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能手事迹材料7篇

时间:2024-02-01 09:30:39 分类:工作报告

事迹材料需要细节的写出先进人物在自我完善和不断进取方面的坚持,激发读者学习动力,一篇出色的事迹材料可以产生弘扬正气,引导良好风气的功用,尚华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养殖能手事迹材料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养殖能手事迹材料7篇

养殖能手事迹材料篇1

徐发青,山东省莘县古云镇徐庄村村民,现年52岁,被当地群众评为“养鸭致富能手”。工作中,他务实创新,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热爱集体,无私奉献;是新时代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勤学苦干,成就致富梦

梦想,如何启程?一个农民的梦想,又如何实现?徐发青同志给了我们一个最生动、最完美的回答。

过去,徐发青依靠传统种地方式种植小麦和玉米,不少投资也不少流汗,增产不增收,难以发家致富。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聊城日报》上看到了一条致富信息:养鸭投资少、成本低、设备简单、鸭舍要求不如鸡舍高、加之生长发育快、见效快,收益大。说干就干,筹建资金建设养鸭场,自此开启了他的养鸭事业和致富梦想。

2004年刚开始的时候,他四处筹措资金,购买了只雏鸭,准备大干一番。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一场鸭瘟使雏鸭一下死去一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徐发青并没打退堂鼓,而是通过冷静的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吃了不懂科技的亏。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此后,徐发青主动地参加了农民科技培训养鸭培训班,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到稻田养鸭、饲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雏鸭防疫,成鸭防病等实用技术。他严格按照所学的养鸭技术喂养,定期为雏鸭进行疾病防疫。在不断地实践中徐发青总结出了科学养殖的.五大原则:优良的品种、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营养和整洁的环境。同时徐发青抓住机会,与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县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所有的雏鸭有这两家公司提供,养殖40天就销售至市场,第一年养鸭净赚2万余元。先如今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设80米长的养鸭棚2个,养鸭数量高达6500只,一年平均养鸭六茬,年收入高达10万元。

同业合作,成就致富带头人

徐发青同志严格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秉承“带头致富,带领集体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自己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徐发青看到其他养鸭户因为养鸭观念落后、设施条件不好、市场信息不灵、盲目跟风饲养等导致养鸭效益不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聘请养殖专业解救这些人在养殖技术上的难题,还专门去外地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以此来提高全村养殖户的水平。在他的带领下,村内的养鸭户也逐渐多了起来,目前村内养殖专业户有8家,向社会提供无公害肉食鸭3万余只,创利100万余元,户均收益5万余元,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每当提起徐发青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

养殖能手事迹材料篇2

一头利落的短发,身穿牛仔裤,脚蹬板鞋,初见刘芳,这位朴素的80后女孩正在基地处理蚯蚓粪便。两年前,山东淄博的刘芳创办了临淄区皇城镇瓦力蚯蚓养殖有限公司,如今不但自己发家致了富,更是帮助当地不少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

因花结缘蚯蚓 收获意外惊喜

刘芳大学毕业后,一直和丈夫在宁夏做煤炭生意。直到2010年,煤炭行业寒潮来袭,无奈之下,刘芳和她丈夫选择回老家创业。

从宁夏回到淄博,已经31岁的刘芳有一年多的时间处于低谷期。“那段时间一直在寻找接下来的创业项目,但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刘芳介绍,她老公喜欢养花,有段时间从花卉市场买回的花,养一段时间泥土就会出现问题,即使浇水也无法解决。后来从网上查询到蚯蚓粪可以解决这一难题,试验过后,效果果然出奇的好,这萌发了刘芳要养殖蚯蚓帮助更多喜爱养花人士的想法。

“起初,我们从渔具店买了200条蚯蚓,回家养在盒子里,没想到成功了,还繁殖了很多。”刘芳说,对于蚯蚓养殖,他们完全凭自学、查阅资料并进行创新改良。2012年春天,刘芳看着自己养的蚯蚓繁殖的越来越多,她和老公在户外找到养殖基地,开始了一亩三分地的创业之路。

