考《大学生创业典型王显裕:养殖让我扎根农村》。就这样,他看到了商机:家乡有着丰富的野生竹老鼠资源和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竹老鼠所需的食料,而且竹老鼠的价格高,大小餐馆需求量大!养殖这个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说干就干,他回到家乡利用自家的房屋,搭鼠窝,买鼠种。养殖就这样正式开始,他也从一个it人士变成了一名养殖户,每天穿梭于各个饲养间,投放饲料、清洗餐具、打扫卫生,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自己做。
短短的半年多时间,他的竹老鼠从当初的40只发展到现在的300只。根据竹老鼠的生长规律,它的繁殖会成几何级数增长。虽然卖出的第一批商品鼠的销售额只有不到2万元,但感到高兴的是,按照目前的繁殖速度,不出一年就能实现产值十几万元。
饲养竹老鼠,除了需要像毛竹和芦苇等粗饲料以外,还要给它们喂一些玉米、豆粕和麸皮等精料。精料配多了,竹老鼠吃不完会变质;少了又不够吃。为了能使精料供应正常,又能实现多元化经营,王显裕便兴建了养猪场和饲料厂。如今已初步形成综合养殖规模。虽然目前的规模不大,但一年后将可以发展到竹老鼠3000支、肉猪2000头、鹅2万支,产值超过400万元,同时也可以带动周围乡亲一起致富。
王显裕说:“虽然农村的创业条件艰苦,但我无悔,因为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找准了发展的`方向。我认为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只要是适合自己发展的,那么农村和城市一样,都有我们施展才华的空间。”
贫困户脱贫事迹篇2
谢培光户1口人,因缺技术致贫,国标贫困户。之前在煤井下务零工,没赚不到多少钱,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维持,2016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通过镇村两级干部指导,帮他共同寻找未来的致富之路,谢培光深受感动,他知道自己的日子自己过,虽然党和政府有好的帮扶政策,但真正要脱贫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小康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思想决定行动,他转变了思想,迅速行动,积极参加激励性扶贫项目种植百香果3.5亩、养殖象洞鸡50只,另外自己还种植仙草1亩、养鱼1亩。通过这几年在脱贫致富道路上的努力,谢培光增加了家庭收入,改变了贫困面貌,还学到了百香果种植技术,正是因为他那勤劳的双手,才让他真正实现了渴盼多年的脱贫梦。
贫困户脱贫事迹篇3
白如斌,解放闸灌域管理局黄济渠管理所副所长,驻二道桥镇繁荣村第一书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不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内涵,用无畏坚守和辛勤汗水书写着新时代青年干部的使命担当。
他是战疫一线的急先锋。当管理局安排部署完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后,白如斌立即带领全所15名精干力量冲在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建立了全所“日报”制度,通过股段长微信群、职工微信群和退休人员微信群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宣传。及时在各个微信群内广泛宣传官方疫情知识,发布疫情进展及防治举措等,确保人人皆知,增强自我防控意识,引导大家理性面对,科学防控、群防群控,树立打赢疫情防控硬仗的必胜信心。
他是战疫一线的排头兵。在包联小区的疫情排查防控工作中,白如斌协助管理局绘制了永兴华府、紫瑞园平面图并入户排查。对管理局分配黄济管理所的3栋住宅楼实行了地毯式排查,一户一户地开展入户摸查,通过主动上门走访摸排,对名单上的人员进行甄别分类,每日跟进后续情况,及时掌握疫情变化。落实了“楼长”和“单元长”制。在值班期间4小时换岗一次,可他每次值班都在8小时以上,不畏严寒、不畏风险,认真当好包联小区的“守护神”。