蚯蚓变有机肥 开启创业之旅

两个大学生就这样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一边学、一边尝试。刘芳一边介绍,一边拿出一包用蚯蚓粪便加工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给记者看。“后来我们发现蚯蚓除了可以用于改善土壤之外,蚯蚓粪可以用来做有机肥,蚯蚓本身可以处理厨余垃圾、用作科研,还可以直接送往制药厂提炼药物中所需要的成分。蚯蚓的成活期一般在两年,到时间后,这些蚯蚓还可以用作饲料。”刘芳说,越接触越发现蚯蚓浑身都是宝。

发现商机后,刘芳和她老公开始研究生产有机肥。第一批有机肥生产出来后,刘芳拿着它来到了山东农科院,请那里的研究人员对有机肥成分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都非常好。“我们的第一个客户,是农科院教授介绍的,我们用最低的价格给他们提供有机肥。客户反应用有机肥种植出的农作物结出的果实口感确实更好。”刘芳说,这增加了他们的信心,真正开启了蚯蚓有机肥事业。

干事业扶贫 一样都不少

2014年,刘芳将一亩三分地搬到皇城镇,蚯蚓养殖基地规模扩大到400多亩。目前,刘芳和她的团队经过对蚯蚓粪便的深加工,研究出一种黄腐酸水溶菌肥,刘芳介绍在二期生产厂房建成之后,年产量可达到10万方蚯蚓粪生物有机肥。

如今,在刘芳的带领下,公司发展越来越好,产品供不应求。公司不断发展的同时,刘芳心系贫困乡亲的生活状况。今年,她与皇城镇10户贫困户签订帮扶计划。对有劳动力的,为其提供就业机会,进入公司工作,每月按时发放工资,无劳动力的则每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带动增收脱贫。

今年70岁的张国忠是皇城镇北洋村人。年轻时候的张国忠因家境贫寒未娶上媳妇,靠打点零工勉强维持生活。如今身体状况欠佳,已无法外出打工,刘芳了解情况后,安排张国忠在基地修剪树木枝条。“我主要的工作就是打理基地种植花草,一点也不累,每天还能拿到60元的工资。”张国忠说,到公司以后不但可以赚够每天的生活费,更重要的是有伴聊天说话,再也不孤独了。

养殖能手事迹材料篇3

杨盛根,男,苗族,高中学历,广西桂林市资源县车田苗族乡人,现任资源县金紫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他坚守大山20年,从一名返乡创业人员成为远近闻名的黄牛养殖能手到引领带动当地贫困户发展高山黄牛有机养殖,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让有机黄牛成为高山乡镇的特色产业。

不安现状,勇于创业

杨盛根出生在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家境并不宽裕。后和爱人进入政府单位工作,可以说拥有了稳定、别人羡慕的工作。然而杨盛根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远赴南宁、钦州、海南等地打工学习技术创业。

杨盛根在南宁一家农业公司工作,参与多个扶贫产业场建设,看到建设的果园、蔬菜场给当地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就心里琢磨自己的家乡适不适合,考虑可以引进什么品种合适。2000年,有点积蓄的杨盛根回到家乡,依靠打工赚回来的经验和资本,结合本地特色,个人投资10万元,建起了大棚,实验推广嫁接技术,引进了适合高山种植的台湾珍珠圣女果,这果一种就是7年;他把技术和种植经验毫不保留地教给村民,施行“订单农业”的模式,跟周边农户签订协议,合作发展,他自己腰包鼓了,农户收入也高了,村民们脸上笑开了花。山风徐来,阳光下杨盛根看到苗寨山上遍地的珍珠圣女果挂满枝头,红艳艳的,分外好看,他也开心地笑了。

深研有机黄牛技术,致富效益广

2008年,不安份的杨盛根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村子上面的金紫山十里坪坦,高山气候,草原如画,地阔草肥,牧草资源非常丰富,如果养牛羊,该是多么好的一个天然环境!他看到牛羊有机食品的发展前景,开始探索有机生态种养殖技术。他大胆承包了100多亩的高山天然草场,从外地购进100头牛犊。然而由于不适应本地高山寒冷潮湿的气候,再加上养殖、管理技术缺乏,第一批牛犊存活率不到30%,损失惨重。剩下的牛在过冬时,工人喂了山上的茅草,又死了一批。杨盛根把牛肚子剖开来,才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工人把茅草切割成锋利的梭角形,牛吃下去后,消化不了,茅草把牛肚撑破了。但他坚信“农村人就是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守着这么好的天然资源就要懂得保护和利用”,不服输的他到各地考察学习,聘请专家实地指导,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最终培育出了适合本地独特地理条件、环境条件和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高山黄牛。2012年杨盛根成立了资源县金紫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公司着眼于当地丰富的高山草场,用以发展草食畜牧业,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处理农业废弃物产生大量的堆肥,进行有机种植,是集种养于一体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企业。公司基地位于桂林市资源县车田苗族乡,海拔在700~1000米山地上,占地面积9000余亩,主要包括能繁母牛基地、高山有机牧场、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等3个基地。目前年出栏肉牛500余头,肉羊1200余头,有机蔬菜500多吨,年总产值达2000万元。公司有固定员工26人,还长期与区内外专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为公司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牛、羊肉已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2016年杨盛根获得了自治区南方牧场扶持项目资金360万。

2017年杨盛根用孙子的名字杨山河注册了“杨山河”品牌,并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他把读完大学在外工作的儿子杨进伟也叫了回来,再送儿子到柳州畜牧学校深造,学成后回家协助他一起管理公司。杨盛根又投资20万,建起冷库和真空包装车间,产品具备了鲜活冷链销售条件。公司先后获得了自治区标准化示范场、生态养殖4星级示范场、广西水产畜牧业行业重点龙头企业、广西养牛先进牛场、广西养殖优秀企业、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等荣誉称号。他本人于2017年获得桂林市十佳养殖大户荣誉称号,并作为资源县高山黄牛的代言人参加了“党旗领航,电商扶贫-我为家乡代言”活动,获得最有家乡味道代言奖和广西十佳代言人荣誉称号,成为了名富其实的有机黄牛养殖能手。

富不忘本,带领致富

富起来的杨盛根不忘乡亲,勇于社会担当,乐于奉献爱心。他把龙塘、田头水、粗石三个贫困村以集体经济专项资金50万元入股公司,贫困村负赢不负亏,每年按投入资金不低10%分取红利,上述贫困村每年将获得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公司实行“公司+基地+贫困户”的运营模式,借牛生牛,与符合条件发展高山黄牛养殖的贫困户签订黄牛代养协议,由公司无偿提供牛犊,供农户饲养,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和实时监测,农户充分利用自家山地牧草和秸秆资源育肥黄牛,育肥后由公司统一回购,农户养殖期间所生牛犊归农户所有,既高效利用本地天然草场资源,又保证产出质量,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双赢。公司带动贫困户种植牧草获利。

公司提供草种及技术指导,按0.2元/斤回购牧草及玉米杆,每亩效益达万元。公司提供就业机会助力贫困户增收。2016年以来,他带动了400多户贫困户养殖黄牛,每户农户至少增收10400元/年。2018年,杨盛根在下乡考察新养殖基地途中,机缘巧合了解到梅溪镇沙坪村特困户王万弟户房屋建设的实际困难,立即决定拿出5万元,用于扶持其完成了危房改造。

不断奋进,书写传奇

风雨人生坎坷路,不忘初心砥砺行。杨盛根,这位苗乡的致富“领头牛”,用他的智慧和爱心,带领村民们在致富路上阔步前行。他曾说过:“想以贫困户增收为己任,成为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他用他的执着和坚韧,书写着一位苗乡致富人的的人生。

养殖能手事迹材料篇4

野鸡又名雉鸡,是集肉用、蛋用、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名贵野味珍禽。虽然是一项很有前景的致富项目,但在我县,还没有大规模养殖野鸡的养殖户,张丹丹怎么就发现了养殖野鸡这条致富路的呢?下面带大家一起了解下。

在我县古恰镇仓粮村有一户人家,院子挺大,但都被一张张大网扣住了。走进去一看,满院子里跑的都是鸡雏,细看还和普通的肉鸡或蛋鸡的鸡雏不同。据这家女主人张丹丹介绍,这些都是她养的野鸡,有八百多只,野鸡不像驯化了的家鸡,飞行的能力还没退化,但放在笼子里养,野鸡的羽毛又长不好,所以只能在院子里扣上网防止野鸡飞走,又能达到散养的目的。