他是战疫一线的主力军。疫情防控是一场全民行动,而村社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在大家足不出户,自我隔离的时候,作为驻二道桥镇繁荣村第一书记的白如斌组织村组干部布控10个防控卡口,落实执勤人员55人,实行村、社、网格员三级网格化管理。防控过程中,经他提议组建了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青年志愿者等工作突击队,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青年志愿者的服务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协助村“两委”及驻村干部、村医,通过电话、微信等逐社、逐户、逐人进行大排摸查。全村共排查203名其他各地返乡人员,15个重点疫区返乡人员13名,他及时安排专人监控,并与重点人员签订居家隔离协议,逐人定时监测体温,跟踪情况,严格管控,坚决做到严防死守。同时,他带头为全村疫情防控捐款500元,并倡议全村开展了“我为疫情防控出把力”活动。全村已接收到党员和干部群众捐款捐物26000多元,有效的保障了各个检测点的正常运行和防疫一线人员安全,为保障全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
他是战疫一线的暖心人。在做好本单位疫情防控的同时代表管理所党支部慰问了灌域内部分疫情防控值班村社,为他们送去了煤和电暖器及牛奶、方便面等慰问品,用浓浓的真诚厚意向疫情防控一线人员表示慰问,助力他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知行合一中践行“守初心、担使命”。
坚定信念树模范,身先士卒作表率。在这场疫情防控工作中,白如斌既是宣传员又是战斗员,毅然决然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青春和热血诠释了不忘初心、不负韶华的深刻内涵,他是疫情防控最美“逆行者”!
贫困户脱贫事迹篇4
“人最怕没有盼头,谁愿意当贫困户?”这是乔甸镇大罗村委会光荣脱贫户何道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并不觉得贫困户是多么光荣的事情,现在政策这么好,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不能等、靠、要,我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努力奋斗,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
何道喜只有小学文化,家有四口人,年迈的老母亲、夫妻俩和儿子。2014年以前,由于种植技术缺乏,何道喜家的种植葡萄经常是一年到头不赚钱不算还会亏钱,加上妻子长期患慢性病,儿子正在上高中,一年除了日常生活支出外还有两万多的支出,家里没有安全稳固住房,只能一家老小寄住在何道喜的哥哥家,一个人苦苦支撑着这个家。
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县人民法院的帮扶责任人刘文辉多次入户与何道喜及其家人沟通,帮他们一家想办法、定目标、定方向,不断鼓励他们努力奋斗过上幸福生活。这份温暖更加坚定了何道喜要靠勤劳双手奋斗,摘掉贫困户帽子的决心。
赚到钱以后,何道喜并没有随意挥霍,而是盘算着如何把日子过得更好。打听到最近几年养驴能挣钱,于是在2016年10月,他通过扶贫小额信贷产业贴息贷款5万元,花了15000余元买了两头毛驴,每天割草回来精心喂养。2019年,何道喜以3200元的价格卖出了一头自己精心饲养了半年的小毛驴。“毛驴的繁殖周期比较长,但是好养、不容易生病,我要好好呢发展毛驴养殖,按照我的计划,5年之后,毛驴养殖至少能给我家带来每年5000元的收入。”何道喜一边喂着毛驴一边说。
何道喜儿子何健华,高中毕业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想到父母亲在家含辛茹苦地养育自己,心里特别不好受,就跟父亲说愿意回来打工挣钱养家,被何道喜骂了一顿,何道喜说:“现在我们的生活之所以过得如此艰难,就是当初我们读书读得少,没有一技之长,所以现在只能回来干最苦、最累的活,现在时代变了,没有知识你连种地都种不好,你应该多读点书,掌握一技之长,将来我们家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何健华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利用东西协作扶贫契机,到江苏继续完成学业。