说干就干,张丹丹从网上查找资料,翻看养殖野鸡的专业书籍。和父亲一起研究养殖的一些技巧,注意事项,并把院子和屋子都重新按照野鸡养殖的要求修整一番。在今年六月份,购进了第一批野鸡雏,但是因为缺乏大规模养殖的经验,损失了不少。

第一批五百只鸡雏的损失,给张丹丹非常大,她也一度想到放弃,但是她是个重承诺的人,小女子却又一颗君子之心。第二批五百只鸡雏她硬是咬着牙给取回来了。

即使张丹丹知道,喂一些饲料,野鸡雏长得会快一些,体质会强一些,她的损失也会少一些,而且野鸡的体型也会均匀一些,卖的时候,价格也会高一些;但是张丹丹,没有,她坚持绿色养殖,尽最大可能保持野鸡肉和蛋的天然口感。

在张丹丹的养殖场里,我们发现公鸡比母鸡多。原来,野鸡无论从外观还是肉质方面,公鸡都比母鸡受欢迎,公鸡全身的羽毛特别漂亮,,非常光滑,体型还较大,而母鸡全身就一个颜色,个头也特别小。但是,公鸡好斗,稍不注意就会将母鸡或体型小一些的野鸡啄伤,造成严重损失。所以,为了减少这样的事情发生,张丹丹就给野鸡带上了 “眼镜”。

由于我县还没有完善的野鸡销售市场,而且张丹丹的家就在大广高速边上,所以她打算在野鸡出栏以后都是销往外地。同时,她也想在我县打开一种独特的销售方式。

当记者问张丹丹有什么长远打算时,她说没有太远的,就是打算明年把鸡舍盖起来,再一点点的,把家里的四晌的林地圈起来,在林子里也扣上大网,搞林下养殖。

养殖能手事迹材料篇5

王显裕,来自吉安市万安县一个偏远的农村,在沿海打拼多年的王显裕看来,生他养他的农村更适合自己的发展,大学生创业典型王显裕:养殖让我扎根农村。于是他回到农村发展养殖业,从养竹老鼠到养猪、养鹅、兴办小型饲料厂,初步形成综合养殖规模。他用自身的创业经历告诉大家: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只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农村也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王显裕来自吉安市万安县一个偏远的农村,他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学生之一。2004年从东华理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满怀信心去到深圳寻求发展。出乎他的意料。到深圳找工作几经挫折,王显裕好不容易找到一份软件工程师的工作。

工作之余,在一家电脑维修店做兼职。有一次,王显裕和客户起了争执,最后却以挨打、陪钱、道歉收场。通过这件事情,王显裕发觉自己单纯、憨厚的性格很不适合在城市生活。或许,熟悉的家乡更适合自己,他便开始留意一些适合在家乡发展的项目。

2008年,在一次朋友聚餐时,王显裕品尝到红烧竹老鼠的菜肴,就业参考《大学生创业典型王显裕:养殖让我扎根农村》。就这样,他看到了商机:家乡有着丰富的野生竹老鼠资源和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竹老鼠所需的食料,而且竹老鼠的价格高,大小餐馆需求量大!养殖这个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说干就干,他回到家乡利用自家的房屋,搭鼠窝,买鼠种。养殖就这样正式开始,他也从一个it人士变成了一名养殖户,每天穿梭于各个饲养间,投放饲料、清洗餐具、打扫卫生,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自己做。

短短的半年多时间,他的竹老鼠从当初的40只发展到现在的300只。根据竹老鼠的生长规律,它的繁殖会成几何级数增长。虽然卖出的第一批商品鼠的销售额只有不到2万元,但感到高兴的是,按照目前的繁殖速度,不出一年就能实现产值十几万元。

饲养竹老鼠,除了需要像毛竹和芦苇等粗饲料以外,还要给它们喂一些玉米、豆粕和麸皮等精料。精料配多了,竹老鼠吃不完会变质;少了又不够吃。为了能使精料供应正常,又能实现多元化经营,王显裕便兴建了养猪场和饲料厂。如今已初步形成综合养殖规模。虽然目前的规模不大,但一年后将可以发展到竹老鼠3000支、肉猪2000头、鹅2万支,产值超过400万元,同时也可以带动周围乡亲一起致富。