2016年年底,通过国家安居工程政策,何道喜一家终于从哥哥家搬出来,搬进了安全稳固的新房,同时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现在葡萄种植技术上去后,我家的收入越来越高,妻子的慢性病也好转了很多,儿子也快要毕业了,除了照顾好老人和家人,我要继续发展养殖业,有能力的话带动我们村更多的人增收致富,相信靠我们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让生活会越过越好。”何道喜憧憬着。
贫困户脱贫事迹篇5
钟小武户8口人,家庭成员有父母、钟小武夫妻俩、1个儿子3个女儿,因缺技术致贫,国标贫困户。在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前,钟小武一家人的生活始终不容乐观,家中有4个未成年的子女需要抚养,父亲钟甫祥患肺癌,母亲的身体也一直不好,生活过得相当拮据。为了彻底改变一家人的生活状况,钟小武不怕苦不怕累,心中坚信“困难面前不低头,只有劳动创造才富有”,当平沿村招聘公益性岗位保洁员时,钟小武毫不犹豫的应聘了,为了村里的环境整洁卫生,他不顾垃圾池的臭味,每天坚持清运垃圾,每周定时清扫村里主要道路。另外还积极参与激励性扶贫项目领养80只象洞鸡、自养鸭200只、种植仙草12亩,为家庭增加了收入,正是因为他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作风,他不等、不靠、不弃、不服输的`韧劲,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实现脱贫致富,也为平沿村的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作出了示范。
贫困户脱贫事迹篇6
孟红红今年52岁,家住通渭县义岗川镇簸营村营上社,家中共3口人,因其常年在家务农,缺乏致富技能,无固定的.生活经济来源, 2013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被评为贫困户之后,别人都说以后的日子不用愁了,国家会救济你的。每当他听到类似的话,脸上都是火辣辣的,他暗自在心中发誓一定要学习一项技能,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了解了其迫切希望脱贫的愿望之后,积极邀请他参加村上组织的技能培训。他自己也吃苦好学,培训课结束之后别人都回家了,他还拉着老师问一些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这让老师非常感动,老师对他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耐心地解答他每一个问题。通过几个课时的培训,他理论实践考核都表现的非常优异,顺利的结业取得培训证书!
孟红红于2015年引进了成年母牛7头,开始了肉牛养殖,当年管理区出台了外购母牛给予贷款,并且三年免息的优惠政策,他紧紧的抓住这一机遇,在镇领导的支持下又购买了优质的西门塔尔改良母牛3头,经过精心管理,三年产犊8头,目前已有存栏8头,并且已出栏10头,烈日蚊虫没有让他退出,寒风暴雪没有阻挡他的前进,付出总有回报,每年都有3万元以上的收入。在他养好牛的同时深知防疫检疫的重要性,积极与兽医人员沟通,兽医人员上门提供防疫、检疫、疾病诊治及其他技术服务。各项疫苗注射都达到应免的100%,在检疫中发现布病、结核都及时做到了淘汰处理,他不断学习新技术,观看肉牛养殖光碟,参加养殖培训,翻阅相关书籍,这都为他把牛养好打下坚实基础。在肉牛的饲喂上,他坚持用能繁母牛进行放养和集中补料相结合的办法,特别在冬季达到能繁母牛房和产子房都是暖房,分娩牛喝温水、补红糖、饮麦麸汤。犊牛早吃初乳、早补料、早断乳。他所饲养的犊牛不但成活率高,而且个个都膘肥体壮,惹人喜爱。根据牛的不同发育阶段,在补料时给予不同的配方。
通过几年饲养,他深知防疫是一切养殖业的重中之重,家有万贯带毛不算,疾病是畜牧业发展的最大敌人,对圈舍定期消毒,设立消毒池等设施,为牛群的健康生长提供了良好保证,优良的品种能提高生产力40%,为种群的延续提供了坚强的保障,科学管理是做每项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搞好养殖业饲料全面平衡营养,可促进肉牛健康生长,提高经济效益。良好的卫生环境为肉牛生产提供了舒适的生长条件,他在肉牛生产中非常注重每个环节,冬季保温去潮,他给牛舍实现温室饲养,安装上排气孔,夏季防暑降温,采用通风扇,尽最大努力发挥肉牛的生长性能。如今他通过自身的努力,为村民办了实事,既提高了自家的生活水平,又带动身边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乡亲们再见他时都竖起了大拇指夸他是致富能手,他听到后总是谦虚地 低下头说“国家政策好,自己加油干,一定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