王显裕说:“虽然农村的创业条件艰苦,但我无悔,因为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找准了发展的方向。我认为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只要是适合自己发展的,那么农村和城市一样,都有我们施展才华的空间。”

养殖能手事迹材料篇6

在金溪县琉璃乡蒲塘村,有个长林鹌鹑养殖合作社。它虽然成立不久,但发展迅速,在短短半年时间便带动周边30余农户致富,解决近百人就业。这个合作社的创始人,就是该村村民徐长林。

徐长林的养殖场,看到两栋整齐的现代养殖场房,工作人员正忙着拾鹌鹑蛋。进入养殖区,不仅要戴头套、鞋套,还要经过紫外线消毒,通过四道防护、消毒“关卡”。

养殖技术负责人徐天申告诉笔者,养殖场总投入200多万元,目前有12万只成年鹌鹑、6万只幼鸟。每天能产1000公斤鹌鹑蛋,除去饲料、人工等成本,一个月的收入大概为6万元。

徐长林之前一直在开办红砖厂,一次去东乡县送砖时看到当地有人养殖鹌鹑,经询问,发现收入可观。去年5月,他建起厂房、买来设备和幼鸟,短短两个月时间,一切准备就绪,第一批鹌鹑入住厂房。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打击,第一批3万只幼鸟全军覆没。

原来,幼鸟对温度要求极高,一直要保持38℃至39℃的恒温,而且幼鸟对环境要求也极高,一旦受惊扰便不进食,饲养起来需要加倍小心。为此,徐长林花费近40万元购买了恒温设备,还买来了音响。每天给鹌鹑播放音乐,目的是让它们适应外界的声音,免受影响。

今年年初,徐长林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吸引了周边村组30余户农户加入鹌鹑养殖行业。目前,合作社的鹌鹑养殖总量已达40万只。

徐长林负责提供鹌鹑幼鸟和技术,周边农户负责养殖,成熟后徐长林统一收购。徐长林还经常邀请养殖户到他的养殖基地参观、学习,亲自现场传授养殖经验。

养殖户都亲切称徐长林为“鹌鹑状元”。徐长林说,目前已经跟南昌一家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鹌鹑蛋很受市民欢迎,销量很好,成年鹌鹑也有公司大量收购,他计划下个月再购买6万只鹌鹑幼鸟,厂房也要逐渐扩大。

徐长林对养殖鹌鹑有个长远的规划,那就是把周边百姓都带动起来,当养殖达到一定规模,他将进行鹌鹑的深加工,把鹌鹑做成一个产业,只有做成产业了才能得到更多的收益。

养殖能手事迹材料篇7

陈建能于2003年在村委会工作,担任团支书一职、平时完成好村会的各项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渔业、生猪方面的养殖。

农业的发展随时代步伐而改变,简单的病害都依靠科学,不能以传统的防治办法,既费时又担误防治的适合期,他结合实践与交流经验,听取科技人员推广新出产的药品进行对症下药,做到事到功倍。在经济市场的环境下,以最小的空间创造最大经济利润、投资少获利多是农民朋友最大的心愿。前年的生猪市场价格下滑波动比较大,亏损现象比较严重,在此期间他亏损基本为零。原因是采用一条龙的效益生产,即由母猪到商品猪出市都是自产自养,可以从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相应减少仔猪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猪价格高涨,他采用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平均每头猪可增多200元的利润。

在渔业、生猪养殖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昔日传授自己养殖优质鱼和饲养生猪技术的养殖户,他决心帮助他们更早走向致富之路:一、迅速将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向全村推广,与群众共同致富。二、更好地帮助饲养户掌握好技术,扶持生猪饲养。他把自己在生猪自繁自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当地的养殖户推广。向本村生猪饲养户介绍技术关键所在,推广生猪自繁自养技术。在一年的推广期间,本村现进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有20多户,年增长利润约60万元。

良好的政治作风作为村委干部必须具备,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观、世界观,事事走在群众的前面,在平时岗位上做好群众表率,发挥党员的先模范作用,绝不参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养殖能手事迹材料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